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财务管理探究(6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该文分析了新旧会计制度对高校财务管理带来的主要区别和影响,新会计制度执行过程中凸显出的新旧会计制度执行的衔接问题、财务人员培训问题,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问题以及基建并帐等问题,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主要包括:提高对新会计制度的认识,加强对财务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合理运用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等。
关键词:
新旧会计制度;高校;财务管理;对策建议
自财政部1998年3月印发《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以来,各高校在这10几年的时间内遵循本制度对高校财务进行有效的管理。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各项经济制度不断改革,高校的经济状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高校的资金来源呈现多元化态势,资金支出随之复杂化,旧的会计制度很难再适应高校的财务管理。财政部为了规范高等学校的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结合实际情况,对原制度进行修订、完善,2013年底出台了新的《高等会计制度》。本文就新旧制度执行过程中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做了对比分析,同时分析了新制度下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1新旧会计制度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对比分析
1.1适用范围不同
旧制度适用于各级政府创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成人高等学校、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成人中等专业学校;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创办的上述学校参照执行。新制度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创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成人高等学校。旧制度的使用范围比较宽泛,而新制度的适用范围只针对具备有高等教育办学资格的学校,高等学校的主管部门更能准确掌握高财务真实、完整的财务信息和指导原则。
1.2会计核算的基础不同
旧制度规定一般是采用收付实现制,经营性收支业务使用权责发生制;新制度规定一般经济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但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的核算应当采用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虽然便于安排预算收支,操作简单,易于被使用者理解等优点,但制度是随着政府职能及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变化的,不能全面的反映财务信息,从而会导致财务制度和财务信息的不协调等劣势,高校财务信息的使用者不能全面掌握各项财务状况。权责发生制则要求会计核算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新制度的实行可以准确反映各个会计期间的收入、支出、资产、负债、净资产等会计要素的实际情况。此制度的采用为高校会计核算提供了理论依据,高校财务信息的使用者才能准确掌握各个会计期间真实的会计信息,全面了解各项财务状况。
1.3会计科目的增减变化
旧制度共有38个总账科目,新制度共有54个总账科目。科目的增加直接反应出会计核算更加细化。新制度下会计科目的主要变化有:(1)资产类会计科目增加的“财政应返还额度”加强了对国库集中支付的管理、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科目要求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折旧后真实的反映了高校国有资产实际价值;旧制度固定资产不提折旧,记录的是历史成本,不能反映高校国有资产的实际价值。这些科目的调整保证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合理确定教育成本。(2)新制度新增“在建工程”科目,要求基建会计并入学校大帐,增强了高校会计信息的完整性;旧制度基建账单独核算与学校经费帐呈分离状态,很难综合反映学校会计信息。(3)新制度支出类科目新增了“行政事业支出”、“后勤保障支出”、“离退休支出”,准确反映各类支出的会计信息具体明细;旧制度全部都在教育事业支出简单的统一核算,各类支出很难直接体现。新制度对会计科目的调整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客观性、完整性。旧制度下的会计科目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高等学校对财务管理的要求。
1.4会计报表内容增减变化
旧制度的会计报表种类是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和支出明细表,而新制度调整为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和不能在以上报表内体现的按规定在报表附注中披露的财务信息。新制度下的会计报表更加全面反映高校财务状况,收入支出情况。为财政部门、上级主管部门提供了预算执行情况的管理、监督、考核、评价等重要资料,也是编制下年度收入支出预算的主要依据,所以会计报表的填制是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部分。
2新制度的执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新旧会计制度的衔接问题
2013年底财政部新制度,2014年1月1日起,财政部要求高等学校应当严格按照新制度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和编制会计报表。从到实施中间时间紧,内容变化比较大,而且各高校及上级主管部门没有足够的时间领会新制度的精神,所以造成在实施过程中对新制度有的内容把握不准。在设置新增会计科目及填报财务报表等工作中只能边干边摸索。
2.2财务人员培训
新制度的实施,对高校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也需要与时俱进。财务人员从原来简单的记账和报账要过渡到对会计核算准确及时,并且加强了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但旧制度在短时间内实现对接,财务人员无法做到系统全面的理解新制度的内容和精髓,在会计核算中就会出现偏差,在财务管理上很难发挥会计核算的最大管理能力。
