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企业财务管理探究论文(10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第一篇:企业财务管理财务报表分析
一、财务报表分析的含义及其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
财务报表分析是一项具有较强专业性的管理工作,它是专业的财务人员根据企业的会计报表以及相关资料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资金的收支情况、企业盈利情况等各个财务方面的问题所进行的系统性分析,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使企业的经营情况得到及时有效地反馈,以便于让财务管理者能够迅速准确的做出正确的决策。财务报表分析对财务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的作用。第一,通过对各种财务数据的描述,对当下的衡量指标进行合理的分析,直观明了地说明了企业如资产的数量、金额等方面的数据。第二,通过对衡量指标在当前水平原因的解释说明,能够对相关的现象和数据的准确性、合理性进行预测。第三,根据目前的数据和相关资料对企业以后的规划、走向、财务风险等进行大胆的预测。
二、目前财务报表分析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财务报表分析的意识不强、忽视其工作人员的工作价值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领导者及财务管理人员认为,企业的所有的财务数据和业务资料都是自己参与进行的,不会发生任何问题,所以,不需要财务分析,这就导致企业管理人员产生一种错误的观念,他们会认为财务分析人员没有必要存在,因而也就不重视,造成了财务分析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工作效率下降。
2.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
①不合理的会计处理方法。一些会计指标的计算方法的不同会给不同的企业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影响,由于实际情况中出现的新问题也会造成原有的会计处理方法不合适。②财务报表本身存在的问题。财务报表只是片面地对过去财务数据的反应,作为企业经营决策的依据还可以,但实际上,针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来说,财务报表是无法满足这一方面的需求的。③未严格执行财务报表分析流程。通常情况下,正确的财务报表分析流程是:先明确分析的目标→确定分析的内容和选定分析方法→收集整理各项相关的数据资料→计算出各项衡量指标→进行综合评估分析。但是在实际的工作当中,由于各种原因的存在,往往会忽视某个环节或者遗漏,这就使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受到严重影响。
3.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不全面
财务报表分析主要是对企业的各个方面进行的全方位系统的分析,但在财务报表分析中往往都没有注意到企业在实际运行中的所受到的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企业当前的发展环境以及企业将来的经济运营趋势,由于对财务报表分析的不全面,导致了分析的结果没有反映企业的真实情况。
三、关于弥补财务报表分析中存在的问题的意见与建议
1.强化财务报表的综合反馈能力
在财务管理过程中,由于有通货膨胀、信息时效性等元素的存在,企业财务报表的信息难免会存在一些不足。所以,加强企业财务报表的综合报表的能力,对每个财务指标都要十分的重视,且看重各项附表的作用。财务报表分析的最终目的是使企业的财务工作效率、经营管理水平、综合管理水平都能够得到提高。所以,财务报表分析更需要注重可行性。
2.保证企业财务数据的真实性
在财务报表中每个数据都必须使真实的,因为它是反映企业在某一段时间内,企业的财务状况、盈利情况、资金的收支情况的重要依据。所以,这就需要财务工作人员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必要认真核对数据的真实性,辨别出数据误差并保证资料的完整性,在所有的数据中绝对不能出现模糊、弄虚作假的数据。
3.采取正确的财务比率分析法
在掌握足够多的被分析的信息和背景资料以后,依据财务比率的方法计算出企业的资金流动比率、资金周转率、资产负债率、企业盈利率等相应的信息,为财务报表分析打好坚实的基础,以便于能够减少财务比率分析的错误。
4.全方位地对企业财务报表分析
在分析财务报表的过程中,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合法性以及财务分析方法的合理性固然重要,但是,对企业的背景进行分析以及财务报表中附注的分析也是非常的重要,通过对企业所处的行业信息背景和企业经营策略的分析了解,通过对附注信息、财务状况与盈利情况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了解,这样才能完整的完成财务报表分析的工作,为开展以后的工作提供了有力地依据。
四、三大会计报表的主要内容以及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三大会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①资产负债表:它是反映企业财务情况的报表,提供企业财务的真实状况,有利于预计企业的综合实力,进而能够对企业的未来做出一些合理的规划。②损益表:它是反映企业盈利情况的报表,这对预计未来企业现金流量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判别企业可能控制的经济资源的潜在能力和新增资源利用程度的重要资料。③现行现金流量表:它是反映企业现金流量的报表,可以了解企业在一段时期内经营活动、投资情况、筹资情况对现金的影响等各方面的信息。
五、结束语
财务管理是一切管理的基础,是企业内部的管理的枢纽。只有在财务报表以真实、有效、合法为前提条件,再在企业经营者的科学、有效地管理,才能保证企业的经营目标得到顺利地进行并实现。财务报表分析是企业财务管理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它不单单是提供各种财务数据信息,也是企业管理者进行重要决策的依据。在现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当中,财务报表分析已经提前进入了企业的生产经营中来了,现代的企业管理经营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了对企业的财务报表的分析。这主要是因为,财务报表分析可以把企业的财务经济信息最直接明了地体现出来。随着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越来越迅速的发展,财务报表分析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将会越来越重要。
作者:庄扬平 单位:泉州市华天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第二篇:电力企业精细化财务管理对策
一、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国内电力企业在财务方面的管理比较薄弱,近阶段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促进了电力的需求量更大,但是电力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总还有很多的问题,这也影响了我国电力企业良好的发展。
1.管理观念的陈旧
受电力企业体制的制约,我国电力企业在管理方法和现代化企业的体制内容还有很多的差异,从而就会影响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缺少创新的意识,缺乏主动工作的能力和积极性。工作人员缺少对财务管理的工作在企业中的认识,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生产运营情况作为重要的内容,对财务管理工作没有基本的重视。
2.缺乏企业市场主体的意识
我国电力企业长久的处于垄断的位置,现阶段电力企业中的管理人员和财务工作人员都缺乏对市场主体意识。然后我国电力企业正在逐步迈进市场经济化的进程中,体现市场主体地位是势在必行的。但是很多电力企业管理阶层到工作人员的思想认识还处于市场垄断者之上,都没有做好十足的准备去融入市场化的相关准备。
3.财务管理的方法过于单一
现阶段部分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都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方法去管理,电力企业的财务管方式在市场经济制定方面又过于单一,没有办法去适应现代化的环境和条件。
4.财务管理进程较慢
一般情况来讲,国内的电力企业规模都是非常大的,无论是经营管理方面还是财务管理方面都有一定的难度。电力企业中有很多的财务工作人员,但是财务管理工作缺少信息化的保障,就会没有办法提供相关的财务信息。
二、电力企业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完善措施
电力企业有效地进行精细化的财务管理,可以挖掘企业的潜能,还能够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整体质量和效率、效益。同时,还能够提高其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加强企业之间的核心竞争力,从而确保电气企业的经济效益。
1.转变财务管理职能
财务管理人员需要积极的参与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决策中,帮助电力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人员从思想观念方面转变,随着财务工作职能的要求而转变,还需要加强管理的职能,不仅限于对财务的管理。还需要保证积极的投入到经营管理方面、预测、分析和相关决策等方面。然后财务人员要进行全面的核算,并提高监督的力度,结合企业的相关制度控制企业经营的活动。因为会计的工作能贯穿整个电力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工作中,全面的核算也可以为生产经营的项目给出更好地建议和策略。观念的转变也能够帮助相关工作人员树立全新的、能够面向未来发展的工作观念,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合理地进行规划,为电力企业提供更好地服务。
