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成本管理反思(6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企业成本管理反思(6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企业成本管理反思(6篇)

第一篇:电建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管理

摘要:本文以电建工程施工的成本为主要研究对象,发现当前成本管理方面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分析了工程项目从投标竣工结算至保修整个过程中的成本管理所包含的内容以及管理方式。

关键词:电建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核算

一、前言

当前我国总计有超过五十家的电建施工企业,都是国家电网集团下属的子公司。电建企业在我国出现时间大约为五十年代初期,因为受到了传统体制所产生的影响,无论是体制还是机制都基本相同,工程在成本管理和项目管理基本一致。工程项目是电建工程企业的主体和基本组成部分,只有充分的管理好工程项目、做好成本管理工作才能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发展和进步。

二、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不足之处

1.成本核算认识度不够

(1)认为项目管理和成本核算是个别人员或者部门的责任电建工程成本的管理是全员参与的一个过程,最终的成本控制是通过生产协调和组织来实现的,其成本的管理和控制应该采取多方位的组织、管理才完成,关系到工程中的所有人员。项目的主管经理和财务经理是主要组织人员,而不是主体实施人员,要了解清楚其中的内涵,否则难以进行全面成本管理。(2)认为以为降低成本能够提高企业效益企业的成本管理应该从效益出发,要从传统的节约理念逐渐的向效益方面的转变。比如:①提高全体员工安全意识,加大安全设施的投入,采纳合理建议,这样会增大一部分的资金投入,但是会将安全事故的发生率,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②引进先进技术设备进行施工,降低设备故障率、加速施工,从而为企业创造更高经济效益;③通过加大设备维护保养力度以及采购先进施工设备来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虽然初级阶段的成本有所上升,但是随着工程的推进,经济效益逐渐提高。(3)过度重视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工程项目管理中进行成本管理和控制是必须的,但是不能只关注眼前利益,要从长远的眼光来考虑,从总体上来进行成本控制。企业的品牌战略包含了市场竞争力和分包单位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从而为企业扩大生产提供必要条件,加大前期投入来降低工程中的安全事故发生概率,局部的投入来提升整体的综合效益,初期的投入可以为后期更好的收益提供先决条件。

2.没有可控制的成本控制方式

电建工程项目中因为其结构形式、规模与施工条件存在差异性,所以各个工程的成本控制也各不相同。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与普通的成品管理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目标成本管理是一次性单独行为。其管理的对象只是一个工程项目,该工程结束之后其管理工作也就结束了。因此,如何根据单个工程进行可控性的成本控制对于整个工程的管理来说非常重要。但是目前很多企业在进行项目成本管理非常的简单和表面,并没有与施工的各个工序联系起来,可操作性非常差,并不能完全控制整个施工过程,也就无法体现出成本差异性的原因,也就导致了其目标成本只是在理想阶段。

3.没有建立全面的权利责任制度以及奖惩机制

在项目管理过程中,要建立健全权利责任管理制度,同时还要制定出完善的奖惩机制,也是使企业更具活力和发展动力的关键,同时还能有效降低工程成本。当前很多的施工企业中内部管理比较混乱、责任划分不清楚,导致了考核制度难以执行。尤其是很多的国有大型企业还停留在过去的大锅饭思想中,只是进行工作安排,从不考虑奖惩,导致了很多员工积极性不高,存在懒惰的现象,为今后的成本管理工作带来了非常负面的影响。

三、加大成本管理力度

成本管理需要从投标开始,至竣工交付使用结束。在实际工作中,招标工作开始时就要开展成本管理,做好内部预算、方案制定、施工组织、成本分析方面的工作,加强工程保修费用方面的成本管理和控制,只要工程开始施工就要进行经营和规划管理,让成本管理工作作为一项基础工作来进行。

1.投标阶段的工程项目成本管理

该过程中的成本管理工作主要是运用工程预算的编制来确定最终的投标价格确认。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来计算出工程施工过程中所造成的全部费用支出,同时将该费用作为投标中所报的最低价格。预算成本的计算为企业投标提供了最为可靠的数据支持,也是保证企业能够中标的主要依据,同时也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

2.在施工准备阶段工程成本管理

一是优化设计方案,合理选择生产要素,为编制合理的工程预算提供依据。二是对于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将所有的人员、设备、材料等都要进行综合考虑。同时,还要反复的进行核算,根据工程现场的具体施工情况来确定各个部分的工程预算支出。三是以分部工程为基础来进行全面核算,根据各个部门、班组、施工团队来分解整个施工过程,确定各个部分的成本,为投入建设之后的成本管理和控制提供可靠的依据。

3.在施工过程中的工程成本管理

施工过程中进行成本管理主要是对各种成本费用进行综合的分析和控制。(1)工程项目中的财务管理人员要按月份进行原材料成本的核算和整理总结出月成本数据,还要以责任来进行考核管理,根据每个分部工程的情况来进行成本差异性比较,查找出导致成本存在差异性的主要原因,同时还要及时的反映到相关的经营管理部门中,针对具体情况采取措施进行处理,避免在后续施工中导致严重的后果。对于工程中的盈亏出现的异常情况需要特别注意,将其控制在最小限度内。(2)加强分包队伍和分包成本的管理分包队伍主要是弥补工程劳动力不足的情况以及进行小型、专业性非常强的单项业务,其主要的控制点在于:a、分包队伍进入到施工现场之后,要立即签订分包合同,缴纳一定数量的质保金;b、分包队伍的施工量增加或者减少应该办理相应的手续,如果存在隐蔽工程必须要告知给分包方,双方签字确认之后才能生效;c、分包的签证不能超出项目部与业主签订合同规定的工程量。(3)加大材料控制力度,建立消耗分析管理制度工程中的主体材料采购要加大管理力度,要充分了解市场情况之后再最终确定。随着我国的能源价格提升,导致了钢材、水泥价格大幅上涨,材料成本已经成为了主要工程成本,但是很多的工程在分包的过程中都进行下浮或者是分清单报价,缺乏价格调整措施。加大信息更新力度,及时了解市场行情,根据工程需要及时储备相应的工程材料;经营管理部门需要加大与物资管理部门的合作,按照单位分项处理,做好实际消耗材料与定额材料的比对工作,如果存在较大差异应立即分析出现原因,总结出应对办法,合理控制材料使用量。

4.工程结算阶段的工程成本管理

在进行工程结算前,财务人员、计经人员将工程的各个部分成本进行统一的计算和对比,如果发现存在严重超额的现象应该制定由相应的业主签字确认,并且还需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核算出材料浪费情况。在工程竣工结算之后,及时的进行工程款项的催促,并且加快竣工移交签证的办理速度,及时向业主提高结算报告。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电建施工企业应该逐渐的加大成本管理力度,首先应该从加强内部管理入手,形成成本管理理念,建立健全内部考核和激励制度,从招标工作开始到整个工程结束,做好预算编制、方案制定、组织规划、成本核算等工作,保证整个项目的成本在可控范围内,促进企业发展和进步,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赵强.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浅议[J].经济师,2012(2).

