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分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结合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中存在的滞后性及社会绿色发展需求,本文分析了该领域培养中增加绿色发展理念的迫切性、重要意义,并从优化培养方案、拓展人才培养方式等方面设计了完善途径。
关键词:绿色发展;工商管理
一、绿色发展理念下现行工商管理人才培训的不足
根据世界经济合作发展组织的预测,到2050年全球人口规模将达到92亿,地球将有22亿新增人口。数十亿人口的衣食住行将消耗更加巨大的自然资源。与之相对应的却是恶化的自然环境和全球气候变化。目前的经济增长方式必然不能支撑未来几十年的全球经济发展。我国政府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不仅彰显了我国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社会担当,同时也决定了未来企业的竞争方式。企业是经济发展中最具有活力的微观主体,工商管理教育则是为企业输送管理人才的重要手段。面对经济发展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绿色发展已成为必须。目前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仍然围绕着20世纪初古典经济学中企业以赚取最大收益为假设展开,强调企业的经济绩效和盈利能力的培育,忽视了企业所需承担的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
二、绿色发展理念与工商管理人才培训的重要意义
从绿色发展的视角审视当今工商管理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依托科学研究促进教学环节的知识更新,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我国的工商管理专业教育是上世纪末从西方引进的,西方管理思想和管理学理论在现代教育中占据主导地位,经典案例也以发达国家为主。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提升,本土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影响力逐渐加大。绿色发展理念不仅是我党提出的治国纲领,更指明了未来企业竞争的焦点。在教学内容中融合绿色发展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管理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问题导向,很多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都根植于实际问题之中。进入21世纪后,可持续发展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经济、社会、环境”成为企业需要承担的三重底线,因而企业追求的目标也由利润调整为经济、社会、环境构成的持续绩效。通过对战略管理、市场营销、运营管理、创新管理等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完善,符合现代企业竞争的需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场适应能力,从而更好地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
三、绿色发展理念与工商管理人才培训的突破口
(一)绿色发展观
绿色发展观的前身是可持续发展理论(sustainabledevelopment)。该概念的提出源于人们对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反思。我国在1994年7月颁布的《21世纪议程》中首次提出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观,并在原有环境法律体系框架下陆续出台了一些环境排放标准,为约束企业行为提供了量化标准。绿色发展虽然属于宏观范畴,但是绿色发展的实现既需要政府的努力,更需要作为微观经济主体的企业负起不可逃避的责任。由于经营观念的不同,企业主的绿色发展态度呈现出了很大差异,有的将其看作是必须服从的法律,有的将它当作成本压力,有的则把它当作未来实现赶超的机遇。有学者呼吁,企业组织需要在观念上来一场变革,从现行的股东利益导向的短期利润最大化转变为社会和世界创造可持续的价值范式。
(二)企业社会责任理论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CSR)的研究起于20世纪初。1916年芝加哥大学的MauriceClark就写道“我们需要有责任感的经济,并且这种责任感要在我们工作的商业伦理中得到发展和体现。”经过多年的研究和讨论,学术界关于企业社会责任形成了以下有代表性的观点:①三个同心圆:企业社会责任包括三层含义。最里层是企业的经济职能,这是企业需要履行的最基本的责任;在核心层经济职能的基础上,中间层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积极应对社会价值观的变化;最外层则体现了企业对新出现的尚不明确社会事项的承担责任。②三重底线观:即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利益相关者及社会各方的期望,需要承担起对社会、环境和经济的三方面的责任。
(三)利益相关者理论
利益相关者指的是企业经营中受其影响及能影响到企业的各类群体。利益相关者理论是关于企业是什么及如何运作的理论。根据对企业影响力的大小,利益相关者可以划分为关键利益相关者和次级利益相关者两个层次。员工、供应商、客户、投资者的参与对企业正常运作至关重要,因而被归类为关键利益相关者;媒体、大学、社区、政府、非政府组织等不直接参与企业交易,对企业生存起不到关键作用,被归为次级利益相关者。长期以来价值最大化是企业追求的唯一目标。企业决策主要围绕价值创造和交易问题,正是在价值创造和交易时仅仅狭隘地关注经济效益,导致了资本主义的伦理问题。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觉醒和绿色发展时代的到来,这些利益相关者的作用也会发生动态改变,原来那些边缘化的无足轻重的利益相关者可能对企业起到重要作用。最早的例子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发生在印度Chipko的一场运动。为了阻止运动品制造商对村庄树木的砍伐,妇女们聚集在一起列队步行,用身体去保护树,最后运动品公司被迫妥协。
(四)自然资源基础观
