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档案管理初探(4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档案管理初探(4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校档案管理初探(4篇)

第一篇: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者的素质要求

【摘要】“互联网+”不仅给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了便利,同时带来了挑战。为适应新的形势要求,高校档案工作者不仅要有基本的档案管理专业知识、政治和责任意识,而且还要掌握现代化管理和网络技术,具备互联网思维,增强互联网安全意识。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者;素质

总理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以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化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这一战略计划的提出,标志着我国迈入“互联网+”时代。这一时代的到来,促使了诸多行业升级转型,同时给高校档案工作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如何抓住这一契机和应对这一挑战,关键在于高校档案工作者能否适应“互联网+”时代新的工作要求。为有效适应“互联网+”时代,需要高校档案工作者素质的跟进,以把握“互联网+档案”的主动权。

一、何为“互联网+”

“互联网+”最早是于扬在2012年易观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联会上提出的,其意在指各行各业目前的产品和服务,未来与多屏全网跨平台用户场景结合之后产生的这样一种化学公式。随后,国家高层和互联网大亨都对“互联网+”进行了解读。在出席2014年出席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时指出,互联网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这一提法将“互联网+”的参与主体延伸到普通大众,其目的是为创新创业服务。马化腾认为,互联网不是万能的,但互联网将“连接一切”;不必神化“互联网+”,但“互联网+”会成长为未来的新生态。阿里研究院《互联网+研究报告》认为,“互联网+”就是指以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在经济、社会生活各部门的扩散和应用过程。上述观点,从不同层面道出了“互联网+”的内核。“互联网+”实质就是以互联网为主的信息技术在社会经济各个方面伸展和应用的过程,代表着全新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方式。因此“互联网+”渗入到高校档案管理中也是一种势不可挡的趋势。

二、“互联网+档案”的特点

“互联网+档案”并不是简单地把纸质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后“搬”到网上,而是以互联网为手段,激活档案信息资源、推动档案数据开放、融入公共信息服务生态圈,实现档案部门与政府、企业和公众之间的信息融合与联合创新。其一,“互联网+”为档案工作提供了数据管理的技术支持,利用互联网智能平台将档案单位、档案、数据及用户统一在网络中,对互动产生的海量化非结构化和结构化数据达到有效整合、挖掘和利用。其二,“互联网+”带来档案记录的多样化。互联网作为信息大平台,它与传统行业的结合,产生了许多新的行业,如电子商务、数字出版、互联网金融等,它们在作出决策的基础上,生成了大量数据和信息。其三,“互联网+”有助实现档案信息共享化。“互联网+”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跨界融合,使档案资料的查询变得十分便捷,只需通过计算机查询,许多档案信息就可能随时随地迅速地查询到。当然,以上“互联网+档案”的特点,也适宜于高校档案管理中。

三、“互联网+”时代高校档案工作者的素质

“互联网+”时代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面对新的形势,高校档案工作者也应适应形势,与时俱进,加强自身素质。(一)掌握现代化管理技术。“互联网+”突出的一点是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改造,助力其带来创新和升级,它依赖的基础设施为云计算、物联网和智能终端。这就要求高校档案管理除具备必需的现代化办公设备之外,还需要工作人员具备现代化的管理技术,不仅要专业知识,责任意识,还要掌握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当前,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对高校教师的政治和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师的考评方式呈现出多样化,考绩材料也随之增多,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量随之增大,要有效收集、整理这些档案材料。就需要精通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从事档案工作,以高效化地对档案材料进行数字化的收集、处理和加工,并做好信息化服务。(二)要有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马云认为互联网思维就是跨界、大数据、简捷和整合。周鸿?表示互联网思维应该是用户至上、体验为王、免费模式和颠覆性创新。对于档案工作者而言,互联网思维就是要将档案工作积极融入到互联网中的意识,既要对档案资料进行数字化转化,又要注重电子文件的积累,建立起资源丰富的互联网档案数据库,做好对外开放,加强横向和纵向档案资源的交流和分享,形成全方位、覆盖广的互联网高校档案工作格局,增强通过新媒介进行服务的意识。(三)增强互联网安全意识。“互联网+”为高校档案管理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为档案记录保管加大了安全风险。这就需要高校档案工作者增强互联网安全意识。要求档案工作者要严格执行数字档案操作规则,遵守数字档案使用的规章制度,强化各个环节的监管责任。严禁非法进入和使用,学会利用识别防火墙的工作原理,预防病毒的侵入,及时发现黑客攻击的迹象,防止信息的泄密。同时,要定期进行数字档案的安全检查,对数字档案进行密码保护,防范非法分子利用互网络技术盗取档案信息。

