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以人为本思想在小学教学管理的运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以人为本指的尊重人的本性,回归人的本性自然。以人为本思想运用于小学教学管理中,就是要求教学工作在遵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实施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进而确保学生快乐且健康的成长。文章结合教学经验,浅谈以人为本思想在小学教学管理中的运用探讨。抛砖引玉,以期在今后的教学管理工作开展有所帮助。小学阶段是一个人身心成长的重要时期,对个人后天的性格秉性、兴趣爱好、行为模式乃至于发展路程都具有深远的影响。事实上,每个人对自己的童年时期都存有一些特定的、难以遗忘的定格“画面”。孩子是家庭与社会的未来,小学阶段的教学工作,除了传授学生知识,夯实学生的基础之外,更重要的是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进而引导学生增强自信,以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未来。
一、现行小学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1.制度生硬
古人语:“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同样的种子,处于不同的生长环境下,其结果往往大相径庭。同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旧有的学校管理制度不一定完全符合现代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一般而言,管理制度不能轻易地更改,否则会导致学校管理体制紊乱,学生茫然而不知所措。为此,学校对待管理制度慎之又慎,轻易不做更改。但是,不少的教学管理手段的确缺乏时代性与科学性。比如说,笔者上小学的时候,老师都要求我们:双脚端平放好,双手背在身后,不能窃窃私语……标准统一的管理,确实能有效约束学生,保障课堂教学的纪律性。然而,事物具有正反两面性,让活泼乱动的小学生中规中矩,不可否认地会伤害到学生的天性发挥。长此以往,某些学生会变得过于文静、内向、腼腆,在客观上,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及与他人的交际能力均遭到遏制。生硬的管理制度,同样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而教学管理的根本意义,就在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上,不断提升教学有效性,帮助学生夯实基础,为今后的学习铺平道路。
2.模式单一
除管理制度僵硬外,学校的管理还存在模式单一的问题,尤其表现在以分数论英雄的“唯分主义”上。毋庸置疑,在某些小学生校园内,分数至上的氛围相当浓郁。诚然,学生的重要使命之一即是好好学习,而分数则是衡量学习的重要准绳。在分数的准绳下,一些学生或由于勤奋好学,或由于善于听讲,抑或是家庭教育得当,因而这一小部分学生在学校深得教师们的喜爱;反之,成绩一般或稍差的学生,则徒有羡慕别人的渴望眼神。众所周知,小学生性格迥异,个性表达差距明显。有的学生从小就有着宽阔的想象空间;有的学生很具有管理与组织者的潜质;有的学生则反应敏捷,思维活跃。成绩并不是唯一的,成绩好与坏也不能决定个人的发展成就与高度。倘若学校的管理模式过于单一,则无异于以狭窄的原则限制了大部分学生的潜力与特长。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主旋律,教学管理切记不能因小失大,不能仅仅看重分数,要多样标准考核及引导,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积极性。
二、以人为本思想在小学教学管理中的运用
1.创新教学管理制度
要切实将“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思想渗透于学校的日常教学管理中,就必须强化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制度。我们知道,某种制度的出现,均是经过高度优化后的习惯与统一。以制度为基础,才能针对性、有效性地提升校园的以人为本管理情怀。如何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首先,重视师生的客观需求。从教师角度而言,某些教学管理制度僵硬守旧,无益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更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针对这些不佳的教学制度,学校应因地制宜地进行改革,进而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与创造性。从学生的角度而言,教学管理制度因从学生的时代性入手。针对现行05后的小学生,管理者应从学习方面倾听学生的心声,尽量摒弃不利于学生天性发挥的规章制度。此外,小学生年龄小,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管理者应关爱学生的生活状况。学生的心灵透彻而明晰,教师应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发现并鼓励学生的特长之处,让学生在校园内增强自信心,逐步去掉消极的心理情绪。事实上,小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感十分明显,笔者所教学的班级,经常有学生喜欢与笔者在课间交流,笔者也正通过日常的交流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了解学生对学习及生活方面的实际需求。
2.构建多元管理环境
