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创新方法探析(10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企业管理创新方法探析(10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企业管理创新方法探析(10篇)

第一篇:石油企业标准化管理创新方法探讨

1企业标准化管理创新

企业标准化管理创新,就是指在现有的经济发展要求下,企业为提高自身竞争力,实现长远发展,而必须开展的与国际先进标准化管理理念及标准化管理体系进行比对分析,找寻新的标准化管理模式,在标准化管理理念和机制方面进行的改变。

2石油企业在标准化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对标准化的认识观念上存在误区,认为标准化就是指标准的编制或修订,其实标准化,不仅包括企业里的标准,还包含其他如:规程、制度等各种规范,制定标准只是指出做事或合格的基本要求,而后依所制定的标准开展的活动才能称之为标准化。实施标准化就是严格按照标准规定开展各项活动。

(2)在标准的制修订和管理上,存在标准制修订的工具方法(包括修订数据的收集分析、修订必要性科学分析等)不完善大大制约了标准立、改、废管理;标准与现实严重脱节,现行标准多是从当时的生产角度考虑制定的,存在过严、过繁、过于死板、缺少灵活性的缺点,而员工需要知道的是目前如何干才是合适的是符合标准要求的,工作标准难以随岗位进行动态调整,内容过于繁琐,落实起来既影响工作效率,又难以被掌握。未真正实现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三者的协调统一和共同改进;导致标准制定和现场执行不一致等问题。

(3)在标准化管理的机构设置和宣贯上,对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设置标准化专门管理,标准化管理的指挥、组织、计划、监督、协调等职能均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对员工进行的标准培训工作也没有形成系统化和规范化,监督考核机制还很不完善。

3石油企业开展标准化管理创新的改进建议

(1)提高标准化管理人员对管理创新的认识,使之明确标准化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企业的技术储备以及提高生产效率。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清楚标准化就是把企业内的生产过程中所有成员积累的技术经验,以文件和标准的方式进行保存和延续,而不因人员变化,导致技术经验的流失。将个人的知识和经验转化为企业的财富,通过标准化管理,确保每一项工作既便由不同的人来操作,也能实现生产效率与产品品质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2)对于标准化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可通过对企业生产流程的认真分析和资料收集整理,对原有制度、岗位结构以及记录表格进行梳理优化,构建全面一体的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实现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三者之间的协调统一。以流程梳理为基础,坚持“理清楚、管起来、持续优化”的理念,通过理清业务现状,为标准体系构建奠定基础;理清岗位与流程关系,为工作标准自动生成奠定基础;实施端到端流程优化,提升石油企业核心业务竞争力;以流程体系为基础,构建企业标准体系;通过多管理体系融合确保标准落地执行的EBPM(卓越流程管理)模式,来解决传统的标准化管理模式中存在的标准与现实脱节、实用性不强及无法随岗位实施动态调整管理等问题。

(3)在标准化机构设置和宣贯上,要牢固树立标准化人员素质培养提高是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的关键,各级领导重视是体系建设和良好运行的基础和保障的思想。在企业内部设立标准化管理专职机构,并配备专(兼)职人员,全面负责标准化管理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指导监督以及绩效考核工作,特别是要强化标准化知识的宣贯培训执行落实,要通过定期举办专项知识培训班和标准化知识交流会等形式,来提升员工业务能力,改进产品过程和服务中相关标准实用性的目的。

(4)强化对标准化管理工作的考核力度建立起的标准化体系能否有效,关键在于能否落实。标准化体系只有通过实施的不断改进,才能得到不断完善,其实用性才能不断提升,能更加有效的服务于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各石油企业可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起合适有效地标准化监督考核机制,来确保标准化体系的有效持续运行,并通过PDCA循环模式来进行不断地总结和持续改进,提高体系的适用性和有效性。督查结果要与个人或部门的经济利益挂钩,以确保各类标准、制度、规程均能得到有效落实。

(5)继续创新工作机制,完善工作体系进一步探索建立各部门之间“分工合作、职责明确、联手推进”的多部门协作运行的综合标准化运行机制,以实现标准化管理水平的大幅提升。

4结语

总之,企业标准化管理创新是石油企业应对科技进步和经济日益全球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参与国际竞争和提高生产效益的必经之路。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谁能够最快完成标准化管理模式的转变,谁就能自由自在的在市场经济的海洋中遨游。在这里我仅就我国石油企业在进行标准化管理模式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个别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方法和建议,希望能对我国石油企业推行标准化管理机制创新,尽快完成标准化管理模式的转变和体系建设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作者:杨希辉 单位:玉门油田分公司机械厂

第二篇:现阶段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探析

一、现阶段企业财务管理滞后的主要原因

(一)财务管理观念局限,内控意识不强

现阶段,很多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时,均未能充分重视内控环节的重要性,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管理者观念上的局限,进而从主观上忽视了财务管理的战略发展地位。同时,缺乏内控管理意识,会导致内控机制作用逐渐被弱化。例如,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滞后,导致会计内控管理与财务预算控制混淆,使得内控管理流于形式。

(二)奖惩制度存在缺陷,财务管理滞后

由于很多企业缺乏必要的内控机制,往往导致很多基础工作无法真正落实,进而对深层次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较大影响。同时,企业财务管理奖惩制度与实际发展存在较大差距,导致其落后于财务管理,并逐渐演变成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漏洞。根据多年实际工作经验认为,企业在开展绩效考核时,其奖惩制度存在很大问题。例如,一人兼任数职情况普遍、岗位职责划分不清等,严重阻碍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

(三)财务监管措施匮乏,财务核算不够规范

很多企业在开展成本核算时,由于基础比较薄弱,并缺乏必要的财务监管制度,因而常常导致成本责任、奖惩制度两者之间出现较大差距。同时,内控管理的缺失,会导致会计账簿管理出现较大问题。例如,在会计账目设置过程中,由于缺乏财务监管制度和缺失,加之财务核算规范性较差,进而导致账目缺漏、随意设置账目等现象。这种现象的持续存在必将严重影响到企业组织机构的顺利发展。

(四)风险防范意识不足,财务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信息是企业进行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保证其真实性和准确性,对企业财务管理职能的正确发挥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但是,由于财务管理过程中风险防范意识不足,且部分财务人员出于个人利益等原因,常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一定程度上导致财务管理无法顺利开展,且无法保证财务信息的安全性。与此同时,很多企业在实施财务管理时,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导致不少比较重要的商业机密被人为窃取,或重要资料、数据被破坏。

二、创新企业财务管理策略

基于上述分析,认为新形势下开展财务管理工作,重点在于“创新”。为此,企业应立足于发展角度,对内部财务管理重新审视,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必要措施进行整改,从而不断强化、规范财务管理工作。

(一)创新思维理念,增强内部控制意识

新形势下,企业财务管理应与我国市场经济环境充分结合,同时满足行业实际发展需要,并对传统财务管理观念进行不断创新。根据实际工作经验,总结如下:创新财务管理的主体:财务人员是执行财务管理的主体,对其管理思想、观念、思维进行更新,可促进财务管理的与时俱进。与此同时,财务管理主体进行创新,积极拓宽财务信息渠道,提高资料、数据、信息的管理水平,力争在企业利益和风险评估之间找寻平衡点。创新财务预算编制:为进一步掌握财务管理现状,企业往往需要对经营利润和投资成本进行科学、客观的分析,因此需要进行合理的预算编制。通常,弹性预算编制方式是企业执行预算编制的主要方法。但是,为把握企业发展方向和及时、明确掌握资金主要走向,相关财务人员要依据企业战略目标和现实情况,从企业战略出发以滚动预算等方法对预算编制方式进行创新和整合,使预算更加贴近经济发展实际,进一步为预算编制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提供保障。

