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勘测设计大数据智能化管理创新分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电力勘测设计单位属于技术型和知识人才密集型企业,其档案为整个单位的核心信息资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地位。随着近年来我国信息化技术和水平的不断提升,勘测设计大数据档案管理的发展也有了质的改变,从传统方式转变为电子化方式。本设计院于2005年开始应用信息系统进行档案管理,但随着时间发展,原有的档案管理系统逐渐暴露许多漏洞和问题,难以实现本院档案管理的需要。基于此,需要对传统的数据管理系统进行升级和优化,从而建立起符合当前本院需求的数字档案管理系统。
关键词:勘测设计;大数据;智能化
勘测设计大数据智能化管理是管理模式的进步和升级,使数据信息管理从纸质文档转化为信息技术管理,同时实现设计业务流程信息化在线管理,包括:数据收集、管理、保存、利用等一系列智能化应用,以下对数字档案管理的具体措施和应用效果进行具体的分析:
1建立管理系统的具体措施
1.1建立科学合理的架构体系
建立良好的架构体系,使之形成以管理层、执行层、服务层为框架的三层管理模式,同时对院以及相关部门的管理职责进行不断地优化,进一步实现人员组织体系的建设和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完整架构,从而有效地保证信息化建设项目的正常运转,包括部门设置、职责落实、人员配备。另外,还需要从基础设施、应用系统等软件建设的硬件体系上进行综合统筹,以实现勘测设计的全面化管理。
1.2创建全过程智能化管理
设计人员在发起设计后,首先在客户端提交文件,系统则会根据预先设置的标准规范自动检查图纸中使用的字体、图签等。如果确定图纸符合标准规范,系统自动将DWG文件与生成的PLT文件进行绑定,从而保证系统收集的DWG文件与打印出来的纸质图纸保持一致,否则系统将拒绝生成PLT文件。在生成PLT文件并和DWG文件绑定的同时,服务器会在两者上打上相同的条形码,使两者形成唯一对应。第二步,需要对出版文件进行审核确认。电子文件送往打印机的过程中,电子文件的DWG信息自动入库,预先归在数字档案馆系统的临时库中。此时归档的电子文件已满足出版白图或晒蓝图的要求。接下来,打印出来的白图需上交至设计人员进行确认。确认无误后,设计人员需要在图纸上签名确认,此时的图纸盖好设计院公章后,就可以直接交付业主进行应用。在纸质图纸签名确认完成后,应该上交给档案室进行审核,然后利用扫描枪扫描纸质图纸的条形码就可以从系统临时库中调出其对应的电子文件,再把图纸的电子文件存放于相应的项目树下,从而完成图纸的正式归档。
1.3创建数据共享平台
本院设计的工程原始档案主要包括:设计生产过程中形成的设备档案、各类来往文件等。现阶段,本院设计工程原始档案的归档采取电子文件、纸质文件双归档的方法。针对新归档的原始档案的电子文件,设计人员通过本院工程管理系统与数字档案馆系统两者关联的方式,直接上传到数字档案馆系统的原始档案管理待整编状态,档案管理员通过接收整编完成电子文件归档。在实现了增量工程设计成品信息化管理的同时,本院对历史馆藏的工程成品、底图、报告等文档进行扫描,扫描内容包括:底图、报告文档等,在数字化过程中,对原稿进行全面的修复和保护,经过数字化后的文件准确、完整。
1.4完成情报共享链接
通过集成在首页的南网技术情报中心、广东电网数字图书馆等链接,本院相关人员可以使用南网范围内所有的电子期刊、会议论文等资源,可以下载、阅览最新的各种资料,包括各类技术标准、知识产权、数字图书、电力视频等,极大地丰富了本院的数字数据资源。通过情报共享链接,有效的实现了图书、规程规范信息的新增、拷贝、修改、删除功能,以及批量替换、批量修改功能,可上传电子文件。图书与电子文件是一对多的关系。系统提供对常用关键图书信息查询内容项的组合查询,检索结果以列表呈现,同时提供列表中关键数据项的全库排序功能。可将检索结果导出到EXCEL表格,实现已进行登记的图书、规程规范信息的分发管理。实现普通用户登录Web端,可以查询本人的持有图书的情况,并进行签收办理。列出图书的持有情况,并提供目录、持有人信息的多条件组合查询,可查看签收的状态及签收时间。
1.5加强对管理制度的创新发展