【参考文献】

[1]于扬.所有传统和服务应该被互联网改[EB/OL].

[2]新华网评.中国有了”互联网+”计划[EB/OL].

[3]中国青年网.马化腾两会提案大谈“互联网+”[EB/OL].

[4]王协舟,王露露.”互联网+”时代档案工作改革的几点思考[J].档案学通讯,2016(5).

[5]黄升民,刘珊.”互联网思维”之思维[J].现代传播,2015(2).

作者:姬艳丽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人事处

第二篇:高校后勤档案管理重要性与问题及策略

关键词:高校后勤档案;存在问题;策略

1高校后勤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1.1是高校后勤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高校后勤档案具有其历史价值,同时也见证了高校后勤事业不断发展与壮大。它客观、真实、有效地记录着高校后勤相关工作的过程,为管理者提供正确决策的依据,为学校各项工作正常运转提供重要基础保障。一方面有利于指导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工作质量,增强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有利于加强后勤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和连续性,不断提高后勤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使高校后勤事业不断发展壮大,逐步向科学化管理迈进。

1.2为制订后勤工作计划和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高校后勤工作具有鲜明的客观性和连续性,有些工作零乱无序,有些工作周期长,一环扣一环,这就需要档案资料提供参考,指导相关工作有序开展。但由于高校内部机构设置的不断调整,因工作需要,后勤部门的领导干部和普通职工变动频率不断加大。如果不借助后勤档案,就很难保证后勤工作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也就无法制订出有效的工作计划和作出符合客观实际的正确决策。

1.3是高校后勤管理和维修保障的重要依据

随着高校事业的不断发展,学校一些基础设施、房屋建筑、地下管线、供水、供电、供暖、污排、水排系统等陈旧损坏,分门别类较多,有些已不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有些需要扩建、改建、维修保护才能完善其使用功能。比如基建、改建、扩建和维修项目档案记载了相关项目的全部技术材料,包含工程项目立项、设计规划、招标、合同、施工、验收报告、结审资料,相关技术资料清楚的标注了地下管网的走向,管径的大小,负载能力或流量标准等方方面面。有了这些最原始的完整后勤档案可以为全校基础设施综合管理和维修保障提供重要依据。如果这些后勤档案不健全或缺失,后勤管理与维修保障就很难有续进行。因此,高校后勤档案是高校后勤管理和维修保障的重要依据,它能在日常工作中扬长避短,提高工作效率。

1.4是高校评估工作的重要构件

高校评估是高校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评估结果直接影响着高校的社会声誉,影响着招生生源,关系到高校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每一位教职员工的前途和命运。比如房屋产权的登记情况,新建楼宇相关报件资料,教学面积、实验面积、办公面积使用比例,生均体育活动面积等,都是重要的评估指标。因此,后勤档案作为高校档案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1.5是高校节能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节能工作是全社会共同倡导的主题,高校节能是全社会节能的重要场所之一。建立健全高校用水、用电、用煤、用气、用油档案,有利于学校进一步制订节能指标,积极推进各项节能指标的落实,降低办学成本,减少资源浪费。有利于上级部门检查节能工作,统计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因此,加强后勤档案建设,认真细致做好相关数据统计和管理,也是高校节能工作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

