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探析(4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探析(4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探析(4篇)

第一篇: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摘要: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企业是否能在竞争中取胜,关键还在于员工的能力,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而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倾向于对企业进行工商管理,所以高校所培养的工商管理人才是否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就会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本文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基于能力的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能力;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工商管理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工商管理能够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中,要求工商管理人才不仅要懂得工商管理理论知识,还要具备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工商管理活动中的能力。因此,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中,应以能力为导向,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一、问题分析

1、培养目标不明确

许多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没有从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也没有对地方经济的优势展开深入的调查分析,导致学校不了解社会对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能力具体有哪些要求,从而使得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同时,由于定位不准确,使得许多学校的办学不具特色。而普通地方高校在对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进行培养时,也没有与高职院校形成良性的竞争。在传统的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学校基本将重心放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上,并围绕着工商管理专业未来的就业方向开展教学活动。但是,教学内容、教学活动之间的目标却不统一,也没有紧密的联系起来,以至于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应用能力很差。

2、职业定位不明确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职业能力普遍比较差,竞争能力不足,虽然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但实践能力却很差。而企业在选拔工商管理人才时,却希望学生能够拥有多方面的能力,要对企业不同岗位的运作管理有一定的了解,以便能够快速的融入到企业环境中。但是,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基本是以理论知识为主,接触社会的机会也很少,进入企业实践的机会则更少,导致大部分学生对企业不同岗位的需求都不太了解,所以在工作后还需要花费一段时间去适应企业环境。于是,许多学生在面对实际的工作时,都会感觉十分茫然,更谈不上发现和解决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所以,企业在招聘到员工后,还需要对其进行再培训,这就会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比如,学生在毕业后进入德邦物流工作,虽然在校期间学习到相关的管理知识,但对物流管理的了解却很少,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涉猎也只是停留在很肤浅的阶段,学习过财务相关知识,但却不够深入。因此,德邦物流还需要对新进人员展开全面的培训,使其对物流行业的运作、岗位特点、岗位要求等有一定的了解,才能顺利的对各岗位的运作进行管理,并发现不同岗位在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再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解决问题。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系统知识并是从学校学习来的,而是在企业的培训中形成的。

3、不重视实践教学

学生的应用能力应该来源于实践,但在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学校却不太重视实践教学。虽然有的学校与外部企业建立合作,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一些实践机会,但实践环节却流于形式,企业对实习生也不太重视。并且,在实践教学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干扰,许多学校只是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整,而没有对学生在企业的实践部分进行学分设定,也没有对学生的实践结果进行考核。对企业来说,学生不是企业的正式员工,所以企业也不会以正式员工的标准对学生进行考核。因此,学生的实践效果便无法得到有效的检验,以至于学生对实践环节也不加重视,其动手能力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提升。此外,由于学校“双师型”教师数量比较少,许多教师虽然有丰富的工商管理知识储备,但却没有在企业工作的实际经验,所以在实践教学中,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比如,在市场营销管理的实践环节,由于教师没有在任何企业从事过与市场营销有关的工作,只是在理论上有所研究,所以教师对于汽车营销、电子产品营销、快速消费品营销等的具体要求,以及营销管理人员应具备的能力都不了解。因此,在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指导时,教师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学生进行指导,这样就会失去针对性。

二、培养模式

1、明确工商管理人才应具备的能力

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正应一专多能,要具备多方面的能力,才能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首先,核心能力,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要能够掌握最新的管理技术,能够运用管理技术去发现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最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从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从本质上来看,管理就是要改善,首先要能够发现管理中的异常,再消除异常,这是工商管理人才应具备的核心能力。其次,业务能力,无论从事什么岗位,都要具备该岗位应有的业务能力。因此,高校在培养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时,要注重提升学生的业务能力。比如,与生产有关的生产管理能力,在工商管理专业的学习中,学校应与机械制造、电气自动化、数控等专业建立合作,使学生能够通过这些专业的实习基地,对相关的生产活动进行了解,并亲身参与生产实践活动。在实践的工程中,学生可掌握机械类产品的生产流程,以及生产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应具备的能力,从而可以在以后的学习中,针对性的提高自己的能力。最后,发展能力,学生在毕业后不仅要努力的发展自己,还要通过提升自己来促进企业的发展。因此,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应具备发展的能力。发展能力要建立在积累和创新的基础上,是指学生要在本专业领域内,具备统筹、策划等专项的管理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进入企业工作后,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要在一线管理岗位上不断的提升自己,使自己逐渐成长为企业的核心管理人才。