环境与个体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人不能脱离环境而单独存在,教学管理也要注重环境这一客观因素。伟大的导师马克思说过:“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在现实生活中不难看出,环境对个体的影响更为深远。每个学生都是单独存在的个体,除了先天性因素,也就是遗传之外,学生的外在表现无一不受到环境的影响。比如说,行为习惯、兴趣爱好、个性禀赋等等。针对现在家庭条件优渥且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的学生,教师要重视在教学管理方面构建多元环境,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思想。不言而喻,现在的小学生,父母家长往往给予了更高的期望值,物质方面随时满足学生需求,要求学生认真学习,其他人、事、物则尽量少接触,避免学生因分心而成绩下降。其实,这样“笼中鸟”的家庭教育极其不科学,大多数时候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学生在课余时间,除完成家庭作业外,因缺乏兄弟姐妹等同龄人的陪伴,心灵上就比较孤独,如在校园内也过分独处,不与小伙伴们打成一片,这样的学生大多会养成害羞腼腆,甚至是孤僻自闭的性格,无疑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不利。为此,作为教学工作者,要在教学中扮演好引导者、组织者及参与者的角色,关注那些比较内向的学生,让其打开心扉,多与其他同伴玩耍、合作、互动,从而顺应学生天性的发展,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成长。
3.组织开展实践活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探究,动手实践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是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手、脑一体发展的重要渠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现行小学教学过程中,书本课程固然是重中之重,但实践课程所占据的比例却十分稀少,有时候甚至是没有。比如说,体育课程原本是重要的学科,但到临近期末时,基础文化学科就会占据体育课程的教学时间。也即是说,无论是在教师还是学生心中,类似于体育这样的“副科”,似乎可有可无,意义并不显著。在有的学校,为了便于管理,学校强制没收学生带入校园的玩具,而在课间休息时,也禁止学生嬉笑打闹,一切统一于“安静”。对比笔者小学生时代,现在的小学生显得太过“安分守己”。笔者上小学时候,一到课间时分,操场上一片热闹景象,有的小伙伴踢毽子,有的跳皮筋,有的丢手绢,三五成群中你来我往,玩耍得淋漓尽致,内心也十分轻松愉快。现在的小学生,在课间时分就显得十分疲惫,有的趴在桌上睡觉,有的闭目养神,有的却手不释卷地阅读、解题。学生对书本知识上下求索,但对于生活中一些常识性问题或者是简单的自理能力却十分缺乏。这样的教学管理无疑背离了学生科学发展的常态。成年人的学习都应该是伴随着娱乐进行,何况儿童时期的小学生呢?为此,我们教学工作者,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以人为本,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实践,以自己的手、眼、耳、鼻等感官,感知世界,与理论知识对应求证,获得真正的智慧与技能。
4.引导学生自我管理
著名教学陶行知先生言:“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不在于教学,而在于教学生怎么学。”同理,以人为本的管理同样不在于如何管理学生,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教学中发现,有的小学生虽然年龄小,但却极有自律意识,上课遵守课堂纪律,按时完成家庭作业,知道管理自己的事情,也会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笔者在走访学生家庭时发现,能够自主管理自己的学生,大多品学兼优,具有自主学习的可贵品质。而这样的孩子在家庭生活中也同样不需要父母过多担心。比如说,早上不需要父母叫醒而按时起床,周末家长不在家时能简单的料理自己的饮食,自己的衣物自己洗涤等等。反之,有的学生就不善于自我管理,完全需要家长照顾和教师的监督,更有甚者,这类学生连基本的自理能力都较为缺乏。笔者在与家长沟通后得知,善于自我管理的学生,大部分家长都乐于让孩子锻炼自己,只有在学生无法处理时,在从旁协助;而不善于自我管理的学生,则是家长从小过于溺爱,所有事情都全包全揽,从而在客观上导致学生失去管理自己的机会。为此,在校园学习时,作为教师要因地制宜地“放手”,对于学生的学习、交际等,不能完全或过度地干涉。笔者认为,小学生虽然年龄小,但其内心的成人意识却在不断增强;培养学生做班干部,发挥班干部的职能,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对于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思想大有裨益。
5.以人为本的教学考核制度
考核是学校教学管理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鼓励学生积极学习的有效途径。在传统的教学考核中,教师的考核标准过于直接,而考核方式也比较片面。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对于学生的教学评价,应增强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重视学生的成长过程和进步空间。笔者在教学中发现,个别成绩优异的高年级小学生,在校内安分守己,尊重师长,文明且懂事礼貌,然而,在校外学生的表现却一塌糊涂。比如乱扔垃圾而不尊重环卫工人的劳动成果;自认为自我优越于别人而对别人颐指气使;在家庭生活中过度以自我为中心,对父母长辈任性妄为等,从而可知这类学生“德”“才”并不兼配。品德是个人素质涵养的体现,也是学生今后成长的基础之石。古人云:“墙高基下,虽得必失”。因此,在学生的教学考核管理中,必然需要全方位、多元化的实施考核标准。除品德外,体育素质也是不可或缺的考核部分。不言而喻,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小学生,离不开良好的运动及锻炼习惯。只有拥有健康的体魄,才能以更加饱满的精神投入到学习生活之中。此外,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小学教学管理中,教学工作者要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严格要求自己,释放自己的魅力,以自己的言行举止打动学生,让学生心悦诚服教师的管理。
三、结语
网络大环境下,某些小学生在接触网络时,难免受到一些消极网络思想的影响。比如说: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在这类消极思想的腐蚀下,学生原本纯粹的心灵会蒙受阴影,审美情趣也会发生扭曲。为此,在教学管理中,教师也要重视学生心理的管理,建立“学校+家庭”的管理模式,确保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作者:张林仁 单位:新昌县礼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