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企业风险管理探寻(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经济全球化发展,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利好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面临的市场风险不断增加。在这种环境之下,企业要想达到属于自己的业绩,就需要提高应对能力,降低风险,而在社会市场中存在着很多不利的因素,这很大程度上都对企业的财务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要必须充分重视财务风险防范与内控管理才能让现代企业长远持久的发展。文章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企业;内控管理;风险防范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下,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企业面临的市场风险也在不断加大。现今,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防范的问题是现代我国企业运行和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而这也是我国企业的薄弱点。国外发达国家在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方面为我国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但是因为国情的不同,我国企业需要在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营的基础上有所创新,结合实际,探索出符合我国企业发展的有效方法。
一、财务风险防范与企业内控管理概述
(一)内控管理
在企业的发展中,内部管理起到了大的推进作用,这需要企业对其进行不断地发展,从而更好的扩大企业的发展机会,同时还可以促进企业的营业成效。保护企业会计信息以及相关资料的完整性与真实性是实施内控管理的目的,可以为企业管理层的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企业在进行决策时的果断性,促进了企业的信心增强,从而提高企业经营中的质量和效率。
(二)财务风险防范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这些风险都会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的财务造成一定的影响,其中包括了不确定突发因素所造成的风险。财务的风险程度高低决定着企业能否达到预想的目标,这些风险甚至会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管理、营销、生产、采购等环节都可能会造成企业的财务风险。所以想要更好达成企业财务目标,就要做好企业的生产、经营各环节的财务风险防范,以保障企业的持续发展。
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风险意识、管理观念严重不足
大多数的企业现在都还没有对企业内控管理起到重视,都将注意力集中在了经济效益与经营管理方面上去,都没有意识到要有效去推动企业的发展就要有科学的内控制度,这种方法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企业的效益,在如今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不少企业也开始产生了不良的心理,在上级检查时去应付上级而去采取内部管控措施,待检查一过,又回到原来的样子。这样错误的做法对于企业管理作用的发挥产生了严重的制约度。除此之外,大多数的企业管理者还有风险意识不足的问题,没有对风险的防范进行重视,导致了企业对风险的应对能力也较差。
(二)企业缺乏现代化企业治理结构企业的内部控制控制要平稳的运行
必须有完善的企业治理结构作为基础。我国企业大多数都缺乏现代化的企业之列结构,仍然采取少数管理者领导和决策的经营管理模式,企业的命运可以说完全靠少数人的主观意识来控制,具有很大的随意性。经营管理层作为内部控制的主体,如果缺乏完善有效的企业治理结构作为基础保障,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体制无疑是一纸空文,难以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更谈不上发挥作用。
(三)制度建设不规范
现在大多数的企业都开始重视经济利益、经济效益,并且将它当作企业发展中的重要基础部分,只有让企业对其利益的具有足够充足的认识才能更好的提高其发展效果,同时企业需要做好对风险的认识,加大评估性,从而能更有效地提高内部管理控制的效果,要深刻的了解到内部管理结构对于企业的整体发展的重要性,了解的同时需要加大对其的管制力度。但是如今大部分企业都对企业的内控管理还有得到响应的重视,只是将注意力集中在了对经营的方面上,导致了其内部没有良好的管理效果,顺势的也不会有相应的奖惩制度来对员工起到督促效果,这很容易产生很多不正气的现象,从而会增加企业的潜在风险,所以制度的控制对于企业的风险还是有一定的关系。
(四)落实与监督不到位
企业在进行发展的过程中,有的企业为了能更好的提高管理效果,相应的在规章制度加入了对员工的约束,但是这些制度知识单纯的加人在了企业中,没有相应的人员积极的对其进行落实,从而导致其管理也失去了意义。同时还会造成企业的潜在风险,增加风险率,很容易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不利因素,严重还会发生经营上的问题,这些都是对企业在经营方面所造成的风险因素之一,另外,相关企业需要不断强化内控监督体系,并且充分调动内部员工和部门之间的配合。就会提高监管的效果。让内部审?与监督职能发挥出作用。
三、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提高风险管理能力的对策
(一)树立风险管理理念,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面对日益增加、曰益复杂的市场风险,企业要对市场大环境进行充分的了解,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对市场风险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充分的评估,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特别要重视金融衍生品的风险,要提高重视,加强防范,充分利用现代化风险管理手段防范和控制风险。企业要不断完善财务系统,提高风险预荇能力,对于金融衍生品所隐藏的风险做到充分评估、全面防范、有效控制。
