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施工企业合同管理工作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合同是当事双方要共同遵守的基本约定,是维护自身利益的基本保障,施工承包合同与分包合同均要贯彻《合同法》、《建筑法》、《招标投标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适应建设市场的新形势。
关键词:施工;合同;管理
1.施工承包合同管理常见问题
(1)施工承包合同评审流于形式。中标后业主或提出新增约定条款,或提出其他费用一次性包死等要求,由于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迫使施工企业在生存的权衡下签订施工承包合同,最终签订的施工合同与招标文件及投标书出现背离,从而为施工承包合同的顺利执行带来很大困难。(2)施工企业对合同管理体系和制度建设不够重视。合同管理流程不够明确,合同归口、分级、授权管理机制不够健全,缺少必要的合同审核程序,缺乏对合同管理的有效监督和控制。(3)施工承包合同管理与投标管理缺乏有效衔接。施工合同与甲方签订后,此“合同”只是以文件形式向下传递,合同交底内容不全面、缺乏关键控制点,执行者不能完全了解投标时的各种背景条件,使得施工合同管理与招、投标管理在实施过程中缺乏有效衔接,导致二者严重脱节。(4)施工承包合同履约率较低。在履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合同变更,但是部分负责履约的合同人员对这种变更的及时性没有充分的意识,最终导致了施工企业产生损失。
2.施工企业分包合同管理常见问题
(1)分包方引入机制不健全。不同的施工企业对分包方引入的规定不尽相同,但执行过程中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上级制度不完善、规定不明确、执行无标准、有标准但执行不到位的情况。(2)存在先进场后签合同的现象。部分施工项目进场后不能及时进行招标及合同签订工作,影响施工的正常进行。为赶工期,合同未签订即进行施工,或边谈合同边施工,严重违反企业管控红线,易产生合同纠纷。(3)分包合同示范文本不规范或无统一范本。分包合同条款与国家相关政策法规有所违背,或部分施工项目自行制定、修改合同文本,不能满足依法合规的基本要求。(4)分包合同签订过程中手续履行不完善。分包合同签订过程中,存在法人签署时无法定代表人证明书;由人签署合同时无法人授权委托书或有委托书却无授权人及人手签;合同签订时日期签署不完整等诸多问题。(5)分包合同执行过程中随意性较强。合同执行过程中,出现新增施工内容或原有内容超过原合同数量时不能及时签订补充合同;签订合同时的现场负责人不在现场委派第三人行使权力,却无第三人委托书;合同签订时约定的增值税税率与分包方最终开具的税率不一致,导致重新变更合同。(6)分包结算时手续不完善。分包结算时基础数据不完整,双方签认手续不齐全,不能按照合同约定进行材料及各种罚款的扣除;分包结算单由与合同无关的第三人签署。(7)不能及时签订分包退场合同。分包合同履行完成后,未按合同约定及时签订书面退场合同,或退场合同由与合同无关的第三人签署,存在极大的法律风险。
二、施工企业合同管理相关建议
1.施工承包合同管理相关建议
(1)施工企业应增强积极争取的意识。中标后,以直接、诚恳的态度与甲方进行沟通谈判,将施工企业面临的各种客观困难一一列出,同时,依靠国家法律法规体系,以法律机制作后盾,力争取得甲方的理解与共鸣,最大限度的保障施工利益。(2)建立施工承包合同管理体系。其中包括设置合同管理机构、制订合同管理制度,使企业合同管理覆盖至企业的各个层次,各司其职。建立健全施工承包合同审批机制,确定审批流程,使流程中的每个环节均发挥作用。明确合同签订及合同交底的主责及相关部门,责任层层传递,做到真正落实。(3)加大对施工承包合同学习与研究的力度。施工承包合同有效的保障了施工企业的基本利益,同时也是项目开展二次经营工作的基础,要对招投标文件、中标通知书、工程量清单、施工图纸、施工合同等合同文件认真分析,重点关注合同有利条款与不利条款,准确判别合同变更及合同索赔事项,为提前进行二次经营策划做好准备。(4)加强合同风险的识别、分析与防范工作。提早制定防范措施,合同管理人员在整个合同实施过程中采用积极、主动的控制方法对合同进行控制。
2.分包合同管理相关建议
