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对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风险管理对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风险管理对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6月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护理管理方法,观察组应用手术室风险管理措施。对比两组手术室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手术室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67%,低于对照组的14.67%(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2.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风险管理有助于降低各类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促进护理管理质量的提升,医院应加强推广。

关键词:风险管理;手术室;护理管理

手术室是医院的重要部门,承担着治疗以及抢救的任务。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手术在疾病治愈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手术过程中会使用各种器械设备,产生侵入性操作,因而手术室的工作环境相对特殊,且存在众多风险因素。积极开展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对于提高护理管理质量、避免医疗纠纷至关重要。手术治疗的风险系数相对较高,患者病情较为复杂,通过加强风险管理,有助于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防止医疗事故发生,从而为患者恢复健康奠定了基础。因此,手术室护理人员应当开展系统性的风险管理活动,识别、评估风险因素,制订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现将本院手术室进行风险管理的方法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6月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观察组中男42例,女33例;年龄21~73(48.62±4.37)岁;其中急诊手术28例,择期手术47例。对照组中男36例,女39例;年龄23~74(47.83±4.59)岁;其中急诊手术23例,择期手术52例。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管理方法

1.2.1对照组

实行常规护理管理方法。

1.2.1.1手术前

护理人员按照核查制度要求,确认患者相关信息,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按医嘱指导患者用药。术前再次核对麻醉及手术方式,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疏导其紧张情绪。

1.2.1.2手术中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再次核对患者信息,根据手术要求摆好患者体位,确保手术所用器械、药物等备齐。手术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注意监测患者体征,并向医生汇报,术毕协助缝合切口。

1.2.1.3手术后

及时处理标本,对手术室进行消毒,护送患者返回病房,观察患者术后体征,嘱其按医嘱用药。

1.2.2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风险管理措施,包括风险管理宣传教育、围术期风险管理、完善规章制度。

1.2.2.1风险管理宣传教育

手术室全体护理人员共同组成风险管理小组,推选组长,集中召开手术室风险管理工作会议,由组长向护理人员宣传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激励护理人员重视自身的责任和使命,将减少风险事件发生作为今后工作努力的方向,深入分析当前工作中的问题,寻找风险漏洞。风险管理小组积极开展风险识别和分析工作,确定手术室护理中的风险因素,评估风险发生概率,制订具体的风险管理措施,充分降低围术期护理风险。

1.2.2.2围术期风险管理

①手术前:医护人员详细了解患者病情,包括信息核对、病史询问、确认有无药物过敏史等,进而评估患者手术的风险等级,提前预估手术中患者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制定应急措施。高风险患者多为急诊手术,病情危急,需要做好各项抢救准备;中等风险患者身体状况同样存在一定问题,医护人员要注意挖掘潜在的风险因素;低风险患者多为择期手术,身体状态相对较好。②手术中:根据术前风险评估,术中注意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提前做好器械、设备、药品的准备。护理人员应配合手术需要为患者摆好体位,保证手术视野清晰,防止患者出现意外坠床、压疮等问题。使用药品前护理人员要认真核对患者信息,如需输血、使用抗生素时,必须再次确认患者血型以及是否存在药物过敏史。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要随时观察患者体征是否平稳,手术完成后仔细检查切口缝合,防止异物留存于患者体内,并认真清理手术器械。③手术后:手术完毕护理人员要将相关物品准确归位,对标本袋做好标签记录,及时送检。护送患者回病房后,护理人员要向家属汇报手术情况,告知家属应注意的风险事项,按时跟踪随访。

1.2.2.3完善规章制度

手术室完善护理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建立责任人制,规范护理管理流程,使各个环节实现精细化管理。同时为保证护理管理质量,手术室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参加专业培训,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对护理工作质量予以评估。

1.3观察指标

①风险事件发生情况:记录并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风险事件的发生率,风险事件包括准备失误、记录失误、操作不当、意外伤害、伤口感染。②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具体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医院向患者及其家属发放调查问卷,满意度=(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67%,对照组的险事件发生率为14.67%,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00%,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2.6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手术在救治患者的工作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对于病情复杂、危重的患者,通过手术治疗有助于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康复。但是手术治疗的风险系数高,甚至稍有不慎还会引发医疗事故,威胁到患者健康甚至生命安全[1]。手术实施前、手术进行中、手术完成后都存在着一系列的危险因素,需要护理人员加强对危险的认知,增强应变能力,应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充分保障手术室医疗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以及手术的顺利推进。因此,不断提高护理管理工作的质量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促进医院健康发展的需求所在。传统的手术室护理管理受人力不足、事务繁杂等因素影响,会产生一定的管理盲区,进而影响到护理管理质量[2]。手术室质量控制管理一般分模块进行,由消毒隔离组、书写组、护理管理组等分别承担相应的职责,但不同小组的管理标准存在差异,不利于对手术室风险进行控制[3]。手术室的多种因素均会引发院内感染,所以手术室需要加强对院内感染诱导因素的控制[4]。以往研究显示,尽管各医院都是按照统一的手术室工作指南进行运作,但经过风险管理、完善流程后,显然更利于降低风险的发生率,可见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具有特异性的工作指南对提高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至关重要[5]。为提高护理管理质量,防范手术室各种潜在风险,避免医疗纠纷产生,医院手术室应对风险因素给予识别和评估,然后制订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包括对风险因素给予前瞻性的判断,增强风险防范的主动性,使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工作更加深入细致,从而规避以往工作中容易出现的缺乏责任心、记录不严谨、护理操作失误等问题。本院手术室护理人员结合以往工作经验,在明确风险管理重要性的基础上,分别对围术期的各项风险因素展开强化管理,并进一步完善了规章制度,规范了工作流程。其中定期考核与培训,使护理人员不断完善岗位工作,实现了护理管理质量的提高。自推行风险管理以来,手术室风险事件发生率较以前明显降低,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显著提升,说明风险管理使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主动性增强,团队工作积极性得到调动,因此,医院应加强对风险管理的推行。

参考文献

[1]吴晓燕,张弦,李晓聪.护理安全风险管理在手术室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5(24):110-111.

[2]钟爱玲,戴红霞,常后蝉,等.三级质控护理管理模式在手术室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6,37(23):3641-3642.

[3]周娜,林玉彩,王嘉宇,等.新常态护理在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12):360-362.

[4]祁荷放.手术室护理管理与普通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相关性的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7,32(6):710-713.

[5]归纯漪,孙梅.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我国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资源,2016,19(1):30-34.

作者:肖李凡 单位:湖北省襄阳市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