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企业成本管理应用(8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1目标利润模型的制定
目标利润法的应用,首先要确立目标利润模型,目标利润模型的制定,对不同企业而言是千差万别的,具体应结合企业的实际条件、成本影响因素等来确立.
2目标利润规划
目标利润规划的主要方法是“量-本-利”分析法,通过运用这种方法进行目标利润规划,可以对企业的成本、业务量、利润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规划.每家企业的业务类型不同,其成本和利润情况也千差万别,但总体而言,量本利分析方法:通过量本利分析法可以找出销售价格与盈亏平衡点及成本之间的关系,在制定了目标利润之后,就可以得到相应的成本目标.而在实际条件下,企业某种产品或某个项目在不同阶段的成本消耗不同,且对每个阶段成本的测算精度也有所区别,这就导致上述分析与实际情况不能完全相符,为确保目标利润的实现,需对目标利润和目标成本进行密切观测、调整、修正,使其尽量符合实际情况.
3目标成本的形成
目标利润法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需要以目标利润为依据,得出目标成本,再采取合理的管理措施.目标成本可通过以下公式得出:目标成本=目标收入-目标利润其中,目标利润可通过目标利润模型得出,目标收入则可根据企业某种产品或某个项目的预计销售规模与定价确定,然后以目标收入减去目标利润,即可得目标成本.而在实际操作中,目标成本的制定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企业往往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反复论证和调整.
4目标成本的分解
将目标成本进行分解,为的是充分调动企业全员在成本管理中的作用,使目标成本落实到企业各个部门、各个业务环节.目标成本的分解通常可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按照目标成本的构成进行分解,另一种是按照目标成本的责任主体进行分解.按照目标成本的构成进行分解,主要是结合不同类型成本的属性对目标成本进行划分,通常,目标成本可分为变动性成本和固定性成本两种.变动性成本主要是那些受市场影响较为显著且波动较大的成本,如人工费用、材料采用、营销成本等;固定性成本主要指相对稳定且很少随市场情况发生波动的支出,如房地产行业的报建费等.按责任主体对目标成本进行分解,主要是为了对成本管理的责任进行划分,以更好的保障目标利润和目标成本的实现.
5目标成本控制
目标成本控制是成本管理的执行环节,直接决定着目标利润能否实现.A、B、C、D、E五个区域分别代表项目的前期决策、研发、组织规划、生产、销售阶段,每个企业、每个项目的具体情况不同,项目进展的不同阶段中,其成本的增量及对总成本的影响是不同的,因此应分别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对以上五个阶段应分别采取以下成本控制措施:
1)前期决策阶段.
萌发项目创意后,需开展市场调查活动,分析行业市场乃至宏观经济中对本项目可能产生的影响,判断行业趋势和未来发展动向,形成详实的调研报告,并在此基础上开展项目的可行性论证,做出项目决策;
2)研发阶段.
在以用户为中心,尽量满足顾客需求的基础上,结合材料价格波动趋势、产品生产条件等进行产品研发,形成设计方案,并选择最能节省成本和保障质量的设计方案加以执行;
3)组织规划阶段.
结合设计方案、生产所需材料、设施设备等,对生产阶段的成本控制共工作进行全面部署,责任到人;
4)生产阶段.
对设备采购、租赁成本进行严格控制,结合材料价格波动趋势制定合理的材料采购计划,以最大限度地节约材料成本,并满足生产需要;
5)销售阶段.
合理控制宣传用品费、广告费、宣传人工费等,并通过拓展推广途径提高产品知名度和节约推广成本.
6结论
综上所述,要充分发挥目标利润法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重要价值,需要企业针对自身业务内容与特点,制定合理的目标利润模型,对目标利润进行合理规划,并在此基础上得出目标成本,对其进行全过程控制,最终实现目标利润管理目的,以有限的成本创造最大的利润.
