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档案管理浅论(3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企业档案管理浅论(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企业档案管理浅论(3篇)

第一篇:档案管理纳入企业绩效考核的可行性

摘要:企业绩效考核是企业实现生产经营目标、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在目前的企业绩效考核中,却普遍尚未形成科学合理的“量化”评分体系,打分中无法摆脱“凭印象”、“看人缘”的怪圈。面对这一现象,应以独立模块的方式,将档案管理纳入企业绩效考核,发挥档案模块可量化评分的优势,加快企业绩效考核量化评分的改革进程,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服务。

关键词:档案管理;档案模块;绩效考核;量化

企业绩效考核的核心目的是更好地管理企业,激发企业中全体部门、全体员工的活力,让成绩效益与工资挂钩、与奖金挂钩,是现代企业打破平均主义,调动所有部门、所有员工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有效方式,也是企业稳定健康持续发展的自由选择。然而,企业绩效考核的现状却普遍不尽如人意。有些企业,在绩效考核中,对各个部门之间、所有人员之间直接打分,完全凭感觉,让绩效考核成了企业内部权衡、制衡的工具。稍好一些的企业,在绩效考核中加入了任务完成情况、协作精神、创新创造力等几方面的模块,强化了打分的科学性,但是依旧没有找到一个“量化”的标准,无法排除人为因素的干扰。为了推动企业绩效考核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应当在企业绩效考核中,加入部分模块,采用量化标准,实现部分模块的量化打分,进而实现企业绩效考核科学合理的量化体系。档案管理因其自身的特点,应作为独立的模块,纳入企业绩效考核,成为企业绩效考核量化改革的中坚力量。

1企业绩效考核现状

目前,企业绩效考核普遍没有实现绩效考核设置的初衷,流于形式、表面功夫的现象比比皆是,甚至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员工的工作热情,没有起到积极效果。究其原因,在于企业绩效考核尚未形成合理的量化方法,打分摆脱不了“凭印象”、“看人缘”的怪圈。所谓“凭印象”,在不熟悉的部门之间尤为常见。身处一个大型企业,各部门之间有分工,并不是所有部门之间都有联系的机会,有些部门因职责划分,也许一直处于平行线上,很难有工作上的交集。在这种情况下,互相打分,就只能“凭印象”而为之了。所谓“看人缘”,是量化之前的绩效考核都避免不了的弊端,也是令人诟病的所在。部门“一把手”负责制,是将责任有序划分的高效工作机制。然而这也造成在绩效考核中,各个部门互相打分时,部门“一把手”的人缘,则成了部门占比最高的权重。如果部门“一把手”在公司深得领导器重、颇有威望,则整个部门一起沾光;反之,则是部门全体员工一起受牵连,绩效考核反而成了不公平的制造者。

