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探究(3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探究(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探究(3篇)

第一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探析

一、提高财务部门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

加快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以及内部控制工作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要加强财务部门人员的队伍建设,这是所企业所有财务工作的基础,每一个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都应该积极的参与进来,为增强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财务部门的领导层应该起到带头的作用,和所有工作人员一起学习与财务相关的各种政策法规和文件,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认真管理财务工作,加强企业财务部门的制度建设,严格按照相关政策法规以及企业的规章制度来行事。另外一方面,提高财务相关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大培训力度。当前,会计知识更新速度很快,必须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才能使其业务素质、职业道德和职业判断能力等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在核算中管理,在管理中监管,并把监管贯穿于会计核算、预测、决策、控制、分析的全过程,从而更好的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财务管理新形势的需要。

二、增强单位领导以及员工的内控意识

想要内控制度能够顺利落实必须要具备强烈的内控意识。很多企业单位的领导人不重视内部的控制制度,因为他们觉得这谢都是财务部门的任务,需要财务工作人员来完成,所以导致这些企业一直都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这些企事业单位领导人的错误意识就在于,他们把财务部门的预算控制等同于企业的内部控制了,完全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体系的独立性和必要性。所以,必须要加强企业领导人和相关负责人的内控意识,才能实现工作的规范化。

1.单位领导要树立内控观念和意识

企业财务部门和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就是企业的领导层,它主要负责监督和检查单位财务报告工作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因此,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是企业负责人的分内工作,并不是跟自己无关的,更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企业的领导人和负责人必须要从自身做起,加强内控意识,严格执行内控制度。

2.财务相关人员要严格遵照有关法规和相关政策实施内控制度

事业单位财务人员最基本的一项职业标准就是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办事,工作中时刻保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工作作风,坚持原则。在日常的工作中严格遵守各项内控制度,按照法律法规行事,使企业收到的风险都处于可控的范围内,以实现企业业务的提高和发展。

三、加强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严格执行力度

完善财务内部控制时,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绝不违纪违法,依据真实情况制定适合可行的的财务内控制度。首先应规范单位内部分工体系,将企事业单位各个职能部门的责任、授权批准范围、权限以及工作程序等进行明确的划分。每个管理层必须严格按照自己的职责进行工作以及行使职权,经办人在办理业务时也要保证在授权范围内。其次要建立财产保护和财务记录制度。要严格遵守不相容职务互相分离的内部原则,建立起完善的岗位责任制度,包括企业实物的采购、验收、入库、计量、维修等工作;建立起实物资产的财产清查制度,明确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组织程序,保护各项财产的安全与完整,第三要严格审核财务部门,使他们可以做到对自身的控制和约束,在遇到管理问题时,可以及时的找出原因并进行改正,避免错误的再次发生。

四、加强财务部门的预算审核管理,严格控制收支费用

我国当前的财务部门大部分都是按照“收支两条线”制度来严格管理企业的资金,这样就使财务部门的工作更加公开化和透明化,还可以改善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有效防止企业内部贪污腐败现象的发生。很多企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仅仅只是形式上的制度,虽然一直都存在,但从未或者很少真正执行过,这种走过场的行为根本没有发挥任何作用。近些年来,我国的反腐败力度逐渐加大,企业内部也开始重视起对内部的控制。做好内部的控制工作,就等于打好了企事业单位的基础,所以要严格加强企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严格规范事业单位的日常工作,从而防止出现资金挪用以及胡乱收费的现象。

五、加强内部控制与财政检查、外部审计并重,加强财务管理

企事业单位首先要成立起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严格要求财务人员履行自身的职责,加强内部控制和外部审计的结合,全面管理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充分发挥监察、审计等在企业财务管理上的作用,使企业财务管理的程序更加规范化,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充分重视起财务管理的检查和审计工作,以及时的发现企业财务上出现的漏洞或者问题,不断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除了内部控制外,企事业单位还需要接受外界的监督,毕竟内部的监督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加上上级部门以及外部财政、税务、审计等各部门的监督,就可以使企业的管理工作更加合法化和规范化,大大弥补了企业内部监督体系的不足之处。财政部门可以通过运用定期检查和专项检查的方式,来加大企业的内部监督力度,做到对企业各项资金的及时跟踪反馈,掌握资金动向,管理好、用好各项资金,使每项资金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从而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

六、加强财务相关知识的宣传

在单位内部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对财务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企业全部工作人员对财务知识和法律法规的了解,尤其是财务人员。严格处置那些不遵守法律法规的人。

七、充分发挥内审的作用

内审制度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措施,内审主要帮助企业的工作人员履行自己的职责,通过检查和监督企业财务部门的各项管理制度落实情况,从根本上提高财务部门的管理效果,使财务部门做到有法可依,并且保证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作者:邹海英 单位: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财政国库支付中心

第二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及创新策略研究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涵