作者:赵丽芹 单位:东北大学出版社
第二篇:现代企业制度成本管理
一、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立足点分析
(一)积极立足于企业长远战略发展目标
现代制度下,企业实施成本管理就是要获得长久的竞争优势,为企业远期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支撑。这就要求企业在实施成本管理的过程中立足于长远战略目标,既要考虑原材料等资源的成本管理,也要对包括企业内部结构调整、市场拓展等因素的考量。不仅如此,为了确保企业竞争优势的持续性,还需要将成本管理的范围从原先的制造环节扩展到产品设计、产品销售、产品维护等相关环节,实现成本管理的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成本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现代企业成本管理需要以企业整体利益为出发点,结合企业整体战略制定管理对策,积极优化企业内部资源跟外部资源,进行针对性的价值链分析,将企业成本管理作为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
(二)着手立足于企业外部生产经营环境
企业进行成本管理,还应当逐步将管理中心向外拓展,从原先的重视生产管理向重视经营决策管理转移,强化对管理决策成本范畴的研究,减少市场因素对企业成本管理的不利影响。将企业成本管理纳入到整个的市场环境中进行考量,以此来实现对企业成本管理质量的评价分析,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和行业要求,实施积极的成本管理战略,主动把握市场机会,赢得主动权,进而实现企业既定的成本管理目标。
二、现代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成本管理意识薄弱,缺少应有的市场观念
当前,一些企业管理者依旧没有意识到企业成本管理在整个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对成本管理重视不够,这就导致企业成本管理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到位,手段难以创新,成本管理的效益和效率也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同时,尽管一些企业重视成本管理,但是在管理过程中缺乏市场理念。成本作为企业内部投入以及产出之间的对比关系,能够综合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效率。尽管低成本意味着企业所消耗的资源及服务较少,但是并不意味着效益就高。一些企业按照成本习性来对成本进行划分和核算,片面追求高产量,这样能确保企业产品的单位成本降低,但是缺少跟市场之间的联系和互动。管理者不顾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将生产成本转移到存货之中,短期提高了经济效益,这种情况下企业的成本管理缺少市场理念,在决策管理上很容易导致误区产生。
(二)成本管理范围过窄,成本手段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一些企业管理者在进行成本管理时,仅仅将管理范围局限于生产成本管理环节,不重视企业供应环节以及销售环节的成本管理,这样的成本管理理念难以适应市场形势的变动。不仅如此,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在经营中只重视成本管理而忽视市场的行为极易造成企业投资、生产决策失误,对企业造成损失。除此之外,一些企业在进行成本管理时会忽略诸如资本成本、人力资源成本、环境成本以及服务成本等相关成本,致使成本管理范围较窄,难以全面覆盖企业成本管理的各个环节。仅仅将成本管理范围局限于生产过程,在技术领域甚至是流通领域的成本被忽略。在管理上偏重于事后管理,事前预测决策以及事中管理控制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三、强化企业成本管理的建议
(一)强化企业管理者成本管控意识,逐步推行全员成本管理机制
企业所进行的日常成本管理活动需要将成本效益理念作为其总的指导思想,从战略角度积极挖掘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潜力,同时明确企业成本优势的获取并不是仅仅局限于成本管理本身。财务人员要及时向企业管理层全面提供企业的成本财务数据。以此来切实提高企业管理者对于成本管理的重视程度,强化成本管理在企业管理决策中的积极作用。不仅如此,在日常的企业管理中,也可以结合成本分析,来对企业管理人员的业绩情况进行科学评价,及时发现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纠正。现代企业管理者应当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和行业特点,积极寻求降低企业成本的措施和途径,减少不必要成本的发生,推动企业经济效益提升。
(二)进一步完善成本管理基础工作,并强化经济责任管理
企业管理者需要对原材料、燃料以及辅助材料等材料物资制定出合理的定额,进一步健全完善物资的检验、计量和收发制度,并对产品、品种、产量等相关情况进行详细记录。逐步建立完善内部物资结算价格体系,合理结算企业各个部门所消耗的产品、物资以及劳务等。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强化成本核算基础性工作。进一步对成本开支的标准以及范围进行明确,合理划分各种费用的界限,针对不同的材料采用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另外,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应的经济责任制。建立健全成本管理领导小组,将经营、生产、销售、财务以及技术等相关部门都纳入其中,确保成本管理能够覆盖整个企业管理过程。并且还应当制定成本管理规章制度,明确各项成本的经济责任,将责任细化,具体到个人或者部门,依靠奖惩制度来推动成本管理在整个企业中的应用。
(三)创新企业成本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
