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病急诊护理风险管理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血液病急诊护理风险管理,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血液病急诊护理风险管理

[摘要]

目的探讨血液病急诊患者输注成分血的护理风险管理,提升护理工作者的风险管理意识,尽可能降低血液病患者输注成分血护理风险。方法培养护理工作者对风险的评估以及识别能力,以此达到提升护理工作者风险管理意识的目的。对风险事件的高危人群以及风险事件的易发环节不断强化管理,以此增强护理工作者对急诊患者输注成分血风险的处理意识。结果使用科学合理的护理风险管理方法,对日照市人民医院2012年2月—2015年2月急诊240例不同年龄以及不同种类的血液病患者677次输注成分血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在此过程中没有出现护理风险事件,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患者对其的满意率达到了98%以上。结论进行风险管理能够有效降低风险事件的出现率,同时也能够降低风险事件对患者与医院造成的经济以及危险损失,最终提升护理质量。

[关键词]

血液病;血液成分输注;风险管理;护理

风险管理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程序管理。对于医院而言,风险管理是把现有与潜在的医疗风险进行处理、识别以及评价,通过各种补救方法尽可能的降低风险事件的出现率和风险事件对病人与医院造成的直接或者间接经济损失[1]。此次研究对日照市人民医院2012年2月—2015年2月急诊240例不同年龄以及不同种类的血液病病人677次输注成分血进行护理风险管理,现将其管理方法分析如下。

1风险管理

1.1培养护理工作者对风险的评价以及识别能力

医院可以通过配合相关管理以及处理条例等,实施法制教育,不断强化护理工作者自我保护意识:科室的护士长每个月定期组织科内护士实施输血安全的相关研究,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对管理措施提出整改方法。对于以前出现的风险事件应该进行评价,分析其出现的原因以及可能诱发的问题,从问题中发现与总结经验[2]。比如日照市人民医院有一位患者,属于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其家庭经济相对较为困难,由于和家属的关系不是特别融洽,于是自己到急诊输红细胞。我们的护理工作者发现患者病情较为严重,在接诊以及帮助患者办理有关手续的同时向医院的领导报告相关事件,同时通知公安机关作相关笔录,协助联系好患者的家属,不过家属拒绝来医院做相关事宜工作,后患者因为病情的恶化而导致死亡。之后家属来医院找各种问题,比如对急救措施以及患者危重为何不及时通知家属而提出质疑,因为公安机关出示“笔录”以及“联系家属电话”等相关材料,才有效制止了患者家属的无理取闹。就此问题而言,护理工作者对风险作出了科学有效的评价以及识别,如此才能最大限度的规避风险。

1.2不断强化护理工作者专科知识学习

目前,输血作为临床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广泛应用于临床医疗。输血确实有很多重要作用,如为急性失血及急性溶血患者补充血容量,维持生命指征;为严重贫血患者改善携氧及血液运输功能;对血小板减少、粒细胞减少的患者,输入新鲜血小板或粒细胞,可明显改善其临床症状;对血浆蛋白减少的患者,输入血浆可改善其全身机能等等。但是,目前有很多医疗单位都用输全血法进行输血治疗,这样不考虑患者的特殊需要,一律输用全血的方法,不但浪费血源,人为地造成血库血源紧张,更重要的是增加很多不必要的输血反应发生。医院组织培训输血技术规范,护理部门可以组织“输血常见问题的处理”读书报告会,在内科进行各种规范的查房,在晨会时可以对有关知识以及问题进行提问,护士长进行解答,制定“输血规范和紧急预案”等,对完全不同资质以及不同临床能力的护理工作者实施有针对性的培训,让所有护理工作者的专业知识以及对风险的认识得到提升[3]。

1.3识别易出现风险事件高危群

积极有效地对护理工作者进行培训,让其能够识别容易出现风险事件的高危人群,诸如血液病患者,老年合并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血液病患者,没有家属陪护以及容易出现法律纠纷患者,血小板计数较低、容易出现脏器出血和生命危险的患者等,护理工作者在面对此类人群时,能够运用专业的知识和临床经验对风险事件的高危人群作出最基本的评价以及识别[4]。

1.4认识风险事件容易出现的环节

输血、约血以及取血之前有关信息核对,在输血之前以及输血过程中、输血之后分析均为风险管理的难点以及重点,所以护理工作者从接诊患者至输血的全过程所有环节均要严格执行相关操作规程及规范,认真观察与分析,不断强化和患者的沟通,要充分落实告知和签字的程序,为患者提供最为优质的服务,这样才能够确保自身操作的安全性[5]。

2风险处理

不管是在急诊或是临床任何科室中,输血均为高危操作,输血的过程以及输血之后的风险几乎无处不在,在面对风险时,作为医院护理工作者在输血之前、输血过程中以及输血之后的风险都应该做出科学有效的评估,理智处理相关问题,以降低医疗风险事件的出现率和风险事件对患者与医院造成的直接损失[6]。

