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传承下的文物档案管理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历史文化传承下的文物档案管理,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历史文化传承下的文物档案管理

摘要:本文对文物档案的定义、种类及特点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加强文物档案管理的必要性以及对文物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希望能够提高我国文物档案管理的水平。

关键词:文物档案;档案管理;文化传承

目前,我国共有文物1000多万件,其中比较珍贵的文物有300多万件。文物的管理离不开高效准确的文物档案管理。

1文物档案的内涵

1.1文物档案的定义。文物档案主要是指能够反映文物全部情况的记录材料。目前对于文物档案具体详细的定义还存在一些争议。有的人认为文物档案就是记录和表现文物相关的内容文字以及在文物工作中形成的和文物联系比较紧密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的记录[1]。也有人认为文物档案就是对文物进行的相关工作比如研究管理的历史记录。笔者认为应当将这两种概念结合起来,文物档案应该是指文物在与其相关的一系列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一定意义的文字、视频、图像等多种形式的记录。文物档案具有记录性、目的性、专业性,有一些历史档案本身就是文物。

1.2文物档案的种类。一般来说,文物档案主要包括三种类型。第一种是文物自身的档案,主要对文物相关的具体内容进行详细的记录。第二种是文物参展档案,文物在展览期间所产生的相关资料比如参展的时间地点、展览文物目录、展览现场的影像资料等都属于文物参展档案。第三种是与文物相关的信息档案,这种档案类型与文物本身没有关系,主要是一些专业领域对文物进行考证的记录、文物发掘过程的研究和报告,以及对文物档案进行相关调研和研究工作的记录等内容。

1.3文物档案的特点。文物档案详细具体记录了文物的物理性质和历史文化性质[2],通过文字、图像等多种表现形式将文物的各项内容表现出来,进而体现出文物的价值。相比于一般档案来说文物档案内容更加详细具体,种类更加丰富多样。与文物相匹配的文物档案,具有永久保存和流传的价值,即文物档案具有较高的保存价值和使用价值特点。同时,文物档案具有不断变化发展特点,在文物被发现之初与文物相关的文物档案就已经被建立起来,详细记录着与文物相关的各种内容。随着对文物研究的不断深入,文物档案也会逐渐增加,将文物研究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材料进行收集和整理,不断提高文物档案所涉及的内容深度和广度。

2加强文物档案管理的必要性

2.1加强文物档案管理是保护文物的重要措施。文物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是国家和民族的重要财富。加强文物档案的管理工作是我国文物保护工作必须完成的任务。我国文物收藏中有许多价值较高的文物存世数量仅有一件,一旦出现问题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并且这些文物的维护和保存工作必须在特定的环境之下才能进行,非常不利于对文物研究和利用。完善的文物档案管理通过对文物详细的记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文物进行相应工作,保存和使用都十分方便。相关工作人员和参观者通过对文物档案的阅读就可以了解文物的具体情况,减少了因为人为因素对文物造成的损害和不良影响,能够有效保护历史文物。

2.2加强文物档案管理是鉴别文物真伪的重要凭证。文物档案对文物进行了全面具体的记录,可以依照文物档案鉴别文物的真假。文物档案的产生和建立都是基于真实的文物研究材料形成的,特别是图像、视频等影像资料能够非常直观地体现出文物所具有的特征。如果文物因为各种原因而出现问题,文物档案就是文物最佳的身份证明[3]。文物档案记录了与文物相关的所有信息,这些信息就成为文物真伪鉴别的重要依据和凭证。

2.3加强文物档案管理是管理文物的科学依据。文物档案记录着文物各方面详细的内容,是文物管理部门对文物归类整理的依据。文物管理部门对相关文物进行展出宣传等活动时都会进行相应的记录,可以使文物管理部门对文物展览工作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避免同一个文物在短时间内多次展览从而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在没有文物档案管理制度时,许多文物因为没有详细的登记说明和相应的查询目录,导致大量的文物得不到妥善的管理甚至出现了有文物丢失的情况,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文物档案管理工作能够科学地对文物进行管理。

3文物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工作开展不全面。我国的文物主要是由各种类型的博物馆以及文物保管单位进行保管,一些级别较高的文物管理单位能够按照标准对文物档案进行具体详细的记录和管理,但也存在许多问题。管理人员缺乏文物档案管理的意识,将大量的精力和资源投入到文物的保护工作中,没有意识到文物档案的建立和有效管理的重要性,直接阻碍了文物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水平。同时,一些文物管理单位受到编制所限,相关工作人员较少,一般基层的文物保管所只有二到三人的编制,重心主要在文物保管和修复、寻找和管理历史遗址等方面,缺少文物档案工作的精力和时间,不利于文物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