1.6是廉政后勤和审计检查的重要佐证

高校后勤为高校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设想如果没有后勤有力的保障,一所高校日常的教学、科研和生活工作将难以正常运转,要维持这一正常的工作运转,需要大量的资金。高校后勤管钱管物,责任重大,日开销可观。因此,廉政后勤是高校廉政建设的重要部门之一,建立完善的后勤档案,并加强档案管理尤为重要。做到每一项支出有凭有据,大额支出有审计。特别是一些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维修项目的支出,必须完整归档,建立建全系统的档案资料。例如:专项申报立项、获批手续、招标文档、合同、组织施工、竣工验收、审计、结算支付等资料。为审计检查和廉政后勤提供重要佐证。

1.7是对高校师生进行校史教育的重要载体

后勤档案不仅记载着后勤部门辛勤工作、勤俭建校的业绩,同时也是一所高校自身发展的缩影。尤其是对于我校这种历经坎坷与曲折的高校而言,后勤档案便是活教材。吉林医药学院在过去短短几十年间先后历经4次更名。每一次更名都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每一次更名后都是“白手起家再创业”,特别是在2004年由部队院校转隶地方独立办学后,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在后勤档案中都有着非常鲜明而集中的体现。因此,利用后勤档案对师生员工进行校史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从而提高师生员工的感性认识,激励大家继续保持艰苦奋斗、勤俭办学的优良传统。增强大家爱校兴校的思想情感。

2高校后勤档案管理的问题

2.1档案管理意识薄弱

有的学校领导对其重要性认识不够,未安排专人负责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部分工作人员档案意识薄弱,各职能部门出于工作方便考虑,长期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将各门类档案分散保管在各自部门。比如,专项资金项目相关资料,不及时归档,便于上级审计部门检查,负责人自行保管,不及时归档。随意将资料存放在档案盒中,这种状况不仅违反了档案工作的原则,也不利于档案的收集和归档要求。

2.2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

许多高校后勤档案管理没有相关的制度及归档程序。制度不健全,导致归档工作无章可循,处于一种随意状态。有的虽有制度,但在执行中不按要求落实,该向学校档案馆移交的档案未移交、过时滞后的档案未及时清理,从而出现了档案存放无序、档案资料不完整、档案资料之间存在相互混杂等现象,资料丢失现象时有发生,致使档案管理达不到规范化、科学化的水平。

2.3档案管理业务不精

档案管理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服务性工作,从后勤档案管理队伍的整体来看,档案管理人员大都是兼职人员,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培训和教育,大多只是从事简单的档案收集、分类、整理和归纳工作,不利于高校后勤档案健康发展。

3加强高校后勤档案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3.1营造氛围,提高档案工作意识

领导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是做好档案工作的根本保证。因此,加强高校后勤档案管理,必须提高领导者的档案管理意识,提高后勤管理人员的档案管理意识,使其认识到档案的潜在价值和长远作用。做到“三纳入”,即将档案工作纳入到单位工作计划,纳入到领导工作议事日程,纳入到有关岗位的职责范围。在实际工作中确保档案形成的质量,及时、齐全、完整归档。

3.2建章立制,明确档案工作内容

加强档案管理制度建设,规范归档程序,明确档案工作内容。根据后勤工作的特点及各类档案形成规律制定出一套系统科学的管理制度。明确档案管理职责,完善归档程序,确定归档范围、时间和保存期限。努力做到档案门类齐全,分类清楚,案卷摆放有序,归档率、准确率符合标准。

3.3加强培训,提高归档业务素质

档案工作是一门管理科学,档案人员除了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外还应有很强的业务能力素质。首先,要培养他们无私奉献的工作精神和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使他们树立起高度的事业心与责任感。其次,定期对后勤档案管理人员开展专业培训,加强他们对档案管理专业知识的学习,使他们具备扎实的业务基础和过硬的业务能力,并且能够熟练运用档案管理的新技术和新管理方法,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协调能力和办公自动化水平,确保后勤档案管理的有序性和完整性,以便更好地为后勤工作服务,为教学、科研服务。