(二)创新绩效考核,满足财务管理实际需要

财务管理机制的良性运转,可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人员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要不断强化其专业技能、综合素质。例如,定期开展培训、教育活动,完善绩效考核制度:绩效考核措施与企业发展相适应:企业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其不同发展阶段应采取不同绩效考核措施,并在实际工作中有所侧重,保证考核方案与企业战略发展目标契合。以完备的组织结构作为有效保障:由于实施绩效考核存在一定难度,因此企业要建立比较完备的组织结构,为实施绩效考核提供保障。例如,在企业内部成立绩效考核管理委员会,将财务管理部门、人力资源部门作为主要执行机构。充分利用绩效考评价反馈内容:制定科学严谨的绩效考核标准,并对在职岗位说明进行合理编制,通过考核正确分配绩效价值。注意要保证内容便于执行和操作,重点分析绩效考核结果,并进行评价,及时将评价结果汇报给管理者。

(三)完善组织架构,增加会计审计制度

企业在实施财务管理时,应根据自身发展特点,建立以“集权为主,分权控制”的新型财务组织结构,并在实践中不断对财务管理制度进行贯彻,强化其执行力度。设立财务管理委员会:对分支机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严格监督,开展良好的会计核算,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突出财务管理分管机制,进而有效加强资金筹集、风险防范之间的联系,并在此过程中将财务计划、盈余分配进行有效分离,也就是所谓的分开管理。完善会计审计制度:增加财务会计的审计项目,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对相关审计项目进行监督和管理。例如,规范审计人员审计行为,提高工作执行力,进而不断规范财务管理工作。同时,加强各部门间沟通和交流,保证财务管理高效、协调运转。

(四)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

会计凭证作为财务管理过程中比较重要的原始凭证,其不仅与企业财务会计核算息息相关,同时也可帮助财务人员了解企业资金走向。因此,要重点保证会计凭证的正确性、真实性、合理性,防止单证遗失、漏填等现象。与此同时,要加强风险防范意识,为会计信息真实性提供保障,避免财务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同时,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机网络技术,促进财务管理工作向着智能化方向发展。但是,财务管理平台建设要符合自身发展现状。为此,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及财务管理监督制度,使风险防范与企业财务管理各种进行充分结合。新形势下,企业要想平稳发展,并获得更高经济效益,需要对财务管理工作中可能遇见的风险进行防控,进而不断消除风险因素。例如,建立电算化会计算体系,在实际工作中加以完善,优化会计核算管理,增强会计核算质量和效率,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降低财务风险。

三、结束语

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重点内容,对其进行不断优化,能够保证企业各项经济活动顺利开展。根据实际工作经验,简要分析现阶段企业财务管理滞后的主要原因,并从创新思维理念、创新绩效考核、完善组织架构及提高风险防范意识等四个方面提出优化财务管理的主要策略,进而不断增强企业内部控制意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财务预算管理机制,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进而满足财务管理实际需要。

作者:高伟 单位:淮北众城水泥有限责任公司

第三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问题研究

一、企业当前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瓶颈

1.企业文化的缺失造成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没有基础。

文化在当代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是一种软实力的体现,企业文化更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在企业管理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文化累积可能累积下好的文化也可能留存下不好的企业文化;而且当今市场的现状是:鼓励创新、创业致使新兴企业遍地开花,这些时效性企业就会面临企业文化缺失问题;在旧派企业市场名额中,大多数企业走向“倚老卖老”的管理策略。这些关于企业文化所存在的问题的就导致文化不能适应经济的发展,不能迎合时代的进步。企业文化的缺失也会使员工和企业的凝聚力降低,这一点在当今求职场上的跳槽现象中得以体现。缺少了文化的支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就难以进行。

2.企业和员工对人力资源管理认识上的缺失。

我国企业的人力资源整理被列入企业管理的时间并不是很长,所以大多数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认识不够深刻和科学,就会存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不求发展不求创新”的现状。举例来说:企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认识总会是以“金钱”作为评价标准,将“工资”作为员工考核的彩头,却忽视了企业员工真正的心理需求,这都是因为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认识上的缺失而造成的。企业和员工对人力资源管理认识上的缺失,导致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和创新的置之不理。企业没有发展性的目光,考虑到的只有因为一项技术的发展或者创新所带给企业的最直接的利益增进,而没有看见一项精神性管理制度的更新对企业的长久性盈利。

3.内部工作机制不协调影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

每一个企业都是外表看似在同一个工作机制中运行,但是细化到具体的部门之后就会发现:企业内部工作机制极其不协调,这样的工作效率就会造成绩效和资源的不合理搭配。对于新员工来说:面试和新员工培训是与公司内部的第一次接触,但是这两个工作体系之间的断节问题,就会暴露企业的很多问题。就职前对职业前景的美好规划,一入职场的杂碎简单,甚至是粗暴的新人培训,这样就会导致不能够使新员工尽早熟悉工作业务,造成很多高素质人才的资源浪费。对于老员工来说:所在企业没有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机制,狭窄的个人发展空间,就会使老员工的积极性降低,与员工的职业理想之间的差距,就会使员工的工作热情减弱,最终导致企业人才的丢失。

二、解决新经济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问题的对策

1.融合企业文化增强企业员工的精神力管理。

企业文化是新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理念,其本质是企业发展历程的意识体现,而且企业文化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所以融合增强企业文化的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明确企业的市场定位,用市场占有率,来促成企业文化的形成,更是促进对企业员工精神力的管理。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员工内在的观念意识,其能够使得人员对于企业制度的意义、目的等有更加深刻认识,积极主动地配合管理制度或者措施的执行,使之落实效果更加理想。明确时代经济条件下的市场需要,对于旧派企业存在的“倚老卖老”的现象,企业管理者要引领去学习新的企业文化,对于同类企业的企业文化要学会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2.灌输新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理念。

作为企业的管理者,需要的不是一种理所当然的领导者姿态,需要的是为了企业和员工的发展而不断上进的态度。在新经济时代下,企业要想能够生存和发展下去,就必须要改变企业的管理观念,特别是人力资源管理观念。意识形态决定行动姿态,只有思想上深刻的认识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意义,行动上才能紧跟时展的脚步,业绩上才能推动企业的发展。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需要灌输新经济时代企业管理理念的不仅仅是企业的管理者,还有企业的一线员工。因为员工他们才是企业效益的直接生产者,才是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作用群体。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切实了解企业员工的真实需求,将管理制度的落实点定位在解决问题上,特别是解决员工问题上。在这样适合新经济时代企业管理理念的引领下,企业的发展一定会更快更好。

3.创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

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首要手段,要建立健全企业的薪酬制度,在按劳分配的基础上正确有效实施奖惩制度,鼓励和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促进员工为企业做出更巨大的贡献。在创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手段时,要秉承允许职工参与,保证管理透明原则,对于绩效的管理,要让员工有公平、公正的感觉,杜绝出现徇私舞弊的考核现象。尝试建立弹性的人力资管理手段,现行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大都是业绩考核制,但是企业要尝试建立弹性的考核制度,重视知识型业绩贡献,重视知识型员工的发掘,这样才能让各具潜能的企业员工发挥出他们最大的潜在价值。此外,还要注意学会运用新经济时代下的信息技术产物,将人力资源管理实现电子化、现代化,依靠网络平台进行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将电子信息化运用到对企业员工的招聘、培训等环节,来提高效率,增强效果。

4.提升员工素质突出人力资源管理目标。

在提升员工素质上有两方面的工作值得推进:在新经济时代的背景下,人才的定义越来越宽泛化,需求越来越智力型,这就要求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要首要把好第一关,源头上提升企业的员工素质。应聘新员工时,要创新应聘机制,做到灵活、机制的选拔真正适合企业发展的员工。为促进企业转型,企业也要重视对在职员工的培训工作,强化培训的实用性。作为企业工作的主力军,在职员工不等于永在职员工,也不等于高产员工,这就体现出员工再培训的重要性。通过对在职员工的学习、交流,能够显著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毕竟就业就是二次学习,学习能力才是员工个人能力的有力体现。

