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医院档案管理模式分析(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医院在传统人事档案管理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医院对人才的需求。其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事档案管理者的思想相对落后
许多医院的人事档案管理者在工作的过程中不太负责任,在收集、整理和保管档案的工作中不能按照正常的程序完成,有些人员丢三落四,严重的甚至还会造成个别档案的丢失,这些大都是由于管理者落后的思想意识造成的,医院落后的管理体制也脱不了干系,医院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体制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二)医院人事档案管理采取的方法比较单一
在过去,医院的领导者更多地关注医院的业绩,忽略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各项事宜,并且在资金方面的投入也较少,人事档案管理人员也比较短缺。再加上用于人事档案管理的设备相对落后,管理者的专业水平不高,从而就导致了人事档案管理出现问题的现状。
(三)档案管理者的专业技术不强
这主要是由于管理者的学历较低,年龄老化,不能很好地使用现代计算机系统,并且他们多数都是非专业的,再加上医院的培训工作没有及时跟上,就造成了管理水平不高的现象,从而严重妨碍了管理工作的进行。
二、现代化医院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具备的特点
医院在人事档案管理方面采用新的管理模式主要还是由于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信息化技术发展的推动,这种新的模式与现代计算机技术密切相连,更具有较强的社会性和开放性。其具体特点如下:
(一)代管人事档案的机构及其管理的对象都具有较强的社会性
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社会产生了许多新的组织形式,这与一些传统的制度相悖,这就促使人事管理中的档案管理工作变得社会化。社会化的人事档案代管机构既要管理本单位在职人员的人事档案,更要面向社会上的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管理所属区域内的所有人事档案。因此,这种机构的服务对象也同样具有社会性,需要为代管的机构提供人事档案服务。
(二)在新的管理模式下,人事档案的来源更加广泛且内容复杂
档案的广泛和其内容的复杂是由人事档案管理的社会化特点决定的。这种模式下的人事档案来源比较广,人员的身份、学历和工作状况均不同,集中在一起显得比较复杂,内容也较为多样。
(三)人事档案使用者需求的多样性
当今社会,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录用、任免及考核都会不同程度地用到个人的人事档案,不同的人事档案使用者和多种用途决定着多样化的人事档案内容、载体和传递方式,同时也决定了不同机构及个人对人事档案需求的多样性。
(四)新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在管理方法和服务方式上具有开放性
人事档案机构利用现代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管理人事档案,将档案中不涉及个人隐私的内容上传到网上,采用网络化的管理和服务模式,这种模式增加了人事档案管理部门与社会上人才交流的机会,使其交流的途径变得开放。
三、医院应采用人事档案管理新模式
医院档案的管理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有着较强的机密性,现代社会医院聘用人员的流动性比较大,再按照以前的模式管理现在的人事档案已经不利于医院的发展。因此,近年来医院为了从根本上提高人事档案管理水平,已经将新型的档案管理模式用于整个系统的运作中。这种新的模式主要是建立并完善人事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并利用人事档案的新模式。
(一)医院应建立并且完善相关的人事档案管理信息系统
医院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科技资源,在认真分析该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实际状况和医疗服务特点的基础上,合理借鉴其他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成功经验,积极引入并开发真正符合本院服务特点和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特点的新技术。医院应将多媒体信息网络系统应用于人事档案管理中,这是国家信息化和新时期人事档案工作的需要,也是人事档案信息规范化的需要,更是合理地使用现代化办公设备和软件的需求。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中多媒体信息网络系统的应用,可以为医院提供全面的人事档案信息,使人才信息得到共享,还有助于提高管理者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也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帮助医院管理者提高对人才的赏识度。
(二)采用人事档案的新模式
1.启用此种模式应注意之处