作者:唐泽波 于蕾 温娜 单位:吉林医药学院

第三篇: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摘要】现如今是全信息化发展的时代,为了学校高校档案管理业务的发展,在高校档案管理中建设信息化管理也是很有必要的。要加强信息化档案管理队伍建设,建立与信息化相适应的档案管理体制,逐步建立起适合高职教育特点的档案管理信息化模式。

【关键词】高校档案管理;必要性;信息化建设;具体措施

高校中的档案信息是尤为重要的信息资料,管理好高校的信息档案也是为我国的社会发展做服务。由于社会的进步,信息化管理的到来,各大高校也应该淘汰过去的人工管理档案的管理形式,采用信息化管理。用信息化管理使高校档案管理更高效,更准确、更科学。所以,我们应该了解建设信息化管理对各大高校的重要性,通过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加大学校发展,实现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1]。

一、高校建设信息化档案管理的必要

(一)高校发展需要

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知识的学习看重,推动各大高校的发展。为适应时展的需要,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也应由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转变为信息化管理模式。目前,也引起高校改革的热潮,但是改革中遇到很多的新问题、新事物、新思维、新走向等。其中避免不了需要将内容管理得当。随着学校的大力发展,高校的档案量也越来越大,当中有包括校领导、各院系、各部门还包括校债权人、投资者等。由于这些档案的增加和改进。以前高校中的人工管理方式显得太繁琐、速度太慢、准确率也不高等一系列的不足。为了能使高校管理的效率更高,档案管理能在高校得到一定的发展,因此引进科学的信息化管理对高校来说十分有必要的。

(二)高校档案服务水平需要

高校老套档案管理模式是人工管理模式,主要是手工操作。这样的管理模式十分麻烦又容易出现“干不动”的情况,而且人为操作容易出现错误。比方说倘若出现检索档案的情况,以人工到处寻找这个方式显得太慢,工作效率太低。如此,在社会高速发展的情况下,这种老套的档案管理方式明显拖了后腿。因此,要对高校档案管理改革与创新,让其发展起来更好的为高校服务。如今信息技术的快速前进可以为高校档案管理提供一个合适的管理方式,信息化管理。其技术可以使档案室查找资料更加方便快捷,减少了老套档案管理所需要的人力物力。且使用信息化技术可以将不同的类型、年份等分类,建立一个完整的查找目录。真正实现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档案室的工作效率提高,高校也能够更好的发展。

二、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遇到的难题

(一)资金投入规模大,筹集资金难

在实现高校管理信息化建设时,首先第一个面临的问题就是资金。要使学校档案室信息化,就需要计算机、路由器、扫描仪、缩微设备等设备的购买,开通内部局限网,连接外部因特网,进行信息安全防护等。对于这些资金的筹集是我们高校要解决的问题,而且电子产品的更新快,使用周期短,一次性不可能办置好,后期还需要维修、更换等不定性问题。也是一笔要考虑的资金问题。

(二)建设任务繁重

在建设信息化管理过程中,第一要将其档案资料进行数据化处理,将资料中的文字、音像、书籍、图片等转化为电子文件。第二要将文档上的资料信息按照其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使资料能更好的搜索。第三要对需要的远程服务完善与合作方在网上能直接处理问题。第四要将其里外的资料备份、加密等一系列的保护措施。第五在电子产品不断升级的情况下也要将其软件更新、升级,使资料保持在可以查询状态,避免因为升级导致的系统瘫痪,资料无效的情况。第六是保证万无一失,在档案还没有完全完成信息化管理,在此之前所出现的新的资料要在纸质档案与电子文档中都需要管理。在既用之前的方法管理又用现在的电子文档管理的情况下,需要更多的工作量,也是很麻烦的。因此,我们想在高校完成信息化管理时其过程也是十分繁琐的,而且需要很长的时间,这些是我们无法保证和预料的。

