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产品成本核算的必要性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订单产品成本核算的必要性,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订单产品成本核算的必要性

一、订单产品成本核算的现状

1、产品成本核算工作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大多数企业管理者认为产品成本核算工作是财务人员的工作内容,其他部门只需向财务部门要来数据使用即可。在订单报价环节中,管理者与财务人员缺乏沟通与联动,管理者往往将财务部门的成本数据简单拿来,没有进行成本分析就直接对外报价,而财务人员也只顾定期完成已发货订单的成本结转工作,并不关心订单成本分析,双方各行其是的结果必然导致订单报价成本不准确。

2、产品成本核算中只核算制造成本,不核算企业针对订单发生的间接费用。在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的研发费用和销售费用的比例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客户订单要求在企业原有产品上进行改造升级,甚至提出全新的产品订单需求,如果在订单成本核算中不加入研发费用,则势必导致企业该订单亏损;另外,客户订单地域性差异也导致销售费用明显增加,如,跨区域售后费用等,如果在订单成本核算中不加入此类销售费用,则订单产品成本及相关的订单报价都是不准确的。

3、产品成本核算一般只对已生产过的产品进行核算,对新产品的事前成本核算只能依靠研发人员简单估算。在越来越多的客户订单需求中,对原有产品进行升级改造甚至要求全新产品的情形呈明显上升趋势。面对客户的新订单要求,企业的产品报价只能依靠研发人员“摸石头过河”估计,必然存在订单亏损的风险。

4、对产品成本的事中控制重视不够,订单生产环节只顾完成订单,赶生产进度,忽视生产环节中工艺优化等利于降低成本的管理工作。订单报价完成后,仅仅是生成了订单制造标准,但这一标准并不是不能进一步优化的。订单产品报价成本是根据企业已有的生产工艺水平进行核算的,而企业的每一个生产工艺环节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都有随着技术进步趋向完美的可能,如果生产环节只顾低头完成订单,将错失企业利润的提升空间。

5、产品成本核算的事后评价与分析没有得到重视。大多数企业在订单产品走出企业后就对留下的订单产品成本数据“置之不理”。对产品成本进行事后分析,找出企业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对其进行深入分析,进而找出解决办法才是企业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的根本途径。忽视产品成本的事后分析,只能导致企业在原地踏步甚至后退。从上述现状中可知,在订单式生产企业中,产品报价是企业业务活动的第一步,在原有产品成本计算模式下,“事后成本”无法准确为产品报价提供数据支撑,造成产品报价从“出生”就不可信,产品利润更是“可有可无”,针对这一现状,有必要将产品成本计算“前移”到产品报价环节,使企业整体管理围绕真实的成本“标准”而展开,即:事前核算、事中控制、事后评价,使产品成本管理不再是阶段性管理,而是关系到企业生命的战略管理。

二、订单产品成本核算前移的必要性

(一)“事前”的订单报价环节

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顾客导向的市场使得企业越来越注重产品的精细化管理,以期达到满足客户的多重需求。在具体的市场竞争中,以订单形式与客户需求进行对接的销售模式非常普遍,譬如:小型网店上的日常用品购买,小型公司与客户的一对一签约服务,甚至大型企业的招投标合同。在这些市场活动中,产品与服务的报价必然是处于订单签订之前,而企业对外报价,其报价基础是产品成本。在企业中,产品成本核算是财务部门的主要工作内容,产品成本核算在财务人员的定期核算工作中体现在各类订单完成后的成本结转。如果企业报价以各类订单完成的事后成本数据为前提,则必然造成当前报价的不准确,直接影响企业的利润水平。如果订单产品成本核算工作前移,则可以解决企业报价不准确的问题,即,改变企业报价的工作流程,将财务人员产品成本核算工作纳入企业报价环节,提高企业订单报价的准确性。

(二)“事中”的订单控制环节

订单产品成本核算前移到报价环节后,订单的制造环节成为产品成本核算的“事中”环节。虽然产品成本核算前移到“事前”,但这并不意味着产品核算工作的完成,恰恰相反,产品成本核算前移到“事前”是成本管理工作的第一步,要想全面发挥成本核算工作前移的全部作用,就必须继续重视后面的“事中”控制与“事后”评价环节。

