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工商管理徽文化嵌入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重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学科体系,以徽商之“贾而好儒”精神打造现代文化新徽商
(一)“贾而好儒”为徽商的成功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众多学者通过对徽州各宗族商人的研究发现,他们在步入商海之前大都受过正规的儒家经典教育,如清歙人江春“少攻制举业,乾隆辛酉乡闱以兼经呈荐,因额溢见遗,遂弃帖括经商扬州”。“少攻制举业”的经历使江春具有了敏锐的判断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也是从事商业活动所必需具备的基本素质。
(二)我国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科体系的尴尬与不足
1.公共基础课程设置上,人文课程与自然科学课程严重不足。
我国各专业课程体系通常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大模块。工商管理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略显不足,只占到总学分的30%左右。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又占据了相当的比例,课程之间有一定的重复,内容安排流于形式。而一些必要的人文课程与自然科学课程却不见踪影,结果造成学生毕业后人文与科学素养出现严重的问题。
2.专业基础课过多过泛,造成专业个性不足。
如工商管理专业,国家教育部规定基础课程包括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等。各高校遵循教育部标准进行排课,就出现了学生知识面广则广矣,但工商管理专业与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相比,共性有余而个性不足。
3.专业课程设置上重理论、轻实践,与培养应用型人才需求不符。
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强实际工作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管理以及教学等方面工作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用型高级管理人才。但事实上,很多高校教育目的依然是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形成了以抽象理论为中心的课程模式,课程体系不顾现实社会对毕业生的真正诉求以及市场的反馈信息,过分追求理论的系统、完整和高深,严重偏离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三)重构
安徽工商管理学院面对问题和不足,利用地域优势,在承继徽文化之精髓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教育。
1.公共课程设置上增加文化类课程,优化政治理论课程。如开设《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等;开设选修课《中国茶文化、酒文化》等。
2.专业基础课程设计可开设《徽商》、《徽文化》等。
3.加大与现代新徽商校企合作的力度,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实践技能的场所。
二、建设“移动课堂”,践行徽商精神
(一)徽商重文化,更重实践
徽商的成功不仅在于对文化的重视,更在于他们从来不局限于死读书,读死书,他们更注重在耳熏目染中培养实践技能。徽商成功的经验也为我们今天的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安徽工商管理学院以“草根、安徽特色”为宗旨,“承继徽商精神、传播徽文化、树立新徽商品牌”是安徽管理界尤其是企业管理界的重要责任之一。为突出办学特色,体验古代徽商艰苦创业的过程,将“徒步徽杭,重走徽商路”作为开展“移动课堂”学习的重点。徽杭古道是古代徽州商人离开徽州出外经商的首选的一条山道,目前保存比较完好的一段自绩溪县伏岭镇至浙江省浙基田,一直延伸到杭州,徽商们通过京杭大运河把生意做到全国各地,是现存的徽文化物质文化遗存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移动课堂”建设的重点。
(二)“移动课堂”建设的基本策略
1.徒步徽杭,体验徽商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
徽杭古道即是出安徽至浙江一条最近的路上通道,全长五十余里,明清时期一代又一代徽商就是从这儿走出去,他们饱谙寒暑之苦,频历风波之险。学员们通过徒步徽杭,体验当年徽商创业之艰难和百折不饶的进取精神。
2.参观胡雪岩纪念馆和胡适故居,体验徽商诚信的处事风格和“徽骆驼”精神。
绩溪商人胡雪岩的胡庆余堂挂了两块匾,一块朝着顾客,上书“真不贰价”四个字,另有一块对着柜台,上面是胡雪岩亲手写的“戒欺”两字,旁边还有一段小字:凡有贸易均不得欺字,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不可欺。余存心救世,誓不以劣品代取厚利。唯愿请君心余之心,采办务真,修制务精,不致欺予以欺世人,是则造福冥冥,谓诸君之关善为余谋也可。学员们通过参观胡雪岩纪念馆和胡适故居,体验徽商诚信的处事风格和“徽骆驼”精神。
3.开展拓展训练,体验徽商以众帮众的团队意识。
徽商的成功,不仅在于个人的勇于进取和敏锐的眼光,还在于他们往往利用宗族、乡里组成商帮,以众帮众、同舟共济。学员们在拓展训练中注重的即是团队意识的培养。
三、结语
总之,徽文化的发扬光大、徽商精神的传承,不仅需要课堂知识的传授,还需要学员的亲身体验,安徽工商管理学院在人才培养中试图通过徽文化的嵌入,培养既有坚实的文化基础、又具有实践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
作者:陈发祥 魏梅 程国财 单位:安徽经济管理学院 合肥经济管理学校 合肥财经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