一是院方应慎重选择人事档案机构,要选择有足够资质和诚信度的档案机构,尽快与该机构商谈,根据相关法律制定合理的制度,严格规定机构的职责;二是医院与机构保持网络畅通,双方在实际合作中要建立完善的网络交流平台,但要保证整个系统的安全,在不泄露档案信息的前提下,为医院查询档案提供方便,提高医院对聘用人员的管理水平,确保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2.人事档案模式的优点
一是医院与人事档案机构合作,能够使任职人员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被聘用人员的档案存放在与医院合作的人事机构中,医院与人才之间可以进行双向选择,任职人员对现在的单位不满意可以随时离职,医院也可以对人才择优录用,这一过程不再像过去那么繁琐。二是实行人事档案后,真正实现了“单位人才”向“社会人才”的转变,真正做到人才归社会所有,这样医院就只有使用人才的权利,不能垄断和占有人才,更有利于社会中人才科学合理地流动。另外,对那些出国深造且又与医院失去联系的人员,医院将他们的人事档案交给机构管理,空出他们长期占用的编制,这也实现了人才社会化的转变,打破医院原有的人才只进不出的旧制度,使人才得到更好的利用。三是医院实行人事档案后,能够使其与人才都达到共赢,因为与机构合作后,有利于形成医院对人才的良性循环利用,人才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并且也适合自己的职位。
四、结语
总之,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水平体现了医院整体的管理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医院发展能力,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医院应该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医院对人才的选拔和录用,为医院提供被录用者的真实可靠资料。同时,院方也要意识到传统人事档案管理的弊端和管理新模式的优点,顺应时展的要求,利用一切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让人事档案管理的新模式——人事档案充分发挥好应有的作用,为医院未来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韩光春 单位:山东省菏泽市第三人民医院
第二篇:医院档案管理现状及对策
一、医院档案管理的现状
(一)档案管理意识不强。
在市场经济的今天,追求利益最大化,一切以经济为中心,医院也不可避免受到影响。在医院管理中,往往以医疗为主,忽视对档案管理的重视和支持。在档案管理中,习惯于传统的接收和保管,不善于捕捉新情况、新问题,难以创新档案管理的方式方法。有相当一部分员工,甚至是领导干部档案意识淡薄,没有认识到档案管理是医院管理重要的一部分,是一种宝贵的信息资源。由于对档案管理重视不够,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率不高,服务于医院发展的价值就很有限。
(二)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
无规矩不成方圆。做好档案管理需要一系列制度的支撑和保障。目前,大多数医院缺乏统一、规范的档案管理制度,没有统一的管理部门负责档案,出现了个别部门独立管理档案的局面,对于档案信息的查阅、整合、开发利用产生了不利影响,信息管理与档案管理严重脱节,医院信息资源缺乏整合性,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利于科学化管理。随意存放甚至丢弃档案材料的事件时有发生,导致部分档案资料的丢失,破坏了医院档案的完整性,不利于医院档案的管理。
(三)档案管理水平较落后。
当下,科技进步日新月异,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已普及到各行各业,全面影响着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各个医院,虽然也普及了计算机和网络,但对于档案管理方面缺乏应用。多数医院基本还停留在手工收集、检索、查阅的水平,工作效率低下,信息不能共享,对于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整合等有着很大的影响。信息量小,不利于档案资料的收集、利用和开发。档案管理水平的滞后,直接影响到医院管理水平的提高及业务技术的发展。
(四)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由于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不够,出现了当下很多医院没有配备档案管理专业出身的专业人员,大多数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都是兼职的或者是从其他部门转岗过来的,且存在着专业知识老化,知识面窄,知识结构不合理,年龄偏大,学历偏低,思想观念和管理水平相对滞后等问题。档案管理也是一门学问,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特别是新时代的医院管理,既需要专业的档案知识,也需要具备一定的医疗知识。目前的档案工作者还远远达不到时展的要求,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档案事业发展。
二、新形势下加强医院档案管理的路径选择
(一)增强全员档案管理意识,加大档案重视力度。
领导重视是做好档案管理的重要保证和前提。医院要把档案管理纳入医院总体工作的框架上来,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与医院业务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发展;要加大医院档案管理的宣传力度,普及档案知识,加大档案管理法律法规的学习,使全体员工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档案管理与医院日常工作的密切关系,提高他们支持和参与档案管理的积极性。