2、加强并落实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主要手段,因此,高校在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实践环节,不仅要重视学生在校内的实验和实训,还要注重校外实训,加强与外部企业的合作。并且,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对人才进行培养,不仅能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还能为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提供实践素材。比如,在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时,学校可与恒安集团建立合作关系,让学生可在学习期间到恒安集团参加实习。恒安集团的纸品属于快速消费品,快消行业除营销管理和生产管理非常重要外,仓库管理也是非常关键的。学生在恒安仓库实践时,可学习如何对卷纸、手帕纸、方巾纸进行分类,并学会如何对不同系列进行分类管理,如茶语系列、优选系列、品诺系列等。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了解到仓库管理应具备的能力,以及仓库管理中应注意的事项,从而针对性的提高自己的能力,为集团的销售业务和生产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在恒安集团的实习,还能让学生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针对自身的不足加以改正,还可为毕业论文积累写作素材。而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要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共同对学生进行监督管理,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发展情况,从而帮助学生快速的成长,使其以后能够快速的适应企业的环境,并将相关岗位的价值充分的发挥出来。

3、注重提升专业课程设置的实用性

在对工商管理人才进行培养时,首先应确保课程设置的合理性,不仅要能够包括完整的工商管理知识,还要注重提升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因此,在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高校应开发一些新的实用型课程,而在课程的开发中要结合社会发展现状,以及社会对人才能力的具体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计划控制、组织协调、决策支持、诊断、改善等方面的能力。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想要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可邀请移动公司、圆通快递、美的集团等的资深管理人员到校开办讲座,为学生讲解现代企业的发展观,以及企业在未来发展中对管理人才素质的要求等,以便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有更明确的定位。而在专业课程的讲解中,教师可对结合案例为学生讲解相关的专业知识,并在案例的基础上增加模拟实验和项目训练。以“电子商务”这门课程的教学为例,教师可结合淘宝、京东、唯品会等电子商务平台的管理和发展来进行案例分析。在实际进行分析时,不仅要对这些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史进行分析,还要让学生明确电子商务管理中的要点,了解当前消费者的需求,以及管理所需的技能,使学生能够明确电子商务的运营模式以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而可根据自身的情况,针对性的培养自己这方面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可设置实训项目,如让学生设计校内购物平台,并制订相应的管理方案,以提高平台的知名度,让更多的用户主动注册成为平台会员,从而达到对平台进行推广的目的。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商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高校在培养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时,应结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明确培养目标。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实践环节,增强课程设置的实用性,并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努力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成长为社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丽建:中德应用型大学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比较[J].中国大学教学,2015(5):92-96.

[2]陈青: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J].商品与质量,2016(15):48-49.

[3]程沛: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工商管理教学改革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5):65-65.

[4]陈有毅:论工商管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科技资讯,2016,14(20):101-102.

[5]罗锋、杨望成、吴彩容: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基于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J].大学教育,2016(12):179-180.

[6]唐南霆:浅议工商管理专业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2):75-75.

[7]张红、田旭、刘倩:创新应用型高校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河北金融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为例[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6(1):207-208.

作者:曾婧 单位:武汉工程科技学院

第二篇: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摘要: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我国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提出了新的发展目标和培养要求,这就要求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了使我国工商管理人才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接着结合我国的具体实情,提出了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途径,以便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途径

一、引言

工商管理是我国高校一项较为传统的专业,具有较长的开设历史,为社会培养出大量的优秀学子。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工商管理专业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其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如何创新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各大高校亟需解决的重要话题,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外部条件的变化,积极引导工商管理专业进行转变,尽快与社会经济相接轨,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继续为社会发展贡献自身的力量。

二、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培养目标较高,层次性不突出

当前我国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普遍偏高,这是因为高校的教育目标没有及时结合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没有意识到需要改变当前的培养目标。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逐渐朝着大众化的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应聘到公司、企业,而我国一些高校仍然把培养目标定得较高,甚至有些学校还在坚持“培养高级工商管理人才”的目标口号,无疑脱离了我国的实际情况,培养出的人才也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要求。另外根据我国高校的表现,大多数高校在培养工商管理人才时,不区分专科生、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差别,培养目标大同小异,层次性不突出,影响社会人才的输出[1]。

