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环境管理会计发展现状及对策,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改革开发以来,企业面临的外部发展环境得到改善,但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在“十三五”规划中,政府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及制度研究、环境治理重点及模式创新研究。在该背景下,我国企业必须要关注环境保护,通过环境管理会计这一手段将环境与企业利润有效结合,达到对外进行环境披露的同时,对内做好环境战略规划,使企业肩负起社会责任。本论文通过对我国环境管理会计发展现状的分析,对来自不同层面的阻碍进行分析,并对如何在我国有效地发展环境管理会计提出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环境管理会计;发展现状;建议
一、引言
1.环境管理会计的概念介绍。环境管理会计主要是指在企业经营决策时把环境成本和环境绩效考虑在内,当企业环境管理系统的财务、非财务信息输入企业时,环境管理会计通过环境成本管理与控制、环境投资决策、环境绩效评价与环境预算管理四个体系的分析后,输出对利益相关人有用的环境业绩与财务业绩分析。环境管理会计的应用是基于以下三大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经济的外部性理论、环境资源价值理论。环境管理会计的发展既有利于环境管理的完善,又有利于管理会计体系的发展。环境管理会计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最早发展于发达国家,美国环境保护局(EPA)推动了环境管理会计的发展,于1994年公布的《利益相关者行动议程:工作室对环境成本的会计与资本预算的一项报告》成为环境管理会计最早的重要文献,于2002年5月,其与特勒斯协会合作建成了“环境管理会计国际网站”,为国际上研究环境管理会计的机构、学者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我国环境管理会计萌芽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1994年7月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之后,国内越来越多的会计学学者将研究的方向转移到了环境会计方面,其中开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先河的是葛家澍、李若山发表的《九十年代西方会计理论的一个新思潮—绿色会计理论》。2.环境管理会计发展必然性研究。在20世纪60年代,欧美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然而经济发展的初期多是以资源的高投入为代价,这种发展模式导致了一系列危及人类生命安全的环境污染问题,如1952年的“伦敦烟雾事件”等世界八大公害事件,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后,部分企业、政府部门及学术界开始关注企业经营活动与环境责任的问题,环境管理会计营运而生。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尤其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绿色壁垒”阻碍了我国产品的出口,多方压力促使党在2015年9月政治局会议中审议通过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指出要运用经济杠杆进行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市场体系。政府等监管机构为了有效地避免“公地悲剧”的发生,以外部环境成本内部化的方式激发企业采取环境保护措施。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使其必须向利益相关者披露财务信息,同时企业承担必要的环境责任成为社会需求。宏观的绿色经济发展方针指导着企业利益相关者的个体行为,如投资者要考虑企业的盈利、发展能力,同时要关注投资的风险,然而企业是否持续经营与企业环境责任的承担联系紧密;消费者的绿色消费理念也推动着企业环境责任的承担。面临着来自宏、微观的需求,企业为了合法生存与竞争,为其提供决策依据的管理会计需考虑环境因素,环境管理会计可以在利润与环境中做到平衡。
二、我国环境管理会计发展现状研究
1.外部监管力度小。政府部门多采用财务指标来衡量企业的社会贡献,没有考虑环境因素;监管范围窄,多集中在重污染行业。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律机制仍需完善,法律违法惩罚力度不够,环境管理会计体系建立具有选择性,没有上升到法律层面。2.理论研究不充分。于2012-2016年间发表并被知网收录的文献中,以“环境管理会计”为关键词的文献只有113篇,我国对于环境管理会计的研究集中于对国外相关文献的总结和归纳,其侧重点在于对环境成本、环境管理会计应用现状方面,学术界的理论研究较少基于我国现有会计发展现状。由于环境管理会计是环境会计在企业内部的应用,企业处于自身商业机密的考虑一般不会对外公布企业管理会计信息,理论研究的数据很难获得。3.企业践行能力不足。企业承受较小的环境信息披露压力,披露的信息也较多集中于积极信息,对环保负面影响披露不足,Anbumozhi和LIU在2009年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环境信息披露属于披露初期,披露情况较差,只有60%的企业有披露信息。国有企业施行环境管理会计主要是基于自身利益与发展,并不是从承担社会责任角度出发去主动落实环境管理会计。