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教学管理精细化模式运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高等院校的管理模式也在不断面临着新的改革挑战。因此精细化管理模式正逐渐在高校中取代传统的常规管理模式并不断发挥出较大的价值,使院校中的管理资源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开发,管理成本也在不断下降,这对于高等院校的长远发展相当关键,十分有益。相关专家表明,精细化管理模式是一种将管理理念与管理技术相结合的新型技术,它在新时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对教学管理的可持续提高相当关键。从高等院校的发展现状出发,对高校发展中的人才管理质量进行分析,进而为管理队伍执行力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应该是一项具有普遍现实意义的工作。本文从目前高等院校精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对精细化管理模式的路径进行全面分析,探讨高校精细化管理过程中要注意的相关事宜,希望为相关单位提供一个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高校;教学管理;精细化管理;模式
在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中,开展精细化的管理模式既是精细化管理理念与文化要素的结合,同时对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精细化管理的首要内容是人本管理理念,这对于教学管理责任的明确以及具体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相关教学管理工作者应该从指定教学计划以及开展教学管理环节入手,对于相应的管理流程以及实施程序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真正达到优化管理的目的,这对于提升高等院校的社会地位以及长远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传统高效管理模式的弊端
高等院校管理模式的弊端主要表现在教材的偏离、教学内容的设置不合理以及教学存在误区等几个不同的方面,具体分析如下:
(一)与因材施教理念背道而驰
现阶段,大部分院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是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因此教师在开展相关工作的时候往往都是出自自身管理的职责,对于学生的了解并不到位,教师认为自己是课堂的主体,课堂设计和组织完全以学校为导向,不仅遏制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而且对于其创造性的培养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久而久之就会对大学生的长远发展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1]。
(二)传统高校教学内容的设置存在问题
如今,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文化影响力的不断扩大,高等院校中课程内容的设置存在很多不合理之处,不仅抑制了高等院校的长远发展,而且对于现代化专业人才的培养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学科与专业设置之间的背离以及素质理念的缺乏。另外,学生本身的能力与传统教学管理理念之间的束缚对于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也有很多阻碍。
(三)高校教学管理者对于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缺乏一定的认识
这也是目前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当中存在的弊端,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时候过于重视自身的指导作用,使得学生在完成任务的时候显得十分被动,教学内容永远局限在课堂以及教材之内,对于学生的个性塑造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此外,教学管理者在开展教学工作的时候育人理念与课外活动产生了分离,并没有真正发挥这些活动的积极作用,使得高等院校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其作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质疑。
二、精细化教学管理在高等院校中的应用优势
面对上述问题,高等院校在开展教学管理工作的时候应该积极开发其中的优势,使得精细化管理模式在提升院校社会地位上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实现高等院校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精细化管理模式是重要推动力
随着高等院校的不断发展,其管理模式也日益朝着科学化以及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实行精细化的管理模式是使这一发展方向变为现实的重要推动力。这种管理模式不仅在内容以及流程上具有很大优势,而且对于教学目标的落实以及目标的明确也都十分重要,随着精细化管理模式的深度应用,会对高等院校中的奖惩制度分明产生十分重要的意义。长此以往,精细化管理模式就会克服现阶段传统管理制度的弊端,对于教学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以及突出既定的人性化特征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有利于体现高等院校教学工作者的素质
精细化的管理模式以及管理理念,对于不断提升高校教学工作者的素质以及实现高校的综合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另外,相关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一定的精细化管理意识,从而能够让管理制度与管理手段实现完美的结合,这对于将信息技术引入到高校及教学管理工作有效性的提升都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尤其是在近些年的不断发展中,管理工作者一直在不断的外出学习,对于这种管理理念进行渗透和普及,使得学生的综合发展得到了保障,对于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具有诸多现实指导作用。
(三)教学管理精细化对于教学质量的显著提
