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风险管理浅析(4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企业风险管理浅析(4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企业风险管理浅析(4篇)

第一篇: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探究

一、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概念

(一)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性,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和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确保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与措施的总称。内部控制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个要素。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具有强大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二)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又称为危机管理,风险管理是识别和度量风险,选择、拟定并实施风险处理方案的一种有组织、有目的性的手段处理过程。其目的是规避风险或者将风险降低到最小值。风险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始终存在于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之中。因而它是每个企业必然存在的,是每个企业必须具备的管理职能,其过程包括风险的识别、度量、评价、实施和监督五个阶段。

二、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关系

(一)两者间的联系

任何企业都会在定期或不定期设定内部控制目标,同时也要识别影响目标实现的各种潜在风险,然后评估企业目标设定所需要流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以及潜在风险给企业带来的影响范围,同时对风险的可能发生作出合理的预案或指定相应措施来避免和降低风险。因而,内部控制的实质就是风险管理。

(二)两者的相互作用

风险管理能够降低内部控制的费用,优化内部控制机制,提高控制效率。而合理有效的风险管理,能够有效地预测到潜在风险的发生,及时采取危机处理措施来降低风险所带来的损失。内部控制的完善有利于风险管理能力的提高。企业的内部控制意义就在于规范企业日常经营行为,对企业日常会计处理等进行规范,会避免会计上的漏洞给企业带来潜在风险。

(三)两者的区别

内部控制是手段,而风险管理是目标。风险管理就是预测并处理企业所面临的潜在风险,从而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行。而企业面临的风险很大一部分是可以通过内部控制手段来化解或者分散的。风险管理所关注的范围要比内部控制广。风险管理关注的范围包括企业内部环境和整个社会市场经济环境。而内部控制关注的是企业内部环境,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有其局限性,往往会忽略风险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不利于抑制风险的扩散。而风险管理能够用具有宏观性的思维来把握影响风险的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四)内部控制所讲的风险管理的涵义是有差别的

内部控制所讲的风险实质企业内部面临的实际的风险,如管理层风险、财务风险等会给企业带来损失的风险。因此,对待这些风险的态度是利用一切内部控制手段来遏制其带来的损失。风险管理定义的风险,对企业来说可能是风险,也有可能是机遇。风险可能会推动整个社会产业的优化和进步甚至可以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当前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目前对于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关系,如果把握不够准确,将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内部控制若忽视了对环境的控制,将造成了与风险管理的脱节。当前许多企业都未建立健全风险信息管理系统,风险管理意识薄弱,管理水平较低,应该对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相结合的措施

(一)时刻关注外部环境

外部环境因素包括社会,经济,文化,政策,法律等因素。外部环境带来的风险包括行业形势,政策导向,科技进步,法律变更等。企业的长远发展必须时刻关注外部市场环境,适时改变生产经营策略适应市场的需求,及时发现外部市场存在的潜在风险,对风险的发生作出及时的反应,降低风险给企业带来的不必要损失。

(二)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1、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需要企业全员参与、平等参与和平行参与。

无论是企业的管理层还是企业的员工,都应该时刻树立风险管理意识和风险管理理念,深化对风险管理下的内部控制的理解,把风险管理理念始终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中,扩大风险管理的层次,使内部控制不仅仅局限于管理层的控制和财务的控制,更要加强业务管理,职能管理,资产质量与风险管理等多方面。

2、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合理的配置权限。

健全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制度,应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合理的配置权限。这就要求各级管理层都应被纳入内部控制中,各级管理层的活动权限都应当受到企业具体规章制度的约束。同样,企业在面临风险决策时,也需要采取谨慎、规范、科学的决策思维。

3、建立与企业相吻合的动态业务管理规范,细化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工作流程。

企业在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体制的建设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工作重点及融合点,设计具有科学性、全局观的管理程序。企业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工作流程需要与企业具体工作需要相适应,重点针对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业务流程以及信息系统的优化设计等方面。

