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管理创新问题浅论(6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文章摘要】
高校档案主要工作内容是整理记载个人与学校的相关信息,为个人与学校的发展提供主要的信息和数据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我国高校档案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高校档案管理的创新内容进行分析,并针对档案管理的数字化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高校档案;创新;数字化
0引言
我国相关高校管理办法指出要求高校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将档案工作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当中,同时档案管理的水平是高校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加强高校档案管理势在必行。信息技术发展要求高校档案管理进行科学创新,实现管理的数字化。
1高校档案管理的创新内容
1.1管理理念的创新
创新首先要求理念上进行创新,摒弃传统观念,树立先进思想和理念用于指导学校档案管理。学校档案管理不应该停留在传中的文字整理、图表表格信息处理上,应该扩张管理范围,除了具体的档案工作,同时工作人员,档案使用人员等也应该纳入档案管理范畴,强化人员管理质量。在观念的创新是整个档案管理工作的先行者。
1.2管理内容的创新
档案管理内容需要与时俱进,依据社会不断发展的需求,更新档案管理内容[1]。例如档案的类别、档案编写体制等,都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例如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档案内容应该增加高校在互联万尝试和创新以及取得成果。对于个人档案信息的记载应该包括个人网络数据,以此才能提高档案的全面性和科学性。档案内容的创新是档案管理的血和肉,只有血肉饱满,档案管理创新才能生机勃勃。
1.3管理模式和方式的创新
在很大程度上进行档案管理的创新主要是档案管理模式和方式的创新。首先应该提高档案管理的地位,在高校成立一个专门的部门进行档案管理工作,有本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工作细则等。对于人员管理上应该更加的民主平等,对于档案管理部门的事情应该由该部门自己解决。另外档案管理方式也应该跟随科技发展,实现数字化,转变传统的手抄和笔记等方式,实现档案管理的网络化,电子化,数字化。管理模式和方式的创新是档案管理创新的翅膀,推动着档案管理事业的发展。
2高校档案管理创新主要途径--数字化建设
2.1完善档案管理系统,减少网络侵害
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首先需要完善的管理系统软件作为基础,因此高校必须加大软件开发能力,开发出满足高校档案管理需求的软件。一个成功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满足各类档案工作需要(。2)能够保证档案信息不回受到网络病毒攻击(。3)操作简单方便。因此相关人员应该依据这3点要求加大开发,既要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又能够方便工作人员信息的录入和查阅人员的使用。比如建立高效专属web服务器,让校外人员可查阅资料。定期更新数据库数据,保证信息的真实性。
2.2构建数字化档案馆,实现文书档案自动化
构建数字化的档案馆是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档案管理工作的目标、服务客体、工作方式都无可避免的发生了变化,因此必须借助信息和网络技术构建数字化的档案馆。首先将高校原有的馆藏档案和资料实现数字化,方便查阅者通过网络和系统进行查阅。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扫描,手工录入等方式将信息存入光盘、存储器和系统中,对于刚开始实现数字化的高校来说这是一项艰巨的工程,需要制定相应工作计划,循序渐进。其次,现有的档案工作实行数字化,要求工作人员将文书工作按照数字化要求依照系统系统提示逐步录入,实现文书档案的自动化。文书档案实现完全自动化也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中,除了要求工作人员在录入工作上实现数字化,还要管理上实现数字化。这需要数字管的建设将管理纳入其中,通过系统管理者的登入可以发现哪些文书档案工作没有做好,存在什么问题,找到原因,然后管理人员与工作人员一起想办法解决。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工作效率。
2.3加强数字班培训,提高档案工作人员信息处理能力
为了适应新的档案工作要求,学校应该定期举行档案数字版培训,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额数字化能力。目前大多数档案工作人员在信息技术方面存在欠缺,因此学校和工作人员本身应该提高要求,通过各种手段提升数字化能力。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培训班,专题讲座,学习新的技术,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并掌握计算机信息录入和检索技能,满足档案数字化管理的需求。在工作过程中还应该细致认真,一丝不苟,认真核对的原则,确保工作的准确性,为档案查阅者提供准确无误的信息与数据。
3结语
高校档案管理的创新和数字化建设是势不可挡的,因此相关人员必须树立正确的思想理念,采取措施积极应对转变,不断完善档案管理创新手段,开发新型软件,定期完善系统,提高工作人员数字化能力,促进档案管理的发展。
作者:乌日娜 单位:锡林郭勒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李玉华.现代档案管理创新与发展的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0)
[2]樊俊兰.浅析档案管理创新服务的必要性及其途径[J].档案天地.2012(12)
[3]崔剑非.电子商务下的营销档案管理创新[J].档案管理.2002(05)
[4]石红姣,蒋贞慧.浅谈高校学籍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10)