2.建立完善的财务体制
根据电力企业逐渐缩小的利益空间和社会、人们对用电更好地需求,电力企业进行精细化财务管理,就应该制定完善的财务体制。如:企业的管理人员首先要通过各种方式掌握管理的方法,结合近期财务部门的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制度方面等多方面进行问题的查找,并给予财务部门大力的支持并对其深层的改革。然后在会计和出纳人员岗位的标准上,增加相关的工作人员,从而对财务管理制度进行梳理,理清管理模式和方法,以实际业务各业务层面的管理模式和操作标准进行。
3.促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
推进电力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发展,有能有效地对电力企业内部进行管理和监控,达到信息共享的目的,从而加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首先需要提高技术的标准和要求,确保有效地落实相关的工作。而安全问题又是普遍会出现的问题,这就需要企业利用规范合理的措施做好保障工作,确保数据的准确和合法。然后需要确保管理信息的标准保持统一,并加强对相关数据的管理。统一信息对其建设是很重要的,能够有效地对各部门的行为进行约束,保证企业和各部门可以进行资源共享,积极的推动电力企业财务和业务一体化统一的信息化建设的相关工作得以落实。首先,需要及早完善企业计量、检测体系,并提高计量和检测的工作。然后,应该提高定额的管理和标准化的管理工作,比较先进指标,保证每一项定额和标准的先进和有效性。再次,需要制定统一、准确、操作性较强的代码进行对系统的编制。最后,要将一线信息自动收集的范围扩大,制定规范、合理的数据采集和录入体制,同时要保证数据采集的高效和真实性,保持统一。
三、总结
总之,电力企业精细化财务管理作为电力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就需要通过精细化财务进行管理,通过上述的策略去完善,这样才能够保证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不断的提高。同时优化管理的制度和业务的流程,建立科学、有效地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的计划,可以促进电力企业信的整体良好发展。
作者:张理华 单位:国网江西星子县供电有限责任公司
第三篇:内部控制导向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研究
1内部控制和财务管理的关系
1.1财务管理活动离不开内部控制理念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与大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不同,有其独有的特点。财务管理主要是基于会计核算、会计报表、会计账目等进行相关企业财务分析,从而方便企业管理人员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目前,很多现代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内部控制基础薄弱,财务预测、评价手段得不到有效运用,抗风险能力差,影响了财务决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只有制定了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保证各岗位设置合理,业务人员和财务人员职责分明,从而使得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因此,以内部控制为导向,通过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各环节进行有效控制,可以达到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作用。
1.2内部控制制度包含财务管理活动
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的核心环节,而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财务管理也包含于其中。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资产的管理和运用,尤其是大额资金。因此,加强对企业资金的管理对于做好财务管理工作至关重要。而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赋予财务人员表决的权利和在风险体系中的权重,通过合理的数据分析进行资金的使用,从而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由此可见,当将内部控制融入到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时,能够有效避免企业财务风险,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1.3二者互为保障
科学合理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中小企业制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的基础。内部控制的有效进行,需要制定科学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还需要企业的每个部门以及每一位管理人员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为内部控制的实施提供准确又及时的信息,特别是需要财务管理部门提供以货币为衡量单位的信息,并利用多种财务手段进行分析。而内部控制对于企业的资金运转和使用具有很好的约束和监督作用,有助于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涉及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财务信息贯穿于企业的每一项经营活动,而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水平。
2内部控制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2.1有利于企业财务管理相关决策的制定
现代中小企业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监督体系,在财务报表中经常会出现会计失真的现象,严重影响着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财务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管理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管理制度做得不到位,就容易造成企业内部管理混乱。如果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就会导致财务管理缺乏科学性和连贯性,就容易造成企业财务信息的失真。因此,只有坚持以内部控制为导向,才能保证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从而保证企业各项财务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为正确的财务决策提供保障。
2.2有利于整合企业的信息
现代企业要想顺利的经营发展,需要企业内各个部门的共同配合。在企业当中,各个部门之间都有自身的运作方式,但是每个部门业务的实施都离不开其他部门的支持。而内部控制正是基于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将不同部门、不同工作人员之间的信息充分融合,利用审计、会计等专业的手段作为基本工具,对各部门的工作和绩效进行监督和检查,防止舞弊、造假等不利于企业发展的现象的发生。
3基于内部控制的企业财务管理对策
3.1构建以内部控制为导向的预算管理机制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要发挥作用,需要加强对资金的预算管理,以实现资金的合理利用。中小企业可以通过构建以内部控制为导向,以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调整、预算考核为主要内容的预算控制管理系统,明确各部门的责任,确保财务管理职能的有效发挥。
3.2构建以内部控制为导向的筹资管理机制
融资是中小企业获得资金,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重要途径,而财务管理在企业融资、扩大生产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避免融资的盲目性和不合理性,中小企业应构建以内部控制为导向的筹资管理机制,从而提高融资的高效性。
3.3构建以内部控制为导向的财务管理机制
中小企业要结合自身的生产经营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以内部控制为导向,构建财务管理机制,加强财务信用风险管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岗位规范,杜绝利用岗位之便进行违规财务操作的现象发生;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法律法规的职能,真正落实内部控制制度。
3.4构建以内部控制为导向的监督管理机制
监督是内部控制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在很多中小企业当中,往往由于监管不足,导致财务管理的控制职能弱化,造成财务管理混乱,因此,构建以内部控制为导向的财务监督管理机制是非常必要的。在现代化的中小企业管理中,要加强会计、审计等部门的建设以及专业人员的配备,保证审计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而促使中小企业各项目标得以实现。
