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风险管理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集团管控风险管理论文
一、集团公司的管控模式
1.战略管控型。
母公司利用控股权支配从属公司重大决策和经营活动,追求资本增值和区分战略板块、业务板块的多元化发展。
2.财务管控型。
母公司通过资本运营手段指导、监控从属公司,对从属公司的经营计划和执行过程不过多关注,以实现财务目标为终极目的,以财务指标考核、控制为主要手段。
3.运营管控型。
采用运营控制型管控模式的集团,对集团资源高度集中、企业经营活动的统一并优化。从战略规划到实施,从生产经营活动到业务管理,都要纳入集团管控范围。通过上述介绍,我们可以看出,运营管控型是最集权的管控模式,而财务管控型又是最分权的管控模式,而战略管控型则介于两者之间。随着集团管控管理模式的不断演变,有的集团又将战略管控进一步细化为“战略实施型”和“战略指导型”,前者偏重于集权而后者偏重于分权。
医疗器械中的风险管理论文
1医疗器械检验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
1.1抽样检验与委托检验风险管理
在进行医疗器械抽样检验的过程当中,为防止检验风险出现,应当基于现场条件与检验任务要求,制定出科学且具有操作性的抽样方案,保证样本的随机性与代表性。如果是委托性质的检验,则应当首先对委托方进行检验的目的进行了解,并深入掌握产品的技术成熟度、稳定性,保证检验工作能够符合国家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并确保医疗器械在检验机构自身所具备的检验能力之内。同时,要加大对合同评审的重视力度,如果委托任务的风险较高,就需要由“管理层”进行全面的评审,评审通过之后,再进行协议签订,明确免责条款,防止最终的检验结果报告被不法的使用而带来风险。
1.2检验过程当中的风险管理
医疗器械检验过程当中的风险管理是最为重要的,在实际的风险管理过程当中,应当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大部分检验机构检测范围很广,应及时获取新版标准并对新标准和检验方法进行能力验证;第二,正确选择检验标准和方法,当委托方提供的依据不准确时,应通过合同评审进行确认,避免仅凭经验操作,使用非法定标准必须符合程序,应由检验科室提出经单位技术负责人确认后方可使用;第三,样品流转过程要有统一标识和流转记录,能够及时查询样品的位置和状态;第四,检验操作按照作业指导书进行;第五,将废弃物料做好登记并分类存放,进行无害化处理或交由有资质的废物处理公司处置;第六,对于高风险的检验任务,制定工作方案,强化流程监控,签发检测报告时重点审核。
1.3检验结果报告风险管理
在得出医疗器械检验的最终结果之后,要填写相关的报告,填写过程当中要规范、正确,对于其中涉及到的所有数据、结论,都必须要进行多次复核,检测人、复核、审核签发人应当各自做好自己的工作,保证报告的客观、准确、有效。自后要定期对检验工作报告进行存档、备份,以备必要时的查阅。
金融企业风险管理论文
一、内部设计在金融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在现代金融企业的经营发展过程中,通过内部审计工作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审查、评价以及检查内控的合法性、有效性以及适当性,可以促进其规划组织目标的进一步实现。在进行金融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中,由于金融企业经营的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由此导致企业发展面临的风险种类不断增多。如何进一步通过内部审计工作,完善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成为内部审计工作发展中的重要事项之一。
1.内部审计工作对企业环境变化分析的作用。金融企业在进行内部审计控制工作的过程中,如何检验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完整性以及监控力度,是进行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内部审计的水平,直接关系着整个企业的运作水平、抗风险能力。因此,内部审计工作,在金融企业风险管理中,发挥着管理与协同的作用。利用内部审计的工作,可以实现实时识别金融企业经营风险的监管目标,提高企业防范风险的能力。内部审计工作对企业环境变化分析的作用,重点体现在其可以上至企业的机构设置,下至企业的人员配备工作。内部审计工作对企业环境变化的分析工作,是从客观的角度,对金融企业风险管理进行较为细致的分析与管理。以金融企业经营的实际利益为基本点,对金融企业经营风险进行进一步的评价与辨别,合理的确定风险防范的有效建议与措施。内部审计部门通过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合作,进而科学的评估风险,促进企业决策的合理性以及有效性。