4、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内部审计部门是企业内部独立的评价,是推动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相融合的动力。在内部控制工作中,内部审计能够评判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并对企业治理结构活动予以监督;在风险管理中,内部审计作为监督和改进风险管理的手段,能够评价风险管理工作。

5、培养员工的职业道德水平和胜任能力,加强监管力度。

员工的素质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生产活动的执行力度和完成质量。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是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因素,也有利于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在监督管理方面。可以实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通过自上而下的检查及时发现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管理缺陷,并进行及时的补救和整改,防止风险的扩大化,降低风险带给企业的损失。

作者:刘晓芹 单位:山东省委宣传部

第二篇:维修养护企业风险管理探究

一、维修养护企业

2005年,水管体制改革工作正式施行,管养分离全面推开。维修养护企业是按照水管体制改革管养分离的要求组建成立的。水管体制改革后成立的养护公司是产权明晰、权责明确,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施工企业,承担着辖区内水利工程的维修养护任务,根据水管改革的目标要求,最终需要建立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的维修养护体系,这将是维修养护事业的发展方向,更是维修养护企业的发展目标。维修养护企业作为水利发展的产物,具有历史和体制赋予它的特点。维修养护企业脱胎于事业单位,管理上还具有事业单位的影子,企业经营自主性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水利工程项目的维修养护具有政府特色,具有时效性、应急性等特点,具有高度的行业垄断性,资金来源于中央水利专用资金。水利维修养护企业的施工对象往往是堤防、闸坝等水利工程设施,一旦风险发生,对经济、社会、环境造成的后果都是极大的。

二、维修养护企业的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一般包括识别、估测、方式选择、实施管理决策、效果评价等阶段。结合维修养护企业特点,笔者认为维修养护企业要做的首先是认清风险的种类,其次根据分类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控制。维修养护企业进行风险管理,首先需要正确识别自身的风险。维修养护企业有自己的独特性,在现有的制度和体系内,既有许多企业共有的风险,也有自己特有的风险。一般认为包括以下五项:(1)市场风险:因为工程材料的价格变动使维修养护企业营运或投资可能产生的风险,如人工、材料、机械等价格变动对维修养护企业的影响。

(2)流动性风险:维修养护企业资金调度与支付能力不足可能产生的风险。

(3)作业风险:作业制度不良与操作疏失对维修养护企业造成风险,如施工流程设计不良或矛盾、内部控制未落实。

(4)法律风险:事项及合同不符合完备性、合法性、有效性要求对维修养护企业产生的风险。

(5)会计风险:会计处理与税务工作不规范对维修养护企业可能产生的风险,如账务处理不妥适、不合法、税务咨询和处理不完备对企业营运造成的风险。

(6)只有充分并清醒地认识维修养护企业在日常运行中可能遇到的风险,才能进一步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和有效的风险处理机制,完善风险管理机构,才能对风险进行防范和控制,以最小的成本实现最大的安全保障。

三、维修养护企业建立风险管理体系

维修养护企业建立风险管理体系,结合前面列举的风险种类,可以重点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针对市场风险。

在现有的维修养护管理体系中,维修养护企业要做好成本的控制工作,做好市场价格调查工作,在价格变动之前做好准备。首先在企业自身层面做好市场风险控制工作,考虑到市场价格存在波动较大,超出企业控制范围的情况。维修养护企业要加强与基层局的联系,做好与上级主管单位的沟通工作。

(2)针对流动性风险。

要求维修养护企业会计核算部门在运行过程中做好现金流量控制工作,针对维修养护企业款项支付时间比较集中的特点,做好企业存量现金的管理,在保证流动性的前提下,尽量提高企业存量资金的收益。