[5]樊伟.浅谈高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J].华章,2014(24)
第二篇:高校党务管理创新策略探讨
摘要:
在高校的运营中,党务工作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务的管理建设与高校党委工作的开展有着直接的关系。在新的发展时期,高校党务管理工作也应该不断的进行方法创新,以此来适应高校运作的实际需求,而且还需要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来对党务管理进行优化,提升管理效率,促进高校党务管理科学化、现代化水平的提高。本文通过对高校党务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高校党务管理的创新方法,以期提升高校党务管理水平,更好的服务于高校教育教学工作。
关键词:
高校;党务工作;管理创新
在高校党务管理中,推行改革创新对于提升党务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创新的党务管理工作能够促进高校教育的良好发展。因此,加强党务管理创新研究,提升党务管理水平是本文要研究的重点内容。
一、高校党务管理现状分析
1.对于高校党务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在传统认知观念里,高校是以教育工作开展为主的,在高校日常管理过程重,教育教学是研究的重点内容,而党务管理则比较次要,这种认知使得高校领导对于党务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难以招聘到高素质的党务管理人才,无法实现教育教育工作与党务管理工作的共同进步。这种不被重视的情况使得高校不能很好地吸收党务管理人才的加入,也导致一些党务管理人员产生了消极怠工、做事敷衍的问题。在党务工作的开展中,党务管理人员很难得到专业化的培训,也就无法积累经验,从而对党务管理工作创新产生了严重制约。另外,工作不受重视再加上人员编制限制,使得党务管理的团队实力不断被削弱,高校在进行人员分配的时候也没有充分考虑建立相应的管理部门,使得党务岗位空缺的情况比较严重,而且党务管理人员的待遇也相对较低,容易出现员工跳槽的情况,这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党务管理工作的不稳定性。
2.管理业务水平较低,工作落实不到位
长期以来,人们对党务管理工作的理解存在偏差,认为其是非常轻松简单的,谁都可以胜任,因此,在进行管理人才选拔时,会无意识地降低任用标准。从整体上看,党务管理团队的专业水平较低、工作效率不高,有时还会出现经费不足的情况,再加上党务管理人员对自身的职位责任认识不充分,使得现阶段的高校党务管理难以符合新时期的工作标准。另外,高校党务管理工作比较繁杂,党务管理人员需要具备较强的耐心与敬业精神去完成工作,但是很大一部分人都存在偏见思想,认为党务管理工作难以在短时间内取得突出成效,如果工作中出现工作方法不当、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就不能很好的抵制这种偏见。高校师生对党务管理工作也缺乏了解,更谈不上支持,使得党务管理创新阻碍重重。
二、高校党务管理创新策略
1.提高对党务管理的认识,合理聘任管理人员
提高对党务管理的认识是党务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基础,只有管理队伍不断的向着专业化、高素质的方向发展,才可以在实际的业务处理中发挥自身的集体优势,体现团队精神,进而满足具体工作对党务管理的要求。要加强党务团队工作创新首先需要增强自身认识,提高对这一管理工作的重视与关注,将对党务工作的支持措施切实执行。其次,对党务管理人员加强重视,注重优化其待遇结构及职业规划,并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对党务管理人员的权益进行保障,使其能够承担相应的岗位职责与义务,同时享受相应的权利。再次,对于党务管理人员的招聘,应当增强选拔过程的严格性,实现选聘高素质的党务管理人员。最后,党务管理人员之间的协调配合是管理工作开展的基础条件,因此还要及时填补党务工作岗位中的空缺,将高校选拔出来的优秀人才安排进入党务管理部门,增加党务管理人才数量,实现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并保障管理干部团队的稳定性。高校党务管理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工作较为繁杂,因此对于党务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党务管理人员需要具备充足的理论知识以及岗位工作经验,并且拥有爱岗敬业的精神,这样高素质干部团队的形成才可以很好的促进党务管理工作创新开展,从而为高校的整体发展提供支持。在选拔完党务工作者之后,还需要定期的开展党务干部培训工作,使党务管理人员对高校党务管理的工作流程以及重点内容有一个详细的了解,这样才能够在实践中积累更多的经验,并不断提升党务管理人员自身的专业技能。党务管理干部需要展开全面、多层次的培训学习,使自己适应时展的要求,强化创新意识,明确岗位职责,真正的投身到高校党务管理工作之中,从而促进高校党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及不断创新。
2.转变工作思路,建设党务网络系统
在新的发展时期,高校党务管理工作开展应当转变传统思路,实现网络化建设,推进信息化进程,通过多种途径宣传党务管理工作,提升管理效果。对于高校党务管理工作的开展还应当重视公平公正,网络平台是确保各项工作能够在公开监督之下进行的重要途径。另外,在现代社会,信息技术不断的应用与普及,并且具有传播速度快、准确性高的优点。因此,在高校党务管理创新中,可以借助网络来建立完善的管理系统,在网络体系的构建中健全监管制度,实行岗位责任制,促进高校党务管理的规范化发展,使得党务管理的工作流程更加符合要求,程序更加规范。同时,对党务管理的网络系统要进行定期的维护与检查,确保数据资料能够在安全的网络环境中进行传输,而且对网络系统的实际功能也要进行不断创新,加强党务管理干部与群众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让民众与党务管理监督相配合,从而提升党务管理水平。
3.加强党建网站建设,进行资源整合
