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专业课题式实习形式管窥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公共管理专业课题式实习形式管窥,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公共管理专业课题式实习形式管窥

一、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与改革目标

当前管理类专业的实习普遍存在实习积极性不高,实习内容空洞,实习过程不规范、要求不严格,实习效果不明显等现象。这些现象和实习模式本身以及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有一定关系,也和大学生自身的认识有关。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大学生往往面临着较大的就业压力,为了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他们往往将很多精力用在考各种资格证书和其他一些看似能迅速带来效果的事情上,但是对毕业实习在自身能力的提高以及未来发展方面的作用认识不足,真正投入在实习上的时间和精力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实习的形式化、空洞化。传统的实习模式很难纠正和规避实习中的漏洞和不良现象,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实习的效果。在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本科毕业教学实习的传统模式下,实习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实习目的不明确,任务指标模糊,特别是无法精确考核每个实习学生的实习状况和客观效果,少数学生存在弄虚作假,以实习为名复习考研、找工作,甚至游玩。

通过检查实习学生必须提交的实习作业发现,许多实习学生的实习单位不合格;实习鉴定意见、单位盖章不规范;实习日志、实结相互抄袭和网上下载较多;指导老师任务职责不清,难以检查和评比,导致一部分指导老师不负责任,把精力放在其他事项上。上述状况在某种程度上使本来极为重要的本科教学环节流于形式,严重影响了本科教学质量。基于有效提升本科教学质量的目标,大力提升本科毕业教学实习效果的目的,我们对公共管理类专业以及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毕业教学实习进行了初步改革,提出了课题实习的新思路与方法,建构起课题调研任务导向型的实习机制和新模式。课题式实习模式通过强化实习监管责任,积极预防实习形式化现象,可以大大增强毕业教学实习学生的自觉性和规范性,为学生学术论文的撰写和未来的就业提供帮助,使实习真实有效。

二、课题式实习模式的基本内容

(一)双向建构实习题库

双向建构实习题库是课题式实习模式有效展开和进行的前提和基础。实习课题的范围、内容与深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整个实习的效果和质量。好的选题既能为学生实习指明方向,利于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很好结合起来,使其不仅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提高科研能力,深化理论思维,而且还将使其更好地了解社情民意,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基于此,我们首先通过到实务部门调研,广泛征集公共管理部门亟待解决的研究课题,进行实习课题的初选。在初选课题的基础上,结合相关专业,对其进行归类,形成专业类实习课题库。在课题题库中,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习课题30个,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35个,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15个,行政管理专业12个。在92个课题库中,基础理论研究17个,约占总题库的18%左右,实证调查分析75个,约占82%左右。从上述数据可看出,无论是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还是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和行政管理三个公共管理类专业的课题构成中,都偏重和强化实证研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题细化和优化

在专业归类课题的基础上,我们又对其不断进行调整和充实,保证课题的优化。我们要求各教研室对初次选题进行集体讨论和论证。讨论涉及各课题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围绕课题形成的设计方案、课题研究所能达到的预期效果等方面展开,给每个课题进行打分和排序,从中选优。实习学生在选题时还可以对这些题目进行细化,便于研究深层化和实习调研具体化。为便于学生更好地了解这些题目,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还在各题目下配有课题简介,对各课题的主要内容、难点与焦点加以提示,使实习学生选题时目的性更明确,针对性更强。另外,公共管理的实践是动态的、复杂的,因此,我们对反映管理实践的课题进行了动态化管理。每年组织教师根据理论发展前沿和社会发展动态对课题进行调整,以保证学生调研的现实性和有效性。

(三)优选课题指导教师

课题指导老师是保证课题实习质量的重要因素。学院课题指导老师主要指导学生的专业调研和学术创新活动,更多的是从理论和专业知识方面进行引导,侧重于理论把关,侧重于从理论前沿和理论创新视角帮助实习学生。政管学院课题指导老师由23名专任教师组成,全部具有讲师以上职称。其中博士15人,约占65%;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14人,约占60%。我们对学院指导老师进行了相关的培训并制定了一系列要求和规范,以保证他们能在学生实习中切实发挥应有的作用。此外,我们还强调充分发挥实务部门指导老师的作用。实习单位指导老师主要针对实习过程中的工作和生活等实际问题给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侧重于实践的把关,侧重于从工作实践和职位角色定位来帮助实习学生。理论和实践的双向引导和双重养成,能够促进实习学生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避免理论和实践的严重脱节。