2、教学方法单一,课程模式陈旧

在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充当主要角色,学生则处于学习的被动地位,这样难以突出该专业课程的启发性、探究性特点。从整体的课程安排来看,教师教学方法比较单一,通常以口头传授型为主,其教学计划和课程教材也比较落后,难以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在这样课程背景下,学生个性受到压抑,学习兴趣也会下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也难以得到有效的培养和发展,而当前我国社会需要创新型复合型人才,这样无疑会影响学生的未来发展,因此高校应当丰富工商管理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性。

3、培养脱离实践,过多偏重理论

高校教师在培养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时,比较重视学生书本知识的接收能力,往往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来判定学生学业是否优秀,忽视了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个体创新能力等[2]。除此之外,虽然各大高校都开展了暑期实践项目和实习项目,但是这些培训普遍时间较短,学生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应有的技能发展,培养目标难以实现,因此当高校学生毕业后,他们往往缺乏社会适应能力,在工商管理领域内缺乏自身竞争力,这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就业发展,同时也与培养高级管理人才的目标相斥。

三、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途径

1、结合实际情况,明确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一定要结合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只有切合发展实际的目标才会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目标涵盖了培养方向和培养层次两大方面,为此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当首先从这里入手。一方面,高校学生毕业后大多都进入企业,从基层管理工作做起,并不是高级管理人才,因此高校在制定培养目标时应当注意加强学生的管理能力、职业技能、创新能力以及合作能力,具体要突出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管理技能、计算机应用能力等,切合实际工作岗位的需要,以便让学生尽快适应社会,符合岗位需求[3]。另一方面,高校培养目标应当突出层次性,根据不同的学历层次制定不同的培养目标,高职高专学生和本科学生在培养目标方面可以出现大部分的重合,对于研究生培养,可以强调高级管理人才的定位,这不仅有利于高校专业的发展,还能为区域经济做出自身的贡献。

2、加强师资建设,优化课程体系

培养创新复合型人才是我国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育目标,这离不开师资队伍的教育和支持,只有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师才会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性和创造力。首先,教师要意识到工商管理课程教学的重要性,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要角色,使其处于主动地位,注意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丰富化,充分调动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开展启发式教学和探索式教学。其次,教师要改革当前的教学体系,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

3、重视实践教学,搭建实践平台

当前,我国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大多都在企业基层部门任职,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实践教学,通过实践来提高专业技能。为此,教师要认识到实践教学的必要性,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多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进而自我完善。其次,高校要引进双师型人才,聘请有工作经验的社会管理人员来高校担任实践指导教师,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增加实习渠道,扩大实践平台,这样才能将理论和实践有效结合起来,才能保证实践教学的专业性和全面化,以便遇到问题及时解决。最后,高校可以举办企业讲座,聘请有经验的工商管理工作人员来向学生介绍主要的工作职责、所必备的工作技能、工作中容易遇到的问题以及问题的解决方法等,以便让学生提前对未来的工作有所了解,使实践更有目标性。

四、结语

创新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高校教育的核心任务。我国高校在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培养目标较高、教学方法和课程模式陈旧以及培养脱离实践的问题,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高校应当结合实际情况,明确培养目标,优化教学方法和课程体系,重视实践教学,将实践和理论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参考文献:

[1]杨足膺,佟金萍,朱陈松,张宏如.基于动态过程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03:266-268+283.

[2]李晓辉.FZ职业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

[3]李春波.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4,06:84-85.

作者:陈霞 单位: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第三篇: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素质培养

【摘要】随着经济的增长,各类型企业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导致工商管理人才十分急需。高质量的管理水平决定了一个一个企业的水平,所以企业需要高素质的工商管理人才。各大高校纷纷开设工商管理专业,在几年前工商管理专业就已经发展成了一个大热的专业,如何进行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素质培养也是众多学校一直在关心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素质培养

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经济增长呈现着迅猛增长的态势,国民经济不断攀升,GDP指标也不断增长。各类型企业不断出现,数量增长了许多。我们都知道一个企业的成长离不开好的管理,所以对于高素质工商管理人员的需求这几年来增长了不少,工商管理人才成为社会上的急需人才。很多高校也顺应时代潮流,开设了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进行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素质培养成为各大学校都在研究的课题。