(二)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加强档案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建设。
建立健全科学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规范档案管理行为。档案管理是一项严肃的、条理性很强的工作。医院要根据《档案法》、《医院卫生档案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档案管理实际,不断修改和完善各项档案管理办法,使档案管理制度切合实际。逐步完善档案管理归档、保管、借阅、移交、保密、销毁及库房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使档案管理的每个环节的运行都有章可循,都有明确的要求和职责。并将医院不同门类、不同载体的档案统一管理,整合利用。建立健全激励奖惩制度,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加强档案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建设,可以减少档案管理的随意性,保证档案管理的健康有序开展。
(三)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实现档案的现代化管理。
现代化管理程度与使用现代化的设备密切相关。要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来加强档案管理。通过对计算机的合理利用可以为档案管理带来极大的便利,不仅仅是带来档案存储空间的减少,并且还使得保存方式变得更加的简单,在节省人力、财力与物力的同时,还可以有效地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
(四)多举措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
人是第一要素,也是重要的生产力。随着计算机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行各业,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由传统型的管理向知识化、集约化、技术化转变;档案管理更需要一支具有较强综合技术和管理能力的综合性人才。加强培训是提高档案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医院要将档案人员的培养纳入医院人才培养计划,通过专业培训、继续教育、进修学习等方式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档案工作者要积极学习科学的档案管理知识与现代化的管理技术,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以适应新形势下档案事业发展。各单位要加大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力度,根据单位具体实际,多方面提升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从而不断提高医院档案管理水平。
作者:杜振强 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第三篇:医院音像影像档案管理系统构建
1系统的构建思想
系统的开发采用当前主流的开发技术,前台开发采用C#.net开发技术,后台数据库系统采用MicrosoftSQL数据库,海量电子档案的存储方案采用网络附加存储(NAS)技术,并配置网络服务器、防火墙等设备。系统的框架结构设计为B/S模式,方便广大医务工作者在线访问。
1.1统筹规划、统一管理
将医院音像档案管理的建设纳入到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中,在医院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统筹规划、统一管理,并分期逐步建立智能化的音像、影像档案管理平台。系统设计坚持4个统一,即“统一规范、统一标准、统一格式、统一接口”,通过制定系统的标准工作流程、音视频数据化格式及编码信息标准,按步有序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1.2资源共享、强化整合
系统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利用医院现有的硬件及网络资源,以实现资源共享,节省项目开发费用。强化电子档案资源整合,系统所设计的数据接口与医院的音像、影像管理系统对接时,系统自动将这类影像电子档案迁移到本系统的后台数据库中,实现音像、影像档案资料的整合和统一管理,提高电子档案资源的整体利用率。
1.3扩大开放、确保安全
考虑到医院未来业务量的增长以及信息化的发展需求,系统应具备良好的开放性和扩充性功能,因此,系统设计时应采用标准的接口和协议,选取网络设备和设计网络拓扑时也应考虑到扩展性;在系统功能设计上,应预留适当的功能空间和接口空间,为将来系统的进一步发展预留硬软件资源。在安全方面,系统设计时采用成熟、安全、可靠的网络技术,同时定期备份数据,并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和灾难恢复方案,确保系统的使用安全。
2系统的总体功能
系统的主要功能:实现对医院各类音像、影像实物档案进行数字化采集、转换,并进行索引和加密等功能,以形成电子档案;实现对第三方系统所生成的电子影像档案进行迁移、合并、索引,形成资源整合;智能查询具备精确、糊模及二次查询功能,实现多条件组合查询。
2.1用户管理与权限分配
实现对用户账户进行新建、删除、分组等操作,并可以为不同的账户分配不同的操作权限和设置档案查阅级别。档案查阅级别可根据访问者身份不同来设置,如医生、护士、医技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后勤保障人员等。