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成本管理的范围不应当仅仅拘泥于企业产品的生产过程,应当将管理范围进行必要的前后延续。改变原先的被动计划、记账、算账的管理模式,既要向前延伸到产品设计、技术发展态势分析以及产品市场需求分析等,同时也要向后延伸到产品维护、顾客体验等。结合企业成本全程管理的具体要求,成本管理的范围主要会涉及到生产成本、销售成本、技术成本、维修成本、处置成本以及库存成本等。这些成本管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企业整体成本管理的效益和效率。尤其是伴随着企业经营业务多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管理复杂性也越来越高,这对于信息处理的时效性以及准确性都提出了较高要求。企业有必要积极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提高成本管理效率。同时,围绕企业成本管理重点做好事前的成本计划、成本预测以及成本决策工作,事中的成本核算以及成本控制工作,事后的成本分析以及成本考核工作。将企业生产所需原材料、物资的采购作为成本控制的重点,以此来有效降低采购成本。不仅如此,还需要提高企业资金的运作能力,降低成本。强化资金的调度协调,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跟踪管理,避免资金的挪用、滥用。加大应收账款催收力度,加快资金回笼,降低应收账款的比重,通过上述措施减少资金占有,降低资金成本,合理分配资金,优化资金结构,降低筹资成本,加快资金运转。
(四)强化企业战略成本管理,优化企业生产管理流程
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实施成本管理最主要的目标就是在减少成本开支的基础上尽量获得更多的经济价值,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尤其是在当前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因素越来越复杂的大背景下,企业的成本管理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未来发展情况。正是基于此,企业管理者需要进一步关注市场及行业变化,及时调整和优化自身的成本管理策略,加大在产品设计以及研发过程中的技术投入,优化生产流程,依靠对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成本管理,进一步推进成本的持续下降,切实实现成本管控。同时,对企业生产管理流程进行优化调整,撤销不必要的管理生产环节。企业管理者需要进一步了解市场及行业行情,有效分析自身竞争优势,在此基础上确定企业的管理任务和未来发展目标,合理组织生产管理流程,从成本管理的战略角度实现管理流程的最优化。
四、结语
总的来讲,企业成本管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够一蹴而就。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市场环境的变化,企业成本管理的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企业管理者应当积极适应形势变化,创新成本管理方式。将成本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来抓,强化成本管理意识,创新成本管理手段途径,完善成本管理基础工作,优化企业生产管理流程,以此来实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作者:李忠梅 单位:江苏五星电器有限公司
第三篇:制造加工企业成本管理思考
一、改善制造加工企业成本的内容
改善制造加工企业成本指的是将生产加工环节的各种浪费彻底消除,以有效降低成本。通过分析制造加工企业浪费成本的现象,需及时改善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生产要素过剩,造成成本浪费。如人工过多以及材料库存、机械设备等过剩都会导致工资、折旧、利息等支出过高。制造加工企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对普通员工素质提出的要求不太高,造成企业在过去吸收了一大批非正规的就业人员,他们或没有签订固定的就业合同,或没有享受完善的社会保障福利,且薪酬水平属于行业较低的范畴。而随着过去几年农村可转移劳动力大幅减少,低端劳动力出现结构性的供应短缺现象,导致用工荒问题凸显,招工成本大大提高。同时,竞争加剧、人工与原材料成本上涨等促使制造加工企业步入微利时代,使企业生产要素成本面临巨大的压力。二是存货管理不当,导致成本浪费。制造加工企业的存货是其生产经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始终在企业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贯穿,占据了大量的资金。但大多数制造加工企业并没有科学建立存货管理制度,或因存货过多导致生产成本无法及时转化成企业的销售收入,使企业蒙受损失,或因存货过少而导致客户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最终损失客户订单,使企业成本得不到控制,不利于企业发展。另外,制造加工企业的在制品过多,堆积在生产车间,不但降低空间的利用率,还对生产线的工作效率造成消极影响,使企业负担不可估量的成本浪费压力。
二、抑减制造加工企业成本,优化成本管理
(一)不断改善技术
生产加工是制造加工企业生产产品的重要环节,在成本管理中发挥的作用也举足轻重。所以企业应积极落实精益成本管理理念,在具体的作业层面开展成本抑减工作。因此,制造加工企业应重视不断改善各项技术,以降低企业成本。一是生产制造技术,具体是指怎么开发、生产、改善产品的技术,是企业的固有技术;二是管理技术,具体是指对人力、材料、半成品、机械设备等资源进行合理的调配、使用。为使制造加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得到增强,应立足于市场需求,着手研发材质新、附加值高的产品,并尽快试产、投产;大范围改造技术,添置必要的设备,并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尽早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以不断扩大市场范围,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开展精益生产