(二)不断优化企业内部治理结构
企业应该建立专门的内部控制机构或者部门,不断优化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加强市场风险的研究和管理,创设良好的企业内部环境。对此,企业首先要对自身的性质和所处的地位加以明确,以市场为导向,利用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对企业的结构进行调整和完善。积极吸引外资,引入先进生产理念和生产技术,改善企业股权结构,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其次,企业要充分认识到独立董事的核心作用,并使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使独立董事能够真正的参与到企业经营中来。同时要不断健全企业内部法律环境,为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提供法律保障。
(三)不断完善企业风险管理体系
要使企业能够对各种复杂的风险问题有效的防范、从容的应对,就要不断完善风险管理体系。企业需要建立起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并对风险管理部门的工作给予积极的配合,以使其风险管理和控制的作用能够充分的发挥出来。企业要积极引进专业的、优秀的风险管理人员,打造专业、先进、优秀的风险管理队伍,特别是对于国际市场和金融市场风险有深入了解的人员,以提高企业应对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市场风险的能力。企业要对市场风险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类,针对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风险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案。根据市场环境,结合自身实际,选择或者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风险管理方案,不断完善企业风险管理体系。
(四)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加强内部监督
企业要建立内部审计制度,赋予充分的独立性,并严格执行审计任务,加强内部监督,使内部审计能够充分的发挥内部监督的作用。内部设计部门对企业经营的各个部门、各个环节进行全面仔细的监督,及时发现风险,并提出风险防范或者控制的建议或者意见。审计制度可以同风险管理结合起来,审计人员走到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中,充分发挥审计部门的优势作用,不断提升企业风险管理水平。
四、结语
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建设,起着关键作用的是企业法定代表人,企业法定代表人要身体力行,在企业全体员工中做好良好的行为,使企业的全体员工都能在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中形成正确的管理和理念,做到责任落实分工明确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付出努力,才成确保企业在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雷军 单位:河南立信会计师事务所
参考文献:
[1]李明凯.浅议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J].经营管理者,2014(02).
[2]刘兴业.试析现代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的防范[J].中国总会计师,2014(05).
第二篇:外贸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研究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腐败防控机制与实现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5AJY002);浙江省哲学社科规划课题“政府权力清单制度下经济责任审计问责机制和实施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7NDJC177YB);财政部课题“国家审计的治理功能研究———基于国家治理现代化视角”(项目编号:2015KJB034)
摘要:
外贸企业风险包括战略层面风险、经营环节风险和财务风险。外贸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风险管理的核心机制,其目标在于合理保证外贸企业财务报告等经济信息的真实、完整,合理保证外贸企业战略和经营活动的效率、效果,合理保证外贸企业财务收支活动的合法、合规,合理保证外贸企业各项资产的安全以及促进外贸企业实现其发展战略。外贸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要素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基于内部控制有效性视角,外贸企业风险的控制对策包括优化内部环境、加强风险评估、健全控制活动、强化信息与沟通和完善内部监督。
关键词:
外贸企业风险;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控制对策
一、外贸企业核心业务和关键风险
外贸企业是指专门从事对外贸易(进出口)的企业,在国家规定的注册地,这些企业对产品和服务有合法的进出口经营权。它的业务往来重点在国外,通过市场调研,把国外商品进口到国内来销售,或者收购国内商品销售到国外,从中赚取差价。外贸企业的核心业务主要由出口和进口两部分组成,简称进出口业务。笔者认为,外贸企业风险是指外贸企业作为一个社会经济主体,在存续期间内受所面临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其真实业绩与企业目标发生偏离的可能性。关于外贸企业风险。由此可见,外贸企业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经营风险,二是财务风险。