4小结
总之,企业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是密不可分的。现代中小企业要想获得发展,有必要基于内部控制完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机制,保证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作者:徐军 单位:云南中咨海外咨询有限公司
第四篇:企业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浅议
一、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第一,企业资金管理存在很多漏洞。很多企业发展受到一个重要瓶颈的限制——资金短缺。但是笔者在分析和调查的过程中认识到很多企业资金总量并不是不足,而资金陷入恶性循环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资金管理不完善。私设较多账外资金现象严重,领导者私设小金库,使得企业正常的资金运转受到严重阻碍。有些企业将眼光局限在销售业绩的提升上,而忽视了对客户信用的调查,资金回收速度慢、坏账比例大,缺乏科学合理的赊销政策,应收账款账龄普遍较长,企业资金短缺现象严重。第二,企业内部账务管理较差。部分企业没有意识到财务管理处于企业管理的核心地位,没有重视财务管理的经济管理作用。很多企业在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财务报表的过程中粗心大意,导致财务信息和企业实际状况不符,对信息使用者产生了误导的作用。很多企业的财务报表已经反映出企业财务管理和企业管理已经出现了问题,但是管理者并不重视,他们缺乏利用财务工具为企业管理服务的能力。第三,企业缺乏科学的投资决策机制。部分企业认为自身只有投资项目多、项目金额大,才能显示企业正在蒸蒸日上的发展。这些企业对于投资风险和收益的关系研究不足,不能客观的评价自身的实力、市场的状况、企业面临的政策环境和主要竞争者,在投资之后又对项目的实施情况监督不足,缺乏有效的控制,最终导致了承受了较大的财务风险。
二、财务管理在新形势下的发展方向
首先,新的经济结构对财务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国的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在新的形势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企业的发展方向转变为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的情况下,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愈加激烈,部分企业因为难以适应经济结构的转变而被市场淘汰,为了顺应时代要求和经济体制的变化,部分企业对组织内部的结构进行了重建,在企业重组和并购的过程中使得企业竞争力和影响力得到扩大。企业财务管理的战略地位是当前学者研究主要方向。其次,金融市场的发展给财务管理带来了影响。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受到外部的金融市场的直接影响和干扰,企业在金融市场环境多变的情况下承担着巨大的风险管理压力,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形势,承担着严峻的财务管理风险。金融市场变化可能导致企业筹资的难度增加,使得企业难以获得生产经营需要的足量资金。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就必须具备对市场前景进行预测的能力,不断优化自身的资本结构和资金结构,将财务风险维持在最低水平。另外,金融市场的变化也可能给企业带来发展的机会,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投资机会,给企业构筑一个扩大自身影响力、进行良性竞争的平台。举例来说,在市场环境相对公平的环境下,企业在高新技术领域进行投资具有很大的机会,但是同时也面临着较大的风险。第三,法律法规、税务环境的变化给财务管理带来了影响。我国发展市场经济、进行经济体制变革的过程中也对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了很多改变,企业要随时紧跟最新的法律法规、财税制度,随时更新自身的财务管理理念,提升对新的法规和政策的了解程度,能够与时俱进出台新的财务管理政策,让企业的经营风险得到有效降低。
三、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策略分析
1.重视财务预算工作的重要性。
企业应该重视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发挥财务管理中预算控制和预算监督的重要作用,保证企业科学、高效运行。财务管理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企业的预算管理之中来,让资金在同一安排下进行划拨,对于用款计划应该严格执行,对资金的预算和管理应该加强控制。企业应该通过合理的渠道来筹集资金,保证资金占用的成本比较低,对于企业内部短期借款和长期结构应该进行合理的安排。对资金的使用过程应该严加控制,正确资金运用的合理性,财务部门应该加强和生产部门、流通部门的沟通,以增强对日常现金流出的合理监控,促进应收账款回收,避免资金难以回笼,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提升资产的流动和周转。
2.建立全面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经济活动在新的时代具有了网络化特性,这就意味着财务管理的风险愈加复杂和多变,企业为了能够有效的防范和应对相应的财务风险,应该在内部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这样企业内部的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才能良好运行并循环运行下去。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应该具备较高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增强自身对财务风险的敏锐程度和处理能力,在对投资项目进行预测时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使得投资决策的效果得到提升,尽量避免承受财务风险,对于财务风险的处理应该采取责任承担机制,使各个部门和员工承担相应的风险落实责任。
3.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企业应该根据自身业务性质和企业特色建立属于自己的一套财务管理制度,为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提供相应的制度性保障,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需要健全内部组织结构的支持,建立明确的岗位分工制度,进行恰当的权责分配,建立合适的会计核算制度,构筑合理的资金使用流程,实行严格的财产管理制度、报销制度和现金、银行存款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应收账款管理政策和成本管理制度。在这里,笔者认为建立完善的内部财务审计监督管理制度是很有必要的。因为监督机制不健全最终会导致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低下。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应该认清自身现状、把握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监督机制。在日常、专项和任职离任等内容上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内部审计审查,保证资产的完全性和完整性,实现全面的内部经济管理。在财务管理实施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信息失误、信息不规范的情况,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让财务信息更加准确、真实。
4.财务管理应该直接为企业决策提供信息和支持。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法人财产权和理财权都是自主的,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在于资金管理。企业投资的收益和方向决定了企业资金的运营效率,所以财务管理必然要参与到企业资金的运营决策之中。财务管理活动应该参与到企业的投资决策之中去,对资金的投入和支出效率进行评价,对增加企业利润和投资效率进行事前预测和分析,严格进行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保证生产经营决策的科学效率,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5.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素养、建立坚实的人力保障。
企业内部不同部门的人员都应该了解财务管理,意识到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战略意义。对于财务管理人员,企业要在在职环节和岗前教育中渗透培训和再教育的内容,改革自身用人机制,在考核中重视对财务管理人员专业技能的考核,以鼓励和积极的方式来提升工作人员积极性。工作人员也要特别注重培养资产财务管理意识,在日常工作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管理规范进行,从而不断提高这一管理工作的规范性,提升自身专业素质,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进行打造一支专业的团队。
作者:王延虎 单位:中电投物流有限责任公司
第五篇:跨区域分销企业财务管理问题与对策探讨
一、跨区域分销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模式