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信息传播的速度越发迅猛,通过互联网,党务管理工作开展便可以保证实时性,实现即时更新与宣传,党务管理人员应当完善网站平台的工作内容,以对民众形成吸引力。利用网站中建设的数据库体系实现党务管理数据信息的共享,通过网络平台,党务管理人员还能够将国内外发生的政治事件以及经济新闻等向民众们进行传播,增强人们对党务工作的关注程度,并且需要关注社会中的舆论导向,对党务管理中出现的优秀事迹进行宣传,起到榜样带头的效果。党务管理网络化建设属于一套系统的工程项目,党组织需要加强重视,注重对系统建设的统筹规划,对党务管理资源进行整合,并充分利用自身具备的资源,凭借学校已有的资源建立专门的党务网站,达到一种上下联动以及共享资源的状态,不断扩大党务网站的覆盖范围。另外,高校党务管理还需要加强部门之间的整合,增加相互之间的沟通合作,提升管理人员待遇,提供相关的政策引导、网络技术以及资金方面的支持,发挥党务管理信息系统、OA办公系统、短信平台等电子工具的实际作用,尽快完善网络化建设。
4.促进高校党务管理专业化创新建设
高校党务管理的专业化建设需要加强法制化发展,通过法律章程来管理党组织的行为,这也是高校开展党务管理的基本依据。在高校党务管理人员的培训过程中,应该严格的根据党章精神开展教育学习,同时加强对党务管理人员的思想变化监测,及时采取相应对策加强党务管理人员的思想宣传,并保证宣传成效。其次,需要加强党务管理的程序化建设。程序化的建设可以使党务管理中一系列规则得到真正的落实,是对党内工作规范、有序的开展的基本保障,通过实行党务干部的科学决策与集体决策来实现程序化建设,再利用民主选举等手段将民主监督的作用发挥出来,真正实现党务管理的工作创新。在高校的管理工作中,党务管理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在党务管理中需要积极、认真的完成队伍建设实务,促进党务管理团队专职程度的提升。在现代化的信息社会中,利用信息技术对党务管理工作进行创新能够很大程度的提升工作效率,而且可以通过网络应用来建立高校党务管理的数据库,加强党务公开与监督制度的实施,促进高校教育工作的顺利发展。
作者:苏晓琳 单位: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王静.当前高校党务管理创新问题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2
[2]王山.当前高校党务管理创新问题研究[J].学理论,2014(2):117-118
[3]唐琳.高校基层党建评估体系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1
[4]李发荣.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与高校党务工作创新[D].兰州:兰州大学,2010
[5]庞建亭.高校党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3
第三篇:地方高校党员教育管理创新
摘要:
地方高校远离省会城市政治文化教育中心,其党员教育管理应区别于其它高校才能见实效。本文从教育管理理念、内容、方式与组织设置方面探讨了地方高校党员教育管理的创新。
关键词:
地方高校;党员教育管理;创新
地方高校远离省会城市政治文化教育中心,应树立“党建+”理念,以新思路、新机制、新手段谋划和推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有的放矢进行教育管理,借助全覆盖的党支部,利用“四微一网”进行全方位的党员教育管理。
一、党员教育管理理念创新——树立“党建+”理念
“党建+”,是指把党的建设融入党的各项事业、各项工作,通过构建以党建为引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的新机制,推动党建工作与高校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它要求通过认真学习系列讲话精神,紧紧围绕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以深入推进“连心、强基、模范”三大工程为统领,以落实管党治党责任为关键,以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为核心,以严和实的精神狠抓工作落实,通过推动党建工作与高校中心工作、高校重点任务、高校日常工作有机统筹、深度融合、始终贯穿,实现党的建设与高校转型发展事业联动发展、相互促进。“党建+”采取“1+3+X”的模式,“1”就是党的建设;“3”是指共性选项,即加中心工作、加重点任务、加日常工作;“X”是指特色选项,加本单位的其他特色工作。地方高校“党建+”工作,中心工作是+转型发展,重点工作主要是+评建、+党内主题教育活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日常工作是+依法治校、+人才培养、+产学研协同创新与创业工作、+后勤保障、+校园文化与平安校园建设等,特色工作是+一支部一亮点工程。同时列出“党建+”责任清单,将各项工作责任到单位,责任到个人,让党员人人头上有任务,个个都对党建工作负责。通过“党建+”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主导权,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
二、党员教育管理内容创新——本土红色文化教育
本土红色文化作为一种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是一种可持续利用的优质资源。地方高校要充分利用本地红色文化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党员党性教育,发挥引领风尚、教育党员、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软实力”作用。
(一)挖掘与保护本土红色教育资源
红色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一些具有重大革命历史价值的遗址正濒临消亡的危险,应通过党员实地调查、寻访亲历者和见证者等方式,用文字、音像制品、图画、电子文本等形式,加强对红色有形遗产的保护利用,强化党员对红色文化传承责任的主动担当。在修缮各类反映我们党革命斗争历史的纪念馆、纪念地、烈士陵园等基地的同时,突破红色文化发展的瓶颈;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实现红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深入挖掘具有时代意义的红色文化内涵,激活和传承红色基因,让党员对革命精神更具认同感,让红色文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打造和提炼本土红色文化教育精品
