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管理创新探析(6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管理创新探析(6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校管理创新探析(6篇)

第一篇:高校网络环境图书馆管理创新

一、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创新管理现状

(一)管理机制僵化,缺乏创新性

高校图书馆是提供各类学科知识,支持日常教学科研的关键力量,图书馆的运行状况和服务质量影响着高校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是高校进行自我能力建设的关键部分。图书馆管理的关键在于合理的运行机制,然而现如今大多数图书馆的运行机制在逐渐僵化,已经不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一些不合理的机制甚至影响着图书馆的创新发展。创新的管理模式已经是时展的主流,而这些管理机制上的匮乏,以及创新性的缺失严重影响着图书馆的快速发展。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管理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是需要更多的研究者深入探究的。例如一些高校图书馆在图书分类以及信息化建设上几乎为零,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图书馆的正常建设,已经不能适应现代高校学科建设的发展需求,从而无法满足现代科技下的图书馆整体发展需求。

(二)管理模式单一,缺乏执行力

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在于提供普通的借阅服务,而大部分是纸质的文献书籍借阅,而现如今信息的高速发展,先进的技术以及最新的研究论文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知识力量。而以往单一的管理模式,以及落后的图书馆文献资源就不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以及日常正的教学需求。同时在借阅管理上出现了的问题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借阅时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不到位,以及图书馆录用程序的不合理,导致学生的借阅效率受到很大的影响。而这些管理模式的单一影响着高校图书馆建设的有效发展,也影响着整个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合理建设,阻碍了高校整个图书馆管理的正常发展,再加上缺乏执行力的管理模式严重影响着图书馆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管理方法匮乏,缺乏合理性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管理的方法应该更加适应学生以及教学需求,然而日常的管理方法没有满足这些正常的教学需求。例如有些高校图书馆借阅服务还不够完善,图书分类不够合理,甚至有的图书资源库建设严重不足。一些书籍的二维码管理上还存在漏洞,比如二维码残缺失效等问题。扫码设备与二维码粘贴上还是存在各种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显得跟不上图书管理的发展需求。还有在某些图书资源的管理上,某些高校还是缺乏先进的分类管理方式,现代计算机科技的不合理运用等问题都影响着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也难以满足高校图书馆管理方法的建设和完善,影响着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下的创新发展。

二、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创新管理要求

(一)管理机制创新,管理效率明显

长期以往形成的图书管理制度导致图书更多的体现出收藏作用,没有体现应有的教学和科研作用。往往有不少高校藏书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数量,可是过低的图书馆利用率难以满足发展需求。甚至有一些高校把大部分书藏起来怕学生损坏,学生实际能借阅到的书籍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严重影响着图书的有效利用。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创新管理机制要求,图书馆的书籍全部要能有效的服务于学生借阅和利用,要改变以往陈旧的管理方法,并且要更加合理的服务于科研和教学。例如在一些珍贵图书上传统机制在于封存保护,而创新管理机制要求其能够将有效的知识复制出来供学生利用研究。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管理改革就是要求管理机制要适应学生需求,管理效率要跟上时代节奏,也只有这样这些图书资源才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

(二)服务理念完善,服务水平提升

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在图书馆里面的服务,而没有走出图书馆这个圈子。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创新管理要求要进一步完善图书馆管理理念,可以适当的走出去进行图书馆服务。例如图书馆可以更多的向学生宣传新的检索方法和检索技巧,以及图书馆图书的有效利用方法。这样完全和以往不一样的服务理念其目的在于更好的服务学生,更好的让学生有效的运用图书馆资源。特别是要改变以往图书馆只是提供给学生一个阅读场所的错误理念,图书馆要更好的起到服务学生的作用。图书馆里面的图书资源只有更多的有人利用起来,知识资源的有效性才能够得到体现。图书馆只有更多的将馆内的图书中提供给学生,提供给高校日常教学和学科建设上去,图书馆的价值才能够得到体现。

(三)管理方法多样,管理质量改善

网络环境下要更多的进行信息一体化建设,这就要求图书馆在创新管理上要进行管理方法的多样化探索。传统的图书管理方法以及人员管制制度已经不能适合创新形式下的发现要求。因而可以更多的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管理上的改良。不仅仅要将图书完整的系统化、规范化,还要将人员管制合理化、有效化。这些对于提高图书馆的管理质量有着很大的作用。例如在图书馆借阅方面,以往传统的观念仅仅在于借阅和回收,而对于相应书籍的推荐以及学生的利用没有做到必要的提示,从而没有真正的将借阅管理做到位,没有起到应有的管理效果。创新管理要求不仅仅在于借书,更多的在于服务。书籍管理上不仅仅要进行分类管理,更多的要将书籍更多的推荐给学生,并且图书的摆放要以方便学生借阅为目的,方便服务学生为行动准则。

