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后勤管理现状及策略,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围绕教学、科研和师生的日常生活、学习而展开,随着高校的进一步发展,后勤管理工作在很多方面已不能适应高校发展的新要求。在社会化改革过程中,后勤管理的社会化现象过于严重、管理理念陈旧、管理体制不健全等问题阻碍高校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本文主要探讨高校后勤管理的现状及改进策略。
关键词:
高等学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
一、高校后勤管理的现状
当前,我国高校在后勤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既没有完成建立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的目标,也没有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后勤资源没有得到合理优化的配置,存在成本虚高、服务质量低下的问题。
1.后勤管理的社会化现象严重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后勤也开始了社会化进程,高等学校已由原来单一的、封闭的教学环境转变为全方位、开放型、多功能的“小型社会”。一些社会上的服务机构或者营利性的社会团体开始进驻校园,学校内的各种商业网点也不断增加,营利性的经营活动也变得越来越多。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进程不断推进,学校里的许多餐厅、超市等营业场所全部被外包经营,有许多承包经营者为了营利,无视高校这一特殊的营业环境,无视学校的治安管理秩序和学校的规章制度。这一现象导致高校的后勤管理过于注重社会化,忽略了其服务师生的基本功能。
2.后勤管理的理念陈旧
长期以来,有一部分后勤工作人员认为,高校的后勤工作只是管学生和老师的“吃喝拉行睡,生老病死退”。进而在工作中采取的是“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型服务模式,导致后勤部门的工作没有活力、缺乏创新。落后的管理理念和服务理念的缺失,导致高校后勤管理服务活动的主动性不强、管理活动的规范性弱,影响后勤的服务质量。
3.后勤管理的体制有待完善
在我国,部分高校的后勤部门缺少制度和资金保障,基础设施不完善,人员配备不齐全,工作人员素质低下,导致在知识经济时代下高校后勤管理的人员和设备都达不到时代要求。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和管理技术手段落后,不仅制约后勤管理的现代化进程,也影响后勤管理部门为广大师生提供服务质量。此外,在管理上缺乏有效的考核机制,导致后勤部门的工作人员缺乏基本的竞争意识和参与意识,服务工作缺乏主动性。
二、高校后勤管理的改进建议
1.社会化改革与服务宗旨相结合
社会化改革是高校后勤管理的政治性和政策性工作,它不仅关乎后勤职工的切身利益,也关乎学校内广大师生的日常生活。因此,在改革后勤管理社会化时,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维护学校秩序的关系。在社会化改革过程中,可以适当引进一些社会上的机构进驻校园,但仍要时刻坚守后勤集团为学校科研、教学和全体师生服务的根本宗旨,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要时刻谨记“搞好服务”的基础理念。这是高校后勤管理在进行社会化改革之后区别于其他社会服务行业的根本性标志,也是高校后勤服务业发展改革的根基。
2.创新管理理念,改进管理机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高校办学理念也不断更新,学校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后勤管理工作中传统的、陈旧的理念和模式已不适应高校发展的要求。提升高校后勤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关键在于处理好后勤管理与服务两个功能之间的关系,确立先进的管理理念。在新型的后勤管理工作中,管理并非后勤的唯一功能,管理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从某种意义上说,后勤管理也是一种服务。因此,学校后勤管理在工作过程中,要注重服务功能,不应只采取传统单一的、僵化的管理模式,而应该在奉献中管理、在服务中管理、在示范中管理、在创新中管理。
3.加强监管,促进后勤管理标准化
在高校后勤管理过程中,要规范化管理,建立起严密完整的管理制度和服务体系。而制度和体系的完善需要外部监督,尤其是在后勤管理的社会化改革过程中离不开学校和广大师生的监督。在开放后勤管理市场后,会有许多社会上的企业入驻校园,需要更严格地监督后勤管理。同时,在引进社会团体过程中,也可以将社会监督体系引入后勤管理中。此外,还可以将高校的后勤管理纳入到政府的监管体系中,通过校园、社会、市场和政府等多方面监督,层层检验,提高高校后勤管理的效率。
三、结语
高校的后勤管理部门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广大师生的校园生活和学校的日常秩序。后勤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高校整体的管理质量,也影响在校学生的生活质量,对高校的长远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不断完善和改进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提高后勤管理的服务意识,使高校后勤管理工作能实现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参考文献:
[1]沈晓春.中国高校后勤改革发展文集[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
[2]冯杰.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难点和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2).
[3]曹华.论高校后勤管理体制改革[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0(11).
作者:王玲 单位:武汉大学后勤集团饮食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