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论文(3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论文(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论文(3篇)

第一篇: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一、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现状

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脚步,我国商业银行在不断进步,但同国外的商业银行对比,发展仍不成熟,其中存在一些问题。在商业银行内部,管理层不注重加强风险管理文化的建造,而且对风险的管理观念不强,使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不健全,且银行体系内也缺少专业的风险管理人才。然而,外部环境对商业银行的开展亦有一定阻碍,我国金融体制的现阶段还不甚健全,监管部门对银行的监管不到位,社会诚信水平低,都不利于我国商业银行更好的发展。

二、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组织结构。

如今,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不健全,有许多的商业银行实行股份制改革并且上市进行交易,商业银行有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的形式,但是其中还是存在诸多问题。大多数的董事会不能最终承担起全部金融风险的职责。我国商业银行对风险管理十分看重,加上风险管理的承担主体不是很明朗,对于职责划分也不是很全,从而引致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的管理认知相对比较薄弱,并且缺少了主动性。从我国的实际经济情况来看,国家的资本成为了银行的资本担当者,最终导致了风险,在财政无力承担的严峻情况时,银行可能会发行货币来应对银行流动性要求,银行体系的运转最后会用货币膨胀来维持。

(二)风险管理文化落后。

我国同国外商业银行对比,发展速度慢,风险管理的文化底蕴略显不足。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观念不是很成熟,不能很好地满足经济的迅速发展,风险变化的要求。在银行的内控中,风险管理是极为重要的一环,且行为模式和风险观念都是由风险管理的文化所抉择的。并且,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有一些问题是由于银行在风险管理中缺少文化底蕴,致使有些措施不能很有效的发挥作用。有些商业银行不能较好地处理业务和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在其发展业务的时候,没有注重对风险的管理。在发展银行业务时,没有把风险管理同发展业务摆在一个水平线上,不能准确认识风险,而且会误认为风险管理会影响业务,减少业务的发展,从而使商业银行缺少动力。

(三)风险管理的高素质人才较匮乏。

如今对于我国商业银行从业人员要求提高,需要具备高的知识含量、综合能力、技术能力和对风险管理知识的掌握能力。需要通过从业资格的考试和严格的专业训练,才能够胜任其本职工作,银行风险管理的从业人员应当具备经济管理类、数理统计类的相关知识,进行专业训练才能在银行工作。当前,银行从业人员中符合上述要求的人才比较稀缺,没有形成较好的具有专业水准的人才队伍,与国外的银行对比,风险管理水平落伍很多。因此,我国的商业银行应该加大力度解决银行从业人员的选拔标准和要求,及对员工的专业培训和激励措施,从而提高银行从业人员风险管理的能力与水平,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提高专业人才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三、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对策

(一)建立健全的商业银行组织结构。

我国应建立包括股东大会在内的相互制衡、运行有效、执行有序、监督有力的公司组织结构,良好的组织结构对公司健康运营有非常好的支撑作用。首先,风险的承担主体为董事会。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应当制定相关经营策略,并且承担最终的责任;其次,加强监事会监管的能力,监事会主要负责监控高层管理是否尽职尽责和道德文明建设;最后,应该有效地发挥独立董事对会议的监督。董事为了维护其声誉会有效地对经理人员进行监督,选拔优秀的人才,保障银行在风险管理中有定期的培训,选择适合当前需要的培训。对员工进行上岗前的培训、晋升的培训、提升水平的培训。不同方向的培训计划,可以加快风险从业人员的水平,更好地胜任相应的工作,提升整体的素质,构造更好的学习平台,培养优秀人才。我国商业银行影响最大的主要是信用风险,而商业银行风险人员现在属于培育期的状态,目前应当循序渐进。我国的商业银行可以通过风险比较集中的对公业务作为试点以起步,抓住关键的风险控制点例如信贷政策和风险较高的特定信贷的业务。通过对个人业务,其他业务逐步的探究。还能做到事前预防,在根源上控制风险。实行准入制度,对风险经理实行严格的风险经理资格考试准入制度,保证银行从业资格考试的科学性、规范性,对合格者,对于没有取得准入资格的人员不能聘请。参与风险活动的人员,可以分为业务与职能风险的从业人员,两者共同参与日常的管理。职能风险人员对风险进行监督与评估,双方共同负责管理。兴业银行实行这种风险管理模式,可以明晰业务部门的工作相关职责,相互牵制对方的权利,有效地提升了银行风险管理能力。