三、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创新管理方法

(一)文献获取信息化,改善图书馆文献管理模式

文献的获取方式的改变是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图书管理方式转变的关键。信息时代以及网络环境下要更多的进行数据库的建设以及信息一体化的建设。文献获取的渠道要更加的方便、快捷,能够更好的服务于学生和老师。例如在进行信息检索和信息优化上可以采取多样的方法,如储存在光盘里方便学生快速运用,也可以制作成更多的网上视频资料,并且共享到各大高校视频网站上方便所有学生学习。再者现如今手机已经相当普及,图书馆可以建立自己的手机应用软件,将图书资源分享到手机客户端上,从而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查阅必要的学习资料和最新的科研论文,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于学生和老师。这些新型的服务方法能够改善以往图书馆陈旧的文献管理模式,更好的将图书馆文献利用起来,将这些资源更好的分享给学生,从而促进高校学科知识建设和日常的科研教学。

(二)资源共享一体化,完善图书馆资源管理机制

信息网络时代高校图书馆不能再是孤立的进行各自高校图书馆建设,应该更多的将所以高校的图书资源有效的利用起来,将各大高校的图书资源进行一体化建设,将资源进行一体化共享,从而将各大高校的图书馆资源进行有效的资源共享。图书馆建设的目的在于更好的服务于学生以及老师,而图书馆资源共享的一体化建设能够更好的将各大高校优质的图书资源进行共享,从而将最尖端的科技发展传递给各大高校的每一个人。将图书馆资源都整合一体化,既完善了图书馆管理体制,又很好的促进了学科的发展,能够起到一个很好的资源共享和整合的作用。能够更好的服务于图书馆创新建设,适应图书管理机制建设的时代要求。资源的共享也可以借助非高校的图书机构,例如将一些大型的市级、省级图书馆合理有效的利用起来,共享这些图书馆的资源,从而丰富各大高校的图书资源,将资源共享最大化,从而更好的服务于高校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高校自身的学科建设。

(三)借阅模式数字化,提升图书馆读者借阅效率

以往的图书借阅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展要求,因而新形势下图书借阅模式必须要进行改变。信息时代的到来要求图书馆借阅管理机制不能少去计算机的有效利用,将图书进行网络化的编排整理是必不可少的。而快速的检索出图书资源以及快速的将图书进行有效的登记是图书馆网络管理下管理的必然要求。图书馆借阅模式的转变能够方便学生借阅,也能够将以往陈旧的借阅方法进行有效的改进和整和。而运用数字化的信息管理模式可以提升图书馆读者的借阅效率。例如学生要借阅一本书,通过计算机的检索要快速找到该图书的位置,而通过电脑扫码登记可以快速的完成学生的登记以及图书的处理。这样来借书的同学就能够准确的了解到该图书是否还在图书馆。这些借阅模式的转变其目的就是在于更好的服务于读者。

四、结语

总之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管理方面的创新管理建设还需要更多的探索,一些管理方法还需要更多的改进。创新管理模式改变的关键还是在于服务水平的提高以及资源共享程度的建设,在于高校图书资源的丰富以及优化建设。因而高校图书馆管理方法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高校图书馆管理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探索,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理念还需要进一步强化。从而让高校图书馆管理更好的适应高校的学科发展以及高校的信息化建设。