(三)队伍建设要求高,人才难得

在建设档案信息化时,对其建设人员的要求都很高[2]。比如说在新设备的操作上、在档案的管理能力上等都有很高的要求。教学管理人员信息化管理能力参差不齐。因教学管理信息化系统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化校园,各部门都需要派专门的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在新设备的使用中要会使用计算机操作,无误的管理后期档案的整理;在不使用设备的情况下,要会对其人工管理的专业能力。像这种两者兼得的人才是少之又少。加上管理档案的薪酬不高,很难吸引住这些人才。倘若用之前的老员工又不太会操作新设备,工作效率就不高。

(四)应对环境变化,服务方式不足

在学校的档案管理中的管理人员一直处在独立与封闭的工作环境中,有种“与世隔绝”的感觉。导致在社会发展的状态下,档案室的管理人员思想陈旧、应变能力不强等一些不足之处。在建设信息化管理时,我们的工作环境就与时代接轨,有很多新观念、新模式、新服务方式。因此,我们在建设信息化管理时,要加强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服务质量的提高。

三、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档案管理标准化建设

在建设档案管理时要求标准化,就是指在建设过程中的各方面标准与规范,在工作时操作和管理方式是有序、无误、科学的。在有效的工作状态下,要提升高校档案管理的质量。在这种标准化的建设信息化管理时,尽量不要出现管理时杂乱无章的情况,尽量在工作状态上保持高度集中,认真负责的将信息化建设、软件开发等方面处理好。可以让专业的工作人士研究出一个合理的在高校建设信息化管理的模式,制定出在各大高校都实行的标准方案。可以从档案人员的技术、设备的使用,以合理的管理模式作为标准、以各大高校都能实行做为前提,制定出高校的档案管理标准化建设。其管理化标准方案制定好之后,各部门人员、工作人员应共同遵守制度,听从指挥。在操作中注意规范,通过科学的协调组织,共同将管理中所要用到的资料、软件等实现标准化数据库查询,让各个学校、合作方之间可以通过信息化的方式互相分享有用的资料。

(二)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

往常的档案管理中多是使用纸质的材料。但是,在我们工作当中每天都有大量的资料要准备,查询起来不仅麻烦而且纸质的资料比较占地方,购买纸质也需要不少的资金,最关键的是使用纸质储存是很容易发生泛黄、发黑、缺失等情况,使其工作出现问题。然而,建设信息数字化就不会出现这个问题。既不需要花大量的资金购买这些纸质,也不需要担心占用空间和资料保存不完整。什么叫做数字化呢?就是在计算机中建立数据库,以数据库建立存放档案项、查找档案项等一些对资料进行分类的形式。数据库拥有强大的搜索功能,能让数据文件更快的查询,更好的分类。资料需要用的时候可以复制,比较方便快捷。储存的安全性较高,不存在破损的情况,还可以备份。相比而言,档案信息数学化能更加有效地管理。

(三)全面化培养档案管理人员

不论是传统的管理模式还是信息化管理模式要需要人为主体在工作。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职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工作的质量[3]。为了使信息化管理建设更好地完成,应该全面化的培养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对其的操作能力、整体素质、职业道德等方面进行培训。根据管理人员的不足之处,制定不同的培训方案,有针对性的培养。除了管理方面的问题还应该加强管理服务方面的问题。使工作人员全方面的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其中主要的培养方向有:计算机网络安全知识、档案法、档案管理等。最为关键的就是对计算机操作方面的陪样,学校应该引进一些计算机方面的人才,对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的指导,让管理人员以更快地效率建设信息化管理。全面培养档案管理人员,为学校的档案管理做好服务,实现档案信息化建设。高校的档案资料是我国重要的资源组成部分,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大多数高校已初步进行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解决方案。本文通过分析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必须建立适合高职教育特点的档案管理软件系统,必须加强信息化档案管理队伍建设,必须建立与信息化相适应的档案管理体制,逐步建立起适合高职教育特点的档案管理信息化模式。同时,还要采取积极的措施去解决这些问题,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素养,建立档案信息网站,以此来实现资源信息共享。葺

[参考文献]

[1]肖蓉.浅谈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03):167-168.

