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院校公共管理专业实习教学优化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本科院校公共管理专业实习教学优化,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本科院校公共管理专业实习教学优化

摘要:本科院校公共管理专业实习教学存在就业规划不明确、学生基础不夯实、专业实习效果差、实习选择方向窄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专业认知与择业观念不够准确、个人就业规划与就业形势失衡、学生能力培养与学习指导欠缺、自我学习不足、学校支持不够、学校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效果不佳。为此,要从提高学生就业规划意识和行动、创新公共管理类专业实习管理模式、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念等方面优化公共管理类专业实习教学。

关键词:本科院校;公共管理类;实习教学;优化路径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高校毕业生人数快速增加,从1999年84.76万人增加到2018年的820万人,年平均增长率12.7%,预计2019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834万人。20世纪90年代末期的高校的扩招是适应经济变化、人口结构、发展需要的举措,同时期取消的大学生工作分配也是基于新的时代环境作出的安排。时至今日,普通高校毕业生虽然依然是社会发展的主要人才资源,但再也不是象征就业无忧的社会精英了。从自主择业到呼吁自由创业,高校毕业生已然面临着巨大的就业竞争和压力,近些年来,临到毕业季有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总能成为一时热点,考公、考研、考证人气火爆便是佐证。其实,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和高校毕业生人数增多,高校毕业生已经处于这样一个新形势:按部就班完成修学任务然后顺其自然就业已经难以实现,毕业就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相应地,对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具有突出作用的专业实习教学也必须作出应有的转变,那就是围绕培养目标和提高就业能力,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主动性,帮助学生达到特定职业的胜任能力。遗憾的是,相对于就业形势的异常险峻,学生的专业实践教学显得风平浪静。本应使得学生了解专业就业情况,制定就业规划,培养发展职业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的实习教学环节并未取得应有的效果,甚至存在流于形式的情况。通过专业实习提高学生对专业严峻复杂的就业情况和职业情况的了解,通过这种了解进而激发学生个体动力以根据自身情况做好提前的多方面的准备。这种准备对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是至关重要的,包括心理准备、知识准备、技能准备、履历准备等。就公共管理类学生来说,存在多数同学未能在专业实习中做好这种“准备”,最终导致面临就业时的“兵荒马乱”。本文主要从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角度分析公共管理类专业实习的教学模式。

一、公共管理类专业实习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就业规划不明确

公共管理类专业实习的最终目标是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开展帮助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专业实习就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就业规划,而不是漫无目的的实习,需要围绕大致的方向努力。在大部分的公共管理类学生教学过程都要求学生作出自己的就业规划,但实际上多数的学生在大四面临就业以前都没有明确的、科学合理的就业规划,更不用说根据个人的就业规划做准备了。缺少就业规划的专业实习很自然地使得学生一时的新鲜感后就兴趣索然,动力不足而在专业实习后期出现学生不情愿到实习单位实习的情况。因此,在没有严格监督的专业实习中,缺乏就业规划动力的学生对专业实习不够重视,未能把专业实习与就业规划联系起来。

(二)学生基础不夯实

公共管理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基本上是培养能够综合运用管理、政治、经济、法律、现代科技等方面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的应用型、复合型公共管理专门人才。从公共管理类专业的培养计划来看,要求学生学习管理、政、经、法、信息技术等多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要求掌握办公应用、信息检索、统计分析、文案策划、活动组织等多方面的基础技能。然而,实际情况是很多学生没能达到培养目标要求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而且往往不达标的不是一两项而是大部分。专业实习作为实际参与工作,知识技能应用的环节,需要在前期掌握一定的知识理论积累和技能基础。在实际的公共管理类专业实习过程中发现,有的学生办公软件不熟练,办公器材不会用,公文写作不会写的情况,给实习增加很大的困难,消耗了学生大量精力,降低了学生的热情。同时本来应该在专业实习的实际工作环境中学习熟悉的一些业务流程处理、具体功能运用、部门结构运作等都没有完成。

