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企业合同管理探究(4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随着国家电网公司物力集约化、精益化管理要求不断提升以及“五位一体”机制建设的要求,如何充分利用现有合同管理数据资源,挖掘数据间的关系,让数据来完善和提升合同管理的监控及分析能力,成为合同管理工作面临的新课题。文中对合同管理跟踪与监控分析信息化建设现状进行了研究,给出其建设评估框架,研究如何利用和挖掘数据源,寻找适合的分析方法及指标,助力企业提升采购执行效率及效益,为企业节约采购成本、人工成本,最终达到让数据来评估采购人员的工作业绩目标。
关键词:
物力集约化;合同管理跟踪与监控;信息化
目前,随着国家电网公司物资管理信息化不断建设,合同管理信息系统已经具备部分监控预警及统计分析功能,如:合同台帐、月度供应计划完成率、发货通知完整率及预警、配送及时率、供应计划收货情况预警等,但是在提升事前计划的可靠性、掌控事中各个环节业务执行的实时性、屏蔽事后问题发生的反复性等方面尚未完善[1]。因此,如何将PDCA循环法应用在合同管理信息化建设上,做到让数字来助力企业节约采购成本、提升采购质量、减少流动资金的占用,进而提高企业内部采购供给服务质量、量化采购职工的工作绩效成为目前要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1合同管理跟踪与监控分析信息化建设现状
国家电网公司在物资合同管理信息化建设中,整合了ERP系统、电子商务平台系统、经法系统及非结构化平台系统,以电子商务平台为主线,其业务涵盖采购计划管理、招标采购管理、合同签订管理、合同履约管理、合同变更管理、合同结算等采购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业务功能。运用信息化手段固化了从物资需求、物资供给到结算的全流程业务管理模式,形成了物资管理业务在各个系统间共通互融的局面。做到了物资业务全覆盖,完善了业务层信息化系统固化工作。尽管合同管理方面的业务流及信息流已经畅通,且具备了部分合同跟踪与监控分析的内容,满足了应用层的业务需求,但从管理层及决策层角度来讲,可供分析并用于决策的数据颗粒度还不够精细,无法最终达到管控分析的目标[2]。为此,目前迫切需要将当前数据及历史数据结合起来,制定评估框架及原则,成为目前提高监控及分析能力的重要课题。
2合同管理跟踪与监控分析信息化建设评估框架
2.1评估框架制定原则
合同管理跟踪与监控分析信息化建设对其成效的评估是以企业实际的业务范围和信息化建设为基础,与国家电网公司管控要求相结合,依据目前信息化跟踪与监控分析来制定适用于企业自身的评估体系,具有实用性、科学性、稳定性和前瞻性。其评估框架应着眼于“了解过去,展望未来”[3-6]。a.实用性原则。合同管理跟踪与监控分析信息化建设框架制定时应充分考虑电网企业的行业特色,评估框架要以电网合同管理实际业务为基础,为管理层、决策层提供颗粒度更细的监控数据作为目标来设计。b.科学性原则。合同管理跟踪与监控分析不是“拍脑袋”工程,其评估框架的设计应以实际合同跟踪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完善监控分析缺失的数据源,查缺补漏。c.前瞻性原则。充分吸取同行业及其他行业在合同管理监控跟踪分析的经验,设计既符合目前国家电网企业对合同管理方面的监控需求,又要运用最先进的管理理念为未来的合同管理提升铺路。
2.2评估内容分析及实现办法