本院制定、修改了相关的三标体系文件,完善了相关制度,为数字档案馆的运行指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例如《工程科技档案管理规定》、《数字档案馆管理制度》、修订及新增25项档案管理制度,包括《数字档案馆编码管理规定》、《数字档案馆电子文件管理制度》等。
2.实施效果分析
2.1内部管理效益
2.1.1提高管理效率
本次数字档案馆的建设集成了档案专家的丰富经验,先进的管理理念,针对设计企业开发,贴近勘测设计大数据管理的业务需求,实现与工程设计项目与管理信息系统集成,实现蓝图、底图及电子文件共享互用信息,系统实用、易用。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加强电子文件的自动化处理,并建立了目录数据库、内容数据库和元数据库,实现多媒体文件的在线播放等。智能处理技术应用,通过DWG智能识别技术,为档案整编提供数据,减少手工著录,提高工作效率。先进的利用服务平台,在网上不仅实现传统档案的在线查询、借阅管理,并可进行全文检索,数码照片缩略图浏览、通过安全浏览实现电子文件在线浏览、电子文件下载等。
2.1.2降低企业成本
通过档案数据资源的有效应用,实现从成品登记、底稿归档、图纸喷绘、仓管分发等一系列过程,最后到成品归档及统计等过程的管理和协作,简化传统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系统自动分析DWG文件中的标准图幅,提取标准图幅中信息,按照图幅定义中的目录模板生成图纸目录,支持多种目录生成方式。批量选择本地已绘制好的DWG文件,生成目录,分析当前DWG文件框选范围内的图幅,生成目录,分析当前DWG文件中的图幅,生成目录。图幅,分析当前所有打开的DWG文件中的图幅,生成目录。系统可以自动获取一个项目、专业的所有图纸上的设备、材料信息,并自动汇总生成设备、材料表。为设计人员的自我提升、资料查阅等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2可推广价值
2.2.1电力系统
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档案移交规范性和效率,广州电力设计院作为局的全资子公司,要强化突出对主业的支撑作用,在2017年,参与“天鸽”、本院依托大数据系统快速查找历史数据,对运行单位运行参数进行复核,及时协助制订抢险方案,反应速度和数据准确性获得了南网的高度评价。本院在设计过程监控基础信息管理方面做了长足的探索,实现信息共享,对图书、规程规范的购置及查询提供了可复制的管理手段。
2.2.2行业内
以国家档案局颁发的《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为依据进行设计和开发,符合国内档案管理的各项业务规范和标准。本院作为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成员,根据协会相关文件,协会专家通过听取汇报和现场查看数字档案馆系统,对本院数字档案馆系统给予较高评价,经综合评议后,电力勘测设计行业授予广州电力设计院为电力勘测设计行业供电设计单位数字档案馆达标单位。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院数字档案馆建设平台以管理系统的业务需求和利用为基本出发点,能满足“收集、管理、保存、利用”等档案业务功能需求与功能,能够完成馆藏档案和资料数据化,并保证各类信息真实、完整、可用,具有一定的现实可行性。
参考文献:
[1]刘阜羊,李秋凡,李辉.水电勘测设计企业地质勘察业务转型发展模式探讨[J].低碳世界,2018,(20):223-227.
[2]龚建备,严佳,郑志荣,蒋苗.基于施工管理理念开展电力勘测设计管理[J].电力勘测设计,2018,(5):110-112.
[3]次鹏.水电勘测设计企业数字档案馆(室)建设初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8,(4):45-47.
[4]杨晓威.基于信息化测绘条件下的电力勘测设计[J].现代国企研究,2018,(4):31-36.
[5]肖建华,贾小霞,彭清山.新型城市勘测体系的研究[J].地理空间信息,2018,(3):24-29.
作者:周结华 单位:广州电力设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