2.3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新制度中为了实现高校资产价值的真实性,要求固定资产按规定计提折旧,因此各高校对2013年底以前的资产应该进行彻底清理,保证账账相符、帐实相符;确定固定资产的管理范围、核算范围、折旧范围等以及各项数据的采集。在基础工作做好的前提下才能实现计提折旧。这一系统工作在短时间内很难按要求完成,也就很难保证计提折旧按时、准确的进行。
2.4基建并帐
高校基本建设是高校教育发展的基础工程。新制度中要求基建的财务在学校的“在建工程”中体现,目的是保证高校财务信息的完整性。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就要对原有高校基建并帐涉及到的在建工程、已完工工程等进行清理,涉及到的收支业务及资产等进行明细核算,这一核算工作在现有的高校财务环境中短时间内完成较为困难。
3新会计制度实施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
随着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高等教育成为国家培养高精尖人才的重要基地,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随着高校财务制度的改革,新形势下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决定和体现了办学成本,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就是高校财务管理有效利用办学经费的重要规范和路径。
3.1促进高校管理者对财务管理观念的创新
新制度在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5大要素都做了不同程度的调整,新形势下要想充分发挥新制度对高校会计核算的作用。高校的高层管理者要重视财务管理在高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教育改革中制定的管理优势政策,促使高校在市场经济中的财务管理目标不但社会效益最大化,经济效益也要最大化。这就需要财务管理内部利用这些政策和制度,有效控制和预防高校财务风险、合理配置办学经费,来适应新形势下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创新,使高校在一个优化的财务管理模式中发展。
3.2促进高校财务人员会计核算理念的转变
新制度中会计核算基础中由收付实现制转变为权责发生制,有效提高了会计核算的效率;会计科目的调整使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更加明细化,会计信息具体条块分明;会计报表的调整为高校上级管理者提供了更为准确、全面的会计信息,方便了解各个时期、各个时点的高校财务状况以及预算收支的执行情况等等。以上这些会计核算功能的强大势必要求财务人员核算理念的转变,高校财务人员应由原来单一的日常核算报账、记账的传统观念,转换为新形势下更加注重对高校财务的有效管理、内部控制,在新制度的框架内有效规避高校经费使用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达到合理配置高校资源,优化高校财务环境,构筑各项办学经费安全使用的防护墙,从而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办学资金的高效利用。
3.3促进高校预算管理的加强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实施是高校经济活动的法律依据和保证,对于高校来说随着经济体制和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预算管理成为财务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越来越受到各级管理部门的重视。我国高校教育事业收支、科研事业收支、专项经费收支等各项经费等持续增加,势必要有一套完善的包括预算管理在内的高校财务体系,各项经费的收支到某一节点使用的效果还要通过绩效评价体系来检验,这些制度和措施给高校的教学科研创造出一个规范、安全、有约的经费使用环境,保证高校各项经费遵循统筹兼顾、勤俭节约、量力而行、讲求绩效和收支平衡的原则。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也得到进一步提高。
4对新会计制度实施的几点建议
4.1提高对新会计制度的认识
新制度的出台是为了适应新常态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它的实施完善改进了旧制度下高校财务信息的缺陷,因此新制度对高等院校在新形势下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这就要求上级主管部门及各高校管理部门充分认识到新制度实施的重要性,并且在有限的时间内领会新制度的内容和精髓,做好新旧会计制度衔接工作,保障新的会计年度财务核算顺利进行,提升高校财务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4.2加强财务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
新制度的和实施对财务人员来说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短时间内新旧制度的转换,财务人员对新制度培训时间相对比较紧,在新科目的设置,新旧会计科目的数据对接、报表的填报等方面都是边学边干边讨论,所以对财务人员的系统培训刻不容缓。
4.3合理运用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
当今社会各行各业都进入信息化时代,财务管理的会计电算化为会计核算提供了一个便捷、快速的管理平台。高校财务制度的实施对会计信息系统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要求高校重视并加大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有了适应新制度的信息系统做支撑,才能提高会计核算效率,财务人员才能从繁杂的日常核算中解放出来,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
5结语
高校新会计制度的和实施,给高校的财务管理主管部门和高校的财务管理部门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随着国家对高校教育经费投入逐年增加,如何管好、用好教育经费,高校财务管理部门应准确运用各项会计制度,合法依规使用各项经费,消除财务管理中可能发生的内部控制风险、资金管理效益风险、财务决策风险等务风险的发生。诸多制度的约束既能使高校各项办学经费效益最大化,又能与相关部门一起共同构建滋生腐败的防火墙,保证高校经费的使用安全,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新制度对高校发展的促进作用。
作者:李玉霞 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农丽媛.新旧高校会计制度对比及衔接效果分析[J].财会经济,2015(1).
[2]张立伟.高校新会计制度执行中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息,2014,22:240.
[3]陈小琴.新形势下高校财务管理创新研究[J].财会研究,2010(3):42-44.
[4]胡晓燕.高校新旧会计制度的比较分析及实施建议[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5,21(1).