如何通过信息化手段为电网企业针对合同管理提高监控与分析的能力及效率,提升合同管理业务事前做好计划、事中做好控制、事后做好分析的能力,达成合同管理在监控及分析方面的目标,需要从以下几点来实现。a.填补业务在信息化应用上的空缺合同管理监控与分析不是单纯对合同的管理,而是先溯源,找到数据的源头,通过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从业务源头来分析,同时重新梳理现有业务流程,通过对现有业务的诊断,发现目前的计划管理、招标采购、合同管理、合同履约、合同结算等业务的薄弱环节、通过信息化手段,固化、优化及完善现有的业务流程及系统功能。完善ERP中的现有程序,并新增相应业务功能程序、业务查询报表、业务单据等内容。b.制定监控及分析方法合同管理的监控与分析,可以借鉴辅助决策平台的信息化建设内容,从全业务信息化数据统计分析、业务主题分析、指标展示3部分内容来展示。全业务信息统计分析:梳理国网公司、省公司以及其他监督等部门的各类数据分析需求,以物资管理为主线,涵盖计划管理、招标采购、合同管理、合同履约的业务数据,如:截止某时间下达计划量、招标数量、未执行计划量、一年内合同量、执行完成率等。业务主题分析:从合同管理整体业务统计分析出发,关注合同管理各业务环节业务运转情况,对各个业务环节进行深入挖掘,并进行专题性分析,运用多样性图形化展示手段,实现对业务情况多维度的比较分析。指标展示:针对实际工作中管理层及决策层对合同管理监控及分析的要求作为指标项及控制值,采用图表、图形等方式展示当前的指标值,并实现明细数据穿透查询的功能,提高发现问题及控制问题的能力。c.实现监控预警功能业务主题监控预警是对关注的物资业务流程,通过监控、预警的手段对业务过程进行跟踪,对于关键节点的运转予以重点关注,从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关键节点出发,进行及时的过程跟踪,设定预警值,用不同颜色标识在不同单位间业务的进展情况,达到整体监控预警的目的。如:对于变更的合同,一经在SAP系统中接收到经法系统会签生效标识,此合同就会发出预警提醒,供合同专责组织开展甲乙双方就合同变更的补充协议签订确认工作。第一时间接收到变更合同生效信息,避免信息接收不及时延误合同执行业务开展。
3合同管理跟踪与监控分析信息化建设预期目标
a.进一步规范合同管理业务,利用ERP信息系统固化合同管理相关业务流程,使各业务环节衔接更加有序、流转更加顺畅。b.通过监控预警管理,增强合同管理管控力度,提升业务透明度,并通过信息化的手段真正实现物资合同管理的全流程量化监控。c.满足企业合同管理对数据挖掘以及数据分析的需求,并从中挖掘出业务的内在规律,辅助领导决策,从而提高了内部管理能力。d.利用系统集成的物资业务数据,通过查询、统计和分析,得出各种统计结果,通过变化曲线、比例对比等类型的数据,对物资供应进行决策提供了有力的辅助和支持手段。e.通过全业务信息统计分析功能,实现业务人员的各种查询统计功能,在减少运维工作量的同时,保证数据一致性。f.实现对人的工作业绩的分析及管控。
4结束语
本文针对电网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合同管理现状、实际业务管理的难点及管理需求提出合同管理跟踪与监控分析信息化建设评估框架,从而提高合同管理在事前计划方面的准确率,在事中控制的可行性及事后业务分析准确性,通过信息化手段为管理层及决策层提供更可靠的数据分析资源,为决策增添活力。
作者:吕旭明 李钊 雷振江 王恒超 杨壮观 单位: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 国网铁岭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王秀焕.计算机在电力系统物资管理中的应用[J].青海电力,2003,22(4):39-43.
[2]谷平.电力企业物资管理的系统构建[J].电力信息化,2004,2(8):39-41.
[3]徐建中,苗丰裕,翟华明.企业加强物资管理工作措施研究[J].北方经贸,2005,25(2):69-70.
[4]徐寿波.关于物流科学理论的几个问题[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1):1-4.
[5]王玮.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D].武汉:湖北工业大学,2008.