作者:翟丹丹 单位:河南机电职业学院

第二篇:高校成人教育档案管理创新研究

一、成人教育档案管理中存在的缺憾和不足

成人教育档案管理具有广泛性、多样性和变化性特点。高校成人教育类型多,如自学考试、成人脱产等,成人教育的档案内容,包括教学标准、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学生学籍、教务考核等。与普通高校教育相比,成人教育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环节更具有综合化和多样化,成人教育的学员都是成年人,学习时间和精力有限,常常出现延长学习时间、中途转学退学情况,档案内容多变。成人教育档案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人们对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档案管理工作的性质、任务、经济效益缺乏认识,管理人员对档案工作认识淡薄,具体工作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如资料内容不完整,鉴定没有针对性;存档程序不规范,出现改动,直接影响档案的真实性。其次,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因为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不完善,导致高校成人教育的档案材料在学籍管理、教学、教务和学生工作等多个部门,很多高校成立了成人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工作自成系统,但没有专职的档案管理人员,档案管理工作被忽视,使得材料的分散性问题更加突出。导致档案管理工作不规范,有些材料没有及时上交,管理人员的档案心理没有定数,出现各种失误,如,遗漏盖章、签名、填表时间不是统一的规定日期等,直接影响了对学生情况的记录。再次,档案材料不及时收集,且分散不集中。高校成人教育的档案材料没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进行档案管理,相对比较分散,有些成人教育的档案在学生已经毕业之后仍处于被利用状态,档案材料收集、归档、立卷不及时,致使档案材料损失。档案管理人员缺乏现代化管理理念,因为成人教育档案较为复杂,档案来源、形式、内容多样,随着办学形式的多样化,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增加了档案管理的难度,只有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水平,才能适应成人教育发展的形势,使用信息化管理手段,许多高校缺乏现代化的档案管理,仍采用传统的手工操作方式。

二、高校成人教育档案管理的创新

1、提高对成人教育档案管理的意识

档案管理工作就是科学地管理档案,开发档案信息资源,记录档案信息。随着经济的发展,档案管理工作由纸质档案管理向网络化管理方向发展,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做好档案管理工作,解放思想,树立新的观念,创新服务方法,拓展服务领域,实现档案工作的可持续发展。高校成人教育档案是对成人教育的真实记录,成人教育档案工作是衡量一所高校管理水平的标志,是高校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和不可缺少的环节,具有重要作用,利于科学管理学校、维护学校权益,推动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开展教学研究、展示学校业绩。高校成人教育档案管理要认识到档案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教育资源。加强成人教育档案管理,积累成人教育资源,为提高办学质量打下基础。教育资源包括,教育思想、教学管理、教学质量、师资队伍、教学设备、教材与教具等。这些教育资源都可以由档案完整地记录下来,也成为一种教育资源。对成人教育来说,为社会培养了多少合格人才,提供了何种人力支持,需要档案资料的记录,提高档案管理者对成人档案工作的认识,顺应成人教育的发展规律,增强责任感,完善服务功能,是做好档案工作的基础。

2、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服务

高校成人教育档案利用率不高,一些档案资料束之高阁。创新档案管理,做到物尽其用,全方位综合利用档案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的价值。高校成人教育档案管理要以电子科技为依托,改革创新档案管理服务模式,从社会需要的角度出发,开展多种服务方式,实现高校成人教育档案信息的资源共享。档案汇集着大量的最原始、最可靠的信息,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建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服务体系,根据档案信息服务社会化、市场化的要求,提高档案信息的服务水平,提高传递能力,满足用户不断增长的服务需求。随着教育的改革,高校成人教育档案工作要从收集、整理、保管为主转向以开发、利用、服务为主,充分发挥档案材料的价值,提高档案的利用率。加强硬件建设,实现成人教育档案管理的信息化。高校成人教育档案大容量、复杂繁琐,必须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使计算机进入档案工作领域,以网络为中心,存储、传递档案信息,实现高校成人教育档案网上资源共享。信息化的管理能够准确地查找到所需要的有关档案资料,及时、省时,更好地为高校成人教育的工作服务,利用教育网络技术,实现高校成人教育档案管理科学化和规范化。借助远程教育网络平台,收集教育信息,并存入档案库,提高成人教育档案的利用率,为成人教育工作服务。档案馆内部建立局域网,为用户提供便捷的服务,实现档案信息的网上检索。建立电子文件自动上传的工作容器,将收集的材料,在档案馆的服务器上归档,实现电子文件的自动上传。开展在线服务,通过网络准确及时地获得多种信息。

作者:李亚林 单位:延安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篇:高校教学管理创新对策探析

1目前我国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1教务处管理人员责任感不强

在我国的诸多高校中普遍存在着教务处管理人员对于管理工作有着一定的误区,缺乏一定的责任心以及对管理工作的认真程度。一般情况下,教务处的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应当多与学校内的各个层面的人员接触,也要负责好一些学校相关的行政事务的管理工作,同时也要负责处理教学方面、教务处管理工作以及学生对教育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沟通与协商。这样就导致了学校教务处的职责与权力模糊不清,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界限,各部门分工也不明确,往往就导致了教务处管理工作的相关人员,“顾得了这件事,却忽视了那件事”使得十分不利于管理工作的开展,这样也就会引起与其他部门的冲突,不利于分工与合作。对于教务处内部工作来说他们的分工不明确,容易在相互的工作上引起冲突,互相推卸责任,协调性很差。

