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成本核算问题探讨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事业单位成本核算问题探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事业单位成本核算问题探讨

摘要:事业单位成本核算有利于决策信息的完整、资源的优化配置、资金的精准投放、公共服务效能提升。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基本指引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在实施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本文针对性的提出了业财融合、智能核算、优化环境、保证质量、定期公示、精准对接等一系列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事业单位;成本核算

前言

事业单位根据自身管理特点建立有效的成本会计模式,能够增强管理效率,为确保各项业务目标的实现,可以将成本核算对象落实到科室、项目、个人,形成业务目标和多核算对象的对应关系。管理目标的分解和落实,可以有效激发每一位职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做好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管理影响深远。

一、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的意义

1.有利于决策信息的准确完整。客观准确的成本信息是科学决策的基础,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会计信息不仅直接影响到事业单位的科学决策,而且关系到经济社会的有效发展。公共服务型政府要求事业单位建立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机制。事业单位在业务活动中取得的成绩都可以通过成本核算得到具体的金额,真实的、完整的成本数据为单位领导制定管理指标和科学决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有利于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事业单位根据各项工作目标制定合理的成本计划,在工作保质保量完成的情况下,利用成本核算数据对各个部门的资源实际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哪一部分尽可能地压缩,哪一部分必须加大投入,有针对性地对资源进行高效配置,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浪费。树立成本效益的理念,提升单位成本控制执行力和管理效率。

3.有利于财政资金的精准投放。事业单位的公益服务性质决定了其资金来源大多为财政拨款,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时期,财政资金长期存在较大压力,财政支出结构急需优化,需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如果缺乏准确的成本核算,不仅会影响社会资源的失衡,还会严重影响事业单位的进步和发展。事业单位为实现公益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对财政资金的成本核算和绩效考评,,引导财政资金配置到社会效益较高的领域。

4.有利于公共服务的效能提升。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期待获得高质量的公共服务。通过成本核算可以了解单位各项服务的成本情况,对不必要或效益低的材料消耗、履职费用进行缩减,降低整体的服务成本。协调和控制业务行为,及时发现问题并且予以解决,力求用最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不断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二、事业单位成本核算推进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1.会计信息建设落后,业务条块分割明显。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化可以充分挖掘财务信息价值,全面提升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成本核算数据采集要求做到快速、准确,并坚持收支配比原则。但在日常操作中数据来源复杂,信息孤岛造成数据无法自动采集。事业单位目前使用的信息系统有:工资管理系统、资产云系统、政采云系统、会计核算系统、财政金财系统等,各个系统相互独立,并未形成统一的信息共享传递平台。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系统从财政金财系统同步数据后,大部分业务可以通过取数自动生成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凭证,但由于系统中缺少成本会计模块,一部分业务无法完成自动分配和归集:例如发放的工资统一造册在一张表上、实际支出时由银行批量。多名职工一起出差履职不同工作任务,事后由其中一人代办报销差旅费等。以上几类业务需要按核算对象手工分配费用后再修改财务凭证,这无疑会大量占用基层财务人员的工作时间。另外资产云系统未与会计核算系统对接,无法实现自动计提折旧,也无法按使用部门自动分配和归集折旧费用。

2.成本管理意识淡簿、成本管理制度缺失。我国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而事业单位却未进行相应的改变,大部分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对成本核算与控制工作不够重视,成本管理理念滞后。忽略成本和效益的关系,只注重对业务的审核把关,未进行高效的全过程管理,无法发挥成本核算与控制的作用与价值,影响了成本核算和控制效果,影响了财务管理水平与质量。预算执行率指标在绩效评价中的导向作用,促使事业单位在年底突击花钱,造成公共财政资金的损失和浪费。事业单位公共服务的垄断性一定程度上也导致单位内部成本管理制度不健全。财务人员没有制度的严格约束和管理,没有科学的费用分配和归集方法,实际核算过程中会比较随意,数据可信度不高,各部门、各项目、各种服务产品不同时期的成本数据没有可比性,最终得出偏离实际的成本分析结果。

