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成本核算分析(3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公立医院成本核算分析(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公立医院成本核算分析(3篇)

第一篇:公立医院成本核算管理

摘要:通过分析日常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为医院全成本核算实施提供可操作方法。方法:列示新医院会计制度下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方法,阐述成本管理的重要性、成本控制的意义。结果与结论:加强成本核算,能够提高医疗资源使用效率,为医疗价格提供依据,医院在国家控制医疗费用增长的环境下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全成本核算;成本管理;成本控制;医疗控费

公立医院执行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5年来,医院报表体现的资产真实性得到提高(按进价反映库存物资,固定资产提取折旧、摊销无形资产等),科室进行分类,将医院的费用按照收益科室进行成本归集,并按照三级分配方式,对费用进行分配,采用全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实现了科室成本核算,医院会计核算走上了一个新台阶,但是,成本的准确性稍差,需要进一步加强核算,并在准确核算的基础上进行成本分析控制,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医院的社会经济效益,新的经济形势下,以及新医改的进一步推进,国家控制医疗费过快增长、医保支付改革,成本管理越显得重要。

一、公立医院成本管理现状

重收入,轻成本,成本核算到科室成本、门诊成本、住院成本,项目成本比较简略,病种成本核算难度大,没有进行核算或者很不准确,成本核算不规范、不准确,成本管理缺少系统化常规化,成本控制单一。具体问题:(一)科室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科室分类不规范。医疗辅助类科室混淆到行政后勤科室比如:护理部、医务处、病案室、图书室、医保办等,导致应该在“医疗业务成本”中列支的费用,在“管理费用”科目列支,无形中加大了管理费用的数额,影响到管理水平的正确评价,医疗成本不真实不准确。一次性发生的费用简单归集成本制单条目多需要归集到多科室的直接费用,一笔计入“管理费用”或者“医疗业务成本”重的公共费用科室,直接成本变为分摊计入成本,增加了成本分摊的工作量,医疗业务成本挤占管理费用份额,影响到成本考核;进修费、维修费、网络维护费、贷款利息等一次发生多期收益的费用,直接一次性计入发生经济业务发生的当期,导致当期科室成本偏高,违背了成本核算的配比性原则。需要计量计算计入的费用,简单按人员或面积计入科室,如水费、电费,因没有预置水表、电表,后勤工作人员简单估算计入相关科室,随意性强,导致考核缺乏科学可信赖的依据。固定资产折旧费、设备房屋的维修费,没有按照“收益大小进行科学计算,计入科室数额不准确,或应直接计入临床科室的,计入管理费用进行分摊;忽视了财政补助或科教项目补助形成的固定资产的折旧和维修的成本核算,减少了科室成本;不设二级物资库,一些易耗品或者卫生材料,如消、备用药品、化验试剂、放射材料等,一次领用,当期不能用完,成为库存,在领用当期一次性计入成本,导致当期材料支出与实际材料支出不匹配,成本忽高忽低,丧失可比性。部分医疗收入(如体检中心的体检费)等,单位体检,往往根据名单手续先体检,后结算,存在服务时间长,只在最后趸交结算当期实现医疗收入,导致成本核算过程中的医疗风险金提取、按照收入系数分摊的成本、科室损益不真实,不准确。(二)忽视隐形成本的管理。科室部门间协作性不强,执行力差,交流不畅,会议多,工作流程繁杂,工作邋遢,无端增加加班加点,增加水电等消耗,增加隐形成本。应收款项管理不重视,增加资金成本。(三)成本控制缺乏切实的标准。医院成本核算是医院管理的一种手段,其本身不是目的,其目的是为决策者提供依据,成为成本控制、减低成本的依据,为医疗价格制定提供依据,目前,大部分公立医院预算不到具体科室,成本控制缺乏预算标准,只能总量控制.或者有预算但是在费用发生时没有计算预算余额,导致成本控制工作大而空,资源浪费成本超出预算。