2档案管理纳入企业绩效考核的原因

为了企业实现自下而上的完成生产经营的目的,树立全体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企业应采取特定的标准和指标,运用科学的方法,将绩效考核客观量化。具体方式是在绩效考核的总分中,划定部分分数为档案模块分数,由档案管理部门负责该模块的分数评定工作。第一,企业的档案管理部门通常隶属于企业总经理办公室等部门,身份上具有纳入绩效考核的条件。企业总经理办公室等部门,在企业中的职能设置是协助领导处理企业日常工作,主管企业文秘、行政事务的综合职能部门,在企业中具有上传下达的工作性质,并直接由企业的总经理负责。档案管理部门作为企业总经理办公室中的一名成员,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独立模块纳入绩效考核,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不仅身份上可以服众,客观上也在企业中肩负着作为先行者、先驱者的责任。档案模块以量化的打分方法,纳入绩效考核,是由企业总经理主抓企业绩效的体现,表现了企业标准化管理的决心,是企业综合管理量化、制度化的一面镜子。第二,档案管理工作具有需要所有其他部门协作的鲜明特点。档案管理工作可分解为收集、整理、归档这三大步骤。归档之后,档案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开发利用、编纂创新,让档案增加附加值。但是档案管理部门永远不是一个“制造性”机构。档案管理开展的“第一步”,是从各个部门移交开始的,这是档案工作的先决条件,也是客观事实。这一鲜明特点,决定了档案管理工作与企业各个部门之间无一例外的紧密联系,档案管理部门与企业其他所有部门均具有协作工作的关系。第三,档案管理工作具有以时间为节点、以归档卷数和件数等为统计依据的量化指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国家档案局令第10号《企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规定》、和《企业档案管理规定》等政策文件的有关要求,结合企业多年档案管理工作形成的工作方法,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具有很强的时间节点特点,这样的时间节点可以成为量化打分中,毫无争议的评分标准。通常可理解为企业各个部门在每年的六月前,将前一年的文书档案、前两年的会计档案,移交至档案管理部门,即配合档案管理部门完成“收集”工作。档案管理部门在下半年,集中实施本年度档案的“整理和归档”工作。各个部门向档案管理部门移交的文件,均可以以卷和件的方式进行精确的统计,这一数据客观精准,毫无修饰、商量空间可言。虽然因为各个部门因工作性质不同,档案移交的卷数件数具有客观上的差异,但不否认的是,移交档案卷数件数多的部门,档案工作量必然随之上升,在档案模块的绩效分数中获得更多的肯定,亦是合情合理。由此可以看出,无论以移交文件的时间节点,还是以移交的卷和件的数量作为绩效考核中的量化打分指标,都具有客观性、真实性。这是无可辩驳的打分标准,完全避免的凭印象、看人缘的弊端。

3档案管理在企业绩效考核中量化评分的实施方案

企业绩效考核的量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坚决规避“不管就乱、一管就死”的风险,最大限度发挥企业绩效考核的作用,促进企业的发展。档案管理作为企业绩效考核量化改革的一员,本着对企业负责、对部门负责、对个人负责的态度,应由简到难,在尝试中完善,在完善中圆满。

3.1以时间为节点作为考核标准

在档案的收集工作中,各个部门不能按时移交文件一直是一个困扰档案工作发展的问题。特别是在企业中,以生产经营为公司的主业,档案工作因其无法及时看到经济效益的自身特点,难免为其他工作让路,久而久之形成惯性,造成了收集工作年年催、一直催的现象,给档案工作带来了困扰。在档案管理纳入企业绩效考核,开展量化评分的第一步,可以以时间节点这一简单、高效的方式进行打分。即如果六月之前,各个部门完成了档案移交,就是满分,否则没分。这种“非黑即白”的打分方式,看似不近人情,却是各方都无法挑出问题、瑕疵的方法,况且按时移交档案本也不是个难以完成的任务。所以,以时间节点作为绩效考核量化的第一步,是非常妥帖恰当的。同时,也是对档案收集时间要求以至于对企业制度的一次再强调。

3.2以归档卷数、件数作为考核标准

企业中各个部门对于档案的认识不同,重视程度也不尽相同。在各个部门归档时,有些部门能够抱着认真的态度,将部门有保留价值的文件均移交至档案管理部门,这给保留下尽可能多的有价值的文件创造了条件,也提升了档案管理的含金量。但是,还有一些部门,抱着应付了事、完成任务即可的态度,仅仅移交不得不归的文件,这就大大限制了档案管理的发挥空间。将归档卷数、件数作为绩效考核量化的参照指标,具有数据清晰透明、客观真实的特点。但是,因为各个部门的工作职责不同,客观上会造成部分部门归档的卷数、件数具有先天的优势,比如人力资源部门会形成大量的人事任免档案。这时,如果完全用这一量化指标给绩效考核中的档案模块进行打分,不可避免的将造成对其他部门不甚公平的遗憾。面对这个问题,一方面,归档卷数、件数多的部门获得更高的绩效考核分数,是对其档案工作难度大、任务重的鼓励;另一方面,企业可通过适当的调整变通,采取加权评分的政策,避免这种“不公平”造成的负面影响。