第二篇:以绩效为导向高校财务管理探讨
摘要:
笔者在查阅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研究绩效与财务管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并提出我国各大高校如何以绩效为导向,加强财务管理。
关键词:
高校;绩效;财务管理
一、财务管理和绩效之间的关系
高校的绩效评价指标有三类:效益指标、效率指标以及经济指标。其中经济指标指的是我国各大高校在规定时期内的所有支出,以及是否依法使用资金。效率指标指的是高校在规定时期内,预算投入所产生的结果,一般包括了所提供的服务、所执行的活动、服务以及产品的具体数量以及每项服务或活动所产生的单位成本等。而效益指标则指的是服务是否和政策目标相符。通常将产出结果和政策目标相比较,以此判断高校所提供的办学服务和国家政策目标的符合程度。而我国各大高校的办学绩效指的是学校在制定并实行发展战略的基础上,获得办学收入,并对办学资源进行科学地配置,在降低本校办学成本的前提下,加强人才培养,树立本校办学特色品牌,以此获得良好社会声誉。因此,提高办学绩效与强化财务管理之间存在中以下关系:其一,提升高校办学绩效是财务管理的一个主要目标。其二,财务指标能够全方位体现出我国各大高校的办学绩效实际情况。其三,财务预算能够实现办学绩效。其四,高校财务的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是提升学校办学绩效的核心手段。
二、高校以绩效为导向,加强财务管理
科教兴国战略的全面推行,我国各大高校为促进自身的长远发展,不断进行创新改进。然而我国各大高校的财务管理重心由微观技术层面逐渐朝着宏观调控层面发生转移,加大了财务管理难度。这就要求我国各大高校应构建以绩效为导向的财务管理体系,并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融入全新的理念。笔者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以下观点。
1.高校领导层应对高校财务管理引起高度重视
领导层是否对以绩效为导向的财务管理体系高度重视,对财务管理效率产生了直接影响。这就要求,我国各大高校领导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将财务管理工作和教学科研等工作放置在相同的地位,以绩效作为工作导向,达到财务管理绩效的最大化。此外,明确要想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就需要合理加大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确保科研经费支出能够落实到位,这也是我国各大高校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力。
2.增强绩效及责任观念
从我国高校财务管理角度而言,财务管理的工作重点在于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筹措资金,并对资金进行高效、合理地利用,以此维护财务安全,并为学校决策、管理提供有效的财务信息。此外,我国各大高校在日常财务管理过程中,应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充分发挥各个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并要求部门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真正做到开源节流,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同时还要求做好成本管理以及绩效管理工作。
3.构建以绩效为中心的预算管理机制
预算管理作为我国各大高校的内控工具之一,主要用于风险管理、资源配置等,以及连接管理绩效与学校发展战略的纽带。各大高校在分解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制定预算内控体系,实现收支平衡、量入为出,并将本校的预算内容进行细分,在每个管理环节中渗入预算内容,以此发挥出预算的预控作用,确保财务预算和本校的业务活动相符。此外,各大高校在进行预算管理的过程中,还要把预算的实际执行情况纳入至各个部门以及部门领导人的业绩考核体系中,并以此构建以绩效为中心的预算管理机制,对学校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实现资源的高效使用。
4.建立先进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信息时代的来临,使得我国各大高校在进行财务管理过程中,更注重信息化管理,综合控制观念以及集成管理思想受到了各大高校的高度重视,改进财务管理工作流程,方便实现各大高校财务工作流程的集成控制,并促进财务、信息、业务的一体化发展,以此减少学校财务管理过程中由于人为因素而造成的误差,规范学校财务管理行为,实现财务信息的共享,确保财务能够自动流程、远程传输及协同处理,最终能够对学校财务管理中的预算、决算以及评价等进行全方位监督。
5.全面提升学校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及管理能力
现阶段,我国各大高校的财务管理内容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使得财务管理流程更趋复杂,财务管理难度也随之加大。因此各大高校应逐渐加大财务管理队伍的建设力度,以此提高本校的财务管理水平。特别是加大学校有关工作人员的业务知识以及业务技能的培训力度;全面拓宽会计工作人员的知识面,让他们能够掌握相关部门的预算制度、政府集中财务制度以及国库集中支付体制等方面的知识,并在日常财务工作中,渗入绩效管理思想,以此提高本校的财务管理绩效。
6.健全财务报告机制,强调绩效评价
财务报告机制是体现学校财务状况以及发展现状的一种报告文件,通常情况下由概况、财务会计报表以及补充信息这三个部分构成,能够作为学校绩效评价的数据依据,为合理配置本校资源提供了资料。因此,笔者建议我国各大高校应建立完善的财务资产管理机制、报告体系、审批体系以及绩效考评体系等,以此不断健全财务报告机制。
三、总结
综上,我国各大高校以绩效为导向,加强财务管理,能够对本校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实现资金的有效利用,从而提高本校的核心竞争力,实现本校的长远发展。
作者:鲁明 单位: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陈相明.中美大学绩效评价指标比较及启示.现代教育管理,2010,12(11).
2.张界新.基于绩效导向的高校财务管理控制.会计之友(中旬刊),2010,11(08).
3.高源,王菲,郭剑.高校财务管理的新趋势管理会计.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09(06).
4.于秀丽.关于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创新的理性思考.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04(22).
5.黄云生,樊成充.深化部门预算改革,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开发研究,2008,10(04).
