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改革与实践探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改革与实践探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改革与实践探究

[摘要]在社会发展的影响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步伐也在不断地加大,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国家教育规划中十分重视高职教育的发展,对于高职教育的投入上不断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力度,当前高中教育院校为培养旅游管理人才上面做出了诸多的努力,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效,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了大批量的人才。现阶段的改革中,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中心为现代化、综合化、区域化的改革方向。但是目前的改革工作中还面临一些问题需要逐渐完善,对此,必须从多角度促进改革。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职旅游管理;课程改革

我国高职学校已经成为技术人才的培养的主战场,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队伍建设中,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旅游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软实力,在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中职学校在培养人才中,以其自身行业的优势,得到了社会的职业认可与接受。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管理专业学生的素质需要在核心素养的引导下,使课程改革更加的科学化、具体化。基于核心素质下培养了一大批的高素质旅游专业人才,因此,核心素养背景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改革成为社会教育发展的必然之路。

一、旅游专业学生核心素养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核心素养下的课外实践课程较少。针对当前高职旅游管理教学中的现状分析,结合教育部门在课程实践工作中做出的各项指导与规划工作,高职教学课程的开设目的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是为了培养旅游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当前在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中,只有极少部分对旅游专业有明确的认知,在关于核心素养上面的认知则远远不够的,这与高职教育目标存在一定的差距,实践课程在课程所占比例较小,开展的次数也是屈指可数。然而,旅游管理课程的改革更多的还是停留在表面的工作,并没有完全地根据教育部的规定进行,这与教育部门的核心素养的培养任务是背离的。

(二)学生的核心素养程度非常低。高职旅游管理实践课程是根据各个学校教学情况进行安排的,一般情况下,实践课程在每个学期末或者每个学年末由学校统一开设,每一个在校学生都需要参与课程实践学习,在参与实践活动中提高对专业的认知度,实践的目标地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能力的培养,为了能够让旅游管理学生在毕业工作后更好地适应工作。但是,也存在一部分的学校对管理实践课程的重视度不高。对于课程活动的安排没有明确的时间,反而被理论课程所占用,导致学生对课程的认知度不高。基于此,旅游管理课程实践的开展能够对提升学生的核心素质带来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缺少认识和重视势必会降低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核心素养的高职旅游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一)建立“学工交互,阶梯发展”的课程体系框架。旅游专业的课程应该结合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建设的要求,以培养适应旅游企业发展的人才为目标,采取模块化教学形式。培养过程中能够体现出学生阶梯式的发展。第一阶段“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文化基础。主要依托公共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程。第二阶段“工”依托实践性教学环节完成。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个性发展能力。在工作岗位上将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了解自身的不足。第三阶段一方面在学校将实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加以总结,改进,达到自我提升;另一方面通过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总结经验,更好地服务社会。作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应该具备一个良好的职业规划与认知,在对未来的职业发展中有更加明确的目标。

(二)以服务区域经济为主,培养区域特色旅游人才。课程设置要考虑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需求,体现地方特色。首先高职旅游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时要充分地考虑地区旅游企业的需求,旅游是一个季节性的行业,各地的旅游企业都有地区的淡旺季需求。例如东北地区为例,东北地区旅游业明显的旺季是夏季和冬季,淡季是春季和秋季。而华东地区则刚刚相反,因此课程体系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区域旅游经济特色。在具体的课程内容上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将本地的人文民俗引入旅游教学中,在培养区域特色旅游人才的同时也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学习旅游管理专业的目的是为了适应社会旅游业市场的发展需要,学生最终将走出学校的大门进行提升,在社会中会接触到各行各业的人,需要的是与他们进行交流与沟通,需要良好沟通能力,现实是由于每个学生的差异性,在交往的过程中还有许多不够成熟的表现,面对学校环境的单一化,在人际交往中难以让学生获得更多元化的人际体验。基于此,在“校内+校外”的双重培养模式培养下能够改变学生的人际体验,面对不同的环境去适应与改变,高职学校定期去开展校企合作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无疑是一种重要的培养方式。例如,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专业课程中设置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主要是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满族说部、辉发剪纸、满族布贴画、珍珠球等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介绍和简单技能。基于这种情况,作为一名合格的旅游管理人员应该对旅游管理这门职业树立良好的职业认同感与责任感。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知识与能力素养是核心素养的具体体现。

(三)立足旅游市场,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在旅游市场的基础上,高职院校的旅游实践课程中最基本的是旅游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培养,只有树立责任感,才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建立在社会的基础上的,要想在核心素养上有所提升,必然需要走进社会,在社会中去交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因此,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可以有目的地给学生组织相关的课程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去理解去感悟,了解导游工作中的核心价值,起到强化校园文化的作用。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空间逐渐增大,旅游业对于人员意识的培养上更加重视,人员的责任意识至关重要,因而要求导游人员能够拥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在导游的工作中能够树立良好的工作意识,树立职业道德素质需要每一位旅游管理学生在实践中能够去培养自身的素质,锻炼自身的能力。根据旅游业的人才市场需求来看可以对人才的要求总结为这几点:第一是责任是前提,责任不仅是一种良好的工作态度,更是每一位工作者需要具备的良好品质。对于责任意识与责任感的培养可以从课外教学实践入手,通过在节假日时间为学生布置假期任务,在实践的过程中去感受旅游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与工作安排等,能够使学生对旅游这一行业,产生更好的职业认知,了解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去反思自己的问题,改正自己的不足。从社会的整体大局观出发,每一位导游工作人员还需要具备爱国主义思想与全心全意服务的理念,这是责任体现在具体的工作中的表现,旅游是为大众服务的,所以,学生在旅游服务中需要去体现人的价值。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旅游心理学》知识时,在社会实践课程的设置中能够让学生去学习到基层的理论方法,然后带着理论知识,在社会中进行问卷调查,通过这种形式的活动,可以让学生提前了解市场的旅游者的心理需求,了解这些需求之后,可以为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出更具有明确的服务方向。

(四)改变单一学习模式,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环境能够影响一个人的发展,对于塑造人的性格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周围所处的具体环境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可以参与到社会技术实践中,让自己的能力得以提升。目前,就高职旅游院校的课程设置上面还存在一定的缺失,对于学生的实践课程设置过少,学习能够接触的社会活动也是少之又少的,在社会认知层面主要局限于课程上面。如果教师能够在学生的课余时间开展一些具有实践意义又贴近专业的课程活动,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难得的,通过自身的亲身参与能够达到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学习到旅游管理的相关知识点,在走出书本的局限后,能够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对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来说无疑是非常宝贵的社会财富。旅游管理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是一个不断由浅及深的过程,是在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进行的,是围绕各种内外因素而进行的。旅游管理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在总体素养的基础上对于学生的发展提出的更高层次的要求,通过与专业性质的结合能够更好地体现出核心素养的真正内涵,如果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就需要从各个因素着手,在学校、教师与学生的共同配合之下去完成,从而去顺应教学环境的变化。

三、结语

综上所述,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来构建课程体系的模式已经成为时代所需,目前国际上核心素养与课程体系的关系无外乎独立课程体系之外和内置于课程体系之中两种形式,高职院校旅游专业要结合人才职业技能培养和职业素质培养,将核心素养体系融入教学与实践环节中,融入校企合作中,在产学研中全面培养学生。

参考文献:

[1]钱芳娣.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管理探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114-116.

[2]宋霞.中职学校旅游专业课堂教学改革尝试[J].中等职业教育,2015(8):258-259.

[3]陈蕾.中高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衔接教育模式实施体系保障研究[J].职业,2018(31):331-333.

作者:董珍慧 单位: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