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创新路径分析思考,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内容摘要】高职院校是向社会提供职业人才的重要教育场所,肩负着人才输出的重担,因而,学校必须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工作,提升管理效率。对学生的管理不是学校单个部门的责任,而是需要各个部门相互配合,为学生营造更好的生活及学习环境,共同致力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受多重因素的影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而,本文从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出发,对高职院校管理路径创新思路进行探究,以期通过不断完善创新管理体系达到综合素质人才培养目的。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管理;人才培养
随着社会及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对综合素质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在现今社会竞争环境中,职业性、专业性人才也越来越受企业欢迎,因而,高职教育也成为我国教育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不仅仅要注重教务管理,也要将学生管理作为日常管理的重点工作。同时,高职院校应该不断创新学生管理路径,完善创新体系,以达成为社会提供更多高素质人才的目标。
一、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一)没有秉承“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虽然高职院校为了达到有效约束学生、规范管理的目的,也在不断总结办学经验,结合自身情况设立了各项学生管理规章制度,但是忽视学生本位,仅靠管理制度显然是无法取得预期的管理效果的。从实际来看,高职院校学生特点比普通大学生更加鲜明,他们虽然存在善于交际、思维活跃、乐于探究的优点,但是也存在着基础知识薄弱、自制力差、个性明显等缺点。基于高职院校学生的以上特点,高职院校以经验为依据制定的管理制度不符合以生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没有考虑学生特点、学生的接受程度以及学生成长的切身利益,因而学生容易产生心理抵触情绪。所以,在高职院校制定学生管理制度时,应该增强针对性,尤其要坚持“以生为本”的管理理念。
(二)不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从高职院校的管理过程来看,学校更重视学生理论和职业技能的教学和管理,而将思想教育放在了可有可无的位置。学校对于学生的考核评价,集中在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成绩的考核,而思想教育则不在考核范围之内。高职院校这种过度重视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做法会导致学生思想水平堪忧,使得社会对高职学生的思想状况产生质疑。很多高职学生都是第一次远离家长和父母外出求学,很容易因为不适应新的校园环境导致心理出现问题,加之学校缺乏对其的思想教育,学生厌学、弃学心理就会导致其更难管理。高职院校除了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不够重视以外,其教育、管理方式的科学性也有待提升。
(三)辅导员管理责任感有待提升。辅导员是一个班级学生的实际管理者和领导者,更是学校政令的执行者,在学生的管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管理定位是否准确、管理理念是否创新与学生管理教育工作成效有着直接关系。高职学生的鲜明特点给高职院校的辅导员的管理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而且,很多高职院校辅导员都将工作重心放在了学生的课堂教学、评优奖助等日常事务上,而忽略了对管理深度的挖掘。辅导员兼具育人和引导双重重任,因而,为了更好地发挥价值,辅导员要做好精准定位,强化管理者的责任,创新工作方式,做学生的引路人,帮助学生树立自我管理意识,而不是一味用纪律去约束学生。
(四)管理形式和方法无法满足管理需求。学生管理体系是一个动态平衡体系,当管理体系中的某一因素发生改变时,管理形式和方法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具体来讲,高职院校的管理工作者为了实现管理目标,应该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社会管理要求对管理的目标、形式和方法进行相应调整,以适应管理的新常态。然而,高职院校缺乏科学规范的管理手段,而以人治为主,这不仅增大了学校的管理难度,也难以使学生真正信服,管理的效率自然也可想而知。
(五)缺乏对学生实习阶段的沟通管理。提升学生实操技能是高职院校的重要教学目标,进入实习单位实习是高职学生将所学的抽象知识和实践结合在一起的重要形式,因而,很多高职院校都会与相关企业进行合作,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提升综合素质。但是很多高职院校都认为学生的管理工作只存在于校内,所以在学生外出实习过程中,学校缺乏与实习单位的沟通,对学生的实际实习情况一无所知,更不要谈对其进行就业指导管理工作了。由于学校缺乏与实习单位的沟通,对学生的监督管理不足,导致学生实习时的积极主动性变差,以应付了事的态度进行实习,最终难以完成预期的实习效果。除此之外,高职院校与实习单位缺乏交流,也会导致其对社会实际用人需求、就业形势认识不足,从而无法引导学生成长为社会所需人才,为其日后就业带来不利影响。
二、高职院校学生创新管理路径
高等教育的普及,使得越来越多学生走进了普通高校的校门,在传统观念影响下,高职院校的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自制力似乎都比不上普通高校学生。因而,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复杂的长期工程,必须通过不断创新来提升管理效率。