1.2学生人数较多,缺少相应的师资管理队伍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近几年来,我国高校的都在实行着各种各样的“扩招政策”,高校学生的在校生人数不断上升,随着在校生人生肚饿不断增加,既给高校教学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例如:教师师资队伍的人数不能够满足在校生的教学,学校宿舍的紧缺,教学仪器与教学设备的供应不足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虽然,学校可以通过解决一系列的硬件与基础设的问题,但是,对于师资队伍的建设方面却需要很长的时间去解决,这样随着在校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就给辅导员教师的管理工作带来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与问题。高等教育担负着为祖国培养人才的重任,要坚持走以学生为本的路子,坚决要摒弃人数上的优势,而忽视了学生的质量问题。所以,学生的管理工作关系到学生的质量,要加强对学生管理队伍的建设工作,以满足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1.3学生缺乏自我管理能力,需要外力作用加以约束

当代的大学生,由于他们生存的环境不同,社会上各种因素的困扰。导致了许多的高校学生都有着很大的压力,许多的学生都因为压力的影响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问题。有很大一部分的学生都认为自己“技不如人”或多或少的都存在着自卑心理。由于我国的现状,大多数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在家中就受到了父母、长辈的过分宠爱,都是娇生惯养长大的。进入大学以后,形成了一种竞争激烈的机制,在未来的就业上也存在着竞争的压力。这样的生活方式与他们原有的生活形成了强烈的反差,难免会有心理上的落差,造成了心理问题。另外,网络技术的发展,许多的学生都会在网上进行各种信息的交流与沟通,有些不良信息在不断地对大学生的心理进行冲击,不良的网络信息更是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导致了大学生的心里健康问题更加突出。这样更是给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带来了更大的负担,是管理方面更加需要解决的问题。

1.4重视学生的管理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在我国的高校当中,对于学生的管理工作上大多数都是辅导员是整个班级的管理核心,辅导员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班级的好坏,辅导员工作做得好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在诸多高校当中,虽然辅导员所带领的学生都是按着一定的学生比例进行分配,每个辅导员所管理的学生数量大致都是相同。但是具体的实践证明了,往往辅导员在对于学生管理工作上的效果不明显,往往学生的专业教师对学生做一些政治思想工作学生会更加容易接受,也会起到一定的效果,更利于对学生的管理。但是,由于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多,即使专业课程教师都参与到学生的管理工作当中,进行政治思想的教育也不能满足管理学生人员的需求,这也是对于学生的管理工作上需要解决的问题。

2针对高校学生管理创新提出的几点建议

2.1加强政治学习,改变观念

目前,我国高校的教务处管理人员的素质存在着很大差异,有的素质高有的素质低。高校教育与其他教育机构不同有着很大的差异,这就要求高校要重视教务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培养他们的职业道德素养。因此,一名合格的教务管理工作人员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服务意识,又有一个一切都从学生出发,为了教师的教学计划服务,教学工作才是重点,这样的想法。学习新的教育管理知识与技能,结合实际,提高工作效率。

2.2改变管理模式,提高管理队伍的水平

目前,我国高校的学生管理人员对于学生的管理上有着不同的管理方法。但是,由于高校教育与其他教育机构不同有着很大的差异,这就要求高校要重视学生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培养他们的职业道德素养。因此,要转变对学生的管理模式,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管理工作中来,最重要的就是要改变学生在管理工作中的地位,让他们不再有被人压制的感觉,“化被动为主动”,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成立一个学生为主的管理部门,辅导员教师起到指导的作用即可,这样可以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锻炼的自己机会。

2.3建立一个科学规范化的管理制度,提高对学生的约束能力

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的相关制度十分重要,要对他们的工作有着明确的分工,明确每一方面,每一个部门的职责。首先,作为学生管理人员的辅导员教师要有一个服务于学生的意识,对于学生的管理工作要有一个积极地态度。另外,建立一整套的科学化的管理制度,制度的规范化与科学化往往都是学生管理工作的重点与保证。围绕着每一个高校的现状制定不同的管理制度,使得学生的管理工作能够越来越规范化,更加的科学化,从而提升整个高校的学生管理水平。

2.4重视学生管理队伍的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高校的兴办过程不仅仅需要的是培养人才,在此之前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高校需要有专业的培养人才的师资队伍,更重要的要加强对学生管理的师资队伍的建设。所以,要想实现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就要把学生的管理工作提升到一个高度上来,建设一支专业化的学生管理工作的师资队伍,明确不同管理人员的工作与职责,加强他们对于学生管理工作的热情,建立一支一学生为主,管理制度有序的学生管理队伍,能够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促使我国高校的管理工作能够真正的起到作用,使得高校的学生能够在未来的发展中做出贡献。