(一)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是指外贸企业经营目标无法实现的可能性。经营风险的极端形式是经营失败。从广义上分析,外贸企业经营风险包括:(1)战略层面风险。是指外贸企业在战略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其战略目标无法实现的可能性,包括政治风险、贸易壁垒风险、政策风险、投资风险和自然灾害风险等。(2)经营环节风险。即狭义上的经营风险,它是指外贸企业经营环节目标无法实现的可能性,包括信用风险、结算风险、汇率风险、利率风险、法律风险和道德风险等。
(二)财务风险。
董峰(1996)认为,外贸企业财务风险按其财务活动的基本内容来划分,可分为筹资风险、汇率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与收益分配风险。朱威(2005)认为,我国外贸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包括筹资决策风险、投资决策风险、股利决策风险、外汇风险(交易风险、折算风险、经济风险)、衍生金融工具风险、企业重组风险等。吴晓庆(2010)认为,外贸业务财务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外汇风险、结算风险、现金流风险、反倾销风险。葛维璐(2012)认为,外贸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主要有信用风险、汇率风险、流动性风险、非关税壁垒风险。张小宇、王庆敏(2016)认为,中小外贸企业财务风险包括信用风险、融资风险、流动资金不足风险、汇率风险等。笔者认为,从狭义上理解,外贸企业财务风险是指外贸企业由于负债融资而形成的风险,或称资不抵债风险。而从广义理解,外贸企业财务风险是指外贸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无法实现的可能性,它包括资不抵债风险、坏账风险、流动性风险和现金流风险等。除此之外,外贸企业风险还可以区分为系统风险(市场风险)和非系统风险(企业特有风险)。外贸企业风险的存在往往会给外贸企业各项目标的实现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如何基于内部控制有效性视角,加强外贸企业风险管理的理论与实务研究非常重要。
二、外贸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和要素
(一)外贸企业内部控制的涵义和目标。
关于内部控制理念的演变,经历了内部牵制(20世纪40年代以前)、内部控制制度(20世纪40—70年代)、内部控制结构(1988—1991年)、内部控制———整体框架(1992年至今)等阶段(宋夏云,2003)。1992年,美国反欺诈财务报告全国委员会下属发起机构委员会(COSO)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并指出:企业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旨在为达成以下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1)财务报告的可靠(可靠性);(2)经营的效率、效果(效率效果性);(3)法律和法规的遵循(合规性)。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08)指出,企业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以下目标的过程:(1)企业经营管理的合法合规;(2)资产的安全;(3)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的真实完整;(4)提高经营效率、效果;(5)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外贸企业内部控制目标是指外贸企业内部控制机制运行的预期效果或理想状态,是构建外贸企业内部控制框架的逻辑起点。笔者认为,外贸企业内部控制可以定义为受外贸企业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员工的影响,旨在实现以下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一种过程:(1)外贸企业财务报告等经济信息的真实、完整;(2)外贸企业战略和经营活动的效率、效果;(3)外贸企业财务收支活动的合法、合规;(4)外贸企业各项资产的安全;(5)促进外贸企业实现其发展战略。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外贸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体系。
(二)外贸企业内部控制的要素。
COSO(1992&2013)指出,企业内部控制的要素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控。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08)指出,企业内部控制的要素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以下笔者分别对其进行讨论。
1.内部环境。内部环境设定了外贸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调,直接影响到企业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对外贸企业内部控制的功能定位。良好的内部环境是内部控制机制有效运行的基础。外贸企业内部环境包括治理结构与权责分配、管理层的理念和经营风格、治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对诚信和道德价值观的沟通与落实、对专业胜任能力的强调以及企业人力资源政策与实务等。
2.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指外贸企业选用定量和定性指标,在风险预警模型构建和优化基础上,对外贸企业所面临的战略层面风险、经营环节风险和财务风险进行有效识别和科学评估,并及时外贸企业风险的预警信息。即风险评估过程的作用是识别、评估和管理影响外贸企业经营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
3.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指外贸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有针对性和灵活性的措施和方法,努力将外贸企业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范围之内。控制活动有助于合理保证外贸企业治理层和管理层提出的风险管控指令得到充分执行,其内容包括授权、职责分离、业绩评价、信息处理和实物控制等。