[2]谢作杰.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探讨[J].财经界,2010(12).

[3]张振坤.施工项目成本管理问题的思考[J].葛洲坝集团科技,2009(1).

作者:杨文艳 单位:山西尚德工程招投标有限公司

第二篇:企业资金成本管理思考

摘要:资金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命脉,而资金成本管理则是企业资金管理的极为重要的内容。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深入和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金融市场,如何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实现资金管理和运用的最优化,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资金成本的影响因素出发,分析了企业资金成本管理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并结合实际工作对如何降低资金成本、提高资金运行效率提出了的一些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资金成本;多元化融资;资本结构

一、资金成本及其影响因素

(一)资金成本的构成

资金成本,是指企业在筹集、使用资金过程中需要付出的成本,主要包括筹资和用资费用。筹资费用,是企业在筹资过程当中发生的费用,包括发行登记费、手续费、评估费等。用资费用,是指企业使用或占用资金过程中需要付出的费用,如利息。资金成本的一般计算公式为K=D/(P-F)或K=D/P(1-f),其中K=资金成本率(即资金成本),P=筹集资金金额,D=使用费,F=筹资费用,f=筹资费用率(即筹资费用占筹资总额的比率)

(二)资金成本的影响因素

1.宏观经济形势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企业的经营活动与宏观经济环境越来越密切,宏观经济形势的波动对企业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尤其对于企业融资方面的影响。首先是货币政策,通过调节货币的供应和信贷政策,通过利率的传导机制最终影响市场。其次是财政政策,通过财政政策的导向,影响财政资金的投放,进而引导企业的投资行为。此外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国际宏观经济形势也通过汇率的传导机制影响国内的资金供求,进而影响资金市场的成本。

2.企业的经营状况

企业的经营状况对企业的融资成本起着决定性作用,尤其在货币宽松、投资渠道有限的情况下,将出现大量资金追逐优质产品的局面,优质企业的融资能力越来越强,在融资谈判中的议价能力也随之增加,反之亦然,因此企业经营业绩和企业的融资成本正相关,两者处于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

3.企业的资本结构

按照资本结构理论,企业的资本结构对企业的价值产生影响,由于债务的税盾作用,形成了从内部融资到债权融资再到股权融资“啄食顺序理论”。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从融资渠道到融资方式,不同的企业有着不同的模式,且不同模式下的资金成本、融资的难易程度也不尽相同。一方面,债务融资可以带来财务杠杆效应,同时通过税盾的作用带来节税收益;另一方面,债务融资的增长会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带来融资成本的升高,还有可能陷入财务危机。此外,企业的资本结构也传递着企业的经营信息,将直接影响债权人对企业前景及经营现状的判断,进而影响企业的融资能力和融资成本。因此。一个与企业相匹配的合理的资本结构不仅能使企业获得更低的融资成本,也是控制财务风险和防范资金断链的有效保障。

4.企业的融资渠道

一般来说,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无论是在融资能力还是融资成本上面,都具有绝对的优势,尤其在货币政策从宽松走向稳健,信贷规模总体偏紧,流动性紧张的背景下,多元化融资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可以降低企业对单一融资渠道的依存度,扩大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另一方面多元化的模式有助于分散企业的融资风险。

5.企业的融资规模

融资规模会对企业的资本成本产生一定的冲击和影响,一方面,在金融市场化模式下,一定规模的融资可以吸引更多的金融机构,达到一定的规模效应,有利于降低融资成本,如银团贷款以及银行间市场发行的债务融资工具;另一方面,在货币紧缩的情况下,市场货币供给不足,如果企业融资需求或者规模过大,为解决资金需求,规避财务风险,将导致融资成本的抬高,企业成本支出相应增加。

二、企业资金成本管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受宏观经济政策影响较大

2014-2015年以来,受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中国人民银行连续六次降准降息,市场资金供给充足,然后在狂欢之后的2016年底,随着货币政策的紧缩,市场资金面趋紧的预期越演愈烈,国债一度跌停,尤其到了2017年多支债券的发行利率逼近甚至突破7%,市场紧张情绪不断蔓延,融资成本不断推高。同时,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呼声日益高涨,各家商业银行拥有更大的利率定价权和利率管理主动权,企业的资产规模、信用等级、经营业绩、现金流状况、融资渠道等等因素,将对企业的融资成本和议价能力产生重大影响。

(二)企业融资渠道相对单一

随着国际经济金融形势以及国内经济调控政策的不断变化,企业的融资方式和渠道也在不断开拓,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但是受限于我国资本市场的改革发展进程、资本市场的准入限制、自由度和透明度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大多数企业依然是以银行信贷为主的融资模式,融资渠道相对单一。因此,企业融资渠道受限,融资结构的不合理将限制企业的融资能力和融资成本,导致融资成本增加,因此企业需要更好的融合市场环境,在融资渠道多元化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

(三)企业资金占用问题突出

许多企业在资金管理中侧重于筹资,而对用资和资金占用等方面重视不够,导致资金的使用效率不高,一方面是企业管理中库存商品、原材料、备品备件等资金占用情况很难得到有效的改善,另一方面是企业的预付、应收等债权居高不下,直接导致企业资金占用较高,周转缓慢,资金使用效率不高。

(四)企业资金预算管理不够深入

预算管理通过对企业资源的合理分配,最大化的整合和协调公司的资源,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资金预算是将预算管理与资金管理相结合,以现金流控制为核心,以成本控制为目标,对企业的资金调度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资金较为短缺时,可以根据资金的需求和用途来权衡轻重缓急、合理安排。资金预算最重要的是及时性和准确性,但是实际工作,许多企业由于分布零散,层级较多,企业内部信息传递不及时,部分预算单位害怕超预算没有资金保障往往会留有余地,而多层级的预算松弛累加将导致较大的数据偏差,无法真实的反应企业资金流入流出情况,影响资金管理和融资决策。

(五)企业信息化程度低

信息化建设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变革的必经之路,信息化可以让企业的管理者及时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投资采购、内部运转等各环节的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挖掘来指导企业决策,但是大多数企业的财务信息化应用仅仅停留在账务处理、辅助核算等方面,缺乏对财务数据分析整合,难以迅速获取决策需要的信息,没有充分发挥信息化指导企业决策的作用。

三、降低企业资金成本的几点建议

(一)挖掘内部潜力、优化资金配置

受多方面原因的影响,我国大多数企业倾向于采取间接融资的方式,而对直接融资和内部融资的使用较少。对比几种融资方式,内部融资成本和风险相对来说最低,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企业资金来源的首选方式应该是自有资金,自有资金越充足雄厚,企业的信用度和融资能力也就越强。而实现内部融资除了提高企业盈利能力,积极组织生产和销售,及时回笼资金外,还可以从企业的管理措施入手。