财务管理是各事业单位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它同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密切相关,其基本内容体现在筹资管理、投资管理、成本管理和分配管理四个方面。事业单位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已经转向为多渠道的资金筹集方向,然后力求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即财务管理的成本管控能力;在成本管理方面,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也转向以绩效为导向;最后是分配方面,事业单位应该如何通过处理工作人员收入和专业人才引进的问题来提高事业单位各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体制还有很多的不足,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要结合事业单位的发展现状来分析这些不足,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目前,我国的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已做出了一定的改革,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同时也存在一些对事业单位的经济发展有危害作用的问题。

(一)财务凭证和账务管理不当

多数事业单位普遍存在会计凭证和账簿处理不当的问题,包括在对账务审核方面也存在不规范的管理模式,会计名称记录不规范,处理业务不及时,不能对应原始的业务凭证,导致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受到冲击。

(二)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

事业单位采用“固定资产”、“固定基金”等科目对财务进行一系列的处理,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暴露出其弊端。事业单位在购入旧固定资产之后使得固定资产的账面金额不等于固定基金数额,同时事业单位所采用的以收入的数额为基数计提的“修购基金”完全连接不上固定资产的数额,因此固定资产对于账务处理所产生的正面作用没有在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中得到体现。

(三)收入和支出管理不妥善

事业单位的部分部门的财务预算工作做得不透彻,并没有根据事业单位的发展现状修订预算机制,实施统一化的管理和核算;同时事业单位的监督和管理机制也不完善,部门之间还存在因为私人的利益导致事业单位的利益受到损害的现象,充分证明事业单位对资金的控制不严。导致内部工作人员的随意性大,随意动用单位的专项资金用于不正当的地方。

(四)财务管理监督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的多数事业单位还存在随意动用单位的公用资金以及用虚假发票套取资金的现象,更严重的竟然违法通过事业单位内部核心工作人员的关系篡改重要的账目和数据,给事业单位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最终留下的只有虚假的财务政绩,根本达不到盈利的目的。出现这些不良现象的原因在于事业单位的高层领导对单位的财务管理监督不够,甚至有高层人员怂恿下层工作人员做出不良行为的现象。领导在事业单位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带头作用,自身应当加强对财务管理的重视度,这样才能带领下层工作人员对财务管工作更加的重视,提升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财务管理者要成分发挥其决策和监督的职能,并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机制的建设提出相应的建议,给单位树立榜样,而不是单纯的负责管理下层工作人员。

三、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应对措施

针对以上各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的问题,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应对措施。

(一)建立统一化的财务管理体制和财务管理模式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模式应当针对本事业单位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规模制定不同的财务管理体制,同时可以通过统一化的管理调动各部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二)加强资产管理

面对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中出现的的重钱轻物的现象,应当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职能,并结合加强实物资产的管理,从最大程度上的发挥资产的效益并保障国有资产的完整性。如何制定科学和合理的财务管理机制才能保障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相关的管理人员要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这项目标,并协同其他财务部门的配合共同完成这项工作。第二是建立财产清查和和报废制度,并对财务账簿做不定期的抽查工作,杜绝出现舞弊行为,保障单位的利益。第三,事业单位在购买固定资产之前务必要做出合理的分析。

(三)加强收入和支出管理

一个良好的财务管理水平一定是建立在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上的,因此事业单位务必要实施科学化的管理才能营造健康的财务管理环境。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进行合理的收入和支出管理,各部门必须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管理;其二在处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上要合理划分,充分发挥事业单位的资金和人力资源,提高经济来源,从而扩大收入;其三相关管理人员要加强对部门工作人员的监督机制的建设,从一定程度上减少舞弊行为,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性。

(四)加强内部监督机制的完善

如何避免出现在部门之间存在的私人小金库的现象,以及杜绝违法行为的发生,要求事业单位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限制工作人员的舞弊行为的发生。同时要制定严格的支出审批程序,任何以私人名义出发动用公用资金的行为都必须受到惩罚。事业单位的领导应当加强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同时对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提出建设性的建议,推动财务审计工作的正常运行。同时,上级财务管理人员也要树立良好的榜样,增强自身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并在事业单位内部设立奖惩制度,鼓励下层工作人员对上层管理人员的工作做出监督,保障单位整体的工作透明度,才能从真正意义上保证事业单位的效益不受到损害,为财务管理工作的实施提供一个健康的环境。

(五)重视财务管理工作

财务与事业单位经济效益紧密相连,作为单位工作中的重心,应到得到充分的重视才能实施的彻底,因此相关管理人员要在财务工作中配备优秀的专业人才负责工作,才能建设良好的财务管理机制。

作者:康瑞玲 单位:河北省承德市平泉县农牧局

第三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探讨

一、引言

我国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制度对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由于体制、意识以及制度等方面的原因,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在预算管理、人员管理以及内部控制和监督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解决。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常见问题

1、预算编制不够科学

事业单位常因工作人员编制、素质等因素而产生一系列的预算问题,但单位并未对这些因素引起高度重视,长此以往,单位的预算编制就出现不规范的操作行为,由于疏于审核,一些编制程序逐步简单化,这就导致预算工作难以实施到位。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下面几点:一是事业单位既没有考虑自身的实际发展需求,也没有按照“轻重缓急”的支出原则办事,因而,单位的预算编制不符合当前的经济情况。二是单位预算编制会发生“虚报”、“冒报”等问题,导致单位实际的财务账目脱离了预算数目,另外,当年的财务收支以及年度计划情况都偏离了各项相关的收支预估情况,多数项目支出是按照同级部门的标准进行实施。单位的各项经费没有十分可靠的制度依据,相关的预算数据难以保证其准确性,因此,预算工作与实际执行之间就会产生脱节的问题。