2.内部审计工作对金融企业风险管理的顾问与咨询作用。在金融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内部审计部门是独立于企业管理部门的一个部门。这一独立性,是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可以在正常的环境下进行的必备条件。独立于管理部门的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内部审计工作时,可以保持相对客观的立场,认真的分析存在风险的假设条件,并按照正常的审计准则进行审计,科学的作出审计风险的评估,并可以直接上报到董事会。因此,内部审计控制的有效性,可以有效的规避各个部门之间的徇私舞弊行为,确保内部审计目标的真实性,对金融企业风险管理发挥顾问与咨询作用。
二、内部审计在金融企业风险管理中的问题及其质量控制措施
1.内部审计在金融企业风险管理中的问题。在金融企业风险管理工作中,内部审计工作的观念不强,导致企业内部审计还是停留在过去控制导向的位置,无法及时的完成向现代审计工作的转变,致使金融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被动的承受审计风险。在进行内部审计工作的过程中,不能很好的将企业内部审计的目标、评估风险以及管理风险等事项的发展目标完成,风险评估速录不清晰,无法将全面的审计报告与制定的审计计划与风险管理工作联系在一起,对金融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其次,部分企业没有将内部审计工作与自身的风险管理工作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无法达到内部审计工作与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机结合。因此,对金融企业的风险管理机制也无法进行一定的监督,内部审计工作失去了一定的存在的意义。
2.内部审计在金融企业风险管理中质量控制措施。
局麻药中毒风险管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4月~2014年10月在我院接受局麻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男45例,女35例,年龄20~60岁。其中,硬膜外阻滞32例,局部阻滞19例,颈丛神经阻滞7例,臂丛神经阻滞9例,骶前神经阻滞13例。患者均表现有不同程度的头晕、心率加快、烦躁不安、血压升高等症状,经检查,确定为局麻药中毒。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局麻药常规风险防范,并予以一般护理干预,护理人员提前将注意事项和配合事项告知患者,同时辅助麻醉师对患者进行麻醉。观察组针对中毒患者采取针对性风险管理及护理干预:(1)提前对护理人员展开专业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同时培养良好的心态和习惯。护理人员要熟知整个流程和中毒解决措施,发现有中毒迹象后及时予以治疗(;2)术前干预。各项工具、抢救药品等准备齐全,且设备要能够正常使用;麻醉前适当使用巴比妥类药物,以防出现不良反应,苯巴比妥钠、阿托品、异丙嗪、氯丙嗪等药物均有预防麻醉中毒的功能;为防止患者有过敏反应,术前需对其局麻药皮试结果进行认真核对;此外还需建立静脉通道,确保药物能够快速进入患者体内发挥效用;(3)术中干预。麻醉时需结合患者病情、手术预估时间等因素合理确定药物浓度和使用剂量,保证既能麻醉患者,又不会出现不良反应。为延长药效、降低毒性,麻药中常会适量掺加肾上腺素;对患者予以心理疏导,使其明白其中利弊,消除负性情绪和内心压力,密切观察麻醉中的反应;术中实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如患者有嗜睡、头晕等迹象,立即停止用药,并维持患者正常呼吸。若反应较为严重应做好抢救准备;(4)配合医生抢救。发现有患者局麻药中毒后,需保证有效供氧,然后严格遵照医嘱给予相关药物治疗,严重惊厥者可静脉注射硫喷妥钠,较为兴奋者可肌注苯巴比妥钠;若患者反应比较强烈,需约束四肢,以防坠床摔伤;若心跳骤停,应及时进行心肺复苏;整个过程中需注意患者不要被电源等物伤害到;(5)术后干预。将患者送回病房,实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以及其他反应,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一旦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持续供氧,确保患者不会缺氧;患者清醒后进行心理护理,稳定患者情绪。
