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疫情对投资风险管理的影响,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2020年初肺炎肆虐全球,对人类的生命安全与健康造成巨大的危害的同时,也再一次暴露出人们在黑天鹅事件中的脆弱性,人类在投资活动中因小概率事件而遭受损失也一次次地重复发生。这是由人类自身的许多弱点所决定的,人们缺乏对风险的正确认知,盲目自信,高估能力,低估风险,无法预判事件的重大影响,自欺欺人且持有偏见,抱成守旧,不能正视现实,这些都是常见的风险管理误区。本文基于人们应对疫情所表现出的错误分析,对投资风险的评估与管理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与思考。
关键词:疫情;风险;偏见;概率
2020年初肺炎肆虐全球,至今仍有许多国家确诊病倒及死亡人数在不断的上升,特别是美国,作为世界最为发达的国家,却在这场灾难面前表现最为糟糕,成为确诊病倒及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许多观点认为,西方国家应对疫情迟缓,是因为它们的傲慢与偏见,实则是由于人们对风险的漠视,盲目自信,高估了自己的应对能力。疫情肆虐也对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全球金融市场出现大动荡,美国股指甚至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三次熔断。这场疫情给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带来太多的教训和启示,也是一场难得的风险警示和教育课。很难找到一剂妙方,使人们能够成功地投资,但是,至少可以确定哪些事情不该做。
1风险意识不足,常常盲目乐观
本来中国为其它国家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窗口,可惜大部分国家没有抓住,错失良机。有的人误认为肺炎不过是大规模的流感而已,危害没那么大。而更有一些国家则认为,中国医疗条件差,管理跟不上才会使疫情爆发,而他们国家医疗基础好,治理制度优秀,足可以应付各种突发事件。正是这种偏见的认知,让他们付出了盲目自信的代价。应对风险是投资中必不可少的要素,甚至是最重要的要素,如果不能正确应对风险,在投资上的成功是不可能长久的。虽然风险问题是复杂的,但也有内在的规律可遵循。比如当在中国发生疫情时,欧美国家认为他们没有问题,可以应付,但实际上很快疫情就让他们陷入困境;当欧美股市大跌时,我们国内很多投资者认为自己没有问题,可结果之后一样大跌。这就说明人性是共通的,人们往往都有一个共同的弱点:高估能力,低估风险。其实很难找到一剂药方,使人们能够成功的投资,但至少我们可以确定哪些事情不该做。正确应对投资风险进行有效风险管理需要避免以下三点。
1.1对风险的误解
其实多数人对风险的理解是不正确的或是片面的,那么,风险就自然而然发生了,也就是对风险不正确的理解恰恰是风险的重要来源。很多人认为风险就是不确定性,完全不确定的事就有风险;有人认为风险是坏事,一提到风险,脑海里面就会出现凶险、危机、损失、破产、灾难、恐惧,全部是负面的印象,负面的联想自然会采取消极的应对策略:回避风险和减少损失;也有很多人会认为,高风险,高收益,要想获得高的投资收益应要冒险,并不知道低风险也可以获得高收益,风险释放后获取收益才稳定。在金融投资领域,多数人认为风险就是估计概率,进行股票投资所要进行的就是预测涨跌,因此股票的价格波动就成了重要甚至是唯一的风险要素,而事实上金融交易根本就是由随机性决定的,根本就不能把风险问题和不确定性问题混为一谈,往往以已知风险作为研究对象的金融工具很大可能成了引发风险的根源之一。
1.2不能有效识别风险
风险可能来自多个方面,可能来自宏观经济,可能来自市场,但投资者分析一大堆信息,并不能从这些风险中有效识别出最关键的风险要素是什么?投资者经常预测宏观经济走势,都说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试图从预测宏观经济中寻找机会,其实更有可能是宏观经济预测致使投资发生损失,因为根本没有办法预测宏观经济的走势,这样的预测风险巨大。更多的投资者会根据市场波动分析风险,试图从市场波动中分析问题之所在,因此注定会以股票的价格作为决策的依据,这本身就偏离了风险识别的路径。其实识别风险更应该从企业层面去分析,也应该多从投资者自身弱点上找原因。