4.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外贸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整理、加工、汇总和传递与企业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有关的信息,确保各种控制指令在企业内外部之间进行有效传播和沟通。其中与外贸企业财务报告等信息可靠、相关的信息系统通常包括以下职能:(1)识别与记录所有的有效交易;(2)及时、详细地描述交易;(3)恰当地计量交易;(4)正确确定交易生成的会计期间;(5)在财务报表中恰当地列报交易的结果等。
5.内部监督。内部监督是对外贸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实施情况实施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机制运行的有效性。外贸企业可以授权内部审计机构等职能部门对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进行专门的评价,找出内部控制机制运行的优势和缺陷,并提出补救建议。
三、基于内部控制有效性视角的外贸企业风险的控制对策
(一)优化内部环境。
外贸企业内部环境直接影响到内部控制机制运行的有效性以及企业战略目标、经营环节目标和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程度。外贸企业风险管理的核心环节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理想的风险管理模式,需要外贸企业按照风险发生的轻重缓急进行有效排序。例如,对于战略层面的风险,外贸企业治理层和管理层应该高度关注,一旦决策失误,其前景堪忧。对于经营环节风险和财务风险,企业管理层应该高度重视内部环境的优化,采取合理的措施和方法,及时找出关键风险因素,按照风险程度高低进行正确处理。笔者认为,内部环境属于外贸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要素,是内部控制机制有效运行的关键影响因素。因此,外贸企业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不断优化内部环境,其内容包括治理结构与权责分配、治理层对内部环境的重视、管理层的理念和经营风格、对诚信和道德价值观的沟通与落实、对专业胜任能力的强调、人力资源政策与实务等,并确保外贸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得到有效运行,进而合理控制其风险。
(二)加强风险评估。
在日趋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环境下,我国外贸企业风险不断凸现,时刻威胁着外贸企业的安全。对于战略层面风险,应该引起外贸企业治理层和管理层的共同关注。外贸企业可以采用PEST分析法、SWOT分析法和Porter五力分析法,对外贸企业的战略及其潜在的风险进行诊断与分析;对于经营环节风险,外贸企业各个职能部门可以采用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构建不同经营环节的风险预警模型,对其风险进行评估和应对;对于财务风险,外贸企业可以采用财务指标为主、非财务指标为辅的评估模式,在指标选取和指标赋权基础上,合理构建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对外贸企业财务风险进行动态、精准评估。笔者认为,风险评估是外贸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核心环节,是外贸企业风险有效应对的关键。在条件允许情形下,外贸企业可以成立专门的风险管控机构,对外贸企业所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动态评估,及时提交高质量的风险预警报告,以最大可能减少外贸企业的损失。
(三)健全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指外贸企业对其风险进行正确识别和评估后,制定科学的风险应对政策、程序、机制和措施,对其风险进行有效应对,其最终目的在于将外贸企业风险降低至可以接受的水平。例如,对于外贸企业的系统风险,企业治理层和管理层应该事前评估和科学应对。对于系统风险或市场风险,必须承受的,坚决承受,不能承受的,可以选择放弃,或者退出战略;而对于外贸企业的非系统风险或企业特有风险,外贸企业管理层可以考虑事先设定一个合理的风险承受水平,选择风险分担或者风险转移策略。笔者认为,控制活动属于外贸企业风险应对的重要机制,其关键要素包括授权、职责分离、业绩评价、信息处理、实物控制等。为了有效降低外贸企业风险,企业可以考虑建立以下控制机制:(1)对于重大投资活动,应该由企业治理层和管理层共同做出科学、民主的决策;对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可以由企业管理层进行自主决策;(2)对于企业各项业务活动,外贸企业应坚持职责分离的原则,尽量避免出现失误,甚至欺诈行为;(3)为了避免出现人才流失、业务流失等风险,外贸企业可以建立科学的员工激励机制。外贸企业可以适时构建合理可行的业绩评价体系,对外贸企业业务人员进行定期考核,做到赏罚分明,并努力留住人才;(4)对于外贸企业,尤其是外贸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等信息披露,其管理层应该承担应有的法律责任;(5)外贸企业应该建立、健全实物资产的有限接触制度,以确保外贸企业重要资产的安全、完整。
(四)强化信息与沟通。
良好的信息与沟通机制是外贸企业内部控制机制有效运行的重要条件。在外贸企业的风险管理中,企业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应该精诚团结,共同肩负着各自的职责。为了有效识别、评估和应对外贸企业风险,企业应该强化信息与沟通过程,做到企业各个层次的人员都能清晰地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包括对战略层面目标、经营环节目标、财务管理目标及其潜在的风险进行有效识别,了解与认识外贸企业内部控制各个构成要素及其相应的功能,并能够积极参与到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活动中。在企业风险管理中,尤其需要外贸企业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员工清晰地认识与理解企业风险控制活动的目的、机制、模式和方法,而如何强化外贸企业的信息与沟通能力,是实现企业风险控制目标的关键。