精益生产是新形势下的一项革命性生产变革,不但使制造加工企业获得了很多先进的管理思想、理念,还为企业引进更多有效的生产方式提供了条件,如看板系统能帮助企业改善产品质量控制手段,减少甚至消灭各种缓冲区,并能更加尊重员工,将人员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为此,制造加工企业应努力实现精益生产的成本管理,要求员工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水平,积极更新思想观念,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并强化自主意识,对精益思想、精益文化应认同、接受、支持;在业务技术方面,要求全体员工务必做到一专多能,一人可在多种工位上操作,并具备为改进管理方法、优化技术工作等提出建议的能力,在实际行动中真正应用精益管理的精髓,把一切无效的劳动、浪费等彻底消除,以降低成本。此外,企业应及时引进适时生产系统,致力于从制造加工企业内部开展生产成本管理工作。该适时生产系统指的是企业从制造、存货管理两个方面来实现降低成本的目标,而对成本的控制可从三个方面努力:一是选择更频繁、更小的订货方式,确保与供应商之间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在采购方式上实现在需要使用材料或物品之前能恰好、及时地交货;二是检查原材料、半成品的时间应最大限度降低至零,所以购入成本、来自前一道工序的半成品应100%合格,以消除检查时间,节约成本;三是尽量消除存货的等待时间、在库时间,使成本得到有效的抑减。
(三)作业成本管理
依据作业对顾客价值所做的贡献,制造加工企业可将作业分为增值作业、非增值作业。增值作业具体是指企业里那些有保留必要的作业,以及法律规定务必要执行的作业;非增值作用具体是指企业里不必要保留的作业,即除开企业务必要保留的作业之外的其他作业。而消除作业就是要将制造加工企业的非增值作业消除,这对抑减企业成本、提高成本管理效益而言具备重要意义,且完全取消非增值作业就是企业唯一真正有效的抑减成本的途径,很少有措施能单方面使企业的成本得到有效的降低。因此,制造加工企业应重视通过作业成本法来抑减成本,并按照作业执行率的高低进一步将作业划分为低效作业、高效作业,且低效作业也能进一步采取措施提高其效率。企业低效作业的改善,包括增值作业中的低效作业以及暂时无法消除的非增值作业中的低效作业,可采取提高其作业效率的策略来抑减成本,从而提高成本效益。具体而言,一种做法是制造加工企业减低作业,即通过有效的策略降低作业耗费的资源、时间等;另一种做法是分享作业,即通过规模经济效益将作业效率增强,以降低企业成本。作业成本管理策略不同,产生的作业也存在差异性,而选择作业的目的就是选出那些在企业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能使成本抑减到最低的作业,如通过电子商务策略来销售产品,就能使传统人员推销策略的成本得到降低,帮助企业节约一大笔销售费用。
三、结语
在市场竞争激烈而残酷的新形势下,制造加工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应明确成本浪费现象,积极改善成本管理内容,并采取不断改善技术、开展精益生产、作业成本管理等策略抑减企业成本,确保成本管理得到进一步优化,从而为企业在新的经济环境下立足和发展提供保障。
作者:李晓平 单位:江西省德兴市江西铜业集团铸造有限公司
第四篇:新经济企业会计成本管理模式研究
一、企业会计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从企业会计成本管理模式的重要性来讲,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首先,企业发展过程中,以会计成本管理为根本导向,能够有效企业财务决策提供科学的参考意见及信息支持,从而优化企业的战略部署,使之更吻合市场需求,强化企业经营管理效益的最大化攫取。其次,借助企业会计成本管理工作,能够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予以准确目标定位,以此为基础实现企业管理经营模式的改革创新,便于企业及时就自身财务管理问题作出处理反映,使市场布局更加合理。再者,企业成本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控制企业生产经营各阶段不必要的成本支出,便于资金等企业资源的整合调整,对节约生产成本、运营成本,强化企业市场竞争力有着较好的促进作用。
二、当前企业会计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虽然国内众多企业出于持续发展目的,逐步关注开展了会计成本管理控制工作,但是从客观层面而言,企业实际会计成本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却依然存在着较多的不完善之处,相应影响了企业的稳定发展,具体问题表现主要集中于下述几个方面。
(一)会计成本管理制度体系欠缺完善
目前较多企业对于企业成本管理控制缺少足够的重视,因此也直接导致了企业成本管理工作开展中,缺少明确具体的管控措施,尤其是不能够本着长远发展原则,将成本管理控制工作贯穿于企业各管理环节之中,导致企业财务成本管理控制缺少必要的监督。另外,企业会计成本管理工作相应涉及到企业多方面因素,所以对于成本核算人员专业素养要求较高,但是基于企业自身对于会计成本管理工作不够重视,缺少全面系统的财会人员业务培训计划,也导致了成本管理范畴缺少高素质专业化的工作人员,最终导致会计成本管理问题频发。
(二)缺少科学的会计成本管理考核机制
当前企业会计成本管理缺乏必要的考核机制,导致财务改革创新的后劲不足,而强化成本管控工作,必然需要依托科学的成本管理考核体系作为基本助推力,部分企业因为缺少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最终造成了会计成本管理工作难以落于实处,工作执行缺乏根本动力。
(三)会计成本管理工作的理解认识不到位
现阶段,众多企业对于会计成本控制工作欠缺全面准确的理解认识,因为企业成本管理工作涉及到企业生产加工、采购、销售、售后各环节,需要企业内部成员之间共同参与完成,但是基于企业管理阶层对成本控制与财务管理二者间的关联认识不足,不能够充分的整合企业各环节管理资源,最终造成了各项管理工作难以获得最近的成效。
三、新时期企业会计成本管理模式的构建
(一)会计成本管理模式优化的原则标准
企业会计成本管理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不同成本控制的固有属性,因为企业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固定成本抑或流动成本均有着其不同属性,所以会计成本管理也应遵循不同行业、企业、规模,针对性制定管理体系方案。其次,企业会计成本管理中,应切实考虑经济大环境和市场发展特性,根据企业实际,实施动态调整会计成本管理方法,使之吻合企业发展实际需求。再者,企业成本管理应关注同财务管理工作的可融合性,因为二者目标存在着一定的内合性,且会计成本管理工作存在一定事后性,获取良好会计成本管理成效必然需要依赖于财务管理工作的改善优化。
(二)强化预算对会计成本的管理控制作用
预算是强化企业会计成本管理的重要方法手段,企业应遵循成本分析所得出结论,进一步明确会计成本管理工作的重点,进而根据不同成本支出项目,合理编制预算计划,通过预算规范安排企业成本资金支出,从源头上维持财务收支平衡。预算管理重点是应保证预算管理制度方法在企业会计成本管理过程中的贯彻落实,形成严格考评机制,将预算执行情况同责任部门、个人利益相挂钩,形成责、权、利相统一的共同体。考评机制涵括考评程序制定、考评数据审查、考评结果执行等内容,并应本着公平、公正、公开原则,架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促使预算考评更加贴合企业实际。
