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创新研讨(7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企业管理创新研讨(7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企业管理创新研讨(7篇)

第一篇:新经济企业财会管理创新研究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市场经济迅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如何提高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环节。近年来,我国企业不断探索,将财务管理作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环节,并对其不断地发展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财务管理模式。本文将以新经济为背景,对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进行分析,针对其创新路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新经济;财务管理;创新路径;全球化趋势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不断加速,给我国企业的生存发展也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与挑战。为了进一步适应时展的需求,我国的企业对财务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如何创新发展财务管理模式成为现代企业生存发展的前提。

一、新经济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现状

财务管理是指企业在一个整体目标下,对资产的投资、资本的融通、经营方式、利润分配等环节进行管理。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要环节,不仅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还事关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企业越来越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并不断的深入探索,创新发展财务管理模式。目前,我国企业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创新发展形成了新的管理模式,即从成本控制、财务分析、资金管理、筹资制度等方面出发,建立健全了符合企业经营机制的财务管理模式。但是,不能否认,我国企业在新经济背景下的财务管理创新路径还存在严重的问题亟待解决。如何进一步提高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还有待进一步探究。

二、企业财务管理创新路径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一)财务管理理念滞后

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理念比较落后,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尤其是在新经济背景下,很多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基于旧有经济形势的管理模式,无法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此外,我国很多企业的理财观念还比较传统落后,只将资金作为唯一的理财对象,这不符合当今知识型社会发展的要求。而且,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仅仅限于对成本的控制、财务报表分析、融资流程三个方面,对财务管理目标任务没有合理的制定,使得财务管理工作效率低下。

(二)财会人员素质低下

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在财务管理创新路径研究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受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的影响,我国企业很多财会人员依然使用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工作,不但效率低下,而且准确率也大打折扣。此外,我国很多企业对财会人员的培训与考核体系还不够健全,使得财会人员的业务能力迟迟得不到提升,面对市场频繁发出的信号不能给出正确的指示,给企业造成严重的损失。

(三)经济风险系数提高

与传统经济模式相比,现代市场经济竞争日趋激烈,不确定性因素增加,风险系数也不断飙升,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企业财务管理的难度。尤其是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财务管理模式也不断推陈出新,如何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科学的财务管理方式成为企业发展的前提条件。而且,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经济环境也越来越复杂,资本形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如何顺应国际金融的创新趋势也成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继续面对的挑战。

三、新经济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创新趋势

(一)转变财务管理理念

我国企业应该积极转变财务管理理念,借鉴国外先进的财务管理模式,并结合本国经济的发展特色不断创新发展。首先,重视对知识资本的管理工作,了解知识资本的来源、构成、特征,充分利用其创造更多的财富价值。其次,引入互联网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提高财务信息收集的效率,并对财务信息进行数据化处理,提高准确率。最后,转变财务管理的目标,将数字化、信息化、效率化定为企业财务管理创新发展的新目标,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二)提高财会人员素质

我国企业应该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首先,聘用财务人员时严格把关,宁缺毋滥,保障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其次,建立健全对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与考核体系,加强专业技能的培训,提高员工的业务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此外,为财务人员举办有关经济和财会理论的讲座,扩宽员工的知识面,培养员工从经济、法律、社会、技术等多角度分析理财策略的创新思维与能力。同时,企业还应该鼓励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积极学习网络技术,掌握现代财务信息化管理的基本技术,从而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三)健全财务管理体系

企业应该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体系,采用专部专管的模式将责任落实到人,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其次,完善监督审查机制,对财务管理环节进行严格的督查,杜绝假公济私、挪用公款等犯罪行为,为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与此同时,进一步协调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在权力制衡的状态下有利于各部门之间的监督与合作,进一步保障财务管理的安全性,从而推动我国企业的长远发展。

作者:齐晓华 单位:山西省太原市西山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公用事业分公司

参考文献

[1]黄妥.对学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现实思考[J].《经营者》.2015年2期

[2]周海珍.潍坊商业学校收费及财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软件工程.山东大学.2012(学位年度)

[3]张宁.基于社会责任理论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3年11期

[4]朱晓宏.试析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实现过程中的矛盾及方法[J].《中外企业家》.2013年25期

[5]张效梅.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财务核心能力[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年6期

第二篇:工程施工企业资金管理创新

摘要:

资金是企业生存发展的“血液”,资金管理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基础,资金管理创新将为企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工程施工企业主要从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施工工作,所需资金较大,创新资金管理对于企业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同时,伴随工程施工企业资金规模的积累扩张,也为企业资金管理创新创造了较为广阔的空间。本文在分析资金管理创新对工程施工企业重要性的基础上,结合企业资金流情况,分析了工程施工企业资金管理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了创新资金管理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

工程施工企业;资金管理;创新

资金管理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从企业经济活动循环角度看,企业资金以股东自有资金为起点,经过项目可行分析、投资决策、融资活动、经营管理,到利润形成与收益分配。在这一循环过程中,企业资金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始终,并实现资金结余,促进企业增值。工程施工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资金占用规模较大,更需要加强资金管理创新,以有效提升工程施工企业竞争力,形成核心优势,进而控制企业财务成本,增强企业资金周转能力,实现资金创收创效。

1工程施工企业资金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分析

1.1有助于工程施工企业降低资金融资成本

伴随我国经济发展逐步进入“新常态”发展,在去产能、去杠杆的经济政策驱动下,工程施工企业面临较大的竞争与资金压力。一方面,建设项目需求减少,工程施工企业需要拓宽渠道,通过降低综合融资成本,压缩成本开支,增强竞争力;另一方面,建设项目更新换代,需要采购适应新要求的机器设备,增加资金支出。不论是成本控制,还是新购设备,都离不开企业资金融资管理。创新资金管理,拓展融资渠道,组建结构性融资方案,有效盘活企业资产,有助于增加企业资金流动性,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

1.2有助于工程施工企业提升资金周转能力

资金周转期是指企业从投资到收回投资的过程。一个良性发展的企业,每经过一次资金周转将实现企业资金的增值积累。从这种意义上说,加快资金周转速度,将加速企业资金的增值与积累,促进企业创效。工程施工企业的资金管理中,营运资金的管理是重要环节。通过对应收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账款、预付账款的管理,尽量压缩工程施工企业的资金占用,快速收回工程款项,加速营运资金周转,以提高企业资金周转效率,进而促进企业资金积累,不断扩大企业规模。

1.3有助于工程施工企业提升资金创效水平

企业经营的目的在于创收创效,因此,利润成为企业追求的目标,但如果资金不能回收,利润只是一个数字。从这个角度看,加强工程施工企业资金管理创新,有助于企业利润落地,真正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同时,创新工程施工企业资金管理,通过资本市场工具,盘活企业资产,及时回笼现金,可以有效转移资金风险,为企业资金运作提供新的资金支持,更大限度的将工程施工企业的资金用足用好,有效发挥资本追逐利润的属性,实现资金的创收创效。