(二)建立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和理念。

风险管理的文化是企业最容易忽视也是最不容忽视的一种文化,对于这种特有文化企业应该使全体员工充分认识到风险管理文化的重要性。企业管理者可以通过培训方式对全体员工进行风险管理培训,通过案例分析列举风险的危害,提高所有员工的风险意识,并且使得管理人员对风险的客观存在性有更深的理解。企业应把风险管理的意识融入到企业管理的各个角落,拓展企业文化的包含面,把企业文化和风险管理相融合,培育起贯穿企业上下具有生机活力的企业文化。银行经营多年,实践形成的风险管理的价值观,传统的习惯,建立优秀的风险管理的文化,对商业银行发展有利的沟通与协作,形成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文化。风险的管理文化决定了价值的取向、行为的典范、道德的水平。

(三)建立高素质的风险管理队伍。

企业应该使用严格的考核制度对风险管理人员实行准入,对不合格人员坚决辞退,这样有利于我国商业银行的健康稳定发展,促使银行风险管理队伍的不断壮大。一个高水平的风险管理团队可以帮助银行建立最稳固的根基。

四、总结

银行从业人员需要有较为丰富的风险管理基础知识、数理知识与电脑操作技能。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迅速发展,也开始比较厚爱优秀人员,我们还需要坚持长期培养、挖掘人才,并不断补充后续的储备力量,保持团队的稳定性,通过激励员工,防止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流失,有利于壮大银行。比较好的方法为多人掌握重点技术的一部分,杜绝员工跳槽对银行管理的影响。进一步完善晋升的机制,可以让有能力的年轻人有空间发展,发挥自身能力。另外,定期培训银行从业人员,有利于提升工作质量和风险管理的能力。

作者:梁宝宝 单位:西京学院会计学院

第二篇: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风险管理研究

1中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运行现状

中国投资银行业务运行模式包括综合经营和金融控股两种。综合经营模式是商业银行在内部设立部门开展投资银行业务。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招商银行都采用综合经营模式;金融控股模式是商业银行在经营投资银行业务时,采用持有投资银行股票的形式,对该银行控股。目前,除了中国农业银行之外,建设银行控股的中金公司,中国银行控股的中银控股公司,中国工商银行控股的工商东亚金融控股公司。

1.1工商银行投资银行业务运行现状

在投资银行业务开展最为完善的就是中国工商银行。近年来,中国工商银行就开展了投资银行业务,包括财务顾问、投融资顾问以及信息服务等,发展至今正不断扩大投资银行业务领域,并根据需要加大创新力度。一些投资银行业务,包括股权融资、银团贷款以及企业债券的发行等,都属于具有较高附加值的业务,所获得的经济效益占工行整个投资银行业务的2%以上。工商银行投资银行的股权融资为银行推出的基金,募资规模之大,已超过200亿元。关于银团贷款,工商银行所承销债务融资工具在行业市场中居首。此外,工商银行投资银行对行业结构实施调整,为创新服务业,引用先进技术的制造业以及能源企业提供了服务。工商银行的服务网络实现了全覆盖,并逐渐向其他国家延伸,所开展的业务包括跨境的投资和收购,工商银行的股票在境外上市,并以此作为切入点,实现了境内和境外的联动。工商银行控股的工银国际在2011年完成了菲拉格慕(Ferragamo)和普拉达(Prada)项目,同时还成功开展了多项债券发行项目。