5.将人力资源管理视野扩展到企业知识的管理上。

人力资源管理不能够仅限于对人的管理,也要上升到知识管理上,对企业和企业员工的知识进行组合,把握企业知识产权的同时也要有效的促进员工之间的知识共享,充分发挥知识和人才的作用,促进企业的发展和进步。将人力资源管理的视野扩展到企业知识的管理上,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企业的潜在价值,最大程度的发挥员工的工作热情,让员工对考核管理制度的抵触心理变成积极参与的心态。

三、结语

新时代有新要求,新要求有新发展,创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是符合人本社会下,企业发展的趋势,是促进企业转型的必要选择。在当今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是促进企业持续性发展的保障。重视现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缺陷的改进,重视未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最终达到激发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促进企业业绩的时效性发展的目标。

作者:李治文 单位:广东韶关新丰县汽车客运公司

第四篇: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探析

一、中国对人力资源的认识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人口多为人力资源的发展带来巨大的优势,但我国在人力资源发展上仍然面临着巨大的问题。由于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给我国的企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也使得我国的失业率和待岗率得以提升,这些都是在人力管理上所面临的问题。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根据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进行不断调整完善,人力资源的管理方法也是如此。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都是借鉴西方国家,照抄照搬,有一些根本不适合本国的实际发展需要,不仅达不到促进企业发展的目的,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企业的发展,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缺陷更是显露出来,据相关数据调查我国很多企业的员工都对自己的现有工作不满意,认为工资待遇不高,管理方式不够人性化等,大多数人在跳槽时不仅自己离开,还要带着身边的同事一起离开,甚至有的到外企去工作,这些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出现了漏洞。

二、目前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落后

企业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中,没有把员工看作是企业的整体,只是当做是为企业生产的工具,不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只会一味地用制度来压制员工,没有真正的把员工的个人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只是一味地节约成本,压缩员工的工资特别是个别领导不看个人能力,只看与自己关系的远近,重用自己的亲信,使企业的内部员工失去工作的积极性。

2.机构设置不到位,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低

在我国的大部分企业中,还没有把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真正划分出来,其职能大多由人事部门承担,因此,相关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缺乏实际的工作经验和专业的管理水平,加上企业不注重对员工的培训,就使得人力资源管理队伍整体的工作效率低下。

3.人力资源开发的投资严重不足

据一项调查表明,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投资中教育、培训费年人均在10元~30元之间;30%的企业年人均在10元以下;其他国有企业多数为亏损单位,已基本上停止了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导致我国的人力资源整体素质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

三、传统到现代的转变

我国的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还不够完善,在一定程度上不是企业管理上的失误,而是我国在人力资源的认识上还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在对人才的选拔、管理方面还没有统一的制度规定,这是我国的长期发展现状决定的。一直以来我国对人才的培养方式都是高投入,过分看重学历的重要性,通过一些事实证明学历高的人在发展过程中与所创造的财富价值并不成正比。我国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现状具体表现如下:

1.在我国的企业中有大量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都是出于分离的状态

2.大部分劳动力专业技术水平低,企业不注重对员工的培训,就使得企业的劳动生产力低下,管理水平低下。

3.在对培养专业人才的力度上我国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不重视对专业人才的培养,使得我国缺乏一些在专业领域上的人才。

四、改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做法

1.注重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长期经营过程中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工作作风、传统习惯、行为规范的总称。良好的企业文化不仅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更能增加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是企业向整个社会展示自己良好的管理风格、经营状况及积极的精神风貌,使员工有一种归属感和成就感,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推动企业的创新发展。

2.分化人力资源管理职能。

人力资源在企业的管理中具有广泛的含义,包括对人力资源的配置、培训与开发、工资福利的制度建设等,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上这些内容都被人力部门承担,这就造成了内容冗杂,工作效率低下,还会产生一些成本费用浪费的现象,随着经济的发展,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也有了新的要求,将人力资源的管理职能进行分化,这样有利于各部门对职务进行分工,使各项资源的以合理的运用,提高工作效率。

3.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调整人力资源的管理制度,对企业的员工进行定期培训,建立相应的奖励制度,实行绩效工资,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促进其更好地投入工作,除了在效益上予以鼓励外,还要加强对员工的思想教育,增加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其和企业真正融为一体。

五、结语

人力资源管理是积累和创造物资资本,开发和利用物资资源,促进和发展国民经济,推动和促进社会变革的主要力量。因此,现代企业必须牢固树立人本管理的思想,努力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充分发挥每一位员工的潜能,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作者:李南星 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MBAMPA教育中心

第五篇:互联网时代企业管理创新探析

一、企业管理创新的含义

企业管理指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挥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各项职能,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适应内外部环境发展需要,最终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一系列工作。1912年,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首次提出了“创新”的概念,认为“创新”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换言之,就是要将由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组成的全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中,来实现对生产要素或者生产条件的新组合。管理创新是企业管理科学的精髓,是管理者用系统理论形成创造性思想并将其转换为有用的产品、服务或作业方法的过程,最终促进企业管理系统综合效率、效益的不断提高。

二、互联网时代企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1.互联网发展加剧传统企业竞争,阻碍企业发展

经济数据显示,到2015年第一季度为止,我国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通讯器材消费同比增长38%;全国网上服务和商品零售额达7607亿元,同比增长41.3%。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互联网以及相关产业正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居民消费的主力军。互联网为消费者提供了新型消费方式,更加便捷,成本更低,且覆盖范围远超实体商店所及,对传统企业形成强有力的竞争,是其渐渐难以适应社会新需求,市场份额日渐缩水,企业经营全方位受阻。因此,要想在互联网时代逆势上行,形成新型核心竞争力,管理创新势在必行。

2.互联网发展加速优势融合,为企业发展提供新契机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既给企业带来竞争,又为企业提供了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契机。企业目前应着重把握新机遇推动传统产业可持续发展,推动网络和产业之间的融合形成新的价值链、产业链、新的服务模式和业态,创新管理模式,适应链条融合式发展。

三、传统企业管理模式的局限性

1.管理理念以企业自身为中心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向国际化推进、产业结构向更高级转型,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初步形成,系统化管理一个企业成为必行之举。但是,我国现阶段仍沿用西方企业管理理论,并未建立起真正符合中国发展特质、符合当今时代需求的系统性理论架构。从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到韦伯的组织管理理论,均奉行“以企业、厂商、生产者为中心”的理念,通过标准化、大规模生产来降低单件产品平均成本;同时,通过大规模促销等手段实现创收,进而推升企业受益,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这种“规范式”管理较适用于组织成立的初创期和经济水平处于较低层级的阶段,既快速扩大企业规模,占领一定市场份额,又可以再员工心中形成一种“制度惯性”的约束,便于后续管理工作的深入进行;同时,集中管理适用于劳动密集型的经济结构。但是,随着组织进入较高层级的生命周期、经济也通过转型实现升级、互联网技术极大改变着消费群体的生活方式、消费心理、消费习惯等因素,致使这种管理理念不能很好地契合市场需求,从而导致一部分不能及时进行转变的企业被市场和时代“淘汰出局”,即便是曾经炙手可热、拥有全球化规模、巨大体量的柯达和诺基亚等知名企业也难以幸免。

2.管理模式过于僵化

(1)管理模式受计划体制影响较深

我国现阶段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受计划经济的影响较深,使得很多企业管理中的人员也难以消除掉计划经济体制的惯性思维,导致管理体制的改革不够彻底、管理机构较为繁?、管理模式的创新不够完善,从而不能够与当今互联网时代快速、高效的市场需要相契合,阻碍企业在新时代的发展。