(三)创新传统财务管理模式
当前,若想要以企业会计成本管理为导向,强化企业整体管理经营水平,那么首先应对此类工作基础也即是财务管理体系予以优化创新,具体应由企业高层管理者牵头实施,结合企业业务主管部门、生产部门及管理组织结构,明确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根本内容,进而合理规划安排,尽可能采取财务目标责任管理机制,将不同目标层层分解至各部门岗位,并以成本管理控制作为各项工作重点予以落实。另外,还能够构建财务管理检查分析机制,以日常反馈与阶段性检查等方法,强化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促进企业会计成本管理工作成效。
(四)重点完善成本分析工作
新经济形势下,为加强企业会计成本管理效果,日常应注意做好企业会计成本分析工作。首先应全面收集企业内部所有成本核算资料,进而根据企业实际详细列出企业主要的成本支出内容。对于企业会计成本分析方法,可综合使用因素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等方法实施全面分析。遵循全面兼顾重点、全程动态分析相结合原则,依托准确的成本分析工作强化企业会计成本管理效果。再者,企业还应对内部财会人员做好日常管理培训工作,以适应新时期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需要为主诉导向,实施系统全面的培训,培训重点集中在财务理论知识、业务技能、信息化软件操作等方面,以确保企业会计人员的综合能力水平。
四、结语
综述所述可知,当前经济形势下企业若想要全面实现自身市场经营优势,应当充分理清发展思路,遵循自身企业实际,以会计成本管理控制作为根本导向,优化企业财务管理模式,通过明确定位会计成本控制目标,依托企业会计成本责任制模式,切实提高成本会计管理的效果,为企业的后续经营发展提供持续的推动力量。
作者:张海晖 单位:成都三泰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第五篇:铁路基层企业成本管理途径
一、目前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1.成本预算指标的下达缺乏可行性研究,与实际脱节。
如:某工务段的因为某年雨水较多,一些线路下沉、边坡被冲毁。路局下达的防洪费用远远不够,可是为了旅客、货物的运输安全,必须保证线路的运输质量,势必造成基层站段成本超支。
2.车间对成本的重视程度不够,流与形式。
有的车间对于站段下达的成本指标重视不够,没有当成重点工作来抓,片面的认为保证行车安全是主要的,浪费消耗点材料很正常。例如:对于大修等重点工作换下来的废旧轨料不够重视,换下来的旧钢轨就地掩埋,旧胶垫,弹条等都是可以重复利用的资源,而且这些资源都价值不菲。无形中造成了资源浪费,加大了成本的支出。又如,随着家庭轿车的普及,私车用公油,更是加大了成本支出。
3.奖惩机制不健全。
对于车间班组超支或者节约的成本,基层站段没有一个合理的考核机制,这就难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缺乏节约成本的意识。成本指标的完成往往是业绩评价的标准,为考核各部门工作经营业绩提供了重要依据,但是目前存在许多考核不力的现象,比如考核部门不明确、考核内容不具体、考核标准比较随意,这就导致了预算执行力度不够。此外,缺乏对预算执行效果的系统分析和改进措施,每年预算执行完毕,很少对预算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总结就匆忙地进入下一年度的预算执行,结果生产经营中的漏洞、费用发生的随意性等问题就会继续存在,使得预算资料准确性低,无法有效地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支持。
二、提高成本管理的途径
1.提高预算编制质量。
一是要深入调查研究,掌握生产任务和现场的第一手资料,保证预算编制科学静态平衡、有序衔接、保障重点、适合实际。二是要考虑生产变化情况,按照保安全、保生产、控一般的原则,贯彻精细化管理要求,是预算结构突出重点保障、压缩非生产性支出。合理预测本年度成本预算,是成本预算更能贴切于实际。
2.合理的分配成本预算指标。
站段技术科室要根据车间管理的设备状况、线路里程,使用年限等资料合理分配成本指标。成本数量的多少是保证设备质量,保证行车安全的必要条件。对于确因生产任务变化或其他急需解决的增支因素,必须严格执行先批准后支出的原则。由申请人以“预算申请表”形式提出申请。直接生产费用追加预算时,申请人首先报请主管段长、主管经营的段长审核同意,由段长批准后,以书面形式通知计财科,预算管理人员视经营情况执行追加计划外预算。间接生产费用追加预算时,申请支出金额不超一万元的由段主管预算的主任根据科目支出情况批准后调整追加预算,申请支出金额超过一万元至五万元的由段主管经营的段长批准后调整追加预算,申请支出金额超过五万元的由段长批准后调整追加预算。
3.加强车间班组的成本管理。
对班组的费用实行货币化管理,分配给车间的费用,用相应的代金券代替。车间班组去材料库领取材料要用代金券去买,这样就对成本管理进行了有效的事前控制,可以合理优先的预防车间班组成本超支现象。对车间的车辆,原则上在单位的材料库加油,因路途远就近加油站进行加油,根据行车里程下达用油的指标,百公里耗油多少来下达每辆车的燃油费用,这样就可以有效的控制燃油支出。
4.加强信息沟通,充分利用单位的信息网络,实现成本信息及时传递与共享,及时监控和修正。
一体化的信息处理能力,使成本更加科学、合理、准确,数据收集、趋势分析更加可靠,财务科利用材料核算系统,按车间班组分类,把车间上个月的支出的明细账传输给车间,车间班组能够通过信息系统,明确的知道自己的费用用到了那里,还有多少等等。使成本管理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5.加强成本考核奖惩机制。
为了检查成本预算的执行情况和执行结果,每个季度车间要对成本费用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与有关科室沟通,提出改进方法,每年度末由财务、劳人、材料科等部门联合组成考核组,把成本的考核结果与企业的工资、奖金挂钩,严肃预算纪律,杜绝无预算、超预算支出,真正发挥预算的刚性约束作用。对没有完成预算和发生无预算、超预算支出问题的车间,按规定纳入工资分配考核,进行节将超罚。基层站段加强成本控制的目的除了完成生产任务和经营目标,还有就是为提高设备质量保障安全生产、提高职工收入水平,所以在成本中节省下来的费用,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最终要用到保安全生产和提高职工收入水平上。正因为如此,在年初下达成本预算时,要明确指出节省下的成本费用用途,从而有利于调动职工主观能动性,充分动员全体职工开展节支降耗,实现预算成本压减、预留费用、过程控制,才能实现全员全过程参与成本管理,为成本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郎海英 单位:邯郸工务段