1.2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业务运行现状

中国建设银行于1995年就已与境外合作,比如,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就是中国建设银行与摩根斯坦利合资建成。2006年,中国建设银行将投资银行总部建立起来,使得投资银行的各种业务不断推进。此外,建设银行还建立了海外平台公司,包括建银国际和建银证券等。中国农业银行于2007年成立了专门的投资银行部门,处于银行市场的战略转型期,中国农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顺利地度过转型期。中国银行于1996年成立国际控股公司,作为投资银行,于2002年开始实施投资银行业务,并在上海注册了证券公司,即中银国际证券有限公司。

2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风险管理的内容

商业银行在投资银行业务管理方面存在着4个方面的风险管理,即信用风险管理、操作风险管理、市场风险管理和流动性风险管理。

2.1信用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中,包括企业发行的债券、金融债券等,虽然在业务上与银行之间并不存在直接关联,但是,银行需要承担信用风险。包括贷款业务、应收款项、金融衍生品交易等,并不会被纳入到资产负债管理范畴,但是,银行在未来很有可能会面临信用风险问题。关于银行的贷款业务,商业银行在信贷管理架构中纳入了风险管理,并根据实际业务需要而对风险管理的程序以改变,提高信用风险控制水平。值得一提的是,商业银行在信贷管理上将信贷管理机制建立起来,将风险管理作为核心管理内容,并针对市场金融体制的发展而对信用风险予以控制。

2.2操作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其业务风险中,由于操作风险因素而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主要是在执行管理、交割管理以及业务流程的管理;实物资产有所损坏;计算机系统出现故障等。操作风险中,顾问类业务的风险系数非常高。对风险责任的承担,商业银行的董事会对投资银行业务实施监督管理,并采取控制措施,也最终承担责任的人员。因此,商业银行的高级管理层需要针对风险问题制订管理策略,并对操作风险实施管理。一些商业银行为了避免操作风险的存在,已对风险管理架构进行优化,以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包括风险损失管理、风险事件报告、风险监测指标等,都是操作风险管理中的重要内容。随着商业银行信息化管理模式建立起来,一方面要强化商业银行的运行刮泥,另一方面还将信息管理措施落实到研发的层面。将商业投资银行的业务统一管理,以提高投资银行业务运营水平,避免在运营中存在业务风险,

2.3市场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中所存在的风险是由于利率的变动,汇率的浮动、股票价格的大幅度变动以及商品价格的变化等。其中,最为主要的风险源自于银行利率和银行的汇率发生变化。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在运行中要能有效地抵御风险,就需要对风险以识别、量化分析、实施检测,采取控制措施等,构成市场风险管理体系,以将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风险控制在可调控的范围内。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中所采用的方法包括风险内部模型法、市场风险管理系统。以模型法将风险参数化,围绕着风险价值实施风险限额管理完成风险评估任务。市场风险管理系统是风险计量管理平台,对银行利率、汇率、商品进行计量,并实施监控。

2.4流动性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运行过程中所存在的经营不善而造成损失、资产负债结构已不能适应银行发展要求、债务人没有按照合同期限支付、资产变现不够顺利等。对投资银行业务流动性风险实施体系化管理的同时,还要与银行的总体发展情况相符合。商业银行在投资银行业务发展中实施流动性风险管理,就是要确保商业银行在资产运行良好,流动性需求能得到充分满足,并强化风险管理和风险监测,以避免业务运行中出现整体流动性风险。

3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金融市场不稳定而导致银行业务风险,严重影响了商业银行的发展。虽然投资银行业务对商业银行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投资银行业务的规模化发展,商业银行之间相互竞争而导致各种风险问题存在。

3.1没有将投资银行风险隔离从银行管理体制中体现出来

当投资银行业务开展的过程中出现了风险问题,就需要采取风险隔离措施。但是,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正按照综合化方向发展,对于所存在的风险并没有从体制上展开。特别是银行业务在经营中不断扩展,各项业务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很难独立存在,更不会做到自己承担风险的责任。