(一)坚持“以生为本,为生服务”的管理理念。科学有效的管理应该是人性化的管理,即将管理的重点从学校自身出发转变为从学生的特点、利益出发,以通过管理实现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为目的。为了响应国家素质教育的号召,高职院校也应该坚持“以生为本,为生服务”的管理理念,从学生出发开展管理工作。在高职院校进行学生管理过程中,“以生为本”仍然停留在制度层面,而没有真正落实到思想和操作层面。要想创新学生管理路径,高职院校在进行学生管理时,应该充分尊重高职学生的特点,从学生管理实际出发,以为学生服务为目的。因而,从管理实际来说,高职院校可以尽可能多地搭建与学生沟通的渠道(如建立学校或班级微信群等),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以便及时全面掌握学生的特点和诉求,制定出科学有效的学生管理计划和工作方案。在实际学生管理工作中,高职院校应该从学生管理实际问题出发,以满足学生需求为目的,通过学校与学生和谐管理关系的构建将管理变为服务,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彰显和发扬,例如,可以将“严禁”“杜绝”等字眼改为“温馨提示”。
(二)强化思想教育管理工作。高职院校对学生的管理工作不是学校对学生的单向管理,而是学校在与学生双向沟通基础上的有效管理。而且管理的不仅仅是学生的行为,更是学生的思想,因而,增加思想教育课时,加大思想教育课程考核比重。学校可以通过沟通交流及时发现学生心理和思想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以便其更好地配合学校的管理工作。例如,学校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论坛或者“树洞”,在保护学生隐私前提下实时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其不良行为进行劝阻;同时也可以定期评选优秀标兵,对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嘉奖。
(三)充分发挥辅导员和学生干部的管理作用。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管理效率,高职院校应该打造一支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过硬的学生管理队伍。从学生管理的重要角色-辅导员来说,高职院校应该为其提供定期培训学习机会,以提升其管理能力。为了保证培训效果,高职院校首先必须做好培训调研工作,清楚了解辅导员在学生管理中的难点以及真正的培训需求点,以便制定更精准培训计划;然后根据培训计划,利用线上教学和线下专题讲座结合的形式开展培训;最后,可以通过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将培训所学应用到学生管理实际中去。从学生管理的基础团体-学生干部来说,高职院校可以适当放权,给予学生干部一定的管理权限,以调动其管理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带头作用。高职院校对学生管理工作是从宏观层面进行把控的,而通过学生干部队伍的壮大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从微观层面实现对学生的管理。
(四)提升学生管理的法治管理理念。很多高职院校都是从成立时间长、办学实力强的中专学校升级成立的,因而传统守旧的德育、人为管理理念仍然在高职院校延续,而依法治校的法治观念还较为薄弱。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学校缺乏学生管理相关的规章制度,无法满足学生管理实际需要;二是学生管理人员依法管理的能力不足,落地执行力较差。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加大管理制度编写力度和对学生管理人员的法制教育力度。具体来说,学校可以开设与学校实际、学生实际相关的法制课程,同时课程形式一定多样,让学生管理者明白法治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可以通过板报、校园广播等形式补充学生的法治教育内容,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以便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五)拉长学生管理的战线。高职院校对学生的管理不应该局限在校园,而应该贯彻于学生整个求学时期,因为高职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将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的综合素质人才。因而高职院校要加强管理意识,充分发挥学生与实习单位的纽带作用,提升学生管理的宽度和深度。从实际管理层面来看,高职院校可以增加与实习单位沟通,邀请企业专业知识过硬、专业技能良好的人才走进校园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学校也可以向企业展示自身教育理念,致力于打造学校、学生、企业三方联动的平台,以提升学生的实习效果,从而顺利完成对学生的就业指导管理工作,完成为社会提供更多优秀人才的使命。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开展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仍面临着很多问题,为了提升管理效率,达到为社会提供更多专业人才的目标,高职院校必须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不断变革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探究学生管理创新路径。
作者:杨炆坪 单位:铜仁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