(五)完善内部监督。
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持续发展的动态过程,企业战略层面目标、经营环节目标、财务管理目标及其风险都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调整,这要求外贸企业的治理层和管理层及时监控企业风险管理的运行状况。内部监督是内部控制的必要环节,外贸企业应设置独立的机构,配备专门人员,科学、有效地评估内部控制机制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和报告内部控制机制运行的重大缺陷,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及时修补。外贸企业的内部监督包括主管部门的监督、外部审计的监督和内部审计的监督。其中内部审计监督在整个内部控制系统中发挥着基石作用。内部审计可以合理保证外贸企业遵循国家的政策与法规、财务报告的真实性、企业投资和经营管理活动的效率效果性,以及企业战略目标、经营环节目标和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程度等。正因为如此,外贸企业应当不断拓展和强化内部审计职能,增强其独立性,提升专业胜任能力,督促外贸企业优化内部控制的运行机制,以合理保证外贸企业的健康、高效发展。
作者:丁立 王珏茹 熊雯 单位:浙江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南昌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胡通海.试论外贸企业经营风险类型及内部控制的建立[J].国际商务财会,2013,(10).
[2]刘永泽,张亮.我国政府部门内部控制框架体系的构建研究[J].会计研究,2012,(1).
[3]钱剑婉.外贸企业风险控制与全面预算管理研究[J].国际商务财会,2010,(2).
[4]宋夏云.刍议内部控制的运作机制[J].审计与理财,2003,(9).
[5]吴晓庆.我国企业外贸业务的财务风险管理研究[D].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6]徐芳.外贸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基于宁波地区的研究[D].宁波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7]徐珂.基于企业财务视角的外贸经营风险防范研究[D].东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8]袁玉霞,张璐,王霞.外贸企业风险管理与控制[J].国际商务财会,2010,(10).
[9]朱威.我国外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研究[D].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10]COSO: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方红星译[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11]何建国,雷佳睿.基于风险管理视角的内部控制评价[J].商业会计,2011,(9)
第三篇:电力企业风险管理财务内控研究
【摘要】
内控即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风险管理下的内控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的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由此可见,内部控制不是目标本身而是实现目标的程序和方法,也不仅是某个部门的事,而是需要企业各级人员的实施与配合。财务内控是内控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仅是对财务资金等的控制,而是包括了一切涉及到财务活动的控制。这里需要重点强调的是内控针对的风险是可控的纯粹的风险。
【关键词】
风险管理;内部控制;财务内控;战略管理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对电力的需求量大大增加,促进了电力企业的稳步发展。电力企业不仅关系到国家能源安全问题,而且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面临风险的机会大大增加。因此,为了电力企业健康、平稳的可持续发展,应加强企业风险的内部控制,而处于内部控制核心地位的财务内控更应被放在工作的首位。财务内控做得好,可以保证资产安全,财务资料及相关信息真实可靠,以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对企业规避风险,实现财务目标和企业的战略有着重要的意义。当今社会,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给电力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但是风险往往与机遇相伴。这就需要我们加强企业的财务内控来控制风险,紧抓机遇,创造收益,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竞争力。下面主要是对电力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一些建议。
一、加强对财务内控的认识,增强风险控制的主动性
部分电力企业对全面风险管理下的财务内控认识不够,内控制度不完善,使得财务内控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1)加强财务内控的认识,新形势下的企业要获得竞争优势,需要将财务内控纳入到企业战略管理当中,上升到战略管理的层面,对涉及财务的活动进行全过程控制。(2)增强财务风险控制的主动性,需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培育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弘扬“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树立风险意识,将风险管理融入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之中,形成企业内部各层面风险管理的文化氛围。
二、加强企业财务内控活动,实现重大风险所涉及的业务流程全流程控制