国内较多企业把建立环境管理会计系统看成是一项额外支出,未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事后成本大于事前防范成本。我国企业的管理层对可持续发展和科学的环境管理方法等方面认识还较薄弱,企业多是被动选择环境管理策略,例如在我国能源行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多采用补充报告的形式;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生产经营同时受到证券市场监管部门和国有资产监管部门的双重控制和管理,国家要求该类公司披露环境行为,但是其他上市企业一般不会披露非财务信息,没有进行环境管理会计核算的强烈愿望和需求;多数企业对于ISO14000指标也只停留在了解的程度。我国企业的财会人员多注重财务信息,对非财务信息尤其是环境成本等物质流信息关注不多,会计信息与环境决策的相关性较弱。即使有管理会计人员,但也多集中于传统的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管理方面知之甚少。同样企业环境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清楚各种能源、原材料的实物消耗,但是不一定知道这些资源在会计记录中如何反映。
三、我国环境管理会计发展对策研究
1.完善环境管理会计法律法规。我国环境管理会计法律涉及到环境法、经济法、会计法,是环境资源保护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法律制度促使企业从以经济利益为中心走向关注社会总体利润。我国应借鉴美日环境法律体系的经验,强化以政府职责为本位的观念。同时建立日益规范的环境管理会计准则,使企业在确认、计量、报告环境信息时有“据”可依。2.发挥政府、非政府组织的监督作用。政府在环境管理会计发展中应承担引导、监督的责任,张亚连等人的调查研究表明认为政府压力是企业编写环境报告动因占78.7%,由此可见我国环境管理会计发展处于初级不自觉阶段。我国可以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如使用税收优惠政策和政府补贴政策来刺激企业采取保护环境措施。政府部门在督促环境管理会计实施中更要加强监督、惩治力度。同时与已经施行环境管理会计的企业合作,构建网络平台,为环境管理会计理论研究者提供更多更真实的研究数据源。政府、市场、社会公众会影响着社会的发展,所以NGO在监督企业环保方面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3.提高企业的自觉意识。3.1企业文化的树立。20世纪70年代掀起的保护环境的浪潮促使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转变原有的生产经营理念,树立更加符合社会健康发展要求的企业文化,这有助于环境管理会计的完善、发展。企业特别是重污染企业应该树立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文化,在各环节秉承“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再生化”的“4R”原则。以社会责任为主导的企业文化督促着企业把环境因素考虑到财务信息中,环境管理会计成为企业进行内部监督、战略实施计划的有效手段。3.2管理者的引导。管理者是企业战术层面的制定与监督者,环境管理会计是企业内部会计,没有法律强制性要求,其实施与否与管理者的认识能力有关。不论来自企业文化的压力还是管理者对企业经营环境的判断,这些都促使企业建立完善的内部环境管理会计体系、对外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体系,以提高企业竞争力、提升企业形象。管理层可借鉴日本等优秀企业的经验,完善环境效率指标体系,建立一整套环境收益与环境符合的评价标准。3.3提高会计人员的水平。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需求对会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比如说需披露环境信息的上市能源企业应做好会计人才定向培养,在具备基础会计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专业适应性。同时可与高校教育配合,做到人才定向培养与输送。
四、结语
环境问题已逐渐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企业也必将由被动转向主动地承担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在国内外保护环境的政策倡导下,我国企业建立环境管理会计体系已为必然趋势,我国学术界、政府、企业需要认清环境管理会计发展现状,同时在当今大数据时代下合理利用资源,完善我国的环境管理会计体系,推动企业、社会的和谐发展。企业也应该重视环境管理会计方法的应用,主动承担起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实现经济与环境双赢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卢昭.社会责任下的环境管理会计[J].财经界(学术版),2015,12(24).253.
[2]干胜道,钟朝宏.国外环境管理会计发展综述[J].会计研究,2004,10.84-89.
[3]冷云霓.环境管理会计法律制度研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15,6.
作者:刘霄 单位:安徽大学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