1.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减少资金占用

重视原材料、半成品及备品备件等大宗库存的收发存情况,合理调度压缩库存,通过引入供应商考核机制,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强化对供应商的供货管理,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最优采购批量,实现资金占用最小化。

2.加强资金头寸管理,寻求合理的资金留存

企业存量资金过高,容易形成现金闲置造成货币时间价值的流失,而存量资金过低,则影响企业的流动性,也可能会出现兑付危机。因此合理的存量资金头寸管理,对企业资金管理具有现实意义。但在实际工作中,存量资金头寸需求,受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因此,企业应通过分析企业各个时期的资金存量水平,结合资金市场行情及企业未来资金需求状况,寻求符合企业自身业务特点的合理的存量资金额度区间,并针对具体情况做适当调整,在保证企业流动性的同时,有效降低资金沉淀,降低资本成本。

3.树立成本意识,合理安排资金支付

在资金的使用过程中,企业应该树立资金成本的意识,区分资金的轻重缓急,统筹安排资金支付,以工程建设项目为例,从工程项目的维度来看,应优先保障关键节点工程的资金支付;从企业的产业类型来看,应优先保障低端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资金支付,如施工企业农民工工资;从收款单位的经营杠杆来看,应优先保障经营杠杆较高企业,防止其资金流断裂,影响产品的及时供应,如工程材料、设备款等。

(二)加强精细化管理,合理确定融资规模

融资规模的确定是企业融资决策的首要问题,因为融资过多,将增加融资成本,造成资金闲置浪费;而融资不足,又将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验和项目投资等,因此,要确定合理的融资规模,防止“宽打窄用”,此外还要把握恰当的融资时机。

1.关注宏观经济形势,把握合适的融资时机

资金市场的形势对融资成本起着决定性作用,企业需要时刻关注宏观经济形势及资金市场的走向,一方面通过对市场形势的预判,选择合适的融资窗口、融资方式及品质,如对银行间市场发行工具的选择;另一方面企业通过对利率走势的预判选择融资的期限及利率方式,如果预判利率下行,应选择浮动利率,预判利率上行,应选择固定利率。

2.加强精细化管理,提高资金运转效率

金融危机让投资者清醒的意识到,很多时候造成公司破产的直接原因不是企业的账面盈亏,而是企业现金流的枯竭,由此可见现金流管理的重要性。合理安排企业资金的流入和流出,实现精细化动态管理,需要加强资金管理的预见性,关注重点应该从静态的资金存量和资金总量延伸到动态的资金流向和资金流量,同时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对资金流入流出的进行实时预测、监督和控制。

3.充分利用债务置换,降低资金成本

受资金市场的波动以及利率市场化的影响,企业不同时期、不同融资渠道的融资利率都不一样,尤其在货币宽松时期,随着资产慌的加剧,优质企业的议价能力提高,为方便在日后灵活调配资金,如在利率处于下行通道时,企业可以通过债务置换来实现资金成本的降低,需要企业在合同谈判时提前谋划,尽可能的争取无条件的提前还款的优惠条款,为企业获得一个期权,为将来的利率和市场宽松期做好准备。

(三)开展多元化融资、拓宽融资渠道降低成本

随着近几年资本市场金融产品不断丰富,非银行社会融资渠道不断增多,加之受宏观调控影响,银行信贷规模趋紧,多元化融资作为银行信贷资金的有利补充,不仅丰富了融资渠道,提升了筹资议价能力,而且在银行信贷资金不能及时到位的关键时期,起到了很好的补充替代效应。

1.优化融资结构,增加直接融资的比重

融资方式的多元化,有利于优化资金配置,降低融资风险,提高使用效率。一方面,不同融资工具之间可能实现功能互补,多元化的融资能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和议价能力,有利于获得最优融资成本;另一方面,企业融资的多元化,拓宽了企业的融资渠道,降低了对银行信贷的依存度,降低了企业的融资风险。在银行主导型融资体系下,企业产生的经营风险和市场带来的政策风险等通过信贷的途径向银行进行传导和转嫁,已成为银行金融风险的重要隐患。随着银行间债券市场的飞速发展,银行间债券规模的急剧扩张,目前已成为一个以合格机构投资者为主,其他主体积极参与,分层有序的市场体系,成为一个横跨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重要场所,为企业直接融资创造了有力条件。

2.把握“供给侧”改革的有利时机,实现融资产品的创新

随着国家“供给侧”改革的推进,金融市场涌现出很多新的面孔,如公司债扩容、资产证券化、绿色金融债券等,2017年1月国务院印发《“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中要求:“推进绿色金融业务创新,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对节能减排重点工程给予多元化融资支持,积极推进绿色债券市场发展”。受国家政策影响,未来将迎来一个多元化的环保金融新时代,企业应该把握国家政策改革的有利时机,实现企业融资产品的创新,紧跟时代的步伐。

3.充分利用法人账户透支,满足短期流动资金的需求

法人账户透支是指银行根据法人的经营业绩和资金流量,核定授信额度,当企业有临时性资金需求时,为企业提供主动融资便利的短期融资。与一般流动资金贷款相比,法人账户透支主要用于满足企业临时性资金周转,具有随借随还、手续方便,灵活快捷等特点。由于企业的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时点不同,会出现一个时间上的临时性资金缺口,这就需要充分利用法人账户透支,满足短期流动资金的需求。

4.充分利用银行承兑汇票进行支付,降低资金成本

银行承兑汇票是一种将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结合的信用支付工具,作为支付结算的工具,它比普通的商业承兑汇票更容易被企业所接受,随着电子银行承兑汇票的普及,汇票的背书转让和承兑贴现等更为方便快捷。使用银行承兑汇票进行支付结算,一方面可以成为企业的一种融资渠道,另一方面可以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此外,为充分利用银行承兑汇票进行支付,企业在合同招投标及合同签订过程中,应写明汇票支付相关条款,完善合同及法律依据。

(四)构建信息化时代的资金管理模式

企业信息化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变革最大的特色之一,如何利用信息化的成果来指导企业经营决策是关键。所谓信息化,首先是数据的信息化,根据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的需要来设置数据的维度、搭建数据的框架,并确保各维度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其次是流程的信息化,将内控制度和流程嵌入信息化模块,设置统一的操作流程,减少人为控制,提高准确性;再次是决策的信息化,通过对基础数据进行分析和筛选,采取科学的分析管理工作,为企业决策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周建利,论资金成本在筹资决策中的作用[J],当代经济,2012,(4),116-117.

[2]宋琦,资金成本在财务决策中的应用探讨[J],现代商业,2016,(2),154-155.

