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风险管理论文(4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企业风险管理论文(4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企业风险管理论文(4篇)

第一篇:企业风险管理组织架构设计

一、相关概述

伴随着外部生产经营环境的日益复杂化,进一步强化风险管理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企业能否顺利实现自身发展战略,推动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企业实施风险管理的效果和效率依赖于企业风险管理组织架构的建立和完善。企业管理者应当将风险管理组织架构的设计作为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来加以落实,确保其职责明确、上下沟通顺畅、分工细化,只有这样才能保障风险管理的组织完善有效。在风险管理实践中,企业业务部门风险属性跟风险管理部门的属性存在着不一致的情况,这就要求管理者在进行风险管理组织架构设计时,紧密结合本单位管理实际和特点,完善自身风险管理机制,最大程度发挥风险管理部门的效用。

二、企业风险管理组织架构设计工作重点

当前,企业风险管理基本上都是实行全员风险管理,在风险管控过程中董事会、经理层、财务部门、市场部门以及审计部门等都会参与其中,风险管理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这也意味着企业职工以及管理层在风险管理中都承担着一定的责任,全员化风险管理正越来越成为趋势。上述这些风险管理参与者都是风险管理组织架构的参与因子,在风险管理组织架构设计上需要在上述参与因子中做好风险管理责任的细化和落实工作。一般来讲,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组织架构的设计工作应当重点围绕以下两个方面来开展:一是明确风险管理相关责任主体在整个风险管理过程中的地位以及作用,建立完善风险管理委员会等相关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在风险管理委员会、经理层、业务部门、财务部门以及董事会等之间合理进行权责分配;二是明确各个主体之间的关系,合理选择集权式管理模式以及分权式管理模式,完善各个风险管理岗位的职责以及人员配置。

三、企业风险管理组织架构的设计原则分析

企业在进行风险管理组织架构的设计时,需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来实施:第一,全员参与原则。企业风险管理涉及的面比较广,影响因素也比较多,要确保风险管理的实施效果就需要企业全员职工的积极参与。将企业所有职员都作为风险管理的影响者以及参与者,在整个企业范围内进行风险管理的配合及协调工作。同时在进行风险管理组织架构设计时还需要充分结合各个部门、各个层级的定位和职能发挥,通过编写风险管理手册来进一步明确责任,切实将风险具体细化,落实到位。第二,权责明确原则。确保权责明确是实施风险管理的关键点。在权责的划分明确上一般会涉及到部门职工积极性发挥和主动性以及权利限制等。在这一方面要确保不相容职务相分离,杜绝人为操纵现象的出现;合理分工,减少职责的重复和遗漏;对权限层级进行明确划分,严格规定风险管理层级限额并加以贯彻落实。同时,还需要确保报告线的完整性,需要根据企业管理关系以及自身业务的复杂程度合理安排报告线的长短,确保企业管理者能够及时获得本单位风险管理情况。第三,信息畅通原则。在设计风险管理组织架构时,需要确保信息畅通无阻,并减少信息流动成本。下级组织应当能够向上级沟通风险暴露情况以及政策执行情况,上级组织应当可以及时向下级传达相关政策和策略,各个部门之间应当保持信息畅通,加强信息共享。要避免信息流动的复杂化,减少信息流动干扰。

四、企业业务部门风险管理模式选择分析

对于业务部门来讲,实施风险管理的组织问题会涉及到集权模式以及分权模式这两种,在集权式风险管理模式下,企业集团总部的风险管理负责人负责处理企业的大部分风险管理事务,而在分权管理模式下,企业具体子部门、子公司的风险管理经理人会日常处理本单位、本部门的风险管理事务,并据此向总部风险管理经理进行汇总报告。集权式风险管理模式能够实现在风险管理过程中达到经济规模化,有助于减少高层管理者跟风险经理之间的信息障碍,确保企业风险管理政策的一致性,但是这一模式会削弱公司其他风险管理部门以及职员对于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视。分权式风险管理模式的优势是在实现风险集中管理的基础上,能够对本单位的风险成本进行细化,并具体到各个具体的管理部门或者业务部门,明确责任,有助于风险管理政策的落实和贯彻。能够提升各个具体业务部门对于风险管理的重视。在日常的风险管理过程中,也有助于及时发现具体执行中所出现的各种风险管理问题,进而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加以纠正,便于风险管理活动下放到具体执行部门。但是这一模式也有着自身的不足,就是在缺乏有效沟通渠道的情况下,企业高层管理部门可能难以全面、及时、准确地把握各个业务部门以及分公司的风险管理事项,很容易导致公司上下层政策沟通不畅,出现政策不一致性,进而影响到风险管理政策的整体效益和效果。