(2)管理模式以生产要素为中心

传统的企业管理更关注生产要素周转情况,将重点放在采购物料、降低成本、管理库存、最优化生产、销售渠道扩展、结算方式创新、简化配送流程等环节,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伴随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这种同质化、物质化的管理模式会因有形资产的消耗而出现生产要素的“边际报酬递减”,进而导致“规模报酬递减”,不利于企业盈利目标的实现。

3.管理架构效率低下

管理理念及目标决定了管理架构形态。在传统工业经济时代,企业奉行科学管理,因此此企业一直沿用“金字塔式”垂直的层级结构管理,通过将生产活动按职能分工、条块分割从而获得较低成本与较高效率。但是,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普及,对企业接受、传递、处理信息的效率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需要在第一时间对新开发的市场需求做出反应,提供相应市场需求的专业研究、专门销售和专向咨询服务,这使得传统管理架构出现以下问题:

(1)阻碍信息传递效率

传统的金字塔形层级结构具有多层级的特点,市场信息需通过企业总部传导至分部管理层,再传导给基层员工,不仅阻碍了信息传递的效率,使得企业难以无法外来信息做出快速反应,还因信息的层层传导,降低了其准确性及完整性。

(2)弱化员工参与积极性

作为执行者的员工只能通过上一级管理者获得信息、确定行为方向,这极大程度地剥夺了员工个人对工作的思考,降低工作的热情与主动性,弱化了企业每一基本单元的创新积极性。

4.人才管理制度不能与时代接轨

(1)人才招聘与培训不能与时俱进

传统的人才招聘工作往往采用现场招聘、电子邮箱简历收发、电话交流等形式;在企业人员培训方面,管理部门往往会采用讲座、技术培训课、印发宣传资料等形式来进行。这种招聘与培训模式增加了求职者的时间成本与空间成本,不利于求职者及时、高效地参与到不同地域的企业活动中去。(2)人才管理模式刚性传统的科学管理理论主张以科学化管理代替经验化管理,因此推崇集权模式,以规章制度和严明的纪律实施监督,员工只是单纯的执行者,参与的主动性较低;主张以生产率最大化为主要目标,因此将员工视为有速度的工作机器,且对员工不完全信任,更降低了员工创新的动力与积极性。

5.财务管理制度仍处于初级阶段

(1)财务管理改革治标不治本

目前,部分企业仍将财务管理制度停留在纸质化时代,通过少数几个人的审计核算支撑整个企业的财务运行;有的企业意识到了财务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性,但是将目标停留在初期阶段,仅推行会计电算化,将财务管理中的人工作业部分转变为电脑操作,缩短了工作时间,简便了工作模式。但是,这种表面形式的改变具有较强的短期效应与递减的长期效应,不能很好地与互联网时代自动化、程序化和信息化的特点相契合。

(2)财务管理有效信息缺位

财务信息中的各项信息可以衡量企业发展现状,同时也是企业后续发展路径的基础条件,但是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由于各项信息的不统一和财务管理的不完善,造成企业在进行各项决策时,没有完整有效的信息可以依据,延缓企业决策速度,直接影响企业的高效发展。

四、互联网时代下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路径

随着全球经济放缓、中国经济亟待转型、货币政策传导呈现新特点,企业的债务也面临着成本上升的困境与融资模式多样化的发展机遇。传统模式的企业债务以银行贷款为主,因此相关的债务管理方法主要集中在如何创新贷款模式、优化抵押物和质押物信用、以短期债务填补长期债务创新还贷模式等方面,并不能很好地契合互联网时代债务风险联动性的特点,增加企业风险敞口,同时制约了企业获得融资途径。

1.转变管理理念,以客户需求为中心

企业应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与行为心理分析,将科学管理理念转变为行为科学管理理念,实现“以厂商为中心”到“以客户为中心”的突变式过渡,使整个生产具有“个性化、精准化、碎片化、体验化”特点,同时,突破传统的广告营销,利用互联网实现自身品牌价值的推广,与互联网时代特征接轨。

2.改革管理模式,以知识要素为中心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企业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过渡,企业应更加重视知识要素和人力资本的管理,以其变化的及时性、高效性迎合互联网时代经济的特点,实现“规模报酬递增”,从根本上改善企业盈利模式,是企业获得长期性增长。

3.优化管理结构,推行扁平化水平管理

新兴的“网状扁平化管理”概念渐渐成为一种组织结构新趋势,它没有统一强制的中心,每个基本单元拥有高度自主权,单元之间彼此紧密相连,影响不断扩散成网状。这种组织结构由于使得员工直接对接市场信息、消除冗杂层级、赋予员工高度自主性,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比传统的“金字塔式垂直结构”更适应当今互联网时代。

4.完善人才管理制度,充分调动人才能动性

(1)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终端

在互联网技术的帮助下,企业可以借助相关客户端的平台随时随地的、更新招聘信息与培训内容,即使是在招聘会现场,企业也可以根据人才的现实情况进行招聘信息的调整;同时,用户只需要通过客户端的下载,即可实现随时随进行招聘信息与培训信息的阅读、投递,极大弱化了限制因素。

(2)采用柔性管理模式

随着新形势的发展,本质上“以人为中心”的“柔性管理”模式应运而生,它不依赖于上级的发号施令、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固定的组织结构进行管理,而是在尊重员工人格独立的前提下,提高企业的向心力、凝聚力与员工的归意识。这种管理模式下,领导个人不主导决策,但参与互动,形成灵活、和谐、融洽、协作的决策氛围,充分激发每个员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精神,成为企业在全球性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重要的资本要素。

5.深化财务管理制度,实现本质升级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大爆炸的背景下,企业应将财务管理的重心放在高效地整合财务信息上,提供完备准确的信息,便于企业发现问题、改善现状,提高财务管理效率、扩大信息覆盖面,实现与互联网时代信息化的接轨。

五、结论

在互联网快速普及的今天,无论从“竞争”还是“共赢”的角度来看,企业管理体系的创新势在必行。企业不仅要在传统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架构、人才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方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应该顺应政策趋势,将债务融资作为互联网时代的特殊产物,纳入企业管理体系中,进而通过创新六大子系统,充分提升企业在互联网时代中的核心比较优势。

作者:冼燕芳 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第六篇: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策略分析

一、经济管理创新对企业的意义

企业存在的目的是盈利,为社会和大众服务只是牟利这一主业的附带效益,是道德体系和法律观念对企业的限制和要求。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是帮助企业利用最低的成本来换取最优质的利益的途径。企业要实现效益这一目的,就要做到创新。企业进行创新型经济管理模式,有利于开源节流,防止资源的浪费和闲置。在减少成本的基础上为利益上升提供空间。因此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经济管理创新体制,用发展和长远的眼光来审视企业自身状况和社会大背景。只有创新,才能保证企业的时代性和进步性,不被滚滚时代浪潮推上历史的沙滩,干枯衰败而死。

二、创新经济管理方式的必要性

1.对员工的管理难度增大。

员工与资金、技术、市场一样,都是企业等经济单位运行的基本要素,只是员工是活的动力,是创新思维的源泉。改革开放以后,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教育普及的帮助下,员工成为一批具有鲜明思想和自主能动性的独立个体,而不是以前那些只知埋头苦干的、机械化的、人体器官的简单合成品。人们拥有了千差万别、特立独行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随着互联网和多媒体时代来临,人们的声音得到流传和呼出,自媒体时代,民众的思想异彩纷呈,再不是传统媒体一统天下,代替党和人民宣传的格局。人才竞争也遍布于各个领域,人才的价值实现有了诸多途径,眼界的开放使他们不会把人生和自由局限于局部,对企业更倾向于用平等对话和意见交流的方式看待。