1.3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在局麻后的中毒情况,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现;(2)护理人员综合评价。综合护理人员护理质量、责任心、工作态度、健康宣教各方面给出评分,最高分10分,8.5~10分为优秀,6~8.5分为良好,3~6分为一般,3分以下为差。
铁路安全风险管理论文
一、《管理条例》出台的背景
(一)铁路企业科学发展需要法律规范
随着铁路企业不断发展,中国铁路翻开了新的历史篇章,截止2013年底止,中国高铁通车里程为11152km。铁路企业的不断发展满足了人们运用现代化交通工具安全、快速、便捷的出行需求,同时带来了铁路安全施工、维护、信息技术等技术难题,对铁路企业提出了新要求。要想破解这些难题的就需要法律制度的保障。然而过去的《安保条例》并未对高铁建设、技术、安全等进行规定,不能满足高铁发展和人们出行需求的结构性变化。因此,如何进一步规范铁路建设施工,如何进一步提高铁路安全系数,如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进而满足人们出行需求的多样化,这都需要遵循客观规律,运用法律规范,保障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确保铁路企业健康长久发展。因此,《管理条例》的颁布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二)铁路实际工作需要法律规范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而是曲折前进。近年来,《安保条例》在保障铁路运输安全的过程中起到积极作用,但是,随着铁路改革不断深入,市场环境不断变化,人民群众对点到点的铁路运输的要求变为多元的运输需求,正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出:社会经济运行的过程表现出来的是供给与需求被满足的客观过程。因此,我们发现《安保条例》对铁路线路与营运安全保护不足,对铁路建设、设备质量规定不明等问题日渐突出,它已经不能适应当前铁路运输发展的新形势。可见,这就需要一部操作性强的法律来严格把控铁路建设发展诸多环节中容易凸显的问题,为铁路发展保驾护航,因此《管理条例》应运而生。
二、《管理条例》修改的主要内容
(一)关于责任主体相关方面的修改内容
产科管理中的风险管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产科产妇30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150例,分别予以风险护理管理(观察组)和传统护理管理(对照组),观察组年龄20-32岁,平均年龄26.1±6.2岁,初产妇100例,经产妇50例,经阴道分娩80例,剖宫产分娩70例;对照组年龄18-35岁,平均年龄27.2±7.1岁,初产妇84例,经产妇66例,经阴道分娩91例,剖宫产分娩59例,两组产妇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所有产妇自愿参与本次实验调查。
1.2护理管理方法
观察组予以风险护理管理措施,包括四个阶段,分别为风险识别、评估、处理以及管理效果评价。首先风险识别,是对已存在的或是潜在的护理风险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识别和归类,并分析原因的过程。成立风险护理管理小组,对过往诸多风险事件进行分析统计,界定高危事件、高发时段、易发人群和环节,对之前发生和以后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制定防范措施。其次是对风险进行评估。在风险识别的前提下,评价风险可能发生的概率以及能出现的损失程度。风险危险性=风险严重程度×风险频率,经分析发现,存在的风险包括产程的观察和处理、病房内消毒灭菌、医护工作人员与产妇的沟通和应变能力。护理风险处理是在风险识别和评估的前提下制定处理发生事件的相应有效措施,是风险管理的核心。保持住院氛围温馨良好,病房内整洁美观;合理摆放病房内物品,避免危险物品接近产妇和新生儿;对患有并发症产妇需特别护理,防止发生意外;探视制度需严谨规范化,提高各类物品消毒灭菌,避免发生交叉感染,从小事做起,保障产妇的住院环境达到理想水平。提高产妇和新生儿护理质量,对产妇身体情况每天进行评估,保持真诚、热情的服务态度,对产妇和家属所提出的疑问给予耐心的回答和解释,尽量满足其合理要求。制定产妇产后下床活动计划安排,并予以一定协助,同时,为了产妇泌乳正常,指导其进行正确的乳房按摩。保证新生儿护理工作的严谨认真性,注意护理新生儿脐部、口腔和眼部等敏感部位,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衣物、痰液或各种机体分泌物阻塞呼吸道,发生危险。对科室内护理人员进行沟通技能培训,加强主观人文关怀护理思想,注重语言修养,保证与患者可以用心沟通,从己出发,换位思考。认真履行护理义务,对需要告知事宜需及时与患者和家属交流,不得刻意拖延,尊重产妇的权利。护理人员定期组织会议,进行护理质量讨论、典型个案分析,提高责任心。制定相应的应急方案,培训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工作路径,培养预见风险能力和主动管理能力。加强考核制度,不仅对专业技能考核通过,更要注重安全管理和法律意识。定期对我科护理人员进行考核,考核通过后方可持证上岗。定期检查本科室应急方案具体落实情况,提高护士风险防范和应急意识。对照组则仅予以传统常规护理措施。