3结论

在对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上,作为学校的学生管理部门一定要做好本职工作,能够及时的了解学生的需要与需求,给学生创造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使得每一个学生的潜力都能够被挖掘出来,使得高等教育能够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

作者:张滢 单位:齐齐哈尔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第四篇:高校学生就业档案管理创新

一、当今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高校学生档案管理方式单一化。

一般高校学生的档案都在各个院系的办公室中,只有在学生快毕业时才会进行统一整理。并且,由于工作人员的档案管理现代化意识不够强,使得用人单位在查阅学生档案时存在很多不适,如部分高校仍然沿用着传统的学生档案管理工作方式,以纸质材料为主、缺乏电子档案备案,学生的各种证书在他们自己手里、成绩单在教务处等,给企业全面了解学生基本情况带来很多不便,严重影响学生快速就业。

(二)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素质不高。

在高校学生档案管理过程中,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存在着素质修养不够高、人员流动性大等问题,使档案管理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完整性受到极大影响。由于很多学生的档案都是在与企业签订协议之后才寄出,使得用人单位无法及时了解学生的各种情况,大大降低了高校学生档案的利用率。在实际就业过程中,学生多对自荐材料、个人简历等花费的心思比较多,从而使得很多用人单位都采用试用期制度来给他们支付工资,大大影响了高校毕业生的正常就业。

(三)高校学生档案管理机制不健全。

由于受经济条件和环境的制约,高校对档案管理的资金投入较少,管理机制不健全,现代化设备也不够完善,大大影响了学生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发展。在实践过程中,档案书写潦草、整理不及时、档案资料不完整等给高校学生档案利用带来极大影响,根本无法为高校学生就业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

二、基于就业视角的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创新策略

(一)增强管理意识,创新档案管理机制。

当今社会的信息化发展迫切要求各高校必须增强对学生档案管理的认识,强化档案管理意识,促进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发展,从而为高校学生就业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与此同时,各高校应制定现代化档案管理制度和考核标准,加强学生就业宣传和指导,在日常管理工作过中,严格按照规范标准执行,以快速提升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专业水平,确保档案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完整性,真正为学生就业提供优质服务。

(二)提高服务水平,注重档案管理模式创新。

在档案管理过程中,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技能和专业水平都有待提升,因此,档案管理领导层必须加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招聘专业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吸收优秀信息网络技术人才,才能真正提高他们的服务水平,从而发挥档案资料在学生就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注重档案管理模式创新,加强各学院、各部门的联系,确保学生档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才能在高校学生档案管理规范化发展的过程中为学生就业提供重要保障,进而促进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发展。

(三)强化管理手段,提高档案资料有效利用率。

高校学生档案管理正在向着现代化方向发展,各高校在不断加强档案管理的同时,还应注重全体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注重先进信息技术的合理利用,才能推动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的自动化、信息化和现代化发展。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推广和运用,在整理学生档案时,要特别注意电子档案信息的收集、管理,以保障电子信息在网络上的安全,加速档案管理现代化进程。在实践过程中,注重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转化建设,最终提高高校学生档案资料的有效利用率。

(四)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档案管理水平。

档案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必须有完善且先进的配套设施,从而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运行和操作。充分运用现代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加快档案管理现代化进程,如运用计算机、扫描仪和现代办公设备等,使现代科技、缩微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在档案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运用大数据统计学生学籍信息,可以为学生就业提供各种形式的参考资料。在实践过程中,高校学生档案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可以满足各用人单位查阅学生资料的需求,使学生档案得到最有效利用,最终促进高校学生快速就业。

三、总结

综上所述,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的不断创新,需要注重管理模式、管理机制等制度的健全,进一步加大信息技术和先进设备的引进和利用,才能真正为高校学生就业服务、提高学生的就业成功率。

作者:刘佳 单位:长江师范学院

第五篇:高校教育管理创新

一、当前高校教育管理的现状与思考

1.高校教育管理观念落后

很多高校在教育管理观念上,基本按照传统经验和习惯进行管理。具体表现在口头上改革进取,实际上保守循旧,不求无大功,但求无大过;教学成果政绩化,部分教师为取得成果不择手段,很多学生只在考前突击求得过关即可;教育管理只停留在“管”的层面上,不注重为教学活动提供服务,缺乏“以人为本”的观念,影响了学生和教师的全面发展。