1工商管理人才所需要的素质

我们知道工商管理专业主要针对的是工商企业,研究工商企业的经济问题的一些基本理论还有一些管理的基本理论和一般性方法。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一门需要掌握较多能力素质的专业,更加考验人才的综合性素质。对于一个工商企业的管理,经济方面的管理是最为基本的,企业最重要的就是经济上的运营,一个企业能否生存下去,能不能继续扩大规模继续建设壮大,这都是要看企业经济上的效益,可以说经济运营的好坏是一个企业生存的基础。所以经济所要求的就是对于数字强大的处理能力和分析能力。对于企业来说,每日会有大量的财务数据,如果没有过硬的数字处理能力,当面对如此繁重的计算任务时,就会花费大量的事件在数据处理上,这样显然是对于工作不利的。身为高素质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计算机能力也是必需的。计算机能力对于十几年前的工商管理可能是不需要的,但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发生了第三次工业革命,这次革命中计算机走进了人们的视野,我们可以看到现在计算机已经完全普及,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计算机,到处都有计算机的各项应用,对于一个现代的从事工商管理工作的人,计算机能力也成为了必须要掌握的技能。对于一个工商管理从业者掌握的不光是运用计算机处理各种财务数据的能力,还要运用网络去收集资料,运用网络去与世界沟通。从高校方面来说,在最开始计算机在高校中的覆盖率可以说是0%,即使有少量的计算机,也是运用于科研方面,工商管理专业是没有的。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看到计算机在高校中的覆盖率是100%,很多工商管理专业都有自己的计算机实验室来让同学们学习各种计算机技能和进行各类模拟仿真,从这些数据里面我们就可以看出计算机能力对于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重要性。工商管理,这其中一定不可忽略的就是管理能力,管理能力主要体现在策略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现实中的企业运营实例,许多企业扭亏为盈,靠的都是当时的领导者管理者一个重要的管理策略的推行,帮助企业开辟了新天地,壮大了企业的发展。所以说工商管理专业人才要有能做出这样睿智决断的能力。我们学过管理学中的一个著名案例,发生在美国早期资本主义时期,企业主通过仔细的观察生产流程中的每一步,找到了每一步最优的工作方法,制定了相关策略,让工人们照做,这样子的办法让企业的生产效率一下大大提高,产生了巨大的效益,而这种方法也被我们后人一直沿用下来,诞生了流水线的生产模式。从这个例子里,我们一定可以看到管理策略的重要性。

2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素质培养策略

2.1多进行计算机能力的培养

对于很多高校来说,现在对于同学们毕业的最基础的要求就是要过计算机二级,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同学来说,所要通过的一定是office技能。但是有了这个证就代表自己的计算机能力一定过关了吗,答案一定是否定的。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同学来说,所面对的数据更加的复杂,繁重,如何将这些数据处理的井井有条,同时方便日后查看,这些都是需要超级强大的计算机处理能力。依靠office就足够了吗,答案又一次是否定的,我们要运用一些专业的经济类软件来帮助我们来进行数据的处理,同时在面对一些没有现成的软件可以处理我们的数据时,我们还要掌握一定的编程能力,运用计算机语言,来帮助我们来进行数据的处理。所以这就要求高校一定要重视计算机能力的培养,多安排实践的时间,俗话说实践出真知,这句话一定是对的,在不断的演练过程中,我们才能不断的发现我们的不足,并进行提高。同时也要多进行实际案例的模拟,进行实例的计算机操作才能让同学们对于自己的专业和所从事的工作环境更加了解。

2.2进行管理能力的培养

对于管理能力的培养,很多人听起来感觉很空洞,这应该怎么培养,一个人的领导气质不应该是从出生就有的吗?还是与自身的性格相关?我们都听说过这句话,见多识广,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也是这样的,我们要多去进行实际案例的分析和处理。老师给出实际的案例,让同学们去进行分析,引导式教学,让他们想想自己遇到这种情况会做出什么决策。同时再为他们讲解当时的人是怎么处理的,有什么可以提高的地方。

2.3数学能力的培养

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同学来说,数学是基础,一定要打好数学的基础这样才能在遇到数据时可以很好的进行分析和处理。各类数学方面的专业课程的开设是必不可少的,打实基础方能进行下一步的学习。工商管理专业的素质培养,所要培养的是一个综合性的素质,需要管理能力,需要计算机的操作能力,需要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这也包括了数学能力,还有等等其他方面的,在人才的培养上,我们一定要全面的开展工作,让同学们的能力可以全面的得以提升,成为日后高素质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成为社会的栋梁,填补当前急需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缺口,为企业的管理增添活力。

参考文献:

[1]李欣,王颖.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素质培养与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01,11(3):31~32.

[2]胡付照.浅论我国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素质与培养[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3(2):20~23.

[3]张明.ERP综合实验: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素质提升新模式[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10(8):153.

[4]钮小萌.基才素质教育的工商管理专业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6):24~25.