3.成本核算数据复杂,绩效评价流于形式。数据收集是基础,核算技术是核心,数据质量是关键。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基础工作不规范不扎实,会计核算资料、管理制度不健全,甚至出现错误、前后矛盾之处。熟悉业务是成本核算工作的基础,事业单位聘请的账务人员一人身兼多家代账单位,不可能深入到一线了解业务流程,也不清楚公共服务产品的成本要素。业务流程复杂、人员配备不到位、业财融合不紧密,难以准确计算出公共服务产品成本,会计信息质量大打折扣。间接费用按照成本核算对象分配时,需要对一些非财务基础信息进行分类,以实现对相关费用进行分摊。例如人员性质分类、固定资产使用性质分类等。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未按照用途、人员进行登记,计提的折旧难以按成本核算对象进行正确分配与归集。成本数据是预算管理、绩效考核、内控制度的核心基础,事业单位在绩效评价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客观精确的成本会计核算资料,绩效评价工作没有实质性的突破,在评价过程中往往出现主观意识为主的评价结果,导致绩效评价形式化和结果应用空心化。

三、对策和建议

1.加速业财融合进程,实现成本智能核算。事业单位在推进成本核算和业财融合的背景下,复合型会计人才是关键要素,业财融合模式的出现对财务人员和业务人员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业财融合能力强的人才不仅要掌握财务知识,还需要熟悉业务管理,能够寻找到业务和财务之间的共通点,实现业务系统和财务系统的数据实时互通。实践证明财务人员定期轮岗有利于帮助其尽快熟悉业务流程,增强其沟通和管理能力,为业务部门提供更好的服务支持,便于业财融合顺利进行。业财融合必须将业务内容、成本核算、公共服务产品定价紧密地结合起来,力争每一项服务都能清楚地量化为成本和效益。成本核算必须以数据的信息化为基础,财务和业务的信息系统有效对接可以加快业财融合进程。通过各个系统对接及数据的及时传递,打破信息孤岛和数据烟囱,实现数据采集、加工、存储、输出的实时匹配和自动化操作。会计核算系统从工资管理、资产、存货、支付、预算、采购、银行等各个系统或云平台采集数据,加工汇总后匹配成对应的辅助核算项。例如发放职工工资薪酬时,工资系统通过岗位比对自动实现人员性质分类,按成本核算对象进行分类加工。政府采购平台付款后将数据传送给资产系统进行验收,资产系统依据年限、使用对象计算折旧金额再汇总到核算系统。与各种信息系统的无缝链接使智能化的核算系统采集到了足够的成本数据,迅捷的成本信息为事业单位管理决策带来了巨大效益。

2.保证成本信息质量,优化成本核算环境。成本核算是细致严谨、专业又繁琐的工作,高质量成本信息的影响因素有明确的成本核算对象、合理的成本核算内容、正确的成本归集分配方法,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成本分配方法的选择,需要有熟谙业务和财务的复合型人才。鉴于事业单位服务对象多样化的特点,有必要结合行业和单位自身特点,对常见的业务处理进行明确规定。细化成本核算方法、标准、流程,强化成本预算管理,保证公共服务产品成本信息真实、准确、完整,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应用优势,更加顺利、高效地开展成本核算管理工作。只有在不断改进不断成熟的具体核算制度指引下,才能保证成本会计信息的质量,从而真正应用于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现代成本会计的主要职能有计划、核算、控制、分析等内容,成本核算和分析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事业单位可通过培训增强职工的成本素养,将费用细化分解到每一个部门、人员、公共服务产品,从根本上形成一个人人关心成本的核算环境。

3.定期公示成本信息,精准对接绩效评价。政府财务报告对事业单位全面核算成本进行政府绩效评价提出了要求。计量是政府成本会计核算核心,财务部门应定期主动公示阶段性成本费用情况,增加支出透明度,注重成本信息的主动收集及分析整理工作,接受部门、个人的监督。加强与服务对象的沟通,了解服务对象诉求,并根据所反映的合理问题进行适当地整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公平性4e原则中,经济性是衡量绩效的首要指标,事业单位成本会计核算的目的是为绩效评价提供精确的成本信息,绩效评价主体多元化对成本信息提出了更多的需求,事业单位需要以组织、责任部门、服务产品、人员、项目等为成本核算对象,以科学的方法分配和归集产生的各种费用,计算出提供的公共服务产品的成本,以成本为基础进行绩效衡量和项目评价,进而推动事业单位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建立标准化的成本和绩效会计系统[3]实现彼此之间的精准对接,可以促使各事业单位针对支出项目制定成本控制措施,反映公共产品或服务的成本支出情况,为服务型政府提供基础数据资料。

参考文献:

[1]谭华伟,张培林,颜维华,等.医疗成本核算方法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卫生经济研究,2020,37(2):21-24.

[2]黄艾.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成本核算初探[J].财务与会计,2020,(3):62-63.

[3]谢莉莉.政府成本会计的国际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财务与会计,2013,(3):61-62.

作者:林云肖 单位:浙江省丽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