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风险管理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探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部分,提升国有企业的发展对我国整体稳定健康的发展会产生着很大的影响。内部控制建设对于国有企业经济发展而言是核心部分,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其依据当前推行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内容逐渐发展较为完善的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控制机制。国有企业通过建立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不仅可以使国有企业摆脱内部财务控制的狭小范围,而且有助于企业基于风险管理对内部控制的建设进行重新审视。本文主要就国有企业基于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从而针对性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风险管理;国有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对策
内部控制是对于现代企业的一种内部管理形式,最开始在西方企业管理模式中兴起,近年来我国企业逐渐认识到内部控制的建设对企业的组织能力以及战略执行情况的重要作用,是企业想要保障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手段。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提升发展,我国国有企业的实力逐渐增强,继而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仍然普遍存在。因此,为了保障我国国有资产的安全性,确保我国国有企业稳定健康发展,如何基于风险管理不断强化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使其最大化发挥作用是当前主要的问题。
一、基于风险管理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意义
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建设的重要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通过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有效保障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以及具体环节工作内容的有效执行,从而对国有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其二,通过不断强化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有助于保障企业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经营发展,从而有效规避经营过程中产生的舞弊行为。其三,通过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有助于企业提升自我约束能力,不断强化风险管理,强化企业自我监督职能,从而更加有效解决企业存在的隐形问题,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内部驱动环境。
二、基于风险管理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主要问题
(一)法人治理结构缺乏科学化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普遍存在法人结构不科学的问题。对于企业而言其核心部分是法人治理结构,国有企业不同于其他企业,还有股东、董事会、监事会等机构相互监督制约,同时董事会之下还有专门的审计以及风险评估的委员会。就目前国有企业的结构建立而言,其法人治理结构流于形式,虽然国有企业的相关部门都建立完全,由于国有企业的管理形式处于“一股独大”的现状,从而导致其他部门都存在于“形式主义”,无法起到互相监督约束的作用。同时由于部分国有企业董事会和经理层的权利有所重叠,出现责权不分、管理混乱的情况。
(二)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意识不明确
风险管理的框架将企业目标具体分为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以及合法目标,从而通过这些目标的实现来达到企业经营发展的目的。企业在制订发展战略目标完成后不能随意进行更改,但是目前部分国有企业无法坚定立场,偏离目标经营,最终导致企业出现各种风险问题。对于国有企业而言,由于国有企业受国家政策的支持,对于风险的防范意识不强,导致企业风险管理机构对其识别、评估等都缺乏有效性。此外,我国的国有企业已经建立了相关的风险管理机制,其中大部分的国有企业建立的风险管理机制已经相对严密、完善。但是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企业管理者随意性强,风险意识薄弱化,导致企业风险控制制度的有效性不足。
(三)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活动缺乏规范化
目前,虽然国有企业关于内部控制度已经建立,但是并不完善,从而导致企业责权划分不统一,业务流程模糊化,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出现问题无法将其责任具体落实到各部门以及个人。此外,根据近年财务审计的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四点问题。其一,国有企业的利润调整太过于随意性,主要由企业决策者的想法对利润进行调整,从而造成企业的经营情况不透明化。其二,企业内私自设置小金库的现象依然存在。其三,企业虚列开支情况,成本混乱。其四,企业的会计有关数据信息随意编造,导致数据信息不真实。
(四)内部控制监督机制形式化
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不同于其他企业,国有企业的管理层出现问题会严重影响企业的经济发展,同时由于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已经逐渐进入国际市场,从而对于内部控制机制的有效实施进一步加大了难度。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建立并不直属企业任何一个管理层,因而其在执行工作的过程中所受限制性因素过多,缺乏独立性。此外,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财务部或者其领导人员相同的形式,导致内部审计机构“形式化”。同时由于功能受限,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较低,一般情况下只会基础的工作内容,对于评价内部控制等工作并未能最大化发挥其作用。
三、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相关对策
(一)改变企业产权结构,完善企业治理
产权结构的改革首先需要明确产权主体,继而建立统一化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针对目前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的“一股独大”的问题,目前只有通过产权制度的变革才能直接有效进行解决,从而不仅实现产权主体的多元化,而且能有效完善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通过优化股权结构,建立股权权衡机制;健全企业治理机构,发挥内部制衡的有效性;完善企业股东的法律法规保护制度。此外,内部控制对于人员行为的约束是最难的内容。因此国有企业要实施严格的职位责任制度,要做到不相关职位分离,从而营造良好的环境。同时提升企业国有企业人员的专业素养,从而提升自身工作效率。
(二)强化国有企业风险管理
国有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风险是不可避免的事件,具有不确定性。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必须针对企业风险控制点建立风险预警、风险识别、评估、分析等措施,对于企业无法承受的风险必须进行适当的预测和评估。同时企业应当建立风险评估机构,对于风险需进行定量分析,从而不断完善企业重要业务流程的风险数据库,对风险及时作出相应的预测。企业风险很大程度上依附于国有企业管理层的风险意识,管理者应当使企业回报与风险保持相互均衡,主动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从而使其适应我国国有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重视企业管理控制活动
国有企业对于不同形式内部控制的关系应当产生明确的认识,这些关系的形式主要有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内部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的关系,通过有效的处理彼此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国有企业内部管理的有效运行。同时国有企业应当实施标准化管理,对于企业各部门职能具有明确的定位,同时分配相应的责任。
(四)强化企业内部审计和监督机制
通过实施有效的内部审计部门不仅需要完善的制度作为保障,而且需要有效的执行力来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应当具备权威性和独立性,可以通过有效结合国有企业的审计部、财务部、监察部门,从而建立三者相互制衡的机制。此外,合理利用外部监督力度是当前国有企业的主要部分,一方面通过企业建立会计师事务所、财政税务等部门之间的有效协作,从而有效实现内外监督工作。另一方面需要对财政、税务、审计部门之间进行明确分工,使其之间形成畅通的沟通渠道。此外,利用媒体制造舆论力量可以更加强化企业监督工作的实施。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的经济命脉,基于风险管理强化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一方面有助于国有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另一方面有效保障了我国稳定健康的长期发展。但是不同于外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完善建设,我国国有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制度仍然处于不断实践阶段,因而缺乏相对成熟的经验导致存在较多的问题。因此,我们不仅要注重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力度,而且要建立内部控制有效的沟通渠道,以及相应的监督体制。从而以上两个主要方面入手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保障国有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小芳,周大伟,杨丹.基于内部控制理论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2012(2).
[2]陈兆霞.国有控股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实施及完善探析:以中石化控股企业为例[J].现代商业,2013(3).
[3]泮喜云.浅谈信息化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作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6).
作者:李超明 单位:湖北省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随州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