2.教育制度急需完善

现有的高校教育管理制度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没有完善合理的考核和评估体系,无法形成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与氛围。限制了教学内容的个性化和教材的多样化,不利于激发创新意识。

3.教学管理方面活力不足

不少高校教学管理过于强调教学管理的统一性和规范性,虽然方便了管理,可是失去了活力和灵活性。课程设置中,选修课程少,规定课程多;教学内容缺乏前沿知识,陈旧过时信息较多;教学方法上启发少,灌输多;学分制计分方法不完善,不利于贯彻自主学习的创新原则和个性化原则。

4.教育质量有待加强

当前高校的教育管理,在管理方法和管理内容等方面流于形式且尚未完善。不能从知识、能力、素质三结合,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观点来衡量人才培养;对毕业生跟踪反馈等过程缺少有效手段;没有合理的质量管理系统,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他们很少有机会表达对教育的真正看法,即使提出建议和问题,往往很难得到真正重视和根本解决。

5.重视科研轻视教学

从学校到教师本人,往往无法平衡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有不少人觉得,教学辛苦麻烦且成绩却不明显,而搞科研则易名利双收,在职称评定方面也占尽任何优势。高校教育管理的根本宗旨和重点应该是人才培养。

二、教育创新的方法与措施

1.观念创新

高校必须从观念上开拓创新,让整个学校的师生跟随时展的步伐前进,顺应时展的潮流,造就顶尖的社会性人才。强化教育管理中的人本观念,重新定位师生关系,充分尊重学生。营造良好的内外部发展环境,实现学校办学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注重学生个性发展,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努力营造轻松向上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潜力与爱好。大胆进行多样化教学实践,突出多样性特点。

2.教育管理制度创新

高校应以服务和满足师生的需要为目的,制定合理的教育管理制度,用弹性管理代替硬性管理,把传统的管理制度转变为先进的、科学的管理制度。在教师管理方面,鼓励实施个性化教学,实行教师挂牌上课和课程试听等制度,以规范制度来推动教学管理专业化、人性化、科学化。改进以行政级别为核心的人事管理制度,建立高效的、有活力的人事管理制度,建立现代大学管理模式,提高依法治校水平。在学生管理方面,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并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

3.培养创新型的师资队伍

通过建立健全合理科学的奖惩机制,并通过制度化考核,保证教师队伍高素质。首先,为教师创造良好的科研条件,利用优厚待遇和政策留住人才。其次,通过引进人才、聘请各行业的精英,作为高校的兼职教师。再次,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采取培训和交流等方式,努力培养高水平人才。

4.建立开放的质量评价体系

教育评价是指采用科学手段,对教育质量和教育相关现象进行价值评判,为教育决策和优化教育提供依据。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对教师的评价和对学生的评价。创新教师评价机制,需要具备前瞻性和激励性。每次教育评价结果都能够推动教学科研水平,并让学生和教师和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不完善之处。

5.教育管理平台创新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高校教育创新迎来了一次信息化管理革命。建立高校教育管理平台,准确、及时有关文件条例和管理规定,使得高校教育管理的水平和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并促进了管理的服务化和人性化。

6.立足本校实际,多渠道开拓学校发展空间,追求“特色”

当今大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发展能力和认知能力,即创新能力。高校应该立足于所在区域,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切实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与实践动手能力,深入开发学生的潜能,努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多种渠道,探索教育管理创新途径,实现高校个性化战略。学校只有办出特色,办出精品、办出品牌,力求创新,才能获得相对的竞争优势,使高校能得到可持续性发展。高校教育管理必须顺应时展的潮流,改进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方法,实现由“管住人”向“育好人”升华,树立育人为本的观念,做到“严而不死”“活而不乱”,为提高育人质量发挥最大的效益。

作者:杨滢 单位: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第六篇:服务视角高校科研管理创新

一、高职院校科研管理现状

由于我国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大部分院校为了快速发展,提升学校竞争力,都将优势资源放在了教学上,却对“科研兴校“”科研强校”认识不足。因此,很多高职院校的科研管理工作仅仅停留在上传下达、审核盖章、科研数据统计、科研成果鉴定登记和报奖等事务性低水平服务层次上,科研管理工作的基础还很薄弱,并没有让科研管理充分发挥其服务、引领的作用,在科研管理定位、科研管理规范、科研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做深入剖析。

