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改革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职院校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职院校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改革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全球化经济持续深入,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也日益提高,企业对管理会计专业人才也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为加强管理会计人才培养,高职院校积极对管理会计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本文基于校企互动的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了当前课程教学的现状,并提出校企互动在管理会计课程教学中起到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校企互动;管理会计;教学改革

一、引言

管理会计作为一种新兴的将现代科学管理与会计相结合的综合性交叉学科,融理论性、实践性、技术性等特点于一体。管理会计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分析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状况、解决企业内部经营管理问题的能力。目前,高职院校均在财经类专业中开设这门课程,但大部分都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2014年10月27日,财政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4]27号)文件中指出:“鼓励高等院校加强管理会计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建设,加强管理会计专业方向建设和管理会计高端人才培养,与单位合作建立管理会计人才实施培训基地,不断优化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1]由此可以看出,加强校企合作教学是提高管理会计人才建设的重要手段,校企互动将使教育、实践和就业紧密结合,使专业教学与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充分满足企业管理会计人才需求。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和企业合作培养专业技能人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破除教师课堂上单方面灌输知识的传统授课习惯,搭建“教师、学生、企业”三方对话平台,凸显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强调三者之间的和谐互动。[2]

二、当前高职院校管理会计课程教学现状

1.课堂教学以教师单方面理论传授为主

从大多数《管理会计》课程教学实际来看,教师永远是孤独的表演者,在讲台上不遗余力地介绍管理会计各个工作环节中的概念和方法,忽略了学生求知需求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对学生运用管理会计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引导性不够,学生在被动接受的过程中,丧失了探究问题的习惯和精神,缺失了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机会。学生之间、学生与企业实践工作者之间也没有机会互相交流看法和观点,学生的思维受到局限,知识也无法得到相应的拓展,最终导致学习兴趣不高,主动学习的愿望不强。[3]

2.案例选择缺乏鲜活性、实用性

管理会计教材中常见的案例参考资料往往选题较大或较前沿,对MBA一类的教学可能较适合,但对高职教学就不太适合。也有一些为高职教学编写的较简单的案例,但其中数据多来源于相关参考书籍,真正体现实际的案例极少,资料的时效性较差,例如2016年的教学过程中仍然使用2010年甚至更早的数据,无法体会企业经营状况与所处的经济环境之间的关系。[3]学生做这样的案例与做一道练习题差别不大,使训练效果不佳。所以,到最后学生学到的只是适用于考试的理论知识,而不是对企业内部经营管理问题实际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3.教学手段单一,无法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了一些教学方法,但是基本采用传统PPT授课方式,没有较好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给学生提供课前可供预习的资料、课后可供巩固的资料、课外可供对话的平台。老师和学生的互动较少,学校和企业更是严重缺乏交流。这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得整个课堂教学无法真正实现高效。

4.课程考核方式不科学和完善

大部分高校对《管理会计》课程的考核采用单一形式,通常是以期末考试为主,平时考核为辅。管理会计分析方法的实践应用需要通过一定的资料查阅、数据计算和数据分析,期末考试考核的仅仅是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程度和公式计算,只要考前突击,死记硬背也能顺利通过考试。该课程的平时考核仅包括作业和考勤,很少有课堂讨论、阶段性检测等考核方式。因此,这类考核方式考察了学生对管理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但无法全面了解学生对该课程知识点的应用能力,考核方法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三、校企互动在管理会计教学中的作用

1.有助于提高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质量

在校企互动实训教学模式的教学理念下,通过改革《管理会计》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利用企业实际案例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抽象空洞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现实的情景,丰富《管理会计》课程内容及考核方式,搭建教师、学生、企业三方良好的对话平台,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真正提高学生的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有助于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

《管理会计》课程中诸如本量利分析、经营预测分析、经营决策分析等知识点内容,公式推导比较抽象,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而且由于学生缺乏财务工作和企业管理经验,在解题过程中会产生诸多疑问,仅靠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全部解决这些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在理论教学环节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相关动画、微课视频,适合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深度学习。在实训教学环节中,借助校内教室、校内实训室多媒体播放企业财务人员的案例分析视频,调动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学习网站更是为各种教学资源和师生互动搭建了一个有效平台。现代信息技术表现出的情景性、智能性、交互性、开放性等特点为管理会计教学提供了多元化的教学资源、智能化的教学过程等全方位的技术支撑。

3.有助于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

《管理会计》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通过分析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状况以及外部经济环境变化,做出对企业经营发展有利的预测、决策、控制及评价能力,因此在课程考核上也应该充分体现这一特点和要求。但是在以教师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中,很难做到这一点,通过校企互动,在学生分析企业案例、与企业导师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做到注重学生过程化检验,考察学生对分析方法的掌握情况及分析评价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并可以据此反映出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水平。

4.有助于提升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育部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3-2020年)”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道德、知识、技术和技能兼备的综合素质型人才。这就说明,高等职业教育不能仅偏重专业知识的传授、职业技能的培养,而应该同样注重人文素养的提高。人文素养是指把人文科学和思想观念内化为自身品质的程度。作为高等职业教育,我们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技能,而是将人文知识内化为人文素质,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受到道德精神的教育和熏陶。如果人文素养不足,将直接影响他们未来的社会适应力和竞争力。利用《管理会计》课程,在教学中渗透团队合作、表达能力、质疑精神、创新思维能力、个人修养等方面的人文教育,能够使得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切实的提高。[4]

5.有助于开拓互利互赢的校企合作新模式

基于校企互动模式下的管理会计实训教学环节,可要求学生分模块根据企业真实经营状况撰写预测分析、决策分析等报告。学生必须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深入了解企业经营状况,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后完成报告。最后,由企业财务人员录制视频分析案例、解答同学疑问。通过多项实训环节,学生资料搜集能力、专业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等均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同时,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以及与企业不断的沟通交流中,不仅教学科研水平得到了提高,而且丰富了自身的实践经验,使得双师素质不断提升。这种合作模式,对学校来说,加强了课程建设,丰富了教师实践经验,提升了教学质量,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对企业而言,通过与学生和教师的交流、互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在这种多元对话下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教师、企业互利互赢,开创了校企合作的新模式。

四、结语

基于校企互动模式下的管理会计课程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革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破学生只作为客体等待被灌输的现状,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加入企业财务人员,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校企对话的碰撞中不断被加深。有助于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和人文素养,锻造专业教师职业技能和双师素质,构建互利互赢的校企合作新模式。对推进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高职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许乐媛,杨懿丁.应用技术性大学转型期管理会计教学改革初探[J].经营管理者,2016(11):465.

[2]张哲.校企互动模式的ERP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现代营销,2012(7):300-301.

[3]王士伟,袁晓兵,胡艳荣.高职院校管理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12):66-68.

[4]郑小红.基于校企合作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管理论坛,2017:66.

作者:叶菁 单位: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