第三篇: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创新思考
[摘要]
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社会,高等教育也应顺应潮流,改变观念,将从追求外延扩张为主转向以内涵提升为主,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要求。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融资渠道日益多样化,如何加强预算管理、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财务风险等是对高校的考验,更是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挑战。高校财务管理在高校管理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财务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高校的建设发展,创新财务管理观念、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能积极有效地推动高校健康发展。本文首先阐述了新时期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特征,然后分析了创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
新时期;高校;财务管理;创新
1新时期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特征
1.1新时期高校办学财务风险增加
近几年,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各高校的办学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特别是在高校可以独立招生、自主办学以后,高校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然而,高校的收入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和学杂费用,这些有限的资金根本满足不了学校扩张的需求。于是很多高校就开始想办法吸收资金,多渠道进行融资筹资,资金多数来自银行信用贷款,还款资金来源则是下一年的拨款费用和学杂费,高校从以前的存款户变成现在的贷款户了。与此同时,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贷款数额逐年增长,财政拨款等资金来源又受各种政策制约,高校财务压力增大,为财务管理工作带来很多隐性风险,不利于高校的正常发展。
1.2信息技术的运用是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机遇也是挑战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网络信息技术已成为高校发展和建设的重要力量,很多高校在教学、人事、财务、固定资产和学生收费等方面都实行了网络化管理。网上缴费、多媒体教学、在线查询和实时监控等现代化手段在高校得到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使财务管理工作更加方便快捷,加快了高校的发展步伐,同时也对财务管理的安全性和内部控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存在着效益与风险的矛盾。如果高校财务管理体系不够严密,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健全,很容易出现财务漏洞,为财务管理工作带来难度。此外,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单位的一些学历低、学习能力差的人不能适应发展要求,新时期财务相关人员应该是懂专业知识又会应用信息技术的新型人才。
2目前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2.1高校缺乏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
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管理制度的支撑。但研究表明,很多高校缺乏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对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管理工作中透明度不高,无法对财务资金进行有效监督管理。很多高校在进行财务管理时都是结合自身情况采用的“统一领导、集中管理、集中核算”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一级核算”两种财务管理体制,这两种管理体制的弊端就是容易受自身条件的限制,权限划分不是很明确,容易出现权力真空,在工作实践中存在缺陷,这两种体制不能很好地将学校领导的统一性与院系管理的相对独立自主性进行有机结合。
2.2高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乏力
新环境下,高校不再单一依靠国家财政拨款,而是多元化、多渠道筹资,这种情况势必会加大单位资金流动量,如果高校没有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很容易出现内控管理混乱,严重影响单位资产的安全。比如:“小金库”“公款挪用”“账外资金”等一些不合理现象都严重影响着学校的经济发展,给高校造成一些不良影响,导致出现财务管理混乱的局面。
2.3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不完善
财务预算是对单位未来财务活动的具体规划,是控制财务活动的重要依据。一些高校对预算的编制、约束、执行和评价都不尽合理,很容易出现预算赤字,执行力的缺乏更是导致制度形同虚设,预算超支、随意支取等现象经常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预算管理职能,降低单位资金使用效益。2.4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信息化时代下,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的必要手段,在高校财务管理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经过几年的建设,各高校信息化建设已基本满足需要,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无法保证财务信息的绝对安全,财务信息风险主要来自人为操作不当和网络环境,比如:操作失误导致的信息丢失,病毒软件带来的侵扰等都使财务数据暴露于风险之中,一旦出现问题损失极大且恢复成本很高。二是财务信息建设缺乏相应的高素质人才,信息化建设不同于传统财务工作,它需要一支既懂财务、经营管理又要熟悉了解计算机的应用以及掌握网络信息管理技术,同时还能根据特定项目或者数据进行分析和阐述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而这些人才正是目前各高校普遍缺乏的。三是高校财务信息化平台建设没有统一的标准,由于我国高校财务信息化起步晚,尚未有信息化的标准和规范,各职能部门的办公系统由不同公司根据部门工作需要开发,系统间缺乏数据接口,部门系统间的数据形成信息孤岛,使财务信息化建设增加难度。
3关于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创新的思考
3.1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是规范高校财务活动的保障
要按照统一领导、集中或分级管理的原则,规范内部财务治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首先,树立科学的财务管理理念,以绩效为导向,采用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中“成本与效益相比较”的理论进行成本效益管理,转变重核算轻管理的观念。其次,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学校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并建立考核机制,实行量化管理。由于财务制度的刚性与原则性,例如:专项资金投入与使用必须遵守的程序、科研经费的跨年度使用等问题,加大了预算的编制、执行和资金支出工作难度。各高校领导应重视这一问题并规范管理,一定要适应新常态下财务管理制度的发展与改进,正确预算、正确投入、算好每一笔账、花好每一分钱,同心协力,少花钱多办事,推动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最后,学校在讨论决定、拟定实施重大经济决策事项时,应充分论证,必要时应进行专业咨询,明确财务、审计、纪检监察及相关业务部门的职责分工,形成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运行机制。
3.2大力推进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财务管理的正常运行离不开切实有力的内部控制,在单位管理工作中,要把建立和完善以内部控制制度为核心的财务管理制度建设,作为扎紧制度笼子的关键举措来抓。按照有关规范要求成立由主要负责人牵头的工作组,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可行性、适应性强的内控制度,加快推进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按照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的要求,科学合理设置机构和岗位权责,并要按照权责一致、有效制衡的原则定期评估风险、检查漏洞,确保制度有效执行。
3.3全面加强预算管理,严格单位规范收入支出
新时期,高校财务管理部门应建立起有标准、有决算、有考评、有执行、有约束及科学规范的预算管理制度,加强预算编制、执行和评价管理,全面有效提高单位资金使用效益。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校内各部门的所有收支必须统一纳入学校预算,预算编制应遵循统筹兼顾、勤俭节约、量力而行、讲求绩效和收支平衡的原则,结合国家财政支出政策、学校事业发展需要和财力可能,科学编制事业发展规划,确保事业发展规划与财力相匹配。学校收入必须全额上缴学校,由学校统一管理,严禁设立“账外账”或“小金库”,对按规定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的各项资金,应及时足额上缴,不得隐瞒、截留、挤占、挪用、坐支或者私分。
3.4加快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和平台一体化构建
“互联网+”理念使财务管理模式跨越了时空的限制,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和信息通信技术,进一步提升财务管理与服务的效能,财务工作将迈入“信息化+”的时代。高校财务管理也应该向开放化、智能化以及信息化发展,实现财务转型,由核算型会计向“事前预测、事中监督、事后分析”的管理型会计转变,从柜台内走出柜台外,为师生提供“专业化”“个性化”服务,从局域网拓展到校园网,为师生提供网上“一站式”服务,积极拓展财务服务的深度与广度。此外,各高校领导还应更新观念,重视财务信息化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做好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远程规划,加强制度建设和信息化的风险防范,确保信息安全,建设复合型的财务管理队伍,积极推进高校信息化建设。
4总结
完善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离不开平台一体化,通过高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和校园“一卡通”建设,对高校的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整合,建立数据中心,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和其他管理系统共享,通过一体化财务管理的实现,解决高校管理信息的实时提供和共享问题,防止信息孤岛现象产生,保障财务信息系统的安全、高效、稳定运行。
作者:刘君丽 单位:河南农业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黎斌.对新时期高校财务管理的改革创新工作研究[J].新财经:理论版,2013(5).