2工程施工企业资金管理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融资管理缺乏创新

工程施工企业资金需求主要来源于设备购置和垫付工程款,传统资金管理一般选择通过银行贷款满足资金需求。然而,由于工程施工企业设备回收周期较长,垫付工程款资金流动性相对较弱,加之银行贷款受宏观政策影响较大,如产业信贷管制或信贷规模限制等,往往造成企业贷款审批较慢,难以及时到位,造成企业资金链断裂,甚至企业经营难以为继。伴随资本市场逐步完善,企业融资渠道广泛,为工程施工企业搭建了融资创新的基础。同时,工程施工企业一般以项目部模式扩张规模,受不同地区不同项目建设方影响,有的项目部资金结余,有的项目部资金短缺,造成从整个工程施工企业看,资金较为分散,造成重复融资,增加企业成本,加重企业负担。

2.2营运资金管理缺乏创新

营运资金指企业的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差额,流动资产占用企业的资金,流动负债占用企业上下游企业的资金。对于工程施工企业而言,流动资产包括施工材料配件、应收账款、预付账款等,流动资产包括应付账款、预收账款等。工程施工企业在资金管理中,往往缺乏对营运资金的管理意识,业务人员单独洽谈合同,财务人员缺乏参与,使得商务与财务相对隔离,营运资金管理安于现状,缺乏创新,没有发挥营运资金管理对企业的支撑作用。

2.3投资管理缺乏创新

伴随工程施工项目规模的逐步扩张,工程施工企业的资金逐步积累。为使资金创造更多效益,工程施工企业需要找寻新的投资项目,并赚取投资收益。现实管理中,工程施工企业一般选择继续投资于新的工程项目,以惯有生产模式按部就班实施再生产,缺乏投资管理创新。一是缺乏商业模式创新,没有将工程施工与金融融合发展,缺少了资金创效的部分。二是缺乏对项目投资模式创新,对市场创新模式缺少了解,如机械设备采购中,应用融资租赁模式,将减少企业资金的占用,创造资金利用空间,发挥财务杠杆作用。

3工程施工企业资金管理创新的主要措施

3.1进一步加强融资渠道研究与创新

融资创新是工程施工企业创新资金管理的主要手段。结合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加强融资渠道研究与创新,选择适合企业的融资方式。一是拓宽工程施工企业融资渠道,对资产证券化、资产支持票据、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超短融等债务融资渠道和新三板市场、地方股权交易市场等股权融资渠道加强研究,筛选企业资产,选择合适的融资渠道。二是实施工程施工企业资金集中管理,选择筹建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或建立统一资金结算中心,统筹管理工程施工企业各项目部资金,调剂资金赢缺,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三是加强工程施工企业最优资本结构研究,有效发挥财务杠杆效能,实现成本最优状态,增强企业竞争实力。

3.2进一步加强营运资金管理与创新

营运资金管理是工程施工企业经营活动财务管理创新的关键。加强营运资金管理创新,要突破企业原有的营运资金管理模式。一是提升营运资金管理意识,明白加强营运资金管理的主要方法,在投标书编制、施工合同谈判、施工材料采购等业务流程中,强化营运资金管理的手段。二是要有效压缩应收账款与预付账款,减少对工程施工企业本身的资金占用,这需要工程施工企业建立企业核心竞争优势,提高施工质量,增强在工程施工业务中的话语权,降低对材料采购商的依赖度,实现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的规模。三是要尽可能应用应付账款和预收账款,压缩工程施工企业营运资金周转周期,对上游材料供应企业应尽量延长应付账款的付款期,对下游建设企业应尽量争取预收账款,以减轻工程施工企业资金压力,实现营运资金管理产生资金结余,为企业创造资金效益。

3.3进一步加强投资模式研究与创新

投资一般发生于工程施工企业资本资金大量积累的基础上,需要工程施工企业加强对投资项目的挖掘与创新管理,促进资本追求利润的功能发挥。一是要将资金与工程施工主业结合,如参与社会资本与政府合作项目,即我国正在强力推进的PPP项目,使得工程施工企业由施工方转向建设方,并兼顾工程施工,以获得工程施工收益和资金资本收益,实现投资模式创新创效。二是要加强对产业链相关行业研究,依托掌握的信息资源,准确判断投资机会,不断扩大企业规模,实现工程施工企业的多元化发展,降低工程施工企业的经营风险。三是要顺应当前我国“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要求,抓住机遇,拓展海外业务,加强海外项目风险管控,研究国家与国际外汇政策,实现产能的有效转移,促进企业金融与产业的有机融合,实现创收创效。

3.4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与学习交流

企业持续发展核心在人,加强人才培养与储备是促进工程施工企业资金管理创新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措施。一是要加强工程施工企业全员资金管理培训,不断提升全员资金管理意识,建立全员创新基础。二是要加强业务人员与财务人员交流,发挥头脑风暴作用,碰撞资金资本管理创新做法。三是要加强与外部交流沟通,包括与供应商、建设方、同业的交流,互相取长补短,实现共赢。四是要建立激励机制,不断激发工程施工企业全员的创新创造热情,营造全员创新的良好氛围,实现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沙莉 单位:中铁十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第三篇:医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研究

摘要:

西安市医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人力资源专业素质普遍较低,观念落后。人力资源的培训、薪酬福利制度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相一致,是合理的、持续发展的绩效管理体系。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关系着医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而且是现代医药企业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富有人性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将成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主流趋势,这一趋势需要国家层面的政策引导和鼓励,要求完善教育制度、提升科技水平、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关键词:

医药企业管理;人力资源;创新路径;西安市

一、西安市医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旧经济机制向新经济机制转变过程中,西安市医药企业开展了一系列的人力资源活动。这些活动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例如,奖勤罚懒、三项制度变革、全员劳动合同制、社保体系的构建、“下岗分流”再就业等。进入新世纪以来,西安市医药企业积极学习西方国家医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充分结合西安市医药企业的客观实际,积极探索西安市医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成效。但是,一些问题依然客观存在着,集中体现为两点:一是因为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西安市药企的人事管理能力与其管理理念存在差异;二是西安市医药企业相比西方国家药企在经济发展水平上差距较大,且在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方面的差距尤为明显。因此,西安市医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亟待提升。目前而言,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人力资源管理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

从美国知名学者德鲁克提出的管理思想可知,自主性和宽松性是人力资源的两个主要特征。德鲁克指出,人作为独立的个体,其具备了独立的思考意识,独立的沟通、学习、协调和创新的能力[1]。据此可知,人力资源管理具备其特殊性,有别于其他资源。在医药企业中,人力资源作为一项重要的资源,其在医药企业的整体框架中,必须依赖链接其他资源,带动其他资源的运行和发展。对企业来讲,通过较长时期的经验和技术的积累,能够为企业的发展带来持续性的回报;同时,这些技术与经验可以带来很好的价值。对医药企业来讲,通过各种形式的人才招聘为企业带来更多的优质人才,并充分依据人才的特征,将其合理安置在对应的岗位上,最大程度发挥人力资源对医药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通过建立行之有效的薪酬管理和绩效评估体系,可以形成对人力资源的有效激励,促进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最终促进医药企业策略目标的达成。当代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管理组织是由之前的人事部门发展而来的,但是其对于企业的作用以及基本的方法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且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的个体素质与整体素质均未得到有效提高。同时,医药企业中的人员素质、管理水平、管理知识等方面依然很欠缺,在人力管理工作中存在随意性大、缺乏长远眼光等问题,不利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作用的发挥。现阶段,在西安市医药企业中,不少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理念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集中体现在缺乏长远的规划、忽视长期利益、过分注重短期利益等问题。同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并未做到与经营发展理念相同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力资源管理功能的全面发挥。除此之外,因为过于重视物质优先发展,造成了企业管理理念的滞后,不利于医药企业员工的创新能力、专业技术和职业素养的提高,妨碍了人力资源管理效能的发挥。