跨区域分销企业在组织形式上不尽相同,由此也使其财务管理模式趋于多样,一般而言,跨区域分销企业财务管理采用的基本模式分为集权型、分权型及集权分权相结合型这三类。其中,集权型模式,将财务决策权力归于总部,总部直接对分销企业在资本变动、现金调配、利润分配、预算审批、绩效评价、投资融资环节进行管理决策。集权型模式,有利于资源共享,实现财务资源的统一调度,节省资金成本,在财务效率上也有较大优势。但此模式下,分销企业的积极主动性会受挫,如出现财务消息滞涩,不利于总部决策效率及准确率的提升。分权型模式,与集权型相对应,分销企业拥有财务管理的自主决策权,在财务资金使用、资本运作等层面享有管理决策权,总部对其控制主要集中于审批环节。这种模式下,分销企业的主动积极性能够充分调动,在决策质量及效率上有所提升,作为总部来说,将权力下放,也能够将更多精力投注到企业发展战略上。分权型模式的弊端主要体现在财务统一管理及调节功能减弱,监管成本增加,一定程度上会拖慢企业的整体发展步伐。基于集权及分权模式容易导致财务管理机制失于灵活的缺陷,集权分权相结合的财务管理模式就显出其独特优势,也成为跨区域分销企业着重关注及采用的财务管理模式。集权分权相结合,一方面保障了总部财务管理调控职能发挥,另一方面又保护了分销企业的积极性和创新性,有助于规避企业财务风险,使财务管理严谨又不失灵活。据相关统计,80%以上的世界500强企业在财务管理上都采用此模式。
二、集权分权相结合财务管理模式下,跨区域分销企业财务管理易发问题
(一)预算管理环节科学性不足
企业财务管理中,预算管理是关键及核心环节,预算管理科学高效,才能保障企业经济效益及竞争力的提高。跨区域分销企业其发展规模较大,业务范围较宽,在资源购置(厂房、设备)、资金运转(借贷、收支)等方面需要科学规划,从现阶段情况看,跨区域分销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科学性并不强,较易出现“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的滞后现象,预算执行力度不够,突出表现在以下几点:
1.跨区域分销企业在营销预算上难度加大
跨区域分销企业销售市场摊铺过大,面多而分散,呈现出销售环节繁复、管理层次众多的特征,一方面增大了其营销预算难度,另一方面财务预算信息在进行传递时,其准确性及时效性无法充分保障,较易出现财务信息滞后及不对称现象,给集权分权财务管理模式下总部财务监控工作形成较大阻碍,使得预算编制准确性下降。
2.跨区域分销企业在费用预算上控制不力
跨区域分销企业费用较常发生且波及面较广泛,历来就是跨区域分销企业预算管理的难点所在。跨区域分销企业在费用预算控制上常见问题是针对性不强,欠缺目标性,编制及控制过于粗放,费用支出结构不合理,如没有在费用预算环节将费用细化为可避免、可延缓及不可避免、不可延缓费用,使得费用滥用现象较突出,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此外,在费用预算层面,缺乏横纵向对比分析也是常见问题之一,在费用预算制定上,没有进行市场调研,只是基于往年费用标准进行增删,目标性不强,准确性不高,事前控制及动态控制也无法有效落实。
(二)业绩评价环节时效性不高
跨区域分销企业财务管理业绩评价能够通过企业经营成效反映出财务预算管理的实际效果,以便及时纠正预算环节产生的偏差,使财务管理工作在横向比较中趋于高效。从实际情况看,现阶段跨区域分销企业在财务管理业绩评价环节仍存在一定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1.片面追求任务量,背离企业发展战略
跨区域分销企业业绩评价过于偏重于财务指标,使得分销企业为了完成指标,过于追求销售任务量及销售额,偏离了企业发展战略。此外,分销企业通常采用将终端客户交由经销商负责的营销方式,这种方式使分销企业的市场掌控力大打折扣,如经销商环节出现纰漏,分销企业营销渠道遇阻,会对企业效益造成巨大损害。
2.财务管理业绩评价指标过于单一
跨区域分销企业财务管理业绩评价制定的具体指标仅局限于已发生的销售数字,没有包括客户维护、管理及技术创新、员工潜力开发等内容,难以为分销企业财务管理流程优化提供参考。跨区分销企业业绩评价应在现金流指标评价的基础上,侧重对商流及物流价值进行评估,以避免评价指标单一化而导致企业竞争力衰退。
三、跨区域分销企业财务管理改善对策
(一)强化预算管理工作,提高预算管理的科学性
首先,跨区域分销企业在预算管控上应坚持地区性及业态性原则,着重对会计核算加以规范。由于财务预算制定、执行及结果都要以数字的形式的呈现,因此,要建立并完善分销企业会计核算体系,以其规范化确保财务指标的准确性,为预算编制执行奠定基础。其次,推行“收支两条线”这一财务资金管理模式。财务资金管理模式正确与否关系到预算管理能够有效实施。企业从事经营活动离不开资金这一要素,资金也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现阶段跨区域分销企业在资金管理上通常使用“收支两条线”方式,将企业资金加以集中管理,控制资金流向,指定资金收支账户,优化资金成本,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及周转速度,最终有助于企业经济效益增长。
(二)合理编制费用预算,对费用预算效果进行奖惩
首先,要紧密结合市场形势编制费用预算,提高费用预算的前瞻性和实效性。将收集得到的市场动态加以分析归纳,以此为基础,进行费用预算的编制,编制中注重弹性,为应对市场变化留出空间。其次,要对费用预算进行统一控制。费用预算伴随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因此,要在编制而成的费用预算基础上,根据分销业务在规模及范围上的变化及时对费用预算标准加以调整,对正常开支产生的费用额度允许其进行浮动调整。优化费用结构,细化费用项目,成立“重要项目支出台账”,选择恰当的费用控制点,注重事前控制及主动控制。第三,结合企业实际,建立财务费用预算奖惩机制。建立财务费用预算奖惩机制,能够强化财务人员责任意识,避免财务信息传递因人为因素产生滞后而导致信息不对称。在奖惩考核上,采取动态化考核流程,在费用预算编制,执行及结果上进行全面考核。
(三)构建科学高效的跨区域分销企业财务管理业绩评价体系
第一,业绩评价体系在指标上要融入商流理念,尊重客户。市场营销环节由客户而来的利润量可达20%,因此,培养忠诚度高的客户源,能够使分销企业的经济收益大幅增长。在财务管理业绩评价体系中,不应过度关注具体的营销数字和资金收益额,而要着眼全面,秉持客户开发-维护的理念,做好服务。第二,将企业营销意图注入业绩评价体系中。企业要将营销意图清晰地传递到分销企业各个部位,使其站在全局视角,从事各自的营销活动。第三,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加以结合,增强财务管理业绩评价的弹性。既追求利润等结果指标,也考察过程指标,在均衡中把握实现企业营销效果的最优化。
四、结语
跨区域分销企业财务管理一方面涉及范围及内容较多,另一方面其在保障企业正常运转方面又占据重要地位。针对其财务管理环节易发问题,跨区域分销企业要在预算管理、费用管理及业绩评价上建立科学系统的管理模式,以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提高。
作者:段建平 单位:杭州万事利丝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第六篇: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综述
一、企业理论和财务管理目标理论
财务管理目标是指企业进行财务管理所要达到的目的,它决定着财务管理的基本方向。理论界中存在着众多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管理目标的差异体现出财务管理目标的动态性,表现为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受经济管理体制的影响,随企业理财环境变迁而演化。企业理论经历了古典企业理论、现代企业理论、企业治理理论和企业能力理论的演变,不同企业理论有不同的企业定义和企业性质解释,企业的性质决定企业目标,而企业目标决定财务管理目标。古典企业理论一般把分工与协作生产作为企业产生的原因,企业被视为通过分工与协作创造财富的生产技术装置。但是古典企业理论没有对企业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它只将企业视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生产单位,即把投入转化为产出的组织。科斯发表的《企业的性质》拉开了现代企业理论的序幕,阿尔奇安和德姆塞茨提出的“剩余索取权”假说是现代企业理论发展的里程碑。他们认为企业的本质是非对称产权关系的契约,这一契约中,非人力资本所有者和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关系是不对称的,前者处于等级制的顶端,后者则处于等级制的底端,是“资本雇佣劳动”,从公司治理的观点来看即为股东至上的治理体系。企业治理理论由奥列弗•威廉姆森开创,治理理论者认为企业是人力资本所有者和非人力资本所有者订立的特别契约,企业契约当事人是平等独立的关系,企业是一种治理结构而不是一个生产函数,企业的本质是利益相关者的共同治理体系。企业能力理论是20世纪90年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理论,该理论认为企业实质是由各种能力所构成的能力集合,企业能力理论突出研究企业的能力分工,把知识视为企业能力的深层次因素,强调知识在企业中的作用,强调知识是构成企业核心能力并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
二、财务管理目标观点分析
(一)利润最大化
利润最大化是指企业利润总体最大化,而不是每股利润最大化。许多经济学家坚持认为将追求最大化利润作为分析的基本假设是合乎情理的。因为如果企业没有任何利润甚至亏本,依据“经济人”的假定,企业主是不愿开办企业的,这些观点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利润最大化这一财务管理目标的形成,在特定时期里也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利润最大化目标在实践中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利润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实现的税后净利润,它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第二,没有反映创造的利润与投入的资本之间的关系;第三,没有考虑风险因素,高额利润的获得往往要承担过大的风险;第四,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可能会导致企业短期行为,与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相背离。
