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工程风险管理初探(4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企业工程风险管理初探(4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企业工程风险管理初探(4篇)

第一篇:施工企业工程项目垫资风险管理

摘要:

垫资施工是建设市场发展过程中的一种需要,由于工程建设垫资数额巨大,且工程款回收受较多因素制约,因此施工企业垫资施工存有较大风险。通过对施工企业垫资风险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工程项目垫资风险管理的各项应对措施,提出了加强风险控制的对策。

关键词:

施工项目;垫资;风险管理;应对措施;风险控制

一、施工企业工程项目垫资产生的风险分析

(一)为垫资进行融资而产生的风险

施工企业用于项目垫资施工的资金中,一部分可能是来自企业自有资金,另一部分通常是银行贷款或者借款。这样,施工企业就得承担一定的贷款或借款利息,如果到期不能偿还贷款,还要承担逾期罚息,而利息、罚息本身就加大了施工企业的负担。如果在一定的时期内国家的金融政策有较大的调整,如大幅度地提高银行贷款利率,则施工企业的银行利息及逾期罚息还会加大,这对于微利的建筑行业来说,构成了较大的金融风险。更严重的时,如果银行因企业不能按时还款而银行逼债的话,企业甚至面临破产倒闭危险。

(二)赊欠材料、设备款的风险

在垫资施工的情况下,施工企业为了加快项目工期进度、或者在不延误工期的同时,尽量减少资金投入,常常会通过大量赊欠材料、设备款的做法来节省前期开支。这样不但有时会难以保证所购置的材料、设备的质量,而且采购价格往往会高于市场价格,造成工程项目的材料成本增加,加重了企业负担,甚至有时还会出现被追讨材料、设备购置费的诉讼风险。

(三)业主故意拖欠工程价款而带来的风险

有时业主本身有足够的支付能力,甚至在垫资施工的建设工程已经产生效益(如部分商品房已出售、出租,新建厂房已投入使用)的情况下,也拒不按照合同约定支付工程款项。施工企业碍于已垫付巨额款项,欲停工追债又怕关系搞僵致工程款项更加难讨,从而陷入骑虎难下的尴尬境地。

(四)因业主经营不善所带来的风险

即便是经营状况好的业主,一般也是先考虑再次进行项目开发的用款,而对拖欠的工程款采取尽量回避、拖延结算和付款的态度;如果一旦经营、销售不顺,更会以各种借口拒付、拖欠或克扣工程款项,从而给施工企业带来巨大风险。

(五)因劳务费纠纷所带来的风险一般地说,施工企业拖欠劳务费的现象比较多见,短期的拖欠也能够被劳务人员接受,但如果施工企业长期无力支付劳务费用,尤其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的今天,拖欠劳务费不仅使企业面临着资金风险,还会降低企业信誉,造成不良社会政治影响。

二、施工企业工程项目垫资风险应对措施

(一)对业主的资信状况、资产负债情况及履约能力进行调查和全面评估

施工企业在承揽工程前,必须多渠道全面了解业主的资金及信用情况,包括开发项目的真实性和建设单位的注册情况、项目资金的来源以及到位情况、既往经营业绩、履约能力以及社会信誉等各方面情况的调查。

(二)认真研究业主招标文件

招标文件中很多条款将来就是合约条款,涉及到施工方与业主的权利义务。因此对工程范围、有关付款条件等直接与施工企业经济利益密切有关的条款要仔细推敲,投标单位必须会同相关部门在报价、工程质量、项目成本、资金回收等相关方面作可行性分析。如果对招标文件分析不透,盲目投标,很可能就会给垫资施工带来巨大风险。

(三)做好合同评审,从程序上把好合同签订质量关

要按照程序要求对签约权流程规范化操作,对合约条款作综合评审,防止人人跑经营、个个都签约,难以保证签约质量,给企业带来很大的风险。因此,签约权的行使必须集中到法人层次,对施工企业授权人要有严格的资格要求,在程序上保证签约的规范。实体上要做好合约条款的评审工作。根据合同标的和项目风险大小,由施工企业内部相关部门对合同条款进行逐条评审,重大项目应由施工企业组成合同评审委员会,针对合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改意见,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争取在合同条款中约定业主工程款支付保证,积极采取工程项目抵押、第三人提供保证、留置等方式保证工程款款及垫资款支付。