[2]韩东.新环境下高校财务管理改革的创新思考[J].中国经贸,2013(18).
[3]聂江珊.试论新时期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特征和创新策略[J].经济师,2013(7)
第四篇:高校内部控制财务管理探究
摘要:
在高校管理中,财务管理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利于提升我国高校的整体管理水平,促进高校的发展。但当前的高校财务管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财务管理水平降低,本文在分析高校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内部控制为视角,分析加强高校财务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
内部控制;高校;财务管理
前言: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发展,其财务管理工作也不断地发生变化,复杂性和多样性不断的提升,由此一来,当前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逐渐的暴露出来,并对高校的部分工作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对此,高校应该对当前存在的问题科学的分析,从而制定科学的对策,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一、当前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足
在内部控制体系中,核心为内部环境,通过有效的控制,保证控制对象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内部控制视角下,高校的管理层为实施财务管理的重要人员,其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直接决定了财务管理水平及财务管理质量[1]。当前,很大一部分高校管理层并未充分的认识到财务管理对高校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重视程度不足,管理措施落后,严重的限制了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与发展。并且也缺乏对内部控制正确的认识,单纯的认为上级对下级的工作要求及规范既是内部控制,从而在开展内部控制工作时,一味的下达指令,影响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二)内部控制制度的可操作性差
内部控制的有效开展有利于提升整个单位的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对于高校的财务管理来说,通过内部控制的作用,提升财务管理的规范性及有效性,提升财务管理的水平。但高校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不健全,在贯彻与落实时,可操作性比较差,导致财务管理的开展缺乏科学性,频繁的发生各种问题。
(三)财务管理工作合理性比较差
目前,高校的经费逐渐由财政拨款转变为自主经营,由于高校缺乏科学的财务管理工作,导致部分高校在自主经营的过程中发生负债,甚至陷入严重的财务危机当中,影响高校的发展。预算是财务管理中的重要环节,通过预算的合理进行,提升财务管理的水平,但高校的财务预算工作更多的是形式化的预算,并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二、内部控制视角下高校财务管理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现阶段,社会上各个企业内部的内部控制制度已经建立的比较完善,高校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可充分的借鉴各个企业,结合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制度建立完善之后,还应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将高校的所有部门囊括进来,在整个高校的内部实施财务管理,从而有效地提升财务管理的水平,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促进高校的发展。
(二)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的实施由人来进行,因此,要提升高校人员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首先,高校的管理层要正确的认识内部控制的作用,形成内部控制的观念,从而有效地带动员工提升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加强财务管理的力度,充分的发挥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2]。内部控制意识形成之后,还应着重的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通过培训,促使工作人员正确的开展内部控制,并具备良好的财务管理能力,了解最新的财会信息,同时,职业道德素质、责任意识都比较强,有效的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三)重视财务管理的关键点
财务工作包含的内容比较多,在对其进行管理时,要对关键点十分重视,对容易出现错误的环节严格的控制。具体说来,财务管理的关键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预算,无论高校的经费来源于何处,在使用之前都需要经过科学的预算,高校开展预算编制工作时,要对各项经济活动的预算进行科学的分配,并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加强监督,提升预算实施的合理性[3];第二,资金的内部控制,高校在对资金进行管理时,应制定严格的内控制度,保证资金使用的正确性,保障高校的正常运转;第三,报销管理,对于高校日常的财务开销,在进行报销时要进行严格的审核,实行谁签字谁负责的制度;第四,收费管理,收费时,要严格的按照相关的标准来进行,并加强监督,保证收费的合理性;第五,内部审计控制,加强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做好监督与控制。
三、结论:
尽管在内部控制视角下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还存在比较多的问题,但通过相应的改进措施,可以有效地提升财务管理的科学性,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充分的发挥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促进高校的发展。
作者:刘琳琳 单位: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毛丽萍.民办高校财务内部控制问题探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3,12:248.
[2]施薇薇.基于内部控制视角探析独立学院的财务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4,09:194+196.
[3]陈小平.基于制度建设和风险管理视角下的高校内部控制审计策略研究[J].财会学习,2015,14:156-157.