五、结语

总的来讲,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对于企业强化自身风险管理,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完善风险管控系统,规避风险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实际管理中,企业所处的内外经营环境的差异也决定了不同的企业在风险管理组织架构设计上也有所不同。正是基于此,企业管理者需要结合自自身管理实际和行业特点,建立健全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并确保其有效性,解决好企业风险管理中风险管理委员会设置组成、风险管理模式选择等相关问题,在进行风险管理组织架构设计上体现出全员管理、职责明确等原则,增强风险信息的流动性,为企业的长期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作者:胡小兵 单位:山东广电网络有限公司广饶分公司

第二篇: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构建

一、财务风险内涵及其管理体系构建的重要意义

企业在其运行的过程中,由于各种显性和隐性的风险,可能造成企业的利益受到损失,具体的包括企业资金、企业商品、企业利润以及其他的企业原有资产,这些方面遭受损失,将会给企业的正常运行带来危害,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我国自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企业的财务风险有其存在的必然性,要完全预防和消除是不可能的,这是由供求市场的不确定性以及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组合因素造成的必然结果。虽然不可完全预见和避免,但是企业可以高效的管理来有效规避财务风险,这也就是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存在的主要意义。通过企业内部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可以对各项财务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还能够在资金流动的过程中进行实时的监督和预警机制,从而帮助企业在第一时间内发现财务危机和预防财务危机,并能够在遭遇危机时选择风险最小的解决方式,以将企业的财物损失降到最低,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类型

根据企业的运行特点,可以将财务风险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1.筹资风险

不管是有限责任制企业还是股份有限企业,其在运行的过程中都会有一定的融资活动,即在企业资金缺乏时向社会机构和社会企业寻求资金支援。这一活动过程中有可能出现信用风险和完工风险以及其他的各类风险。以完工风险为例,企业在开展项目时与融资方约定了完工时间,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却可能无法按期竣工,因此给企业财务带来损失。

2.投资风险

企业除了融资活动之外,为了追求更多的经济效益,会选择对外部企业进行投资,也即将本企业所有的财产投入到其他企业或者其他工程项目之中。这一举措的主要风险在于项目方,因为作为投资方企业并不能实际主宰项目的进度,也不能直接参与项目的有关决策,因此在进行投资时存在一定的经济风险。

3.资金流动性风险

资金流动性风险是企业无法支付足够的必要资金如债务以及无法应对过多的资金增长等等带来的风险。俗称资金流动困难。在企业的运转过程中,资金流动风险是和企业的生产进程和销售进程密切相关的。由于资金的流动是建立在企业项目和业绩的基础上,因此规避资金流动性风险要求企业必须具备严格的管理体系。

三、企业现行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不足之处

通过对财务风险概念和类型的基本分析,可以确定财务风险存在的必然性和防范的困难性,但是最大的风险往往来自于企业管理内部漏洞。总而言之,现行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不完善是大多数财务风险发生的主要原因。

1.企业决策体系造成的财务管理漏洞

众所周知,企业一般可分为独资企业和合资企业。在独资企业中,企业的财务决策大权掌握在拥有者一人手中,而此人可能并不具备相应的财务管理专业知识而造成财务漏洞。合资企业也是一样,拥有者的过度干预会给财务管理增加直接的经济风险。总而言之,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之间的矛盾增加了财务风险的发生几率。

2.财务风险管理程序的不完善

在企业走上正轨后,一般都会形成内部的财务管理体系,但目前的情况是很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只是一个空壳子,在其运转的过程中会产生种种困难。比如相关统计机构的人员配置不合理,以及财务管理的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不佳等都是属于财务管理体系的内部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就不能提高运行效率。

3.财务风险管理制度执行不力

财务管理体系的运行除了体系内部的制度保障之外,还有一个因素就是执行力。在相关的规章制度完善之后,如果没有具体有效地执行措施,就会永远停留在制度层面却无法切实地提高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效益。此外,由于执行力不够,工作人员就有可能偷工减料,或者马虎大意,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