1.3不能控制风险
历来都在讲分散投资可以降低风险,但过于分散确致使投资收益下降,因此,事实上在执行上往往不自觉地集中持股。塔勒布在《反脆弱》一书讲“一块大石头与一千颗小石子的区别”,论述脆弱性是非线性的,规模可能带来脆弱性,“小而美”肯定不那么脆弱。在恶化的环境之下,因集中持股,而恰恰使你面临两难的选择,很可能就是深陷泥潭而不能自拔。想一想,如果一只股票占用了30%的资金仓位,一旦遭遇公司爆雷,处理起来会很麻烦,由此造成的损失会使你失去信心。所以应从规模角度上去思考风险问题,而且规模决定了资金占用,大规模持有某个标的,同时也意味着机会成本加大。
2事件的影响远比概率重要
当疫情大流行之初,美国政府领导人对公众讲,美国的病人很少,相比几亿人口而言,确诊人数和死亡人数都要低得多,根本不值一提,还把因肺炎死亡的人数与因车祸造成人死亡的人数相比不值一提。一方面,根本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错失了最佳的防控时机,另一方面则存在明显的认知偏差,肺炎死亡的人数明显是极端斯坦,车祸造成人死亡的人数则是平均斯坦。极端斯坦问题会严重影响公众的心理,在短期内有那么多人集中死亡,人们会非常恐慌,进而会加剧金融市场的动荡。当年9•11事件中遭到劫持的4架飞机的总死亡人数为256人。但的这一年之后,大约有1600名美国人因为规避坐飞机的风险而在车祸事件中死亡。所以恐惧心理比恐怖袭击的杀伤力要大得多,新闻媒体的报道在这个过程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政策制定者必须努力保护公众不受恐惧情绪的影响,而不只保护其不受真实存在的危险的伤害。在股市投资中,许多人会预测趋势,形成上涨趋势后开始追逐趋势,但这种上涨的趋势延续的概率大吗?可为什么买入后不涨反跌呢?当然,下跌到一定程度,继续下跌的概率大吗?这都是普通投资者在日常投资决策中习惯考虑的问题,也就是根据概率的大小进行决策,显然这属于风险型决策问题。但正如前文所述,金融市场更多的时候是完全不确定性问题,正确的决策思路应是根据问题的影响的重要性,也就是小概率事件才会起决定性的作用。小概率事件如果造成重大影响即是黑天鹅事件,它很少发生,但一旦发生则是致命的,这次肺炎疫情就是黑天鹅事件,它对全世界经济所造成的冲击至今都无法准确评估,甚至连何时彻底结束都无法预测。这个黑天鹅事件直接造成了全球股市的剧烈震荡,所有国家的金融市场在疫情大爆发之际出现大幅下跌,几年的涨幅在短短的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全部都化为乌有。所以,无论是政府层面还是投资者层面都应对概率有正确的理解,决策的依据应立足事件的影响程度而非概率。政府对小概率事件必须时刻加以关注,不能有任何侥幸心理,充分评估小概率事件的影响,一旦发生黑天鹅事件,要立刻采取有效行动,并及时向公众解释事件的真相以及政府应对的措施,避免恐慌的漫延。作为投资者则要形成风险意识,不能简单预测股市涨跌,一旦发生黑天鹅事件,要及时避险。
3自欺欺人
在应对疫情过程当中,一些国家的表现让人不可思议,他们表现出少有的自信,认为这不过是一场流感而已,而且随着天气转热,病毒会自然消失。当疫情严重之后,科学界得出结论是病毒来自自然界,但一些政治人物完全不顾科学的界定,武断地判断病毒来看实验室,并且是有人故意而为之。更有甚者,最发达的国家的领导人竟然建议人们注射消毒液和服用未经证实的处方药物。而很多民众在应对疫情也一样无知,对政府的封禁措施持反对意见,仍然举行聚会、游行,根本不保持社交距离,致使疫情蔓延。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表现出无知的一面,在自己认知的范围之外行事,认可未经证实的证据,对错误的信息相信不已,对自己撒谎。以上明显是自欺欺人的表现,如果死抱着错误的观念不放,根本就没办法正确应对疫情。很显然,自欺欺人是根据自己的期望进行决策,这不是事实,决策应基于事实,在投资实践过程当中,自欺欺人随处可见。一些投资者知识陈旧,总是愿意依赖旧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决策,如果以前操作的投资实例比较成功,在以后的实践中经常以此为模式进行复制,而事实这样的模式根本就不存在,很多事情都是随机发生的。许多人理解复利是每年赚百分之多少,年复一年,滚雪球,因此即便能买到好股票,也总是想着做波段操作。其实,时间是好公司的朋友,对不断创新高的股票,复利就是能不间断地持有,不能乱买股票,也不能乱卖股票。