(二)人力资源专业素质普遍较低、观念落后,对人才认识不足

当今时代下,人才争夺已经成为医药企业竞争的核心所在。对医药企业来讲,人掌握着科学技术,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那么是否具备足够的人才,将会直接影响到一个医药企业创新能力的强弱。因此,在医药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肩负着的重任便是如何更好地为企业引进和培养更多优质的人力资源,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现代管理理论下,医药企业的管理理念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已经逐步由传统的单向管理转向了员工参与式的管理。例如,股票分红等政策[2]。与其他城市一样,西安市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才开始进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发展至今还带有较为浓重的计划经济色彩,尤其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观念还比较传统,创新不足,专业化水平较低。医药企业在人才培养和储备上没有予以高度重视,未认识到人才资源才是企业获得市场竞争优势的首要资源。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医药企业中,在技术型岗位上任职的员工受过大学本科教育的仅有12.66%,受过中专教育的约为58%;在管理队伍中,拥有研究生文凭的只有0.29%这种落后的发展现状在国民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显然带有极大的滞后性,职员综合素质水平不高,企业在员工继续教育培训上存在严重缺位,造成员工技术和专业化层次低下,直接制约着医药企业的发展进程。由此看来,西安市当前应当尽快改变滞后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以促进自身发展,推动国民经济稳步增长。

(三)医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资金匮乏,人才激励机制不完善

对于药企而言,人力资源建设问题存在的症结主要体现在两点。首先,企业出于眼前利益考虑,未在人力资源开发上给予充分的资金投入,资金短缺是医药企业人力资源建设的一大障碍因素。其次,企业在人才激励工作上有所欠缺。只有对工作出色的职工进行必要的奖励,尽量增加他们的薪资收入,按照职工工作表现和工作效率给予相应的奖励,真正把职工切身利益与企业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才能更好激发其工作热情,使他们更加全身心投入本职工作,推动企业快速发展,亦使医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迈向新的高度。

二、西安市医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

当今时代,人事部门作为决策、谋划、规章制定部门,与药企的所有管理者息息相关,其管理活动和药企的每一名职工密切关联。药企的业务经理同时是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药企人事部门工作者的职能是制定有关人力资源计划、人才培养战略,偏重于职工潜能的发掘和能力的发挥,结合职工需求组织培训,且给其他部门主要管理人员安排有关的管理培训,提升部门主管的管理能力与素养。当前,西安市大部分药企依旧属于人力密集型单位,拥有规模庞大的员工。一些药企未设立专业的人事管理部门,其有关工作大多由总经办或者行政部门负责,主要在职工出勤、薪金分配、工作准则、奖惩机制等方面对职工进行规范,并非以“以人为本”为原则全面激发职工的主动性,来实现职工自身提升与企业目标达成的目的。虽然职工有一些抱怨,可是鉴于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多数职工只好委曲求全。一套健全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应当具有较好的职工剖析与岗位剖析能力,法制规章、成本计算等整体掌控能力,绩效考评、教育培训、人才招录等和职工有关的管控能力。

(一)人力资源的培训

一名职工选择一家医药公司,主要是依据自我的职业发展目标,当职工个体认为药企的状况与自我的职业发展目标吻合时,其便有加入企业的强烈欲求,而进入公司以后,其对企业愿景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企业将来的成长目标是否和职工个体的目标相对应,职工应当怎样改进自己的工作目标,和企业的发展目标相一致,从专业角度来说此便是职业发展规划。当今时代,人事管理的原则是人性化,立足于个体的自然特点的角度,将职工看做企业最珍贵的资源,予以职工较大的自主权,了解其现实需要,协助其不断提升、达成自我职业发展目标,用人才带动药企的成长,最后让人才变成药企的关键竞争优势。利用培训外包与内部培训有效融合的方式,不断引入科学的管理观念、先进的管理技术,打造优秀的职工团队,为企业发展储备丰富的人才。

(二)薪酬福利制度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相一致

薪金缺少战略指引,和因此造成的评定指标不规范、结构杂乱不堪,会打击药企职工的工作主动性。由落后的与时展不一致的薪酬体系逐渐调整为科学的、有效的薪酬机制,可以提升职工的薪酬水平,整合与改进薪酬架构,为职工提供多元化的晋升通道,进而激发职工工作主动性。科学的薪酬体系中,技术与绩效薪酬机制有效融合,激励职工积极提升职业技术,提升工作成绩,如构建管理者年薪机制、职工参股制、推行期权期股等,逐渐减少短时收益激励,立足于长远,注重药企的可持续发展[3]。重视建设药企的企业文化,为药企人才开发和管控营造优良的环境,在推动职工实现自我目标的同时,促进社会文明的发展。

(三)合理、持续发展的绩效管理体系

绩效管理是以现实状况为基础的,是能够具体衡量的,其实行主体是人事部门、业务部门、财会部门等。实施绩效管理,能够全面调动人才自身的能力,让资源配置达到最佳状态,把职工的工作考评和药企的发展战略密切融合,提高职工的参与水平,构建健全的绩效管理机制,让药企的发展更稳定、更健康、更高效。绩效管理是依据医药公司发展策略,把提高职工个人绩效和企业绩效有效融合的过程。考评结果的反馈和制订职工绩效提升方案要一并进行。药企由创立期到成熟期的发展历程,同时是人力资源发展与储备的历程。在激励职工工作主动性方面,绩效管理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四)让人性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成为医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事管理的目标是利用多种激励举措,让职工保质保量达成各种工作目标,达成药企发展目标。以“人本化”为原则的现代化药企人事管理是医药公司文化的主要构成部分。给予员工充分的自主权,尊重职工差异,重视员工个体综合素养的提高,对于职工做出的贡献予以全面认同,帮助员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人事管理在实现指引职工发展、激励职工提升效能的同时,成功实现对职工行为的制约,结合职工技能技术分配最恰当的岗位,为职工取得最好工作绩效奠定基础。合理规划药企策略目标,立足于现实需求角度加以剖析,科学采用适宜药企发展目标的诸多方式,满足药企员工素养的变化诉求,在达成药企发展目标的同时,实现职工职业发展目标。

三、西安市医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路径

与过去的人事管理相比,当今时代的人事管理应当采用先进的管理方式,达成各方面资源的科学配置,全面发挥职工潜能,提升工作成效,最大化达成药企策略目标。为了着实、高效地提升人事管理成效,现代药企一定要变革人事管理体系,利用变革增添活力,实现长期、稳健发展。