2.环境因素成为创新经济管理的重要因素。

“可持续发展”是国家对当今企业发展模式的要求,这是立足于我国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严重而提出的。那些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环境问题的企业是缺少社会责任感的集体,很难在社会大众面前树立光辉的形象和良好的口碑。在企业经济管理方面,如果忽略创新的重要性,不解决企业环境后患,拒绝采用集约化生产方式,企业很容易在技术的困境下墨守成规,不思进取,最终让环境拖了后腿。

3.开放环境下先进的管理技术成为竞争的重要手段。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竞争已经成为一种生存特点或者常态,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当我们每天平静地重复朝九晚六的工作和学习步骤时,可能商界正在风起云涌,有许多新兴力量在萌芽,也有许多垂危的公司在濒临破产。要不被淘汰,企业必须拥有高水平的经济管理模式。此外,企业置身于国内和国外经济大环境中,机遇与挑战如双刃剑般,必须顺应国家和社会的号召,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不断提高企业自身创新意识。最后,鉴于多元化经营已经成为诸多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选项,企业从单纯的单一产品生产,向多种经营甚至供应链的上、下游延展,一业为主,多业经营,“内部做强、外部做大”,这对企业投资、融资等财务管理要求更高,企业经济管理创新更加迫切。

三、新形势下创新企业经济管理的策略

1.按照国家的经济管理法律法规执行。

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策略要从按照国家的经济管理法律法规入手。制度即是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因此制度和规矩都是机构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例如我国《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必须依法制定公司章程,是其对股东、董事、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监事、具有约束能力。《财产管理》是对关乎企业的资金命脉的管理的政策规划,它指明合伙人之间的转让必须在合伙企业中的全部或者部分财产份额时。应当通知其他合伙人。等等政策法规,对企业的人力和财力有着明确的指引作用。所以,在公司的产品制作、商业营销方面,要有制度来制约程序运行的透明度,使之规范化。

2.创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在社会主义飞速前进的同时,以人为本的观念更进一步的深入人心,企业的生产盈利都要以人为中心。马云在经营阿里巴巴时,就深刻而彻底地贯彻了这一理念,阿里巴巴的工作舒适度得到员工和大众的认可。从企业财富而言,人是社会和历史主体,人创造了历史,也创造了企业财富,就财富创造者的身份来说,人就应该尊重。现代企业管理的也是通过人实现的,所有的物质都是在人的加工下才得到市场的欢迎。其二,企业需要推行包容文化,包容是企业和谐向上、团结一心的润滑剂。创新是对新领域的开拓,对新事物的挖掘,因为新鲜,所以没人能保证完全正确,一击而中。在创新中,包容是不可缺少的。

3.重视检查整改的管理策略。

为了实现安全生产的目标,防备企业在运行和管理方面可能出现的隐患,使随时可能发生的意外状况得到及时的发现和处理。隐患往往是从细微之处发端,逐步蔓延,所以,要防止漏网之鱼,就要在创新企业经济管理方法的同时,创新检查整改的策略。它要求企业的各个方面都有效协调。领导安全检查、隐患整改这个重大的任务光荣地交给总经理,综合管理部则要专注于归口管理,对具体计划和项目的实施进行全面部署,财务部进行财力的支撑准备,当然,其他单位也责无旁贷,要负责好本单位所具有的工作职责。企业的经济全球化、区域集团化成为商业的一大发展特征,这种特征为企业的跨区域、无国界沟通、交流、合作提供了可能的条件。所以,内地的企业可以更多向国内外其他优秀产业学习,借鉴优秀的检查整改方法。总而言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必然是各个企业、各个环节的有机统一,检查整改被囊括其中,各机构要注意各尽其能,高度团结。

4.保持创新的经济管理理念。

经济管理策略的创新包括方方面面,即兼顾各方,首要要求就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创新。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就是引导企业这艘航船远行的罗盘。企业管理者要扮演好领导者和把关人的角色,帮助员工形成创新意识。在竞争成为习惯的时候,危机预警则是万全之策,因此,在企业进行创新型的经营管理的同时,要注意健全危机管理意识及战略管理机制。机制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要求建立者统筹全局、协调各方,从战略高地上进行策划和部署。

四、结语

产品日新月异,企业面临着竞争的压力,创新企业的经济管理是为企业打开了优化发展的大门。在这个高利益和高风险并行的全球化社会中,企业必然要基于新形势,对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策略进行全面科学分析。何为新形势?企业管理侧重哪些内容?创新经济管理的必然性和意义在于何处?怎样采用创新策略进行高速发展?这些都是要考虑的问题。经济管理创新一项复杂而困难的任务,精密部署、精诚团结、落到实处,才能使目标得到实现,而不是一纸空文。

作者:朱香兰 单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机关服务局

第七篇:民营企业管理创新困境与发展

一、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

经济危机的到来,极大的冲击了我国民族企业的发展,使我国国民企业原有的一些问题日益凸显,这些问题成为了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绊脚石,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与其他类型的企业相比,我国民营企业的设备相对比较落后,不仅如此,我国民营企业生产出的产品技术含量较低,难以进一步促进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我国绝大多数民企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由于绝大多数员工都来自于农民工,员工的技术水平相对较低,不仅如此,这些员工的文化水平较低且缺乏必要的协同意识,导致民营企业创新能力不足,不利于我国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不利于我国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2.我国绝大多数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技术含量偏低是我国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往往是因为一个好的项目,或者是抓住了一个绝无仅有的机会,这个机会或者这个项目使民营企业得到了跨越式发展,但是由于后劲不足、创新能力薄弱等因素,我国民营企业往往止步于此。

3.民营企业的管理水平普遍偏低。现阶段我国绝大多数民营企业都是以家长式为主要管理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家族化,二是亲缘化,经营者在整个生产过程当中一方面承担着资产所有者的角色,另一方面还承担的资产经营者的角色。虽然,这种模式极大的降低了我国民营企业的管理成本,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逐步扩大,企业应用技术的进一步提高,家族管理制度免不了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弊端。例如现阶段我国绝大多数采取家族制管理的民营企业出现了职权不清、所有权日益模糊的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4.我国民营企业难以实现人力资源的科学管理。企业之间的竞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逐步转变为人才之间的竞争,可以说,人才是决定企业竞争成败的关键因素。然而,与其他类型的企业相比,我国民营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处于弱势,随着企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人力资源问题已经成为了阻碍我国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我国民营企业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所以想要实现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化,实现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规范化非常困难的。

5.我国民营企业还面临着诚信度降低的困境。在经济危机下,民营企业诚信度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社会对于民企缺乏必要的尊重与理解,民营企业在日常的经营管理活动中,没有受到来自于社会的尊重,不仅如此,参加政府活动的过程当中,民营企业管理人员也会经常受到不公正待遇,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民营企业家的社会认知层面相对较窄,民营企业的地位相对较低。民营企业家缺少的从来都不是智慧,也不是创新能力以及发现机遇的能力。而是来自于社会的尊重。社会的尊重是决定民营企业家能否充分发挥自身的创新能力、能否抓住机遇的必要前提。不仅如此,我国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需要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如果我国法制能够得到进一步健全,社会文明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那么自然而然的,我国民营企业就能够得到来自于社会的尊重。也只要这样,我国民营企业才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创新能力,实现自身的进一步发展。其次,我国民营企业很难得到来自于整个国家或者是整个经济体制内的信任。就拿众所周知的贷款问题为例,我国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具有较高的影响力,资产积累也比较雄厚,但是我国民企业在与银行打交道地过程中,经常会被银行相关工作者质疑。质疑的方面主要包括以下两点,一是民营企业的身份遭到质疑,银行工作者觉得民营企业没有资格获得贷款。二是民营企业的偿还能力受到质疑。由此可见,在不受信任的情况下,民营企业很难在银行获得贷款,极大地阻碍了民营企业的发展,使得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动力不足的现象。最后,我国民营企业还面临着信心迷失的现象,在经济危机的环境下,民营企业的脆弱性,导致其抗风险能力极差。民营企业难以获得国家大政方针的话语权,不论在什么领域内,我国民营企业所处的位置都相对比较弱势。民营企业在这种环境下,所掌握的信息量是有限的,可以支配利用的资源也是有限的。有限的资源和有限的信息量决定了,民营企业难以对其下一步的发展作出科学的规划,民营企业也无法对国家的大政方针进行深入地了解。正因如此,经济危机环境下,很多民营企业家会感到非常的迷茫,不知道自己下一步该往哪儿走,不知道自己前进的路在何方。