3.2管理制度不严谨。在我国文物管理过程中,一般由文物出土所在区域的各个文物保管单位对文物进行管理,然后统一在文物管理部门进行备案[4]。这会导致文物管理工作中,文物档案交由专门的管理部门进行统一管理不及时现象。一些文物管理单位因为怕承担更多的责任和风险,以及上级部门对珍贵文物进行借出展览不及时归还等原因,对比较珍贵文物的定级备案工作消极抵触,存在文物建档能拖就拖现象。工作中也存在文物档案的内容不完整,甚至出现记录错误和文物档案格式不规范等情况。

3.3建档标准不统一。目前,文物还没有统一的分类方法。我国对文物级别分为一、二、三级,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的文物是一级文物,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文物是二级文物,具有比较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文物是三级文物[5]。三种级别文物的划分标准不是统一明确的,并且都是由鉴定委员会对文物进行定级,这就导致在定级工作中必然会存在着鉴定委员的主观判断,会出现定级偏差。文物有一个准确利于理解的名称可以极大地方便文物档案的管理和查询工作,但是在文物定名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通过文物的名称无法知道该文物所处的年代。并且一些文物自身的名称和文物档案中的名称不一致,查询起来十分困难。还有一些文物的名称非常复杂,字数很多,理解起来存在一定困难。

4加强文物档案管理的对策

4.1全面开展文物档案管理工作。提高基层文物管理单位领导对文物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充分发挥文物档案工作的作用以及在文物管理方面的价值。组织基层管理人员到比较完备的文物管理单位进行参观学习,将先进的管理办法和管理理念应用到自身工作中。上级文物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基层文物管理单位相关人员和资金的支持,使基层文物管理单位有充足的人手进行文物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工作。对于具备相应条件的文物管理单位可以建立专门的文物档案室并由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对于不具备相应条件的文物管理单位可以由工作人员兼任文物档案管理工作,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提高文物档案管理工作水平。

4.2健全文物档案管理制度。在严格遵守《博物馆工作条例》的基础上,文物管理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符合自身条件的文物档案管理制度。各文物管理单位的文物档案管理工作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因此可以在此基础上制定统一标准的工作流程,使这套工作流程在各个文物管理单位中都可以使用,提高工作的效率。各个文物管理单位可以根据自身实际对工作流程进行一定程度的增加或者删减,使工作流程最大限度地适应自己的具体工作情况,充分发挥工作流程的作用。

4.3制定统一的文物档案标准。借鉴现有的划分标准制定统一的文物档案标准,如将文物分为历史文物、艺术藏品、自然标本等类别[6]。在每一大类中根据文物的实际情况再划分各个小类,比如按照文物存在的具体时期可将历史文物再分为古代文物、近代文物等类别。在对文物进行命名时应当有明确的标准,名称中要包括年代、特征、用途等内容,并结合文物具体情况进行命名,尽量使文物的名称简明准确,方便理解。

4.4加强新技术应用。充分利用新技术和新手段开展文物档案管理工作。如利用数据库技术对文物档案各项具体内容进行全方位的录入分类,增强检索和数据备份等功能,提高文物档案管理工作的安全性和智能化水平,降低工作人员查找文物档案的时间成本,充分发挥文物档案的作用和价值。

参考文献:

[1]何雪梅.肩负使命,让历史记忆再现光晕——我国馆藏历史文物档案管理与研发侧论[A].甘肃省档案学会.2017—2018年甘肃省档案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甘肃省档案学会:甘肃省档案学会,2018:5.

[2]东海梅,高俊.浅谈新时代加强古建筑文物档案管理及对策[J].档案天地,2018(07):57-58+61.

[3]程春艳.浅谈如何做好文物档案管理工作[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24):179-180.

[4]李贝.文物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山东大学,2018.

[5]庞倩华.对现行文物保护单位记录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N].中国文物报,2016-08-16(003).

[6]陈君娜.从可移动文物普查看基层博物馆文物藏品档案管理[J].大众文艺,2017(10):59.

作者:杨阳 张磊 果佳欣 单位:承德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