地方高校应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开发红色资源,打造科研平台融汇学术成果,组织红色文化学术研讨会、出版红色文化研究成果专刊等形式,着力于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推出一批高水平的理论研究成果,加大实地考察,调查研究,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大力开展红色文化形式创新、手段创新、内容创新的活动,展现文化魅力。释放红色文化资源的“乘法效应”,为党员提供必要的精神资源,用红色文化来启迪党员智慧,以红色精神来武装党员的头脑。着力编写校本红色文化教材,组织开讲专题党课,推出更多更好的集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相统一的红色文艺精品,给党员以情感上的滋养、道德上的教化和价值上的引领,这不仅是提高党员的党性修养,让革命传统和红色血脉代代相传,更是突显和提升学校办学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品位。
(三)组织和开展本土红色文化教育活动
充分发挥环境育人作用,渗透红色教育内容,赋予校园“红色文化教育点”,如开辟红色文化专栏,加大窗口展示和公益广告投放,传播本土红色历史;组织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如:党员重温入党誓词、“重走红色革命路”、结合重要节点重要人物开展红色文化献礼活动、开展红色文化课外学习社团活动等等。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组织党员开展多样的红色文化活动,丰富理想信念教育教学的形式,从而加强革命传统教育,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向前发展,促进党员树立理想坚定信念。
三、党员教育管理方式创新——“四微一网”
(一)微平台——工作推进“助推器”
面对新形势下高校师生诉求多元化、时效化和复杂化的新特点,利用信息化手段搭建“师生心声互动平台”,探索一条运用新媒体手段做好高校师生工作的新路子,有效解决了联系服务师生“最后一公里”问题。“师生心声互动平台”可设置了诉求收集、任务分派、短信告知、滚动显示、后台操作5个系统模块,通过热线电话、短信平台、电子信箱、在线交流等多种诉求表达渠道,实现师生微心愿诉求24小时受理,使师生无论何时何地都能畅通无阻地反映自己的困难和诉求,每一个诉求都能及时得到回复和监督。“师生心声互动平台”任务派发和反馈同步进行,免去了师生往返来回奔跑之苦,可打破传统诉求受理方式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提升高校工作效率,拉近党委跟师生的距离,成为联系师生、服务师生的“连心桥”。
(二)微信群——工作布置“路由器”
为提高党建工作效率,充分利用新媒体快捷的优势,开通官方微信号,建立下属党总支(支部)、党员干部的微信群工作网络,成为工作布置的“路由器”。上级精神日日更新,每天将中央决策部署、上级指示精神、校党委工作部署、干部师生身边好人好事等内容发送到微信群,供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掌握。基层动态时时上报,各党总支(支部)将基层具体工作进展情况、任务落实情况、问题、困难、疑惑、突发事件等即时反映在群里,供校领导知晓。“群管理员”天天整理,安排专人充当“群管理员”,每天回复和整理群内消息,做好问题收集和任务分解工作,按时向校领导汇报。
(三)微博客——权威新阵地
为在新形势下牢牢把握话语主动权,开通政务微博“学院”,其主旨是做大做强做优正面宣传,放大主声音,传播正能量,体现权威性、即时性、全面性、互动性,做到服务中心、服务大局、服务师生。
(四)微报纸——政令传递新通道
为更好地宣传党的政策和决策部署,使广大党员干部迅速把握高校的工作重点,领会好上级精神,明确工作目标,确保政令畅通,可创办手机报,开设时政传递、校内要闻、校园掠影、支部动态、身边好人、好书推荐、经典诵读等栏目,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活泼的内容、方便快捷的推荐,为党员干部加强理论学习、及时掌握政策开通一条新的通道。
(五)党建网——宣传党建新窗口
党建网可设党务公开、党规党纪、党员教育培训、干部监督考核、支部动态、党员发展、先锋创绩等栏目。各党总支(支部)通过这个网站可实现与校园网站群链接互通,形成了“大链接”、“大宣传”格局。党建网不仅是党员教育管理的好阵地,也可以成为外界了解高校的重要窗口,宣传学院的重要载体,党务公开的重要渠道。
四、党员教育管理组织设置创新——组织末梢党支部全覆盖
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按照有利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有利于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的原则,探索扩大党组织覆盖面和服务覆盖面。传统做法大多数是党总支下设教师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教师由于教学科研工作难有统一支部活动时间,学生由于专业不同教学活动安排与支部生活冲突,党组织活动数量和质量常常得不到保证。可探索将教师党支部建在教研室或教学团队或科研团队等学术组织上,教研室主任或教学团队带头人或科研团队带头人兼任支部书记,这样可以确保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工作同时计划、同时布置、同时检查、同时考核。学生党支部建在学生社团或专业或学生宿舍楼栋上,由是党员的学生社团负责人或某专业学生团总支书记或学生宿舍楼栋长兼任党支部书记,这样可以确保党建工作与学生第一课堂教学活动或第二课堂活动同时计划、同时布置、同时检查、同时考核。组织末梢党支部全覆盖,党员身份意识才能增强,基层党组织“”、民主评议、党员党性定期分析等组织生活制度化、常态化才能有保障。党支部根据党员岗位开展“先锋领跑”、“先锋创绩”、“创先争优”、“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党员工作室”、党员志愿服务等活动,才能激励基层党组织更好地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和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党员更好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作者:陈永秀 朱红英 单位:萍乡学院
参考文献
[1]陈长峰.地方高校学生党员群众意识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济宁学院学报,2015,(1).
