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应用与高校后勤管理浅谈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大数据应用与高校后勤管理浅谈,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大数据应用与高校后勤管理浅谈

一、大数据丰富校园生活

每年9月都是高校迎新的日子,随着信息化手段的进一步发展,目前的高校迎新开始呈现出电子化等特点,不少学校不仅拥有专门的迎新网站,还将微信、APP等移动互联技术应用到迎新当中,过去繁琐的报到流程已经简化为扫一扫条形码,一切全搞定,有些高校甚至实现了网上选宿舍、手机一卡通等服务,这些电子化应用极大方便了新生报到及融入校园。例如北京邮电大学今年首次尝试用微信进行迎新,学生通过添加北京邮电大学官方微信账号,即可享受到校指引地图、校车查询、迎新办理等服务。北邮官方微信账号专门有一个“校园迎新”栏目,该栏目中有迎新办理、新生指南、全景引导等多种校园讯息。此外,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手段,还可以实现对人流量的控制。如在浴室、游泳馆、自习室等地安装人流监控设备,出入的人数以及等待的人数都可以在网上或者微信上实时查询,学生可以根据这些数据来决定是否去洗澡、游泳,以及该去哪个自习室上自习。

二、手机投票提升服务质量

信息系统不仅能够满足标准化和精细化管理需求,还可以帮助后勤员工提升服务意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加之大学生群体中独生子女比率提升,高校后勤服务对象消费观念更新,对后勤管理的服务质量标准不断提高,不仅要求吃得饱,还要满足吃得好;不仅要求住得宽敞,还要满足住得舒适。因此,不断提升后勤服务质量成为高校后勤管理的新需求。在传统模式下,每学期可以请学生为后勤人员进行打分。在信息化条件下,可以采用网上投票等手段。如今,在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帮助下,还可以利用微博、微信等社交手段提升高校后勤管理服务质量。现在很多服务业都利用微信平台对用户进行服务,高校后勤管理部门也可以借鉴这种手段,或者开发相应的手机软件,使学生可以对后勤服务进行实时投票、投诉、反馈。例如可以每周对各个食堂的菜谱进行投票,食堂可以根据学生的投票结果进行调整。

三、以考促学提高人员素质

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后勤员工进行培训。随着各种社交软件在人们中的普及,可以利用手机等终端对后勤员工进行每周一考,或者每月一考,将后勤管理规范条例等考题以短信、手机软件、甚至是社交工具的形式发送到后勤员工的手机上。考试并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如果员工回答正确,可以有相应的奖励。如果回答错误,则将正确答案发送到员工的手机上,使其加深印象,达到以考促学的目的。

四、餐饮管理提升食堂精细化水平

食堂管理是学校后勤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学、科研、师生生活的重要保障,而且学校食堂是非盈利部门,既不能牟利,还要搞好伙食,不仅吃好,还得健康。然而,在实际食堂管理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如食堂管理体制不完善,由于成本原因导致菜品单一、员工素质较低等,这些都制约着食堂的良好发展。信息化能够帮助企业构建标准化的流程和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同样信息系统也可以帮助学校食堂实现标准化和精细化管理。以物流配送为例,利用系统进行原材料的配送、出库、入库登记、结算,可以加强采购组与各餐厅之间的信息沟通,提高了成本核算和存货控制的工作效率和准确性。通过引进餐饮管理系统,可以实现菜谱的标准化、采购流程的标准化、成本核算精细化,从而完善了成本控制、提高了沟通效率、加强了内部管理。同时,方便快捷的数据传输和统计功能还可以为领导层做管理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数字依据。此外,把信息管理系统引进食堂管理中,不仅可以提高食堂的效益,结合市场合理制定食堂的饭、菜价格,而且还可以更好地进行协调,统一管理,不断优化食堂管理。最后,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并无标准模式可循,由于各个高校的规模、实力、发展水平不同,加上地区差异,使得我国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程度参差不齐。部分高校的后勤信息化建设还停滞在比较传统、原始的管理和服务状态,这种情况多出现于学生数量较少、资金保障不足的高校中。而少数高校的后勤服务管理,已走在信息化的最前沿,将后勤管理和业务集成到统一平台上,实现了高效的管理和优质的服务;而大部分高校仅停留在局部信息化的层面上,开发或引进如资产管理、公寓管理、采购管理等热门管理软件,满足其最迫切的管理需求。如公寓管理在信息化建设相对起步较快,较多学校应用了公寓管理系统,实现了学生公寓的床位、人员、公寓设备、服务等的动态管理。对此,各个高校可以根据自身需求,找到不同的切入点,为后勤管理引入信息化管理手段。同时,还有两点需要注意。首先,在思想上,高校后勤管理服务也要顺应大势,树立移动互联网思维、创新性思维、人本化思维、精细化思维、简约化思维、透明化思维、物联网思维、大数据思维。例如,移动后勤将是高校后勤现代化工作方式的体现。就目前来看,智能手机后勤APP软件平台还大有潜力可挖。其次,后勤管理服务创新重在“有点子”,要有思想火花的碰撞和灵感的激发,“想得到”才能“做得到”。

作者:高翊 单位:四川理工学院后勤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