3.2投资银行业务风险管理体系不够专业

商业银行的风险以信贷风险为主,在投资银行存在的业务风险管理中,基于信贷风险而构建的风险管理体系不仅内容单一,且没有实施有效监控。特别是风险管理体系在运行中,立足于现有的风险问题而展开,不仅没有前瞻性,而且在处理风险问题的时候,就不可避免存在一些漏洞。可见,投资银行业务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经验的成分居多且没有从科学的角度建立并完善风险管理体系,使得风险管理缺乏协调性。为提高风险管理体系的运行效率,就需要将投资银行的传统信贷业务、资本市场业务以及跨市场业务相互协调,构成统一的整体以确保投资银行业务顺利展开。

3.3投资银行业务管理中没有将风险文化的作用充分发挥

商业银行的业务风险与投资银行业务风险之间存在着不同。商业银行的业务风险管理中,需要遵循经营原则,实施全面管理,因此要采措施规避风险。投资银行业务风险则有所不同,是要发挥风险管理体系的前瞻性,对风险的控制要在投资银行的各项业务展开的过程中实现。商业银行不仅要承担一定风险,还要制订创新管理措施,以将风险逐渐地化解、分散。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在所承销的债务融资工具中,主要包括超短期和短期融资券、集合票据、中期票据等,品种多样,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创造相应的投资环境。但银行在债务融资工具承销的过程中,必然会存在风险。从工商银行的管理上,并没有对相关风险以严格把控。关于银行信贷业务的准入标准,或采用传统的准入标准,或采用投资银行业务准入标准并没有达成一致。从理论角度而言,两种准入标准都存在合理性,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偿债风险存在。如果按传统的银行风险管理措施,就会因管理措施过于规则化而缺少灵活性,使得银行业务难以实现创新。按照投资银行业务标准,购买方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银行方面主要是履行职责。当进入成效阶段,银行方面就要向投资人提供风险信息。如果强制性地采用传统的风险管理措施,就会影响业务效率。由于风险管理存在滞后性,使得风险管理体系停留在经验层面而没有上升到文化层面,更不会将风险文化建立起来,严重影响了投资银行业务的进一步发展。

3.4银行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匮乏

投资银行风险管理中,工作人员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为了降低风险发生几率,就要强化银行工作人员的风险培训工作,以帮助工作人员树立风险防范意识。虽然商业银行会制订风险管理措施以避免风险发生,但往往会由于公司内部风险控制不利使得风险存在。比如,银行的监督管理制度缺乏针对性,风险管理措施缺乏实践意义,就会在风险事件发生的过程中难以发挥控制作用。比如,在银行的业务操作中,如果工作人员利用自己的职权挪用银行的资金,就需要通过银行的安全关。但是,这样的丑闻却是真实存在的。工作人员如果要获得银行的资金,就要破译安全观的密码,而这道关卡能被破译,还挪用了巨额资金,就意味着银行工作人员不具有职业道德素质。同时也意味着,银行所建立的风险管理体系缺乏有效性,很难对银行业务的顺利展开发挥风险控制作用。

4中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风险管理对策

4.1投资银行的业务风险管控要逐步完善

将投资银行的业务风险管控体系构建起来,实现由上而下的管理控制。对风险管理委员会根据投资银行的业务发展需要而不断完善,包括银行的传统业务、银行的资本市场以及跨市场业务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需要对风险因素统一协调,采取必要的风险管理措施。此外,还要注重风险管控专业人才培训,上至领导,下到普通工作人员,对风险管理知识都要能熟练掌握,并具备一定的风险判断力。投资银行的飞风险管理部门是实施风险管理控制的重要部门,要求该部门的工作人员要做到权力与工作职责分离,实施定期轮岗制度,以对权力范围内和范围外的事项明确,以分散权力,促进业务风险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

4.2强化银行内部管理控制

投资银行实施业务风险管理的基础就是建立符合银行发展需要的内部控制制度。投资银行各项业务要根据市场需要而不断创新,随着各种新业务开办起来,就要严格按市场准入制度对投资银行所开办的新业务进行报批,监督管理部门有责任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宣传活动,以避免被监管者对相关政策不是很了解而执行非法操作。那么,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在开办过程中,要做到符合法律法规。商业银行应放弃打“擦边球”的做法,要树立守法意识。如果所开办的业务缺少政策依据,就要积极地向监督管理部门请示,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各种业务,以避免出现违规操作的现象。银行要严格工作人员的资格管理,要求所有工作人员都要持有相应的资格证,且经过考核后才能上岗。针对于投资银行业务所推出的新产品,都要将相应的服务协议制订出来,包括收费项目、标准等,都要在法律范围内做出必要调整,并通过法律部门的审查合法后才能执行。