[2]王明佳,等.上海高校大学生党员影响力研究——以上海商学院为例[J].大学教育,2015,(1).
[3]邬强.地方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养存在问题研究[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4]文侃,陈永秀.地方高校党员教育管理“一体四化”创新模式初探[J].萍乡学院学报,2015,(2)
第四篇:高校档案管理创新及档案管理数字化问题
摘要:
高校的档案涉及其整个学校的发展历史,详细的记录了学校在不同时期不同发展阶段面临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对于后人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启迪作用,同时也是一个学校历史悠久,获得荣誉的象征。高校的档案同时记录着其每一个学生,教师的详细信息,工作内容,是对相应人员最真实的评价。档案管理的创新和数字化改革有利于其更有序的存放和更便捷的调取。
关键词:
高校档案管理;创新;数字化
一、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的发展和普及在整个社会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一方面可以更有序的整理复杂繁琐的资料,且不易丢失。另一方面,数字化的普及为相应资料的查找和备份提供了便捷的方法,便利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高校的档案资料涉及学校历史,教师档案和学生信息等诸多方面,因此内容复杂繁琐,数字化的普及对于有序的整理档案资料,高效的查阅和调取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高校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网络化水平低
对于现在高校的档案馆来说,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其网络化水平低,即相关学校或是相关单位进行某人员的档案调取,或是档案信息的查询时,往往需要繁琐的步骤,涉及到异地档案的调取时,往往不能通过网络操作直接进行验证和调取,而需要相关人员亲自到相关地区办理手续。这种档案馆自给自足,封闭式的管理方式不利于资源的共享和交流,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影响了我国档案馆整体标准化,自动化和网络化的发展进程。
2.数据库建设漏洞多
相应档案馆数字化的建设依赖于其强大完善的数据库,多数高校的档案馆已经在逐步进行数字化的建设,但是现在的情况是数据库建设的漏洞仍然较多。一方面,数据库中以往资料和最新资料的更新不及时,对于十分古老的档案资料多数数据库仍不能保证完整的进行录入,同时对于近期较新的档案资料,更新速度也令人堪忧,这将直接导致数据库的不完整,和相关检索结果的不可靠。另一方面,大多数高校的数据库建设并不完善,即数据库的建设的规模较小,多个数据库之间的并行使用也不完善,在实际的使用中,虽然也与Internet进行联网,但仍然无法达到实质上的资源共享,大大减少检索结果的可靠性。
3.经费预留较少
高校档案馆系统的建设,使用和保养需要大笔的经费,一方面对于软件支持需要配备相关技术人员进行维修和建设,已经随着新技术的开发和使用,系统也要及时更新。另一方面,硬件的购买和保养也十分重要,好的软件条件需要相应的硬件进行支持,定期维修和相应先进设备的购买都十分必要。综上,现行的档案馆往往面临经费预留较少,进而导致其不能更好的建设的问题。
三、高校档案管理创新及数字化实现的方案
加快实现高校档案管理的创新和数字化方案,对于促进多个档案馆之间的互相交流,档案资料的快速准确调取,减少相关管理人员的工作量,相关资料的有序,长期存储等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章节将针对高校档案管理创新及数字化实现的方案进行详细讨论。
1.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
高校档案管理数字化的建设中,需要使用到较为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管理理念及方法,因此相关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专业素养能否达到要求十分重要。高校档案管理数字化的建设中,先行的一步就是要通过相关的专业知识培训,专业技术教学,以及相应专业人才的引进,加强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使其具备管理,运行,维护一个档案馆的基本能力。同时,相应人员应具有现代化的思维模式和现代化的管理理念,追求新的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在现有档案馆数字化的建设基础上,可以进行更新和进一步发展。
2.保证高校档案管理的安全
高校的档案资料涉及学校的发展历史,学校的基本资料,相应的科研数据及成果,以及相应工作人员和学生的个人信息,因此保证其档案的安全性十分重要。传统的档案馆管理模式虽然过于闭塞和局限,不利于互相交流,但是交流减少对于保证其信息的安全性也起到一定作用,因此在管理模式的创新和数字化的改革进行阶段,应把保证高效档案的安全放在首位,一切的发展都应以安全作为前提。一方面,通过相应的信息处理和技术手段加强信息调取的难度,注意调取档案者的身份验证和管理,通过技术支持提高档案管理和交流的安全性。另一方面,提高相关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在进行档案调取时做到管理严格,工作认真,尽量不产生相应漏洞,谨防信息丢失等问题的发生。
3.档案馆数据库建设和软件开发
对于档案馆的数字化管理中,数据库的建设和相关软件的开发十分重要。高校可以通过聘请相关专业人员的方式,成立相应的工作部门或小组,进行档案馆数据库的建设和完善,保证数据的全面和更新的技术,同时可以进行相关软件的开发,以简化使用方法和管理难度。
四、结束语
高校档案馆涉及的资料众多,一方面在时间上跨度较大,另一方面资料的重要性较高,因此保证其档案资料的安全保存,准确高效率的调取成为高校档案馆建设的重要部分,档案馆数字化的建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善其管理体制,通过相关人员的专业素养的培养,安全系统的保障,以及相关数据库的建设和软件开发,实现其档案馆管理的数字化,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作者:李宇欣 单位:承德护理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青格乐图.浅谈高校档案管理创新及档案管理数字化问题.大观周刊,2012(2):115-115;
[2]高晓晶.数字化时代高校档案管理创新方法探讨.华章,2013(24);
[3]崔洁.探讨高校档案管理创新及档案管理数字化问题.商情,2013(31):23-24;
[4]王立勇.探讨高校档案管理创新及档案管理数字化问题.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164-165.