6.我国民营企业普遍存在核心竞争力缺乏的问题,品牌意识相对比较模糊。一个企业若想得到发展,想要具备抵抗经济危机地能力,就必须具备看家本领。所谓的看家本领其实就是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所具备的其他企业没有的优势。索尼手机的小型化设计与制造是索尼手机这个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是他们企业能否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现阶段,我国绝大多数民营企业还处于规模比较小地阶段,在这个阶段,民营企业很难投入大量的精力去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差,企业就得不到发展,因此相关企业家应当加大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力度。综上所述,我国民营企业的现存问题主要包括以上几点,民营企业的相关领导人在日常的管理活动中应当予以注意,采取多种方法解决上述问题,为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扫清障碍。

二、在经济危机环境下,民营企业如何摆脱困境

经济危机环境下,民营企业的问题日益凸显,使得民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日益艰难。为了能够在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下生存下来,实现自身的又好又快发展,民营企业必须对现行的企业管理进行创新,笔者通过长期的研究与实践认为,创新民营企业的管理模式,帮助民营企业摆脱困境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1.民营企业应当打破现行的、落后的、家族式管理模式,实现管理过程的民主化。民营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科学的、合理的用人标准,依照全新的用人标准以及理念,选拔优秀的企业管理人才。民营企业还应当将竞争机制引入到企业管理过程当中,从而充分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培养员工的创造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民营企业的工作效率。民营企业家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应当遵循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尊重人才、重视人才,只有在这种环境下民营企业才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2.我国民营企业应当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企业家在对内管理的过程中,当将诚信逐步融入到企业文化当中,实现企业的诚信管理。在对外进行经营活动的过程当中,民营企业也应当树立诚信的形象,一旦顾客相信民营企业是一个诚信的企业,那么民营企业就会受到他们的关注与好评,这样民营企业必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3.我国民营企业应当进一步增强自身的品牌意识,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在逐步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品牌,这个品牌的形成,必然是企业整这个生产经营活动共同努力的结果。企业想要形成自身的品牌竞争力,必须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想要一蹴而就,是难以形成品牌的竞争力的。现阶段我国民营企业,相对于其他类型的企业来说自主创新能力比较弱,所创造的自主品牌比较少,面对这种现状,我国民营企业应当进一步加强自身的品牌竞争力,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4.我国民营企业应当实现科学化管理,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从而实现我国民营企业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科学技术对民营企业来说,已经成为了决定其发展成败的关键性因素。正因如此,我国民营企业应当进一步加大技术投入力度,从而研发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只有这样做,企业才能够在经济危机环境下得到发展。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国内外市场瞬息万变,民营企业应当转变传统的经营管理观念,从而进一步适应环境的变化,以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企业发展的动力,实现企业技术水平以及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5.民营企业在日常的发展过程当中,还应当充分借鉴政府力量。政府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不应当在去做一些企业可以直接进行的具体事情,而是应当集中精力对民营企业进行政策引导,维护市场秩序,为企业提供其需要的公共服务。也就是说,政府的管理职能从微观管理逐步向宏观管理转变。政府应当尽可能的帮助我国民营企业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帮助民营企业开通融资渠道,为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保驾护航。总而言之,民营企业若想在经济危机环境下生存下来,就必须对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充分借鉴政府的力量,并在此基础上,树立企业诚信,从而提高民营企业在公众心中的评价指数,为广大民众提供最为优质的服务。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经济危机也不例外,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经济危机给我们带来的机遇以及挑战。也许经济危机会使民营企业的经营状况每况日下,但是它也能够激励企业不断创新与发展的决心。因此,民营企业的相关领导人应当在经济危机环境下趋利避害,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

三、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民营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当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在全球危机经济危机的环境下,民营企业应当创新管理方法,实现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长期以来,我国民营企业,为我国创造了巨额的税收,为我国公民提供了诸多的就业岗位,在全球经济危机的情况下,国民企业应当将上述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实现在经济危机下,民营企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作者:刘煜 单位:宁夏职业技术学院

第八篇:煤炭企业档案管理创新分析

一、煤炭企业档案管理中的缺陷

煤炭企业涵盖范围广泛,一般说来人员众多,人员档案和其它所需管理档案资料种类繁多,要求管理人员要进行科学有序的管理。信息档案记录内容均为工作人员的私人信息,是个人身份的证明和象征,掌握详细的员工信息有利于企业将来的规划,是企业拥有的无形财富。信息档案的详尽和完善可以为企业领导对公司的制度制定和重大决定提供参考依据,从另一方面也可以起到维护企业利益的作用。目前,我国的煤炭企业在信息档案管理方面有以下问题存在:

1.多技能档案管理人才匮乏

煤炭企业的信息档案管理,表面操作较为简单,容易制造简单易学的假象,其实不然。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的双重制约下,管理人员要树立“术业有专攻”的思想,与档案管理相关的技能知识,都要逐一掌握,例如档案管理的基础知识、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以及实际操作的方法步骤等。因此,档案管理需要的是复合型高技能人才。目前,我国在多技能人才的储备仍然不足。

2.档案管理体制需待完善

现阶段,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和主观意识的落后,大部分煤炭企业在进行信息管理时所采用的依然是较为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人工采集企业的各项信息和数据指标,继而入库管理。传统的信息资料管理档案模式适用于人员信息少、业务量小的企业,却无法满足现代企业的需求。现代煤炭企业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都在积极的进行改造升级,寻求领域上的新突破,因此,传统管理体制的不足之处就会暴露出来,新型的档案管理体制亟待完善。

3.档案管理的编制工作具有滞后性

编研材料具有显著的单一性,较为注重传统的文字记载,对于信息化的数据存储有所忽视。一次性的编研成果通常比较多,但是可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编研成果相对较少。编研工作的相关工作人员自身素质有限,缺乏坚硬的专业功底,导致编制工作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二、煤炭企业管理创新性的原因

在社会日新月异发展的新形势下,煤炭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者主要是要积极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料,对于尚未完善的机制进行创新,能够适应当前的发展形式,并且为煤炭企业的安全管理提供更加良好的服务。档案管理的创新不但是为了能够与新格局、新形势相适应,也是为了能够满足企业对员工信息档案管理的需求,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1.煤炭企业档案资料内容的丰富

和管理范围扩大的需要目前,我国的众多煤炭单位档案管理人员采用的模式较为传统单一,煤炭员工与其它行业的工作人员相比,数量大,资料多,档案管理者除了接收纸质的档案外,还要将纸质的信息档案整合成电子档案,以便后期的管理和使用。除此之外,电子档案的建立和整合,可以有效的防止纸质档案的丢失。地理位置偏僻,存储环境狭窄的储存空间,不利于纸质档案的保存,极易形成损坏和磨损,造成信息资源不齐全,影响企业的正常使用和员工信息的掌握情况,档案一旦丢失,轻则会泄露职工的私人信息,重则会对社会治安产生不良后果。如上文所述,人员信息档案属于企业的无形财富,档案的管理不善会使企业蒙受一定的损失。