(三)专业实习效果差

公共管理类专业实习以校外实习为主,包括集中实习和自主实习两种主要形式。集中实习是在正常的教学时间内由学院老师联系实习单位安排的集中式实习,而自主学习则是学生自行选择寻找的实习单位实习。在公共管理类专业的教学时间内,有两次重要的实习,在大二下学期的中期实习和大四下学期的毕业实习。作为集中式为主的中期实习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体验实际工作经历和生活,了解工作部门对实习工作的要求,以此为基础明确个人的学习目标和就业规划。在就业形势愈加严峻的今天,通过中期实习让学生了解市场情况制定就业规划进而在剩余的大学时间里为毕业就业做准备是至关重要的。实际发现,很多学生在中期实习结束后既未对专业就业情况有较深的了解,也没有明确切实的学习计划和就业规划。总体上看,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践除了未能与学生个人就业规划衔接,还存在形式主义的情况,学校方面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疏于内容成效管理监督,且由于资源限制往往选择在学校附近的党政机关未能让学生体会市场企业环境;学生方面出于完成学分任务和丧失兴趣而应付实习。

(四)实习选择方向窄

公共管理类专业要求培养复合型人才,要求具备一定的社会调查、社会统计、政策分析、组织策划、人力管理等能力基础,综合性强,适用性广,能应用到相当多的行业职位,而实际情况是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实习选择很单一,主要集中于党政机构和企业的行政部门。接触面窄,不利于拓宽就业选择和提高就业机会,在就业形势不理想的环境下,公共管理类专业适用性强的优势没能发挥出来实在是可惜。在现在经济技术快速发展的社会,有大量的行业职位在消失,同时有大量的行业职位在出现,这些行业职位起初还没高度专业化,并没有很强的单一专业性,反而有些是综合性的要求,如短视频行业中的一些职位。这些新出现的行业职位中综合性的,某一方面知识技能深度要求相对浅的对公共管理类学生来说就是机会,更是严峻的就业形势下的“机遇”,只要提早做好相应的准备工夫,把这些行业职位要求的能力中自己比较欠缺的方面弥补回来,再在毕业前在自己的简历上针对性地添上几笔就业竞争力明显能提高。

二、公共管理类专业实习教学存在问题的成因

(一)专业认知与择业观念不够准确

很多大学新生对公共管理类专业的认知是其是教学公共机构方面管理的知识技能,未来在政府机关任职。这是连同很多专业外的人对公共管理类专业的古板、狭窄、望文生义的理解。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虽在入学后接受了有关专业培养情况说明的指导教学,但仍有部分同学维持公共管理类专业就业只适合在公共机关和企业行政部门的认知,这与公共管理类专业培养的所具有的多方面能力不符。对专业认知和就业方向的理解的局限导致很多学生在实习选择上和工作选择上都习惯性地选择政府事业单位和企业行政岗位,这些行业工作主要是文职类的文员。文员的工作主要是上传下达、接待来访、编辑资料、复印打印、端茶倒水等技能性低的工作事务,这些工作事务是现在高校毕业生所不愿意从事的工作,而且文员工资待遇普遍较低。在就业形势不理想的境况下,这使得很多公共管理类本科毕业学生在就业择业时面临这样一种困境:被认为是专业对口的文职面临着其它专业和大专院校的学生的竞争,给原本工资待遇不高的工作增加竞争。公共管理类专业虽然培养目标是应用型、复合型的管理人才,但这不代表毕业生能够从事管理工作或者按部就班经培养后担任管理职位。实际上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大多由部门中专业能力强、资历高、绩效优、人际关系好的人提拔而来的,而中高层领导更倾向于与公司业务相关的基层领导发展而来。故而,在企事业单位中,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想成为管理者,特别是后期成为中高层领导者,从一名文职类文员按部就班努力是难以实现的。认清楚这一点,加之公共管理类多方面的能力发展的特点,在当前的就业形势来说公共管理专业学生在企事业单位谋求发展时可以先考虑从一些非行政的职能岗位上准备,如短视频行业的视频编辑专员、视频审核专员,制造业中的计划员、统计员等,这些职位所要求的能力素养都可以提前经过了解后学习准备,在毕业实习时进入实习获得实习经验和转正机会。

(二)个人就业规划与就业形势失衡

大约从2015年起,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便在社会上盛行,从那时起公共管理类的学生选择以考研、考公、教师作为出路的迅速上涨。但实际了解,其中绝大部分的学生是大三下学期即将面临毕业就业时的决定,其中不少同学是对专业就业情况未有充分了解下作出的一种“随大流”的现象。剩下的没有考研、考公或当教师的同学中为就业做准备也寥寥无几,很多都是在大四上学期的春招时才有所准备,在几轮面试失利时幡然醒悟到就业难应该早做准备。总之,就业难与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没有明确的就业规划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这种就业规划的缺失和缺少行动使得毕业生的就业困境雪上加霜。