2.1回避风险

医疗事故无处不在,要主动避开风险出现的可能性,实际上回避风险不等于完全拒绝对患者治疗和护理,比如如果严重贫血患者来急诊进行输血而没有家属的陪伴、患者仅仅自述血型,患者没有带来诊断证明,而仅仅是自述某因子匮乏,此类情况均不能给予输血。在输血之前应该对患者实施对应的支持和帮助,可以通过联系有关部门和家属取得联系[7]。查明可以证明患者血型和所缺因子的有效材料,如果确实不能确定相关信息,则应该作加急化验鉴定,如此才能进行输血处理。

2.2预防风险

2.2.1风险在处理过程中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根据不同个体采取不同的风险评估方法,对于已识别以及评估的高危风险人群应该采取对应的护理方法。如果患者是幼儿血液患者群,则应该尽可能地降低输血速度,可以分次输入,这样是为了降低长时间贫血而诱发的心脏负荷,在输血时以及输血完成之后观察患者可能出现的状况。如果是高龄患者则要在心电图监护下进行输血,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应该给予氧气吸入,仔细分析患者的生命体征的改变;另外为了尽可能的降低患者输血反应,在输血之前还应该常规给予抗过敏等药物,溶血患者要输去除白细胞或者洗涤类红细胞。如果患者是存在血小板抗体现象,则应该输入配型血小板。如果患者的血小板计数相对较低,则应该不断强化其健康知识的教育和心理护理的,叮嘱患者要卧床休息,尽可能的保持情绪的稳定。预防风险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最大限度规避风险的过程。

2.2.2对输血的所有环节进行管理

现代输血疗法已进入成分输血的新时代,各种血液成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临床。输血是多部门(血站、输血科、临床科室)、众多卫生技术人员(医、护、技),共同完成的治疗任务。护士是成分输血治疗过程中最后一步操作者也是主要完成者,是非常重要的。在输血之前,医生应该开具输血的通知单,之后护理工作者要仔细核对,再抽取交叉的血样。在取血的过程中护理工作者应该和输血科工作者严格执行核对,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血液取回病区之后还应该和医生进行再次核对,护理工作者应该执行输血医嘱,输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输血规范,护理工作者要在输血开始到15min严格观察患者的各种反应,对可能出现的临床反应作出判断,如果出现不良反应应该及时终止输血并报告临床医生。输血操作时要随时巡视,仔细分析血液输注的状况同时听取患者主诉,在同次输入不同献血员红细胞的情况下,不同的血液装置要用生理盐水对其进行冲管处理;如果输注的成分血类型完全不相同,则中间要进行冲管处理,同时对输血器进行更换;输血过程中护士长以及主班护士也应该定期巡房,对输血患者进行严格的观察;输血结束之后要留患者观察一段时间,一般观察的实际需要大于30min,同时告知患者如果有不适则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

2.3正确对待与认识风险

随着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近几年医疗纠纷有不断上升的趋势,有相关数据统计发现,输血反应出现率达到了9.7%[8]。在面对风险时,作为医务工作者不但要履行救死扶伤的职责,同时还应该理性的对待可能出现的风险,要降损失的程度降至最低。若出现输血反应则需要及时报告;在出现纠纷的情况下,要第一时间保护患者,保存血袋和输血器具,将相关信息以及材料交于相关部门检测之后再进行处理。

2.4转移风险

在输血之前,一定要告知病患者及其家属输血时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医院以及就诊者应该签订输血同意书,抽取交叉血样的同时,还应该送检乙型肝炎和艾滋病病毒标本,如果遇到没有家属陪伴的患者,同时又通知不到家属,则输血之前应该向有关部门报告,同时备案。输血治疗开始以及结束之后,需要通过沟通,和患者建立良好医患关系,治疗应该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9]。

3效果

通过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使护理工作者提升了输血专业知识以及操作技能水平,也增强了护理工作者质量管理的意识。在承担大量输血工作中,没有出现风险事件,也没有患者投诉和纠纷,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满意率达到了98%,在某种程度上说,风险管理有效地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提升。此次研究结果显示,使用科学合理的护理风险管理方法对677次输注成分血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在此过程中没有出现护理风险事件,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患者对其的满意率达到了98%以上。因此,进行风险管理能够有效降低风险事件的出现率,同时也能够降低风险事件对患者与医院造成的经济以及危险损失。

作者:高振玲 单位:日照市中心血站成分科

[参考文献]

[1]江世丽,李国宏.化疗间歇期血液病患者双腔PowerPICC导管堵塞的护理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14(7):654-655.

[2]舒英,毛淑芬,俞筱兰,等.血液病患者PICC置管时机与静脉炎的相关性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1):1006-1007.

[3]白艳玲,李武平,刘冰,等.血液病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及影响因素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8):723-724.

[4]乔秀英.风险管理在小儿血液病护理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8):759-760.

[5]金玉芳,柴燕燕,赵洁,等.血液病患者并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15,30(19):37-39.

[6]冯燕英,樊艳华,林凤英,等.针对性护理对血液病化疗患者应用PICC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2):33-35.

[7]赵淑燕.血液病合并活动性结核病24例诊断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2):70-72.

[8]李媛.血液病长期住院患者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0):8-9.

[9]孔兴美,黄磊,曹新群,等.血液病患者置入PICC导管破裂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2):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