(一)重教学、轻科研,科研管理工作不受重视

在我国,高职院校的主要目标是培养技术型人才,也正因如此,部分高职院校从教师到领导,都认为科研是综合性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的专利,高职院校的教师只要教会学生必要的实践技能操作即可,没有必要花费时间、精力去进行科学研究。因此,目前还有相当一部分的高职院校没有专门的科研管理部门,缺乏专职的科研管理人员,即便部分院校有独立的科研管理部门,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无法发挥应有的科研管理作用。此外,在这种单薄的科研意识下必然会出现科研经费投入不足,科研制度不完善等问题,严重制约了高职院校的进一步发展。

(二)科研管理工作不够规范、效率低

在众多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由于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普遍缺乏人力、物力及相关的电子信息平台建设,科研管理工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工处理,工作效率较低。一般来说,科研管理工作包括科研项目管理、科研经费管理、成果推广管理和科研队伍管理。以科研项目管理为例,在项目申报、项目立项、中期检测、科研成果鉴定、申报奖项的过程中,所涉及各项材料都是以书面的形式传递进行,科研管理人员工作繁重,需要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重复劳动,这种情况势必会导致评审材料整理用时久、评委评审时间长、信息传递不及时等一系列问题。在科研数据统计方面,传统的人工化科研管理也容易出现科研数据采集不全面、不准确的问题,难以全面反映个人和学校的科研情况,不能及时、便捷地检索、查看个人和学校在某些学科、某些年份的科研数据,无法形成数据化、平台化的科研信息。此外,由于科研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科研管理人员与教师之间也缺少必要的交流和沟通,教师之前寻求科研合作比较困难,科研资源的共享程度低。

(三)科研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缺乏配合

一直以来,大家都认为科研管理工作是科研处的事情,与其他部门关系不大。因此,科研管理部门常常处于“孤军奋战”的状态。财务处、图书馆、教务处以及各系部都没有与科研处形成科研管理的合力。比如,高职院校的财务处是对全校的财务负责,但是由于高职院校财务处的人力、岗位职责、制度建设没有普通高校完善,很少设有专门的科研经费管理人员。一般的财务人员对科研工作的特点、进展以及科研经费支出情况不了解、不熟悉,只是对经费进行简单的支出核销。而科研管理人员往往都把工作重点放在科研项目申报工作上,对财务业务很陌生,并不能有效地对各个项目的经费使用情况进行跟踪管理,因此,就会出现科研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脱节的现象,造成科研经费监管的“黑洞”。另外,高职院校的图书馆与科研管理衔接不足。由于高职院校图书馆硬件设施、人员服务水平、馆藏图书数量与类别等方面的影响,图书馆并没有在科研管理过程发挥应有的作用。图书馆馆藏图书过于陈旧,缺乏数据库、检索服务缺乏,未能为老师提供数字化网络化服务、参考咨询服务。

(四)科研管理队伍建设不足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没有独立的科研管理部门,有些学校即便设立了科研办(处),但由于没有充分意识到科研管理队伍的质量对学校竞争力产生深远影响的重要性,也没有配备必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高职院校中的科研管理队伍建设严重不足。一方面,科研管理人员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缺乏对他们的待遇和晋升保障制度,致使年轻的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归属感缺失,继而导致优秀人员流失,科研管理队伍稳定性差。另一方面,科研管理人员的专业性和知识性不足,相当一部分人员对高职科研管理究竟“管什么”“怎样管”“如何才能管得好”没有明晰的认识,缺乏先进的科研管理知识、熟练的管理技能以及宝贵的管理经验,科研管理工作的临时性、随意性大,很难将科研管理精细化,与现代科学管理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不可否认,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这样的科研管理人员结构和管理水平是不利于高校长期稳定的发展和科技创新工作的。

二、创新高职院校科研管理的思考

科研管理的目的是要遵循科研管理的规律,通过对众多关系的协调、服务、整合,积极创造一个适合科研活动开展的气候和舞台,促成科研精品的产出。目前,高职院校的科研层次和科研实力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要想提升学院的科研水平,增强学院的竞争力,就必须解决科研管理的突出问题,创新科研管理模式,构建系统解决路径,从而切实加强高职院校的科研管理质量的提升,促进科研创新与成果转化。