(四)加强与业主预结算工作

建筑产品的结算周期很长,造价的争议常导致拖欠款债权不落实,使施工企业诉讼无依据。因此,按照建筑法规,加强工程进度款的中间结算就显得尤为重要。强调工程进度款的中间结算,并不意味着可以放松竣工结算。竣工工程的拖欠款其风险性是很大的,必须在竣工后按照合同约定及时办理竣工结算。作为施工企业,首先要收集并整理好原始凭据,抓紧建设方实物供料的结算和已付工程款的核对,为竣工结算创造条件;竣工拖欠一旦发生,清理催讨要落实责任制,并辅以对责任人考核的奖罚激励措施。

(五)加强施工过程中签证、索赔和资料管理

对施工企业来说,及时、频繁的签证是对垫资施工以及低价中标的一个最主要的补偿手段。对施工过程中因设计变更、政策调整等原因造成的工程量、工期及工程价款等的变动,承包方要及时向业主或监理方办理签证,这其中尤其要把好送达关,要合理利用法律许可的各种方式进行有效的送达并保留送达凭证。工程款优先受偿权是施工企业的法定权利,但适用合同法的该项权利,施工企业必须在履约过程中应该为其真正适用创造充分的条件。即:工程竣工后28天内向业主递交工程竣工报告及竣工验收资料;发包人确认后的28天内,承包人向发包人递交结算报告;发包人逾期不结算的承包人应当向其发出催款函。与发包人协商就其承建的工程折价或申请法院拍卖,其价款优先受偿。

三、结束语

垫资施工是施工企业普遍面临的一个难题,其带来的风险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难以控制性,现实情况也是极其复杂。但只要我们针对出现的风险及时研究对策,借鉴和总结各种不同经验,并提出应对措施,同时与国家政策紧密相联,做到合法、合理、合情并举,施工企业无论遇到何种风险,都能将风险化解或将风险降至最低点。

作者:曾战锋 单位:西安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审计法务部

参考文献:

[1]隆青玲.施工项目工程造价风险管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2

[2]李维芳.建设工程垫资承包的风险及防范对策[J].施工技术,2012,v.41;No.36510:95-98.

[3]吴昱文.施工企业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07:328

第二篇: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控制

摘要:

在企业财务工作日益健全的同时,企业的税务风险也逐渐凸显。但是,由于我国税法体系建立的时间较为短暂,企业在税法的执行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财务工作过程中,企业将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审计方面,而较少的关注企业的税务风险。同时,企业也缺少税务方面的专业人才,对于税务风险缺乏足够的敏感程度。对此,企业应制定本企业的税务风险内部控制体系,同时应用纳税风险评估手段,多管齐下共同防范和应对企业的税务风险。

关键词:

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纳税风险评估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税务机关的税收征管水平日益提高,这对于企业的税务会计工作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一要求不仅体现在企业能够按照税法的要求按时缴纳足额的税款,更体现在企业能够按照税收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企业的税务活动。税务信息化的发展也使得税后纳税风险评估成为可能,这是对新时期企业的税务活动的合法性与合规性进行评估的重要方式。同时,还需要企业对税务风险的内部控制的配合来共同提高应对税务风险的能力。

一、我国企业存在的纳税风险

(一)企业对于税务风险缺乏足够的重视

税务风险在企业的日常财务工作中很容易受到忽视。一方面是企业所处的大环境决定的,外部的投资者和监管者对于企业的关注点多在于企业的会计报告以及注册会计师对企业的会计报告出具的审计意见,而极少关注企业的纳税情况。这就使得企业在日常的财务工作中将大部分的工作重点放在了财务报告方面,却并不重视其中包含的纳税风险。另一方面是由于税务机关对于企业缺乏全面的监管导致的。比如税务机关对企业的纳税情况进行调查时,多采用行业抽查、地区抽查等抽查的方式,这就使得企业在处理税务风险问题是存在侥幸的心理。这种侥幸心理主要表现为企业对于已知或者潜在的纳税问题抱有投机的态度,对于这些问题先按照有利于自己的方式进行处理,税务机关查不出问题便作罢,若是查出问题再具体情况具体解决。企业对于税务风险的重视程度的低下,将会给税企双方带来极大的税收成本。对于企业来说,一旦查处纳税问题,企业在补缴税款的同时一般还会加收滞纳金和罚款,情节严重的还会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对于税务机关来说,由于对企业的纳税问题有了一个初步的、不太乐观的判断,因此税务机关在进行纳税调查时将会增加税收征管的人力成本和物力成本。这将会给税企双方都带来极大的税收负担。