[6]王继业,高灵超,刁倩,等.电网信息系统综合绩效评估模型[J].电网技术,2005,49(9):2653-2657
第二篇:库存采购电网企业物资合同管理研究
摘要:
对电网企业协议库存采购模式下,物资合同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进而给出相应的管理策略,优化合同管理各业务环节,提高电网企业物资合同管理水平,促进电网企业更快、更好发展。
关键词:
协议库存;物资采购;电网企业;合同管理
庞大的电网建设与运营维护产生了品种和数量繁多的物资采购需求,每类需求在完成时间、技术标准、重要程度、价值量、需求量与需求频次、供应商群体等方面各有不同。在协议库存采购模式下,不同品种、不同需求时间,甚至不同需求方的物资能够通过一次招标,在同一个供应商处进行采购。相较于批次采购,协议库存模式更加高效、灵活,能够涵盖的物资范围更广、采购范围更大,而灵活的采购方式也对合同管理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一、协议库存采购模式下物资合同管理的特点
协议库存采购模式下的合同管理首先与供应商签订明确采购额度、采购单价、采购期限的框架采购协议,在未来实际需求发生的时,将实际需求与采购结果进行匹配并签订包含具体项目信息、物资规格、数量、合同金额的供货单,供应商以供货单为依据进行合同履约、结算的一种合同管理方式。
二、协议库存采购模式下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
1.合同集中签订模式难以实施
由于在协议库存采购模式下,采购物资往往价值低、供应分散、确定性低且时效要求更高,原来招标时间固定、批次合同集中签订的模式难以实施,无法满足实际需求,若固守原有的合同签订方式,合同签订工作势必成为整个采购过程中的短板。最终造成工程等物资,物资等合同的局面。
2.供应商违约风险不断加大
协议库存物资采购结果是在框架协议约定的有效时期(一般为1年)内陆续匹配实际需求,这就决定了在招标、框架协议签订完成后,还要经过一定的时间,才能进入合同的履约环节,履约的时间不确定性也更强,这样就导致在合同履约时,往往会出现采购物资市场价格已经出现较大变化的情况,从而造成了不可避免的违约风险。例如:若采购物资的价格上涨幅度较大,供应商往往会以采购物资的原材料价格变化为由,拒绝生产履约并要求解除或变更合同,甚至直接选择违约。
3.物资供应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在物资供应履约的过程中,由于实际需求提出具有随机性,而需求的到货时间、数量的计划性又较差,经常出现需求提报后要求在较短的供货周期内完成供货的情况,而此时供应商在接到供货单后,由于生产周期、运输等因素,往往无法第一时间完成供货,需求与供应之间的矛盾变得异常突出。
4.物资琐碎复杂结算周期过长
由于使用协议库存采购的物资往往价值低、物资规格琐碎复杂,到货后涉及项目单位多,且对应的工程数量也极其庞大,在只靠供应商自行办理付款手续的方式下,严重拉长了支付周期,造成供应商回款速度慢,无法保障持续供货,挫伤供应商积极性。
三、协议库存采购模式下合同管理优化策略
1.优化合同签订流程,开展常态化签约模式
在协议库存模式下的合同签约环节开展“常态化签约”,即将合同签订流程由批次集中签约优化为标准化、流水线、常态合同签约模式,即将原1-2个月一个集中批次的合同签订周期、供应商参与合同制作到签约全流程的集中批次签订管理模式,在按要求采用合同标准范本、全面采用电子商务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将合同制作和会签流程与供应商签约流程分离,分别进行管理封装,再通过供应商服务大厅实施一站式服务“窗口”常态化签约,确保“随到随签”。
2.优化物资定价方案,应用价格联动机制
采购物资价格变动对采购人与供应商都存在着不可确定的风险。从合同管理的角度寻求降低违约率的方法,就需要对原有的定价机制进行优化,寻找双方都能接受的价格条款。为此,创新的在合同中增加了价格联动的条款。对于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较大的物资,应根据原材料基准价格及联动公式自动生成联动后的价格,并与供应商按照联动后的价格签订供货单。通过价格联动的条款,能够使供需双方在公平交易的前提下避免由于时间带来的价格变动风险,在价格上涨时避免供应商违约,提高合同的执行率;在价格下降时能够充分发挥杠杆物资的议价优势,获得较低的采购价格。
3.优化物资供应环节,实施寄存物资管理
为解决物资供应环节的难点,在与供应商签订框架协议的基础上,通过提前在招标采购时事先约定,创新实施寄存物资管理。寄存物资管理是指在协议库存物资采购方式下将所有权归属供应商的物资先存放在电网公司实体仓库内,待货物领取后与供应商进行定期结算,完成物权转移的一种供应管理方式。主要包括:确定寄存物资目录、制定寄存物资储备方案、生产送货、质量检测、存储保管、出库领用、补库等环节。这一管理模式的核心是通过科学预测,供应商提前合理生产、储备物资,做到物资需求“随要随有”,达到提高物资供应速度和效果、降低物资供应成本的目的。
4.优化合同结算环节,实施主动计划型付款