二、公立医院全成本管理存在问题的处理

(一)加强重视。成本管理是与收入同等重要的因素,医院应该成立成本管理小组,由院领导或分管院领导直接负责,确定成本员的身份,由专业会计人员专职或兼职督促检查经济业务的必要性,各项费用的科学合理性,并且制定各种消耗的定额,将成本作为科室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与科室绩效挂钩,日常经济核算中,控制成本的增长,达到增收节支的目的,提高医院资源的利用,防止浪费。(二)科室科学分类。按照医疗卫生行业认同的分类进行科室设置,统一编码,1临床医疗,2医疗技术,3医疗辅助,4行政后勤,尤其注意医疗辅助部门与行政管理科室的区分,要准确,统一,便于系统内汇总和同级医院比较,便于科室成本的使用,为科室成本核算打好基础。对费用支出科目也进行具体约束匹配:“医疗业务成本”科目的支出必须对应科室类型编码为1、2、3的科室,而“4”打头的编码类型的科室的支出,应该在“管理费用”科目核算。(三)全面实施权责发生制。在处理日常经济业务的时候,严格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当期发生的费用,计入当期,当期发生的收入当期确认,对于当期发生的收入,暂时没有收到的,计入“应收医疗款”如:体检费,垫付的病人待结算医保费;或“其他应收款”,如:损坏物资赔偿,租金收入等;当期费用报销,以后各期收益的,按照收益期限,当期只列支当月应负担的,以后收益期内的,先计入“待摊费用”科目,以后各期在列支并减少待摊费用,如取暖费。充分利用“预提费用”科目,按照预提项目设置二级明细,对借款利息、进修费、设备房屋维修费、网络维护费等,按照预期的总额,每期平均预提,列入当期支出,可以直接计入科室的费用,同时根据进修计划或设备收益科室,进行成本归集,而在实际支付时,冲减“预提费用科目”,年末对于实际发生额与预算额有差额的科目或者科室,制作电子表格,列示科室、项目,差额,进行调整,并对预算完成情况考核,分析。(四)需要计量的水、电、气等,安装计量表,每月实事求是计算计入科室成本、项目成本(五)固定资产卡片设置。资产管理模块或资产管理系统中,按照国家规定的年限,科学设置固定资产卡,一物一卡,卡片中的支出科目一定要和费用科室类型匹配,科室类型编码为“1”“2”“3”开头的科室,支出费用的科目应该为“5001-04”(医疗业务成本-折旧费),费用科室类型编码为“4”的,支出费用的科目应该为“5301-04”(管理费用-折旧费),并在卡片中预置好相应的资产科目(1601),折旧科目(1602),认真设置,增加卡片的审核程序,保证卡片信息完整无误,一旦提取了折旧,卡片不宜随意变动,资产类别符合医院会计制度的规定,这样确保月底的折旧凭证准确;对于房屋建筑物的使用如果存在管理科室和非行管科室共同使用的建筑物,建议分成2个资产卡,一物二卡,在名称上标注“***楼1/2”“***楼2/2”,并在卡片中按照科室的使用面积大小确定科室分担比例,以确保费用科室与支出科目的匹配,月末折旧的准确无误。(六)确定成本归集的原则:能放直接成本,不列间接成本,属于临床医疗科室的,直接计入,繁琐的条目多的支出,可以通过设置导入数据程序,利用电子表格导入,不能图省事,一笔计入某个科室,或者医疗公共等公共科室等待分摊,更不可以简单计入管理费用,减少间接费用,减少分摊费用,提供成本的可靠性、真实性,及成本分摊的速度。(七)加强物资管理,规范出入库程序,不以领代支,减少领物资领用量,根据预算数据或历史数据控制出库数量和物料成本,当期使用当期领用;创造条件设置二级库,按照二级库的实际消耗确定每期的直接成本。(八)根据谁收益谁负担的原则,将由财政补助资金或科教项目资金形成的资产的折旧费计入相关科室的科室成本,相关项目的项目成本,以及病种成本中,增加成本的完整性。(九)做好成本预算。预算为成本提供目标[1],预算是上年的结束,也是新年工作的开始,要在每年的年尾,早布置,先由基础核算单元的科室编制科室预算,上报财务;财务相关部门,根据医院整体计划,确定总的支出预算,编制支出经济科目预算;财务部门对科室收支进行汇总,再根据医院总体预算,反馈到科室,通过几上几下的过程,将总预算与科室预算互相调整衔接;年初,再根据上年的完成情况,国家政策变动,做最后的调整,形成科学合理的科室成本预算、项目目成本预算,病种成本预算,为成本管理考核提供基础。(十)在成本管理的内容上,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并重,以预防和减少隐性成本;过去成本和将来成本并重,以控制和降低未来成本。不仅要重视和控制生产成本、销售成本、资本成本等显性成本,而且要重视和控制人力资本、无形成本、组织运行成本等隐性成本。(十一)三级医院收治病人,严格按照科学的专业划分,治疗过程中严格执行临床路径,为核算病种成本提供基础。