2.便于企业档案信息利用的需要

信息档案的统计和管理,能够加强企业对员工信息的了解,便于入职之后的人事安排和工作决策,是企业进行工作安排的重要参考依据。众所周知,煤炭企业的人员繁多,岗位职责各不相同,档案管理者可以对员工的档案进行重新的整合,将电子信息进行分类,实行统一编制。员工的任职表现,对企业所做贡献,以及工作失误或不当等,都要进行科学的记载,对于员工的评价有证可循。

3.煤炭企业服务方式增强的需要

煤炭企业的各项工作都是为企业服务,档案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给企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服务。档案管理方式的提高对企业整体实力的提升有重要的作用,经济效益低、规模小或其它原因处于之后状况的企业档案管理的方式会呈现单一形式。现阶段的发展要求企业要树立创新意识,找到突破点,建立全新的服务机制,能够适应当前的多样化趋势,为企业获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供保障。

三、煤炭企业档案管理创新的新举措

1.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

煤炭企业在进行档案管理人员选择时,要充分考虑到工作岗位适用人员的特点,对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要有明确的把握。现在,我国的煤炭企业档案管理人才急需多技能的专业化人才。与此同时,为了能够适应现代化发展趋势,紧跟前进的步伐,还需要企业档案管理人员不断的充实自己,知识技术要多方面涉猎,定期的参加企业的专业培训,更好的适应工作岗位,满足工作岗位的需求。

2.煤炭企业体制的革新

煤炭企业档案工作要符合现代化企业的体制,应该进行必要的体制创新。体制创新就是煤炭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员工需求,为信息档案管理工作相适应,完善信息档案的管理工作。信息档案管理工作要向规范化、科学化和合理化发展,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前提下,创建符合自身需求的新机制,使得企业能够在高校的机制下运行,进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档案资源是企业的宝贵资源,对于促进企业循环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3.管理方式的转变

企业的良好发展需要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与之同步发展。信息技术在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不但能够满足基本的信息录入、输出以及检索功能,还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将资源进行优化,依据信息的各项指标对信息进行分类,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工作质量。还有,档案管理部门是煤炭企业信息的关键部门,要合理的发挥信息的中心作用。管理人员要通过新管理制度的要求和管理方式的转变,保证煤炭企业信息的安全性,并且增强利用率的最大化。

四、总结

煤炭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需要实行变革,进行必要的革新。在管理工作的优化过程中,要发挥传统管理方式的优势,避免不足之处。由于管理工作系统化较强,所以要将符合现代化档案管理要求的制度应用到企业日常档案管理工作当中去。煤炭企业的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加强,从另一方面确保了企业工作的有序进行,为企业建立一个安全放心的发展空间。

作者:王盈 单位:陕西省煤田地质有限公司

第九篇:金融环境变化与企业财务管理创新

一、金融环境的变化情况

(一)国家政府对金融环境更加重视

在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过程中,政府作为金融市场主导者,已经开始由直接的对经济管理改为间接的调控为主。我国的资本市场至今仍处于发展状态,部分投资者缺乏投资知识,盲目地进行投资,不会合理的进行资源配置,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必须在各个方面起到推动金融市场改变的主导作用,更加拓深财务管理的范围,这就需要政府不断地出台相应的政策,为此保持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如2015年8月,为了能适应金融市场的波动,更好地运用货币政策这个工具,央行决定实施“双降”组合措施。从2014年至现在为止,央行已经累计4次进行了降息、降准。此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促进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降低社会融资的成本,让支持国家的实体经济持续良好的发展。

(二)金融企业积极参与金融环境建设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改革,企业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银行等金融企业提供各种服务的重要性也在不断地提高,企业对它的依赖性也不断增强。但如果银行缺乏合理的信用风险机制,就会导致银行的应收账款增加,甚至可能无法收回。近几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不断涌现,市场间的竞争力越来越激烈,为避免损失,银行也逐步加强了对企业财务信息的监督。因此在国家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金融企业所提供的优质金融服务成为了当今金融市场环境中的重要需求。

(三)金融环境逐渐全球化和国际化

在国家进行改革开放之后,各国之间的交流不断加深,经济往来不断加强。国外的企业、金融机构纷纷在我国成立,各国之间、各企业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影响,致使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也引入了国际化的理念。在这个全球化的趋势下,我国企业对自身的经济市场做出改变,不断加强企业的管理水平,为的就是更快更好地适应这个全球化的金融环境。

二、金融市场环境变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一)加深企业财务管理内容

随着经历全球化的影响,企业的经营环境外部因素都发生了一些改变,市场价格的波动频率不断加大,这样需要企业来规避这种价格风险。其次企业经济市场不断地扩大了规模,造成企业之间的竞争力越发激烈,企业面临了更大的利率、汇率等经营风险,直接导致企业利润的下降。因此,这些都加大了企业财务管理上的压力,考虑的内容越来越繁多。

(二)对企业财务管理方式提出更高的要求

企业市场经济规模的扩大增加了企业对流动性资金的需求,经历过的风险导致它们对规避风险的管理工具及策略有了更高的需求。同时,企业为了能提高自身的效益,会希望采取减少成本这个方法。因此就需要企业的财务管理机构制定一系列的风险管理制度,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并通过有效的预算,增加企业收入减少企业支出。这无疑提高了企业财务管理方式的要求。而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直接面对的是国际市场,是跟全球的企业进行竞争,自己直接经营,直接对外筹集资金,增加了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挑战性。随着金融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资金的供给也随之增加,金融工具得到创新。为企业的筹资、投资以及规避多方面的风险提供了更多的优质组合方式作为参考,企业也获得了更全面、效率更好的金融服务。但在丰富金融工具与金融服务的同时,也增加了利率、汇率等多方面的风险,企业在对不同利率、汇率的适应过程中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规避这些风险也就成为了企业财务管理所应对的难题之一。与此同时,金融市场的变化给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投资机会,企业必须要在降低投资成本的基础上才能获得更高的投资报酬,因而就需要它们提高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及时、合理地进行企业投资。

三、企业财务创新的表现

(一)财务管理观念

在现今的金融经济中实体经济的地位逐渐提升,都需要一个统一的体系去指导企业的财务运作,因此这就需要企业制定有效的财务战略,对它进行创新。对于一个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来说,不确定的风险时刻存在,但对于这种风险就需要运用一种新的观念。努力提高他们创造性地应对各种复杂多变的问题,直至解决它。当然在财务人员提升自身财务风险意识的同时,还需要企业进行良好的财务控制,把防范严密的预警系统灵活地运用到实处,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新形势下金融市场环境所提供的机会。

(二)财务管理内容

企业为了生产经营的需求有时候需要进行筹资,但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企业进行筹资的方式更加丰富。在面对这种新形势时,企业应当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思虑周全,合理地利用资源,在通过不同的渠道进行筹资时,大部分企业会选择借款这个方式进行筹资,通过向金融机构或是非金融机构等进行筹资,此举速度较快、资金量相对较大,但应该考虑的是成本利息负债,要根据利息的变化进行合理的筹资。因此企业在选择筹资方式时要充分考虑分析筹资成本及筹资风险等。只有在不断地进行融资管理方法上的创新,才能适应这金融市场环境的变化,提高自身的竞争力。金融市场环境中,低风险与低收益、高风险与高收益是并存的,企业在进行对外投资时必须做好风险管理。外汇、利率的风险时刻存在着,随着各种风险的相互交错,势必会影响着企业的经营决策,特别是财务决策。因此,企业风险评估作为企业风险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在实际的风险评估操作过程中,分为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这几个步骤,要求各个步骤相互协作、相互配合,以此确定风险的存在性,分析风险的危害性及发展趋势,结合自身情况,充分利用有利资源,选择最好的应对方案,来解决风险,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果和效率。