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精细化管理模式的渗透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是由教学管理本身的系统性所决定的。相关教学管理工作者应该意识到目标的总体性以及阶段性,为精细化管理行动的导向作用奠定坚实的基础,这对于提升管理目标的秩序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学管理工作者应该积极引导学生配合管理工作,比如对学生进行管理理念的再教育,这对于他们的自身管理意识以及管理效率的提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
(四)精细化管理要重视岗位工作设计
精细化管理模式在开展的过程中,要从岗位工作设计出发,这对于工作计划的规范以及自身管理责任的明确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教育管理工作者要意识到岗位设计工作的重要性,加深对精细化管理理念的学习,使得监督和管理职能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进而使得精细化管理的内涵真正在日常工作中有所体现。
(五)是增值学校品牌的实际需求
每一个优秀品牌的形成都与其既定的管理模式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高等院校的品牌也不例外。为了切实达到增值学校品牌的作用,相关管理者应该意识到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使高等院校能够在径直面对市场以及社会的前提下真正接近社会,为自身综合能力和效益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3]。这样,在精细化管理模式的约束下,高校就会从各大院校当中脱颖而出,这对于形成自身的品牌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精细化管理模式的路径探索
上述分析表明,在现阶段我国的高等院校中开展精细化管理模式对于提升高等院校的发展水平以及学生的综合素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另外,相关管理者也需要明确,高等院校中管理工作的落实不仅应该从其中的“细”入手,而且应该实现管理各个环节以及程序之间的有效对接,进而为管理制度以及理念的双重化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这对于教育管理工作者明确自身工作岗位以及规范相应的教学计划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高校当中的管理内容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的积极性在管理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这是精细化管理的精髓,对于高等院校教学工作目标的确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实现这种精细化管理模式,管理者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高校精细化管理模式的路径进行探析。
(一)常规教学的精细化
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相关教学工作者要从精细化路径的形成出发,对于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指导作用进行监管,从而使得教学管理的有效性得以不断提升。另外,在开展常规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管理制度也应该对其中的管理流程进行约束,在利用相应的学籍管理制度的前提下让教学管理内容有章可循,这对于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开展十分关键[4]。学生应该在循序渐进中学习相关课程内容,从而使得精细化的管理内涵不断得到开发,为后续阶段教学流程的进行奠定坚实的基础。比如教学管理者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管理,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够得到重视,进而对之进行因材施教,为学生全面素养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设置的精细化
课程设置的精细化应该从人才培养以及市场需求出发,使得高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相匹配,为社会整体性的进步奠定坚实的基础。相关教育工作者应该在人才培养方面从课程本质出发使教学内容与专业课程的设置相匹配,进而使人才的培养方案与社会新课程的本质相吻合,不仅能够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而且对于学生完善相应课程体系,处理好理论知识与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纵观我国高等院校管理中心存在的弊端,会发现这些院校在理论培养与能力构建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使得学生无法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面对这种情况,相关教学工作者应该在对师资力量进行优化的前提下确保学生的实际培养计划与课程目标相吻合,并逐渐在此基础上开展精细化的授课、选课模式,这对于综合教学成果的取得相当关键。
(三)质量监控的精细化
质量监控的精细化应该从视觉管理展开,从而使相应的精细化管理能够达到既定目标,进而使既定的培养计划能够完全实现。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相关教育管理者应该借助信息技术的手段,对于质量监控进行强化,从而使监控成果能够得到清晰的展示。比如在精细化的质量监控中,要不断引入一些图表、数据库等模型和软件,从而使全校的综合情况都能够从量上得以清晰的展示,这对于院校衡量指标的客观展示以及处理相应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相应的管理工作者就应该为之提出一系列的解决措施,使管理情况得到及时的改善,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基本的理论环境。
(四)管理创新的精细化