(3)针对作业风险。

要求维修养护企业完善作业制度,依照上级颁发的维修养护施工标准,编制合理、科学的施工流程设计与指南,加强内部控制工作。必要时设立相关的内部机构,例如: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风险管理部门、内部控制机构等,并明确相关机构和各个部门在风险控制方面的职责。即便是暂不设置风险控制机构,也要明确各类风险控制的责任主体和具体职责。

(4)针对法律风险。

结合维修养护工程特点,工程总量与工程难度不大,但是需要签订的合同数量很多。在平时的合同管理中存在较多的法律风险。只有规范管理,依法订立、严格履行合同,才能最大限度地防范法律风险。这就要求维修养护企业人员在平时加强法制观念,按照“统一管理、归口把关、各负其责”的要求,在合同签订、执行中注意避免法律风险。要注意的是,法律风险控制要立足于两个维度:法律维度+管理维度,不要仅有法律维度,更要将法律规范的观念融合在管理的各个过程当中。

(5)针对会计风险。

维修养护企业的会计风险问题在以前很少受到关注,更多的是重视工程类风险,会计风险并未提高到应有的层次。目前建筑业“营改增”工作即将施行,对维修养护企业的会计与税务核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维修养护企业将会面临更加严峻的会计和税务风险,这就要求在企业的管理中必须重视会计与税务核算工作。而在具体实践中可以通过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贯彻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加强税务培训工作,完善会计监督机制等对策防范会计风险对维修养护企业的影响。在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完成后,应强化执行,确保体系的持续改进。

四、结语

从2005年管养分离至今,维修养护企业顺利度过了摸索阶段,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建筑业“营改增”等政策的实施,维修养护企业也将面临很大的挑战。大环境是无法改变,所能做的是做好风险管理,做好内控,成为专业、标准、规范、安全的现代化维修养护企业,打造民心工程,履行好经济、社会、政治责任。

作者:于连源 李敏 单位::山东沂沭河水利工程有限公司

第三篇:企业廉洁与风险管理有机结合浅议

1.建立企业廉洁风险防控机制的意义

构建企业风险防控机制对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影响。首先,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就必须构建相应的企业廉洁风险防控机制。近年来,在中央的认真部署下企业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逐步建设企业惩防体系,从源头上防治腐败,保证企业的改革发展与和谐稳定。但是,部分企业风险防控意识还比较薄弱,防控措施成效不明显,惩防体系与生产经营管理不配套,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从已经查处的企业腐败案件中可以看到,一些权力部门或人员在没有监管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滥用权力、滋生腐败的现象。其次,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推进需要建立廉洁风险防控机制。防控机制的建立,不仅可以依此判断出廉政风险的发生环节和区域,还可以据此实施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减少腐败的行为。最后,建立廉洁风险防控机制起到监督、保护干部的作用。企业干部掌握一定的权力和资源,诱惑和考验增多,随时可能产生腐败行为。防控机制的建立,监督在前,在各个环节防范腐败的发生。不仅如此,还可以树立干部的风险防范意识,坚守底线,这样就能有效减少腐败现象的产生,降低企业损失,达到保护干部的目的。

2.企业当前腐败现状及原因分析

2.1企业腐败现状概述

近年来,中央加大反腐力度,贪腐官员前“腐”后继,一个个被曝光查处,其职务越来越高,涉案金额也越来越大,诸如刘志军、刘铁男这些省部级官员所造成的损失是金钱无法衡量的。据统计,2014年以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违规违纪问题5.3万起,处理党员干部7.1万人,其中给予党纪政纪处分2.3万人。中央纪委分7次对33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进行通报曝光。1总结这些案件,企业腐败现象表现在独揽大权,管理混乱,官商勾结,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方面。