2.2数据的采集与管理
数据的采集与管理主要是对医院各类音像、影像材料进行数字化过程,并可对数字化后的电子文档进行归档、变更、删除等操作。数据采集时,首先,通过高速扫描仪等设备将照片等原始实物档案进行扫描;其次,对扫描后的电子文件进行压缩、转换处理,并对文件名按类别、日期等属性进行编码,以建立统一的索引目录;然后,对电子档案采用二维条形码技术进行加密,加密时可根据文档的属性,如日期、关键词、标题、档案类别等自动生成二维条形码水印;最后,将加密后的电子档案存储到NAS网络存储系统中。
2.3智能查询和档案查阅
智能查询时关键词可以选择精确或糊模方式进行查询,还可以对查询的结果进行二次查询。查询的条件可以选择多个关键词进行组合查询,关键词的内容可以是档案的标题、日期、档案的类别、加密级别、档案的来源等普通关键词,还可以是某个疾病的名称或某次医疗活动的名称等专业术语,例如,查询内容为“脊柱外科椎管狭窄”,系统将从NAS数据库中找出所有在此医院住院患者的相关电子档案资料,包括患者的个人信息、影像及术前术后的视频等;再如,检索“70周年院庆宣传照片”,系统则自动调出与此活动相关的照片、视频等档案资料。
2.4与第三方系统数据对接中心
该功能主要实现对医院第三方系统的电子档案进行智能化归档,例如,与OCR系统数据对接,可以对历年来医院已经处理过的电子档案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关联、加密、编目、归档;在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MRI)、X光摄片等病案资料管理系统对接时,系统可以实现对这类管理系统所生成的各类电子影像文档进行数据迁移、归类、合并,实现电子档案集中统一管理,进一步整合医院档案资源,提高档案的利用价值。
2.5智能数据统计与分析
智能数据统计与分析的主要功能是系统可以自动分析出电子文档的结构及属性,并自动建立高准确率的索引文件;可以按照各种组合条件统计出数据库中的档案管理情况;可以对档案管理的附属属性进行完整性分析,分析结果对今后完善档案管理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2.6系统设置
系统设置主要功能包括系统运行参数的设置;数据的备份与恢复;日志管理;医院部门名称的设置与编码;档案的分类与编码的设置;档案属性的设置等功能。
3系统的实施过程
系统的实施过程涉及到项目的申请报告、系统的需求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系统的测试与试运行、系统的验收及系统的培训与维护等几个阶段,为了保证项目各阶段的顺利实施,应采用系统科学方法的设计思想,确保项目在时间、成本、质量等方面与项目的预期目标相一致,以减少软件开发的风险。每个阶段具体实施过程说明如下:
3.1项目的申请报告
项目的申请报告就是向医院提出建设该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项目报告内容包括项目建设的意义及应用价值、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主要工作内容、所采用的关键技术、方法以及开发该项目所需要的时间、资金、人员等资源进行说明。
3.2系统的需求分析
系统的需求分析应深入医院档案管理部门,与部门负责人、工作人员等相关人员就当前音像、影像档案的管理方式、业务流程、存在的问题等内容进行深入的沟通,了解他们最真实最实际的要求与期望,然后根据调研的实际情况编写需求分析报告,为软件开发提供指导方向。
3.3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系统的设计除了软件功能设计外,还包括数据库结构设计、业务流程设计、软件的界面、接口标准的设计等方面,设计时应严格按照需求分析的内容和使用部门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系统的实现主要指代码的编写过程,在系统开发过程应遵循软件工程的方法进行科学的控制,确保系统按时保质的完成。
3.4系统的测试及试运行
系统测试除了软件功能之外,还包括安全方面、性能方面、压力及可靠性方面的测试,测试的目的是验证系统是否达到预期的要求。系统测试应由专门的测试人员在仿真环境下采用专业的测试工具进行全面的测试。对测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修改和纠正,系统经多次测试并完成所有问题的修正后,系统进行试运行阶段。系统的试运行阶段可以在使用单位进行,目的在于进一步测试系统的可靠性。
3.5系统的验收
系统验收时应成立验收小组,小组成员由软件使用单位或部门的人员组成。验收时应事先制定验收计划,验收内容包括软件的功能、界面、操作流程、运行的速度、稳定性、可靠性、文档的完整性等方面是否满足要求,除了软件部分外,还包括硬件设备部分的验收。验收合格后,应由验收小组成员签字确认,最后形成验收报告。
3.6系统的培训与维护
系统在交付给使用单位时,项目开发团队应组织人员对使用单位的相关操作人员进行软件操作技能培训,以便使用者能快速掌握软件的使用。系统的维护是指后期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完善性和纠错性维护,系统维护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它伴随软件的生命周期。
4应用效果
实际运用效果表明,音像、影像档案管理系统极大地方便了医务工作者对电子档案的查阅需求,减轻了我院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有效地整合了医院电子档案资源,提高了档案资源的利用价值,系统的应用总体效果良好。
作者:吴蔚 廖忠 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公共关系部 福州市第二医院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