(二)股东财富最大化
股东财富也称股东价值,是企业所有者(股东)预期的未来收入(现金流量)的现值之和,最早提出这一目标的是Anthony(1960),他从传统的企业股东至上的模式里提出了将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财务目标。为了使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必须使每股股利与每股价格之和达到最大,投资人评价一个企业是否具有投资价值的重要指标是这个企业能否给投资人带来利益,帮助股东实现利益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这一目标的合理性主要体现在弥补了利润最大化目标中货币时间价值和风险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企业的短期行为问题等。该目标也存在以下主要问题:第一,通常只适用于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难以应用,因为无法像上市公司一样随时准确获得公司股价;第二,股价受众多因素影响,特别是企业外部的因素,有些还可能是非正常因素,股价不能完全准确地反映企业财务管理状况,如有的上市公司处于破产的边缘,但由于可能存在某些机会,其股票价格可能还在走高;第三,它强调更多的是股东利益,而对其他相关者的利益重视不够。
(三)企业价值最大化
企业价值是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企业产生的现金流量可以分配给所有的权益索取人,最常见的是可以支付给企业债权人和股东的现金流量,这时企业价值指的不仅是股权价值,它包括了企业所有的经济要求权(债权,认股权,优先股权和股权)的市场价值总和。在关于企业价值最大化和股东财富最大化的关系问题上,理论界产生了两种不同的观点。主流观点认为企业价值最大化在本质上和股东财富最大化是一致的。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二者不能等同。最根本的一点是企业价值最大化是基于企业角度追求价值的增加,理论上是以企业的各种利益主体共同价值最大化为目标,而不仅仅考虑股东这一方面,如果要等同,则必须设立许多诸如债券价值常数化、资本市场完全有效、成本为零等前提假设,而这些条件在现实的经济环境里基本上是不能实现的。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目标修正了利润最大化和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种种缺陷,并得到较多的认可。其优点主要表现在:第一,该目标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和投资的风险;第二,该目标反映了对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要求;第三,该目标有利于克服管理上的片面性和短期行为;第四,该目标有利于社会资源合理配置。其主要缺点则是企业价值的确定比较困难,特别是对于非上市公司。
(四)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大化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资本的范围扩大,资本的构成和地位有所改变,知识资本地位上升,物质资本地位相对下降,企业所有者的地位也随之改变。企业能力理论认为,交易成本经济学只看到企业从交易过程中产生盈利的可能性,忽视了企业从生产过程中产生盈利的可能性及相关性。企业能否存在不能仅从交易成本的相对大小来判断,而是根据企业核心能力所产生的收益与形成核心能力的成本比较来判断。因此,企业的目标也就从节约交易成本变成了改善企业内部的能力配置,形成异质性核心能力,在市场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及其导致的租金最大化。与企业能力理论相适应,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必然是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大化,与人力资本占主导地位的知识经济时代相适应。因此企业财务管理不能仅追求物质资本所有者的利益最大化,而应在包括股东、债权人、支薪经理、企业员工等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即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知识资本所有者(人力资本价值)最大化。这一目标要求,企业财务管理应改变物质资本的筹集、投资、使用和收益分配的传统模式,树立“以人为本”的理财理念,扬弃“以物为中心”的观念,更加注重人力资本投资,培育企业长期持续发展的异质核心能力,获取市场竞争优势,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由于企业能力理论是一种新兴理论,与之相匹配的财务管理目标存在明显的非量化特征,主要靠管理者的经验,缺乏定量分析。
作者:张洪 单位:重庆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第七篇:企业财务管理税务筹划浅析
一、企业财务税务筹划概述
1.企业财务税务筹划概念分析
税务筹划是在不违背国家相关财税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企业科学合理的组织生产经营和财务活动,及明准确的学习掌握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充分利用国家税收的优惠政策,最大限度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充分发挥资金时间价值,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可以将税务筹划和科学的财务管理手段相结合,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完成企业的战略目标。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营业税改增值税的不断推进,企业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企业面临的税收问题越来越多,税务筹划工作越来越重要。所以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为了增强企业竞争力、避免不必要的税收风险而更重视税务筹划工作。
2.企业税务筹划的必要性分析
首先,企业经营活动资金大,税务筹划的空间大。企业的税收项目多,贯穿于企业的各个环节中,企业交易金额大,须纳税额大,不同的纳税方法对税额的影响是很显著的,近几年的税务机关对企业的监控更是越来越强,因此,税务筹划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必须要做出税务筹划,使企业的税负降低,企业才能获得更好收益。其次,关于企业的政策种类繁多。在这种宏观条件之下,国家对企业的法律政策数量多,分类细,而且各个法律法规之间变更频繁,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就要跟上国家及地方法律法规的变化,针对自身做出应对高负担税负的筹划,从而降低风险,增强竞争力。
二、企业税务筹划方法
1.减少计税基础
税务筹划中,减少计税基础的筹划方法主要包括分割筹划、起征点筹划、结构重组筹划等。其中,税收分割是企业在经济业务活动中,在法律允许的前提下,企业是自身资产在多个纳税主体之间进行分割,实现直接节减税款的技术。例如合伙经营,可以实现所得税平分;个人承包经营,按照承包项目所得税进行个人所得税征收等。起征点筹划即利用税收机关税收起征点进行的税收筹划,一般情况下,国家实施减税的目的主要有两个。首先,通过企业税收减征,可以实现对弱势企业及弱势群体的扶持,包括:对遭受自然灾害的企业进行扶持,可以减轻或者免除企业一定时间段内的税负;对下岗失业人群再就业的扶持;对重大疫情或者重大经济事故中受影响的企业实行优惠,属于照顾性质的税收优惠。第二,通过税收减征,国家可以通过杠杆调节国家资源分配,鼓励行业发展,实现国家产业结构优化。例如高新企业的所得税优惠,属于鼓励性质的税收减征。重组法即为企业资产、组织机构、股权等方面的重组,以重组形式改变纳税方式,实现节税。这样的方法比较容易实现,可以通过ERP系统进行。在重组法中,典型的方式包括企业核算形式改变、新设公司、企业兼并重组等。
2.关联交易法
关联交易法也称转让定价法,这种方法以企业间的关联交易为基础,是通过关联企业之间的劳务或者商品的转让价格,调节纳税主体的税收负担,从而节约企业税收。在转让定价法中,主要包括产品价格、原材料价格、无形资产、劳务费等方面内容。例如贷款利息,企业在借款过程中充分利用关联企业,可以通过无息借贷实现利息税负的削减,关联企业也可以将资金以负债形式表现出来,从而规避所得税征收。
3.增加抵免税部分
税收抵免是企业在经济业务活动中,在法律允许前提下,企业使用增加自身税收抵免额度实现节税的方法,主要包括国外所得税抵免、研发费抵免等。在现有的经济体制中,存在者许多免税经济体,免税技术正是基于这些经济体的经营模式开展。免税技术,就是企业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将企业性质转变为免税性质,或者从事免税相关的经济业务活动,其中,免税人主要包括免税机构、团体及自然人。当然,免税技术的实现需要企业对自身组织结构以及经营模式进行变更,因此,这一技术的操作难度较高,实现成本较大。
4.延期筹划法
延期纳税是企业在经济业务活动中,在法律允许的前提下,企业使用延期缴纳税款的方式进行节税。延期纳税的方法虽然不能直接降低企业应纳税税额,但能够实现缴税延期,对企业来说无疑是获得一笔无息贷款,可以充分利用货币的时间价值,为提高企业利益做出贡献。
三、企业财务管理税收筹划强化性建议
1.提高对税法的了解
对税法深入的了解是企业进行有效税务筹划的前提,企业应当不断强化对税法的学习,了解最新的税法知识,保证税务筹划的合法合规性,履行好纳税人的纳税义务。要充分了解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69号)等法律规定,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税前扣除项目以及新关联交易,实现良好的税务筹划。
2.强化税务筹划的认识,积极培养企业税务筹划的管理人才