为应对付款周期过长的局面,主动调整付款模式,实施“主动计划型”付款。一是合同签订完成后,由合同结算人员整理出项目物资合同付款台帐,根据工程项目进度及合同条款主动把握付款节奏;二是由物资履约人员跟踪物资的到货、验收情况,到货后及时督促项目单位进行到货验收,统一组织项目单位、供应商在指定地点集中办理结算手续,减少供应商奔波次数,大幅缩短了单据办理的时间;三是通过电子商务信息平台、短信平台、电话通知等多种渠道主动通知供应商办理结算手续,递交发票,积极解决供应商办单、付款过程中的问题,对符合付款条件的合同及时纳入付款计划。
四、结语
经过对协议库存物资从采购到签订、供应、结算各环节进行优化、调整,确实解决存在的问题,使整个合同管理流程的工作效率大幅提升,供应商违约风险得到有效防控,物资供应服务得到有效保障。
作者:刘雷 陈曦 和心 段琳凤 金菲 单位: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物资分公司
参考文献
[1]张和平,王正蓉,赵蓉.解析电网企业物资合同管理[J].科技与创新,2015,(15):56-57.
[2]董付梅.电力物资采购合同管理流程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2,(33):118-119.
[3]王艳红.浅谈电网物资履约品控管理的方法[J].低碳世界,2013,(24):100-101.
[4]冯丽嫦.电力企业物资合同管理的重要性[J].经济视野,2014,(8):42.
第三篇:企业劳动合同管理法律风险研究
摘要:
劳动合同管理在每个企业在管理过程中所占据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科学规范的进行劳动合同管理不仅可以使企业与员工的劳动关系更加稳定和谐,增强员工对于企业的归属感,还可以保证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增强企业的工作效率。本文首先对劳动合同管理的特点及法律风险概念进行简要分析,然后对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做了一定的探讨,最后提出了几点具体的方法和解决措施,以期能够有效的对这些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进行预防和化解,从而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
关键词:
企业管理;劳动合同;法律风险;预防与化解措施
自从我国进入市场经济时代以来,合同制经济的形式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因为对任何的企业来说其整个的运营过程会涉及到一系列的合同,这些合同可以保证企业正常的进行经济活动,从而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而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增长,企业用工数急剧增加,而相应的劳动合同数量也随之增加,各个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对于劳动合同管理越发重视。现今的企业合同管理模式存在着一些可能导致法律风险的问题,这会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随着劳动合同的增加该问题显得越发严重所以对于企业管理过程中的劳动合同管理面临的法律风险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劳动合同管理特点及法律风险
一个企业的运营过程需要签订各式各样的合同,因此合同管理也相应的有很多种类,在这些合同管理中劳动合同管理对于企业的运营发展有其自己独特的地位。因为劳动合同涉及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企业有相关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保障,而人才又是一个企业能够顺利进行经营和各项活动的基础[1]。在企业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有着种类众多的合同需要进行管理,其中,劳动合同管理就是合同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类。劳动合同是联系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的一个重要纽带,在双方都同意的前提下签订劳动合同可以避免在劳动过程中产生一些不必要的纠纷,或是在纠纷产生后可以有一个明确的依据去判断要担负责任的一方,从而去更好地解决问题。