(三)财务管理方法

随着金融市场的全球化,企业所涌现的大量财务管理业务,都要求用独特的财务方法去处理。在传统财务管理方法的基础上,拓展财务管理方法的范围,以理论知识为指导积累更多的实践分析决策方法,利用经济信息化时代快速发展的优势,加强企业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在企业正常的经营运作中,对企业财务管理贡献最大的是内部的财务人员,只有提高他们的财务技能,让他们了解企业的各项财务管理工作都是要求坚持以财务管理的为原有目标,并为了目标而努力奋斗,以此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企业管理是以财务管理为中心。

四、结论

金融市场环境的演变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为了顺应这种变化企业应该进行财务管理上的创新,完善企业的整体理念、发展策略等,不断进行各方面的调整与创新。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不断提高自身的应变能力,结合发展需要,寻找新的适合自己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利用自身的有效资源,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样才能保持让自己处于领先地位,不被淘汰,也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作者:丁娟 单位:深圳市普利凯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第十篇:电网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构建

一、电网企业财务管理现状

财务管理信息程度的基本结构已经出现。电网企业一直以来对于信息化程度的提高给予了一定的关注,很多电力部门都设有专门的信息技术岗位,为电力企业信息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保障。网络硬件建设工作的开展为电力系统财务管理工作提供了应战数据时代挑战的基础保障,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一是尚未建立比较完善的综合财务分析评价指标体系与激励机制。国内电力企业在工作开展中常常将财务分析评价制度与激励制度评价分开来进行利用,所以很多政策无法得到有效的应用。二是财务支持策略的有效实施措施不足。财务会计开展中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在制定策略的过程中所需的信息源不好获得,根据集团组织结构,在完成各方面的汇总后,导致各项策略的制定失去效率,使得相关工作的开展存在严重的滞后性,降低了时效性与精准性。三是财务预算管理的内部控制不力,导致很多信息数据失真。国网公司对于行业内部的预算指标具有一定的决定权,通过层层划分会下达到一些基础性的单位,有失精准度,不利于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大数据时代对电网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一)促进财务管理信息的挖掘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电力行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相应的企业财务管理信息也因随之更新,所以,相关企业必须要紧跟时展步伐,不断进行技术理念的创新,掌握发展所需的财务管理信息数据,从而形成一个系统的战略决策体系,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在前大数据时期,企业获得财务管理信息无非是通过财务会计报表数据,而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企业获得财务管理信息的主要途径除了传统的财务报表外,利用大数据技术,企业可以从业务数据、客户数据等方面挖掘更多的财务管理信息。以计算为中心的信息数据处理平台从某种程度上讲又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管理手段,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二)提升财务管理信息对企业决策的支持力度

企业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能够获得多维度的海量数据信息,在原来的工作模式中,企业可能无法应对如此繁杂的数据,但大数据条件下企业可以构建一个大信息时代的考评系统,让员工从原先那种庞大繁琐的数据压力中得以解放,为企业发展各项策略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三)提升财务管理信息的准确度

在前大数据时代,财务报表的制定以确认、计量、记录为基础,但是因为技术措施的严重不足,财务信息和相关业务信息作为企业的重要财富,其作用没有并得到充分的发挥。由于技术发展不成熟,有些企业决策相关数据并未得到及时、充分的收集,或者由于数据分类标准差异,导致数据整合利用难度大、效率低,相关财务管理信息因此不准确、不精准,大量财务管理信息通过财务报告整理以后便丧失了其使用的价值,但是信息技术时代,企业高效率的处理整合海量数据成为可能,而且由于大数据技术所要求的规范化、标准化,大量财务管理数据的准确性得以提升。

(四)促进企业财务人员角色的转变

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为着手点,信息数据时代的到来为财务工作者从记账复核和简单的报表分析向高层管理的会计化转变提供了发展机会。之前,财务工作者只能通过对财务报告信息的分析为依据,为工作人员提供策略上的参考标准。在经济市场发展日趋激烈的现阶段,以财务报告为基础的信息分析只能为管理层提供极少的参考数据,管理者越来越不满足于纯粹报表信息。

三、电网企业财务管理创新

(一)设置反映电网企业特点的会计科目

根据现阶段电网企业会计工作的开展情况,以电网企业自身发展形势为参考,将电网企业的发展特点展现出来。如生态保护费、工业处理费用等新增内容,这些新的变化都与传统的会计工作活动的开展存在一定区别的,有利于电网企业的自然环境相关信息能够更加准确、科学地通过增设财务会计科目反映出来,有利于电网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也能重视对环境的保护,可以在电网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落实可持续发展策略,确保电网企业的在相关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寻找到新的突破点。

(二)提高电网企业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

各类学科的交叉发展,是构成现阶段电网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体系的众多要素之一,对于当下的电网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来讲,在会计管理活动中必须要结合不同的学习理论、思维和策略。因此,注重电网企业会计工作者的专业技能,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确保他们掌握更多的知识,拥有广泛的知识面是现代化电力企业发展的关键工作。电网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必须要紧跟时展节奏,不断加强自我学习。在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中,不断拓展思维,将所学所见应用到实际工作中,要树立一种终身学习的思想意识。要认识到只有不断加强自我学习,加强自身专业水平训练,才能真正满足当下社会发展的需求,财务工作者只有做到这一点,不断学习新的理论知识,不断提高自身技能,才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

(三)加强内部控制完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第一,促进内部会计制度的不断优化完善,细化岗位职责分配,根据明确规范标准促进工作的顺利开展,明确各个岗位上人员的权利与义务,完善相关文件档案,根据相关标准促进各项制度的规划化,并加强监督将其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将风险产生率降到最低。两种不同类型的工作任务必须要区别对待,以相应的规范标准作为基本依据,要不断完善岗位规范原则,根据具体工作的实际情况建设合理的岗位轮休制度,加强岗位之间的互相监督管理。第二,形成内部会计评价规范体系,在规定的时间内,对会计制度具体实施效果进行考评。进一步促进内部审计制度的完善,内部审核活动的开展必须要有与之相应的监督管理措施,企业必须要将各项制度规范落实到实际活动中。第三,在对企业资产负债情况、企业财务杠杆指数、资产流动情况等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对企业所担负的风险进行分析,以便能够及时地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调整,将风险损失率降到最低,调整财务管理措施。第四,在规定的时间段内召开相应的工作会议,对每个月的生产运营效果以及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整理,对影响生产目标实现的主要原因进行总结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实施策略方案。

(四)规范财务行为与基础管理

总而言之,电网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所牵涉的内容比较多,可以参考的规范标准比较复杂,即会对企业自身发展产生影响同时又会对企业与外界的有效联系产生影响,同时在企业具体发展的过程中,它又会在不同的阶段反应出不同的特点。因此必须要根据企业具体发展的情况来选择可以参考的标准依据与可以实施的策略方案。所以,想要提高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整体效率与质量,必须要在遵守基本的规范准则的基础上行,采取科学、系统的方案措施,才能满足电网企业的发展需求。具体来说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以科学客观的管理理念作为开展各项工作的依据。二是加强对企业资金的财务管理工作。三是对于企业运行的成本费用进行合理的监督管理。四是做好企业固定资金的管理工作。对于电网企业的发展来说,通过这种类型的资产获得的利润在总利润中所占的比例最大,其具有与货币资金一样的作用。最后在企业管理活动中,还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要采取科学的方式进行财务分析工作,明确财务分析目标,提高财务预算的准确性,对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作者:毕秀娟 单位::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濮阳供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