新时期对税务筹划人才的要求有所提高,不仅要精通我国的相关税法和有关政策,而且需要了解企业的财务管理战略以及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企业可以通过组织培训,开展内部讨论或者组织专家讲座,培养税务筹划人才,强化财务人员素质,也可聘请外部专业机构,如聘请注册税务师事务所等方式解决人才匮乏的现状。
3.重视税务筹划的整体性,采用先进的税务筹划方式和手段
企业的税务工作者需要有整体的全局观念,站在企业财务管理和战略管理的角度全面的进行税务筹划工作。这种全局观念在大型企业中重要性更为明显,例如鞍钢集团,其分支机构纳税人达36户,直接间接纳税人达679户,且涉及税种数量极多,纳税量达,鞍钢集团在结合了情况之后,发现普通节税方式并不能起到良好的节税作用,通过对比,在筹资上选择了延期缴税原则、投资上选择并购、税收优惠政策上选择安置残疾人与新产品和环保产品并行的纳税策略,抓住了整体性原则,节约了巨大的纳税成本。
作者:张立平 单位:广州冶炼厂
第八篇:小微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一、小微企业概念及特点
(一)小微企业概念
小微企业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统称。目前对“小微企业”的认定有两种标准。
1.行业划分中的“小微企业”认定。
2011年7月4日,工信部会同国家统计局、发改委、财政部、银监会等部门联合了《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和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确定划型标准,将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和微型三种类型。
2.税法上的“小型微利企业”概念。
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以及相关税收政策规定的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工业企业从业人数不超过1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3000万元,其他企业从业人数不超过8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的企业。由于国家的支持政策主要集中在税收方面,所以本文采用第二种标准。
(二)小微企业特点
1.我国小微企业规模小、数量多,大部分是私营企业。
根据国家工商总局全国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报告课题组《全国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情况报告(摘要)》提供的数据,截至2013年年底,小型微型企业达到1169.87万户,占全国各类企业总数的76.57%,如果把4436.29万户个体工商户纳人小微企业合并统计,占比高达94.15%。
2.具有创业成本低、产权和经营权高度统一。
2014年2月7日,国务院以国发〔2014〕7号印发《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取消了公司最低注册资本制度,只要具备成立企业的基本条件,就可开始经营。大多数小微企业的出资人就是经营管理者,自己参与生产经营,员工以家庭成员或亲属为主。
3.主要从事传统行业、劳动密集度高、创新能力不强。
根据国家工商总局全国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报告课题组《全国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情况报告(摘要)》提供的数据,截至2013年年底,小微企业从事传统行业的占比为64.86%,主要从事服务业、零售业等,而创新型小微企业占比仅为4.62%。
二、财务管理的概念及重要性
(一)财务管理的概念
财务管理是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的购置(投资),资本的融通(筹资)和经营中现金流量(营运资金),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企业的财务活动包括资金的筹集、资金投放、资金营运、资金分配四个方面。
(二)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1.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是企业内部管理的纽带。
财务管理是各种资产价值的管理,存在于企业各项经济活动之中,根据资金运动,联系有关方面财务关系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企业的资金筹集、投资和分配,企业的生产、经营、进、销、调、存每一环节都离不开财务的反映和调控,企业的经济核算、财务监督,更是企业经济活动的有效制约和检查。
2.企业的经营分析必须从财务管理入手。
企业的主要目标就是如何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收益,企业节约成本、降低消耗;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优化资产结构;制定良好的销售政策都需要通过财务分析来实现。
3.有效的财务管理可以避免经营过程中的各种风险。
企业经营过程面临各种风险,加强财务管理可以对企业未来经营活动进行预测,避免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税务风险。
4.财务管理有助于企业进行自我价值评估,根据自身优势进行创新。
当今社会没有创新,经营主体就会失去发展的动力,然而,创新源泉来源于经营者对本企业、竞争对手和市场信息的充分了解,没有准确的财务信息和市场信息,创新工作的开展将无从谈起。
三、小微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宏观环境分析
1.国家政策支持仍不足。
近几年,国家针对小微企业推出了不少税收优惠政策,但是还没有针对小微企业制定的专门的法律法规,致使小微企业缺少必要的法律保护,不能更好地享受这些优惠政策,严重影响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
2.贷款需求得不到满足。
由于财务制度不健全导致企业信息不透明,缺少合格抵质押品和第三方担保导致其信用风险大,小微企业主要通过自筹和向亲友借贷的方式进行融资,很少能从银行得到低息贷款支持。
(二)内部管理问题分析
1.很多小微企业没有意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对财务工作人员素质要求不高。
小微企业普遍表现为重视生产和销售人员,认为财务人员从事的只是简单的记账和资金管理工作,大多数小微企业财会人员都由没有财务工作经验的亲属来担任,导致小微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技术水平较低,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不能为企业管理者及时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影响经营决策。
2.管理者和员工缺乏财务意识。
一个企业良好的财务管理体系的建立,能够获得及时准确的财务数据,其实不仅仅是财务部门努力的结果,而更取决于企业管理者是否对财务工作重视和支持、其他部门对公司财务制度能否严格执行。
3.财务人员素质不高。
小微企业不能提供优厚的薪酬待遇,很难录用到优秀的财务人员,从而造成账务不清,不能提供及时准确的经营数据,税务风险偏高。
4.财务舞弊现象普遍,不能诚信纳税。
由于企业规模小,发展过程中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企业之间的竞争激烈,管理者考虑到经营成本和经营利润,部分小微企业不能从整体上维护企业信誉,只注重当前的利益得失,要求财务人员向外部提供不实财务数据,减少税收成本,这样不但增加企业自身的税务风险,还因为不能提供真实、规范的经营数据,不能从银行获得贷款,而缺少经营资金,失去快速发展的机会。
5.财务控制体系不健全或不能有效执行。
大多数小微企业的投资者也是管理者,大多实行的是家庭管理模式,关键岗位由亲属担任,人员的素质不高,不能制定严密的内控管理体系,或者引入先进的内控管理体系也不能长期有效执行。导致大量的资产流失、工作人员舞弊、工作效率不高等问题,严重限制了企业的发展。
四、改善小微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一)外部宏观政策支持
1.政府需出台更多的支持政策。
目前我国小微企业面临融资困难、投资资金不足,市场竞争环境不规范、政府执法部门没有统一的执法依据等问题、产品质量没有保证、财务核算不规范、税务风险高等问题,政府应制定有利于小微企业发展的一整套政策,规范小微企业的经营行为,促进公平竞争、改善融资环境、提高创新能力、建立诚信体系,推动管理水平高、创新能力、诚信经营的小微企业快速、健康发展。
2.改善小微企业融资环境
(1)建立便于小微企业融资的金融服务体系。
传统金融机构需要不断创新贷款抵押和质押形式,逐步完善适合小微企业特点的评估,授权授信制度,适当下放小微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审批权,放宽对基层银行的贷款限制,制定便捷、高效的审批程序,组织建立专为小微企业服务的信贷部,在结算、汇兑及财务管理、咨询评估等方面为小微企业提供积极有效的服务。
(2)针对小微企业的金融需求进行金融创新。
政府应根据小微企业“少、频、急”的融资特点,采取放宽金融领域准人的措施,着力培育和发展小微金融机构。发展小微金融机构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要在有效监管的前提下,用改革创新的办法解决市场准入和退出、区域布局、风险防范等问题。
(3)通过资本市场获得融资。
鼓励部分盈利能力强、信用好的小微企业计入资本市场,通过证券市场发行证券、股票市场募集资金能获得长期、稳定的资金获得快速发展的资金。
(4)完善小微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传统大型银行贷款程序复杂,对客户的要求比较高,而小微企业规模小、缺乏有效的抵押物、财务核算不完善,导致小微企业很少从大型金融机构得到贷款支持,建立小微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完善小微企业担保机制,建立起银行和小微企业之间的桥梁。
3.国家制定并出台适合小微企业的简易财务核算办法。