3.3以档案质量、数量、完整度、时间等多项指标为基础,设计加权打分方案

企业绩效考核评分标准从来都是一个需要全局考虑,通过加权组合,从实际工作出发,巧妙设计各打分项的权重比例和打分标准,最终得到一个经得起推敲、耐得住考验的科学体系。缩影到档案模块作为绩效考核量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过以时间、卷数件数等简单明了的指标实践检验后,最终也要发展成为通过对各个部门的归档质量、数量、完整程度、归档时间等各个指标的综合考虑、科学测评,得出的一个经过加权之后的理想分数。档案管理部门在绩效考核量化的完善中,要通盘考虑所需要的各种要素,以及各要素所占权重比例,并制定出各要素的打分标准。这一评分方式,要做到科学、合理、公正。这一工作,要成为档案管理部门在企业发光发亮的亮点工作,对档案管理部门在企业中的重视程度、在各个部门中的普遍评价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企业绩效考核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动力,对企业各个部门、全体员工应起到鼓励促进的作用,而不是又一官僚化的产物。将档案管理纳入企业绩效考核,是企业绩效考核通过量化,向科学、精准、高效发展的最优选择之一。这对档案管理部门而言,是挑战更是机遇。档案管理部门应借助企业绩效考核量化改革这一平台,改变刻板、陈旧、一成不变的既往印象,利用科学研判、合理评分,树立档案是企业一个严肃的、认真的、可依靠的力量的正面形象,担好企业绩效考核量化改革的责任,让企业绩效考核通过档案管理的加入,实现稳步发展,进而推动企业生产经营任务的有效完成。

参考文献:

[1]张璟瑜.企业档案管理的绩效评价体系[J].山西档案,2010(3):17-20.

[2]高霏.浅谈档案机构管理中的绩效考核[J].四川档案,2005(4):62-63.

[3]王琼.浅议企业绩效考核与档案管理工作[J].云南档案,2013(10):49-50.

[4]程林红.企业档案人员绩效管理办法谈[J].浙江档案,2010(12):38.

[5]王秀琴.浅谈绩效考核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2(17):216.

作者:国测 单位: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第二篇:建筑企业档案管理问题及对策

【摘要】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我国的建筑行业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在建筑企业开始发展的过程中,建筑企业的档案管理在其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在建筑企业档案管理中经常出现档案质量较低以及整理时间不及时的现象,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将会对建筑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本文主要对建筑企业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有效的解决措施,希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建筑企业实现更加长远的发展。

【关键词】建筑企业;档案管理;问题;对策

建筑企业档案就是针对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做出的相应记录,然后经过系统的整理进行存档保存。但是建筑企业档案在管理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对工程项目的整个流程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因此,建筑企业一定要加强对内部档案的管理工作,针对其中的问题找到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

一、建筑企业档案管理问题

(一)没有对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引起重视。目前,大部分建筑企业没有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只是将管理的重点放在了项目施工的过程上,甚至还有很多的管理人员认为只要将施工中的工作做好,那么整个企业的发展就可以得到一定的保证,从而忽略了对建筑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调整。另外,档案资料在整理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资料的整体性,施工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做好相应的记录工作,但是在实际的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的记录情况与实际的施工进度没有保持一致,对具体的内容只是草草了事,这些都是因为管理人员没有对档案管理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档案管理工作的作用很难真正地发挥出来。(二)档案在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建筑企业档案在管理的过程中,按照具体的要求可以将工程档案管理分为三个部门,分别是总公司档案管理部门、分公司档案管理部门以及工程项目部资料室等。其中前两个部分主要体现出来的问题是缺少专业的管理人员并且存放档案的设施都比较的陈旧,还存在着一些项目资料都没有固定的存放位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档案保存的合理性与安全性。在实际的档案管理过程中,还经常出现设备落后并且运行比较缓慢的现象。(三)工程项目的档案质量比较低。在对建筑工程项目的档案进行整理的时候,一定要保证资料信息与实际的现象相符合,在每一个环节都不可以私自对数据信息进行变更,因为施工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需要进行审批与盖章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档案资料的准确性。但是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流程都没有按照标准的要求来执行,另外在档案资料中还存在着很多弄虚作假的现象。