4.3完善风险的监管机制

4.3.1实施有效的市场准入监督管理

对投资银行实施严格的市场准入监督管理,可确保银行健康稳定地运行,以避免由于风险因素的存在而影响投资银行业务的正常运行。制定市场准入监督管理制度,要求金融监督管理部门要严格按规定执行,即对投资银行准许开展哪些业务、不允许开展哪些业务都要有所明确,针对投资银行的业务范围内所开展的业务活动进行监督管理;制定投资银行的业务准入标准,并量化为指标,金融监督管理部门严格按照准入标准实施管理。

4.3.2要将风险防范机制建立起来

商业银行要建立风险防范机制,通过制订风险指标对各项风险因素量化分析,并将风险分析结果向金融管理部门反馈。从商业银行目前的投资业务风险管理情况来看,虽然制订了风险防范措施,但并没有根据风险程度做出合理的评估,且风险因素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也没有实施量化分析,由此而限制了投资银行业务的运行状况。

4.3.3提高投资银行业务信息的透明度

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的业务运营如果产生不对称信息,就会影响到银行的行业竞争力。提高投资银行的信息透明度,以确保各个投资银行的公平竞争,维护金融市场秩序。银行信息的披露可在官方网站上执行,这对于关乎到投资银行业务风险的信息,如财务状况、风险管理状况、战略性经营决策以及所获得的收益等信息都要及时公布,并具有针对性地提出管理措施。投资者可根据信息地投资领域进行分析,以避免错误投资而造成损失。

4.4实施必要的风险业务管理

4.4.1投资银行融资业务的风险管理

融资业务往往是大额度融资,期限相对较长,包括市场方面、信用方针政策方面都会存在一定风险。那么,在开展融资业务之前,就要做好前期筹划工作。要充分了解参与融资者的各方面资料,包括经营状况、信用以及管理状况等,并做出评估。融资业务具体实施过程中,要严格控制风险发生,进行实时监控,严格控制业务开展中所存在的质量问题,做好预期风险管理措施,包括延误工期、违约等,都要制订应急管理措施,以降低损失。融资业务进入到运营阶段,就要根据风险种类的不同而制定相关制度,设计信用担保协议。比如,通过长期供应合同的签订以避免原材料风险的存在;建立市场验证制度以消除由于技术缺乏实际应用性而导致的风险;采用商业保险避免投资银行的融资业务经营中的意外风险事故发生。

4.4.2投资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所开展的资产管理业务中,以委托理财业务为主。商业银行需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根据产品特点对投资的范围以及比例加以确定,制订产品运行方案,确定收益率、理财产品的认购规模等。为了使理财风险在可控制的范围内,就要将风险管理模型建立起来,对预期的经营风险以及收益情况以分析,以为风险管理措施提供可参考依据。资产管理业务存在着风险性,如果没有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就会导致投资者的利益损失而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誉。因此,要做好培训工作,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

5结语

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开办的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风险是需要重视的。商业银行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会向客户提供各种投资服务,并实施综合性管理,通过将银行的传统业务与投资银行的业务相结合,可降低银行运行成本以提高银行经营中的综合效益。但风险因素同时也会发挥作用。建立投资银行业务风险管理机制,可消除风险的存在而避免银行经营受到影响。强化银行的内部管理控制,需要在开展营销业务时,对各种风险加以明确并建立约束机制,以避免投资银行业务开展的过程中受到干扰。

作者:田韬 单位:中国民生银行成都分行锦江支行

第三篇: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探析

一、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

信用风险管理在银行的内部控制中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虽然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总体上来说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缺乏一定的有效管理,整体水平较低,可能是由于管理理念和方法不当导致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现状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