很多小微企业没有专门的财务管理人员,即使有财务人员,素质一般不太高,从经营成本的角度考虑是可以理解的,但因为缺乏合格的财务管理人员,导致小微企业没有经营计划、得不到融资、税务风险大,不利于提高小微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如果有简易的核算流程和实施办法可以参考,有助于避免各种风险和提高管理效率。
(二)强化小微企业内部管理
1.财务管理工作需要与小微企业的发展战略相结合。
小微企业的发展需要引入战略思想指导财务工作,财务管理工作需要结合企业总体战略做好企业日常核算、资金管理,对以往的财务数据分析,寻找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改善。
2.增强企业主和非财务人员的财务意识。
随着市场上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低成本和高效管理显得更加重要,如果企业员工不具备财务意识,经营成本的降低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将变得不太容易。
3.提高小微企业财务人员的素质。
小微企业主应该解放思想,避免任人唯亲,招聘合格财务人员的同时,鼓励财务人员参加财政、税务部门等政府部门开展业务培训,使他们及时了解和掌握财经法律、法规知识,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服务。
4.健全小微企业诚信体系。
由于小微企业存在规模小,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所以在日常经营过程中不诚实纳税和提供虚假经营数据的情况比较普遍,这样不但不利于树立小微企业的诚信经营、公平竞争的理念,还会增加税务风险、降低小微企业在金融机构信用等级。
5.建立严密、便于实施的财务控制制度。
建立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授权批准控制制度、会计系统控制制度等。在物资采购、领用、销售管理上建立合适的操作程序,从制度上保证操作规范,堵住漏洞,维护安全。对财产的管理与记录必须分开,以形成有力的内部牵制。定期检查盘点财产,督促管理人员和记录人员保持警戒而不至于疏忽。同时加强对存货和应收账款的管理,尽可能压缩过时的库存物资,定期核对应收账款。
6.国家鼓励财务服务中介机构的发展。
小微企业聘请专职的财务人员不但成本高,而且不一定能保证财务核算的规范性,财务中介机构的出现迎合了小微的需求,不但为小微企业节约经营成本,还提高了小微企业财务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作者:包志伟 单位:至卓飞高线路板(通辽)有限公司
第九篇: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管理影响探究
一、新会计准则概述
(一)新会计准则的含义
所谓新会计准则实际上就是财政部于2006年所颁布的会计准则,这是一部基于经济发展新形式下所制定的会计准则。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逐渐加剧的今天,新会计准则的制定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从而加快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化接轨的趋势。
(二)新会计准则的特征
与传统的会计标准相比,新会计准则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财务管理理念下的会计准则逐渐由重利润轻负债向侧重于资产负债方向转变;(2)新会计准则中包括会计政策、会计计量属性以及会计核算原则等在内的各方面规定逐渐向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方向靠近;(3)企业内部的新会计准则在企业成本核算以及资产减值损失等方面均有了重大的突破。另外,新会计准则在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财务管理的质量,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的相关人员(包括经理人、债权人以及投资人等)在内的利益主体均逐渐开始重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
二、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一)对企业财务管理理念的影响
随着投资环境的优化,我国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数量更是与日俱增,但是这些企业大都采取不上市的方式进行经营和管理。在这样的背景下,新会计准则把最大化企业经营价值作为财务管理的根本目的,这也是企业运行过程中开展各种管理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直接凸显了企业财务管理的实践性和财务管理的新理念。如包括分部报告、中期财务报告、企业财务报表列表以及合并财务报表在内的新会计准则规定可以充分披露与企业价值相关的各种会计信息;而包括政府补贴和职工薪酬在内的各种新会计准则也可以借助企业财务管理来合理协调政府、企业以及其它相关利益方,从而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二)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影响
在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探讨过程中,会计理论先后以企业利润、股东财富、企业价值和企业利益相关者的最大化为主要研究内容。当前我国企业的数目不断增多,并且大都采用非上市的方式来进行生产经营。在新会计准则的背景下,企业需要将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这彻底提高了企业财务管理的整体质量。例如,在新会计准则中,包括研发费用在内的众多规定均充分体现了企业顺应科学发展战略的要求,服务企业价值和创新概念不断增长,这给促进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制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这样也有利于协调会计与财务之间的关系,加强理论框架建设和实践指导,从而达到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目的。
(三)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影响
在新会计准则的应用下,其对企业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规定、要求,具体表现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资产减值准备需要进行转回和计提,并要在股价上涨阶段中详细地确认可转换债券的损失量,同时不可采用购买法在统一企业控制下进行控制等,这不仅有利于加强企业财产管理的风险规避意识和能力,也可以充分增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稳定性。在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可以在金融衍生工具、非货币交易、投资房地产以及债务重组等会计准则中使用,这是当前我国新会计准则中的一种新形式,同时也是顺应国际发展趋势的重要要求。在这里要注意防范部分企业决策人员采用不正当的方式来应用“公允价值”,通过“数字游戏”的开展来达到增加企业成本收益,保护企业上市的质量以及最大化企业非法利益的发展动机。另外,在企业财务管理的过程中由于公允价值的应用,如果企业没有详细确认企业的损失和收益,则会增加企业的账面利润,加之该部分损失与收益受现金流量的支持,这就大大增加了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财务风险,比如增加企业效益的超分配现象等。套餐保值、金融资产转移、金融工具计量与确认等新会计准则中的各种规定会增强企业财务管理中应对财务风险的能力,从而充分促进企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对企业投融资经营决策分析的影响
目前,在新会计准则应用背景下,企业融资经营决策方面的会计务实操作得到了充分地改变,尤其是在与金融工具相关的四个基本准则方面更是得到了充分地发展。比如在“长期股权”部分内容的规定中,新会计准则以成本核算法代替了原来的权益法,从而大大提高了企业投融资的整体质量,增加了企业的利润额,从而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三、新会计准则下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策略
(一)建立现代企业价值观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得到了不断地完善,而建立现代企业价值观也已经成为当前企业财务管理观念与国际观念保持一致的重要手段。当前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无形资产在企业财务发展总资产中占有重要的份额,同时在企业经济中的功能和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因此,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需要切实贴合知识管理来制定合理的管理目标,这也是由知识的可转移性和共享性等特性所决定,并且这也是企业追求最大化经济目标,促进企业内外部利益的共同发展以及提高企业社会质量的重要手段。
(二)加强财务控制,促进财务管理创新
为了积极配合和实施新会计准则,企业需要采用科学、系统的分析方法,借助有效、科学和准确的财务管理监督机制来提高财务管理质量,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因此,必须要加强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和应用,积极创新财务管理工作的内容。首先,企业财务部门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认识,将企业资源管理作为企业制度管理的重要内容。同时,由于资金的使用周转率会对企业内部运行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企业经营者必须要转变教育观念,严格控制资金管理的收入和支出。其次,企业需要加强对资产控制的力度。在企业物资管理、销售、领用以及采购等环节中均需要采用规范化的操作程序来尽量弥补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各种不足和缺点,为保证企业财务管理的质量拾遗补缺。
