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共管理与绩效预算管理分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公共管理与绩效预算管理分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校公共管理与绩效预算管理分析

摘要:

本文试图以新公共管理理论为指导,探讨将绩效预算引入高校预算管理的路径,逐步建立和完善“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以期增强高校经费的使用效益,助力高校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绩效;预算;高校

一、引言

预算管理作为高校经济管理工作的开端,是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高校规模日益扩大,经费来源日益多样,财务收支总量逐年增加,高校间的竞争日趋加剧,对经费使用的效益越来越重视。20世纪80年代,英国学者胡德最早提出的新公共管理理论,主张在公共部门引入竞争机制,通过落实有效的激励与约束制度,解决传统管理的低效问题。他将新公共管理理论总结为七个要点,其中三点明确表达了重绩效、重结果的理念:一是公共部门职业化管理,强调明确划分行为责任;二是绩效的明确标准与测量,主张制定明确的目标,设定绩效标准,紧盯目标实现;三是对产出控制格外重视,他认为需要重视的是结果而非过程。本文试图以新公共管理理论为指导,探讨将绩效预算引入高校预算管理的路径,逐步建立和完善“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以期增强高校经费的使用效益,助力高校持续健康发展。

二、高校绩效预算管理实施现状

绩效预算是关于将绩效信息引入预算过程中,是一种把可测量的结果与所分配的资金挂钩的预算形式。目前,我国高校仍处于绩效预算管理的探索阶段,尤其是西部高校相对滞后。

(一)高校预算缺乏成本、绩效导向

目前,相当一部分高校在预算管理中普遍存在“重支出、轻效益”,即注重社会效益,忽略经济效益。为完成预算执行任务而年底突击花钱,一部分院系经费充足,浪费严重,资产重复购置、资产闲置现象突出;而另外一些部门却出现资源紧张、经费不足、专业发展受限的状况。高校管理中这种成本意识淡薄、“重投入、轻产出”的观念导致预算管理混乱、低效,绩效的导向作用被削弱。

(二)高校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

1.预算编制参与人员存在观念误区

一方面,部分高校对预算管理认识片面,认为预算管理就是尽可能争取经费和推进预算执行,而预算工作主要是财务部门的事,财务部门高抬贵手,预算执行就快些,财务部门审核严格,预算执行就慢些,财务部门写好报告争取更多的经费,二级院系就有充足的发展资金。另一方面,高校预算编制涉及到学校的方方面面,只有预算执行人才最了解情况,虽然要求二级院系部门经费执行人参与预算编制,但往往本着“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心态尽可能多的争取经费。这些错误的观念必然造成错误的后果,预算编制偏离学校发展目标,经费分配不均衡。

2.预算编制方法存在局限性

我国高校普遍采用增量预算与零基预算相结合的方法,增量预算法简单易行,在上一年度预算的基础上适度考虑本年增减变化。但这种方法没有考虑到上一年度预算安排是否合理,致使各部门以各种名目增加预算额度,盲目占用预算资金,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益。

3.预算内容不够细化和精准

预算科目不细化,不利于监管和分析,不利于预算资金合理分配,不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三)高校预算执行缺乏监管力度

1.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超支现象

预算额度执行不够严肃,出现超支、赤字现象,究其原因,一方面,财务软件的部分控制功能存在盲区;另一方面,预算执行控制人员不够严格,对于年年都有的预算项目执行监管不严密,常常出现寅吃卯粮的现象。

2.预算执行过程中情况分析不及时

部分高校财务处人手紧张、工作繁重,处理常规性工作已经焦头烂额,难以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及时分析反馈,更谈不上对其进行监管、调控了,因此,常常出现预算执行力度不均衡、预算执行前松后紧的现象。

3.预算执行过程中缺少监督机制

部分高校未设立监督部门,甚至未设立专业的监督人员。对于资金的真正流向以及是否按计划执行都没有透明公开地接受广大教职工监督。

(四)高校预算考核缺乏约束、激励机制

一直以来,很多高校的预算管理都停留在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的阶段,侧重预算经费分配和成本费用支出,侧重支出项目是否符合规定,而预算资金的使用效果往往被忽略了,更缺乏对执行机构进行业绩考核和奖惩措施,资产重置和资金浪费现象严重,大大降低了财政资金的经济效益。

三、高校绩效预算管理实施路径

目前,我国高校仍处于绩效预算管理的探索阶段,部分地区正在开展试点工作。近两年,广西高校开始以专项经费的绩效评价为突破口,从绩效评价逐步扩展到绩效预算管理框架的建立。将绩效数据引入到预算编制、预算执行控制和预算监督考核的各个环节,是实现高校绩效预算管理目标的基本路径。