三、结论

总之,准确的成本核算是成本工作的基础,通过科学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增长,减少浪费,增强医院经营能力,减少病人负担,提高医院的社会经济效益,增强医院竞争力;同时,提供科学合理的项目成本、病种成本,为医疗价格的制定提供确实的信息。

参考文献:

[1]薛林南,线春艳,等.加强公立医院预算管理与成本管理联系的思考[J].中国卫生经济,2016,35(9):87-89.

作者:孙秀梅 单位:滨州市中心医院

第二篇:成本核算下公立医院经济效益及影响因素

摘要:公立医院作为一个救死扶伤的公共机构,在提供医疗服务时,需要分析其成本与效益之间的关系。随着“新医改”政策的不断推行,公立医院的公益性特点更为明显,社会效益是其运营与发展的主要目标,但公立医院仍需参与市场竞争,因此其经济效益也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本文在成本核算的视角下,分析公立医院的经济效益及其影响因素,旨在促进公立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成本核算;公立医院;经济效益;影响因素

公立医院运营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是提升良好的医疗服务,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具备强大的综合实力与社会名誉是公立医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1]。经济效益往往也是判断公立医院为社会提供医疗服务能力的效果与效率,及其能否用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产出。为了实现公立医院经济效益的不断提升,实施成本核算管理模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通过成本核算,公立医院能够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进而减少成本,用最少的投入获得最高的经济效益[2]。

一、公立医院成本核算的基础理论

1.公立医院成本核算的概念

公立医院成本核算是根据《医院财务制度》相关成本支出范围的限定,以公立医院管理与各项举措的需求为出发点,对公立医院提供医疗服务时的各种支出进行归类、登记、分析,提供各种支出数据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3-4]。公立医院推行成本核算的最终目的在于准确呈现医疗行为的财务情况与运营效果。

2.公立医院成本核算的内容

公立医院成本核算作为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其内容是多样化的。从不同成本归集对象进行分类,可以将公立医院成本核算内容分为科室成本核算、科室诊次与床日成本核算、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病种成本核算。

3.公立医院成本核算的流程

公立医院成本核算的基本流程为:先进行科室成本归集、内部服务数据、HIS收入数据、人员面积参数等信息的收集,再应用“成本核算分摊法”计算科室、床日、诊次等成本,最后将所得结果作为项目成本与病种成本的数据资源[5]见图1。

二、成本核算视角下公立医院的经济效益

公立医院经济效益的根本是在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同时,保证服务质量,减少成本消耗,合理分配并利用资源,最终达到产出大于投入的目的[6]。在成本核算视角下,公立医院经济效益的影响模式发生了较大变化,且集中体现在资源配置与经济收支两个层面上,其中资源配置主要是指公立医院内部资源的配置;经济收支则涵盖经济收入、支出、结余,二者共同组成公立医院的经济效益,见图2。对公立医院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并非单纯评价资金投入与产出,而是要在确保社会效益的基础上,将医疗成本最小化,同时要好做好医疗服务价格、医院补偿制度等的规范化,最终确保公立医院向可持续方向发展。