[2]杨博文.浅谈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J].人力资源管理,2015,(04):164-165.

[3]张学.浅谈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J].办公室业务,2013,(21):145-146.

作者:陈竹 单位:牡丹江师范学院

第四篇:高校干部档案管理研究

【摘要】干部档案是如实记录干部的成长履职经历和德能勤绩廉等方面内容的资料,是历史全面考察了解干部的重要依据。本文分析了高校干部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干部档案管理工作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干部档案;管理

干部档案工作是干部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干部档案规范化管理,充分发挥干部档案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是干部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随着《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不断修订,对拟提拔人选考察对象“三龄两历一身份”审核越来越严格,对干部档案管理工作的研究也应该取得新的发展。

一、高校干部档案管理的现状

第一,档案管理专业人员匮乏。对于干部档案的整理工作而言,其需要管理人员拥有较高的政治素养,才能更好地开展管理工作。在某些高校中,由于管理人员不够充足,未能形成有效的管理队伍,加之大部分管理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没有了解到档案的重要性,进而造成档案管理工作有所缺失。第二,高校领导的重视度不足。无论是什么工作,领导的重视程度往往能够起到决定的作用,因此高校领导对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是前提。目前高校的决策层对档案管理存在认识不足、不够重视的现象,而且也没有关注档案工作的统筹工作,没有把档案工作摆在应有的位置。其中最显著的表现为,在高校不断深化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高校的各部门开展了定编、定岗以及紧缩办公人员的工作,从而导致档案人员的地位不高,而且责任、难度过大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档案工作的开展。第三,档案管理过程中的隶属关系不明。在当前的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其管理人员并未明确档案管理实质上是属于人事部门的,而其中有的归为组织部门,另外一部分归为办公室。然而大多数高校中没有理顺其关系,管理不够集中,造成干部档案不能真实反映干部的真实工作状况。除此之外,对于考核以及鉴定工作而言,其千篇一律的档案内容使得人才的选拔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第四,在高校中存在人质档案和弃档现象发生。对于毕业生而言,其会因为二次分配以及学费未缴等原因被扣留档案,影响了学生的就业,使得学生的工作与档案分离,给档案管理工作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第五,档案的经费投入较少。在高校中,档案经费投入较少造成档案现代化、档案保护设施配备存在缺陷。基于此,学校领导应对从事人事档案工作的人员进行管理,同时参加学校的档案工作会议,对学校的人事档案工作进行分析和研讨。另外应该深入基层,对人事档案工作人员提出的问题进行记录并想办法解决。除此之外,从事人事档案工作的人员的稳定性需要提高,以此保障人事档案的保密性、连续性。