2、工作人员素质不高

事业单位中会计人员的管理意识不够强,使经济管理的工作质量出现下降问题。一些单位的财务人员没有接受过专业学习,学历偏低,其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等都不高,在面对较难的财务问题时,财务人员不能很快地给出解决对策,致使财务收支得不到有效控制。在新的时期,会计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但财务人员的知识结构却相对陈旧,难以跟上单位的发展步伐,当单位引进管理技术或成果时,财务人员缺少相应的操作技能,因此制约了财务工作的发展。

3、预算指标不够合理

财务收支控制是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事业单位的控制程序不够科学,成本支出的控制意识不高。一些控制程序在做出申请后,相关部门并未参照预算进行严格施行,各项收支的预算指标没有及时传达到各个科室、部门,致使下属部门不了解单位预算的整体规划。另外,事业单位的经济支出未遵照统筹计划进行操作,常会出现支出扩大、标准上升等问题,这样一来,支出资金的数目、用途就要做出更改,导致财务决算超过预算规模。部分单位强调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却忽略了经济成本的有效控制,成本控制做不到位,大量资金外流,单位的财务制度难以落实,最终导致单位的经费开支大大增加。

4、内部控制措施不够全面

单位的经济内控机制不完善,管理意识薄弱。部分领导忽视内控制度的建设,程序审批不够严谨,重大决策未经过集体商议便草率做出审批,导致单位决策不符合实际的发展情况。财务人员的岗位设置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业务交叉现象频繁、兼职人员数量过多、人员权责不够明确等。另外,单位内部的考核制度不完善,经费开支的审批机制不健全。主管财务审批的人员缺少先进管理知识,导致审批手续不规范、原始凭证不齐全的问题出现。

三、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策略

1、完善财务管理机制

财务管理的机制不完善是导致经济问题出现的重要原因,因此,事业单位要全面统筹各项工作的计划与实施情况,做到“统筹兼顾”、“不断创新”。具体而言,财务制度的建设应从提高人员思想认识抓起,财务部门的预算工作关系到各项工作的经济收支情况,因此,编制预算的设置一定要做出调整,使预算数据符合单位的具体情况。财务预算要坚持“定额办公、标准支出、专项专报”的原则进行严格核算。同时,相关部门要采取相应的行政手段处理财务管理中的各种“疑难杂症”,利用信息技术解决一些新出现的管理问题,使财务管理机制得到最大程度的优化。

2、做好财务管理的预算工作

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是实质性内控工作,要想做好财务工作,财务部门应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使财务预算在严格监管的环境下开展工作。财务监管的严格化改革,主要从授权权限、预算制度、权责分工等方面进行建设,各部门的会计人员必须严格按照预算标准进行核算,财务人员之间要形成“相互配合”、“相互监督”的工作关系。同时,财务人员的操作权限、范围应给予相应控制,遇到重大的财务预算时,财务人员要向上级汇报,通过集体商议后再做审批。此外,财务部门要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转变“基数理念”,以“零基预算”作为财务预算的主要方法,经过全面预算,充分反映单位的支出、收入情况,使总体收支保持平衡的状态,体现预算机制的科学性与整体性,确保事业单位的各项工作达到预期效果。

3、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应该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这就要求财务人员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树立与时俱进的管理观念。单位可通过举办知识培训来增强工作人员的技能和素质。此外,事业单位还应完善内部管理的评估体系,使管理层和基层人员都保持较高的思想觉悟,通过学习新知识,更新管理知识,提升财务管理的综合水平。财务部门应采取定期考评的方式,检查工作人员的抗风险及应变能力,使每个财务工作者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及时应对各种财务问题。

4、健全事业单位内部的控制制度

健全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是为了提升单位的财务控制能力。财务部门通过细化职权,将责任落实到每个财务人员的身上,并针对管理的薄弱环节提出控制对策,使重要岗位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进而形成一个集控制技术、方法、制度为一体的财务内控体系。具体来说,内控体系应该明确财务岗位中不协调的部分,并按规定对财务岗位做出相应的调整,改善财务岗位的不协调问题,使财务岗位与权责之间保持平衡。健全单位的内控制度,可以形成制衡性监管体系,行政单位的经济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的资金利用效率。

四、结语

事业单位作为国家的公共性部门,以公益服务为主,事业单位的各项工作关系到人民的实际利益。为了提高单位的工作效率,必须解决财务管理的各项问题,这样才能保证经济工作的顺利开展。针对财务管理中的常见问题,财务部门应适时转变管理观念,积极学习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管理知识,使财务管理体制得到最大优化,保证事业单位的各项职能得到有效发挥。

作者:冯艳 单位:陕西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