(二)税收相关法律不够健全,与税务机关沟通不足

税收相关法律制度的不健全是我国税务体系一直存在的突出问题。首先是我国税收法律的级次很低。除了少数几个税种通过人大进行了立法,其他的税种多以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等法律级次极低的文件对该税种的征收和管理做出了规定。这就使得当税法与其他法律文件存在冲突时,税法多处于劣势的地位,企业极有可能为了不违反其他法律而承担税收风险。其次,我国税收法律条文的制定不够详细,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漏洞,因此财政部和税务总局需要不断的发文对存在的漏洞进行补充说明,通常每年大大小小的税收政策文件多达几百份。这无疑给企业造成了极大的税收风险。一是企业的税务会计需要不断的追踪最新的文件,并根据本企业所处的行业和情况做出具体的调整。二是对于财政部和税务总局的文件,各基层的税务机关在进行具体的操作实施时,由于理解的不同,各地会有不同的执行标准。然而企业对于新的文件也有自己的理解,在对于新文件的执行过程中,一个基层的税务机关对接数量众多的企业,这就使得每个企业很难就自己对于文件的理解与其所属的税务机关进行充分的沟通以达成一致的共识。所以企业在处理具体的税务问题时将会由于与税务机关的沟通不足形成税务风险。

(三)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控制人才不足

税务风险管理控制人才的数量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是企业面临税务风险的另一大主要问题。企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尤其是已经发展成型的大型跨国企业,其财务部门的分工一般十分明确,大多都会设置独立的税务部门来对企业的税务问题进行专门的管理。但是由于我国的税务人才培养的时间还不长,短时间内还难以形成可以满足企业需求的数量。因此,在许多企业中,税务的工作多由会计人员负责,这就给企业带来了极大的税务风险。一是会计人员并不具备系统的税收体系的概念,因此在税法的具体理解和操作的过程中很有可能出现偏差,导致企业未能及时足额的缴纳税款,税务风险也随之产生。二是税务风险管理人才的缺乏将会迫使企业使用对其并不十分专业的人员,其虽然对税务问题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税务风险的把控还缺乏足够的水平,也会导致企业税务风险的增加。

二、完善税务风险管理控制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税务风险内部控制体系

税务风险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是企业应对税务风险的最基本的措施。内部控制是企业对于本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一系列的活动进行内部控制和监督的重要手段,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不仅能够对于企业的风险进行控制,降低风险事故发生的频率,甚至能够及时的发现未知的风险并应对风险。我国的企业对于财务工作的内部控制都给予了极高的重视,这主要是因为财务工作的内部控制不仅仅关系到企业的财产安全,更是注册会计师对企业经营水平考核的重要方面。而对于和政府打交道的税务风险却常常受到忽视,因此,在企业面对税务风险时,也应当引入内部控制的方式,以制度的方式来科学的应对风险。应当注意的是,由于我国经济环境,尤其是政策制度的变化较为频繁,所以企业应当定期根据最新的内外部环境对税务风险的内部控制体系制度进行完善和调整。当企业面临“营改增”这样巨大的政策变化时,应及时对于内部控制体系做出调整。税务风险的内部控制不是一个单独的体系,它与企业其他方面的内部控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企业内部控制的整体的制度。因此,完善的企业税务风险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不仅仅对于企业应对税务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提高企业整体的内部控制水平的提高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着重加强企业的税后纳税风险评估