4.企业财务监督体制不健全

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是相辅相成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另外一个层面就是相应的监督体系,只有具备完善的监督机制,财务管理才能在相对公开透明的环境中运行,而这一点通常为大多数企业所忽视,以致在很多财务风险是由于机构内部的监督不力造成的,这一点值得企业领导人的深思。

四、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加强措施

在对现行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之后,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综合解决财务风险中的不足之处,以规范财务风险管理,避免和减少企业的财务危机。

1.建立财务预算和预警机制,规范资金流动

在财务风险发生之前,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预算和预警机制,预算机制是为了对财务流动进行合理规划以及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评估,财务预算管理又可分为短期财务管理和长期财务预算管理,预算和预警机制属于短期管理的范畴。而财务预警机制则是为了对财务风险有所防范,在未形成大规模的财务危机前制定出合理的规避决策,以降低企业财物损失,维护企业经济效益。

2.建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预防财务风险

财务分析指标体系是在决策初期,对项目的盈利指标、偿还指标以及风险指标等等进行综合评估的一个指标体系,该体系的存在能够为企业提供有效地分析数据,从而帮助企业领导人在综合各类因素的基础上做出正确决策和应对措施,并对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形成一定的预见意识,通过对指标数据的分析及时地调整有关进度,规避财务风险。相对于财务预警机制这属于长期的财务管理措施,立足长远,与企业的经济效益密切相关。

3.完善财务风险管理各个环节,提高决策科学性和执行力

财务风险管理只是企业内部的一个系统或者一个部门,不具备具体的决策权,在运行过程中又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这一状况不改变,财务风险管理不可能得到有效解决。因此领导人必须意识到财务管理部门的重要性,依据财务部门提供的数据并结合专业人士的风险评估,做出正确决策。此外,还应完善财务风险管理的各个环节,确保各个环节工作人员的执行力度。

4.完善财务风险管理监督体系,减少财务漏洞

在对财务风险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调整之后,还必须完善监督体系,使每一个环节的数据分析和决策制定都在有效地监督体制之下进行,以保证决策的正确性,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比如在融资过程中,要对企业与资金来源方的经济往来进行有效监督,确保交易过程的纯洁性。

五、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在运行过程中主要存在融资风险、投资风险和财物流动风险三种基本的风险类型,而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很多企业存在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财务管理体系不完善,财务风险管理执行不力以及监督体制不健全等情况,针对这些情况,必须建立财务预算和预警机制,规范资金流动;建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预防财务风险;完善财务风险管理各个环节,提高决策科学性和执行力;完善财务风险管理监督体系,减少财务漏洞。如此多管齐下,才能有效规避财务风险,降低企业经济损失。

作者:张入考 单位:重庆竞盟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第三篇:国有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探讨

一、国有企业法律风险产生因素

要控制国有企业法律风险,提升法律风险管理效率,首先要明确法律风险的类型以及在日常经营发展过程中,都有哪些会导致法律风险的问题。从目前我国大部分国有企业发展情况来看,产生法律风险的原因主要包含下述几方面;首先是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存在缺陷,如果法人治理结构不够完善,容易导致制衡机制失效。部分正处在转型期的国有企业在决策、执行以及监督等诸多方面的运作都不够清晰,有许多运行方式都不规范,没有形成有效运转与相互制衡机制,导致法律风险防范工作缺少保障。法律意识淡薄,也是导致违法经营频繁发生的问题之一,部分企业经营人员缺少法律意识,对依法治企的认识不够深入,所以在进行一些决策的时候不会按照法律的要求来进行,而是凭借自己的主观印象来完成,情况严重的甚至会因为经济利益而违反法律要求,导致企业处于高风险状态。从实际调查情况来看,一些企业的内部机制不够健全,在管理上存在缺陷,会直接影响企业内部管理质量,使管理脱节,最终产生法律风险。法律事务管理能力薄弱与合同管理不够严格,也是影响国有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主要问题之一。一些企业因为经济原因及内部体制结构的原因,没有成立法律顾问部门,也没有相应的法律顾问制度,所以法务机构的职能有限,并且顾问队伍不够充实,也缺少相应的可用于法律风险管理的资源。而合同属于企业最为重要的一种民事活动方式,如果不能妥善的处理合同问题,极容易产生法律风险。部分企业在签订合同之前没有对合同内容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导致后期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各种违反约定的情况,这些情况会导致合同双方产生纠纷,进而产生法律风险。

