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风险管理血液透析患者护理管理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研究对象:我院收治的100例血液透析患者,时间为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年龄为24~65岁,中位年龄45岁,男女费额为44、56例。入选条件:血液透析周期为1~4年,中位3年。疾病分类:慢性肾盂肾炎患者19例、糖尿病/高血压肾病患者分别为20、11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共32例,剩余18例为其它病症。两组在临床资料上,无明显差异(P>0.05),可比性较强。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基础护理:主要内容分为:透析前、后的生命体征监测;透析过程中,对病人体重进行计算和统计等。通常,体重变化和病人超滤脱水之间有很大关联,体重监测能较好地监测透析是否失衡;此外,监测项目还应涉及患者的呼吸、透析间血压以及脉搏情况。
1.2.2 观察组
风险护理模式:对血液透析中潜在的护理风险及其成因,应构建告知与签字管理机制,逐步落实相关制度与操作流程,护士长应对风险进行实时监控。风险控制方案:(1)完善相关章程及操作法规,编制有效的血液净化、消毒机制,促进管理规范化。(2)应根据医院消毒标准及要求,熟练运用透析管路、临床操作技术,透析用品使用毕后,应予以处理。(3)配/输血时,应贯彻落实查对管理、操作规程,错开放置患者的血液、血标本。(4)根据临床标准,对内瘘部位进行产次和胶布固定,并采用合理方法对静脉插管位置进行换药固定,减少穿刺针或插管处造成的感染。(5)透析过程中,应实时观察病人的穿刺/插管处,有没有出现渗血或者是针管移动等现象;应观察透析器内有无凝血,并适当加注肝素追等等;应密切关注患者的血压、呼吸及脉搏变化,了解病人的主诉,如发现冒汗、耳鸣或抽搐等现象,应及时向透析医师回报,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以减少各类并发症。(6)透析前后,患者的体重易发生变化,应认真观察并计算其干体重,为超滤脱水提供参考,以降低透析失衡。透析开始前,护士应先对透析管路和透析器等进行严格冲洗,并把握好循环时间,尽可能减轻患者透析中的热原反应。(7)一旦发现透析器破膜或漏血,应立即更换透析器;对动静脉内瘘应穿刺热练,避免屡次穿刺闭塞内瘘,降低血透效果。阴性和阳性透析病人,应实行分区管理,透析用品不可重复使用。(8)拟行透析前,应对入组患者进行肝炎病毒、梅毒以及肝功能等基础检测,并定期予以复查,1次/半年。一旦患者有感染症状,如乙肝标志物呈现出阴性,应及时来院接种乙肝疫苗。
1.3 观察指标
分别统计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率,比较临床护理服务满意情况。
1.4 统计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对本研究资料进行录入处理,χ2用以检验计数资料,X±S用以代表计量资料,t为检验方法,P<0.05,表明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经护理,观察组中,有31例表示十分满意,17例患者表示满意,2例患者表示不满意,总满意度为96.00%;对照组50例中,十分满意22例,满意17例,不满意11例,总满意度78.00%,差异性显著(P<0.05)。
2.2 两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中,有3例出现透析护理不当(6.00%),医嘱处理不当12例(24.00%),护理投诉3例(6.00%),不规范护理4例(8.00%),意外事件1例(2.00%);观察组中,上述指标分别为1例(2.00%)、1例(2.00%)、1(2.00%)、2例(4.00%)、0(0.00%);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不易出现护理风险事件(P<0.05)。
3 讨论
风险,也就是人类受到损伤或承受不幸的潜在可能。换而言之,风险即未来某阶段内出现不良事件的某种可能性。医疗机构属于风险较高的服务领域,医疗单位、医护人员、患者及其家属等主体,均可能面临患者安全事故的风险。现阶段,我国医护技术得以提升,与此同时,临床风险率也日益攀升。对血液透析来说,风险因素主要源自患者自身、临床治疗两个层面。临床中,急/慢性肾衰竭、药物中毒等患者,往往需采用血液透析方法进行治疗。该类患者均属于重症类,其身体状况欠佳,局部器官功能异常等,临床并发症及意外事件随时可能发生。血液透析,即通过人工处理方式,换输病人的体内血液。操作中,医疗器械对体内血液有很大影响。血液透析期间,约150L的液体输注病人体内,加上多次动静脉内瘘穿刺、深静脉置管等,无疑增加了患者风险。另外,拟行透析治疗的病人,大多伴有免疫功能异常、机体抵抗力低等状况,且可能出现重度贫血或营养不良,以及低蛋白血症等不良症状,少数患者还需提供输血支撑,其抵抗细菌及病毒的能力降低,病情极易加重。血液透析,大多需利用透析机器或医疗设备进行,该类仪器或设备质量、护士操作水平等,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血液透析的最终结果以及护理风险率的高低。临床血液透析中,操作主体多为护士,其占比高达80%。透析时,护士为仪器的操作与管理者,护士的工作态度、操作水平等,对病人透析疗效有很大影响。由此可知,血液透析护理,有着极高的风险性。一旦护士操作失误、技术生疏等,均可产生护理风险,对患者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传统护理管理过程中,风险规避多以护士操作为主,而未重视护理管理、操作流程中潜在的危险因素。本研究中,通过对50例血液透析患者采用风险管理方案,结果发现:观察组50例中,十分满意31例,满意17例,不满意为2例,总满意度96.00%;对照组50例中,十分满意22例,满意17例,不满意11例,总满意度78.00%,护理满意度上两组有统计学差别(P<0.05);对照组中,有3例患者透析护理不当(6.00%),医嘱处理不当12例(24.00%),护理投诉3例(6.00%),不规范护理4例(8.00%),意外事件1例(2.00%);观察组中,上述指标分别为1例(2.00%)、1例(2.00%)、1(2.00%)、2例(4.00%)、0(0.00%);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不易出现护理风险事件(P<0.05)。实证分析表明,临床通过实施风险管理模式,科学识别护理中出现的风险,合理把握血液透析的核心环节与步骤,注重处理细节,能帮助我们有效降低护理风险。
作者:王丽 单位:湖北省宜城市人民医院肾病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