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探究综述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探究综述,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探究综述

摘要:本文从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内涵,项目风险的识别和风险评估等多方面入手,在阅读大量国内外文献成果的基础上,总结了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现状,对风险管理的意义进行明确,并在了解研究动态的基础上,对当前国内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指出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

关键词: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工程管理

0前言

工程项目往往承载了大量国家固定资产,因此,提升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可以维护国家的繁荣稳定,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工程项目往往具有环境不确定性、技术复杂、参与方众多和规模大的特点,在运营或建设过程中存在大量不可预期的影响因素。针对各类工程项目风险,利用风险管理加强有效应对,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合理、科学的决策。风险管理主要是基于可靠的决策促进项目目标的达成,而不是为了对风险采取规避措施。

1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内涵

1.1项目风险管理的定义。风险作为含义广泛又极其深刻的概念,其标准化的统一定义还未得到学术界的一致认定。风险概念首次出现是由A.H.Willett(1901)对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定义,之后风险特征被小威廉和汉斯(1964)认定为是客观存在的,而风险者主观判断风险存在不确定性。在Cooper&Chapman对风险的认识中,由不确定性因素和自然破坏的可能性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即为风险,会在某项特定活动中出现。关于风险的定义,武井勋(1983)认为其是自然存在于特定时期或特定环境之下的一种现象,会对经济产生相应的损失变化。对项目风险的认知,Wideman将其定义为:项目因某一事件的发生,对其目标的实现造成不利影响的可能性。近年来大量国内学者展开了研究,也提出了风险的概念和定义,其中牟绍波、张嗣徽等(2019)将风险定义为:指实际结果与发生的预期结果之间,在特定时间内和给定情况下所发生的变动过程。变动程度越大时代表风险越大,反之,风险就越小。对风险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进行回溯和分析可以看出,早在20世纪初风险管理理念就已提出,但直到经济损失对美国大公司的生存发展造成严重影响,才对风险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不可或缺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逐渐成为独立学科。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国内才出现关于风险管理的教学和实践研究。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才出现关于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研究。虽然起步晚,但是经过3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丰富研究成果。尉胜伟、顼志芬等[1]从项目全过程管理出发,对风险管理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针对工程项目全过程的风险管理模式,可以向项目承包商和业主提供更好的风险管理策略。王要武、田雪莲等[2]从工程项目界面管理应用的方法、各参与方界面沟通、界面风险管理、界面分类等方面对现有工程项目风险进行研究,指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将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黄敏(2003)指出变动成本风险是造成工程项目关键材料境外采购风险的主要原因,材料质量不符风险和材料滞后的到场风险是引起变动成本风险的两种可能。

1.2项目风险管理的特点。风险管理在国外发达国家迅速发展,不少国家的大学还设立了相关的风险管理课程,并建立起对风险管理的各类协会组织。在不少西方国家,将风险管理应用于工程实践方面,尤其是一些大型能源工程中,其中主要包括最具代表性的北美北部地区极地管线项目。还应用于如英国海底隧道工程等高风险项目中,充分发挥风险规避的作用,使工程实施得以顺利完成。随着各国专门风险管理协会的不断出现,风险管理问题得到了全球广泛重视[3]。在国内,风险管理理念引入较晚,项目管理理论体系中还未形成同步的风险管理体系。随着国外风险管理顾问的引入,风险管理理念开始在工程项目实践中逐渐推广和应用,其中在小浪底水利工程、大亚湾核电站与三峡工程建设与京九铁路等项目中的应用,成效显著[4]。在风险管理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实践分析可以看出,主要表现为:①政府部门及企业家普遍存在着风险意识淡薄的情况,尤其是在资金缺乏情况下,不愿意增加风险投入,导致风险不公平转移情况较为严重;②风险管理技术落后,国内风险评估制度亟待健全,管理成本直接影响风险识别能力的有效提升;③风险评价因受到基础工作影响,存在较大误差,由于工作成效不足,导致风险评价中可用的历史数据缺乏。通过对相关文献及工程项目特性的综合分析,可以看出工程项目风险主要包括以下特点。1)具有存在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其所造成的后果具有不确定性,它的客观性导致风险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换,可以在有限空间或时间内进行改变,从而减小损失程度或降低风险出现的频率,却无法使项目风险完全消除。2)具有发生的偶然性。风险具有客观性,但是出现某种风险的概率是随机的,并非必然发生。3)具有全面性。受工程项目自身特点影响,风险后果也不是单一方面、单一时间段或局部发生,而具有全局性。4)具有必然性。个别项目风险的发生具有杂乱无章、无序和偶然性,但是整体而言,工程项目风险具有一定的规律。人们可以对损失程度和风险发生的概率进行计算,进而提升项目风险管理的水平和成效。5)具有复杂性。诸多因素都会对工程项目风险产生影响,具有较高复杂性,存在未知因素、模糊因素和随机因素,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实施环节,应充分考虑项目的各种影响因素和自身特点,才能提升管理成效。6)具有可变性。工程项目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并非一成不变,在某些条件下,风险会发生转变。如果出现客观变化,那么风险量和性质都可能随之变化。