二、国有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措施

1.选择合理的法律风险防范方式

因为不同的法律风险不论是在性质方面还是在后果方面,都是存在一定差异性的,会对企业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必须要选择最适合国有企业发展的法律风险防范策略。常见的法律风险防范策略包含风险避免、风险转移、风险控制以及风险容纳这四种,在选择防范策略的时候需要从风险的具体情况、企业的风险偏好、风险承受度、控制成本和控制效果等多方面入手,明确防范策略。如果方案的风险比较大,可以适当地使用比较严格的防范措施来控制风险,如果风险类型属于无法避免的风险,可以选择减少风险负面效应的方式来面对。对一些既可以迎接又有一定概率躲避掉的风险,可以通过转移策略来处理,将企业风险通过转移的方式转嫁到其他的主体身上,减少负面影响,如果风险比较小,不会对企业产生太大的负面影响,则可以通过谨慎接受的方式来解决。

2.构建风险管理体系及原则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工作的执行主体是企业内部工作人员,所以必须通过各种方式保证组织体系的科学性,促使法律风险管理工作正常运行。国有企业可以通过推广法律风险管理委员会的方式构建总法律顾问制度为中心的企业法律顾问制度,设立法律风险管理部门,为企业配备专业的法律顾问,构建科学化法律风险组织体系,提升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体系建设质量,促进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将企业战略发展目标当成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一部分看待,使其法律风险管理工作可以和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相互适应,提升战略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国有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工作可以适当地融入到经营管理活动当中,使其与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相互适应。通过全员参与的方式让企业所有工作人员都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使其参与到法律风险管理中,并履行相应职责,承担责任。将次序改进作为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工作的基本点,企业需要坚持合法性以及可行性原则,以此为基础进行法律风险防控。

3.拟定风险管理制度

企业经营关系比较复杂,要掌握法律风险控制措施,就必须要通过比较严格的法律风险管理制度,才能保证法律控制的正常进行。可以根据法律风险管理部门以及企业日常运行的实际情况来拟定风险管理办法,将风险管理制度、评估制度以及相应的预防、解决措施落到实处,严格执行相关政策,强化法律风险防范意识。国有企业的高层领导人思想会对企业日常运行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需要转变领导人的思想,引导其走向正确的方向,让高层领导人员从根本上认识到法律风险防范工作的重要性以及紧迫性,使其全面了解企业法律风险产生的原因及日后发展特点,不仅要在制度上重视法律风险防范,也要在思想上重视法律风险防范工作质量。

三、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有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逐渐凸显。从以往的工作经验来看,法律风险管理工作与企业经济发展的关系不够明确,所以许多国有企业对这一点都不够重视,导致法律风险管理工作发展滞后。上文从多个角度入手,详细阐述了如何提升国有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效率,旨在提升国有企业经济发展水平,促进社会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

作者:李佳峰 单位:华能重庆珞璜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第四篇:风险管理理论分析油田企业成本控制创新策略

一、基于风险管理的企业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所谓风险管理,是指通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去认识风险,并以此为基础合理地使用各种风险应对理念、管理方法、技术措施和各种手段,对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从风险管理的概述来看,风险管理最为重要的就是控制,因而风险管理与成本控制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因而基于风险管理的企业成本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基于风险管理的企业成本控制,能够使企业成本管理与风险管理进行有效的结合,使成本管理更具控制性,特别是由于风险管理具有识别、分析、评价等功能,因而能够更好的对成本进行有效的分析,进而能够更好的控制成本,特别是油田企业成本风险管理具有其特殊性,油田企业是没有围墙的工厂,生产工厂分散,且地下储量伻估、地层生产特性、原油价格波动幅度无法完全撑握控制,进一步增加了油田企业成本控制风险,因而应当将风险管理理念作为油田企业成本控制的基础;另一方面,基于风险管理的企业成本控制,能够对成本控制的目标性进行进一步的健全和完善,特别是通过对财务报告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可靠性进行分析,进而使成本控制更加有的放矢,从而使企业成本控制取得更好的成效,提升经济效益和成本控制效率。