教学管理一般都是以事前管理的形式存在的,因此它的良好作用在于防患于未然,而不是进行事后的补救,这就对于相应的精细化管理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管理者也要在不断的研究当中重点开展相应的管理工作,使员工行为在得到约束的前提下为学生的综合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首先,管理者应该从教务网络系统的管理入手,采用清晰的思路对教务系统进行构建,从而使重点项目能够得到清晰的体现。此外再加上既定的信息化手段的运用,那么学生的网上选课、实践教学以及课表编排都会一目了然,对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也将十分有益。另外,这项管理工作的开展应该是一个过程化的问题,因此教师要在对课程资料进行不断搜集的过程中对于教学互动等环节进行清晰的展示,为教学管理精细化的体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人才发展的精细化
高等院校中个人的发展对于学校的综合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学生在不断的成长中应该受到重视,这就需要高校在将学生视为管理中心的前提下为人才发展的精细化奠定坚实的基础。高校应该不断创建一种柔性的管理制度,使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受限制,比如可以通过开展一些文艺活动对学生的特长进行挖掘,进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这样学生的才艺才不会受到遏制,同时对于学生后期的成长和发展也会十分有帮助。在这个过程中应该通过既定的精细化管理模式,使得人才培养方案能够得到落实。为了达到此项目标,在开展这项工作时,相应的管理人员应该积极督促管理者进行外出学习,对于兄弟学校的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模式进行效仿,为学生的综合、全面、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5]。
(六)考评机制的精细化
考核评价机制是高校运作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一环节需要管理者按照考评制度进行分阶段以及分步骤的实施,使传统考核机制的弊端得到克服,这对于激发相应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高校运作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实施精细化考评机制,克服传统机制中的缺陷,使得相应的评价准则得到细化,这对于标准的多元化以及评价体系的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另外,在开展评价工作的时候,针对不同层级的管理人员以及不同专业、年级的学生需要采取不同的考核机制,从而使得评价体系的多元化得以实现。管理人员应该在结合评价对象的前提下采用精神以及物质奖励的双重方式,使教学考核评价效果的鞭策作用得以实现,进而为考核体系的精细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高校精细化管理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尽管在高等院校当中采取精细化的管理模式有助于学生和学校的长远发展,但是在应用这种管理模式对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从而确保这种模式能够真正取得实效[6]。
(一)制定全方位的管理目标
各个任课教师、系部以及相关的职能部门都需要在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的前提下为自身管理制定针对性的计划和目标,从而使得学校能够从这些部门对于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的考量,为实现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做到“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人管。”
(二)细化管理的数字化
在开展管理工作的时候,操作人员要对于管理步骤进行综合的分析和健全,从而使各项管理制度的实施都能够符合既定的要求,这就对操作步骤的严谨性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首先,管理人员应该对于不同阶段的管理制定有针对性的目标,从而使管理机制尽可能实现自身的细化,进而使统一思想的培训得到全面的落实,这对执行力度的提升至关重要。
(三)建立全程化的监控管理过程
监控过程的存在对于提升管理手段以及细化管理模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管理人员在开展管理工作的时候应该从对管理机制的监控入手,对于其中的问题进行全面反思,使监管工作的质量得到切实的提高,为精细化管理成果的取得提供有利条件。(四)落实精细化的管理目标为了降低精细化管理工作的随意性,相关管理人员应该将既定的管理目标落实到具体的工作环节当中,从规范化的管理体系入手,为既定管理目标以及管理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比如可以从精品课程的选择入手,建立专业化的管理标准,进而制定精细化的管理评价方案,这不仅可以约束相关人员的行为,而且对于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7]。
五、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新型人才的重视力度越来越大,这就要求相关的教育管理者对高等院校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进行适时调整,为新时代新兴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管理者应该在不断的学习中获取精细化管理理念的精髓,在克服传统管理模式的弊端的基础上从自身实际出发,处理好管理与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推动高等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有序、稳定进行。
[参考文献]
[1]张健.微信平台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18).
[2]杨青.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新思考[J].新西部,2017(25).
[3]王海舟.高校教学管理中精细化理念的运用实践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8).
[4]李希光.新建本科院校教学管理制度创新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5(S2).
[5]张海茹.探析高校教学管理新方向和发展模式[J].才智,2017(26).
[6]方方.高校精细化管理体系的构建策略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5).
[7]李强,孙贺.论高校精细化管理理论体系的四个层面[J].中国高等教育,2010(01).
作者:谭亚楠 单位:吉林动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