在整个的企业管理过程中劳动合同管理隶属于劳动关系中的一部分,其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首先是劳动合同管理对于企业的重要性无需再言,所以企业在对劳动合同进行管理时要学会采用科学合理规范的方式,给劳动者一个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使其认识到自身对于企业的价值,有一种强烈的归属感,进而实现企业的盈利和员工自身的价值体现;其次就是企业在进行劳动合同管理时要注重对各个环节的控制,每个细节都要注意到,不能笼统的管理,而且要有重点的把控容易出现问题的部分,否则就容易出现问题,使得员工与企业之间出现纠纷;最后就是企业的劳动合同管理不能只看重眼前的蝇头小利,要把眼光放长远从总体大局进行把控,保证整个劳动合同管理的顺利稳定实施,以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转。“企业法律风险”,是指在法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与企业所希望达成的目标相违背的可能性,这通常是由人在执行具体工作时做出的某种不规范行为所引起的,所有的致使出现法律风险的行为都具有不规范性,但是所谓的法律风险并不是指违法风险。法律风险的起因有两种,具体可分为企业内部法律风险和外部环境法律风险。企业内部法律风险一般是指由于企业的管理出现问题时所引起的法律风险,这些问题对于企业来说是可以避免的,所以控制企业内部法律风险往往是降低企业法律风险可能性的重中之重,其中合同管理是防范企业内部风险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形式。外部环境法律风险一般是由企业以外的环境因素所引起的,这些问题往往不受企业自身的控制,所以很难去制约外部环境法律风险。合同管理法律风险是指涉及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和终止等各个过程中签订合同的一方或双方不遵守合同所规定条款而给用工单位带来风险的可能性。
二、劳动合同管理中存在的法律风险
订立合同时的法律风险主要包括四种形式:第一是企业未按照相应的法律程序与劳动者签订相应的劳动合同或者未能按照法律所规定的期限与劳动者订立合同所带来的风险,《劳动合同法》要求企业一月之内与劳动者签订合同,否则就会出现工资成本增加和无固定期限合同的风险;第二是企业没有按时将劳动合同文本送达给劳动者或者当劳动者无理由拒签劳动合同时企业没有及时以书面通知的形式告知劳动者,根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规定相应的用人单位将面临一定的法律风险;第三就是《劳动合同法》对于劳动者的试用期和其在试用期的工资都进行了严格的规定,所以如果用人单位如果拒绝支付或者不按照规定支付给劳动者工资将面临相应的法律风险;第四就是在具体的劳动合同签订中,劳动者与企业在签订合同的时候对于合同中某些内容的理解可能存在较大的偏差,特别是如果对于一些重点内容的约束不到位就可能造成相应的法律风险。劳动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法律风险,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若用人单位未及时或者未足额向员工支付酬劳时,其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申诉,使得企业面临法律风险;另外用人单位不按照合同规定的工作时间对员工进行要求,强迫其进行加班,或者在加班后不给予加班费等类似情况都会是企业面临法律风险;最后是企业没有按照合同的相应规定强迫员工进行高空、高温、有毒等高危环境作业,或者在其进行高危作业时未能给员工提供必需的保护措施等,这同样会使企业面临劳动合同履行风险。另外由于用人单位或者劳动者的原因需要对劳动合同进行变更的时候而未按程序进行变更,没有采用书面的形式,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这也会使得企业面临劳动合同变更的法律风险,其所带来的法律风险也是十分巨大的。企业在对劳动合同进行解除或终止时也要遵循相应法律章程所规定的条款,《劳动合同法》规定了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时的九种情形和终止劳动合同时的六种情形,如果在劳动合同解除和终止时不符合这几种情形,企业就会面临劳动合同解除和终止的法律风险。在这个过程的具体操作中,不管是企业还是劳动者,解除合同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否则就会承担支付赔偿金、负责举证等方面的法律义务。在处理劳动争议和纠纷的时候可以根据内容的不同进行相应的风险分类,例如,当员工在企业上班期间因工作出现人身伤亡时,企业应该按照劳动合同的规定严格执行,否则就会面临法律风险;企业在进行裁员的过程中必须按照合同的内容向被裁者支付一定的经济赔偿,如果企业拒不支付赔偿的话,就会面临相应的法律风险。
三、劳动合同管理法律风险的防范措施