1.成本核算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在政府支持政策不够之时,公立医院如果仅凭粗放型管理,是极难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在医保政策逐见优势的情况下,根据病种支付结算的模式也慢慢在各大公立医院中推广并应用,这也驱使公立医院不得不推行成本核算,以确保在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同时又能将成本最小化。在成本核算视角下,公立企业必须充分掌握自己的医疗服务成本,并不断进行优化,最终提升其综合竞争能力,并在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

2.成本核算有助于提升经济管理质量

公立医院推行成本核算后,可通过数据更详细地掌握各种成本产生并形成的各个环节,且能更清晰地展现出各个成本对象的开支地方与实际额度等情况,进而为公立医院的资源分配与资源应用提供相应的信息[7]。因此可以说,成本核算在公立医院的资源利用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成本核算还能从根本上让公立医院管理者重视运营管理上成本与效益的关系,杜绝资源浪费。通过成本核算的推行,还可以更新公立医院管理者的管理观念,让其对成本核算有进一步的认识,进而为公立医院的规范化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公立医院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有效的保障。以某公立医院2013~2015年实施成本核算后的坐标下降曲线图为例,其经济管理效果如图3所示。由图3可知,某公立医院实施成本核算后,装修改造、购置设备、水电费用、手术耗材以及印刷纸张等费用均明显降低,由此说明,在成本核算实施后,某公立医院的经济管理得到了明显提升。

3.成本核算可提升资源的利用率

成本核算的最终目标就是控制公立医院的各项开销,进而实现节约资源、杜绝资源浪费,降低医疗服务成本。在成本核算视角下,公立医院能够更好地控制起开销范围与成本来源比例,在遵循“谁受益谁分配”的基本准则下,公立医院的各项成本将能够获得有效控制[8]。为了实现成本核算的最终目标,公立医院还应该更客观地分析其成本特性,控制各科室的各项开销,确保资源的合理配置,最终确保经济效益的不断提升。

4.成本核算使单元性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通过成本核算分析,能够有效促进医院各科室的增收节支。能够对各科室的收入、支出进行全面分析,重点关注变动成本,对科室进行指导,以找出收入增长点和成本降低点,进而促了科室的良性发展。以妇产科病区2016年1~3月份为例(其中,1~2月份为成本核算前,2~3月份为成本核算后),其经济效益表现如表1所示。从表1可知,妇产科病区1月份的收入是600317.3元,直接成本是976443.2元,2月份的收入是284520.9元,直接成本是1391643.6元,可以看出1~2月份的收入出现大幅度降低,而成本降低的幅度不大,收益分别为-376125.9元、-1107122.7元。3月份的收入是719526.2元,直接成本是489918.4元,可以看出2~3月份的收入在大幅度上升,而成本却还在大幅度降低,收益为229607.8元。在成本效率、实际占用床日、每床日收费水平、每床日成本等方面,2~3月份均明显优于1~2月份。由此提示,通过成本核算,妇产科病区2~3月份的经济效益得到明显提升。

三、公立医院经济效益的影响因素

1.内部因素

影响公立医院经济效益的内部因素主要包括医疗技术、服务质量、医护人员的心理状态、医院环境以及收支水平等等。医疗技术直接关系到公立医院的名誉、医疗效果以及患者可否尽快康复出院,继而间接影响了公立医院经济效益的提升。服务质量的提升,能够促进护理满意度的提升,因此要求公立医院医护人员要不断提升服务意识,细心、周到地为患者提供各项医疗服务,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医护人员的心理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公立医院的整体医疗服务质量,合理的奖惩制度、薪资待遇,有助于消除医护人员的职业倦怠,提升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医院环境又可细分为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其中内部环境涵盖医疗器材、医院文化、院容院貌等,外部环境则指的是医院所处的地理环境、道路交通状况、通讯设备情况等。收支水平分为收入水平与支出水平,其中收入水平与医改政策、药物价格等相关,支出水平则包含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具体包括医护人员的薪资、固定资产维修费、医疗器材置办等。