企业应当建立风险收集和评估机制,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控制措施一般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授权审批制度,会计系统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和绩效考评控制。电力企业应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结合电力行业自身特点对企业可控的纯粹的风险建立科学完善的财务内控制度和实际操作手册,确保风险在控,可控,将控制落在实处。当然事情都有两面性,过度的内部控制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造成效率低下,所以需要明确重大风险业务流程全过程控制,其他风险业务流程关键点控制。
(一)电力企业的特点是固定资产密集。
近年来,随着特高压智能电网的发展,电网资产的投入逐年加大。对此,企业应当从资产的投资立项开始加强监控,对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重大投资项目要进行集体决策。施工过程中,加强工程资金管理。加强会计系统对投资项目的控制,建立投资管理台账。工程结束后,财务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照结算标准对工程项目及时进行结算,编制财务竣工决算。建立资产清查制度,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资产清查,对于清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查明原因,追究责任,及时处理。
(二)加强对营运资金的控制。
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生产经营中的资金收入及时入账,严禁设立”小金库”,严格付款审批,定期进行资金安全检查。对应收账款回收情况实时监督,对不同的客户使用不同的信用标准,减少坏账风险,加强电费的回收。资金实行集中管理,这不仅可以对成员单位资金收支进行严密监控,而且可以增强集团资源配置的能力,在保证企业资金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前提下,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强化全面预算,预算是加强财务内控的一种重要的方法。
首先,明确预算的目的,预算是对未来的预测,对未来不确定事项的提前思考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反应能力,增强企业抵抗风险能力。其次,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程序,预算的编制是从下而上,由基层人员草拟编制,部门汇总,预算委员会审查,总经理批准的预算编制程序使得预算更符合实际和更具有操作性,同时预算编制的过程也会增加企业内部的沟通和协调。再次,预算是是生产经营活动的控制依据,制定合理的预算指标至关重要,预算编制不科学可能会导致预算无法实施或者企业资源浪费。建立以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等反映企业总体状况的总预算和反映某一经济活动的专门预算相结合的全面预算体系,可以实现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成本控制。最后,严格执行预算,加大预算执行考核力度。通过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可以更准确的评价企业的实际绩效,提高企业的绩效管理水平。加大预算执行考核力度,避免预算管理流于形式。
(四)建立企业财务信息系统。
推进ERP系统建设,财务信息和生产经营信息有机集成。信息化技术规范了流程,降低了随意改变流程带来的风险,同时提高了流程的效率和准确性,改善了工作质量,进而进一步降低风险;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的及时融合,才能进行更有效的财务控制,提高电力企业整体的财务管理水平。当然,在积极利用信息系统的同时要注意系统使用的安全性,利用防火墙保护;实行局域网与互联网的分开;传输企业的关键数据采取加密措施;建立用户管理制度,加强对访问权限的管理,访问系统的密码定期更换。
(五)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竞争的核心能力,一切技能的掌握都依赖于人的进取心。
财务内部控制的成败与否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内控人员的素质和执行力。财务内控岗位需要一定的专业人才。为此,电力企业应重视人力资源建设,加快建立一支具有较高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的财会人员队伍。加强财会人员对电力专业知识的学习,为财务内控培养复合型人才。同时建立员工培训机制,促进员工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更新。
三、内部控制的评价与内部审计
财务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是管理层实施的对内控有效性的评价,应当包括内控的设计与运行。评价小组应汇总评价结果,对于被认定的内部控制缺陷,应当提出整改意见并跟踪落实,完成财务内控的闭环。内部审计也是对内控的一项监督,内部审计主要是复核和评价企业的活动,以改善企业的风险,目前电力企业已基本建立了内部审计职能部门。确保内审部门的独立性,并直接向董事会报告。提高内审人员的专业性,鼓励其参与后续教育和培训,鼓励参加专业的研讨会等来不断加强专业素养。
四、结语
电力企业应提高对风险管理下的财务内控重要性的认识,加强财务控制活动,进行内控自我评价和监督,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加可靠的保证。
作者:咸阳 单位:江苏电力盐城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王君义,崔霞.电力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分析[J]《商》,2015(12):173-173
[2]徐波.试论电力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与防范[J]《现代经济信息》,2014(22):272-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