2.2企业腐败原因分析

2.2.1个人思想道德腐化

①由于部分企业管理干部贪图物质享受,主观意识上懈怠了对政治理论学习和世界观改造,因此造成行为不当及滥用权力的腐败现象产生。在当今市场竞争极其激烈的背景下,企业从事各种各样的经济贸易活动,难免会遇到金钱、美女等多种诱惑。一旦企业领导干部的思想意志不够坚定,对严格要求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放松心态,就很容易受到落后、腐朽的思想侵蚀,形成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不良风气的产生,进而滋生腐败行为。例如,在最近几日宝钢集团原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兼广东韶关钢铁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赵昆被严肃查处。经调查发现,赵昆从2013年以来多次挪用公款消费洋酒、雪茄等高档物品,违规公款接待、出入私人会所,收受礼品。在党的十八大召开以及八项规定出台后,毫无顾忌,大搞享乐主义与奢靡之风。作为企业领导人,没有担负自己的责任,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被查处是理所当然的。

2.2.2制度流程不规范

一些企业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制度建立不健全,导致企业领导权力失控、权责失衡等现象产生。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相关立法规定的出台却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滞后的制度设计使得企业极为“方便”的钻一些国家政策的漏洞。再次,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缺乏科学性、系统性与完整性,权责不对称使个人没有相应的监督制约,因此他们就会趁机谋取私利。监管的缺失主要有三个方面表现:第一,上级监管不当。企业的领导人大多都是上级直接任命的。由于对企业领导干部实行经济责任审计时的手段相对落后,导致上级监管最终流于形式。第二、同级之间总是抱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评议只是表面功夫,没有落到实处。第三、群众监督形同虚设。企业内部事务不透明,民主制度的不落实导致领导在企业大搞“一言堂”,决定企业的决策运营。群众对于企业决策不敢问责,发生“上面管不着,下面不敢管”的现象。监管缺失成为企业滋生腐败的温床。

2.2.3岗位职责缺失

单位性质和岗位职责的特殊性以及工作流程的不完善使一些企业的自由裁量空间较大,不按制度办事、影响制度机制运行,由此造成在岗人员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不作为、懒作为、乱作为的现象产生,导致制度失效、渎职、以权谋私等严重的腐败行为发生。

3.建立健全企业惩防体系建设的策略

3.1严守四项基本原则

3.1.1追求实效原则

企业风险防控不能流于表面,应该将追求实效作为开展廉洁风险防控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企业需要依照自身的发展目标以及当前的形式任务,从解决实际问题切入,脚踏实地的开展各项工作,取得风险防控管理工作的实效。

3.1.2融合管理原则

廉洁风险防控管理对企业的风险管理和防控体系建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必须将其融入企业的每一个生产经营管理环节中,融入企业防控管理体系中,有机结合企业防控体系建设与廉洁风险防控管理,才能使二者共同推进。

3.1.3强调重点原则抓好企业领导干部、关键岗位和重点人员的管理工作,将往年在违法乱纪问题多发的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和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作为重点,全面、多层次的进行监管防控,是做好廉洁风险防控管理工作的关键。

3.1.4全员参与原则

企业廉洁风险防控要发动全员参与,单单依靠监督部门或企业领导的力量是不够的。要充分认识到群众在监督中的作用,提高企业所有员工的风险防控意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性。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的关键是要让员工明白廉政风险的含义以及排查廉洁风险的原因。组织员工学习建立廉洁风险防控机制的相关知识,消除员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意识,增强危机感;加强员工敢于直面风险的进取意识。

3.2抓住三个基本重点

3.2.1掌握廉洁风险漏洞

廉洁风险防控的风险区域,就是企业权力在行使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薄弱环节。抓住了这个,就抓住了廉政建设的关键,才能依此制定出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做好防控工作。

3.2.2落实防控措施实施

廉洁风险防控机制建立的关键是落实防控措施实施。利用风险识别的手段,找到现有制度流程缺失和管理工作上的漏洞,制定对应的预防控制措施,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岗位都承担起风险防控的责任。根据检测到的各类风险区域实行分级控制,这样推进防控措施和防控强度的工作就具有针对性,形成每个风险区域从工作机制、工作流程上都有制度保障。