(一)国家层面的政策引导和鼓励

人力资源管理可从两个层面实施创新,分别是宏观与微观层面。从宏观层面来说,政府的政策指引和激励不仅可以促进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并且能够利用政府在商品经济中的调控职能,科学配备资源,联系有关的税务政策、产权政策、产业政策、货币政策等,在践行政府职能的同时,指引药企发展,激励药企培育专门化人才。政府对专门化人才的关注,有助于提升药企对有关人员的重视水平,一方面能够达成政府产业架构整合的目标,另一方面可以达成药企本身的成长目标,达成企业的长期、稳健发展[4]。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是对经济结构的整合优化,对新经济机制变革的深入推进,同时还是国家对商品经济的引导,激励药企在政府宏观调节下,适应市场要求,提升药企竞争力。相应的,政府人事管理机制的变革也可以在宏观层面指引与激励药企的人事管理机制变革。从微观层面来说,药企作为商品经济的构成细胞,个体差别显著,策略目标不尽相同,对人事管理的诉求也不尽相同。但是,不管是国有药企还是私营药企,政府政策均为其“导航”,指引其成长,实现其经济稳步发展。

(二)完善教育制度,提升科技水平,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现代教育的职责便是传播知识。提升科学技术水平教育,一方面是对成功经验、先进技术的承袭,另一方面又为技术提升、革新打下基础,为持续发展、持续提升,再生产新的科技,开创全新的科学领域[5]。人力资源管理应当全面调动人才潜能,让人才能力得到全面展示。为此,教育机制的变革,一方面是对人整体素养的提升,另一方面也是提升人力资源管理能力的有效举措。树立人才优先发展的观念,全面整合人才团队结构,变革人才培育模式,健全激励体系,遵循优选化的人才招录机制,凸显人才的重要性,把人才团队打造抬升到医药公司战略高度,全面建设与探究人力资源,整体谋划,明晰思路,稳步实施,增强人才队伍构建力度,促进人力资源管理变革。

作者:杨琳 单位:西安医学院

参考文献:

[1]王艳秋.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5):57.

[2]田川.浅析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的创新路径[J].人才资源开发,2014,(18):87-88.

[3]高庆成.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及优化路径[J].中国劳动,2016,(6):76-79.

[4]施婉妮.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和对策[J].经营管理,2015,(24):146-148.

[5]赵树宽,王小迪.提升高科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能的路径研究[J].经济纵横,2012,(5):113-115

第四篇:企业档案管理创新与服务

摘要:

在企业管理与发展中,档案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企业的日常运行、科研开发以及销售等各个环节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资料,这些信息对于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较大影响。进入新时期后,我们需要创新企业档案管理与服务模式,将档案资源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关键词:

企业;档案管理;服务模式

进入新时期后,科学技术革新速度不断加快,促进了各行各业的发展。但是,部分企业在档案管理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采取落后的信息处理方式等,制约到了档案处理效率和开发速度的提升,无法充分发挥档案管理的促进作用。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积极创新档案管理工作,完善服务模式。

一、新时期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部分企业没有充分重视档案管理工作,为了降低管理成本,提升工作效率,在机构精简过程中,档案管理部门首当其冲。其次,部分企业采取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模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开展,日常经营活动中产生了大量的电子文件,但是在传统的管理运行模式下,企业却不能够有效收集管理这些文件,导致丢失掉大量档案资料。还有一些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没有深入开展下去,流于形式层面,虽然信息化改革了企业的档案管理部门,但是却没有充分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对其他企业的成功经验盲目照搬,仅仅将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系统构建起来,没有充分重视系统运用情况,虽然花费了大量的精力与成本,其作用却得不到体现。

二、档案管理创新

(一)创新档案管理思路

首先,要将档案工作服务大局的认知观念树立起来。新时期经济建设是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而经济发展则是企业的核心任务,因此,企业档案管理工作需要服务于经济建设,从整体大局出发,科学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服务于企业的经济发展。其次,对传统的档案管理思想及时革新,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需要大力改革档案工作,抛弃传统的封闭理念和守旧思想;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与市场经济要求,将运行管理机制科学完善构建起来,在安全保密不受影响的基础上,对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开放范围适当扩大,向企业内部工作人员实践中深入档案工作,充分发挥档案的社会服务化功能,档案管理的影响力也可以得到有效增强。

(二)创新档案管理机制

首先,可以将档案信息资源收集网站构建起来。主要原因在于现阶段社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档案管理工作具有较大的信息量和覆盖面,档案管理日常工作的开展,无法对档案相关资料信息全面及时的收集。针对这种情况,就可以将档案信息资源收集网络给构建起来,充分利用社会各个部门的力量,拓展收集渠道。其次,要构建与完善企业档案各项规章制度,要充分研究和把握企业档案工作特点与规律,将档案部门考核机制完善构建起来,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激发出来,其中心内容为工作目标管理,以此来严格考核档案工作质量与完成情况,创新企业档案管理。此外,还需要明确档案工作人员的责任和工作目标,采取科学的方法考核档案活动成效,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相应奖罚。

(三)创新档案管理技术

进入信息化时代之后,需要对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进行广泛运用,以替代传统低效的人工搜索模式。借助于计算机开展检索、统计及编研工作,促使档案信息资源管理效率得到显著提升,检索时间有效缩短,信息输出量大大增加。这样既提高了档案使用效率,也提升了馆藏资源档案的传播速度。现阶段,部分企业已经构建了电子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本系统能够共享资源,用户借助于本平台更加高效地查找资料,促进档案工作的进步与发展。

三、创新档案管理服务模式

(一)有效完善网站功能

现阶段,企业在创新档案服务模式实践中,纷纷开展网上利用服务,且完善了网站功能。企业档案部门也需要建设网站,科学制作网页,积极有效地组织数据与信息,以便能够有效检索档案信息。

(二)构建电子文档中心

通过电子文档中心的构建,集中归档各个单位的电子文档,之后借助于档案网站,将相应的功能服务提供给登录用户,并结合用户权限的差异,将这些功能服务划分为限制性与非保密性两种。同时,还能够自动上传收集、整理电子文档,从而共享电子文件信息资源。实践表明,电子文档中心具有覆盖面广、档案内容丰富、利用率高等一系列优势。通过电子文档中心的构建,中小企业也不需要购买网络版的档案管理软件,从而节约了经济成本。