首先应该采取预防为主的原则,做好前期法律风险预防可以减少后期出现问题和纠纷的可能性,进而是企业将精力主要放到企业的运营和发展上,而预防主要有建立完善的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企业自身应该引进相应的劳动法律人才建立自己的法律团队或者与相应的法律律师事务所合作聘请律师作为企业的劳动合同管理专业顾问,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范劳动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风险的发生。企业内部有自己专业的法律人才才能够切实的为企业解决劳动合同管理中所遇到的具体的法律问题,化解可能出现的各类法律风险。让企业的法律顾问全程参与劳动合同的整个签订、履行和更改及终止过程,对劳动合同的制定和签订及后期程序中可能出现法律风险的方面提出自己的专业意见,从而降低出现风险的可能性;企业内部建立严格的合同评审机制对于劳动合同风险的事先防范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这是法律风险预防的重要制度保障。建立严格的合同评审机制,将责任具体分配给劳动合同管理相关的部门,切实尽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合同会签制度是合同评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合同的签订必须在相关部门负责人的指导下进行。整个企业的各部门负责人都必须对劳动合同进行仔细研读,然后提出自己的意见或者建议,从而完善合同内容,然后再确定是否可以进行签订。劳动合同法律风险提前预防工作虽然使得企业前期的工作量变大,但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法律风险的发生,从而降低企业在后期出现法律纠纷时的损失,这可以降低企业的整个投入,有时甚至可以使企业起死回生。其次是要采用依法治企的原则,定期对企业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法律培训,提高相关部门员工防范劳动合同法律风险的能力。法律风险的预防,应该从企业的每个人做起。企业内的每个员工都是企业的“责任人”,在预防法律风险发生的方面来说,每个人都责无旁贷。防范法律风险的发生不仅要重视劳动合同的签订,还要注意在后期时合同的履行。所以对企业相关员工的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进行提升很有必要,这可以很好地对法律风险进行防范。再有就是企业劳动合同管理员工要注意对自己已经履行了合同规定条款的证据,防止在产生纠纷时签订合同的另一方胡搅蛮缠,另外也要留存对方违约的证据,以作为后期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时的证供。另外在合同变更时,对于另一方加入或减少的条款要以书面的形式记录下来,并以签订合同的形式进行重新签订。重新签订时一定要确保合同更改方的责任人有足够的权利,能够代表其所在企业。如若由于特殊情况不能重新签订合同时一定要将补充条款以书面的形式交由对方签字或盖上具有法律效力的章。在这个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的经办人一定要有足够的法律知识和很强的责任心,而且可以全权代表企业的劳动关系管理部门,这可以很好地对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进行预防,对相关文件进行保存可以保证在后期产生纠纷时不会败诉。然后就是运用保险制度转嫁合同风险。现代企业一般都会入经济保险,保险业有资金融通、经济补偿和辅助社会管理三大功能,而企业可以利用其中的经济补偿功能来转嫁合同风险。现在国外的企业基本上都可以利用保险制度来转嫁合同风险,而我国的保险制度还不是很完善,但我国的保险业也在进一步的优化和完善。所以说利用保险制度转嫁合同风险在我国还是一个基本全新未开发的处女地,如何利用好保险制度是企业在未来要继续研究的问题。最后是运用法律手段来化解劳动合同管理的法律风险。当企业的预防措施失效时,就会出现相应的法律风险,这时候企业就应当及时、全面、优化地处理这些法律纠纷。劳动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可能出现法律纠纷。对于有可能出现的法律纠纷,企业应当作好相应的备案,以便防止其发生。而对于已经产生的法律纠纷,企业应该尽快的对纠纷进行评定以采取合适的方式来解决,对法律纠纷解决方法的评估,应当结合纠纷的原因、过错大小、风险大小、社会影响等多方面的因素来决定,从而在专业法律人士的指导下来确定是私下调节还是运用诉讼等法律手段来解决,保证企业自身的合法权益。
四、结语
现代企业的经营过程总的来说就是一个签订合同并依照合同条款去履行的过程,劳动合同管理就是运用各种手段对合同执行过程的各个流程进行严格把控。防范在合同执行过程中由于劳动合同自身或者其他因素所引起的法律风险,这对于企业的平稳健康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作者:丁怡 单位: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
参考文献:
[1]邢焕波.企业劳动规章制度的重建是有效执行《劳动合同法》的前提保证[J].经营管理者,2011(10X):174.