第五篇:新制度高校财务管理创新思考
摘要:
从创新财务管理理念出发,提出高校创新财务管理的机制和方式。构建基于成本核算的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建立健全财务内控制度,创新经济评价机制,建立多层次的经济责任制,创新信息化管理手段和方法,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业务水平,为实现高校内涵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供财力支持。
关键词:
财务管理;创新理念;创新管理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教育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以部门预算改革、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政府采购改革、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等为主要内容的财政体制改革也逐渐深入,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先后出台。在全面依法治校,建设具有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的改革大背景下,高校的财务管理也必须以改革为契机,不断创新,努力实现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现代管理机制。
1创新财务管理理念
1.1内部控制管理理念
随着办学规模逐渐扩大和办学方式的多样化,高校资金来源逐渐多元化,经济活动也日趋复杂化。高校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必须利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以规章制度建设为抓手,优化内部流程,建立和完善适合自身的内部控制和运行体系,增强综合实力。高等学校内部控制应着眼于增强学校的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有效的环境控制、教学质量控制、科研能力控制、价值控制等体系,并将其贯穿于学校管理的全过程。财务部门在制定内部控制时既要有完善的会计控制,同时也要有管理控制的设计,合理保证单位经营活动的效益性、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法律法规的遵循性,进一步促进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1.2成本核算和经济效益理念
高等学校财务制度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开展成本核算工作。高校是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改革已经将高校推向市场,如果高校只讲社会效益,不讲办学经济效益和办学成本,势必将无法持续发展。成本核算是高校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共赢的必然要求。目前高校成本核算意识还未建立,制度还不健全,教育资源浪费、经费使用不讲效益的现象还较为普遍。对于教育的投入和产出没有核算和横向比较,也无追踪问效的机制。也就无法从根本上找出财务管理中存在的缺陷和问题,以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完善管理。只有树立成本核算和经济效益理念,全面实现成本核算,以成果和效益为导向,才能合理分配教育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使用效益,才能促进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内涵式建设发展目标的实现[1]。
1.3多元的筹资和理财理念
目前多数高校资金来源是以财政拨款和学费收入为主,财政拨款和学费收入在总收入中占比较高,收入来源单一,自筹资金的能力有限。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近几年国家对于高校的投入逐渐增加,高校的收入增长较快,但相应的支出也在逐渐增加,有限的资金和不断增长的资金需求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所以,高校要健康、持续发展,就要树立科学的理财理念,依法理财,在国家政策允许的前提下,不断拓展筹资渠道,挖掘办学潜力。注重开源节流,通过提高学费收缴率、社会捐赠等多重方式,积极争取办学资金,同时也要不断优化支出结构,强化预算控制,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1.4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在高校规模扩张的阶段,资金供求矛盾十分突出,多数高校采取举借债务的方式,完成了大规模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也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债务负担重、偿还债务压力大,学校可用于发展建设的资金紧缺。另外收入来源单一,学校造血功能不足,自我支配资金有限,后劲乏力。所以财务管理一定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立足长远,设立合理的财务发展目标,控制好资金需求之间矛盾关系,转变只注重投入,不注重效益的观念,优化整合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建立投资问效和绩效考核评价体制,为教育事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财力基础。
2创新财务管理机制和方式
2.1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特点的财务管理和运行机制
高校实行的是“统一领导、集中管理”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机制。由于各个高校的校情不同,相应的管理机制也不尽相同。在此基础上,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特点的财务管理机制。建立依法治校、依法理财,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坚持以不断改善预算管理为重点,努力提高财务收支管理、资产管理等方面的管理水平;坚持财权和事权相统一的原则,实施民主理财,科学理财;坚持细化核算,注重成本效益和投资效益。
2.2构建基于成本核算的全面预算管理模式
全面的预算管理就是将高校财务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建立综合财务预算,同时也要细化预算管理,本着成本核算的理念,科学合理分配资源[2]。一是细化收入和支出预算内容,合理安排资金。充分考虑经费来源的增加和收入的增长,合理预测可实现的收入。在预算内容上细化到每个收入项目,目标责任落实到相应的部门。支出预算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充分体现学校整体的发展目标,在资金的投入上坚持向内涵式建设、教育教学和科研倾斜。二是完善预算分配,制定科学的经费预算定额标准体系。在预算管理和分配制度中,要明确控制对象、标准和范围,在具体的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采用定额标准控制,增强了预算管理的计划性、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三是建立以成果为导向的预算绩效考评机制。通过设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对于连续投入、投入资金较大等项目进行预算和执行情况的考核,以考核结果作为投入的必要条件。建立凡是投资必问效的管理机制。四是严格预算控制,突出预算的指挥约束作用。严格预算执行,完善预算程序,杜绝无预算或者超预算现象。