(三)创新档案服务能力

首先,创新档案信息服务能力。档案信息服务在企业档案服务模式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创新档案信息服务能力,主要是主动开发档案信息资源,超前策划档案服务项目与专题服务。在提供档案信息服务主动时,需要对服务方向、档案内容以及员工需要的档案信息服务类型等进行充分了解,对档案信息积极研究加工和开发,以便将更高质量和深层次的档案数据信息提供给各企业单位。在策划档案文化产品时,需要将员工需求及社会需求充分纳入考虑范围。其次,创新档案部门远程服务能力。为了促使企业现代化发展需求得到满足,需要适当提升档案信息服务标准。因此,就需要科学运用信息技术,更加快捷地实现档案信息服务。同时,要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建设档案资源,将其优势发挥出来,促使档案部门远程服务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最后,要加强档案的深层次编研。档案资料编研也是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档案资料涵盖了诸多方面的内容。因此,需要科学编研档案资料,充分优化档案信息,对原始数据全面系统整理、汇总处理,以及对有价值的信息进行分类处理,以便保证可以顺利开展档案资料编研工作。一般情况下,在档案资料编研过程中,需要采取优先级的方式来进行,档案资料具有繁多的种类和内容,优先级的方式,可以促使编研质量得到提升。企业档案资料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切身利益,因此可以将一些具有丰富经验的档案专家聘请过来,共同开展深层次编研工作,提升档案资料编研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综上所述,进入信息化时代,企业信息化建设深入开展,要充分重视档案管理工作,积极创新档案管理理念与方法,对档案管理服务模式不断创新和完善,协调档案管理与企业发展的脚步,将档案管理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的档案管理人员,需要结合形势变化,对出现的各种新问题与新方法深入研究,对档案管理工作及时科学创新,对档案管理服务模式不断构建和完善,协调档案管理工作与企业的发展,促进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作者:胡虹 单位:杭州交通经济广播电台

参考文献:

[1]李旭华,张巧巧.企业档案管理创新与服务模式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4,5(10):123-125.

[2]倪震.对创新流动人员档案管理服务工作模式的探析[J].人才资源开发,2014,6(19):66-68.

[3]杨南雁.浅谈现代企业档案管理模式与创新思维[J].科技视界,2014,7(19):66-68.

[4]史文梅,李晓艳.企业档案管理创新与服务模式研究[J].门窗,2014,6(19):244-245.

[5]董丽群.试论企业档案管理创新与服务模式[J].华章,2014,8(10):244-245.

第五篇:医药企业管理创新

摘要: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下,医药公司面对的竞争日益升级。为了在市场站稳脚跟并实现自身发展,医药企业一定要进行革新。当前,药企管理转变形式不单单是推动机制变革的动力,还是实现行业转型,顺应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需要。从国内药企总体的发展状况而言,国内药企在管理方面依旧存在诸多不足,在管理革新方面受到诸多如管理机制、外部环境等要素的影响,而且知识经济的到来也给药企的技术、制造、经营环境等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为处理日常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实现新时代背景下药企经营模式的成功转变,医药企业应当加快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步伐,持续健全管理创新模式的激励体系,打造精英团队,增大管理弹性,为药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关键词:

医药企业管理;管理创新;知识经济;实现路径

引言

知识经济时代下,客户群体的需求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这就要求我国的医药企业必须高度重视资源的整合与利用,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定优势,获得持续的发展。面对日趋白热化的竞争,我国医药企业必须注重通过创新来实现进步,实现管理方面、技术方面和体制方面等全方位的创新。对医药企业而言,其管理创新的最终实现依赖于不同部门的协调配合以及各项创新措施的严格把控和逐步实施[1]。在当今时代下,通过实现医药企业管理模式创新,可以促进医药企业的现代化发展,实现医药企业的利润目标。基于此,本文将主要围绕医药企业的管理创新模式的具体路径展开探索。

一、我国医药企业管理创新模式的必要性

随着医药企业对管理模式创新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国内不少医药企业积极探索管理模式的创新路径。不少医药企业通过吸收了国外的先进管理理念,实现了自身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但是,综合目前医药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来讲,我国医药企业仍需就能一步推进管理创新模式的探索。

(一)医药企业管理创新模式是促进体制改革的动力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药企为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必须高度重视技术的革新、财务制度的改革以及管理体制的改革。在我国十六大会议中明确提出,要保障技术、体制创新与管理创新协同发展。因此,药企必须高度重视自身管理模式的创新,从而解决现有的管理体制中存在的各类问题,最终推动其自身内部治理结构的优化。对医药企业来讲,管理创新模式是推动其发展的重要动力,且有助于利用生产要素重组创造的价值。通过管理可以实现对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整合,最终促成生产目标的最终实现。同时,医药企业管理创新模式有助于优化医药企业的内部生产环境,深化医药企业的体制改革,从而推动医药企业现代化管理模式的最终实现。此外,作为医药企业的管理者也必须高度重视自身素质的提升,必须掌握先进的管理方法,从而更好地对医药企业进行管理,推动医药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医药企业管理创新模式是实现产业升级的需求

当前,我国的经济模式正在朝向集约型的方向发展。这对于医药企业同样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求医药企业实现产品的多元化、服务之类的有效提升、产品附加值的不断提升等目标,从而最终带动起医药行业的产业升级。因此,医药企业应当在合理借鉴国内外企业在管理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以客户群体的个性化需求为导向,为消费者提供多元化、人性化的服务[2]。有关数据统计显示:现阶段,国内的中小型医药企业的数量已经将近1300多万家。但是必须指出,虽然医药企业的现代化作业发展已经取得一定的进展,但是由于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较低、产品层次不齐等问题,医药企业管理创新模式仍有待进一步革新。例如,引入ERP系统优化生产流程,真正实现现代化管理模式。

(三)医药企业管理模式创新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求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下,推动医药企业管理模式创新已经成为药企的重任。据统计,在当今世界上,跨国公司掌控着全球40%的生产资源,拥有着极其庞大的生产销售网络。对我国医药企业来讲,必须充分把握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巨大机遇,充分利用可利用的资源与技术,实现生产资源的最佳配置;同时,应注重自身发展中的国际化定位。但是,医药企业的发展不可避免会受到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在当前形势下,革新传统管理方式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求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3]。此外,医药企业也必须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广泛收集和掌握国际市场信息,实现各项生产要素的快速传输和合理配置,最终实现企业管理效率及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

二、我国医药企业管理创新模式的现状与发展困境分析

随着医药企业对管理模式创新的关注程度不断提升,一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被引入到医药企业管理当中,有效提升了医药企业管理水平。但是,当前国内医药企业管理中依然面临着一些发展困境,对医药企业造成了不利影响。现围绕我国医药企业管理创新模式的现状与发展困境进行分析。

(一)我国医药企业整体管理现状分析

现阶段,国内多数医药企业积极将国外先进理念引入本企业的管理中,但是普遍存在管理理念模糊、资源利用率低、缺乏创新思维等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沿用计划经济时期的管理理念

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未合理进行医药企业的管理定位,即过分注重眼前利益,忽视内外部环境的建设与优化,忽视对企业管理体制的创新等。另一方面,管理者并未将企业利益放于足够高的高度,而是给予了个人利益以高度重视[4]。此外,由于缺乏现代化的管理意识、忽视人性化的管理以及对医药企业员工的培训等问题,造成医药企业的管理质量始终未见有效提升。

2.医药企业生产资源整体上未得到有效利用

因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生产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降低;同时,由于医药企业对市场反应的不及时,影响了医药企业产品生产的稳定性,造成生产周期长、生产效率低等问题。

