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组织参与高校后勤管理对策探讨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学生组织参与高校后勤管理对策探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学生组织参与高校后勤管理对策探讨

[摘要]本文针对大学生参与高校后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参与式管理角度,研究高校后勤管理中涉及学生组织的策略,并针对如何加强学生组织建设与发展提出了相关的研究对策,既能激发学生参与管理的热情和积极性,让学生参与高校后勤管理的过程更加规范,又能凸显尊重学生个性、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理念。

[关键词]参与式管理;学生组织;高校后勤

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高校后勤管理工作面临着更多的问题和挑战。高校后勤服务水平需要不断提升,以满足大学生越来越高的期望。后勤服务是高校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服务师生的重要保障,承担着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和管理育人的重要功能。正因如此,高校越来越重视与学生组织的互动,吸引大学生参与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但是在实际运行中也存在着不少突出问题。本文基于参与式管理模式,探索学生组织如何在高校后勤管理中发挥作用。

一、学生组织参与高校后勤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管理信息不对称,造成大学生对于高校后勤工作不了解,制约其参与高校后勤管理发挥应有的作用。由于大学生缺乏管理经验,往往站在被服务对象的角度来反映问题,从而停留在管理的表层,参与后勤管理的层次比较初级。他们只是考虑日常生活中反应的问题,仅仅是停留在知道情况或者给予一些建议而已。没能从全局考虑问题,因而未能很好的发挥大学生参与后勤管理的作用。其次,学生组织参与高校后勤管理的目的,同高校后勤服务管理的目标之间存在差距,直接影响了学生组织参与高校后勤管理的积极性。一方面,多数大学生参与后勤管理的目的不是为学生群体谋利益,或为促进学校更好的发展考虑,而是带有功利性倾向,[1]为了自己加分或得到一定荣誉,或者将参与经历作为未来发展的资本。另一方面,高校后勤对于学生组织的需求或者如何保障学生群体利益及为学生服务方面重视不够,停留在形式上而没有具体地参与后勤管理的岗位与职责,这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组织参与高校后勤管理的积极性。再次,大学生参与高校后勤管理的途径单一,没有形成体系,限制了其参与高校后勤管理作用的发挥。高校后勤规章制度中并没有涉及大学生参与管理的相关内容,只停留在被动地接受学生维权组织的监督上,没有设立学生参与后勤管理的平台体系,造成了后勤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工作的滞后与被动。

二、参与式管理的引入

参与式管理主要关注的是员工对企业工作的主动参与性,能让员工在不同程度上参与企业决策的过程、运行的过程及各级管理工作的过程。员工可以同企业管理者一起研究和讨论企业的重大问题,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工作责任感,感受到平等的地位和企业主管的信任,并能体验到个人利益与组织发展的同频共振。参与式管理使员工获得了被重视的机会,从而在工作中产生一种成就感。参与式管理既激励员工,又保证了企业目标的实现。大学生主要以学业为主,其学生身份限定不能像企业员工那样参与组织管理。但高校后勤吸收学生组织参与管理,首先要建立一个平台,让大学生通过有组织地参与高校后勤管理事务,了解后勤运行情况,并站在更高角度主动参与后勤事务的决策及管理,将后勤管理服务的相关信息及时地反馈到广大学生当中,既能发挥学生参与后勤管理服务的作用,又能推动后勤管理服务及育人工作的更好开展。

三、基于参与式管理模式下学生组织的建设

参与式管理模式下,高校后勤管理中涉及学生组织类型可划分为五种类型(见表1)。无论是什么类型的学生组织,在参与式管理模式下,高校后勤在学生组织平台设计及建设中都应把握主动性与积极性,有必要与学工处、团委等部门联动,除了已有的学生会、社团等学生组织外,由后勤牵头,团委和学工处认可,成立学生宿舍管理委员会、学生联络部、学生维航、学生防疫联络团等组织。在学生组织建设中,首先,高校后勤要做好对学生组织的目标定位设计,让大学生知道通过该组织参与后勤管理能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并且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时间及不同年级专业特点等问题,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手段,吸引学生自愿参与并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其次,高校后勤应有相应的部门做好与学生组织的工作对接,避免形式主义,防止学生对参与后勤管理服务工作产生误解。最后,应针对不同学生组织加强培训,充分发挥学生骨干的传帮带作用。在做好学生组织参与后勤管理服务工作的同时,促进后勤工作的不断提升。

总之,随着高校后勤功能的不断扩展与延伸,将服务对象学生纳入到后勤管理体系中来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参与式管理模式下学生组织的建设与发展,既能激发学生参与管理的热情和积极性,让学生参与高校后勤管理的过程更加规范,又能凸显尊重学生个性、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理念。

参考文献

[1]庄孝彦.浅谈大学生参与高校后勤管理[J].新校园旬刊,2017(05):153-153.

作者:迟春霞  连丽  林建秋 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后勤保卫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