第五篇:高校校办企业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
摘要:
高校校办企业具备知识密集、学科综合的特点,尤其在促进高新技术发展、弥补高校教育经费不足等方面,高校校办企业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受诸多因素影响,高校校办企业尚未建立起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一些疏漏,阻碍了校办企业的长远持续发展。本文从分析高校校办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入手,对加强校办企业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的对策进行论述,期望对提高校办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打造校办企业核心竞争力有所帮助。
关键词:
高校;校办企业;财务管理
一、高校校办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内部控制薄弱
高校校办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不到位,相关制度不完善,极易形成财务管理漏洞。主要表现在:校办企业没有设置相互牵制的财务岗位,普遍存在一人多岗的现象,对不相容职务没有进行分离设置,如会计兼任出纳,会计核算兼任会计复核等,难以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校办企业不重视资产清查盘点工作,对重要资产管控不严,账务混乱、账实不符现象极为严重;在存货管理中,经常出现入库手续和出库记录不全的现象,使得会计信息难以真实反映企业存货的实际情况;校办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不规范,应收账款数额大,资金周转速度慢,并且存在大量的坏账损失,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二)资金管理效率偏低
高校校办企业的资金管理观念守旧,管理效益偏低,主要表现在:校办企业在没有充分考虑到自身能力和发展目标的情况下就作出投资决策,使得企业面临较大的投资决策风险,若投资失误,就会给企业带来严重损失;校办企业的筹资手段单一,习惯于向高校要经费,而高校为了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很难向校办企业投入过多的资金;高校附属的校办企业之间各自为政,经常出现某一校办企业资金紧缺,而另一校办企业资金闲置的情况,降低了资金的综合利用率。
(三)缺乏财务监督机制
高校对校办企业财务工作缺乏有效监督,导致企业出现了严重的财务信息失真问题。具体表现在:企业财务人员没有认真审核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对资金业务的会计处理不及时,易造成企业账实不符,财产数据失真;校办企业为了谋取私利,只在形式上进行报表验证、资产评估的审查工作,而没有发挥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部门的外部监督作用;监事会高校代表只是流于形式,或不是专业人员担任。
(四)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
高校对校办企业实施激励约束机制,能够促使企业围绕高校的长远目标开展经营活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虽然部分高校对校办企业实施了激励机制,但是这些激励机制基本属于短期激励,如奖金制、目标责任制等,易使企业经营者为了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视企业长远发展,进而造成企业资产浪费。由于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欠缺长期激励,所以会导致企业经营者的经营行为背离高校的长远发展目标。
二、加强高校校办企业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的对策
(一)加强财务内部控制
为了有效解决高校校办企业财务管理基础薄弱的问题,应当进一步加强财务内部控制。
1、落实岗位责任制
对财务会计岗位的职责进行明确,并实行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制度,严禁出现一人多岗的情况,由此能够确保企业资金安全,有助于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如,要求会计岗位与出纳岗位分离,会计核算与会计复核岗位分离,业务经办与授权批准岗位分离,会计记录与业务经办岗位分离等。
2、再造内部业务流程
对于校办企业而言,存货管理是关键环节,因此,应当针对存货流转的各个环节,进行流程优化,而财务人员则应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法,对库存进行清查盘点,这样不但能够对企业的成本支出进行有效控制,而且还能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3、加大重点资产管控力度
为避免国有资产流失的情况发生,校办企业应当逐步加大重点资产的管控力度,并做好应收账款的催收工作。企业应当转变经营理念,提高应收账款的重视程度,减少应收账款的数额,增强其变现能力,并加快周转速度,由此能够解决企业债权减少及虚盈实亏等问题。此外,企业负责人还应针对大量沉淀的应收账款制定合理可行的收缴方案,并要求财务人员认真做好重点资产的清查,了解并掌握资产的情况,避免坏账的产生。
(二)加强资金管控
1、加强校办企业财务预算管理
财务预算是校办企业开展日常工作的重要保障,因此,要加强采取预算管理。首先,应对预算编制形式进行调整,并从多个角度了解校办企业当前的发展情况,然后以此为据,对财政支出进行整合,借此来增强财务预算的计划性。其次,采取零基预算方法,该方法最为突出的特点是不以往年的预算为基准,有利于确保预算与实际支出的相符性。再次,要对预算执行进行严格管理,并针对偏差对预算进行适当调整。此外,应对财务全过程进行动态的跟踪控制,通过财务信息的及时传递,为企业管理层的决策和财务预算管理提供支撑。
2、拓宽校办企业融资渠道
由于高校是校办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这不但使企业的融资渠道变窄,而且还增大了高校的资金压力。因此,校办企业应当逐步拓宽融资渠道。可采取设置带有融资性质的机构等方法。同时,在融资过程中,应遵循成本效益相配合的原则,充分发挥出企业的经营优势,缓解资金不足的问题。此外,应对资金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并对资金进行合理分配,加快新产品的研发速度,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降低投资风险,使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的利用效益。
(三)实施财务监督机制
1、实施委派制
为使高校的股东权益得到有效保障,高校可在建立健全委派制的基础上,直接指派相关人员进入校办企业的权力机构,如董事会、股东会等等,由其代表高校负责监督校办企业的各类重大事项,以此来维护高校应享有的权利。
2、实施定期报告制度
对于校办企业而言,高校是其投资主体,因此可对校办企业实施定期报告制度,即校办企业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将财务报表报送给高校,这样高校便可对校办企业的财务状况及其当前的经营成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为确保高校资金的安全性,校办企业应提供现金流量表,并与银行建立电子客户业务,同时,在提供的财务报告中,还应增加内控自评报告,由此能够确保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3、实施审计监督制度
高校应当加大对校办企业的审计监督力度,并将审计的重点放在校办企业的财务、经营及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等方面,同时,还应对委派到校办企业的负责人进行经济责任审计。通过上述审计监督工作的开展,高校能够对校办企业的实际情况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并对其负责人的经营业绩有一个正确的评价,由此不但可以确保高校及国家的利益,而且还能促使校办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4、建立资本进入与退出机制