3.医药企业的管理理念未做到与时俱进

表现在过分依赖经验进行企业管理,并未合理利用现代技术进行科学决策。医药企业的管理者在处理一些问题时,未利用科学的手段进行合理的决策,而是依靠经验判断,不仅造成管理混乱,而且影响了医药企业的整体效益。同时,一些医药企业不加创新地照搬其他企业的管理模式,不利于医药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和现代化发展。

(二)医药企业管理创新模式存在的障碍

医药企业管理创新模式存在的障碍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

1.外部环境层面存在的障碍

主要包括:第一,目前国内的医药行业门槛相对较低,因而一些外资医药争相进入国内市场,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国内医药行业的竞争局势,增加了医药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难度;第二,在良好的经济形势下,市场中存在的一些潜在问题和矛盾正在不断加剧;第三,信息化时代下,实现医药企业管理模式与信息化的高度结合,推动医药企业的现代化发展已经成为医药企业的必然发展趋势[5]。但是,整体而言,现阶段国内药企的产业结构及发展水平尚未达到创新发展的要求。

2.医药企业自身角度存在的障碍

现阶段,在不少医药企业自身的管理制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委托关系不明确;二是产权与权责不清;三是政出多门,部分地区过分干预医药企业,要求医药企业必须符合政府相关的政策要求开展工作,并兼顾自身盈亏,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医药企业管理创新工作的开展。

3.岗位设置层面存在的障碍

医药企业岗位设置不合理,存在因人设岗、暗箱操作等问题。由于岗位设置层面存在的问题,将会对企业各项工作的开展造成不利影响,不利于医药企业管理体制的创新。

(三)知识经济对医药企业管理创新的影响

知识经济对医药企业管理创新的影响,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为医药企业管理创新提供有利条件

由于知识资源具备的重复性、低成本等特征,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影响到医药企业的管理模式。因此,医药企业必须顺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趋势,通过生产资源整合与管理模式创新,为消费者提供更具个性化、更具人性化的服务。这就要求医药企业必须要高度重视营销合作,并积极地从知识、服务、产品等方面探索创新模式。

2.纳米技术、虚拟技术的广泛推广与应用

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线上经营、虚拟医药成为了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医药企业传统的组织与管理模式的革新。

3.促进医药企生产、技术以及营销的创新

首先需要重视管理模式创新,通过改进生产模式、推出新产品、新工艺迅速占领市场,以满足用户需求为导向优化管理流程,推动医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我国医药企业管理创新模式的实现路径探析

国内医药企业要想革新管理模式,就要立足于当前状况,结合内部影响要素与外部市场影响要素,积极探索有较强可行性的创新发展路径。为此,笔者认为,药企应当从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健全管理创新激励体系、建立优秀队伍等方面实现管理模式的革新。

(一)加快构建医药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

由有关资料可知,国内许多药企还没有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而美国的药企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应用率在九成以上。知识时代下信息资源可以称得上是药企的中枢系统,而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是药企实现管理模式变革的有效举措。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科学管控,不但有助于提高药企监督管理成效,推动药企组织架构转变,也有助于以信息化发展推动药企的现代化发展,提高药企的市场竞争优势。药企应当把财务管理当做信息化系统构建的突破口,着实依托信息技术增强对药企资本流通、预结算的监督管理,提高资金的运转效率和增值水平,提高药企财务管控能力,来促进药企整体的信息化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环境下,国内药企必须高度重视对企业管理环境的优化与改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建立信息化管控系统视为重要工作。另外,药企应当基于政府大政方针,从投资融资、教育培育方面确定合理的战略,并力争得到政府的资金扶持,为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创造条件,扫清障碍。抓好药企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增强对信息咨询单位、监理单位的培训力度,深化其对信息化体系构建的认知,激发其创新主动性,且建立健全的职工考评机制,提高职工的信息化认知[6]。

(二)不断完善管理创新模式激励机制

一家药企的成长和变革受到诸多要素的影响,而激励体系是推动药企变革、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不管药企是大是小,其变革过程均是和风险相伴的。药企日常管理过程中应当以人本化为准则,依托先进的管理理论,建立管理创新模式激励体系,坚持将规章健全、业务规范作为管理工作的中心,着力于提升职工的主动性和创新性,构成科学的运行形式,以保证管理质量且提高工作成效。在人事管控方面采用竞争型管理形式,依据员工个体整体素养分配职位,采用边上岗边考评的竞争上岗机制,激发职工的工作主动性。为职工打造展示个人水平的舞台,使其拥有充分的自主权,而且依据其贡献高低进行差异化管理。另外,药企应当依据市场发展需要和本身经营现状,制定科学的管理组织体系,转变固化的行政职能型管理模式,构成以市场为主导的、科学合理的新型组织结构;经过对功能有限的管理组织的优化组合,提高开发、生产、管理成效,简化组织结构,在日益加剧的市场中形成竞争优势。比如,联想企业的成功,和其建立的管理创新激励体系就有很大关系。联想在创立初期,便确定了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运营决策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国内药企应当借鉴其成功经验,持续改进组织结构、激励方法、决策体系等,经过科学重组,为药企创新发展奠定夯实基础。

(三)打造精英团队,提升医药企业管理弹性

当前形势下,药企应当保证具有科学的岗位配置、组织结构、管理灵活性,来提高应变水平。互联网时代让药企间的信息沟通逐渐变得重要,药企内部信息流通过程变多,让原本扁平型信息架构转变成网式信息架构。药企应当不断改进现有的组织架构,撤销功能重合的职能组织,增强各部门间的交流协作,转变所有部门各自为营的局面。药企应当持续提高关键竞争优势,经过持续改进内部管理状况达成团队化建设,提升药企内部向心力。知识时代,药企应当注重综合团队的建设,注重员工创新能力的培养,并高度重视员工的自我管理、自我改进,达成自我发展目标。知识时代,药企的竞争优势和规模没有太大关系,而与其资源优化、管理水平密切相关,而技术人员和高素养人员是影响药企发展的重点。因此,需要药企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提高内部职工向心力,招徕更多高质量人才,建设优秀的人才队伍;提升管控能力,坚持管理模式变革和市场需要有效融合,保持管理团队高超的反应能力,增大药企管理的灵活性。

结语

当今时代,面对日益残酷的市场,药企要想立足并实现发展,进行管理模式创新是重要举措。一直以来,药企的管理模式都和市场变动有很大的关系,而管理模式变革是药企能否顺利成长的关键性要素。当今时代是知识大爆炸时代,国内药企要提高竞争实力,必须要引入科学的管理观念和管理方式,用信息化管理为创新活动奠定基础,让药企自身的优势得到全面、有效的发挥,为药企稳健成长增添动力。

作者:陈草 单位:西安医学院药学院

参考文献:

[1]吴群.转型升级期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的思考[J].经济与管理,2012,(10):50-53.

[2]徐兆勇.信息化背景下企业的管理创新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2,(12):200-202.

[3]谢洪明,陈盈,程聪.网络强度和企业管理创新:社会资本的影响[J].科研管理,2012,(9):32-39.

[4]崔淼,苏敬勤.中国企业管理创新的驱动力———兼与西方医药企业的比较[J].科学学研究,2012,(5):755-765.