(1)坚持依法合规、提前筹划、严格准入。制定关于招议标、分包管理、分包结算相关的流程或管理办法,确保标准明确、有据可依。加强分包模式策划,在进行分包模式策划时要重点关注合规性要求、施工承包合同的约定、本单位资源保有情况、项目管理模式,选用合适的分包模式,杜绝非法转包,避免违法分包。建立施工企业内部合格分包方名录,将经过合规引入并在过程考核中优秀及合格的分包方纳入名录中,供企业内部各个项目间优先选择。(2)强化分包合同基础管理。企业应在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制定本企业的合同示范文本,签订合同时严禁擅自修改。签订经济合同的同时,应签订书面的安全生产协议和廉政协议,并将安全生产协议和廉政协议的执行情况与分包合同履行挂钩。加强合同人员责任意识,对合同签订、合同执行过程中涉及到的签字盖章手续进行重点关注,确保每一份合同、每一位人均签认完善、手续齐全,从源头杜绝法律风险。建立分包合同总台帐和每一份合同分台帐,保证分包合同资料的完整性。推行合同资料清单制度,强化资料收集和整理的实效性和全面性。(3)加强分包合同全过程管控。包括准入管理、策划管理、招议标管理、合同签订管理、合同交底管理、分包结算及支付管理、分包履约监控管理、分包合同变更管理、分包成本核算管理、分包评价管理等,坚持事前防范和事中控制为主、事后补救为辅的整体管控要求,实现分包全过程管理。分包合同交底方面:对超过一定额度的分包合同坚持双交底制度,一是施工项目向相关管理部门交底,二是对分包方进行交底,所有分包合同交底应形成完善的书面交底记录。分包合同计量及支付方面:对量的确认必须先经过验收,隐蔽工程也必须经过验收。分包工程量的签认要坚持经办人计算、相关人员、业务主管部门或者项目领导复核制度,防止因程序控制缺失导致出现签证错误。完善分包支付预算控制制度,禁止出现超支付、没有预算支付。对分包方的支付应该付至指定的账户,原则上不对分包方以外的第三方付款。对应该扣除分包方的款项必须完善书面依据,防止分包合同争议。分包合同履约监控方面:建立履约保证、农民工管理、进度管理、安全质量管理和过程评价等分包履约监控制度。对分包方实际进场的资源进行符合性审查。严格落实农民工工资保证制度,要求分包方对农民工实行实名制管理。加强分包的安全教育培训,督促分包方对其管理和施工人员开展安全教育培训。督促分包方及时按照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投保相关保险。加强对分包方过程质量的监管、隐蔽工程的验收、零星材料质量的监控。加强分包方过程评价,要从分包资源配置情况、进度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协作配合等方面对分包方进行定期评价。分包合同变更方面:所有分包变更必须坚持必要性和真实性原则,杜绝签订虚假分包变更协议。应签订书面的变更协议,或者签订书面的补充条款。所有分包合同变更必须按照规定经过相关职能部门的联合会签,超过规定额度的变更需要按照规定报上级单位审批。对分包方的索赔应综合考虑合同约定、实际发生的原因、变更导致成本的增加数量、分包方的履约情况、总包对业主的索赔情况等因素及时进行处理。要签订书面的退场协议,对双方的权利义务进行约定。
三、施工企业合同管理风险防范
目前市场形势瞬息万变,合同管理面临多方位挑战,施工企业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要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控能力。要对企业合同管理法律风险进行分析,完善合同管理体系,有效防范合同风险,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1.加强源头风险防控,防患于未然
要提升合同管理意识,深化合同管理,强化合同评审,提升审核质量,关注审核意见的落实情况,从源头防范法律风险。加强全生命周期管控,注重将法律风险防控向合同管理的前后端不断延伸。
2.推进分包合同管理标准化、数字化、精细化
制定分包合同管理负面清单、分包管理文本的标准化并强化落实监督。推进分包合同管理的数字化,持续完善合同管理信息系统功能,推进合同管理系统与生产经营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的信息互联,逐步实现信息化管理平台集中化、监控全程化、信息透明化和分析智能化。
3.强化纠纷案件管理,妥善处理经济纠纷案件
建立案件分析策划和目标管理制度,发生纠纷时,要敢于应对,善于应对,杜绝不论案件具体情况一概外包、当甩手掌柜的做法。对法律关系复杂、难度大、专业要求高的案件,积极整合社会资源,选聘资源丰富、专业精通的律师。
四、结束语
施工企业合同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不仅需要施工企业合同管理人员加强责任的履行,更要依托于国家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完善。通过一系列措施的制定及执行,企业不断地提炼总结,将行之有效的提升措施或方法固化为标准、制度和流程,形成系统、科学、实用的标准和制度体系,为施工企业合同管理再上台阶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马源.关于建筑施工企业合同管理法律风险分析及防控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9,(18):243.
作者:赵丽 单位:中交二公局铁路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