1.3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相关程序和流程。当前,国内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相关成果主要以引进为主,之后再吸收消化为自己的东西。虽然方便了经验成果的利用,但与国外差距会越来越大。只有提升创新水平,才能帮助项目经理更好地应对工程项目风险问题。基于丰富经验材料和数据检验各种理论方法的可行性和科学性,促进理论的应用程度,是摆在我国工程项目风险管理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随着工程项目的增多,风险管理将被更多的学者关注,被更多的管理者应用,进而诞生一大批适合我国国情的风险管理技术和方法。风险管理的相关程序和流程主要包括以下两种管理模式:①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通常采用传统项目风险管理的流程,大体包含确定风险管理目标、风险评估、风险方案计划实施、风险防范方案决策、检查和评估反馈等流程;②管理系统模式主要包括分析、辨识、控制、评估四部分。在实际应用中研究发现,上述两种管理模式受到重视,但不同过程中风险所表现的特点有所不同。为了对风险的消极影响进行有效控制和消除,充分发挥风险管理的积极作用,需要对现行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模式和理念进行改进和创新,使风险的管理水平和整体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1.4工程项目风险分类。依据标准和原则的不同,风险也就存在不同分类。顾国昌、孙成双从风险可管理性、作用强度、主要承担者三个层面出发,对工程风险分层分类。从后常规科学角度,张月鸿等对综合风险治理理念及其分类体系进行了分析。曾小春、胡贤文从工程项目建设程序不规范、承建单位有法不依、建设主管单位执法不严、少数主管基建项目的领导滥用职权等角度分析有关人员的伦理道德问题,分析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伦理风险与防范。向鹏成、孔得平指出了工程项目主体贯穿项目始终,是项目中最活跃的因素,提出了项目主体行为风险命题。

2工程项目风险的识别

工程项目风险处于不断变化中,识别工程项目风险需要对项目动态变化进行了解,在此基础上实现对项目风险的动态识别。

2.1动态识别。项目风险的动态演化过程通常依据自身激励和规律进行。在相关文献中,对于风险管理组织、管理目标和集合,高云莉等认为其具有一定的动态性,对可用于工程项目风险演化模型进行了初步构建;邓飞其、姚洪珠以美国风险投资行业演化过程为例,基于演化视角,对风险投资业演化规律进行总结;高云莉、常虹通过多维风险管理矩阵的建立,采取固定间隔时间对矩阵中的风险Borda值进行计算,绘制出风险函数图,实现对风险动态变化过程的形象描绘;关于风险演化具有链式规律的结论,是容志、李丁(2012)基于“项目链”和“时间链”等相关理论提出的,对风险叠加的分析框架进行确定;从复杂网络理论入手,蔡宁、黄纯通过仿真模拟方法运用,对集群结构模型进行构建,能够对不同风险类型下集群结构演化过程进行展示。在国外发达国家,相关研究人员根据金融风险演化规律,基于高风险投资组合和市场描述,对模型框架进行构建,进一步分析风险演化形式。对大型工程项目中存在的传播效应进行综合考虑,LiCBetal.(2008)对风险因素进行了定量研究,得出相关风险传播理论;在项目系统理论知识基础上,Simonsenetal.(2008)对自然风险演化模型进行构建;在风险复杂系统研究基础上,Lehtonen(2008)对系统内部分主体或单独主体不具有整体行为特性予以明确;根据WBS技术和风险因素传输理论,Chenetal.(2012)从风险分解结构角度出发,对工程链风险传递效应进行论述,利用期望值和方差系数对项目链的风险程度进行评估。