2.外部因素

影响公立医院经济效益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医改政策、市场竞争以及患者心理状态等。研究结果表明,公立医院各个外部因素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首先,在新的医改政策下,公立医院若想在市场中占据不到地位,就必须尽快适应新的医改政策。其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下,公立医院为了提升竞争力就必须提升其经济效益。最后,患者心理状态的变化与其对公立医院的熟悉度、医院的名誉、就医的方便性、诊费的高低等因素相关。在这些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公立医院的经济效益将会出现较大的变化。通过分析公立医院经济效益的影响因素,我们不难发现,内部影响因素是可以通过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获得改善,而外部影响因素则需要才政府、社会等的共同来维护,这同时也是医改的目标之一。

四、结语

公立医院实施成本核算,是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提升经济效益的必要手段。公立医院必须强化流动资产管理、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努力降低人力成本、实现减员增效,大力推行公开招标采购、降低采购成本,提升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设备利用率和人员综合劳动效率,提高设备利用率和人员综合劳动效率,最终提升其经济效益,促进市场可持续发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黄宝真,薛运友,汤先钊.医院经济效益影响因素分析[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3(10):930-931.

[2]刘力宏,秦鸣欣,张宏娟.公立医院综合效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成本核算与管理的视角[J].财会通讯:综合(中),2015(4):90-93.

[3]郭晓日.我国公立医院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12:1-180.

[4]刘力宏.成本管理视角下公立医院综合效益影响因素研究[J].会计之友,2014(21):96-100.

[5]吴君.论医院经济效益的影响因素[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14(24):33-34.

[6]黄宝真,薛运友,汤先钊.医院经济效益影响因素分析[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3(10):930-931.

[7]张华.影响医院经济效益的因素分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8):40-41.

[8]薛辉.影响医院经济效益因素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2(28):216-216.

作者:唐高明 黄莉 单位:肇庆市高要区人民医院

第三篇:公立医院成本核算与管理

摘要: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带动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各界加大了对卫生领域的重视。当前医疗市场竞争激烈,医疗领域具有高投入、高消耗的特点,着给社会发展带来了难题,我国医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建立相应的成本核算管理模式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公立医院的成本管理,不仅能够提高经济效益,还有利于使医院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趋势。对此,国内外卫生经济研究者与医院管理者对此展开了分析研究。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成本核算;成本控制;公立医院;成本管理

公立医院是被政府举办的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国营医院。公立医院是现行我国的医疗服务的主体。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社会不断变化,近些年私立医院大量涌现,与公立医院争夺医疗市场,且竞争愈发激烈。因此,公立医院必须找到一条增大自身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加强成本核算管理,减少百姓医疗费用是公立医院必然的选择。目前,我国公立医院的成本核算管理已经初见成效,但是要达到降低人民的医疗费用,提升医院的整体成本核算管理水平仍显不足。

一、我国公立医院的基本概念及成本核算管理的现状

最初我国公立医院是不存在成本核算管理的,经过一段时间后发展成部分核算,至今已经转变全成本核算。近些年医药卫生体制不断改革,我国公立医院首当其冲,外部环境时刻处于发展变化中,医院也必须加强内部管理,因此,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管理体制是在必行,这是医院顺利运行的前提条件。但观之我国医院现状,大多数公立医院内都没有建立起相应的成本核算管理系统,由于这种核算管理模式大多是都借助企业或事业单位来运转的,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公立医院的进一步发展。