风险管理是企业在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企业不仅要重视纳税过程中对于纳税风险的事前和事中的控制和管理,更要注重对企业的纳税的税后风险评估。首先,企业要想实施税后纳税风险评估,就要对于企业整体的纳税情况以及具体的操作情况有一个详细的记录过程。这不仅需要企业能够按税收相关法律的要求处理企业的税务工作,更要求企业能够将每一步的操作都记录在案,使得每一步的操作都有迹可循。若是对于企业的税务操作流程无法进行记录,那么税后纳税风险评估也就无法实施。其次,对于企业的税后纳税风险评估,企业要有专业的人员能够对整个操作过程中面临的风险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以及最后的对于存在纳税风险的细节部分进行调整。由于较多企业并不具备专业的税后纳税风险评估的人才,因此这些企业可以考虑聘请外部专业人士进行相关的评估工作,如专业的咨询公司或者独立的税务咨询人员。最后,对于通过税后纳税风险评估做出的风险应对措施的调整,企业应当进行贯彻落实,不能还是按照调整之前的工作方式进行,否则所进行的一切纳税风险评估工作都是徒劳的。通过企业的税后纳税风险评估,企业对于本企业的纳税工作中面临的风险能够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能够制定出日后的风险应对措施。

(三)提高企业税务会计人员的整体业务素质

税务会计工作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是企业能够更好的应对纳税风险的关键。一方面,高水平的税务会计工作人员能够较为严格的按照税收相关法律的规定进行本企业涉税业务的处理工作,这在源头上就极大的降低了企业的税务风险。另一方面,对于企业税务工作的内部控制制度,高素质的税务会计工作人员也能够严格的执行,同样降低了企业的税务风险。最后,高水平的税务会计工作人员本身对于企业的纳税风险也具有较为敏感的识别能力,能够识别企业面临的纳税风险并能够及时的进行应对。对于税务风险人才,企业应给予充分地重视,同时企业还应加强对税务会计人员的培养和锻炼,定期为其组织相关的培训工作。使得税务会计人员在提高业务工作水平的同时还能够对于最新的税收法规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能够应对企业新面临的税务风险。

三、结束语

税务风险是企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所必须要重视的问题,同时,企业也应当利用税务信息化的税后纳税风险评估的方式来应对多变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控制水平提高的过程也是企业整体管理水平提高的过程,这对于企业综合能力的提高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作者:毛叶 单位:常熟市兴瑞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董营,董?.浅议企业税务风险内部控制机制的环境优化[J].税务研究,2014;06

[2]赵淑华.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控制浅议[J].经营管理者,2014;13

第三篇:施工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策略研究

摘要:

随着建筑施工市场竞争的不断增强,施工企业在迎来发展壮大良机的同时,也面临着日趋增加的市场风险及财务隐患。施工企业在项目招投标、项目施工合同的签订,管理、项目经营承包方式的选择、项目施工及安全管理、项目质量验收等环节中,都涉及到众多的风险隐患。立足风险管理视角,探究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措施方法,对施工企业防范及化解风险要素,提升企业竞争力和经济效益至关重要。

关键词:

风险管理;施工企业;内部控制;措施

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在防范及化解施工企业质量隐患及财务管理风险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在施工企业竞争压力骤增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构建风险管理框架下的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机制,是施工企业提高自身项目管理水平,规避市场风险的必经之路。

一、风险管理及施工企业内部控制基本概述

(一)风险管理基本内涵

风险管理主要是针对可能制约影响企业发展目标的各类不确定性因素进行前瞻分析,然后在对风险要素加以统筹的基础上,考虑到企业经营决策在制定及实施过程中的风险性及波动性,借助风险管理理论及方法的运用,使企业在经营决策方案的制定上更加全面、审慎、合理,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决策失误几率,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的提升。

(二)施工企业内部控制

施工企业内部控制是面向施工企业的,由施工企业管理层、如董事会、经理等实施的,以提高施工企业决策水平、强化施工企业财务管理质量、保障施工企业项目执行效率为目标的管理流程和活动。从施工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构成上看,主要涵盖了环境分析、活动控制、风险评测、信息流通及内部监控等要素。

二、风险管理下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性及需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风险管理下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从本质属性上看,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之间存在较多的共通性,其实施的目标都是为保障及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实现企业的预期发展目标。而从两者的覆盖范围上看,风险管理涵盖了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可视为风险管理的一个构成要素。风险管理则可以囊括企业经营合同的风险管理、企业项目施工建设的风险管理及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等方面,可以辅助施工企业内部控制扩展其覆盖范围,从而使施工企业能够对企业运行过程中的各类风险隐患加以全面识别及研究。而从施工企业行业属性上看,施工企业质量隐患及安全隐患较多,一旦发生质量及安全事故,会给施工企业的后续经营及企业形象造成极大损害,从这一层面上看,构建风险管理下的施工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对施工企业经营战略的纠偏、施工项目质量的管控、项目经济效益的及时获取都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二)风险管理下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机制构建应遵循的原则