二、建筑企业档案管理对策

(一)强化企业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在企业档案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在整个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管理人员自身的能力将直接影响到建筑企业档案管理的质量。目前建筑企业档案管理中出现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管理人员整体的能力与素质逐渐呈现下滑的现象,要想保证建筑企业的合理运行,首先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以及综合素质,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开展一些相应的培训课程,通过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不但可以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同时也能不断促进他们对于知识的应用能力。(二)建立完善的工程项目规章制度。任何一项工作在开始之前都需要具备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这样才能对具体的内容和行为进行约束。对于建筑企业来说,不仅要结合存在的困难对档案管理进行补充,同时还需要加强规章制度的优化能力,可以通过小组的形式来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对于项目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有效地把握。对于档案部门每天的档案管理工作,都必须保证每一个环节的工作都能实现有法可依。通过这种方式,工作人员才能够认清自己的职责,并且在工作的过程中将自己的责任进行严格的落实,从而不断提高建筑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整体效率。(三)丰富建筑企业档案管理的方法。结合目前建筑企业档案管理的方法可以看出,在具体的方法应用上还呈现了一定的单一性,导致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一直不能得到有效地提高。因此,相关的建筑企业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及时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因为建筑档案中涉及的内容非常多,如果还是采用传统的管理方法可能会增加一定的工作量,这样就需要建筑企业不断拓展自己的管理模式。比如企业可以召开一些座谈会,在座谈会上对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工作进行相互的介绍和讨论,有利于之后的工作可以更加顺利地进行。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很多没有解决的问题,这对于建筑企业的发展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因此,相关部门一定要针对这些问题及时找到有效的解决措施。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不但要加强建筑档案管理,还应该强化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对建筑企业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进行不断的完善,从而促进建筑企业更加快速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向利.新时期建筑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陕西档案,2017(02):46-47.

[2]张海英.建筑企业电子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办公自动化,2015(11):49-51.

[3]白晓琴.浅谈建筑企业档案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山西建筑,2009(18):203-204.

作者:黄兵 单位:武汉市汉阳市政建设集团公司

第三篇:中外合资企业人事档案管理模式

摘要:中外合资企业因同时存在中方、外方两种经济成分,不同的经营理念、管理模式,使得人事档案管理也较为特殊。对中外合资企业人事档案管理模式的研究,首先从中外合资企业人事档案管理的特点出发,然后分析了现阶段自我管理及委托管理两种模式的优势与劣势,并对新的管理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希望对中外合资企业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中外合资企业;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创新探索

中外合资企业是国际经济合作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我国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发展以及经济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中外合资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新的经济形势下,如何科学、有效、系统地管理企业的人事档案,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对于国内的研究现状,笔者查阅统计结果如下。1.在中国知网(CNKI)下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以及“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采用篇名关键词检索的方式,检索分类及结果为:有专门针对“中外合资企业人事档案管理模式”的研究,主要论述对象为中外合资企业档案整体的管理工作。对于检索到的23篇文章,讨论焦点则集中在怎样加强和完善中外合资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上,其次是中外合资企业档案特征。详细统计结果如下。(2)第四项检索出的文献数量急剧增加,可以看出我国对企业人事档案管理的探讨十分活跃,但限定为中外合资企业后则十分有限。笔者又尝试将搜索的关键词中“企业”的限定去掉,即主题关键字为“人事档案管理”,结果仅期刊数据库一项初步未筛选检索文章竟有9666条之多,可见当前的研究主要着眼点为人事档案整体,但具体领域的针对性讨论较少。2.对于档案管理模式(自我管理及档案托管),通过检索相当数量的文章,本文认为其探讨焦点主要集中在对档案托管的优劣势、问题、对策分析上。其中提倡档案托管的代表专家是卞昭玲,她先后发表多篇文章分析了档案托管的可行性、必要性及优势[1]。李咏娟阐述了档案托管的可行性前景、问题及展望[2]。周永军在《浅析业务外包在企业档案管理中的应用》中详细分析了档案外包托管的优势及必然性[3]。本文以此前研究为参考,针对中外合资企业的人事档案,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中外合资企业人事档案的特点