[5]林海芬,苏敬勤.中国企业管理创新理论研究视角与方法综述[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4,(2):110-119.

[6]王婉.转型期我国企业管理的创新特征与动力机制研究[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4):66-68

第六篇:信息化企业管理创新

摘要:

随着当前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企业的发展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下,就能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企业管理中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在管理的水平上以及效率上有效提高,实现管理信息化也是当前企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但是在实际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中,还存在着诸多管理问题。本文主要就企业信息化管理特征体现和信息化的重要性加以分析,然后对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问题和优化策略实施详细探究。希望能通过此次理论研究,对企业信息化管理整体水平提高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

信息化;企业管理;现状

一、引言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企业的发展对信息技术的应用需求也有着增加。企业的管理是保障企业正常经营的基础,加强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就要从理论上以及技术上综合性应用。而信息化的管理模式是促进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加强对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理论研究,就能为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提高提供理论支持依据。

二、企业信息化管理特征体现和信息化的重要性分析

1.企业信息化管理特征体现分析

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要对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目标能加以明确化,注重对现有的业务流程科学化重组,在对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知识技能的培训等。这些基础性的管理内容要能进行完善和落实,才能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在企业信息化的管理中,也有着鲜明的特征呈现,其中对价值链的优化就是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核心,在信息系统的科学完善建立下,就能对企业的价值链进行优化,将基础业务流程进行重组,从而满足实际的管理要求。再者,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特征还体现在信息数字化层面。信息化的企业管理,主要就是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对数据信息进行数字化管理。对传统的纸质管理的模式进行了突破,在实际管理的效率水平以及质量上有着提高。在信息化管理模式下,对生产的柔性化方面也有着鲜明呈现,在企业生产方面能有序进行,在成本上行也能降低。另外,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特征还体现在组织弹性化特征上。和企业的生产系统一样,在信息化的企业组织方面的适应能力比较强。能对企业的组织规模进行科学化的调整,在管理的中间环节就能有效减少,从而增加了管理的效率提高,在管理的弹性化方面就鲜明的呈现。信息化的企业管理在一体化的特征上也比较突出,能将企业的内部网以及信息系统优化,对企业的管理能够实现一体化的管理。

2.企业信息化管理重要性分析

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的加强,对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提高有着促进作用,对企业决策以及管理的效率水平能有效提高。在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应用下,对企业的业务流程以及组织结构的优化就有着促进作用,能有利于企业信息的顺畅化。在信息化管理模式下,就有利于企业领导的决策及时性以及效率的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应用,对企业间的沟通交流有着促进作用,能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多商机。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应用,在网络化的环境下能为企业进行广告的投放,通过网络平台的应用来宣传自己的产品以及发展理念。在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应用下,通过形象广告的投入就对改善企业形象有着积极作用。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技术应用,对企业员工综合素质的提高比较有利。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应用,能促进企业员工对信息化的管理重要性和管理技术有更深的了解。在相关教育的培训下,能对员工的工作方式进行改变,在工作的效率水平上能有效提高。在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应用下,对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也有着促进作用。信息化管理使得业务流程得到了简化,在无纸化的办公下,也能节省很大的资金,在经济效益上就能有效提高。

三、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问题和优化策略实施

1.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问题分析

我国的企业在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信息化管理理念方面没有创新。一些企业的领导者,对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认识还不足,一些传统的管理思想没有和时展相契合,这就对信息化管理的发展有着阻碍。在对信息化的基础设施投入方面没有注重,对软硬件的更新维护工作没有加强。由于信息化的管理在具体的执行中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这就需要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完善化。但是领导者没有在思想观念上及时转变,这就对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水平提高有着很大阻碍。再者,企业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在管理机制方面没有完善。要想将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智联水平有效提高,就要能充分重视管理制度的完善制定,按照信息化管理的机制进行执行。但是在具体的机制方面,由于体制不完善在对外部资源方面没有重视,在对业务流程以及管理模式优化方面加强重视。从而就造成了信息化管理的水平比较低。另外,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实施中,管理人员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不熟练,在协作方面还存在着相应问题。信息管理人员只有对信息技术有详细充分的了解,才能有助于信息管理水平的提高,但是管理人员自身的专业素养没有达到要求,这就影响了信息化管理的质量提高。在具体的信息化管理工作实施中,在协作工作上没有完善化,这也是对信息化管理效率很难提高的影响因素。除此之外,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中,对应用系统的缺乏以及管理基础的薄弱和市场规范性问题,也造成了信息化管理水平比较低。

2.企业信息化管理优化策略实施

第一,信息化管理思想创新应用。加强对企业信息化管理质量的提高,就要注重从信息化管理思维上创新应用。企业的管理是促进其良好经营运营的基础,只有在信息化管理的创新思维方面有效应用,才能有助于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这就需要企业管理人员在整体的管理结构上进行优化,对传统管理模式进行突破。将企业的经营模式创新发展,注重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满足时展的要求。要将信息至上的管理思想加以树立,将信息技术的应用作为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重要力量,从管理的观念上进行创新。第二,信息化管理方式创新应用。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创新应用。加强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创新应用,就要能注重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实现信息化,企业领导层在对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上要能加强。将企业中的多样化发展资源进行整合应用,加工资源能最大程度的利用。信息化管理工作中,要注重将柔性化的管理方法加以应用,将企业组织意志编程自觉行动,对企业进行和谐化的信息化管理。管理过程中,注重组织运作的信息化,将企业各部门间的联系能够通过网络系统进行加强联系,在信息的传达上以及资源信息共享方面进行加强。第三,信息化管理的制度创新应用。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高,就要注重从制度层面进行创新,要能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制定科学化的制度。将企业的领导制度以及内部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制定。信息化的管理制度制定,要以市场为导向,注重市场信息的多变性,结合企业原有的制度进行创新性的制定。在信息化的管理制度方面创新,要将企业的创新发展作为基础,注重制度的可行性。第四,加强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组织结构创新。为能促进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提高,在组织结构的创新方面就要能加强,通过和信息技术的结合,将整体的流程进行优化,将每个人的作用在流程中充分发挥。在组织优化基础上,注重信息化技术的灵活性运用,将企业资源进行重组以及重置,将新的信息管理方法综合性的应用。管理中可通过扁平化的管理方式,在信息化的应用下提高管理的整体效率。第五,企业信息化的管理要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只有注重专业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建设工作进行加强,在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水平上得到了提高,才能有助于企业管理的整体水平提高。在实际信息化管理战略实施中,将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培养要科学化,制定详细的人才培养措施,在激励机制方面科学实施,发挥人力资源的优势。

四、结语

总而言之,对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加强,要注重和企业自身的发展目标相结合,将信息化的管理能从理论上以及技术层面进行综合性的应用。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要在具体的管理工作实施中,对每个环节的管理都要精细化实施。通过从理论层面对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研究,对实际管理发展就能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作者:朱丹梅 单位:厦门大学

参考文献:

[1]王静.信息标准化管理中供应链突发事件应急建模与协调机制研究[J].现代情报,2016(01).

[2]滕华.探究高校信息化建设与管理[J].信息化建设,2015(10).