(四)专业链群设计战略

专业群推进与拓展是课题式实习模式的重要特色。专业群建设是教育部主张和倡导的专业综合改革的基本价值。课题式实习模式以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改革为龙头,全面覆盖到整个公共管理类专业,继而成为整个学院固化和坚持的实习模式,形成了公共管理各专业间、公共管理专业与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间相互融通,相互支撑的建设战略。公共管理类专业在学科上具有同质性,在实践应用中具有相似性。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虽然属于法学类,但在学理上能够厚化公共管理类专业的基础。拓展专业课题式实习模式,有助于形成师资优势,便于实习过程的监管,实习学生间也容易进行相互交流、帮助和提高。首先,我们在实习课题库建立的过程中,打破教研室和专业限制,让学院所有教师参加不同专业课题的论证、选择,最后由各教研室最终确定本专业的实习课题库。这种做法起到了集思广益的作用,使课题库中有很多创新性、交叉性的题目。另外,我们为每个学生配备了一名本专业的课题指导老师,主要由其对学生实习课题的选题、撰写等进行指导和监督。同时,在实习过程中学生也完全可以通过我们推荐的联系方式和学院其他课题指导老师进行联系,请教专业问题,形成一种互动开放式的指导模式。

(五)强化过程监控

过程监控是目标实现的必要条件。通过五年多的实践探索,我们总结和完善了由学院、实习单位、实习学生和指导老师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全方位、立体式的实习过程监控机制。

1.解决学生课题实习中的困难

解决学生课题实习过程中的困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帮助学生确定实习课题。在课题选择过程中,学生在课题指导老师的帮助下,一方面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和知识积累,另一方面结合实习单位的业务内容选择和确定实习课题,实习过程也是完成课题的过程。对未能在双向课题选择机制中选定实习课题的学生,学院实习领导小组进行及时沟通和协调,保证毕业教学实习学生课题的全部确定。二是为自主实习学生提供介绍信等各种单位证明,方便学生的实习联系。同时,对于没有找到实习单位的学生,由学院及时帮助确定实习单位。

2.加强课题实习平台建设

经过多方努力,我们建设了多个实习基地平台,包括政府、科研单位、学校医院等。我们建设了“中共陕西省委讲师团”、“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周至县人民政府”、“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陕西省人事厅”、“陕西省社会保障局”和“周至县终南山镇西周初级中学”七个实习基地。此外,还与临潼区街道办事处等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合作发展。通过举办实习单位与学院间座谈会、讨论会等形式,实现学院教学资源与实习单位实务资源共享与共赢目标。

3.注重细节管理

学生来到实习单位后,按照课题要求,实地开展调研,认真撰写实习调查报告。每个课题指定一位专任教师,对调研方案的设计、调研报告的撰写、调研过程的安排进行专门指导,对学生感到困惑的问题及时进行解答。充分运用现代传媒方式,学生可通过电子信箱、电话与指导老师保持经常性联系,共同分享实习过程的快乐,化解实习过程的困难,交流实习过程的经验。实习过程的每一个要素和环节都计入实习成绩的评定和考核中。

4.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制度

实习时间过半后,我们实习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分别赴实习单位对整个实习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听取实习单位的意见和建议,与实习学生和带队教师进行座谈交流,了解实习工作的进展状况、存在的问题和建设性建议,掌握实习工作第一手详细资料,动态解决实际问题。除此之外,在实习的整个时间段,采取随机检查和指导的方式,保证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

5.学生自查的实习工作制度

我们要求参加实习的学生根据学院的实习任务和时间安排,每天、每周对自己的实习工作真实记录,反思总结,查漏补缺,自我管理。同时积极撰写实结和实习调研报告,做到实习结束,任务完成。在学生自查的基础上,实习指导老师要认真抽查,为实习成绩的评定和实习工作评优活动积累素材,掌握信息,保证实习成绩的评定和优秀者的遴选客观公开。

三、课题式实习模式的创新与效果分析

(一)课题式实习模式的创新

课题式实习模式是一种新型实习模式,它重视实习体系本身各要素的配套和效果的发挥,它把实习目标和过程进行有机协调,把实习效果和学生能力提高以及专业发展进行有机融合,调动实习各方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点及面,达到了系统推进,整体提升的目的。

1.课题式实习模式是目标任务导向型实习教学组织形式

课题式实习模式是以实习课题遴选和优化为核心,通过强化过程监管,变被动为主动的一种实习教学组织形式。它以课题调研引领整个实习过程,增强了实习的目的性、针对性,使整个实习过程有明确的目标和依据,从机制上保证了实习的真实性、目的性和有效性。