第六篇:企业售后服务成本管理研究
一、售后服务成本的种类
1.按照售后服务成本发生的阶段划分为产品安装阶段的售后服务成本:成本,即给予产品安装售后服务人员的工资薪金等成本;材料费,即产品安装过程中使用消耗的材料;差旅费,即支付给安装产品人员的出差费、住宿费等。产品保修期内的售后服务成本:主要是备件费用,即产品售后维护消耗的产品配件,在保修期内,备件是免费提供给客户使用的,成本由企业买单。产品保修期外的售后服务成本:此阶段与产品保修期内费用基本相同,由于产品在保修期外,所以消耗的备件成本由客户买单。
2.按照售后服务成本发生的性质划分为正常的售后服务成本:
企业正常营业产生的售后服务成本。产品质量问题的售后服务成本:包括因此而耗费的人工、材料、差旅费等。管理不善的售后服务成本:因企业内部管理不善引起的售后服务成本,如企业发错货物或发货数量、型号出错,导致运输费增加、售后服务人员服务时间过久等产生的成本。
二、企业售后服务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1.成本观念模糊,成本意识淡薄
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企业不仅仅是产品的生产者,也是产品的经营者。然而在实际的运作中,多数企业过度重视产品的生产过程,加强了对产品质量和生产成本的管控,却忽视了自己经营者的角色,在很多经营环节和售后环节没有做好,增加了不必要的成本,企业的总利润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企业的这种模式违背了时代的发展潮流,偏离了市场发展的方向,使得企业渐渐失去产品市场和竞争力。
2.售后服务成本管理的响应速度滞后
售后服务的响应速度是指企业从接到客户的售后服务申请到执行售后服务的反应速度,售后服务响应速度的快慢是影响企业售后服务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企业对售后服务部门进行考核的重要依据,从宏观角度讲,对整个企业的信誉和品牌影响力都产生深远影响。目前,多企业都认识到了售后服务响应速度的重要性,为了,更好的占领市场,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企业纷纷加强售后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售后服务响应速度,打造自己的服务品牌。然而前进的路上也是困难重重,例如,在售后服务中,供应商只无偿提供很少的零件,这些零件在售后使用中是远远不够的,企业必须自己出资购买周转备件,并以备件库存资产形态存在。由于产品的保修时间一般较长,有的甚至长达数十年,导致维修备件在库时间也较长,而备件每时每刻都在跌价,直到残值为零,加上备件数量巨大,所以跌价损失也很严重,这些损失就构成了售后服务响应速度的材料成本。不仅如此,备件在跌价过程中,价值很难准确评估,这又给跌价处理增加了难度,如果备件数量很多,又影响了资产结构的稳定,这些弊端都暴露出售后服务明显的滞后性和隐蔽性。
3.缺乏行之有效的成本预算方案
在当前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很多企业对于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的成本都没有进行严格的预算和控制,导致企业成本不必要的增加,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例如,很多企业在产品的售后服务之前,并没有对其进行成本预算并制定售后服务计划方案,而是售后服务行为完成后才进行成本核算。在销售或者售后服务之前就对成本进行预算是非常必要的,这可以事先对将要产生的成本进行分析和预算,为后续的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的成本控制提供依据,以利于企业在销售和售后服务过程中作出相应调整,更好的实现对成本的降低和管控。
4.售后服务成本的核算方法不科学
主要原因有如下两点:一是成本核算过于注重材料、人工和其他生产成本,忽视企业在售后服务上的投入;二是企业采用的成本核算方法不当。从理论上来说,企业的售后服务费用应当在发生后计入当期的经营费科目,作为当期成本计算,遵循收付实现制的原则。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影响售后服务成本的因素太多,且大多与销售活动有关,属于企业销售活动的衍生物,只有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才能实现成本和费用的正确配置。
5.对于成本控制的过程没有实行有效的监督
多数企业虽然也都制定了控制成本的方案,但是执行过程没有进行有效监督,导致策略方案执行力低下,售后服务人员工作态度慵懒,控制成本的效果微乎其微。
三、完善企业售后服务成本管理的相关方案
1.提高成本管理意识,加强企业与客户间战略合作关系的建设
作为企业产品消费主体,客户对产品以及售后服务的满意度,直接影响了企业的成本和利润,企业除了生产和提供质量优良的产品外,更应该投入合适的成本去维护客户关系,并根据客户对企业利润的贡献程度对其进行层次划分,可以获利多、消费前景好的客户,可以相对多投入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对消费持消极态度、消费可能性低的客户,可以少投入成本,甚至可以鼓励其退出,以节约成本。完善企业与客户的战略关系是一项长远之计。在产品的设计和研发阶段,就必须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了解各阶层客户的需求,开发出适用范围广、需求程度高的产品,迅速占领市场,然后进行后续跟进,深入了解和分析客户对于产品使用满意度、售后服务满意度、产品利用率、投资回报率等相关信息,然后根据这些信息对产品设计开发生产等各阶段以及售后服务的策略进行调整,从组织结构、资源利用、技术支持、培训交流、信访监督等多角度与客户建立长期合作的战略关系,以更好的售后服务赢得更高的客户满意度,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和价值。
2.强化维修备件管理,提升售后服务的响应速度
服务响应速度的快慢依赖于维修备件是否充足,在备件库充足、售后服务次数较高的情况下,备件使用量越多,维修备件库账面规模就越大,而一般产品保修期都是数年甚至更久,维修备件在库时间跨度也相应的长达数年,当其价值逐渐折旧为零,跌价的损失就构成了售后服务成本的材料成本,而且其成本数额较大。针对这个问题,企业可以从每年的利润中,按一定比例提取库存跌价准备金,对由于备件跌价、非正常耗损等损失进行填补,以确保企业资产整体稳定。