2.3创新财务管理,建立健全财务内控制度
一是加强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规范会计工作行为。制度建设是财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的根本保证。根据事业发展和管理的需要,不断补充完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建立一整套涉及高校预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资产管理等方方面面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和指导学校经济活动,使各项经济活动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二是完善内部制约机制。明确不相容岗位职能,建立完善的审批流程,明晰各自的权责,形成一个上下和谐、共同遵守制度、照章办事的氛围。
2.4创新经济评价机制,建立多层次的经济责任制
随着高校经济活动范围日趋广泛,活动内容也更加复杂和多样,为强化管理,明确经济责任,保证学校各项经济活动科学规范开展。建立多层次的经济责任制,从制度遵守、履行权利的限定、预算管理和执行等多方面进行明确。实行权责对等,各层次、各层级的经费负责人按照学校授予的权利,相应承担起与其职责相适应的经济责任。
2.5创新信息化管理手段和方法,提高财务管理和服务水平
高校会计核算、财务报表、学生收费等财务工作的业务环节基本实现了信息化,但是由于使用的财务软件和对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的不同,高校的信息化建设的深度也不同。随着高校资金规模逐年增加,核算和管理的压力逐渐增大,迫切需要财务信息与校内其他有关信息共享,从而实现学生信息、科研项目信息、资产管理等信息共享。创新信息化管理手段和方法,实现数据共享,简化管理和核算流程,利用网络平台,提高会计信息的利用率。
2.6创新团队建设,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业务水平
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创新队伍建设的理念,做好会计人员职业规划,建立一个诚信、和谐、进取的团队。规范的会计行为要由人来实现,会计人员的自身素质决定了开展会计工作的质量。一是要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规范建设,加强岗位责任教育,提倡爱岗敬业和廉洁自律,认真遵守财经法律和会计法规;二是加强职业素养教育。树立工作有担当,服务有效率,管理有思路,在扎实基础工作的同时,敢于创新,不断改进服务质量和水平;三是注重会计人员的职业规划。积极指导和加强会计人员的理论和业务技能的学习和培训,岗位设置科学合理;四是建立定期轮岗机制,让会计人员全面熟悉财务不同环节、不同岗位的工作,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能力。
3结语
从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总结和研究中发现,高校已从追求外延发展和规模扩张逐渐转向以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内涵式发展阶段。与其相适应的财务管理的内涵与外延也发生了很多变化。高等院校财务管理工作需要不断创新理念,创新财务管理模式,才能为实现内涵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供财力支持。
作者:包莉娜 夏凌君 孙海超 单位:大连民族大学计划财务处
参考文献:
[1]陈小琴.新形势下高校财务管理创新研究[J].财会研究,2010(3):42-44.
[2]孙红丽.高校财务管理创新的若干思路[J].会计之友,2009(6):48-49.
第六篇:高校图书馆管理以人为本创新探讨
摘要:
对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作了简要探讨,提出了相应的问题及改革措施,希望为图书馆的创新管理献出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关键词:
以人为本;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
图书馆作为高校教育的基本要素之一,文化性强,服务性高,是高校教学中不可缺失的重要基础,既然是高校图书馆,自然是以高校师生作为服务对象,这就决定了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方式必须更应突出以人为本。但是,社会的经济发展速度之快,人们对精神层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校图书馆想就靠着一人为本的理念是行不通的,应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对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不断施行创新,为广大师生的学习和要求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1以人为本和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关系
1.1以人为本是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基础
高校图书馆通常是设在学校的内部,里面各类资料以及书籍众多,可以说是一个安静的教育基地,并且除了师生进行开放外,对于外来人,有些高校图书馆也不会拒绝,不管是“内人”还是外人,图书馆的主体都是人,所以在高校图书管理中,以人文本的理念必不可少。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人员必须以满足读者的需求作为工作的最基础出发点,时刻把读者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同时图书馆要积极广泛的运用计算机网络平台等这些高科技手段,实现图书馆从传统人工模式到现代自动系统化的转变。构建高效数字化图书管理,帮助学生自动、快速的浏览图书资源信息,从而进一步提升高校图书馆使用的方便程度以及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从而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
1.2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创新是以人为本的现实写照
在以往科技手段还不甚高明时,在图书馆的书籍资料整理以及服务上,高校图书馆通常是使用的人工操作,而随着时代与科技的高速发展,我国大多数图书馆也都有了先进的仪器设备来给广大师生做出更好的服务,并且图书馆也在积极不断的研究出更加富有创新式的管理方式,同时再结合“以人为本”的理念方针,以便运用更科学、更人性化的办法实施管理。但是,时代的前进必然会导致社会文化的多元化,而高校图书管理人员也或多会少的会受到它们的影响,若是这个影响是负面的,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把图书馆的发展带向不利之地。因此,图书管理人员在高校图书馆的作用不言而喻,图书馆上级领导必须对其予以重视,以便为促进图书馆管理事业的健康发展做进一步努力。