[3]程琪,对资金成本问题的探讨[J],商业经济,2016,(11),47-49.

作者:孙果 单位: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第三篇:企业成本管理分析

摘要:基于建筑行业本身独有特征和服务性质,建筑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在拓展外部经营渠道的同时,着手优化内部管理。成本管理与控制是内部管理的基石,其成效如何能够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和持续发展,因此围绕这一问题展开探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企业;成本管理

一、成本管理与控制对企业全局管理的重要性

成本管理与控制的目的是帮助企业降低单个产品或服务的成本,从而提高整体经济效益。成本管控对企业全局管理的重要性,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第一,成本管控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如企业出现经营困难,收益降低,导致日常流动资金短缺,影响整体运作、发展时,加强成本管理不仅该企业扭亏为盈的关键,也是其必由之路。第二,成本管控是内部管理的支撑。商品交换产生利润,降低成本能够为企业增加更多收益,因而加强企业成本管理就要从企业生产、服务等各个方面入手,促进部门间的协同合作,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消耗,进一步完善内部整体的管理体系。第三,成本管控是企业日常决策的依据来源。企业经营决策需要配合产品成本,也就是说,决策的有效性取决于产品生产、市场环境等各种信息的掌握,因此企业在制定经营决策前,必然要对成本管理进行全方位的了解,从而先于市场变化之前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经营策略,增加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提高经济效益。

二、建筑企业成本管控存在的现实问题

(一)缺乏成本管控的约束机制。现实中,部分建筑企业在内部制度的设置和应用方面,仍存在管理制度不规范、缺乏可操作性等问题,进而难以对企业各部门及员工形成有效的约束力。(二)成本管控范围相对较狭窄。在企业成本内容上,成本管理不能只盯着产生成本的某个方面,而要有全局意识,将企业施工周期、经营决策分析等各方面都纳入管控范围,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不能单纯的“就事论事”。同时还要根据市场的发展、未来规划、经济政策的方向等各种因素,对企业发展的成本进行初步预测,重视企业战略发展。(三)价值链管理体系尚未完善。成本管理不仅要掌握企业经营各项成本,还要立足企业全局发展,对整个价值链进行分析管理,灵活控制。在现实中,多数建筑企业并未自上而下形成价值链管理体系,仅侧重某一环节的成本管控,使得这一环节的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其他环节却频现亏损,整体经济效益终难得到明显增长。

三、提高建筑企业成本管控水平的可行思路

(一)健全企业成本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的成本管理机制主要可从成本核算、成本预测两个方面入手。具体地说,对于成本核算的优化,可将重点放在提高建筑企业财务人员的工作能力上,促其严格按照相关准则进行核算监管,以减少或杜绝人为故意或无意造成的成本数额扩大或缩小。(二)加强成本管理监督控制。实践中,建筑企业运营中的任何环节出错,都可能影响企业在行业内的信誉和竞争力。因此,加强成本管理监督控制,不仅有助于规范企业员工岗位职责和行为态度,还能保障成本管理工作细致化、高效化。(三)汲取先进经验教训,积极引入新成本管控方法。随着经济危机、金融风暴等国际经济环境的冲击,较以往有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四、背景描述

山西宏宇诚铸商品混凝土有限责任公司是由山西宏宇诚铸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与自然人李福龙、马军共同出资成立。山西宏宇诚铸商品混凝土有限责任公司自主经营、独立核算。公司预计年产商品混凝土50万立方,三条生产线。公司财务核算工作在初期没有电算化管理造成信息失真,错账、未达账频发。发现问题后通过深入调研公司生产流程,发现公司没有利用好预算管理工具、公司经营信息、财会电算化。员工成长学习管理工作几乎空白。通过分析,发现公司材料采购—生产—销售—财务核算,只要合理运用“产品配比”这个牛鼻子,合理利用信息化工具就能将杂乱无章的经营管理工作迎刃而解。通过对按作业成本分配变动制造费用,为销售部合理提供了各种产品的变动成本价格。改革了销售部门按完全成本法的不科学、不合理。销售商谈有了根基,争的了市场份额的扩大。通过利用管理会计一系列相关工具,改变了企业经营中的缺失,使企业股东、主要领导人真正感受到管理会计的重要性、实用性。为企业规范经营起到决定性作用,能为企业价值创造最大化保驾护航。在2013年半年报中,公司销售经理发现报表**单位应收账款与销售部统计的相差上百万。回报后,引起公司主要负责人高度注市,经过组织项目评估审计组查证,发现公司存在多错,主要问题:(一)原材料采购,验收环节存在重大缺陷。因供料运输受限,多为夜间供料。验收数量存在最大舞弊,存在车辆重复过磅。(二)材料会计统计收料小票入账,手工记账,没能与磅房料场形成复式核对。(三)销售部门运行参照同行业,没能形成公司合理的定依据,形不成公司竞争优势。(四)生产与销售、运输环节,业务集中供货时,调动不了司机的积极性,客户满意度不高。(五)销售结算与财务环节发现销售部门有时收现不上交财务,结算销售财务漏记,信息不共享缺陷。(六)财务部门会计人员由三方股东推荐组成,其中李福龙、马军两位股东推荐的会计人员马会计是位上年岁的老会计,不会电算化财务软件,焦会计担任出纳多年,但对会计核算不了解,形不成对会计的实质性监督。财务会计与材料会计没能形成完整流程的一体核算流程。经过调查分析该公司生产环节和工艺流程。“生产产品材料配比”是统一该公司的“牛鼻子”,围绕这个配比核心支出,利用管理会计有关工具:1.作业成本分析法,核算产品单位变动成本,确定产品销售定价模式。2.利用生产系统数据信息,推算生产耗用出库量,月末盘点测量库存原材料,倒挤考核本月采购验收。3.利用生产系统数据,倒挤司机运输趟数及销售结算量。4.增设内控考核部门,按日收集采供部门、生产部门、销售部门、运输部门、财务部门所有信息。通过按日、按月对比,辅助具体经营管理工作。