高校可以按照校办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资本进入或是退出,如在经营方面优势较大的校办企业,高校可采取增值扩股的方式对其进行资本投入;而对于优势不明显的校办企业,则可采取出售、转让等退出方式进行结构调整。
(四)健全激励约束机制
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激励约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了使高校校办企业的财务管理更加规范化,应当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首先,应建立国有资产保增值责任制,并构建起合理可行的资产考核指标体系,同时,应针对由高校委派到校办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制定相应的考核及奖惩措施,如可对高校委派到校办企业的责任人实行年薪制,并将其薪酬与企业经营业绩相挂钩,如果企业的经营业绩有所提升,则应给予责任人适当的奖励,反之则应对其进行惩罚。其次,高校可在充分结合校办企业具体情况的基础上,对做出较大贡献的科技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并将投资入股作为主要的奖励方式。再次,对于股份制的校办企业,可实行以下激励措施,即员工持股或是股票期权制度,由此能够提高经营管理者及员工的责任心和工作积极性,有助于经济效益的提升。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校校办企业在弥补高校教育经费、实现国有资产增值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保证高校校办企业稳定发展,必须加强校办企业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建设,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手段和方法,不断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促使企业适应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从而推动校办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
作者:刘子斌 单位:贵州大学
参考文献:
[1]罗伟峰.加强财务分析提高校办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以某高校校办企业财务状况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3(7):73-75
[2]龙春江.论高校资产经营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应对[N].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53-55
[3]张开华,卢桂成,汤华明.高等学校组建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13(6):88-90
[4]蔡?.高校校办企业管理体制中值得思考的问题[J].中国集体经济,2012(7):99-101
[5]蒋佐斌,黄婷婷,李哈.基于财务管理视角的校办企业发展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1(10):67-69
[6]罗伟峰.浅谈如何深化高校校办企业的管理体制改革[J].新西部,2013(8):45-46
第六篇:高校财务管理精细化探究
摘要:
在国家教育、财政制度改革背景下,从当前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着手进行研究,通过采取相应改进措施来推进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以更好的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全面提高财务管理效能。
关键词:
高校财务管理;精细化管理
一、国家教育、财政制度改革背景下高校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2010年国家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教育发展纲要》),为今后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引导高校体制改革也从重规模扩张向重内涵式发展的现代大学制度转变。财政部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财政制度改革政策,高校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的宏观形势随之也发生了变化,具体体现在如下几方面:(1)财政教育经费的投入随着国家经济增长稳定而趋于平稳,经费筹措也由单一依靠财政拨款及教育事业收入,转变为多元化筹措经费机制,如学校的经营收入的补充,申请银行贷款、接受的社会捐赠等。(2)经费投入从支持高校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的内涵建设,引入绩效拨款机制。(3)教育财务管理体系更加完善。一是制度体系日益完善。近年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国有资产管理、内部审计[1]、科研经费、内部控制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新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也已分别于2013年1月1日和2014年1月1日正式实施。二是经费监管体系不断健全。对预算经费的拨付支出等已实行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成立了教育部经费监管事务中心,在财务司单独设立了审计处,密切配合审计署教育审计局开展专项审计和跟踪审计。三是队伍建设逐步加强。了《高等学校总会计师管理办法》,逐步推行高校总会计师制度。《教育发展纲要》对高校财务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出:“要加强经费管理,建立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机制;加强财务会计制度建设,提升经费使用和资产管理专业化水平”。高校财务管理贯穿于学校的各项活动中,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校的经济秩序和资源使用效益,影响学校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和教学事业的有序开展。因此,推进高校财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是新形势下高校改革发展最迫切的任务之一,是保障高校各项工作正常开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增强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2]。
二、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高校财务管理是指高校范围内有关资金、资产的筹集、调拨、分配、使用、结算以及资源使用效益管理工作的总称。所谓精细化管理就是在系统化和规范化体系作用下,通过程序化、标准化、数据化和信息化等手段,确保管理的各个单元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地运行。精髓在于管理体系的系统性,各种业务流程的规范性、标准性。其基本特征是精细操作、精细管理和精细执行。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则是以精细化管理思想为指导,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健全工作规范、完善岗责体系,加强协调配合,按照优化后的业务流程和质量标准规范处理各项经济业务,并引入绩效评价与考核,实现财务管理的数据化、标准化和动态化[3]。