1.全面性全面性是指施工企业内部控制应基于风险要素的实时性及全过程性的特点,在企业管理决策制定、企业管理制度的出台,执行、企业管理制度的监督等各个方面推行全员控制及管理的方式。2.协调性施工企业在项目运作及企业日常管理中涉及到众多的机构人员、设施设备及管理流程,在对这些管理要素进行把握时,要本着协调性的原则,对各部位的权利义务加以明确,形成风险分解、互相制约、信息沟通、协作一致的内控格局。3.重点性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的重点性原则是指应围绕施工企业风险等级高,资金流通较为频繁的环节进行重点管控,在对风险来源加以归纳及分析后,着重构建施工企业重点区域的管理、监督及跟踪机制。

三、现阶段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环节凸显的问题及不足

首先,施工企业基于内部控制管理的认识存在偏颇。施工企业在开展项目施工建设时,由于其施工环境较为特殊,施工企业往往将更多的精力放在项目的技术管理上,形成了重技术轻管理、重项目轻管控的理念,对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受此影响,施工企业在项目管理上呈现出随意性强,粗放简单的弊端,给企业内部控制的完善施加阻力。其次,施工企业没有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氛围。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施工企业没有建立专门负责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组织机构,一方面导致施工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完善度不高,另一方面极易给施工企业的经营决策推广实施造成不便,带来政出多门,落实不力的问题。2.施工企业各部门在协调上不够统一,企业内部控制机制运转不畅。施工企业不同的部门及岗位,其基于内部控制的内容及重点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要使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得到流畅运转,需要施工企业各部门强化协调及沟通。但在这一环节中,各部门的协调性不强,导致内部控制出现执行及衔接上的缺口,例如,施工企业开发部门通常以项目承接为内控要点,在项目所需的资金量分析、项目质量及项目周期的比对研究上关注较少,这就会增大企业内部控制运转不畅的几率。3.施工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中的激励机制及责任机制不够全面和完善,施工企业权责落实及分解到位率不高。最后,施工企业内部控制中较少引入风险管理理念,风险预估及评测所占的比重较低。施工企业进入新时期后,其面临的风险隐患要素趋于增多,施工企业内部控制应适时引入风险管理理念,将风险管理方法应用到内部控制管理中,以此寻求企业风险预估及评测能力的提高。但在施工企业内部控制中,风险管理所占的比重不高,导致施工企业投融资、资产调配、财务收支、财务决策等各个方面风险系数骤增,严重时可导致施工企业资金链的断裂。

四、基于风险管理下的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措施方法探究

(一)提高对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内在关联性的认识

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之间存在较强的关联性,一方面风险管理涵盖了内部控制,另一方面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在覆盖面及属性上又存在差异。作为施工企业而言,其应对两者的联系加以明确,然后将两者加以结合,将风险管理贯穿到企业内部控制及具体项目的施工管控中,以此提高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水平。在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的应用上,施工企业要在结合自身项目资金投资、施工要求、施工周期等因素的基础上,将施工项目的投资、设计、施工、检查、监督等环节纳入到内部控制中,而在施工项目开展前、中、后的项目调研、现场勘察、图纸设计、工序衔接、质量隐患的防控等环节要增强风险管理动态管控的力度,从而使施工项目能够在风险因素得到控制的同时,借助内部控制提升项目的施工质量水平。

(二)营造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良好氛围

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氛围的营造,是施工企业内部控制机制能够真正发挥其实效性的重要保障。在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氛围的营造上,施工企业首先应建立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组织机构,对施工企业各部位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监督人员的权责予以明确;然后要健全并完善施工企业风险管理制度及内部控制制度,对风险管理制度及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进行细化,将其分解落实到施工企业经营项目的各道工序中,并借助奖惩措施及岗位责任制度来调动各部位人员风险防控积极性;最后应构建施工企业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在信息系统中对施工企业项目管理及工艺流程的各类风险因素加以收集及整理,针对各类风险因素做好归类及分析,借助定量分析方法,确定对应的风险防控办法。