五、应用过程

成立了以投资三方共同组成的内控管理经济分析科,内控股东山西宏宇诚铸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委派代表任科长。聘请山西平诚会计师事务所中间机构辅助指导。以管理会计工具为手段,独立于公司各部门,保持独立性,受公司董事会直接领导。通过收集各部门生产信息,对比分析经营中不相匹配的工作环节,统领各部门经营工作,参与公司经营活动管理各环节。使管理会计的职能。经营分析科按生产系统提供的日报表逐日汇总生产总量,按日生产总量除以搅拌车每趟拉运量(分9立方/车;12立方/车)。可推算出司机拉运总量,作为计件依据,并按日单独汇总与运输部门上报数对比。根据行业特性,商品混凝土无产品库存,而且实际结算量往往盈余。用生产系统生产量计入经营分析借方,销售部门销售结算作为生产量的递减方,月末查对已销未结算部分。转为待处理结算,并说明未结算理由,专人负责落实。月底结平生产量统计数,以低于月从零开始。未结算部分,不在考核对比系统累计结存。应收款销货款由销售部门催收,报财务部门入账。销售部门按周向经营分析科报送销售结回回款情况。经营分析科牵头,销售部门、财务部门配合,按季到客户单位对账一次,查对应收账款的真实性、安全性。根据生产系统提供产量汇总数,按总工程师及技术部提供的产品用料配比标准分解本月生产C10、C15、C20、C25、C30等各种产品的水泥、沙子、石子、添加剂标准成本。按计算出的标准成本结转本月出库原材料倒挤库存材料结存。由经济分析科牵头组织相关部门现场测量库存的准确数量,考核采供部进货的真实性。从整体上杜绝了行业特殊性。原材料散堆存放,收料运输车辆白天限制,夜晚收料容易造成漏洞的管理缺陷。在商品混凝土销售合同签订后,公司根据合同供货日期及供货量,提前做好库存材料充足准备,混凝土输送泵车正常,而且必须有备用泵车,按运输距离测算。运送搅拌车是否一个工作面开始浇筑需要连续工作完成。司机的拉运积极性与计件工资科学合理直接联系,计件工资统计有误会伤害司机工作的积极性。经过分析确立了基本出勤工资1000元、计件效益工资,两者相加。计件工资要求,每月每位司机出车(8公里以内运距)不少于30趟可得到计件工资1000元,少一趟扣80元。当月拉运累计数从31趟—50趟。每趟计算效益工资60元。超出50趟,每趟降到50元。目的为了平衡换班司机休息,限制出车总量平衡司机工资。

作者:刘彦 单位:山西宏宇诚铸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第四篇: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体系构建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关乎生死存亡,为争优势,经营成本管理是企业日前需要关注的重点。施工企业所面临的项目比较多,建设成本管理体系刻不容缓,企业需要结合自身实际的经营状况,制定合适的成本管理体系。本文作者针对施工企业如何构建和健全项目成本管理体系作出了一些阐述,希望能够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关键词: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结构优化

一、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体系构建

(一)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体系的内容

首先,合理调整企业内部组织架构及职能建设。施工企业要明白部门之和小于等于整体的道理,一个项目快速无误的实施离不开企业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员工,因此合理的企业组织架构及职能建设是必须的。第一,企业内部的组织架构应该包含财务部、内部审计部门、人事部门、生产一线部门等,并保证每一个部门都是专门的、独立的。第二,部门职能建设指要明确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职责、权利以及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并激励部门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其次,规范企业项目施工程序。在承包项目之前,施工企业需要对整个项目实施成本进行精确估计,并给出成本价格浮动的范围,然后按照合法的程序进行项目竞标,取得项目施工的资格。由于项目所涉及的资金成本较高,施工企业要与之签订相应的合同,确保施工企业的利益。取得项目施工的资格后,施工企业需要结合项目本身的要求做好施工计划安排,作者指出,施工计划要详细,便于后期考量施工的进度,但不得不强调,施工过程是较为灵活的,可不必按照计划严格实行,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另外施工过程要注意财务成本信息的收集,便于后期成本核算,为下次项目施工给出参考性意见及可行性调整手段。再次,施工资源要严格管理。项目所涉及的资金成本较高,可能一些资源的不恰当管理并不会引起重视,但是作者指出:成本管理要求我们必须要加强对施工资源诸如项目资金、设备等的严格管理,不断的降低成本价格,为施工企业争取更多的价值效益。最后,成本体系。目前我国施工企业成本体系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格式和标准,且通常是以文本的形式呈现的,其内容包括成本手册、成本记录以及程序文件。成本手册规定了一个项目成本管理的具体措施以及整个项目在成本管理上所要达到的高度。成本记录是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成本情况的记录,具有一定的监督作用,也便于后期成本的核查。程序文件则是对工作人员的要求,是员工必须遵守的企业制度。

(二)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体系构建步骤

施工企业的组织结构主要有三个层次即企业的结构体系、员工岗位层次、项目结构体系,企业的结构层次是一个企业工程部门的基本架构,包含策划部门、技术北门和财务部门等,企业需要设定专门独立的分部门,明确各分部门的职责。员工岗位层次主要指的是施工的一线工作人员以及会计部门的工作人员。项目结构体系是对整个项目的人员、资源的统一调配,合理利用企业资源。针对企业的项目管理层次,施工企业要求其要从宏观上把握整个项目的进度,对整个项目的成本做好监督管理和评估。员工层次的管理是指要对员工的工作进行监督考察和调节,促进每个岗位之间的和谐。作者指出,各施工企业不是缺乏相应的成本管理体系,而是其成本体系的内容都是大同小异的,有的是不适合企业的,因此,各施工企业需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设计适合自己的成本管理体系。