自然资源基础观(Natural-Resource-Basedview,NRBV)是Hart于1995年提出的。该观点的核心思想是,随着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恶化,生态环境也将逐渐成为企业竞争必须考虑的制约因素,即那些环境友好的、拥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企业将在竞争中维持优势。20世纪90年代之前的战略管理学者强调政治(political)、经济(economic)、社会(social)、技术(technology)对企业外部环境的影响。外部环境分析也一直遵循着PEST范式。但是随着自然资源基础观的提出,自然资源已成为企业战略不可缺少的重要考虑因素。
(五)绿色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
绿色技术创新作为一种新的创新方式,它最大的特点在于双重外部性,即创新的外部性和环境的外部性。相较于创新概念的提出,绿色技术创新的出现晚了将近100年。由于企业的经营活动是建立在内部经济性基础之上,因而企业在组织生产时很少考虑诸如环境等外部性问题。这就决定了在旧有的制度体系下,企业的创新活动都是以减少内部成本、优化资源配置为目标。传统范式下的企业缺乏绿色技术创新的内在激励。随着发展观念的转变和各国越来越严厉的环境规制政策,企业创新目标发生了变化,企业不仅需要通过创新实现对经济目标的追求,还需要通过创新解决发展中带来的环境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后环境问题与企业创新的融合趋势逐渐显现,如何利用新技术、新方法在保证实现经济绩效的同时减少、避免环境污染,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及绿色发展,成为各界急需讨论的新命题。商业模式创新是实现人类绿色发展的另一途径。商业模式是关于企业如何创造、传递、获取经济、社会(及其他形态)价值的基本原理。它也是关于企业如何做生意的整体方法。通过替代原有的商业实践,新型的商业模式能够重构企业的价值链,产生新的生产-消费关系,在此基础上改变消费文化和消费模式。进入21世纪后随着互联网和IT技术的普及,在工业领域和消费领域涌现了一批诸如制造业服务化、C2B、共享经济等的新兴业态,出现了诸如红领、陕鼓等一批新兴制造业的代表。以其中的共享经济为例,它倡导以租赁代替购买,因此在满足消费者使用需求的同时不增加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因此是一种利于绿色发展的商业模式。而工商管理教育中仍然沿袭着订单—采购—生产的传统的大工业时代的运营模式和与之对应的大营销模式。通过对上述理论的分析可以看到进入21世纪后,企业的竞争基础、竞争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绿色技术创新、商业模式设计、共享经济模式、C2B等新概念不断在工商领域涌现出来,有的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如利益相关者理论、企业社会责任理论),有的正在不断完善中(如商业模式创新、共享经济)。这些理论是对工商业先行者探索的凝练、解释,同时也代表了未来工商管理学科的发展方向。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相对滞后。因此对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完善,就显得非常迫切。如何适时调整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内容和培养方式,提高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重要命题。
四、绿色发展理念与工商管理本科教育结合的方式
(一)优化培养方案
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之后,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针对教学内容相对陈旧的问题,及时更新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成为了本科教育的必须环节。结合绿色发展理念的理论基础,有关院系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相应调整。对于涉及到的工商管理主干课程,如《管理学》、《战略管理》、《市场营销》、《运营管理》等,在教学中结合现有教材体系,对相应内容进行补充,并增加具有时代特征符合绿色发展需要的案例教学。通过教学团队研讨,将上述企业社会责任理论补充到《管理学》教学中,利益相关者理论、自然资源基础观补充到《战略管理》教学中。在必修课的基础上,还可以增开《创新管理》、《商业模式创新》等选修课,更新教学内容,贴近时展的需要。在教学中大量使用诸如海尔集团的人单合一、山能集团的循环经济、陕鼓动力集团的制造服务业转型、红领集团的B2C商业模式创新等具有本土特色且代表未来发展趋势的典型案例。此外,在专业英语教学中,也结合上述主题选择适宜的文献补充给学生。
(二)拓展人才培养方式
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拓展培养方式,加强应用能力的锻炼。为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各级部门主办了很多竞赛,如教育部主办的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这些比赛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应用能力提供了绝佳的平台。在学习工商管理专业知识的同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类似比赛结合绿色发展主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比赛。通过各类参赛中,也能将工商管理《市场调查与预测》、《应用统计学》、《创新管理》、《市场营销》等主干课程串联起来,通过实践应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工商管理专业素养。吸收大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活动,促进科研、教学的融合互动。同时将研究生培养的导师制引入到本科生培养中,在辅导员主抓思想教育的基础上,给每个本科生配备了专业导师。专业导师主要负责学生的个人发展规划、业务能力培养和训练。此种方式不仅加强了学生管理工作,更是加强了师生互动,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参与训练的机会。
参考文献:
[1]秦书生,杨硕.的绿色发展思想探析[J].理论学刊,2015(06).
[2]邬晓霞,张双悦.“绿色发展”理念的形成及未来走势[J].经济问题,2017(02).
作者:尹琪越 马媛 单位:山东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