3.3.3完善监督检查机制

监督检查机制的完善是廉洁风险防控管理机制建立的重要保障。对岗位廉洁风险漏洞企业要经常检查,保证其全面准确。对多种廉洁风险的具体表现形式分析是否恰当,对于廉洁风险防控管理的制度、教育、监督等实施的措施是否恰当都要仔细核查。企业所有领导干部要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考核。根据情节轻重对出现问题的人采取劝诫、警告、通报批评、调整岗位等处理方式,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

4.结束语

企业腐败不仅是对党和国家形象的危害,更是对人民群众利益的极大损害。减少企业腐败,建立健全企业惩防体系建设,是一件十分必要且迫在眉睫的任务。本文从企业廉洁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意义出发,对企业腐败现状及其原因进行探究,提出了建立健全企业惩防体系建设的策略,为企业健康稳定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作者:张玉峰 单位:中国交通建设集团第二航务工程局

第四篇:电力企业物资招标采购风险管理研究

1风险管理的内涵

风险管理是组织或个人对可能发生的意外或损失进行识别、衡量、分析,并用经济合理的方法应对风险,以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的方法。风险管理的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四层含义:

①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包括风险识别、衡量、控制等环节;

②风险管理的目标在于控制或减少损失,提高有关部门、单位和个人的经济利益;

③风险管理是一种管理方法;

④风险管理的方法应该渗透到管理的各个环节。

2电力企业物资招标采购风险点梳理

在对电力企业招标采购流程及管控重点进行全面研究的基础上,从标前准备、开评标和定标等三大环节入手,识别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点,使风险管理工作能够有的放矢。

2.1标前准备阶段风险识别

①招标文件编制中的风险。

一是编制招标文件时未能遵循公平、公正等原则,招标文件中含有歧视性或带有倾向性的限制;二是设置资格条件前未对招标项目进行了解,未对产品市场和历史招标情况进行调研分析,资格条件的设置不符合项目实际需要;三是制定的评标办法不科学,不利于评标委员会评审,造成可违规操作的空间;四是未能综合考虑招标项目的特点、规模、专业复杂程度、技术要求、市场竞争等情况,标段标包划分不合理,提高了后期合同、履约管理成本。

②招标文件发售中的风险。

一是未能依据法规设置合理的招标文件发售时间,未能给予潜在投标人足够的时间购买招标文件。二是制定招标文件售价不规范,以营利为目的对招标文件收取不正当费用。

③招标文件澄清及修改中的风险。

一是澄清及修改不及时,未能在开标前及时告知招标文件收受人,造成投标人没有足够时间有针对性地对投标文件进行修改。二是澄清和修改未能遵循必要性和公开性原则。对于招标文件疏漏或错误之处对投标人有实质性影响的,必须澄清,同时澄清是要对所有投标人一视同仁,确保澄清的公正性。三是澄清及修改未能以公告或书面形式,采用口头或电话告之的方式不符合法律对招投标规范性的认定。

④投标文件接收、补充、修改、撤回中的风险。

一是违法违规接受延迟投标文件,未能履行完备的签收、登记、和保存手续,未能如实严格记录投标文件的份数、内容、递交时间以及保证金等信息。二是接标现场的保密工作不到位,出现个别投标人全面掌握其它投标人信息的情况。三是在口头声明或不办理任何手续等其他非正式情况下,随意修改投标文件。

⑤非法投标的风险。

一是联合体投标,资质能力较低一方联合能力较高者投标,如联合体投标,将对中标后合同签订及履约情况造成影响,甚至不利于项目开展。二是投标人串通投标,少数投标人合谋串标,损害招标人的合法权益。三是投标人异常报价,投标人报价超出市场合理价格区间,恶意低价或高价,不利于招标人选择优秀正确的供应商。

2.2开评标阶段中的风险

①评标流程不规范中风险。

初评时评标委员会未能全面审查每一个投标文件是否对招标文件所提出的实质性要求和条件作出响应。评标现场管理混乱,未能合理设置评标区域、评标时间,造成对评标专家的现场监督缺失,难以保证评标质量。