(三)学生能力培养与学习指导欠缺

就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培养要求的各项技能素养来说,很多学生存在不达标的情形,一方面与学生个人不重视学习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学校不重视对学生的考核审查有关。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的一些技能训练课程需要有一定的实践练习才能熟练掌握,但存在很多应用性课程缺乏实践练习而采用“你讲我听”的方式授课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强,且授课老师为了完成教学进度较少在课堂指导学生的实践,课后学生也缺少自学练习。像培养计划中的统计分析方面的能力,公共管理类学生往往未能熟练掌握,且学习过后缺少应用练习而渐渐忘却。因此在求职选择时面对有统计分析工作内容的职位时往往望而生却,其它能力方面亦然。

(四)自我学习不足、学校支持不够

除学校的教学学习外,学生的自我学习是增强自身能力素养,提高就业竞争力的主要途径,且在教学学习未能深入和涉及的地方,学生也应该通过自我学习去完善掌握。自我学习还是增强那些传统行政岗位外的职位匹配能力的最重要的途径。自我学习需要有足够的动力、自律力和意志力,很少有大学生能得到,早日感知未来的就业压力能够激发学生个人的自我学习动力。学生的自我学习的成功离不开专业的指导和一定的资源基础,无论是出于对学生的培养还是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学校都应当提供这方面的专业指导和资源投入。实际上,除了个别实力强资源丰富的高校外大多在帮助学生的自我学习方面做的还太少,如非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学习,非广告传媒相关专业的学生摄影摄像和视频编辑学习等等。这么知识在现今各个行业岗位应用甚广,有一些社会岗位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其中的一两个点。面对很多岗位专业深化的同时也有很多岗位要求相关性的综合性的能力。

(五)学校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效果不佳

高校学生的学习课程中有一门就业指导的课程是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和专业就业方向,完善就业规划和求职简历,掌握求职技巧和面试方法,树立正确择业观和工作观等综合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课程。实际情况是,很多高校的就业指导课没达到让学生对这些方面有正确认识或提高的目的,主要原因是主讲教师没有充分掌握这些方面的数据内容或教学知识,就业指导课程多数由一些老师兼任教学。很多学生没能从就业指导课程中了解到专业实际就业市场情况,反而被高达95%-98%的专业就业率所误导,错以为毕业后找到工作不难。事实上为了完成专业的高就业率,学校给了学生很大的压力,很多学生缺少前期充分的准备情急之下尽力找到工作能够把三方协议签了。当中有些同学通过各种关系找到公司把三方协议给盖章应付学校要求,实际上没有实质的工作意愿。并且目前相当高比例的毕业生在一年内把第一份工作给辞了。

三、公共管理类专业实习教学优化路径

(一)提高学生就业规划意识和行动能力

尽早确立个人的合理明确就业规划并付诸于行动,能够提高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在未来的就业选择上提高就业竞争力,增强自身优势。提高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就业规划意识和行动能力主要包括4个步骤:

1.自我审视

学生个人要对自身各方面的情况进行解剖分析,从性格心理、兴趣爱好、优势劣势、家庭情况、区域情况、知识技能、学习能力等多方面去了解自己的个性特质。对自身的审视要客观,不要回避问题,也不要夸大优点,要确立正确的参考标准。对自身的评价审视还需要结合对自己比较熟悉的人的评价看法,综合做出自己比较符合现实的描述分析,为自己就业规划奠定基础。

2.职业分析

在作出自我审视后,要做出个人合理的就业规划还需要另一个参数,便是所可能选择的行业职业,这需要进行职业分析。有了区域、行业的限制条件后,便可以进行职业分析,学生收集其中哪些是自己不可能从事的,哪些是比较可能或比较适合从事的,还有哪些是大学期间努力准备可以从事的。这些职业的发展路径和实际情况。

3.合理规划

学生结合自我审视和职业分析情况,进行合理的就业规划。就业规划要包括学生自身所要努力去增强的方面,是具备时间进度,具体工作任务的具有切实可行性的规划。

4.积极行动

学生根据个人的就业规划合理设定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目标,这些目标是围绕最终就业目标的达到而设立,有学习成绩方面的,有技能学习方面,有实习锻炼方面,有竞赛证书方面等。学生根据自己制定好的就业规划去行动达成目标,对遇到的困难要积极解决,不可轻易放弃。需要寻求帮助的地方要想方设法获得帮助。

