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探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巴塞尔协议Ⅲ”颁布后,全球银行业开始意识到资本结构管理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而我国银保监会也陆续实施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与措施,资本结构和流动性风险管理现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资本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基于资本结构的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现状做出了基本概述,着重分析了目前我国银行业现存体制下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四条有效解决措施,完善管理流动性风险的内控措施,增强银行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保障金融市场稳健运行。
关键词:资本结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
近几年,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稳中有升,整体保持在14.21%,提升了2.08%。但不同类型的银行也存在分化,其中2014年3月至2020年6月国有大行的资本充足率在15.92%,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而其他中小型银行,例如城商行、农商行等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2.92%和12.23%,后者不升反降,下降了1.06%。尤其受今年疫情影响,中小银行资本充足率在过去几年并未得到改善,甚至有所恶化。显然,不同类型的银行在业务模式、复杂程度、资本结构等方面的差异慢慢凸显出来,再加上金融去杠杆以及宏观审慎监管的政策实施,使得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均面临着不同程度的资金压力,从而形成了流动性缺口。
一、基于资本结构的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现状概述
流动性风险是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是指商业银行没有足够的现金来满足客户随时的取款需要和客户合理的贷款需求或其他及时的现金需求而引起的风险。由于金融业的特点之一是风险具有传染性,商业银行作为主要的金融支柱,与其他金融机构之前有着复杂的债权债务联系,一旦商业银行出现流动性危机,则会导致市场存在金融恐慌从而引发金融动荡。为了加强管理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进一步推进商业银行夯实流动性风险管理基础,我国银监会于2012年6月颁布《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2014年2月又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2018年5月正式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基于资本结构提出了一系列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了流动性管理框架,保证银行体系安稳良好运行。
二、基于资本结构的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出现的问题
(一)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率过高,资产负债期限严重不匹配。最近几年,我国金融市场发展迅速,资本市场活跃度日益上升,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居民和企业部门的资产投资仍然以间接投资为主,对商业银行依赖性严重,风险偏好偏保守。从资产端来看,这就导致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短期化。同时,我国商业银行以高收益化为目标,利润主要来源于利息差。从负债端来看,资金借出的期限偏于中长期。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年报显示,2011—2016年我国银行业中长期贷款占比不断上升,已超过50%的水平,而存款和短期贷款的比重趋于下降,资产负债期限严重不匹配,存贷款期限错配问题日益突出。在这种商业模式下,商业银行之前采取的发行同业存单的融资方式或将面临较大的压力,且资金来源不稳定,一旦存款人大规模取款就很容易引起银行挤兑,从而引发流动性风险。
(二)商业银行资产质量下行,资金回收越来越困难。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的利润来源主要是净息差,巴塞尔协议Ⅲ颁布后对银行的利润有诸多限制,减少了银行的利润来源,导致出现了部分贷款逾期难以收回的情况。此外,商业银行管理资产的能力不足,加上宏观经济周期下行以及疫情影响,经营稳定性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房地产、水泥、钢铁等行业出现产能过剩现象,而大部分投资资金都来源于银行信贷,具有很高的信用风险。随着行业进行周期性调整以及市场需求发生变化,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不断增加,信贷资产质量存在一定下行压力,资金回收困难,一旦遇到系统性风险,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就会非常高。
(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水平低,杠杆水平高,自有资金抵御流动性风险能力不足。近年来,商业银行为了监管套利通道业务高速发展。然而,我国商业银行的自有资本的规模相对于资产规模的增长速度而言,仍有很大差距。其中截至2016年,部分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足12%,甚至有些中小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低于监管要求,抵御流动性风险的能力较差。同时,在我国大力推行金融去杠杆的背景下,银行业面临着超常规的资金需求,宏观审慎监管的资本金要求和杠杆考核将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四)利率市场化进一步加大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受资金利率的影响。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行,疏通实体经济的利率传导机制,我国中国人民银行取消了存贷款利率的限制,而是推行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作为贷款利率定价的参考标准。市场利率取决于市场资金的供需水平,仅仅将央行的基准利率作为参考。当银行存在资金利率缺口时,利率的变化将会对银行利率资产和负债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银行的资产负债流动性。在金融创新的背景下,商业银行获取资金的渠道越来越狭窄,揽存难度增大,这对于将存款作为主要负债来源的商业银行来讲,存贷比下降,有关流动性监管指标受到负面冲击,流动性风险很可能上升。随着金融市场的高速发展,利率市场化会增加资金的趋利性,这势必会增加资金的流动频率,从而加剧商业银行的期限错配,增加流动性风险。