[2]刘红.企业法律风险及其防范[J].法制博览,2015,33:221-222.
[3]常凯,邱婕.中国劳动关系转型与劳动法治重点--从《劳动合同法》实施三周年谈起[J].探索与争鸣,2011(10):43-47.
[4]王秀娟.我国企业劳动合同管理的法律风险防范[J].管理观察,2012(36):33-34.
[5]陈洁.论企业劳动合同管理及法律防范[J].中国商贸,2011,20:72-73,85.
[6]张东亚.论保险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服务作用[J].保险研究,2005(8):23-25.
第四篇:企业合同管理房地产财务作用
摘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的不断提升,房地产行业得到可很好的发展机遇,但同时房地产行业的竞争力也是最激烈的。对房地产企业而言,要想在竞争异常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保持领先地位,就必须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重点从企业管理入手。文章是从房地产企业从的合同管理入手,分析了合同管理中财务的作用,希望以此能为同行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进而推动房地产行业的更好发展。
关键词:
合同管理;房地产财务;重要作用
一、合同签约时财务部门的监督审核作用
(一)工程类合同尤其是重大工程合同签订前,财务部门应介入合同条款拟定
首先,在合同签订前,房地产财务部门应该重点对签约方的履约能力进行考察和分析,要求签约方提供有关财务报表,对比分析签约方的财务情况、经营成效以及现金流量等重要指标,然后还要和同行整体情况进行比较和研究,以此判断签约方是否具备合同履约能力。其次,在进行合同条款审核的过程中,房地产财务部门重点关注签约方的款项支付方式及违约金等内容。在某些工程合同中,建设单位在收取承包单位履约保证金之后,在支付前期的10%-20%的工程款时,承包单位不愿意提供发票,仅仅只是开具收款收据,这是因为工程款按照属地原则应该开具建安发票,但是可能这些单位里面有很多都是外地企业,开具建安发票必须是先获得外出经营许可证后才可开具,这样就会增加人力或者物力成本,对此,建设单位也可同意承包单位在收取前期的10%-20%工程款时为其提供收款收据,但是在后期的工程款支付中应该要求开具合同金额一半以上的发票,同时要求承包单位在支付至工程质量保证金时,把合同全部金额的发票提供给建设单位,这点主要是考虑土地增值税问题,因此在合同审核中,一定要综合考虑税收以及财务核算等内容,避免签订时出现漏洞,进而影响后期的执行。
(二)销售类合同签订过程中,财务部门应介入合同条款拟定
房地产企业在进行销售合同签订时情况会比较复杂,这点主要是由于签订对象差异比较多,难免会出现因理解差异造成的合同条款歧义,假如版本订立不严瑾,就可能会在后期退房等情况中造成一些损失,严重的还可能会影响房地产企业的声誉。比如,合同条款中是否标注了因为购买方自身因素导致的退房,是否应该没收购房定金;假如出现退回房款的情况,退回时采用的是无息还是有息退还;还有就是假如购买方延迟付款时间,此时是否要收延迟利息等,上面的内容都要在商品房销售合同中进行明确的说明,以免后期给房地产企业造成不必要的经济纠纷。
(三)出租类合同签订过程中,财务部门应介入合同条款拟定
通常情况下,房地产企业在进行商住楼建设时,基本上都是把底层当作店铺,此时就会面临底层出租的问题,在房地产企业制定底层出租合同条款时,房地产企业的财务部门也要积极参与其中,重点对租金的收取形式、出租时间以及租金数量等进行明确,以此确保房地产企业经济利益。