1.3疗效分析
比较2组护理后产妇满意度情况以及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满意度情况包括整体满意度(非常满意、一般和不满意)、护理服务质量(好、一般和不好)、医院设备环境(好、一般和不好)和治疗效果(好、一般和不好);护理风险事件包括护理缺陷、护理纠纷和意外事件。试验采用不记名问卷调查形式进行,于产妇出院前进行单独填写,并当场收回,所有问卷均收回,全部有效。
企业风险管理论文(3篇)
第一篇:企业风险管理研究进展评述
一、研究框架的提出
现实需要的是管理学研究的源动力,企业风险管理研究也是如此。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如何更全面、更及时、更有效的预测和控制那些复杂性和破坏力大大增强的各类风险,是企业亟待解决的三个关键问题。本文此为视角,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梳理后认为,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企业风险管理研究主要集中以下三个领域:其一,整合风险管理研究。该领域的研究注重从更加综合、全面的视角对风险管理进行剖析,强调风险管理不应只是被动地降低风险和减少损失,而是要在风险中寻找机会和利益;其二,企业风险指数研究。此类研究强调风险是可以观察与测量的客观个体,在研究方法上重归纳、分析、证明与量化,体现了风险管理技术的进步;其三,企业风险预警研究。此领域的研究则关注风险因素在形成风险事件之前会以某种形式表现出来,并且能够通过科学分析进行预测,体现了风险管理观点的革新。
二、整合风险管理研究进展
(一)整合风险管理的内涵和目标
美国学者JamesLam(2003)则详细说明了企业整合风险管理的目的,包括降低公司收益的波动性、最大化公司股东的价值以及促进职业和财务安全等。Brian(2006)认为整合管理风险代表着新的管理思想,意味着对原有的诸多风险管理技术、方法进行整合创新,与只强调被动的防范或转嫁风险的传统风险管理相比,整合管理风险更重视通过开发、利用和经营风险以促进管理者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我国学者张维功等(2008)指出整合风险管理的理念、方法和工具已经广泛应用于企业战略选择、投融资决策、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涵盖了企业运作的各个层面。
(二)风险管理内部要素研究
施工风险管理论文(3篇)
第一篇: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
1工程施工中的主要风险特点
在高层房屋建设中,一般都会有相应的安全措施,但是从具体的风险分布中可以杜绝和明显的加强管理,对进一步减少隐患事故的发生,能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
1.1环境因素
在如今的施工过程中,绝大部分事故源自于施工过程中的机械、电力和塌方等因素,而这一因素往往是环境所制的。在房屋建设初期,就应该从设计上对建设项目进行综合评定,而往往这一环节必备了,在实际的应用中却并不是如此。①比如很多的房屋建筑在建设的过程中对机械的要求很严格,特别是大型的生产设备,对其工作性能要求很高,而这一设备采购成本就成正比例的增长,而现有的施工单位为了节约成本,在设备的采购上就会采用安全性能低或者破旧的设备,使得操作人员在对这类设备的操作上,就会出现负面的情绪或者显得操作能力低下,因其对其性能不能完全掌握,对其不能够了解部位安全的正常性。从而导致安全隐患,一旦发生事故,也许这就是导火索。而这一现象,恰恰在现行的施工机制里面大量存在。除了这一安全隐患外,还有机械故障、机械操作不当、机械损坏等危险。②如今,很多的建筑施工都在赶工期,这也是预埋安全隐患的。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因为不正常施工而导致的建筑物倒塌、建筑物出现损毁等安全事故数不胜数。
1.2人为因素
除了因设备等因素而发生地事故外,更多是因为施工工人,因为人是最不具有确定因素的主体,由于人为的因素而引发的事故案例也不在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