二、如何完善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体系

第一,建立全新的项目成本管理理念。首先针对企业的施工项目,企业需要树立新的成本管理理念,做到在项目实施之前对整个项目实施成本进行精确估计,并给出成本价格浮动的范围;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施工过程是较为灵活的,可不必按照计划严格实行,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整个项目结束后,企业需要对实际项目成本进行成本分析,并做好财务报表,为企业后面的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提供参考意见。其次,企业需要扩大项目成本管理理念的影响范围,将影响扩大到企业的其他管理领域内,做好其他领域的成本管理工作,企业整个成本管理工作贡献力量。第二,做好项目成本管理宣传工作。项目成本管理宣传工作是将全新的项目成本管理理念深入人心的必要手段,当企业员工内心有了成本管理的意识之后,就会主动积极的实行企业所制定的成本管理体系的管理条令,为整个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第三,拟定最合适的项目工程合同。由于项目所涉及的资金成本较高,施工企业要与项目企业签订相应的合同,确保施工企业的利益。这份合同需要施工企业精心准备的,必须要科学合理,尤其在成本预估和原材料的价格方面尽量做到精确化。作者指出,针对短期的施工项目,施工企业可以按照当下的原材料价格做成本预估就可以了,但对工期比较长的工程,施工企业就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即分析原材料的市场情况,确定原材料价格的市场走向并在预估成本的时候考虑到这种因素的影响,给出成本的浮动值,并体现在合同内容里面,确保施工企业的利益最大化。具体的优化策略如下:规范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控制的程序。一套成熟的企业成本管理体系都是在不断规范和改正中建立起来的,那么针对建立初期的企业成本管理控制体系我们要如何规范企业成本管理控制的程序呢?作者认为解决的关键就是加强过程的监督,尤其是项目实施过程中成本使用情况的监督,在对每个部门和员工进行考核和监督的过程中,一旦发现有违规操作行为,就必须马上指出和纠正,不断的规范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控制的程序。制定标准化的成本指标控制。首先,施工企业在进行项目成本管理之前就需要制定相应的成本控制指标,这些指标需要满足两个要求:合理化即要真实反映施工企业成本管控的现状;可量化即成本控制指标是可以量化的,便于施工企业在后期成本核算和成本分析。施工企业在不断的成本分析过程中,发现成本控制指标,实现成本指标控制程序的标准化。加强成本费用控制。在整个项目施工过程中,所涉及的成本费用有4种即项目原材料费用、人力资源成本费用、设备使用费用以及其他费用。首先是对项目原材料费用的控制,一个项目所需要的原材料越多成本费用就会越大,但又不能单纯的为了节省原材料成本而降低原材料的使用量,对此作者认为施工企业需要寻找优质原材料的进货渠道,严格控制原材料的使用途径,控制原材料的成本费用。其次是对人力资源成本费用的控制,人力资源是整个项目顺利进行的保障之一,企业需要重视这块的成本控制。一般低,施工企业会按照之前的承包合同来实施,作者认为施工企业需要比较不同企业的人工成本费用,制定合理的成本价格并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安排和利用。再次是对设备使用费用的控制。考虑到施工设备的后续使用价值,施工企业在前期选择施工设备的时候既要考虑到设备的质量又要考虑到设备价格是否合理。在设备使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对设备的爱护、维修和保养,避免设备的过度磨损和使用,增加施工设备的使用寿命。最后,关于对项目其他费用的控制方面也需要注意。作者指出项目的其他费用包括员工的办公用品、客户接待所产生的费用、员工差旅费等。在对项目原材料费用、人力资源成本费用、设备使用费用的控制之余,施工企业还有注意其他费用的控制,比如缩减一定的人员及员工开销等。充分利用目标成本法。目标成本法是企业控制成本,制定产品营销及利润的方法,在充分了解了市场需求、确定具有竞争优势的价格以及企业所想要达到的利润的前提下,确定本阶段企业产品的成本。它遵循价格导向、顾客至上的原则,做好产品的设计,达到整个产品的生产周期成本减弱的目的。企业需要明确目标成本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周而复始的,不是说一次成本控制就结束了,上个阶段目标的实现是下个阶段目标实现的基础。

三、结语

成本管理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不同企业对于成本的管理控制需要有着不同间接,结合自身实际的经营状况,制定合适的成本管理体系。作者在介绍了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体系的内容后,针对施工企业如何完善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体系做了详细的阐述,希望能够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貌信光.项目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05):7-8+17.

[2]陈国荣.制造业“三化”(SRV)成本管理创新探索——来自宝钢特钢的实践[J].新会计,2017,(03):30-34.

作者:田仕军 单位:中铁五局集团贵州工程有限公司

第五篇:制造企业战略成本管理方法

摘要: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的经济发展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18大以来,这种变化表现的更加明显,我国的经济发展可谓进入到了一个新阶段,在这样一个宏观经济环境背景下,我国的制造行业是面临着传统成本竞争优势丧失的巨大压力,对于制造企业而言,要想继续保持原来的竞争优势或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从而能够在全球化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转变发展理念和思路,实施战略性的变革创新。而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环节,为贯彻企业战略管理要求,更好地适应现代商业环境的演变,就需要变革传统的成本管理观念,推行战略成本管理理念和方法。本文主要从价值链、产品生命周期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个角度分析探究制造企业推行战略成本管理的有效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战略成本管理;价值链;生命周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国内外商业环境变化给制造企业带来一系列困难和挑战

(一)制造企业面临全球化竞争的严峻考验

现如今,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一股不可逆的经济潮流。对于我国而言,经济全球化给我国企业送来了市场扩大化的“温暖”的同时,也使得我国企业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而这种压力尤其体现在我国的制造企业中,因为对于我国制造企业而言,原有的低成本优势正在不断消失,企业获利空间进一步被压缩,企业的经营发展面临严峻的考验。

(二)制造企业传统的成本管理观念无法有效应对新商业环境的挑战

传统的成本管理主要集中关注企业生产制造过程的成本核算,存在严重的片面化,既不能反映企业总体的资源消耗和利用效率,也无法从企业内外部价值链的全局上对成本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更不能为企业战略管理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在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中的贡献度较低。

(三)战略成本管理在制造企业中尚未得到普遍有效的推行

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重视并实施战略管理,但在成本管理领域战略成本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尚未能够得到全面的理解和有效的实施,在企业竞争优势建立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和体现。

二、战略成本管理的内涵和特征

(一)战略成本管理内涵

战略成本管理是为了让传统成本管理方法适应现代经济环境,而对其所做的变革。具体而言,战略成本管理就是将传统成本管理的非战略视角转变为战略视角,将成本管理的范围从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进行拉长、拓宽,从而产生具有战略意义的成本管理信息,并对其加以使用,最终帮助企业建立起自己的竞争优势。

(二)战略成本管理分析的基本框架

1.价值链分析

从价值链分析的角度,现代企业是由一系列作业活动所构成的经营系统,这些作业活动既包括生产等基本作业活动又包括基础设施等支持作业活动,各项作业活动彼此配合,共同为企业创造价值。而且在运用价值链分析时,其并不局限于企业内部各种作业活动的分析,它还可以拓展到对企业与供应商、销售商等之间的价值链条进行分析,以及对竞争对手的价值链成本进行研究,从而做到知已知彼、扬长避短。

2.成本动因分析

战略成本管理意义上的成本动因分析超出了传统成本动因分析的范围,换言之,即战略成本管理意义上的成本动因分析不再局限于只对企业所生产的产品进行成本动因的分解与分析,而是要将除产品以外的其他与企业战略相关的活动或事项也要纳入成本动因分析的范围内。

3.战略定位分析

根据西方相关竞争理论可知,企业的竞争战略有很多,例如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等,在这些众多的战略中,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经营管理水平、竞争环境的激烈程度等选择适合自己的竞争战略,而这一选择的过程需要企业进行战略定位分析。所谓的战略定位分析就是指企业识别和确立其竞争优势,进而从战略层面分析企业成本管理,并就如何从成本角度为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与保持提供支持确定相应的方案。

三、制造企业推进战略成本管理方法分析

(一)价值链角度

1.企业内部价值链的战略成本管理

企业需要将各项作业按照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区分为战略作业和非战略作业,对于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密切相关的战略作业,应对其进行重点考察与分析,从而不断提升这些作业的价值量,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和增强服务。而对那些非战略作业,建议采取外包等形式,以便企业集中资源和能力提升核心能力。