二、高校干部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档案意识薄弱,重视程度不够。所谓档案意识,就是人们对档案及档案工作这一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是对档案和档案工作的态度和认知的总和。简言之,就是对档案和档案工作的了解程度和认识水平。很多高校对档案管理的认识停留在“保管”层面,有保存而无管理,缺少精耕细作,更少谈及深度开发和创新利用。高校以教学、科研为主,档案工作容易被摆在次要的位置。档案工作所发挥的作用,不像企业生产某种产品直接产生经济效益,所以在单位里往往被忽视。在选拔干部时,若不调阅档案,就很难对干部德、能、勤、绩、廉的情况做到客观全面的分析,也就不能发挥好干部档案在识人用人上的作用。(二)档案材料不完整,更新补充不及时。干部档案中政治性、历史性材料居多,反映工作能力和实际成绩的资料较少,表现为档案中政审材料、履历表、职务任免审批表等资料较为丰富,而在高校中尤为重要的诸如教科研成果、高质量著作、专利发明等具有个人特色的材料被忽视。已经归档的资料,往往束之高阁,导致有些干部虽然在职务、职称、奖惩等方面有所变动,但在档案中却查无所证,造成了干部档案内容的纰漏与不可靠。这些情况使干部档案价值弱化,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档案的公信度和利用率。(三)管理方式落后,管理水平不高。目前高校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大部分没经过专业的档案知识培训,对档案的重要性、归档要求、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装订等业务不了解,档案收集意识淡薄。而且大多数档案人员身兼数职,对档案工作精力投入不足,日常事务往往只是将材料放入档案盒,没有及时整理归档,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水平。

三、在新形势下做好干部档案管理工作的途径

(一)增强档案意识,加强组织领导。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默默无闻的工作,提高各级领导对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是做好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关键。要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就要坚决克服各级领导对档案工作的“说起来重要、抓起来次要、用起来需要、忙起来忘掉”的现象。高校要提高全体教职工尤其是管理者对干部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加强领导,引导全体教职工深刻认识干部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增强档案意识,配合档案管理工作。(二)建立管理体系,健全管理制度。建立统一集中管理和专项分散管理相结合的档案管理体系。组织部门统一管理全校的干部档案资料,人事、教务和各院系建立专项档案库,化整为零,有整有零,方便查找与管理。推进干部档案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建设,规范干部档案管理。归档有规范,更新有规定,立卷有标准,销毁有依据,开发利用有明确的目标,库房管理有良好的措施,真正落实《干部档案工作条例》等制度的要求,积极推进档案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做到干部档案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三)拓宽材料的收集渠道,完善档案内容。全面完整地收集材料是做好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前提。一是做好鉴定类、考核类、任免类等普遍材料的收集,采取经常收集与定期收集相结合,重点收集与普遍收集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各种形式催要档案材料,防止缺漏。二是做好职称评定、年终表彰及干部审查、违纪处分等阶段性材料收集,保证全面性、完整性。同时还要重点收集反映干部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材料,使干部档案的使用价值和利用率得到明显的提高。三是收集能够反映个人政治素质、思想情操、工作作风等方面的材料,特别是能够体现人才智力、能力、水平、专长、业绩的材料。使档案内容更加全面完整,提高档案的价值和利用率。(四)加强专业培训,提升综合素质。做好干部档案管理工作,应具备几个方面的素质:一是丰富的档案管理专业知识,掌握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二是熟悉干部工作的政策法规,了解干部档案评判标准。三是过硬的政治素质,严守工作纪律。因此,高校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培训力度,使档案工作人员了解《档案法》《保密法》《干部档案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及档案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熟练地掌握和应用管理档案的基本技能。除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外,还应加大计算机知识的学习,重视网络知识教育,以适应新时期档案工作的需要,注重加强档案工作者之间、相关专业工作者之间及档案管理单位之间的业务交流。

四、结语

档案事业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借助档案,能更好地了解过去、把握现在、预见未来。高校在做好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的同时也应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以适应时展的步伐,更好地为干部人事工作服务,促进学校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安莹莹.新形势下地方高校人事档案改革浅析[J].档案管理,2016(4):56-57.

[2]姚红,陈岚.对高校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几点思考[J].山西档案,2015(6):91-93.

[3]高爱芹.关于做好新形势下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思考[J].档案管理,2016(4):96-96.

[4]武志芳.论高校人事档案管理面临的新问题与改革路径[J].中国行政管理,2013(6):101-104.

[5]徐国栋,张友良.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举行“红色资源与干部教育”学术研讨会[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3(1):2.

作者:庄小雪 单位: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