3.对成本进行合理预算,完善监督考核机制
企业应当事先进行成本预算,并且制定计划以规范售后服务和应对突发状况的行为,服务人员应当严格按照预算规定,对相关产品进行宣传和售后服务,这样可以保证产品的销售及售后服务成本在预期之内,避免企业投入过多的资金而影响其利润业绩。除了进行事前预算外,企业还应当建立一支素质高、能力强、听指挥的监管团队,在售后服务过程中对成本发生的全过程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严格监督,及时发现工作中的问题,认真分析具体情况,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制定改进措施并尽快贯彻执行,这样才能保证将成本控制落实到位,真正实现企业对整个售后服务过程的成本控制,提高企业生存和竞争能力。
4.加强客户服务管理系统建设,推行标准化服务质量管理
由于企业在售后服务中,要面对各种客户以及不同素质和工作方法的售后服务人员,如果没有统一的售后服务质量管理和评价标准,会导致共性缺失,个性过度张扬,各种信息错综交织在一起,各售后服务机构间信息交流困难重重,不利于企业总结经验教训,也增加不必要的售后成本。因此,建立标准的测量评价、问题发现、问题处理、信息交互、工作规范、客户监督等体系,可以最大程度的利用各种信息,以更高的效率和质量完成售后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从而降低售后服务成本。
5.建立适应国际市场运作特点的服务体系
随着国际市场的飞速发展,其大环境也更加错综复杂。如果企业仅仅将眼光放在国内市场,不能紧跟时代的潮流,就注定要被淘汰。国际市场由于国家众多,不同国家地理特点、自然气候、人文习俗也不尽相同,因此影响售后服务成本的因素要比国内市场更多更复杂,成本也会相对较高。解决的办法主要是就地取材,因材施教,即企业可以在当地建立工厂和售后服务中心,聘用业务精通、技能娴熟、了解当地地理气候特点和市场行情的人员负责相关工作,定期对服务人员进行培训,加快售后服务团队的建设。
作者:郭晓明 单位: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第七篇: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与控制
一、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意义
企业物流作为企业发展运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其成本的有效管理和控制,对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和市场竞争力的增强有着重要作用。首先,企业物流成本作为企业产品成本的一部分,占有很大部分的成本比重。实现企业物流成本的有效管理和控制,使得物流成本得到有效降低,能够大大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利润水平。其次,企业物流成本的降低,能够使得企业拥有更多的市场竞争砝码,在物流成本使用水平上高于其他企业,也就能够有效增强其市场竞争力。
二、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企业只追求产品销售的数量,而忽视其物流过程的质量,导致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水平低下。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方法不够科学。科学有效的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方法能够有效提高物流成本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使得企业物流过程中的每个数据都能够得到有效统计,并确保核算过程的准确性。然而,目前企业使用的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方法指向性不足,没有系统的核算体系,对于企业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物流成本使用情况没有清晰的概念,使得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失去方向性和目标性,物流成本得不到有效控制。同时,企业也无法通过自身的物流成本数据与同行业进行比较,以发现之间的差距,并采取及时有效的办法控制成本使用。信息化在物流成本管控中的应用不足。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个行业都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工作当中,实现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有效提高。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作为技术性较强且包含大量数据的管理工作,更应该实现信息化发展,使得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能够使用信息化物流管理系统,对每项物流成本使用进行全面准确的掌握。而目前的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上仍较落后,物流成本信息既无法实现信息化管理,在物流信息的共享上也存在巨大缺憾。
三、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与控制的策略
提高企业对物流成本管控的认识。要想实现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和控制水平的提高,首先应当提高企业对物流成本管控的认识。企业应当充分认识到物流成本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并建立专门的物流成本管理机构,让专业的物流成本管控人员对企业的物流成本使用情况进行全面监管,并对物流活动进行全面布局和协调,以提高物流活动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加强对企业员工的培训,使之认识到物流成本管控的重要性,掌握物流成本控制的有效办法。建立科学有效的物流成本核算机制。企业应当建立科学有效的物流成本核算机制,将企业的物流成本核算独立开来,并对企业的物流成本使用情况进行单独核算,以确保成本使用数据的准确性,并能采取针对性的管控办法,提高管控效率。企业应在现有的物流成本会计准则的基础上,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自身特点的物流成本核算机制,对企业的物流成本进行核算。将物流成本核算细分到每个部门,以精确成本使用情况,提高成本管控效率。加强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企业应当加强自身物流成本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物流系统的建立和使用,并以此来提高企业物流信息的管理、共享和利用的能力。企业的物流信息能够实现与制造业和商贸业的有效融合,利用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全面掌握企业自身的物流成本使用情况,并能够与其他企业进行有效对比,以实现物流成本的有效管理,避免成本浪费造成企业经济利益的损失。