2.企业间价值链的战略成本管理

企业间价值链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是纵向型价值链,二是横向型价值链。对于纵向型价值链而言,其所形成的“纵向一体化”有助于加快企业交易的达成,既提高了交易效率又缩短了交易时间,从而最终节约了相关交易成本;而对于横向型价值链而言,其所形成的“横向一体化”有助于发挥规模经济效应,提升企业在同行业中的竞争优势。企业间的战略成本管理不是立足于最低成本,而是立足于企业的战略定位。有时,略高的成本可能还有助于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持续发展。

3.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

通过对竞争对手的价值链构成进行分析,可以了解竞争对手的成本情况、战略选择以及其竞争优势的形成原因等信息,从而取其精华,取其糟粕,最终提升自身的战略成本管理水平。

(二)产品生命周期角度

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等相关理论可知,当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处于其生命周期中的不同阶段时,企业所面临的竞争环境是不同的,其所采取的成本管理策略也是有所不同。例如,在成熟期,企业可采取成本领先战略,以巩固现有市场份额和维持现有竞争地位。现如今,由于科技加速发展等原因,产品生命周期快速缩短,战略成本管理要求制造企业从综合成本的角度全面考虑企业的产品构成,形成研发一批、推进一批、保持一批、逐步淘汰一批的可持续发展的产品构成格局。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角度近

几年,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到了一个不同于以往任何一个时期的新阶段,以前主要靠资源要素投入驱动的粗放发展方式必须向创新驱动的集约发展方式转变。为了适应这个新阶段,我国提出了供给侧改革,同时针对制造行业,还颁布了相关政策规定,要求我国的制造企业必须转变生产方式,要将现代的信息技术融入到传统的生产中,加快生产、管理、营销模式变革和流程再造,推动传统制造业焕发新生机。

四、传统制造企业实践应用战略成本管理探索实例

笔者所在企业为电站设备机械制造企业,面对严峻的内外部环境的压力,企业为了得以延续、生存,对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迅速作出反应,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通过一系列挖潜降本方式,使企业保持了竞争优势。而挖潜降本方法实质上正是从传统成本管理方法向战略成本管理方法的转变,总结举例如下:对制造企业而言,产品成本中的直接材料成本占比最大,为了降本增效,首先从降低材料成本着手,通过材料采购招投标、打捆招标等方式比价、降价,部分材料成本有所下降,却还是满足不了企业利润的需求,还需要多维度、多渠道成本控制。经过测算分析,决定改变某些零部件的生产加工方式,将此部分零部件外包给外协厂家生产,因外协厂家所处地域、人工、规模、设备等因素,生产加工该零部件比自己生产成本低,更经济,同时又避免了企业大马拉小车的资源浪费,更能提高作业效率。此种做法正是价值链分析中区分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将企业资源投入增值作业,从而提高资本运营效率的实例。

五、战略成本管理方法实施建议

(一)将成本管理与公司战略管理相结合,不仅可以改变传统成本管理方式下认为成本是财务部门的事情的固有观念,而且自上而下向全公司、全员传达了战略成本管理方法的重要意义及对企业的深远影响,更有利于战略成本管理在企业内的良好运行。(二)企业管理者应合理利用各种管理手段与技巧,让企业全体员工都能参与到战略成本管理中,同时还要注意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从而确保战略成本管理能够高质量的完成。(三)将战略成本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相结合,综合考虑,互为补充,以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继德.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在我国应用的现状、问题和对策[J].会计之友,2014,(26).

[2]杨晶.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行政管理改革,2016,(10).

[3]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高级会议实务[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7,(03).

作者:蒋晓霞 单位:南京汽轮电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第六篇:营改增政策对建筑企业成本管理影响

摘要:通过研究营改增政策对建筑企业建筑安装工程项目造价及税负的影响,进而分析其对建筑企业内部管理特别是成本管理的影响,并探讨建筑企业如何适应营改增带来的内部管理的变化。

关键词:营改增;税负;成本管理;影响

0引言

2016年3月7日国家财务部和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关于做好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增值税全面试点准备工作的通知》,要求自2016年5月1日起,将营改增试点扩大到建筑业、房地产、金融业、生活服务业。事实上,营改增政策对建筑企业的影响是深远的,它与国家推行的其他供给侧改革措施形成强大合力,改变建筑行业原有产业链结构,重塑建筑行业的生态环境。增值税属于价外税,采取价税分离方式进行征税,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当期增值税销项税额-当期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从应纳税额的公式可以看出,营改增实施后,建筑企业的增值税应纳税额计算明显变得复杂了。具体探讨下营改增政策对建筑安装工程项目造价及税负的影响和营改增政策给建筑企业成本管理带来的挑战,以及建筑企业针对营改增政策应采取的管理变革措施。