二、合同执行中财务部门的控制作用
房地产企业签订的各种合同,企业的财务部门都要备案,必要时合同签订部门可以对正式签订的合同进行扫描,把合同的扫描件放在房地产企业的局域网中,以此实现资源共享的目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财务部门应该按照不同类型的合同,使用对应的方式进行合同执控制。
(一)针对工程类合同,房地产财务部门要整理好合同信息,并制作合同执行台帐
通常合同执行台账中应该包含和收付款有关的信息,比如合同的签订时间、签约方的信息、合同总金额、已付金额以及发票开具等,建立这样台账能对合同执行进行很好的监督和控制。房地产财务部门应该按照合同的具体执行情况和工程部门进行相关信息的核对,以防出现合同超额支付的情况,对那些没有按照合同条款进行履约的,房地产财务部门可以拒绝付款,同时还要向负责人汇报具体情况,以此确保合同履行得到合理的控制。另外,房地产财务部门还应该对把合同收付款情况制成收付款记录单,然后将其与合同存放在一起,在收付款记录单中,可以了解到已付金额的具体明细,这两份资料类似总台帐和明细帐,共同对合同执行实施控制。
(二)对房地产企业的销售报表进行严格审核
房地产企业的销售合同也很重要,在房地产销售部门签订合同后,销售部门必须记录每天的销售情况,还要将销售信息整理成销售报表,并复制一份交给财务部门,财务部门应该认真审核销售报表,并与财务系统进行比较,以此监督控制销售合同履行情况。对房地产企业而言,只有将楼盘销售出去才能获利,当前很多购房者都是通过按揭进行购房的,按揭的担保就是购房合同。对此,房地产财务部门就必须严格监督合同履行情况,在收到房款后,及时反馈给销售部,然后及时告诉购房者,让购房者办理房产权证,以此降低企业承担的风险。
三、合同执行后,财务部门要发挥归档作用
在完成合同执行后,房地产企业应该及时进行合同的整理、归档及保存,在合同的归档中,必须做好归档的合理划分,比如说业务部门应该保存的是和工程审批、建设及验收相关的合同内容,但是财务部门则要保存合同中和款项相关的内容资料,做好划分归类保存,不仅能使合同管理更科学,最重要的是能为后期的查询提供便利条件。
四、财务部门对合同履行的评估管理作用
对房地产企业而言,完成了合同的执行和归档之后并不能代表整个合同管理就结束了,最重要的是还应该进行合同履行情况的评估,而且在整个评估管理中,房地产财务部门应该积极参与评估工作。房地产企业的财务部门应该把握评估工作中的重点内容,主要从合同中的相关款项、合同履行过程中的收支明细等内容进行分析,以此保障合同评估管理的有效性。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房地产企业合同管理中,房地产财务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正如文章所讲的在合同签约时房地产财务部门具有监督审核的作用、在合同执行是有控制的作用、在合同执行后还要发挥归档的作用,最后还要进行合同履行的评估,只有确保其参与了整个合同管理的过程,才能确保合同管理的科学有效性,以此提升房地产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作者:叶永其 单位:厦门泰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李鸿.企业合同管理中房地产财务的重要意义探究[J].财会学习,2016,17:32+35
[2]李红.房地产销售服务合同管理中财务作用分析[J].中国市场,2015,35:174-175
[3]曹阳.基于风险定位的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