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专业创业人才培养路径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工商管理专业创业人才培养路径,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工商管理专业创业人才培养路径

摘要:目前企业对高素质的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市场化越来越明显。高校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该文阐述了工商管理专业创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对工商管理专业在培养创业人才模式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建立创业课程体系和虚拟实训室等几点建议,为构建工商管理专业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工商管理专业;创业人才;产教融合;实验室建设

目前,由于市场的多样化,各种新兴行业的崛起,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和以往大不相同,因此这也造成了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艰难处境。在这样的处境下“大众创业”的新理念被广泛提及。这就要求高校必须做到产教融合,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建设学生职业评价及指导体系,转变教学方式,推动不同职业培训,就业体系建设。

1我国专业创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目前全国创业孵化载体中有60%都是市场化机构,预计未来这一比例还会继续上升,整个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加速器以及高新区会形成孵化生态、双创生态。不仅是专业化的众创空间,专业的产业孵化器也将会越来越多,我国已经融入全球的创新创业网络,不仅把国外的项目引进来,而前我国的创新创业企业也在“走出去”。在课程设置上实践课程的比重逐年上升,工商管理专业从最初的理论课程为主,逐步转向实践应用型。在教学安排上近几年,部分本科院校在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积极探索新的方式,如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建设线上线下混合式等“互联网+”的教学模式。但这种变化仅仅是教学方法的变革,并未真正触及“互联网+”教育的本质。还没有将“互联网+”真正转变成学校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仅起补充或辅助作用。目前网络上兴起的MOOC、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由于资源数量少,并未普及在教学中。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开展这种教学模式,教师除需具备专业知识外,还需要具备制作教学视频的录制、剪辑、软件操作等能力,目前能熟练掌握该技能的教师人数有限。据教育部统计,2018年以来,全国已有82%的高校开设了创新创业的必修课或选修课,开设创业教育的课程门数比去年增加了14%;设立的创新创业资金达到了10.2亿元,吸引校外资金达到了12.8亿元。高校设立的创业基地数量也增加了18%,场地面积增加了近20%,大学生参与创业创新活动的人次达到了300多万人次。

2工商管理专业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

2.1创新创业课程缺乏针对性

各高校工商管理课程设置基本一样主要分为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社会实践和毕业论文。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的院校在课程设置上也大体相同,少有院校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和该校学生的特点开设不同板块的“创业系列”课程作为其他管理类课程的补充。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的创业人才不仅是要有创新意识找到项目创业,更重要的是要在创业后如何把“业”经营下去。各高校都提倡学生积极参与到“创新、创业”的项目中,由于没有形成与创业有关的课程培养体系,无法达到预期的培养效果。

2.2理论与实践无法衔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中,专门针对西部高校实验室提出要求:“以‘填平补齐’为原则,加强基础教学实验室、专业教学实验室、综合实验训练中心、图书馆等基础办学设施和信息化建设,建设教学实验用房和配置必要设备,提高学校本科教学的实验基础能力。”这将有力推动中西部高等教育迈上科技新台阶。但具体落实下来,无论是实验室设备与专业技术人员配备,均存在巨大缺口。首先,随着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广泛运用,教师在课堂上讲新技术、新方法,但学生到实验室里面对的依旧是陈旧落后设备和实验手段,不仅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而且与现代科学技术要求不相适应。其次,实践教学薄弱还体现在目前高校和企业间还未找到一种双赢的校企合作模式这导致校外实训基地数量少而且与专业匹配度不高。工商管理专业学生需要实际参与到企业的日常运营管理中才能培养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但企业出于自身经营成本考虑很少接纳实习生,这使得高校很难建立满足自己需求的校外实习基地。

2.3管理上缺乏资源整合

首先,目前很多高校都设置了“双创中心”制订创业教学计划,指导学生创业项目。但是,创业教学计划最终是落在专业教师的教学中,这两个环节要充分沟通才能把创业教学计划在教学中实施。其次,现在信息技术在工商管理中广泛运用,网络自媒体等多种商业模式的出现,各系部之间的相互研讨才能产生出更多的创业培养模式。仅靠工商管理的教师们闭门造车,这不仅知识体系较为狭隘,而前教师们在各种信息技术上不能给到学生及时的支持。