(三)以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为中心,创建施工企业风险预警体系

施工企业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的重点及核心是企业资金的流动及支出,在这一环节中,一方面施工企业要对施工项目的采购、租赁、分包等合同进行严格审批,对项目款项的支付,结算进行动态监控,确保项目工程量计量准确,做好现金流向及资金支付的重点管控;另一方面要在对企业自身经营状况分析的基础上,就资金的投融资、支付等建立风险预警体系,结合企业实际,确定企业风险预警的指标,对各类指标确定相对应的风险系数及权重,在涉及到项目拓展及资金调配时,在风险预警体系的保障下,使企业经营决策与风险管理相结合,以此最大限度化解企业各类风险要素。

五、结语

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与风险管理的融合,是施工企业提高自身管理水平的客观需求,也是施工行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应有之义。在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实施中,要在风险管理理念的引导下,遵循全面性、协调性及重点性的原则,着重从强化风险管理及内控意识、营造内控管理氛围、构建风险预警体系等方面加以完善,以此保障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作者:高杰 单位:中国三冶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刘柳.施工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浅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02).

[2]杨柏松.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完善[J].价值工程,2012(27).

[3]罗立娟.浅析施工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J].城市建筑,2015(12).

[4]孙银忠.风险管理导向下施工企业内部控制构建[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10).作者单位:中国三冶集团有限公司

第四篇: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机制

[摘要]

目前,我国绝大数公司在内部控制体制上存在很多问题,若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将对公司的长久发展产生限制作用,不利于其发展。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包括财务风险管理机制以及运行风险管理机制等等。其中企业内部的财务风险管理又分为管理控制和会计控制两方面。企业内部的风险管理主要是通过财务部门的会计控制来实现的。所以针对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的管理机制进行探讨,就可以帮助企业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文章主要就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机制现状进行讨论。

[关键词]

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机制

许多国内的公司在企业内部控制方面比较落后,其风险管理也只是处于理论探讨阶段,很少有企业将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制度完善,因而防范风险的能力比较差。企业内部控制的主要目的就是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用来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目标以及保护企业财产安全和财产信息的可靠性。然而在实际情况中,企业运行仅仅是发挥着财务部门自身的职能,所以存在企业内部控制目的和原则相互冲突的情况,这就导致企业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机制中具有很多不足,本文对其进行一定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

1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存在的不足

1.1企业内部结构缺陷

如今我国有很多公司管理的结构模式比较落后,例如在进行重大决定时,公司管理层占据着百分之百的决定权,它会存在决定事情一般都具有很多决定者的主观意识的问题,客观依据缺乏。若是一个企业不具备完善的组织构架,可能无法实现风险管理,这就让机制成为了装饰品并不具有真正的作用。在某些企业内部即使具有完善的组织管理构架,也很难发挥其作用。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则是企业管理层的人员大多数都是企业内部人员,从而使得风险管理的进行力度降低了。企业内部的结构缺陷会给企业内部进行风险管理带来严重的影响,例如投资石油期权的中国航油亏损的事情,就是在某一决策中管理层太过于主观导致的。

1.2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机制的监督力度不足

在我国当今许多企业中监督体制大都不是很健全,这样对于企业内部相应的监督体制想要充分发挥它本身的作用具有不利的影响。所以有些企业总结问题发现了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体制的重要性,也提出来相应的适合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体制的规则制度,但在实施这样的规章制度的时候具有很多难点难处,这些都是因为很多企业缺少相应的监督力度,使得很多企业内部具有的监督部门都成为了一种装饰工具,企业的管理就会处于危险中。

1.3企业缺少控制内部风险管理机制

在企业内部遭到风险的时候,只有企业内部自己创建一个非常完善的控制风险管理的机制才可以有办法拿出来相应的处理措施,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在我国诸多企业中根本就不设有处理风险的相应管理部门。顺应着时代的进步,全球化经济化也在逐渐发展,这给企业发展带来机遇同时也具有很多的风险,与此就要求企业内部加强建立控制风险管理的机制。特别针对有关于生产产品的企业当中,企业将会面临意想不到的困难来进行挑战。由于很多企业不设立处理风险的部门,这方面的人才也比较缺乏,将会导致风险处理率大大降低。另一方面,企业也无法全面的进行风险评估,更缺少合理的评估体系。完善企业内部的风险评估体系以及提高处理风险的效率,更有利于企业内部的发展。