(1)信用风险比较集中。

不良贷款余额引发的信用风险主要集中在国有商业银行,并且贷款用途过于单一,行业比较集中,如果该行业出现信用危机,那将会给商业银行带来巨大的损失;

(2)信用风险规模巨大。

我国的信用风险比较严重主要体现在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所占的比重较高,这个结论可以从我国的调查数据中得出,比如2007年底全部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额已超过12,000亿元,国有商业银行占了11,150亿元,不良贷款率高达8.1%,可见比重相当之高;

(3)银行存贷款期限差异导致信用风险的产生。

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是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由于期限的不同会导致存贷期限错配,银行的资金来源越发不稳定,也由于贷款的不确定性会产生信用风险;

(4)新的信用风险不断涌现。

随着金融行业的发展,大量金融衍生品不断出现,历史遗留的大量不良贷款在还没有得到有效处理的情况下又会增加新的信用风险,主要原因是商业银行体系还缺乏实质有效的管理机制。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从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战略上看,其追求的是短期内的速度和规模、而忽视了长远的效益,这种粗放式发展方式存在很多弊端,薄弱的风险意识和不完善的管理机制虽然增加了业务种类,扩大了资产规模,但同时信用风险也在迅速膨胀,不良资产的增多严重影响了银行的综合竞争力。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风险管理体制方面。

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前是计划经济体系,银行系统的主要特征是管理计划和行政方式都是高度集中的,呈现一种“大金融、小银行”的局面。后来经过多次改革之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体制有了很大改变,但这并不意味着现代商业银行体系是完善的,不可否认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一些风险管理体制方面的基本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解决。这些问题的存在会增加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给商业银行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从而限制商业银行的发展。

(二)组织管理体系方面。

我国商业银行为避免信用风险,目前使用的是一种职责分离的组织管理体制,即信用风险管理部门虽然负责贷款,但是其并不直接接触客户,而是由专门的客户管理部门负责。这种管理体制虽然有一定的优点,但与国外相比,仍然缺乏一定的独立性,即信贷和贷款审查部门并不是独立的,与其他部门之间存在职责不明晰、互相干涉的现象。

(三)风险管理工具及技术方面。

我国信用分析和信用风险分析技术相对落后,仍处于传统的比率分析阶段,目前的国际金融市场,各种金融衍生工具层出不穷,追求金融创新是提高银行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不可避免会增加银行的信用风险,我国的商业银行仅仅考虑单一贷款的风险,在实际情况中,会显得力量不够,因此现行的风险管理工具和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现代银行全面的动态风险管理要求,特别是对于信贷风险管理金融衍生品这一领域还亟须完善和改进。

三、提升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水平政策建议

(一)改善外部宏观环境。

商业银行要在银监会的监督下完善自己的内部评估机制,确认资本是否充足,以更好地应对各种风险,将风险系数降到一个较低的水平,满足资本的最低需求。除此之外,防范信用风险还应该积极创新金融信用衍生品,实现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的协调发展,分散银行业的系统风险,维护资本市场的稳定;同时,商业银行应该扩大现有的业务领域,在多样化经营模式下管理信用风险。另外,一个不容忽视的是建立完善的处罚机制,包括民间信用管理和信用交易管理。

(二)提高资本充足率,加强对不良资产的防范。

资本充足率对于防范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有很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扩大资本渠道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完善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体制,对于重点部分如信贷部门要有专门的机构对他们进行监督和管理,规范借贷流程,减少不良资产,从而降低银行的信用风险,增加公司盈利,提高直接和间接融资能力。

(三)建立信用风险转移机制。

信用风险转移机制主要包括两种:担保和贷款证券化和信用风险担保。虽然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可以在世界范围内将信用风险转移给交易对手,但是由于流动性的限制,加之在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中不能操作自如,实现风险转移机制的系统和技术在目前的金融市场条件下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因此实现风险转移机制有一定的障碍,但是这个方向是可行并且符合经济发展趋势的。

作者:汤启蓉 单位:湘潭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