[3]刘冠鸿,孙杰.动态竞争环境下企业信息化价值链管理的战略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5(17)

[4]邓琳群.浅析企业信息化中的组织问题[J].经济研究导刊,2014(36).

[5]钟明.企业信息化系统规划与设计[J].中国新通信,2014(24).

[6]秦美姝.企业管理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实施策略分析[J].品牌(下半月),2014(11).

第七篇:企业经济管理创新对策

摘要: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面对全新经济形势,企业如果始终采用传统经济管理的模式,将无法适应期自身的发展需求。为此,必须要全面创新并改革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够进一步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将以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创新为研究重点,通过阐述经济管理的重要作用,分析企业经济管理方面的缺陷,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经济管理模式创新手段,以供参考。

关键词:

新形势;企业经济管理;创新;对策;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新时期背景下,企业的经济管理也逐渐突显出自身的重要作用。而企业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时展的需求,所以,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经济中站稳脚跟,增强自身的竞争优势,那么就一定要重视企业的经济管理,全面创新并改进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包括理念、制度与人力资源等多方面。由此可见,对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势在必行。

一、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作用分析

在企业长期发展过程中,经济管理始终发挥了核心性的作用,同时,也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现阶段,在社会发展的带动之下,社会经济形势有所改变,所以,企业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及机制也同样突显出其不足之处,对于新形势背景下的企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制约。所以,要想在知识经济时代,紧跟时展步伐,满足经济体制深化改革的具体要求,最关键的就是要全面创新并改革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但是,经济管理的创新并不仅仅是对管理方式改变那么简单,而是要对观念、制度以及对象等多个方面展开创新和完善,从本质上增强企业的经济管理效率,进一步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现阶段企业经济管理的具体状况

1.经济管理理念滞后。现阶段,企业经济管理中的理念滞后问题十分严重,而这也同样是制约经济管理创新的重要因素。而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企业的经营者在新经济形势背景下,自身的思想观念落后且陈旧,不具备危机意识,所以,难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准确地定位经济管理。相反,一味地追求最大经济效益,并且将其作为发展的最终目标,严重忽略了企业经济管理理念创新的重要作用。在市场化压力的作用之下,虽然有部分企业的领导人增强了意识,但是,如何将经济管理理念融入到实践工作当中却没有头绪。

2.经济管理机制不完善。经济管理机制的不完善是大部分企业经营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所以,会对经济管理工作的落实造成直接的影响。其中,经济管理制度始终流于形式,虽然具备制度与执行力,但是,监督力度不足,且制度不完善,需要由人来管理,所以,严重影响了企业经济管理制度作用的发挥,甚至无法紧跟时代与企业发展的步伐,更难以对企业实际问题进行处理。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与其实际的发展水平存在严重的不均衡性。

3.人力资源管理存在问题。当下,大部分企业都不具备薪酬制度,所以,导致同类工作人员的付出和收入存在失衡的问题,特别是无法达到优秀人才需要。另外,企业内部激励与晋升机制不健全,而且考核的标准也不透明,所以,对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最终增加了人才流失的几率。与此同时,企业的文化建设落后,而且经营管理人员没有真正地意识到企业文化的现实意义,对于工作人员而言,人性化的关怀与尊重严重缺失,难以使其感受到幸福。

三、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对策

1.创新经济管理理念并营造创新环境。在新形势背景下,企业要想创新经济管理,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创新性的管理理念。其中,在领导人创新自身理念以后,能够做到统筹兼顾,最终实现企业经济管理的全面创新。而在实际创新的过程中,企业的领导人员与经营人员一定要保证与时俱进,适当革除传统经济管理的理念,灵活运用与现代企业经济管理需求相适应的理念,对企业运作及发展展开正确地指导。与此同时,应当尽可能发挥带头引领的作用,创建创新的环境,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企业内部创新环境营造方面,进而充分展现工作人员在创新企业经济管理理念的关键作用,并为其提供巨大的创新动力。为了全面创新经济管理的理念,还需要抓住战略与危机的创新。其中,企业的经营者应当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以及统筹全局的角度,科学合理地制定出发展战略,确保企业可以在市场环境的竞争当中站稳脚跟,增强竞争的优势。现阶段,市场经济存在一定的风险,所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不进则退,甚至会被淘汰。为此,企业的经济管理活动也同样面临这挑战与危机,而决策人员与执行人员都一定要积极树立起风险经营的理念,不断提升个人危机意识,提高产品质量,促进技术革新,进一步推动企业的发展。

2.全面创新制度并落实经济管理制度的实效性。创新企业经济管理制度在新时期背景下的作用十分明显,受市场导向作用与有效借鉴吸收等多种方式的影响,可以增强制度创新的效果。而要想真正地落实经济管理的创新,最重要的基础与前提就是其经济管理制度的创新。企业则应该充分考虑自身不足之处,不断完善内部组织体系,最终构建更加高效与灵活的机制。其中,若制度偏向于刚性,那么就应当合理地融进柔性与人性的特征,全面创新经济管理制度。若企业制度相对开放与散漫,且适用性较差,那么一定要采取约束措施,有效地提升制度本身的操作性以及实效性。在此基础上,企业经济管理制度的创新一定要将市场作为重要导向,针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合理地规划与协调,实现制度控制程度的增强,为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创新提供有力保障,进一步推动生产。另外,企业应该充分了解自身发展的特点,对国外的经验或者是优秀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进行借鉴与吸收,以保证创新的效果。

3.实现人本创新。现代社会中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所以,在现代企业经营与管理方面,人力资源十分关键,因而,以人为本经济管理的模式创新势在必行。另外,在创新企业经济管理方面,创建薪酬福利制度,营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建设企业文化氛围。企业应将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理念,健全人性化管理机制,使企业的薪资待遇水平不断提高,通过高薪来吸引优秀人才,并为其提供舒适且理想的工作环境。与此同时,对人才给予尊重,创建奖惩与晋升的机制,全面培养管理与技术方面的高素质人才。基于此,还应该对企业文化进行创建。积极开展人文关怀的工作,对工作人员的利益与思想动态予以关注。同时,鼓励工作人员参与到决策与监督管理机制当中,发表个人意见与建议,进而实现工作人员对企业的认同感及归属感,使其工作更加积极,充分发挥自身潜能,进一步增强企业经济管理的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市场激烈竞争的环境下,企业应该重视自身经济管理的创新。其中,需要实现理念、制度与人本方面的创新最为关键,只有这样才能够使企业自身的经济管理更加科学,进一步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通过上述研究和分析,采取相应的理念、制度与人本创新方法,希望能够对经济管理的创新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

作者:熊维倩 单位:西南交通大学附属中学

参考文献:

[1]李玉庆.浅谈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J].中国外资(下半月),2011(4):129-130.

[2]安智博.刍议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策略[J].中国商贸,2015(5):37-38,58.

[3]宋云刚,彬,赵品旺等.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有效创新措施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4(16):76-77.

[4]钱之凌.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与实践[J].北方经贸,2015(6):220-221.

[5]尹秀峰.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策略[J].中国商贸,2014(34):49-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