中外合资企业是指中国投资者和外国投资者根据中国有关法律,共同以股权方式在中国境内投资建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其在从事生产和经营管理等各项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及其他各种形式和载体的文件材料即为企业档案[4]21。中外合资企业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由于机构设置和管理理念等的不同,与我国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有着些许差异。1.非系统性。我国的档案工作秉承“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一般是在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与指导下开展的,无论是管理机构还是制度办法都比较完善。而合资企业以追求利润为目的,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处处体现着精简、高效的原则,十分注重投入和产出的比例,因此对于与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联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其重视程度往往并不高,一般也不会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人员配置上,数量素质不足。中外合资企业往往只安排少量的人员管理人事档案,且这些人员多属兼职,主要负责的实际上是行政或人事工作,一般缺少档案学相关理论知识。工作方式上,缺少统一的管理规范。实际工作中大多是按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各自为政”“按指示行事”,一般没有科学、规范的档案管理办法,没有固定的流程手续,甚至于档案的分类、装具都十分随意,没有具体的标准。2.多样性。语种版本多。由于投资者国别的不同,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人事资料往往也会有英语、俄语、日语、法语等多种语言,文件的版本也会因国情、习惯的不同而有些许差异。介质载体多。合资企业的办公现代化程度一般比较高,办公室普遍配有自动化办公设备,除了国内企业常见的纸质人事档案,其他介质载体的人事档案也层出不穷,比如光盘档案、磁介质档案、移动硬盘档案等。来源渠道多。人事档案中的材料一般来源于投资主体的中方,也有外方,一些认证或证明材料来源于对外经济贸易主管部门、地方政府或有关单位,甚至于一些特殊资料原存于某定向机构或专门负责人员[5]22。3.动态性。中外合资企业人员流动大,不定期的入职、退职人员数量多,使得企业要经常性的增进、整理人员名单和档案。国外科学技术更新换代快,相应的人员招聘、资质考核、证书获得也相对较多,加上中外合资企业一般实行定期或不定期人力资源考核制度,使人事档案文件资料处于经常性的补充、改变之中,波动性较大。

二、中外合资企业人事档案管理模式的现状及问题

现阶段中外合资企业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主要有封闭式的自我管理以及社会化的档案托管两种方式,它们在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各自的优势以及劣势如下。1.自我管理。封闭式的自我管理是我国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即企业的人事档案是由具有专门档案管理能力的企业或者上级主管部门来管理的,这在特殊的计划经济体制时期以及防止人事档案流失的管理观念下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严格细致的管理方式保证了档案信息的保密性、形式上的一致性,档案管理的安全性和规范性大大提高。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的类型和组织形式不断多样化,封闭式管理的弊端不断暴露出来。(1)管理成本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应将有限的资源用于扩大再生产,进而获得更多的利润,而自我管理需要企业配置专门的人员和设备来负责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力物力的投入无形中提高了企业的成本,增加了企业的负担。(2)缺乏自主性。传统的管理模式下,企业人事档案工作的开展以及运行机制的形成主要依托于行政力量,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有计划管理往往比较死板,没有考虑到各企业的特殊性,企业难以发挥自主能动性,无法形成个性化的发展模式,也就不能充分实现对人事档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3)利用不充分。封闭的自我管理对于档案的保密工作十分重视,人事档案的使用范围很小,员工本人甚至都不清楚自己的人事档案内容,对人事档案的利用十分有限。封闭内向的管理也限制了人才的流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才的交流和经济的发展。2.委托管理。社会化的委托管理是现在很多企业采取的一种档案管理模式,人事档案的委托管理是指企业将员工的人事档案交由外包机构管理,外包机构全盘负责档案的整理、存放、调阅及其他的日常管理。人事档案委托管理最直接的现实意义就是节省了企业的投入成本,提高档案利用效率,这种集约化、社会化、规模化的管理模式,提高了对人财物的有效利用,加强了对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此外,对于丰富档案学理论、促进档案学人才培养也有着积极的意义。档案委托管理作为一种新生事物,虽然有其不可忽略的优势,但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1)托管机构资质问题。目前,市场上的委托机构数量众多,但良莠不齐,鱼龙混杂,档案管理的社会服务还没有设立合法的准入门槛,档案托管服务的业务规范和质量标准尚未出台,个别托管机构管理落后,服务水平差,企业如何选择一家经验丰富、信誉良好、实力雄厚的外包机构成为档案外包的重中之重。(2)信息保密问题。人事档案是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重要信息资料,提高托管机构的安全保密意识,加强工作人员的安全保密教育十分重要。如何规避泄密风险、发生泄密事件该如何处理,合资企业与委托机构之间应建立起职责明确、互相制约、程序分明的工作体系。(3)监管问题。对托管机构的有效监管,现在仍有一定的盲区,虽然国家和地方出台了一些相关文件,但对于人事档案托管中具体的服务标准、约束标准、评价标准等仍没有系统的管理规范,对档案托管机构的背景和档案保管条件等缺乏必要的审核把关,对到保管期限的档案缺少监销程序,使档案信息安全存在隐患[6]48。