三、当前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推进财务精细化管理的主要措施
目前我国高校的财务管理还处于由粗放化管理向精细化管理的转型期,管理上仍然存在一些缺陷与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财务人员素质不高,管理意识淡薄,财务工作还停留在简单地报账核算上,管理功能弱化。(二)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制度建设流于形式,可操作性差,难以贯彻执行。(三)会计核算不精细,会计记账模型不科学,业务核算未分级分层分项目,提供的信息可参考价值不高。(四)预算编制方法不够科学,缺乏必要地论证和调研,预算执行控制乏力,预算缺乏严肃性,调整预算追加经费情况时有发生,高校的校内预算和部门预算仍然是两张皮,不能实现有机衔接。(五)财务绩效分析缺失,目前高校的财务绩效缺乏相应的评估体系,评价标准,资金的使用效率、效益未能完全量化,对相关责任人员缺乏必要的财务绩效考核。(六)审计监督体制不完善。高校对内部审计的重视不够,有的高校审计和纪检部门合并,高校财务内控制度建设趋于形式化,制度贯彻落实缺乏有力的监督。为全面推进财务精细化管理,提高财务管理效能,针对以上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应采用以下具体改进措施:
(一)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素质,建立长效学习机制,不断学习更新专业知识,熟悉国家相关教育制度和财政制度改革发展方向,从而改进工作方法,充分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大力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严格执行国家财经法规及制度,做到依法理财,科学理财,防范财务风险和漏洞。
(二)对高校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建设进行精细化管理。高校应依据国家、地方、行业等相关法规,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当前形势的校内财务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如校内预算编制管理办法、校内财务报账管理办法、公务卡结算管理办法等。要对各层级岗位职责,各项财务工作组织程序,工作流程,相关责任人员考核标准作具体要求,如对具体工作制定“工作运行流程情况表”和“工作流程图”,时时反映学校每一项经济业务的运行轨迹和完成情况,能划清责任节点,避免部门间业务衔接时的管控缺失及责任推诿,提高工作效率。对已经不适应的相关规章制度要及时清理,做到财务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查,责任到人,使财务管理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三)实施会计核算精细化管理。严格遵照新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规定,设置规范的会计科目。改变原有的记账原则,由收付实现制改为修正的权责发生制,即对费用确认、资产管理等业务有选择地采用权责发生制,而对收入、科学教育项目支出还是以收付实现制来确认和计量。做好新旧衔接工作。优化会计核算流程,在财务管理软件中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建立科学的记账模型,分类控制模型,对会计核算实行项目管理,科学设置科目分级,使每项业务的核算能同时附加更多的信息[5-6],如对一笔支出的核算,要有支出用途的分类,分清是教育支出、科研支出还是行政管理支出等;有经费来源分类,分清是事业经费拨款还是专项经费拨款还是自筹资金;有支出部门分类;支出有预算控制,是否超预算支出,对特别需控制的支出比例的支出科目还可在预算总额控制的基础上进行分类控制。对科研经费的支出应严格按预算申报书中的类别和金额进行单项控制,并严格执行。这就要求财务报账人员理清每一项经济业务来龙去脉,科学记账,充分挖掘财务软件的管理功能,认真细致地工作,以保证最原始数据录入的准确性,全面性,从而确保由此衍生出的财务数据统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有用性。
(四)实施财务预算精细化管理。预算是学校财务管理的核心,贯穿于资金的筹集、分配、使用的全过程,对财务管理有着深刻的影响。财务预算管理包括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要加强预算编制依据的准确性及编制方法科学性,保证预算编制的质量。首先,做好预算编制前的准备工作,要对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及内部各项经济业务进行全方位多维度的思考和分析,区分各项业务的轻重缓急,在预算编制上要加以体现;要核实各项基础数据,要分析上年预算执行情况,正确领会财政部门对编制部门预算的要求;协同其他院系及职能部门[7-8],在充分调研,纵向横向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建立高校财务预算定额支出标准体系,如人员经费定额标准,公用经费定额标准等,科学制定预算定额。在编制方法上,应该改变传统的“基础+增长”的模式,采用零基法编制。零基预算是以“零”为起点观察和分析所有业务活动,并且不考虑过去的支出水平,因此,需要动员学校的全体教职工参与预算编制,有助于调动院系及各部门参与预算编制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预算指标来开展各项活动,提高预算的严肃性,对于因客观环境变化的预算调整事项要严格按照预算调整批复程序来进行,各单位要以批复文本作为预算调整和执行的依据。高校应该逐步建立一套完整的预算执行考核制度,将各部门预算申报的准确性、及时性、预算执行结果与部门年度考核挂钩,从而合理分配资金,使有限的资金流向富有成效的项目,实现预算管理的精细化。
(五)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可对《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财务分析四大类、十三项指标的基础上进行细化,建立切实可行的高校财务绩效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按时间、行业、部门等横向纵向多方位比较,制定出评价标准,对高校自身财务效率、财务效益、财务效果方面进行绩效评价,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绩效考核。
(六)建全高校内部审计监督机制,对重大经济事项必须经过内审部门监督,加强内审人员专业能力,提高内部审计部门的地位,使其可以直接将重要审计结果汇报给学校管理层,开展财务内部控制审计,以保证财务各项管理制度得以贯彻执行,消除资金安全隐患,降低学校财务风险。
作者:许春华 单位:吉林化工学院审计处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Z].北京:中共中央国务院,2010(7).
[2]魏春红.高校精细化财务管理及实现路径[J].会计之友,2014(2).
[3]陈攀.论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的逻辑与思路[J].新西部:理论版,2012(8).
[4]邱健.新时期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2(9).
[5]邓建华.高校精细化财务管理研究[J].经济师,2011(2).
[6]赵善庆.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精细化建设[J].财务与金融,2010(6).
[7]彭立秋.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问题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2(24).
[8]芮幼琴.论高校财务管理现状及精细化管理的实施[J].会计师,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