(一)重视高职院校的科研管理工作,正确处理教学和科研的关系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科研与教学以及人才培养之间并不冲突,他们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关系,所以,不应该把科研和教学改革、技能人才培养剥离开来,应当正确认识、处理好科研与教学的关系,并重视高职院校的科研管理工作,实现以科研推动教学改革,以科研促进人才培养。曾任浙江大学校长的潘云鹤教授说过,“如果把大学比作是一架行驶的马车,教学与科研则是它的两个轮子。如果缺少了—个轮子,马车就无法行驶。”这一形象生动的比喻描述了教学与科研的实质关系,二者缺一不可,轻一不可。因此,高职院校要重视科研管理工作,提高科研管理水平,促进高职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更好地服务社会。首先,高职院校要从宏观上重视、提升科研管理的地位,设立独立的科研管理部门,配备专业的科研管理人才。目前,一部分高职院校仍然将科研管理工作划归在教务处等职能部门,只有兼职的科研管理人员。因此,高职院校要将科研管理工作写入学院章程,改变科研管理工作随意、不受重视的现状。其次,高职院校在学校中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激发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学校要制定合理有效的科研管理制度,也可以将科研成果添加到绩效考核指标中,从制度上鼓励教师主动、积极地进行科研,逐渐形成科研意识,创造良好的科研管理环境。

(二)树立服务意识,创新科研管理工作方法

在高校中,科研管理属于服务型工作,科研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教师的科学研究提供制度、资源、环境等方面的支持,提升学校的科研水平,因此,科研管理部门及工作人员都要树立服务意识,从科研管理工作的使命出发,调整自身角色,提高服务质量,使科研人员的科研激情得到最好的发挥,为学校、社会贡献出前沿的、优秀的成果。在科研管理过程中,科研管理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发展要求,变“管理”为“协调”,变“行政”为“服务”。要通过协调各环节之间的关系,建立自由的学术环境,营造积极的学术氛围,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为科学研究提供独立空间,提高科研竞争力。此外,管理人员要深入教学前线,并根据社会需要、学院科研重点、优势对教师的科研方向进行有效引导,形成学校科研合力,打造高职院校自己的科研特色和科研品牌。

(三)与其他相关部门合作,搭建科研管理平台

在高职院校中,科研办要与图书馆、财务处等部门通力合作,搭建科研管理的全方位平台,要为教师服务,为科研团队服务。图书馆要为科研提供参考咨询服务,还需为课题提供大环境指导。例如,通过信息平台、数据库帮助教师查新、选题,并在信息检索技术、电子资源数据库利用等方面提供技术指导。财务管理部门要与科研管理部门密切合作,共同做好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工作。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高职院校应利用互联网建立科研管理平台,架起财务、科研管理与主持人之间的桥梁,让三者能够通过这一信息交流平台及时交流、沟通,真正实现经费及时监管,问题实时解决,帮助科研人员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上取得突破。

(四)建设科学的科研管理队伍

在高校中,科研管理人员和教师是学校科研活动的核心,而科研管理人员是对整个学校的科研工作负责,是学校科研工作的组织者、服务者、实施者。在高职院校中,科研管理组织设置是否科学合理,科研管理人员是否发挥主观能动性,热情、周到地为教师提供科研服务,将直接影响教师的科研热情和积极性。科研管理队伍的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知识水平、心理素质也对大学科学研究的质量和内涵影响重大。因此,建设、培养一支服务意识强、思想道德素质优秀、业务能力强、作风过硬、有凝聚力的学习型和知识型科研管理队伍是科研工作有序、高效进行的必要保障。首先,需要组建科学合理的科研管理队伍。一般来说,高职院校的科研管理队伍由部门负责人、信息建设人员、业务管理人员等构成。部门的负责人根据学校的发展方向和实际情况拟定科研工作的方向、重点,并在实践过程中督促、完善,确保科研管理工作的规划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在这一过程中,部门负责人还需挖掘校内外资源,拓展科研项目申报渠道,宣传学校科研成果,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信息建设人员主要管理科研部门的信息收发渠道(包括网站、微博、微信),及时更新各项科研信息数据平台,并定期对学院的科研数据进行分析比对。业务管理人员主要负责科研项目申报、结项、报奖等材料的收发、整理、送审等。其次,要给予科研管理人员应有的地位和待遇,让他们的付出、劳动得到承认和肯定。学校应当适当调整科研管理岗位的岗位工资,取消科研管理人员与教师直接待遇与地位上的“落差”,让那些既有科研管理才能又愿意在这一岗位上钻研的人有施展才华的机会,促使每个人发挥其最大的潜能为教师的科研服务。第三,开展与时俱进的培训激励,促进高职院校科研管理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学校可以派工作人员参加学术会议、科研管理工作会议和业务培训,及时学习新动态、新精神,与同行探讨科研管理的新规律和有效途径;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有计划地选拔优秀管理人员到国内外的高校学习先进的科研管理经验,取长补短;鼓励科研人员进行专题研究,特别是关于科研管理工作的专项研究,实现学术与实践的统一。

作者:张悦 单位:广东青年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