②评标过程中澄清的风险。

一是澄清内容未在法定范围内,超出了投标文件范围或者改变了投标文件的实质性内容。二是澄清未经评标组长及监督人员确认即发出,造成投标人未能有针对性进行补充、澄清和说明。三是澄清采用了非正式形式,留下来破坏招投标秩序的空间。

③评标报告编制中的风险。

一是评标报告的格式和内容不够规范,评标报告编制较为随意性,未能客观公正的阐述评标专家的评标意见和评标过程。二是未能严格依据招投标法律法规和招标文件相关规定推荐中标候选人。

2.3定标流程中的风险

①招标人定标时,未能听取评标委员会提交的评标报告和中标候选人推荐意见,非经集体讨论确定中标人。

②招标人定标时,未能根据招标文件约定的授权原则进行定标,比如标段限授等,出现定标时临时划分比例、临时确定授标原则的情况。

3电力企业物资采购的风险防范措施

3.1风险防范的类型

①体制防范。

一个管理体制是否完备决定了发生管理风险的概率大小,体制是由上级决定的。国家电网公司为了控制物资管理风险,成立了总部、省(市)或直属单位两级物资管理部门,归口公司系统物资管理职能,这就是从体制上加强管理,控制风险,这就是体制防范。

②机制防范。

在国家电网公司现有物资管理体制下,各单位要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明确部门之间及部门内部的管理职责、设置科学的管理流程、制定规范的操作程序,这些都属于机制防范。

③技术防范。

国家电网公司近年来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进行了大量投入,开发了国家电网公司物资集约化电子商务平台,物资管理的九大关键业务都在平台上操作,充分利用技术手段,固化操作流程,规范操作程序,控制人为行为偏差。

3.2风险防范的手段

①完善物资采购管理制度。

一般来说,电力生产过程中,电力物资采购资金占到了总投资的40%左右,所以说物资采购管理的规划与完善是降低采购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完善物资采购管理制度,我们可以从两方面着手:第一,建立和健全物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每一个环节,企业在进一步强化物资管理基础上,同时做好物资定额、计划以及物资采购与分类的相关工作,实行物资采购管理中各个环节的制度化。第二,实施物资采购管理的现代化,电力企业需要及时引进和推广先进的技术管理手段和新技术,建立起完善的物资采购管理信息系统,让物资管理的各个环节得到有效全面的管理,从而进一步提高物资采购管理水平。

②建立责任风险控制。

建立责任风险控制应从内部控制制度与程序上的建立着手,同时加强对相关人员特别是采购业务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做到秉公处理,依法办事,加强企业工作人员间的团队协作意识,从而提高企业内部的风险防范能力。接着就是加强对采购人员的管理,提高采购人员的业务能力,随着采购模式的不断变化,物资供应部门更多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同时又懂招投标、合同、法律、材料等多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所以企业只有加强对采购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和素质,才能尽可能的避免人为因素导致的采购风险。

③选择合理的采购方式。

因为电力系统所需要的物资种类很多,所以相应的采购方式也有很多种。针对不同的物资我们往往需要采取不同的采购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更充分准确的掌握相关产品的资源、生产方面的情况。同时,合适的供货方式,能够有效减少物资采购中的直接成本,可以说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采购的风险。

4总结

电力企业以建设和运营电网为核心业务,承担着保障电网安全,提供连续、经济、清洁的电力能源供应的基本使命。高效稳健的物资供应是电网安全运行、工程建设和营销服务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科学合理的物资管理,对提高公司资源利用率,降低成本,加速资金周转,提升企业管理水平,至关重要。对物资招标采购过程进行风险管理,能够降低、规避采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提高物资供应的稳定性,保障电网建设顺利进行。

作者:邓谦 李民圣 单位:江苏省电力公司物资供应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