二、基于风险管理的油田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是成本控制缺乏风险管理的生态环境。基于风险管理的成本控制,必须牢固树立风险意识,而最为重要的则是要形成风险管理文化。尽管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各级各类油田企业都高度重视风险管理和成本控制,但成本控制环境仍然不够优化,特别是从管理层来看,很多管理人员还没有将成本控制作为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因而缺乏对成本控制风险的识别和分析,导致成本控制缺乏有效性。再比如,目前我国一些油田企业由于缺乏风险管理意识,在成本控制过程中存在着权力异化和逆向运作的问题,导致一些油田企业成本控制存在形式主义,缺乏全面、全程和全员控制的合力,必然出现成本控制不力。二是成本控制缺乏风险管理的监督评价。监督评价是风险管理的“五要素”之一,也是成本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抓好监督评价,才能使成本控制更具成效。但从目前我国一些油田企业来看,还没有将监督评价纳入到成本控制体系当中,还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漏洞,特别是监督评价执行力不强。比如,某油田企业尽管制定了很多成本控制制度,同时也要求各方面要落实好成本控制制度,但由于缺乏监督评价机制,没有对成本控制的各方面风险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导致成本控制无法取得良好的成效,很多制度被束之高阁,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监督评价。三是成本控制缺乏风险管理的评估模式。风险评估对于有效控制风险,并根据风险评估做出正确经营策略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因而风险评估应当成为油田企业成本控制十分重要的方面。尽管目前我国绝大多数油田企业都建立了风险评估机制,但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比如,一些油田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缺乏对成本控制的风险评估,没有将成本控制纳入到“价值链”管理体系当中,将“成本控制”变成了“资金控制”,由于盲目的降低成本,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反而增加了成本,这一点应当引起油田企业的高度重视。

三、基于风险管理的油田企业成本控制的创新策略

1.优化成本控制环境。

要想抓好基于风险管理的油田企业成本控制,油田企业必须进一步优化成本控制环境,特别是要将全面控制、全程控制、全员控制“三全原则”纳入到成本控制体系当中,建立多元化成本控制体系。这就需要油田企业正确处理好风险管理与成本控制的关系,建立“一把手”负责制度,既要提升各类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又要强化他们的成本控制理念。油田企业还要高度重视成本控制组织体系建设,将风险管理纳入到成本控制当中,制定具有战略性、前瞻性、预测性和务实性的成本控制规划,并根本形势的发展变化,对成本控制规划进行修改和完善,使成本控制规划始终符合企业整体发展战略。还要配备相应力量的成本控制人员,加强对成本控制人员的教育和培训,特别是要教育成本控制人员要牢固树立风险意识,时刻绷紧风险管理这根弦,使成本控制人员在开展工作过程中能够形成风险管理与成本控制的有机融合。

2.完善监督评价机制。

油田企业在开展成本控制过程中,应当按照风险管理的要求,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成本控制的监督评价机制,提高成本控制的实效性。这就需要油田企业在开展成本控制过程中,要大力加强监督评价机制建设,从企业长远和战略发展出发,进一步优化成本控制组织结构,使成本控制组织机构更加健全和完善,同时要形成相互制约的运行机制。油田企业还要正确处理好权力分配,既要建立“分权机制”,又要形成“监督体系”,既要发挥总公司的监督作用,又要发挥各部门和分公司的执行作用,通过二者的相互结合,确保成本控制形成统一性和协调性。油田企业还在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成本控制和目标、责任、奖惩、激励、约束等运行机制,通过有效的制度建设,将成本控制关进制度的“笼子”,并在提高执行力方面狠下功夫,确保在制度执行方面不出现任何风险。

3.建立风险评估模式。

对于油田企业来说,成本控制是一项重要工作,但最为重要的就是企业在建立“前置”防范模式,在开展成本控制之初建立足够的风险防范意识,这就需要将风险评估作为成本控制的重要运行模式。这就需要油田企业要明确“磨刀不误砍柴工”,在开展成本控制方面,应当将成本控制的各方面风险因素进行综合的分析,在满足生产经营的基础上做好成本控制,而不是一味的追求“低成本”。企业要建立成本控制“价值链”管理模式,将成本控制融入到采购、生产、经营、销售、人力资源等诸多方面,通过有效的风险评估,进而形成成本控制的科学模式,真正实现成本控制的目的。

四、总结

综上所述,风险管理与成本控制具有密切的联系,基于风险管理的成本控制对于企业更好的感到成本控制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油田企业对此必须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企业要对基于风险管理的成本控制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并针对解决这些问题,积极探索基于风险管理的成本控制创新策略,特别是要在优化成本控制环境、完善监督评价机制、建立风险评估模式等方面狠下功夫,使油田企业成本控制取得新的更大的成效。

作者:杨成云 单位:中国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荆州采油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