2.课题式实习模式强调实习过程的有效监控

实习过程的有效监控是课题式实习新模式的保障机制。课题式实习模式从选择调研课题开始,到确定实习单位,最后提交实习日志、实结、实习单位和指导老师鉴定以及课题调研报告,刚性要求实习调研课题、实习单位、实习日志、实结和实习单位与指导老师鉴定的统一,杜绝了以往实习弄虚作假的顽疾。对课题实习过程中调研课题、实习单位、实习日志、实结和实习鉴定不一致的学生责令重新进行课题调研,否则一律确定此类学生实习这一环节不合格,严格的考核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实习效果。

3.课题式实习模式是一种立体式教学组织形式

课题式实习模式是将学生的社会实践和理论学习及未来就业联系在一起的一种立体式教学组织形式。课题式实习模式是课题调研任务导向型的实习机制,它的目标和手段是多元化、立体化而非单一化的,它的效果也是多元立体交织的。它要求学生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不仅培养和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与人交往的能力,而且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理论思维水平和写作能力,为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的撰写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另外,实习课题和实习单位的选择无不和学生的就业和未来发展规划密切相关。学院指导老师会在指导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职业规划进行引导,并和实习单位进行联系和商讨,尽最大努力为学生的未来就业创造条件,拓展空间。

(二)课题式实习模式的效果分析

对我院近几年1365名毕业实习生的实习效果的跟踪调查结果显示,课题实习学生全部合格,优秀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总体上,课题实习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增强了本科学生毕业实习的真实有效性

为了解和检验课题实习的效果,我们发放了实习情况调查问卷表,对实习过程、实习效果、学生对实习的总体评价、用人单位对学生评价等内容进行调查。对于学生的实习成绩和调查问卷表的信息我们每年都要制作统计分析表,对获取的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和总结。我们对08、09、10、11、12届本科学生毕业实习过程和效果进行了跟踪调查,课题实习学生全部合格,优秀率也大大提高。2008届毕业实习生267人,优秀率达到44.9%,2012届优秀率上升到66%。

2.提高了实习主体的积极性

学生带着课题实习,变过去的被动实习为主动实习,提高了实习主体的积极性。课题式实习方式可以根据实习者的家庭背景,个体的知识储备,个体的研究兴趣以及个体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灵活地选择,实习的行为是自觉的,克服了过去为实习而实习的形式主义,甚至弄虚作假的现象。由于学生选择了自己关注和感兴趣的题目,就很容易形成持久和深入的研究,很多学生的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就与实习课题密切相关,产生了很多高质量的学生论文。

3.提升了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

学生在大三通过学年论文的撰写基本上掌握和了解了学术论文撰写的规范和要求。双导师制的制度安排为打破学生理论和实践的脱节创造了制度平台。实习学生在学院指导教师的理论导引下,能够把握和选择专业领域研究的前沿性、重要性和焦点性问题,为高起点地研究专业实际问题和深化专业知识奠定了基础。学生学术研讨会制度(六届)为调研课题的理论升华提供了平台。2008年以来,通过课题实习调研参加学院年度学生学术研讨会的本科学生102人,这些学生的科研意识与科研水平显著提升。2011届几名本科学生通过课题实习所撰写的论文在我院院刊《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上发表,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应用性。

4.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学校学习主要是以理论为主,不可避免会与实践有些脱节,带着课题实习,既调动了学生研究实际问题的兴趣,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课题式实习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强化了学生的科研训练,为毕业论文的选题和撰写积累了素材;另一方面,课题式实习可以使学生与实务部门联合攻关,及时解决公共管理实践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在实践中拓展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工作能力。在对实习学生实习效果的调查中,绝大部分学生对实习的满意度较高,认为实习加快了理论知识的转化,增强了自身实力。

5.提升了学生的就业能力

课题式实习是带着任务的,课题本身就是与经济、政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一些热点焦点问题。课题式实习任务的高质量完成意味着实习学生在理论层面完善了自我,同时,在实务部门的工作锻炼中,熟悉了实务工作的基本程序,了解了社情民意,为将来职业选择和职位服务提供了最直接的实践才能。通过实习,学生对自身职业目标的定位更加清晰,很多学生选择了和实习单位性质相近的就业单位,毕业后很快就适应了新的工作角色。也有的学生通过实习,认识到了自己某方面的不足并努力弥补,从而在最后的就业竞争中胜出一筹。对我院近几年学生就业情况与其实习效果的关联度进行分析,发现二者存在正相关关系。

作者:同满宏 寇莹 侯莎莎 杨丽丽 刘倩 单位:西北政法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