三、中外合资企业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创新探索

1.云存储。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档案管理信息化、数字化已成为今后发展的必由之路,基于此,人事档案的云存储业务发展成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云存储是指通过集群应用、网格技术或分布式文件系统等功能,将网络中大量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通过应用软件集合起来协同工作,共同对外提供数据存储和业务访问功能的一个系统[7]290。中外合资企业的人事档案管理也可以采取这样的管理模式,利用扫描技术等将人事档案电子化,电子化的信息存储在云端,可利用计算机实现快捷准确的检索,还可利用网络传输代替传统的档案邮寄,或者针对员工年龄、专业等进行系统的统计分析等。同时,原版的纸质资料要妥善保管,以备查考。人事档案云存储可实现档案实体管理和内容管理的有效分离,提高了档案的利用效率。(1)云存储的优势。云存储能节约企业软硬件的投入。企业在档案云存储管理中,不再需要配备专业的服务器、终端、系统以及档案应用软件等,网络设备的更新与维护也变得更加简单,降低了企业成本。云存储提高了档案的安全性。云存储不同于传统的管理模式,不是将档案储存在固定的地方,而是将网络中大量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通过应用软件集合起来协同工作,人事档案被存放在不同的服务器上,出了故障的服务器可由其他服务器进行数据恢复,档案安全性得以保障。纸质档案因时间、潮湿、火灾等产生的洇化、破损也可避免。(2)云存储类型。云存储有公共型、私有型以及混合型三个种类。公共型是把数据放在公共、共享的储存空间中,来访和下载数据的用户需要通过客户端来进行获取。私有型一般是建立在组织或团队内部,其中的数据也只是组织内部人员共享。混合型是结合上述两种方式的一种存储方式,结合了二者的优势,但成本较高[8]38。各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云存储模式。2.档案行业协会。当企业档案管理社会化条件成熟时,可以成立行业协会。按照一定标准和科学的方法,对档案管理中介机构的服务成果、效益等进行测评,从而促进这些中介机构之间的友好竞争。档案行业协会还可以加强各外资企业间的管理经验以及思想交流,协助国家有关外资企业档案管理法规、政策、标准的制定和推行实施,促进档案人员和档案部门有效地沟通协作,从而提高整体的档案管理水平。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推动着人事档案管理不断走向正规化、规范化、科学化,中外合资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更有效地管理人事档案,也将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卞昭玲.关于“档案托管机构的设想”[J].档案学通讯,2001(4).卞昭玲.企业档案的托管机构[J].中国档案,2002(11).卞昭玲.论我国国土资源数字信息托管模式的可行性[J].档案天地,2004(1).卞昭玲.论中小商业银行数字信息的托管[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

[2]李咏娟.谈企业档案的托管[J].中国档案,2017(5).

[3]周永军.业务外包在企业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云南档案,2010(5).

[4]罗功堂,沈晓星.外商投资企业档案管理初探[J].湖北档案,1994(2).

[5]蔡盈芳.档案托管安全第一[J].中国档案,2014(4).

[6]谢靖.档案托管机构的几点思考[J].上海房地,2015(12).

[7]徐鑫.大数据和云计算云储存在未来内部审计中的应用[J].经营管理者,2014(26).

[8]尹宝坤,李志强,刘昳.高校信息化建设中云存储的应用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6(29).

作者:赵丽娜 单位:辽宁大学历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