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突出困境与突围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公共管理突出困境与突围,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以及社会公共管理制度的不断调整,人们对于公共管理问题越来越关注。加强现代公共管理手段创新,提升公共管理主体治理能力已成为新常态下公共管理不能够回避的问题。本文着重分析了当前公共管理领域所面临的各种困境,并针对公共管理困境,探讨了新常态下公共管理的出路和突围。

关键词:

公共管理;困境;突围

自建国以来,随着政治、经济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公共管理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一场新公共管理运动蓬勃兴起,这场运动中诸多理论和观念,对我国的学术界以及政策界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新常态下,我国的公共管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如果能够走出困境,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目标是本文着重探讨的一个问题。

一、公共管理新思维必要性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一场新公共管理运动蓬勃兴起,这场运动中诸多理论和观念,对我国的学术界以及政策界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非西方学术界的“政府再造”、“摒弃官僚制”等改革政府机构的激动情绪,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世界各国公共管理理论和管理观念。目前,公共管理中存在的诸多弊端,已经成为人们发泄不满情绪的众矢之地,加强现代公共管理手段创新,提升公共管理主体治理能力已成为新常态下公共管理不能够回避的问题。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发达国家经济陷于滞胀,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都开始进行不同程度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在改革的过程中,也都开始反思其公共管理模式,一场声势浩大的新公共管理运动蓬勃兴起。在这场运动中,“摒弃官僚制”成为一个最响亮的口号。无论是英国撒切尔时期所提出的以市场为取向的公共管理新思维,还是美国里根时期具有强烈的“新泰勒主义”倾向的公共管理新思维,公共管理改革的重点都着眼于官僚制本身,而其后历届政府在公共管理改革思维模式上,基本上都延续了同样的观点。这些改革都在不同程度上更新了公共管理的传统观念,对于我国的公共管理,注入了新的理解和阐释。

二、我国公共管理领域现实困境

1.治理主体结构需要不断完善,治理手段需要不断创新

目前,从总体上看,我国社会和谐、政治稳定,行政生态环境符合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总体看来是好的。但是,从社会的长远发展角度来看,在公共管理上,还有一些亟待改进的地方。在我国的公共管理治理体系中,制度运行机制缺乏灵活性,民主化、法制化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治理主体结构也需要不断完善。社会组织和社会公众参与度还需要不断增强。利益调节和分配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强化。在公共管理中,一些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在治理能力方面,由于治理主体范畴较为宽广,政府、社会组织、社会公众都被纳入其中,所以,治理主体治理能力的不足,不仅体现在内部成员能力与素质落后,不适应新时期公共管理,还体现在协同治理能力较弱,各个治理主体自身建设有待改进,治理主体之间分工不明确等方面。我国公共管理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都与现实社会发展存在差距。公共管理技术蕴含着数字治理、风险评估、科学决策等诸多现代公共管理技术,在履行公共管理职能时,虽然有许多公共管理技术具有极强的可行性,但是,由于在公共管理中,实践手段的单一性,实际作用却差强人意,给公共管理带来一定的困境。在一些时候,公共管理主体并没有根据社会公众的意愿,采用相应的现代管理技术,进而实现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而是从“显政绩”、“维稳定”等方面考虑,根据自身管理职能的需要,仍然采用单一、保守的管理手段,导致社会公众对政府引发信任危机,对公共管理的能力产生质疑。

2.“政府密集”的特点比较突出

缺乏训练有素的公务员队伍中国的官僚制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一般认为,“世袭官僚制”是中国古代官僚制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在我国的封建社会,官僚制有着很深的思想根基。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政治、经济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公共管理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在社会变迁过程中,政府在不同领域的积极介入则趋于更加明显。在我国公共管理中,“政府密集”的特点比较突出。然而,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训练有素的公务员队伍,已成为制约我国公共管理的一个瓶颈,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现实。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政府机构改革,中国的公务员制度的引入,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我国政府不仅开始关注公务员整体素质,职业精神对于我国公共管理的影响,还以务实的态度,开始注重提升政府公共管理水平。然而,虽然在公务员管理方面,我国政府已经先后出来了《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等相关法规和实施细则。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受各方面因素影响,仍暴露出诸如矛盾和问题需要解决。如:公务员范围界定问题、公务员考试录用机制问题;职位分类、公务员考核评估等问题比较突出。这些问题不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我国就很难走出传统公共管理的困境

三、我国公共管理困境的应对策略

在公共管理上,我们要加快改进步伐,加快国家治理体系的革新,协调好治理主体之间的关系,不断提高治理主体的治理能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在建设法治社会的新常态下,治理主体要实现多元化,要以实现社会公众公共价值为治理原则,创新社会治理体制,要将政府、社会组织、社会公众等社会各领域各层次都被纳入治理主体的范畴中,构建协同治理,合作与协商,共同治理、共担责任的体制。然而,在公共管理过程中,政府独大,自上而下式的刚性的治理现象还依然存在,网络化治理手段还不到位,社会组织缺失现象还依然存在。这些,都是我国公共管理面临的突出困境,因此,在治理方式上,应加快构建网络化治理平台,刚性治理与柔性智力形结合,治理范畴必须明确化,该协商的必须协商,该政府履行的管理职能的不能缺位。构建科学化的公共管理机制,切实提高社会治理效果。对于中国行政改革而言,首先,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官僚制供应不足这一现实。目前,各级政府机构中的官僚主义,已经成为人们深恶痛绝的一个焦点。官僚主义不仅影响了公共管理效能,同时,还影响了社会稳定,对政府工作造成压力。官僚主义作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形象,影响了人们对官僚制的理解。长期以来,中国政府为了走出中国式公共管理的困境,改变政府管理机构中的官僚主义作风,一直在做着机构改革的探索。然而,在机构改革过程中,更多的关注于“精兵简政”,将改革的重点放在精简机构和减少工作人员数量上,想通过减少公务员数量,提高工作效能。但是,在完善政府相关制度,提升管理人员素质方面,却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导致虽然进行了几次机构改革,但是,管理效能却没有获得显著提升。因此,在新常态下,我们要树立公共管理新思维,不断提升公务员素质,加强现代公共管理手段创新,提升公共管理主体治理能力。因此,在行政实践中,我们要树立与国家发展长期目标相一致的公共行政价值观,以人为本,提升公务人员“为人民服务”意识,将“民生”作为公共管理所关注的重点,真心关注国家利益,关注人民利益,在新公共管理的务实探索中,逐步走出中国公共管理困境,构建适合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民主化、制度化、透明化、公共管理新格局。

结语:

在我国的公共管理中,我们要牢固树立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完善管理效能,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构良性的价值秩序,加强现代公共管理手段创新,提升公共管理主体治理能力。

作者:卢艳婷 单位:华侨大学

参考文献:

[1]张再生,吴云青.公民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机制与对策研究[J].理论探讨,2012(5).

[2]姜晓萍.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治理体制创新[J].中国行政管理,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