如今,很多人也热衷于讲逻辑,可光凭自己所获取的有限信息去理解,反而离真相去远,真正的智慧是要亲身感受、实践。如当下的疫情,充斥着谎言、虚伪、无知、无耻、偏私、戾气,如果深陷其中,对投资者而言,只会没完没了地焦虑。自欺欺人最常见的表现是按自己的期望决策,而投资者竟然浑然不觉。在进行投资目标筛选过程中,投资者也会进行较详细的分析,也会收集许多信息,利用一些决策方法。一旦做出决策,投资标的价格出现下跌,投资者的决策系统会相应调整,会比较快速地反馈价格下跌的各种原因,如果下跌势头不止,投资者大概率会选择卖出。由此可以判断,买进和卖出所依据的信息、逻辑甚至方法完全不一致,而投资都并未察觉这一变化。其实,那些冠冕堂皇的决策依据不过就是价格而已,投资者买入,是期望价格上涨,一旦期望落空,当然就要卖出。还拿一大堆理由和根据说服自己,不是自欺欺人,又会是什么呢?自欺欺人最致命的是无视系统风险,无须预测这个机会那个机会,覆巢之下岂有完卵。这场疫情的大爆发,必然对全球化造成重大冲击,全球产业链也会受到重创,如果乐观盲目进行投资,比如像投资航空、旅游、影视、餐饮及电子消费等行业,时机选择不当,注定损失严重。
4偏见致使不能正视现实
即便是因为文化的因素,西方认为只有病人才戴口罩,但大规模爆发疫情,人们近距离接触尤其是在公共场合大规模聚集都会增加社区传染的机会,佩戴口罩并保持社交距离可减少传染的风险,也是常识。可一开始,绝大多数西方人都不戴口罩,直到被感染的人数激增,人们才逐渐戴口罩。这明显是一种偏见,一种固执的偏见,视常识于不顾,直至风险扩大才转变观念的行为,发生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不能不说让人不可思议。说明人们普遍存在没有在生活中改变或是没办法接受消除复杂性的认知,无法正视现实并接受现实,致使风险事件造成进一步的扩大。比如,一些国家疫情发展趋势还未根本扭转之际就急迫地复工、复产,使疫情防控变得异常复杂,任务无比艰巨。正常生产生活是民生,但一定存在便利条件才可以复工复产,显然在疫情没有有效控制的前提下仓促开展相关活动,就是罔顾事实,甚至可以说,这样的举措完全是不顾人民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根本与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背道而驰。在投资活动中因偏见而不能正视现实的现象比比皆是。有的投资者因守成见,从来不会根据投资环境的变化而选择相应的投资策略,没有办法对现实环境与世界的本质进行准确认知,还一厢情愿地指望外部环境适应自己。有的投资者对发生的市场波动与行情视而不见,后知后觉,当一切都已经成为过去时才醒悟。有的投资者,对某些行业、公司及投资品种持有偏见,对发生在这些领域的投资机会自然也不感兴趣,一次次地失去获取超额收益的机会。分析起来,以上投资者无法正视现实,除了自身局限之外,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因素,就是缺少求知欲,以致造成对事物的认知不全面甚至形成偏见。芒格认为,有两类人的性格不适合投资,按捺不住或忧心忡忡。投资者如果没有耐心,自然选到好公司,但坚持不住,不能伴随公司成长。投资者没有耐心,心情急躁,经常追高价格。这一般归结为性格使然,但芒格又说,仅靠性格是不行的,需要在很长时间内拥有大量的求知欲望。投资者缺少求知欲望,不求甚解,一只半解,经常半途而废,没有那种较真的态度,不能坚持,这对投资者来说,是非常致命的缺陷。既然经过详细分析,选择好投资标的,那么就要认真对待,不能随便放弃,即便出现意外,也要探究造成意外的原因,以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
参考文献
[1]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非对称风险[M].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9.
[2]拉斯•特维德.融心理学[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
[3]彼得•考夫曼.穷查理宝典:查理•芒格智慧箴言录[M].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6.
作者:谢荣军 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