(二)创新公共管理类专业实习管理模式

专业实习是增进学生对就业市场的认知,锻炼实践应用能力,确立发展个人就业规划的主要途径。创新公共管理类专业的实习管理模式,目的在于提高学生专业实习的自主性和灵活性,注重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1.要创新公共管理类专业实习的开展方式和实习形式

专业实习的开展方式主要有学校统一安排、学生自主选择、校企校府合作三种方式。[4]其中,学校统一安排是学校找好实习单位后统一安排学生进行专业实习,学生不能根据自身情况意愿进行选择;学生自主选择是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途径找好实习单位实习,能满足个人的需求意愿;校企校府合作则是介于两者间的一种方式,学生能选择到与学校合作的多家企业或政府机构进行实习,一定程度上兼顾了学生的意愿和学校的管理。但这三种方式都存在较大的局限性,要么是学校选定的或与学校合作的企业或政府机构不能满足学生个人需要,要么是学生个人自主选择存在联系途径有限,企业接收意愿低,安全保障不高的问题。可以在这三种方式外,实施一种校友企业合作的专业实习开展方式。校友企业合作开展方式的思路是与学校通过已毕业校友与其所创办的或所从事的企业机构取得联系进行沟通协调,一定程度上能提高企业对学生专业实习的接收意愿扩大学生专业实习的选择性,还能提高学生专业实习的安全保障和适应性。

2.要创新公共管理类专业实习的资源配置和激励形式

学生进行专业实习需要产生交通费用等一些费用,就交通费用而言,学生没有经济来源且实习的回报较低,可能会是一笔影响学生生活的开支。在这方面,学校可以进行适当的补贴或者对学生开放相同线路的用于接送教师上下班的校车。其它方面上也应当根据学生的需求,合理配置学校资源帮助学生进行专业实习。学校方面还应当鼓励学生参加专业实习实践,对其进行一定的奖励并表彰奖励专业实习优异者。

3.要创新公共管理类专业实习的监督和考核管理方式

对学生实习的监督以确保学生的安全为主,考核管理则是保证学生认真对待学习并有所收获。为满足学生专业实习开展方式和实习形式的多样性,公共管理类专业实习的监督和考核管理方式也应该相应作调整,手段要灵活,如电话问询,成果纪录等。

(三)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念

1.树立正确的职业发展观念

要培养学生正确看待不同行业职业差异,学会正确分析不同行业的发展潜能。一些处于上升阶段的朝阳行业可能因为刚发展而工资待遇相对较低但发展势头强烈;一些处于发展相对成熟的热门的行业可能工资待遇相对不错但属于竞争激烈的“红海”;一些工资待遇还算不错而竞争不是很激烈的行业职业可能属于夕阳产业而走下坡路。要培养学生能够分析某一行业职业的发展路径,合理选择自己从事的行业职业并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学生不可盲目认定某一行业职业而使自己陷入困境。

2.树立多元差异化就业观念

公共管理类专业的培养目标趋同,使得公共管理类不同专业学生相互竞争,并且因为传统惯性的作用公共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择业就业集中,无形中给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就业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应当培养学生正确的多元差异化就业观念,根据个人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行业职业做准备,同一行业职业也可以选择不同的发展路径最终达成。培养学生多元差异化就业观念应当扩大学生对就业市场的了解,提高职业发展的分析判断能力。

3.树立务实、渐进的价值观

公共管理类学生“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状况随着就业形势的更加严峻有增无减,解决的办法主要从学生的价值观层面进行引导。培养学生树立务实、渐进的价值观,一是凡事要从实际出发思考行动,不能抱着“非……则不做”的想法,根据实际情况降低期望值;二是要有逐渐发展,不断进步,不断变好的意识和行动,当期望的就业不能实现时可以从低层次的工作做起,完善自身,提高自身的能力,抓住机遇提升自己,最终取得目标的达成。

【参考文献】

[1]马利强,利爱娟.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9(6):147-148.

[2]胡炎平.建构主义视角下的行政管理专业实习模式研究——以五邑大学的政务实习为例[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6,30(3):109-113.

[3]崔晶晶.新形势下大学生创新创业与就业心理[J].智库时代,2019(12):42-43.

[4]杨逢银,李梦婷.国内公共管理专业实习模式比较研究[J].高教学刊,2017(20):95-97.

[5]卢智增.公共管理类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6(9):65-67.

作者:卢智增 何有幸 单位:桂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与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