二、当前公立医院成本核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公立医院期间费用核算混乱

按照按其与生产工艺的关系的不同,成本核算方式主要分为直接计入与间接计入两种,在公立医院的成本核算中对间接费用的核算一直存在问题:其一,部分公立医院的并没有分摊间接费用,这造成了公立医院的管理费用居高不下,进而使得医院总成本居高,人民的医疗费用并没有减少的目的;其二,间接费用分配不合理。由于每个医院在科室、人员或者药品等方面存在差异,另外还存在一些辅助科室,正因为如此,极其容易造成费用分摊重复的现象,这样一来,成本核算出现差错,最终导致总成本的降低,且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再加上政府要求公立医院降低医疗费用,更加加大了核算难度。

(二)公立医院成本核算管理模式单一,无法具体化展开

公立医院作为事业单位的组成之一,为相应国家政策,在医院内部实施企业化管理,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传统的成本核算管理模式项目较为单一,无法全面覆盖医院的工作,且成本核算结果也不够精确。此外,多数医院为了简化程序,只想着完成任务却忽视了成本核算管理要求,导致后续的成本核算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三)成本核算和控制模式缺乏创新性

经过调查研究发现,我国已经有部分公立医院走在了模式改革的前端,但仍旧存在一定的缺陷,如缺乏创新性。由于每家公立医院的医治方向不同,各家医院的管理模式也不尽相同,但目前我国的会计法律法规中,并没有针对医疗行业的特性制定出相应的会计核算标准,使得医院在成本核算方面问题频发,这就导致了成本核算的准确度的降低,医院也难以进行成本的有效控制。

三、加强我国公立医院的成本核算的管理有效对策

(一)完善以及加强公立医院的成本核算体系

由于成本核算与控制工作较为繁杂,为保持其独立性与规范性,因此,医院需要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严格筛选工作人员,充分协调各部门的财务数据。公立医院在进行医疗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成本核算制度,使得成本核算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为相关部门与工作人员的财务管理提供可靠保障。医院每日收支庞大,成本数据繁杂,这就需要部门领导加大关注力度,建立健全的数据处理制度与管理系统已经提上了日程,既能提高医院的成本核算数据的处理效率,还能够有效规避内部财务风险,促进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做好成本分析工作,提供考核指标数据

想要更好的开展成本核算工作,就必须要做好成本分析工作、完整提供各项指标数据、以及制定医院内部合理结算价格。医院的财务系统具有全方位、范围大且复杂性强的特点,一项工作也许需要多个部门之间的配合才能完成,这就需要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明确各部门的经济责任,优化资源配置使用,各部门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劳务共享,成本的核算管理与控制采取内部合理结算的形式。此外,为了规避财务风险,降低企业成本核算浪费,理应为成本核算公立提供一个参考指标,但需要注意的是,必须确保其准确性。

(三)加强成本核算和控制模式的创新性

由于医院行业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市场形势多变,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加强成本核算和控制模式的创新性,对于总成本控制大有助益。模式的创新是建立在医院实际发展情况之上的。基于强化成本核算模式,第一,将员工奖金与医院成本相挂钩,由此一来,既能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还有助于提升医院的医疗水平与经济效益。第二,逐步建立起评价考核制度,对于成本核算与控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找出并提出改进意见,促进医院财务管理趋向标准化、制度化与精细化。最后,公立医院属于民工工程,是由国家控制管理的,因此不能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略社会效益,必须以提高社会效益为主要任务。这就表明成本核算与控制模式不仅要加强创新性,还需要进行动态管理,以期为人民提供高质量,低价格的医疗服务体系。

四、结语

伴随着经济发展脚步的加快,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医疗市场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建立相应的成本核算管理模式是我国公立医院当前的首要任务。有效的成本核算不仅可以提高医院的管理效率,还能够累积竞争优势,促进医院更好、更快地发展。相关部门领导应当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深入了解医院成本管理的原理以及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出现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不断完善成本管理计划。

参考文献:

[1]陈巧红.公立医院加强成本核算与控制的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16).

[2]周腾波.成本效益分析法在公立医院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新经济,2015(35).

作者:张莹 单位:泉州市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