2关于高校图书馆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
2.1管理理念落后
现今,各大高校图书馆越来越重视以人文本的理念,也开始积极改善图书馆的环境,方便学生更好的学习和阅读。但是,要注意的是,环境好并不代表这个图书馆场所就一定适合阅读,物质层面的富裕并不能说明精神层面就能得到丰富。图书馆的总体说来还是为阅读而生的,俗话说“金玉其外,败絮其内”,为杜绝这个词汇在现实中的发生,比起图书馆的环境,更应该注重的是图书的质量以及对图书的种类做到及时更新,很多图书馆的图书还停留在过去的老旧阶段,甚至有些图书馆,为防止稀缺图书或者比较贵重的书本经过多次借阅而造成图书的破损,便不愿意向读者提供借阅服务,图书形同摆设,这既忽视了读者的精神需求,也是对图书资源的一种浪费,是管理方式落后的体现。同时,随着图书资源数字化的不断发展,很多高校都太过在乎图书馆的硬件设施,但是图书馆最主要的功能不就是让学生好好读书,以及提供给学生优质的服务与阅读环境么?所以与其将钱浪费在无谓的设施设备上,倒不如用在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技能培训上。毕竟时代已经越来越高科技化,图书馆也已经逐渐向数字信息化普及,所以工作人员若是跟不上这个脚步,很容易会被淘汰,并且对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是没有任何好处的。
2.2管理不够人性化
以人文本理念是人性化管理的重要体现,在高校教育改革体制中,应将人性化管理作为改革侧重点,特别是在图书管理过程中,更要体现人性化管理。很多高校四处宣扬自身的以人文本理念,但是实际上,其图书管理并没做到人性化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这3点。
2.2.1服务手段太过单一。即便如今高校图书馆在网络上已经兴建了多个平台,不过实际应用率并不高,比如某高校图书馆虽然在网站上开通了官方网站和论坛,受众范围并不大,宣传力度也很小,使网站论坛门庭冷清,浪费了网络平台这个良好资源。
2.2.2服务内容比较单一。很多高校对学校各专业的图书资源购买并没有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因此,其购买的图书资源,在热门学科上资源就会比较重复、对于比较冷门的学科,资源则明显不足。总体说来,高校在构建图书馆方面时存有很大同质化现象。
2.2.3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的被动性服务。图书管理工作人员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因自身原因的影响,内心的负面情绪很容易摆在脸上,对读者的服务态度也是随意敷衍甚至懒得搭理,自然会造成读者心理上的不适,对图书馆的形象分数便会大打折扣。
2.3图书管理人员的地位太低
高校在以人为本理念下进行的管理改革中,通常是把学生作为主体,而管理人员只是一个衬托,很多管理人员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并不属于正式编制,福利待遇比不上高校其他部门,甚至有些非正式编制员工做的活和正式编制一样多,但是薪资待遇在远远不在一个层面。再一个,高校这个特殊单位的管理制度通常都比较行政化,但是太过浓厚的行政色彩,会使员工缺乏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于此同时,培训机制不够完善,一个正规的单位必须有其相应的培训、管理等机制,这样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3以人为本理念下针对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对策建议
3.1建立完善以人为本的员工管理机制
怎样建立一个更全面的员工管理机制,首先就是要打破传统的行政管理体制,建立完善的员工考核,考核必须犹如天平一般,以公平、公正、公开为基准,对员工的真实状况做考核。对表现优异的员工给予奖励,并且为其提供良好的晋升平台。其次是完善培训机制,在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开展进行中,结合图书馆工作的实际情形,针对不同员工的不同表现以及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培训,同时还可以在高校内部开展一系列教学实践活动,让员工积极参与进来,通过活动提高员工的服务意识、技能水平以及整体素质。
3.2建立以人为本的读者服务模式
高校图书馆的主体毕竟还是师生,因此,以师生为需求的服务模式是高校图书馆管理的根本,这就离不开图书馆的内容和环境。可以借鉴商场的指示牌方案,将其运用到图书馆中,从图书馆的入口处一直到图书馆内的每个关键角落,设置上醒目的指示牌,且指示牌内容要足够明确,图书馆的布局以及书籍分布要一目了然,能够让人一眼就看懂,图书馆也应结合自身的优势,多多开展丰富的课外阅读活动和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融入参与其中。此外,图书馆要日益完善对自身网站论坛的建设,同时加大推广宣传力度。
3.3提升图书馆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
图书馆的管理人员相当于图书馆的门面,其直接代表着图书馆的形象。因此要想实现图书管理的创新化,就必须不断的提升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这就需要图书管理人员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来开展高校图书管理工作。图书馆是高校文献资源的中心,其中必然有很多内部员工,这就要求图书管理人员具备较强沟通协调能力,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保障高校图书馆内部工作人员的团结一致。
4结束语
高校图书馆要在以人文本理念基础上,以创新管理的方式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毕竟读者才是图书馆工作的基础与核心,图书馆的所有活动都是为读者服务,高校应充分利用好图书馆的资源来满足读者对信息的需求。
作者:仲华 万彩霞 单位:遵义师范学院图书馆
[参考文献]
[1]杨华.以人为本理念下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研究[J].科技风,2015,(6):241.
[2]张女是.以人为本理念下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创新[J].管理观察,2015,(21):143~145.
[3]李彬,刘涛,左晓娟.以人为本理念下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探析[J].科技展望,2016,(4).
[4]张晓云.体现以人为本原则加强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工作[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5,(14):50~51.
[5]林燕.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11,(8):43~45.
[6]尹兰.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2,(6):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