作者:张婷 单位:广州白云工商高级技工学校

第四篇: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过国外与国内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了解到,我国目前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定的不足,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很好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所以,我们需要转变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创建交互式培养模式,构建“知识-能力-素养”贯穿一体的动态过程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我国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不足、建立动态过程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

关键词:动态过程;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一、引言

根据我国创新战略的提出以及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培养出具有知识、能力、素养、创新等全面发展的人材成为主要目标。这有效的解决了我国目前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不足,是解决我国工商管理人才就业率低、缺乏复合型人才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是对先进人才培养模式“国际化、综合化以及内涵化”的具体实践。

二、我国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我国大学的体制一直都是国家计划体制,培养过程都是根据年级、系别、班级进行组织,而且在教育方面施行的是的“三段式”教育,教学计划、人才培养都是统一的。目前,我国各大高校工商管理人才教育主要面向的是政府,为政府服务,这样就导致为学生服务的意识薄弱。由于我国教育严格实行“严进宽出”的政策,这就导致大学生就业竞争激烈,就业难的问题,并且培养的学生整体素质低、趋同化严重,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

三、我国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不足

根据我国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现状来看,我国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比较重视理论,缺乏实践、比较重视传承,缺乏创新精神。我国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第一,培养的人才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导致所学专业与岗位缺乏统一性。“所学非所用,所用非所学”是我国各大高等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当然,有的学校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也在尝试着各种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比如,有的工商管理学校借鉴了外国的教学模式,即“三段式”教学,所谓“三段式”教学就是“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所学非所用,所用非所学”这一难题,但是,这一模式有一个明显的弊端,那就是过于重视基础理论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目前,我国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目标过于陈旧,现行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目标近进来没有丝毫改变,一直沿袭传统的培养目标,这就导致我国工商管理培养的人才不能与市场经济相适应,各类毕业生趋同化严重,没有特色优势,培养的人才比较单一,综合素质不高。第二,我国工商管理学院培养的途径非常单一。我国的人才培养主要途径就是通过学校教育,我国各大高校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途径主要是通过学年制,近几年来,部分高校又采取了学分制。但是,学分在各大高等学校互相认可方面仍然存在问题,并且,我国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教学采用的仍然是以传统方式为主,这就使得网络教学与远程教学适用范围狭窄,不能有效的发挥它们的作用。第三,教学内容陈旧,缺乏创新型。世界是变化着的,我们必须时刻保持用新的眼光看待问题,目前我国工商管理教育在专业课程教材方面、内容方面都是陈旧的,不能与我国发展现状相适应,而且缺乏创新性。而且在教学过程中,仍然采取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的程序化教学,没有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效率差。

四、建立动态过程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使我国培养的工商管理人才能有更好的发展,我们必须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动态过程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这就需要我们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借鉴国外先进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制定符合我国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和实际情况的培养模式。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比如,以学生为主体,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人文与科学相结合,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在此基础上,我们必须要把实践教学体系与理论教学体系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两者协调发展,并且还要根据我国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和实际情况,建立具有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的教学内容体系。第二,建立培养有特色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可以借鉴“模块式”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即把工商管理专业进行细化,可以细化为生产与运作管理、财务管理;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等模块。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了基础公共课程以外,还可以根据自身优势、兴趣进行模块选择进行深入学习,这样有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培养出的人才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提高就业率,有利于解决“所学非所用,所用非所学”这一根深蒂固的难题。第三,改变教学模式,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策略。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尤其是大学生,不管是在自律方面还是学习方面,都具有了一定的独立性,教师要大胆的把课堂教给学生,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同时还要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要只是过分的重视理论教学。对学生多鼓励,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而不是单纯的把学习当作一项不得不完成的任务。

五、建立动态过程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

建立动态过程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是对我国目前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局限性的突破,另一方面也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这些弊端导致我国工商管理培养的人才趋同化严重,缺乏特色优势,培养的人才与岗位缺乏统一性,培养的人才比较单一,不能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相适应,所以,改变传统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是我们首先面临的问题,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六、结语

建立动态过程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是对我国目前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局限性的重大突破,也是对当前专业发展、社会经济以及所在高校专业发展的必然性要求,有利于解决我国各大高等学校普遍存在的“所用非所学,所学非所用”这一难题,有利于培养“复合型”工商管理人才。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不足,并且提出了动态过程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我国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任重而道远,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士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杨足膺,佟金萍,朱陈松,张宏如基于动态过程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

[2]王鑫基于动态过程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外交流2016

[3]李建平动态过程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经济2016

作者:刘晓民 单位:河南省煤田地质局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