(一)将绩效信息引入预算编制环节

在预算编制之前,首先要明确高校战略规划和近期工作重点,其次要确定科学的评价指标及评价标准,最后采用绩效评价指标对绩效目标进行事前评价,判断设定的目标是否可行。

1.确定预算编制的依据

高校的战略目标是绩效预算的编制基础,在编制预算之前,要明确高校战略规划,建立绩效评价体系,体系中包括:战略规划、绩效评价指标及评价标准。这些都是编制预算的依据。

2.设定绩效目标

编制财政支出绩效目标是预算绩效管理的源头和基础,是整个预算绩效管理的核心。绩效目标包括绩效内容、绩效指标和绩效标准,是整个绩效预算管理系统的前提。绩效目标应该与部门目标高度一致,是具体的、可衡量的、一定时间内能达到的。

3.完成事前绩效评估

对各部门上报的预算支出数,运用绩效评价指标加以评估,衡量预算目标是否与目标一致,是否可行。

(二)将绩效运行跟踪机制引入预算执行环节

在预算执行环节建立绩效运行跟踪机制,主要目的是监督和控制资金的使用效率,实时了解预算执行是否偏离既定目标,以便纠偏调整。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严格执行预算计划,不得随意调整预算额度

传统的预算管理重视预算执行进度,而忽视了预算执行后所带来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这种重投入、轻产出的观念指导下的预算管理工作,难免会出现种种弊端,预算松弛,缺乏控制的预算执行环节犹如脱了缰的野马,各部门花钱没有节约意识,年底突击花钱的现象屡见不鲜,造成资金的严重浪费和低效低能。因此,保证预算执行的严肃性,不得随意调整预算额度,各部门要细化资金使用进度并严格按照既定额度有计划地执行预算。

2.兼顾严格控制与灵活自主之间的平衡

预算执行不能一味地集中控制,也要集中与自主并行,赋予资金使用部门一定的自主权,有助于提升部门管理者的积极性,使资金使用更贴近实际需要。但在自主权下放时,还要注意把握严格控制与灵活自主之间的平衡。要根据各部门绩效情况匹配相应的自主权,对绩效良好的部门可以给予较多的自由裁量权,而绩效不达标、管理混乱的部门则不能获得自主权,反而要加强监控。

3.建立和完善绩效运行跟踪机制

对于建立和完善绩效运行跟踪机制,财政部预算司提供了政策指引,其在2011年的《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各级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要建立绩效运行跟踪监控机制,定期采集绩效运行信息并汇总分析,对绩效目标运行情况进行跟踪管理和督促检查,纠偏扬长,促进绩效目标的顺利实现。因此,高校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要制定并落实绩效信息的收集工作流程,及时掌握项目实施进程、预算执行进度和项目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在跟踪监控中发现绩效运行目标与预期绩效目标发生偏离时,要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对预期无绩效、低绩效的项目,要停止执行和调整执行。

(三)将绩效评价管理引入预算监督考核环节

传统的预算管理对预算执行后的结果很少考核,即便有考核,也往往只考核资金使用的合法性、合规性,几乎不会考虑资金的使用效率如何。而绩效预算管理则要求,预算执行结束后,要及时对项目资金的产出和结果进行绩效评价,重点评价其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因此,高校实施绩效评价要编制绩效评价方案,拟定切实可行的评价计划,选择适合的评价工具,确定正确的评价方法,设计合理的评价指标。在执行评价计划时,可以采用预算执行部门自我评价和预算管理部门统一组织评价相结合的办法。

1.预算具体执行单位的自我评价

预算具体执行单位要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向预算管理部门提交预算绩效报告,要将实际取得的绩效与绩效目标进行对比,如未实现绩效目标须说明理由。

2.预算管理部门统一组织的项目绩效评价

预算管理部门要按照要求制定年度绩效评价计划,确定评价项目和评价方式,选择第三方评价机构或自行组织专家,对有关项目支出进行绩效评价或再评价。对绩效评价所反映的问题,要从资金使用和项目管理上认真查找产生问题的原因,及时制定改进管理的措施。

(四)将评价结果应用于预算管理全过程

1.建立反馈整改机制

预算管理部门应及时将绩效评价结果反馈给预算执行部门。预算执行部门要认真研究绩效评价所反映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不断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改进预算管理措施,提高预算资金绩效。

2.建立预算结合机制

通过建立评价结果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机制,逐步将评价结果作为安排下一年度预算指标的重要依据,优先考虑和重点保障绩效好的项目预算,减少绩效差的项目预算资金,以便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建立绩效结果公开机制

按照政府信息公开的有关规定,将绩效评价结果在规定范围内公开。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有助于预算经费使用部门自我约束,有助于各部门之间竞争,形成注重资金使用绩效的大环境。

4.建立绩效问责机制

将预算绩效管理情况作为部门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依据,对严重违规行为要予以问责。

作者:张丽晨 单位:广西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OwenE.Hughes.公共管理导论(第四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06).

[2]邓彦.新《预算法》下高校绩效预算管理模式探析[J].财会通讯,2017(05).

[3]李志倩.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会计之友,20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