1.4应对海外风险的能力不足

在当下快速发展的全球化经济中,企业的竞争压力也在不断的加大,这将使得企业要面对的额风险增加,由此可见控制企业内部的风险管理机制就更为重要了。企业对于风险的防范意识比较薄弱,只有加大企业管理人员处理风险的能力,才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2完善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机制的对策

2.1完善企业内部组织框架

企业的内部控制是指企业内部的管理层,为了保护企业各种资源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保证经济信息的准确安全,调整各种经济行为,在企业内部的运营过程中形成相互监督、制约和联系的关系,使企业各个部门、各个职能之间形成形成系统性完整性体系,并且使之规范化。想要完善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就要将企业内部的相关部们进行调整,只有这些都得到完善就可以将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打好基础。不断优化企业内部的组织就够要做到一下几点:(1)在市场化引导下,确定企业性质和地位。完善以及改革企业内部现有的组织结构,提高企业管理经营效率,并能吸引投资商。(2)提高独立董事权利,让其在企业内部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不再将董事作为一种形式,而是落实到企业风险管理中去。(3)完善企业内部的法律,为控制企业内部风险管理机制提供法律保障,使得企业在管理和经营商都能得到法律上的支持,减少企业的风险率。

2.2加大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体制的监督力度

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提高监督的力度充分发挥其监督机制的作用,提高企业内部风险管理能力。并建立严谨的审计制度,保证监督部门的独立权威性以及将审计部门的可执行性提高,这样可以提供给企业的管理层很多可靠准确的决策信息。其中比较重要的就是建立以风险作为导向的审计制度,作为相关的审计工作人员就可以参与到预测风险、风险管理以及风险评估的工作中去,之后将风险管理工作以及审计制度结合、审计工作和实际工作相互结合,将审计监督力度发挥到最大程度。在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机制可以针对财务部门加强监督,主要依据着企业财务部门的监督职能,总结三点:(1)加强预算。预算是一个企业进一步监督职能的关键所在,控制和管理财务部门对企业资金的使用情况监督公司实际运行。(2)加强企业财务部门的审计职能。企业内的审计职能可以更加了解现阶段企业的发展情况,有效的加强运用审计职能可以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利的建议。(3)强化企业财务部门真实性。在实际中财务部门要对企业部门想信息进行记录,并监督信息真实性。充分发挥自身功能,将有利于企业真正有效的发展。

2.3完善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机制

企业内部风险管理机制完善就要建立相关的风险评估体系和防范体系。在企业运行中运用风险防范体系对企业及供应和管理中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防范处理,采取适当的措施将企业内的风险变为无形。只有企业建设好风险防范和评估体系,才能实现风险管理从而保证企业财务部门全面和有效的发展。企业应该完善内部的风险管理机制,将有利于提高企业处理风险的能力,要求做到以下两点:(1)在企业内部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主要的职责也是管理企业内部全面的风险,无论是潜在的风险还是正在面对的风险。还应当培养一些专业的风险管理人员。(2)定期对企业内部的风险进行评估并分类,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风险管理。再结合企业内部自身的特点,不断对控制风险管理机制内容进行完善,发挥其应用。

2.4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观念全球化

当下我国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快速发展,所以企业面临的风险也不再单一,这就要企业自己对风险进行评估,加强相关风险管理建设。运用现代全球化的风险管理模式建立相应的防范意识来控制风险,这样有利于企业内的风险减小。企业内部还应当设立预警财务风险的机制,将企业的财务系统完善,提高企业内部风险管理的能力。

作者:金玲 单位:新天国际经济技术合作(集团)有限公司

主要参考文献

[1]马辉.浅谈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J].活力,2012(10).

[2]张新华.论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J].企业文化旬刊,2013(10).

[3]何宗芝.论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J].财经界:学术版,2015(15).

[4]闫磊.试论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J].中国外资,2014(12).

[5]卢昊.论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J].经济管理:文摘版,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