2.2识别方法。随着国内项目风险研究力度的加强,关于工程项目风险因素的识别方法也得到长足进步。在识别工程项目风险时,李书全、冯利军对最优超平面支持向量机SVM思想进行积极引入;从利益相关者角度,何旭东明确提出工程项目主体行为风险研究的相关理论框架和实践意义,对主体行为风险进行分类、识别和评价,并提出针对性响应措施;基于政策过程理论,付聪、尹贻林对系统识别和风险进行分析,使政策风险有效降低;利用工程WBS分解方法,田延军、郭丽强对工程项目风险进行研究,将项目内容进一步细分,对各细分过程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和分析,使风险识别精度大幅度提升;从博弈视角出发,刘炳胜等认为工程项目风险识别更能客观地反映风险的复杂性;基于层次分解法,姜蓓蕾等(2008)通过进一步分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有效取蓄水、输水和提水三大系统中存在的工程风险因子,为工程项目风险评估、风险预案制定,以及系统的项目风险管理目标实现奠定基础。

3工程项目风险评估

为了确保风险损失的有效管理及提高控制成效,运用项目风险评估与预警措施必不可少。针对大型项目风险评估内容,孙峥等(2008)提出了四维模式概念,对风险评估空间、风险等级模式、风险等级评估方法体系等,利用模糊聚类方法等进行组合构建,成为工程项目风险预警的重点环节;基于公共投资的农业高新项目案例,冯珍等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设计基础上,对企业内部风险、技术本身风险与外部环境风险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构建风险动态评估的模糊决策参数模型;从创新、应用和知识分享三方面,丰景春、蒋天颖进一步分析,对适用于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进行构建,引入BP神经网络指标评价体系,结合实例分析,验证其可行性,进一步确定其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国外研究文献中,以公共投资修建机场停车站为案例,从利益和成本角度出发,Massoud等用蒙特卡洛算法对投资风险进行分析,并对项目中潜在的风险进行监控与检测;Ahmedetal.通过经济学模型和风险模型构造,进一步详细描述项目投资与回报之间的联系,结合BOT模式下的高速公路案例,对相关模型的可行性进行验证;Murphy&Gardoni所提出的复杂风险评估内容,包括了社会损失评估及可能性评估两个层面,前者是对复杂风险进行评估的关键;NietoMorote&Ruz-Vila利用不同的数学方法,进一步评估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风险,适用于项目的投资与建设风险的评估,确保初步项目风险预测的有效性,但其通用性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4结论与展望

在风险管理的定义上,国外相关研究起步早,理论体系也更成熟,国内相关研究虽然起步晚,但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定义更符合国内发展现状。近年来涌现出大量研究成果,在风险管理的内涵上,国内外研究成果大体相同,无论是工程项目的特点还是流程上都存在很大的相似之处;在风险管理的识别上,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集群结构模型、多维风险管理模型、WBS分解法与博弈视角构建模型等方面,国外研究则侧重于演化规律、因子分析法、贝叶斯网络与模糊规划等精密算法等高科技手段的利用上,研究更加科学;在风险管理的评估上,国内外研究都愈发深入,国内提出了基于BP神经网络与模糊聚类法开展项目评估的理念,国外学者不仅提出了基于蒙特卡洛算法的评估体系,还针对具体公路项目、社会损失与项目投资等视角展开工程项目风险的评估,研究更深入,更具有可行性。虽然国内外学者在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方面展开了大量的研究,但仍需进一步探索下述问题。1)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往往引用其他行业或领域的经验成果,尤其表现在对金融风险管理成果的引用,这些经验成果在对应领域得到认可,但在风险管理领域仍存在很大的争议。2)当前的工程项目风险评价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急需优化完善。依据专家经验的AHP法、德尔菲法和专家打分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专家心理因素的干扰,具有较强的主观性。依据大量数据和项目信息展开统计分析的有故障树和事件树等方法。之后出现的模糊评判法,综合了大量方法和模糊思想,对事件潜在的概率进行刻画,在一定程度可以降低人的偏好、选择和主观判断对结果的影响,但同时增加了经验、专业知识等主观因素的影响。3)目前针对地方国有企业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专门研究较少,可以借鉴地方国有大型投资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对风险管理研究力度予以强化,能够更好地为解决地方国有企业工程项目的风险问题出力,提升国有资本投资收益。随着环境的复杂性逐渐提升,工程项目各风险因素之间的影响增加,联系性也随之提高,风险因素之间的因果触发概率与连锁关系出现了新的不确定性。所以,将来对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方面的研究趋势将逐渐转移到复杂系统和复杂性的方向上来。

参考文献:

[1]顼志芬,尉胜伟,徐澄.工程项目全过程风险管理模式探讨[J].管理工程学报,2005,19(Z1):96-97.

[2]田雪莲,王要武.工程项目界面管理研究综述与展望[J].科技管理研究,2014:34(7):54-55.

[3]沈建明.项目风险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4]余建星.工程项目风险管理[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彭帅 单位:西华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