三、基于资本结构的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分析
(一)健全流动性风险预警机制,完善流动性风险内控机制。有效解决流动性风险的措施之一,即为建立健全流动性风险预警机制,完善内部风控机制。一方面,在满足监管部门要求下,商业银行要制定详尽的政策措施。根据不同的监管要求,加强不同机构和部门的协调配合。要明确职责分工,从各个重要部门的管理层当中选拔成员,委员会要定期地讨论、制定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方案,从而能够有效的确保银行流动性在安全的范围内同时,监督部门也要实时监测影响流动性风险的因素,做到及时反馈,从而进行有效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另一方面,我国商业银行要利用金融科技技术,不断优化数据的业务标准,提高数据质量,为流动性风险计量的准确性打下良好基础。做好流动性压力测试,不断提高管理系统的性能,扩大管理系统的覆盖面,不断提高自身风险识别、风险计量和风险控制的能力,提高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细致化和专业化程度。
(二)加强资产负债管理,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商业银行的资产分为现金、证券投资、贷款和自有资产四个部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仍是以贷款作为收益的主要来源,证券投资所占的比重很小。五大行的贷款金额占总资产的比例均在50%以上。同时,银行的存贷款比例比较高,资金占用比高,从而导致银行的可用资金较少。负债率过高使得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相对较差,潜藏高风险。因此,商业银行应该严控中长期贷款在银行资产中的规模占比,扩大资金的使用途径,充分利用多种金融工具,例如同业拆借、回购交易、购买国债等业务,严格公开风险权重高的资产占比,增加低风险流动性高的资产比重,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在提高资产使用效率的同时保持较低的资产负债率。
(三)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增强信贷资产流动性。作为实体经济运行的“晴雨表”,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是极具重要的指标之一。近年来我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略有下降,资产质量稳中向好,但是信贷资产仍处于高风险水平。我国商业银行仍需加大不良资产的处置力度,提高拨备覆盖率增加风险抵补能力。还可以采用现金清算、资产重组、资产证券化等市场化处置手段,提高资产管理水平,增加管理效能,以保证资产质量洁净。除此之外,政府还应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鼓励商业银行动用更多自有资金处置不良贷款,加速风险出清,增强信贷资产的流动性,降低风险。
(四)合理放宽上市融资渠道,提升资本充足水平。商业银行采取多种途径来补充自有资金,上市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近几年明显上升,从而增加了银行业的抗风险能力,并且也为实体经济提供了更稳定的资金支持。由此可见,商业银行不仅要通过增加金融产品的种类来利用外部融资,更要重视内源性资本生成能力的提高。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银行的资管业务以及融资方式的转型势在必行,要合理放宽以后的上市融资渠道,摆脱对外部资本补充的依赖,通过盈利增长带动内生性资本提升,从而提升资本充足率,增强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能力。同时,表外业务的发展对于商业银行的监管要求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高风险业务提升盈利能力的同时也增大了商业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以及流动性风险。商业银行在资管新规的引导下,应当理性发展表外业务,打破刚性兑付、资金池嵌套等问题,加大对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程度,确保银行业的流动性安全。
四、结语
商业银行作为中国实体经济的“晴雨表”,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新的资本监管政策和流动性风险监管体系的出台,对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和流动性风险监管两个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在详细分析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面临的主要问题后,认为应当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才能进一步提升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管控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基于资本结构的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9.
[2]谭思丽.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结构对流动性风险的影响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7.
[3]史晓霞.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结构对流动性风险影响的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6.
[4]惠子.论巴塞尔资本协议Ⅲ下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D].长春:吉林大学,2013.
作者:韩雪 单位:锦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阜新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