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后勤信息化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后勤信息化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校后勤信息化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进步,高等院校内各种管理系统日益向现代化、信息化、人性化等方向发展。但是由于后勤工作人员的知识水平相对较低,高等院校内的后勤管理一直比较滞后,越来越无法满足广大师生的要求。针对这一现状,设计和开发高校后勤信息化管理系统对提高后勤管理水平、高等教育环境等都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后勤管理;系统开发;信息化服务

高等院校的学生作为知识水平较高的社会群体,其对信息化服务的要求也一直相对严格,特别是随着终端系统的快速发展,高等院校传统的后勤管理系统给在校学生造成了相当多的麻烦。学校相关部门应当以信息化为契机,在后勤管理中引入信息化服务,在建立一流院校这一大的框架下提高后勤管理水平已是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

1高校建立后勤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重要意义

1.1可以提高后勤管理的效率,降低各类风险

传统的后勤管理工作较为繁杂和耗时,原因就是不同学院、不同部门、不同校区的后勤管理人员在进行业务办理时通常需要面对面进行工作对接,这一工作模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在涉及采购等业务的对接时不同部门还有可能产生经济纠纷。但是引入后勤信息化管理系统后,工作对接可以通过网络在线进行,这极大地减少了业务办理的时间。而且由于信息化下的后勤管理均有记录可查,所以该系统也极大地降低了工作对接中的各类风险。

1.2可以节约成本,减少高校负担

传统的后勤管理工作因为效率低下,所以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但是在引入后勤信息化管理系统后,各类后勤管理工作被极大地简化所以高校可以对后勤人员进行大幅度地精简,这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后勤管理的人力资源成本。此外在传统的后勤管理中,不同工作人员在进行工作对接时需要打印、复印各种资料,不仅徒增工作流程而且还浪费了大量的纸张资源。在引入后勤信息化管理系统之后,各类纸张等其他隐性资源的使用会大大降低,这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校预算的压力。

1.3可以完善对后勤工作人员的监督考核制度

在传统的后勤工作中,存在工作人员对特定业务工作周期太长而影响业绩考核的情况,比如工作人员将文件送至主管领导进行审批,但是可能会存在因为主管领导不在而大大延长文件审批的时间,这一可能出现的现象会对该员工的业绩造成一定影响。但是在引入后勤信息化管理系统之后,对员工和部门的考核监督由原来比较模糊的标准变为数字化考核,即一切工作进度都有数字化的记录,这样的监督考核制度更加科学也更加人性化。

2后勤信息化管理系统设计开发的原则

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给在校学生提供基本的生活和学习保障,二是给教职工提供基本的教学和科研保障。学校相关部门应当在立足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开发后勤信息化管理系统,力求使高校的后勤管理更加规范化、数字化、人性化,以下具体讨论系统开发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2.1服务性原则

高校后勤信息化管理系统开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当是为了便利广大师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所以该系统开发过程中最应当遵守的原则既是服务性原则。在服务性原则中,后勤管理系统首先应当处理好学生与教职工的关系,在同等条件下教职工服务优先级应当较高。其次后勤管理系统还应当处理好经济效益与服务效益之间的关系,即不能一味地追求服务效益而忽略了经济效益,同时也不能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而弱化应有的服务质量。总之在服务性原则中,系统开发人员应当做到各种关系的平衡,力求系统能够最大限度地提供服务质量。

2.2安全可靠性原则

后勤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开发过程中应当通过多种措施保障其安全可靠,因为该系统中存储了学校所有学生以及教职工的基本资料以及各类隐秘信息,该类信息如果落入不法分子手中可能会对在校师生造成一定的威胁。所以在系统开发中,开发人员应当选择级别较高的安全防御系统,在保障系统平稳运行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提高系统安全可靠性。

2.3可扩展性原则

后勤管理系统的开发人员虽然在开发之初会对系统需求进行非常详尽的分析,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广大师生对后勤工作会不断地提出新的要求,所以后勤管理系统需要在一定的时间周期内进行更新,其中可能包括增加新的功能、改变原有界面等。所以为了保障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实用性,开发人员应当采用模块化设计的思想,以便在后续的系统更新中能够简便快捷,同时系统开发中应当留有各类接口,以供后续的信息共享使用。

3高校后勤信息化管理系统设计

3.1网络体系结构模式的选择

在目前主流的系统开发中,常见的体系结构模式有C/S模式和B/S模式,在系统开发前,开发人员应当对所开发系统的规模、用途等作仔细地分析,以选择合适的网络体系结构。C/S是典型的客户服务器模式,该模式在数据管理、信息删选等方面有着良好的性能,但是其开发成本较高,且升级维护较为困难。而B/S模式则为浏览器服务器模式,该模式的优点为平台稳定实现技术较为简单,但是在用户界面的设计上存在弊端。综上所述,C/S与B/S均不适合单独作为高校后勤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网络体系结构,所以可以采用二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系统网络架构。

3.2后勤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建立

为了尽可能地使系统有用较多的服务,开发人员应当通过各种方式了解高校对后勤管理系统的使用需求,其中开发人员可以通过实地走访调查、电话询问等多种方式进行考察,确保功能模块开发的完整性。表1为一般性的后勤信息管理模块,开发人员还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需要进行增删改等操作。1)后勤管理办模块:该模块主要完成高校后勤管理中的人事管理工作,其中主要包括正式教职工、试用员工、临时工等子模块。在正式教职工子模块中,系统详述记录了正式工的工作情况,包括岗位变动、工资信息、离退信息等。在试用员工子模块中,系统内容包括了试用岗位、试用周期、离退信息等。在临时工子模块中,也需要至少包括岗位、部门、离退信息等。2)学生宿舍模块:该模块主要完成对学生的管理工作,其中主要包括卫生管理、考评管理、设备管理等子模块。在卫生管理子模块中,系统主要负责记录每个宿舍的卫生得分情况,并且对卫生情况较差的宿舍以及个人有相应的反馈信息。在考评管理子模块中,系统会对学生在宿舍期间的整个情况进行完整的记录,其中至少包括考勤、纪律等方面。在设备管理子模块中主要记录学生宿舍的设备管理情况,其中至少包括对破坏公共设备的学生进行记录等功能。

3.3后勤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设计

系统的数据库设计对该系统的运行效率、系统可靠性都有着较大的影响,所以在系统开发之初,开发人员应当对该系统的数据库进行完善的分析和搭建,在确保实现系统基本功能的基础上进行数据关系模型的优化。对于高校的后勤仓库管理数据库的设计中,应当至少包括如下数据:货物信息、库存信息、入库信息、出库信息、管理员信息、系统日志信息等。然后设计人员应当用E-R图对上述信息进行描述,比如库存信息便可以描述为以下E-R图模型。接着系统开发人员可以利用已有的E-R图,以及不同E-R图之间的联系进行数据库的关系逻辑建立,开发人员可以根据数据库的关系逻辑具体搭建合适的数据库。

4总结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后勤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化高等院校的建设需要。学校相关部门应当顺应信息化的趋势,建立后勤信息化管理系统,使后勤管理部门为院校教学、师生生活、科研活动等提供优质的现代化、数字化服务。

参考文献

[1]黄妹妹.高校后勤信息系统的设计思路分析[J].电脑迷,2018(8).

[2]胡位彪.某高校后勤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南昌:南昌航空大学,2016(11).

[3]应跃.高职院校实训中心后勤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6.

作者:孙颖康 单位:徐州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