2.4培养创业人才的定位模糊

目前很多高校的创业人才的定位还没有一个准确的评价标准。高校大多数教师没有在企业的工作经验,无法做到跳出教育看教育,因此在课程设置和教学中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把握创业人才的本质和应具备的技能。这就造成目前各高校在创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上千篇一律,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未来的创业过程中或是在企业的工作岗位上缺乏竞争力。没有形成产、学、研的生态关系。

3工商管理专业创业人才培养的建议

3.1根据学校特色准确定位培养目标

明确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企业培养具有计算机运用和外语基础,掌握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技能与方法,具有经济管理知识,具备应变能力和团队精神的人才。在此基础上构建自己的核心专业课程,如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或公司财务等。在教学方案和内容上创新,课程安排可以形成学生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教学方案与内容紧扣行业动态需求。

3.2建立创业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形成模块化的体系。可分为管理专业知识模块、专业实训课程模块、创业人才培养模块。其中创业人才培养模块可包含的课程有:“领导的艺术”“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方法”“企业危机管理”“决策与预测能”。可根据学生的弱点和需求设置各模块中的课程。做到建设一个专业,对接一批企业,服务一个产业,培养一批人才。

3.3建立虚拟实训室

现经管类的实验室仅靠传统的ERP沙盘模拟和软件系统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要达到实战效果必需建立虚拟实训室,包含各公共办事中的业务办理窗口如工商、银行、税务、海关、供应商、媒体等业务办理。模拟商务环境,建立各种电子沙盘,学生模拟注册公司、扮演企管部、物流部、生产部、财务部、采购部、人事部等部门岗位,模拟企业内部多部门协同环境。企业外部,建立完善的公共事务系统,设立商业银行、工商局、税务局等机构。全面模拟企业内部外部环境运营实战场景。

3.4建立校企合作机制

首先,高校向企业有偿开放科研硬件设施,双方本着双赢的理念,共享科研创新成果。其次企业介入高校成立联合实验室非常必要,有利于改善实验室设施,提供相关技术援助,将现代技术手段融入理论指导,提高办学综合水平。企业和学校共同设计开发符合现代企业的管理系统,不断更新实验室设备,研发新的科技成果。这样解决了中小企业科研硬件设施投入不足的问题,弥补了高校复合型、应用型教师人才队伍建设的。从企业发展的长远利益来看,从某个实训室出来的人才,对曾经模拟过的场景和系统了如指掌,因此愿意购置并推广,无形之中拓宽了企业的市场,而且可以利用高校实验室这个应用大平台展示、宣传自己的技术及产品的优势,从而也可弥补自身市场资源的不足,通过企业自身需求导向及课件定制化,实现低成本人力资源的获取。除了成立联合实验室,企业和高校还可以在教学环节上深入合作,学生在第一、二、三学期由学校开设素质课程和基础课程,四、五、六学期由企业开设方向课程、岗位课程、项目课程,第七、八学期学生根据自己在企业中的实习来做毕业设计。用这种方式建立深入的校企合作机制,让符合当地特色的企业走近高校,学校与产业园在同一个园区的校企合作物理空间环境,这样就相对于传统的建设实验室等此类合作而言更加的能实现企业师资上课在教室,上班在公司,学生上课在教室,实训在公司,教学与生产联动,学习与实践并举的动态合作。

参考文献

[1]刘立红.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析[J].纳税,2017(13):44.

[2]张敏.高校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的模式和改革[J].黑河学院学报,2016,7(5):l13-114.

[3]张娴,张静珊,钟诗宇,等.浅析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38(3):249-250.

[4]谢雅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创业型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江苏科技信息,2015(4):38-39.

[5]李春波.工商管理专业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黑龙江教育,2018(4):69-70.

[6]斯晓夫等.创业管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

作者:钟杨 单位:贵州大学明德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