1营改增政策对建筑安装工程项目造价及税负的影响

要客观地回答营改增对建筑企业税负的影响这个问题,必须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在3%征收率的情况下,税率是明显下降的。因为原来3%的营业税是直接将收入乘以3%,而营改增后的3%征收率,应先将收入除以1.03再乘以3%,下降的具体幅度为0.087%。但是3%的征收率仅适用于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企业或特殊的建筑安装工程项目,比如:营改增政策过渡期的老项目、建筑企业系小规模纳税人、施工企业为一般纳税人企业但只为甲方提供清包工服务等。营改增政策正式实施后,大部分具备一定规模的建筑企业及建设项目均应采用一般计税方式交纳增值税。因此,重点考察采用一般计税方式下增值税对建筑企业税负的影响。由于营改增政策的出台,各省市主管部门对营改增后建筑安装工程定额进行了相应调整,这个调整不仅直接影响了营改增后建筑企业的实际税负,也直接影响了建筑安装工程项目的整体造价。以福建省为例,福建省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总站根据国家营改增政策对本省建筑安装工程项目造价预算进行了修订,出台了《福建省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定额(2016版)》。与营改增前相比,本次定额调整最大的特点是将定额中作为税金计算基数的各项工程造价组成费用或价格均换算为不含增值税的价格,将原营业税及相关附加税综合税3.36%,改为增值税税率11%,并将原营业税的附加税如城市建设维护税等,调整至企业管理费。此外,还相应调整了其他规费的取费比例。以2016年5月承建的位于福建省泉州市聚龙小镇福缘居一期及地下室住宅楼为案例,对营改增后新的计价规则对该住宅楼造价及税负的影响进行具体分析。该栋住宅楼建筑面积约15000m2,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下一层,地上31层,共建有住宅120套,室内毛坯房,公共部分精装修。将该栋楼的工程量分别根据营改增前后的定额进行造价预算。得出按营改增前的定额计算的造价为18,368,811元,按营改增后新定额计算的总造价为19,319,056元。营改增后的总造价比原来高了950,245元,提高幅度为5.17%(详见表1,分别按营改增前后的定额进行计算对比)。营改增前总造价中的营业税及附加为617,223元,营改增后按11%计算的增值税为1,914,501元。但这个增值税只是增值税销项税额,并非实际税负。因此还必须从销项税额中扣掉可抵扣的进项税额,才能得出本项目的增值税实际应纳税额。通过计算,该工程的材料部分可取得进项税额为810,721元,机械部分可取得进项税额为114,210元,增值税进项税额共计924,931元。实际应纳税额=销项税额1,914,501-进项税额924,931元=989,570元,实际税负率为5.12%。在实际业务中,增值税进项税额还包括建筑企业购进不动产、固定资产、行政办公的物品等取得的增值进项税额。这些进项税额只要符合规定,也可以从销项税额中抵扣。因此,实际税负会比上面测算的数据更低。经过案例的测算,按营改增政策调整后建筑安装定额计算,该住宅建设项目营改增后的税负提升了近2%,总造价提高了5.17%,那么建筑企业不仅将提高的税负转嫁给了甲方,还增加3%左右的利润。因此,得出的初步结论是:按营改增后的福建省新定额标准,实际上是有利于建筑企业。根据增值税的税制原理和案例测算可知,建设项目的税负高低实际上取决于可抵扣进项占比的多少。由于进项税额主要来源于钢筋、水泥等建筑材料,那么造价中可取得进项抵扣的材料占比大小就会对税负造成直接影响。材料成本在总造价中的占比,取决于“量”和“价”两个因素。比如钢筋等建筑材料用量占比大的项目,其增值税实际税负会降低,或者钢筋等建筑材料价格出现剧烈波动时,也对实际税负产生重大影响。以钢筋价格为例,2016年5月,主要建材如钢筋价格处于近几年的相对低位(2258元/t)。一年多后的今天,钢筋价格已涨到4000元/t左右,其他建材价格也有不同幅度地上涨。那么,试按钢筋价格4000元/t计算,并假设其他建材、机械台班及人工价格均不变,测算其总造价和税负的变动情况。仍以上述案例为例,该住宅楼的钢筋用量804.48t,由于钢筋价格上涨,该项目含税的钢筋成本增加1,185,182元,增加可抵扣的进项金额238,239元。套入定额重新计算的总造价为20,914,227元,销项税额为2,072,581元,可抵扣的进项税额为1,163,169元,应纳税额909,412元,实际税负率由原来的5.12降为4.35%。经过案例的测算和分析可以得知,根据福建省营改增后的定额,营改增后税负虽然有所提高,但由于定额调整后,预算总造价提高幅度更大,因此,营改增政策反而提高了建筑企业的利润。而营改增后,具体税负的高低,与可抵扣进项税额占总造价的比例密切相关。可抵扣进项税额占含税总造价比例高的项目,其实际税负较低;反之,可抵扣进项税额占含税总造价比例低的项目,其税负较高。另外,在主要建筑材料价格剧烈波动时,其税负会随着材料价格的上涨而降低,随着材料价格的下跌而升高。营改增对建筑企业税负的最大影响,其实是将原业的固定税率变为浮动税率。所以,营改增对建筑企业税负及造价的影响并不能一概而论,而应该针对不同项目特点不同建设时期进行具体分析。

2营改增后对建筑企业成本管理的影响

营改增政策的实施,对建筑企业的成本管理带来巨大的挑战。根据营改增政策调整后的定额虽然有利于建筑企业,但由于其并非强制性规范,作为乙方的建筑企业是否有足够的议价能力,来保护自己的利益是一个未知数。此外,由于增值税的管理细则较为复杂,企业很容易因为对增值税相关业务不熟悉或工作失误,造成税收损失。比如增值税发票分为专用发票和普通发票,只有取得正确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才能抵扣,取得增值税普通发票或取得的专用发票内容有错误是无法抵扣的。增值税管理条例还规定,一般纳税人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必须在180d内到税务部门进行认证,认证合格的必须在当月申请抵扣。在现实工作中,有无数因取得的增值税发票不符合规范或未按规定到税务部门进行认证,而无法抵扣的例子。这种损失,完全是因为企业内部人员不熟悉增值税法规,或不能认真负责地办理增值税涉税业务造成的。另外,营改增以前考验采购能力的主要标准就是“物美价廉”,对是否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并不关心。甚至一些小规模建筑企业在采购材料时采取不开发票的办法以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而营改增政策实施后,若为了节约成本,而不取得增值专用发票,将会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3营改增政策实施后,建筑企业应采取的应对策略

建筑企业从决策层、管理层到执行层都应对营改增政策有深刻地理解和认识。许多人认为,税务管理是财务部门的事情,与其他部门关联不大,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营改增后,企业的采购业务、不动产投资、固定资产的购置,包括日常行政公务活动都会涉及到增值税业务。企业从领导者到普通员工,都必须充分重视增值税,认真学习有关增值税的相关知识,并熟练运用于具体业务活动。比如,行政部门采购的办公用品及水电费支出、设备管理部门计划采购的建筑机械、投资部门拟购进的不动产,这些业务都可以取得增值税进项税额。至于材料采购部门负责采购的钢筋、水泥、瓷砖、电缆等主要建筑材料更是增值税进项税额的主要构成项目。这些业务活动产生的进项税额能否用于抵扣,除了必须用于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外,还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并由企业财务部门按时到税务部门进行认证。因此,建筑企业必须针对营改增政策,重新梳理自己的业务流程,将增值税有关规定增补到采购业务流程及各项公务活动中,建立起一套适应营改增新形势下的业务流程体系。建筑企业还应加强针对增值税的税收筹划工作。营改增后,企业投资的不动产和固定资产均可以抵扣进项税额。建筑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政策,在能力范围内适度投资不动产和更新固定资产,在改善企业形象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同时,不能适当降低增值税税负。在材料采购中,增值税可筹划的空间也不少。比如,商品混凝土如果向混凝土搅拌站采购,只能取得3%的进项专用发票。但是,作为商品混凝土重要组成部分的水泥增值税率却是17%,一立方商品混凝土中水泥的成本占比达到1/3左右。从税收筹划的角度,建筑企业应直接采购水泥,取得17%的水泥进项税额,再交给混凝土搅拌站进行加工,混凝土搅拌站向建筑企业收取加工服务费,并开具3%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给建筑企业。这样,建筑企业就可以达到多取得增值税进项税额的目的了。

4结语

营改增政策后,建筑企业可以合理利用政策,加强税收筹划和管理,以达到合理降低税负的目的。综上所述,营改增政策不仅直接影响建筑企业的收入和税负,也将推动建筑企业的内部管理的变革。建筑企业应提升组织的学习能力,开展增值税等税收的合理筹划工作,建立营改增政策下建设项目目标成本动态管理体系,让营改增政策成为企业管理提升、能力提升、效益提升的新契机。

参考文献

[1]360百科.增值税

[2]马郡,赵金梅,徐锋.营改增实战[M].北京:北京华章图文信息有限公司,2016.

作者:江珊珊 单位:福建省闽南建筑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