(三)“事后”的成本评价

当产品订单完成交付客户使用后,该产品离开了企业,从所有权角度看,产品已经与企业没有关联,企业可以不再关心。但从产品成本核算角度看,这时却是一段重要时期,因为产品本身虽然不在企业中,但它身后留下来的成本数据却是企业的重要财富。财务人员在这一时期应仔细分析产品成本全部数据,客观评价“事前”订单报价与“事中”成本控制,总结前两个环节的经验教训,进而提高下一个订单成本核算水平,形成良性循环。

三、订单产品成本核算前移的实施措施

(一)“事前”的订单报价环节

第一,建立企业自有产品最小单位的成本数据库,如小企业中的某一模块化产品的成本数据,或者是大企业中某一定型产品模块的成本数据。现代企业中产品与服务的报价多以自身已成型产品加之以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变化,来为客户提供产品或服务。产品成本核算以模块化产品为基础,在多次订单中将其固化,以便在企业报价环节“信手拈来”,节省报价时间。第二,扩大产品成本核算范围,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之外的间接费用,一并计入订单产品成本当中。传统的产品成本核算只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计入产品成本当中,这与财务报表格式相匹配,但企业成本管理并不应局限于对外报表数据的要求,成本管理水平直接决定企业利润水平,因此在企业报价环节就应扩大产品成本核算范围,将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间接费用记入产品成本中,使企业在报价环节就将自身的全部费用甚至利润水平计入订单报价中,做到了“心中有数”。第三,建立新产品成本核算模型。针对新产品与新服务的出现,企业在报价环节应建立新产品成本核算模型,根据客户新需求输入成本数据得出新产品成本的报价。

(二)“事中”的订单控制环节

前述“事前”环节三步措施初步达到了订单成本核算“快、准”的工作要求,接下来的订单产品成本核算“事中”环节,则需要运用这个“事前”核算出的制造标准进行“事中”控制。首先,在企业的各个环节中,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及企业间接费用都要按照订单报价中的产品成本数据来执行,对超出的成本要明确其超支理由,同时对节省的成本也要明确其理由,以便为事后成本分析与评价提供数据。其次,不局限于订单制造标准,企业管理者可以在“事中”环节,根据最新技术和对工艺流程的改造对订单制造标准进行再优化,财务人员客观真实记录成本控制的相关数据,及时协助企业管理者修正成本投入,共同促进企业利润的有益增长。

(三)“事后”的成本评价

“事前”核算与“事中”控制结束后,“事后”成本评价的“秋收意义”更为重大。在“事后”评价的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产品最小单位模块化成本在“事后”订单成本评价中是否“稳定”,是否可以为后续订单进行报价,如有在“事中”被优化,应及时在报价流程中变更。第二,对于订单中新产品的成本数据,在“事后”应进行评价固化,这将有利于企业在未来报价中快速反应,提高市场竞争力。第三,在“事后”评价中对超出订单制造标准的情况,应根据事中环节提供的数据与理由,客观分析超出的原因,对可控的成本因素应积极找出应对办法,对不可控的成本因素也不能听之任之,应积极寻找弥补途径尽可能减少损失。第四,应定期对“事后”成本进行行业标准再评价,不能仅仅满足于企业自身标准,甚至可以用竞争对手的标准进行再评价,避免企业做出“井底之蛙”的成本决策。(本文来自于《财会研究》杂志。《财会研究》杂志简介详见。)

四、结论

综上所述,订单产品成本核算工作可由原有的事后核算转入事前核算。打破原有的成本管理模式,在订单报价环节加入订单产品的成本核算;打破原有的成本核算范围,在订单成本核算中加入企业管理订单的间接费用;打破原有的成本控制理念,在订单制造环节重视生产工艺的再优化工作,并在订单完成后,继续进行订单产品的成本分析与评价,使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进入一个良性循环中。然而,订单产品成本核算工作前移的必要性在本文中仅仅是针对企业目前成本管理工作困境而提出。许多学者更是前瞻性地提出成本管理应由静态成本管理向动态成本管理转变,即把生产环节中的各个独立发生的成本管理转变为此消彼长的内部联动成本管理,甚者有学者提出把成本的经营性控制向规划性和战略性控制转变。不论何种转变,企业管理者成本管理观念的转变才是完善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

作者:崔华 单位:北京中教仪装备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