四、结语
随着市场逐渐发展壮大,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也会越来越大。要想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就应当从各方面增强企业实力,如生产、销售、管理等。物流成本管理作为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一环,更应得到充分重视,并从提高物流成本管控的认识、建立科学有效的物流成本核算机制和加强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加强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和控制,提高物流成本管控的水平,保证企业经济效益,实现其健康可持续发展。
作者:魏嘉明 单位: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
第八篇:企业成本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
一、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管理人才素质能力有待提高
企业的成本管理最终还是依靠人来完成的,企业成本管理者的素质能力对于成本管理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当前企业成本管理人员的观念意识不足,没有掌握科学的成本管理知识和技能,不利于提高企业成本管理的效果和水平。
(二)成本管理制度不完善
企业的成本管理需要完善的管理制度作保障,但是由于企业的成本管理意识,成本管理的制度也不尽完善,很多小企业中甚至没有成本管理的相关制度,导致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无据可循,问题频出,不利于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二、企业成本管理的解决对策
(一)提高对企业成本管理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当前,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企业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良好的发展,就应努力做好企业的成本管理,积极转变传统的成本管理理念,树立全面、科学的成本管理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够科学的进行企业成本管理,促进企业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
(二)采用正确的成本管理方法
在企业成本管理中,应采取正确、科学的成本管理方法,实现企业成本的高效管理。企业的成本管理对于实现企业的良好发展具有积极地意义,成本管理方法应从战略理论出发,完善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将单纯降低成本的管理扩展到企业的全面管理,明确成本管理目标,实现企业产品的差异化、降低企业成本,扩大企业的竞争优势,为企业的成本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三)提高成本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
企业成本管理是由人来完成的,企业成本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对于成本管理的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企业应加强成本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提高成本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水平,提高成本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素质,强化责任感,能够积极地投入到成本管理工作中,使成本管理实现良好的效果。
(四)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
企业的成本管理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应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为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使成本管理工作能够更加规范、科学的开展,积极发挥财务部门的监督管理作用,使企业的成本管理更加真实、科学,促进企业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
三、结束语
企业的成本管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良好的发展,企业管理者应加强对成本管理的重视程度,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为成本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为成本管理的科学开展作保障,同时采用科学的成本管理方法,提高成本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促进企业的成本管理取得良好的效果,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作者:严勤 单位:江西国泰民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