(三)注重对高素质财务管理人员的培养
财务管理人员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主体,其素质和专业技能直接影响着企业管理的整体质量。与原有的会计制度相比,新会计准则可以更加真实地反映企业财务的状况,如资产负债表等信息,而不只是简单地重视收益情况,注重运营效果,所以企业要不断培养具有专业知识的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要充分预见企业经营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和权利义务,以便使企业可以及时发现财务管理中可能存在的各种新情况和新问题,从而有利于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整体质量。
四、总结
新会计准则颁布实施近十年来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影响是巨大的,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奠定了基础,有利于市场经济背景下企业的合理竞争,健康发展。从上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新会计准则的应用改变企业原有的财务管理理念,企业应更加注重风险的控制、更加注重对财务专业人才的培养,顺应市场发展的需要,不断的创新和完善财务管理工作体制,将新会计准则活学活用,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潮中不断发展壮大自己。随着我国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变革和完善,新会计准则在企业中的应用势必会越来越广泛。因此,企业要加强新会计准则的学习和应用,与时俱进,科学发展。
作者:王晓静 单位:平顶山燃气有限责任公司
第十篇: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一、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现状
由于许多中小企业的生产规模较小,生产成本较低、生产效率较高,经营模式相对大型企业来说更加灵活,所以中小企业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部分之一。但是同样存在的一个问题是,中小企业的发展常常受到经济、法律和政治制度上诸多因素的制约。就目前的中小企业经营状况来看,导致中小企业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很多中小企业由于生产规模小,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不足,财务管理制度相当不健全,同时我国经济发展的迅速和政治制度的变更又不断影响其发展。因此,对于当前会计界急需考量和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中小型企业的财务管理进程中进行深入分析并找到相应的方法。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财务管理在企业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一个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往往直接关系着企业的兴衰成败。所以说,做好一个企业的财务管理分配,处理好财务管理关系,不仅仅是可以保证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而且为保证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实现奠定了夯实基础。
二、中小型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财务管理职能作用不大
大部分中小企业都缺乏系统的财务管理理念,投资者与经营者并没有明确区分。大部分决策都是由投资者靠经验判断,主观性、随意性较大,从而也给企业经营带来一定的风险。在一个企业发展的初期往往都会采用自己最信任的人来管理财务,往往这样就会形成一种无形的家族势力群体,而那些不被信任的财务人员最终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排挤。因此一个真正的财务专业人才往往不愿意留下来工作的,恰恰能留下来长期工作的人都是缺乏财务管理能力的人,没有经过正规的专业培训,无法对财务管理事务做出准确的判断,往往对领导者产生不良的误导,很难为企业的发展做出重大的贡献。甚至有时候会出现高层人员与财务人员联合盗用企业资金的现象。
2.盲目投资,缺乏投资的正确规划
作为一个企业,如果不具备合理配置企业资金的能力,那么拥有再多的资金,迟早有一天也会备尝艰难。如今,小部分中小企业在获得较为丰厚的利润后,往往都不会把资金投入于企业营运资金周转上,而把所有的目光都重新投放在已取得成功的经营项目上,急于将更多的资金投放在该项目上以求得到更大的回报,但是这样做的结果,却很容易导致营运资金周转上的新的紧张。在现在的中小企业管理中往往都是采取分权制度管理,这样往往导致企业特别是管理层在投资决策中缺乏充分的分析,决策者往往独断是否投资或者如何投资,这样一来就会导致企业出现官僚主义,独断专行的现象。所以说一个中小企业的领导者如果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又不断地根据自身主观性进行经营决策,必然会给一个企业造成不可避免的错误以及损失。往往一个企业的成败就在此一举,盲目投资,缺乏投资的正确规划,任何一个企业都无法做大、做强。
3.融资渠道单一、资金不足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资金就是企业的灵魂。没有资金,任何一个企业都是无法运行下去的,即使是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同样也需要面临资金筹集的问题。但是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融资问题往往都是致命之点。资金匮乏、融资渠道单一似乎已经成为如今中小型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之一。我们都知道中小企业的注册资本是相对于大型企业而言较低的,它所拥有的不动产资本数量较少,无法达到银行认可的数目,这样一来便可能增加银行放贷的风险,所以大多数银行不愿意为中小企业开放融资渠道。如果从融资渠道方面来讲,由于中小企业不完善的管理体质、不稳定的发展步伐,无可靠的担保体系等问题,出于自身保护,许多银行是不愿意为中小企业提供过多的资金。就目前而言,我国中小企业都处在初步发展的阶段,是需要大量的运转资金来满足企业生产的需求量,所以说,资金不足的问题已经成为众多中小企业困扰的主要问题之一。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已经成为热点讨论问题之一。当然最大的原因的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组织方式的不同和发展状况,以及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环境决定的。
4.缺乏财务信息技术和人才
作为一名会计人员,我们都知道一个企业财务数据的处理是庞大而烦琐的,由于企业发展迅速,如果依然采用以前手工做账方式来处理企业财务数据的话,那肯定行不通的。但是由于信息化发展在中国起步较晚,大多数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并不是很高,尽管一些企业采用了会计电算化,但大多只流于形式,还有许多企业甚至没有实现会计电算化并且仍停留在手上记账的原始阶段,当然主要的问题是在于管理者对于企业财务信息技术的开发和人才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够,才会导致了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出现明显下降,从而影响了整个企业经营决策的正确性及战略目标的实现程度。
三、解决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相关对策与创新
1.规范财务管理制度,完善监管机制
财务管理制度化,采购、领取、销售流程规范化,从根源上防止纰漏,并定期地进行财产清查,督促财务人员提供完整准确的财务信息,为正确的财务核算打好基础。同时,明确内部监管的重要性,保证其权威性和独立性。充分发挥监管机制,提高监管队伍的素质。改变对财务管理的认知并积极引进创新型管理理念。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型企业内部的人事关系大多是人情关系下的产物,通常是本家亲戚,往往对企业中其他财务人员抱有狭隘的意识,并且主观上无法轻易对外招人员予以信任。因此,对有经验的财务管理人才的挖掘是很有必要的,提供更多的机会给外来的人员;此外,我国中小型企业的大多管理层缺乏充足的专业知识和素质,随着不断变化的管理模型,改变自身的知识框架、武装自己的管理水平对企业的管理者和决策者是迫在眉睫的。
2.提高资金使用率,制定合理投资规划——投资方案的创新
提高资金的使用率是一个企业必须具备的能力,如此一来才能达到资金利用最大化。首先,可通过把资金的来源相结合。例如,坚决反对采取可能是企业陷入被动境地的行为,如用短期借款来置办固定资产。其次,准确估测资金回笼时间。接着,合理配置资金,有效地分配流动自己及固定资金。此外,加强对资金的管理要贯彻落实到每个职能部门。资金的合理使用将与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息息相关,管好、用好资金是大家共同的职责所在。最后,企业采取的投资方式应以对内为主:①对试制品进行投资来改变中其自身产品的单一性和落后性;②对更新改造后的技术设备进行投资以提高效率;③对人力资源进行投资并注重人才培养。拥有一定数量的高素质管理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来说是关键,因此要加强对创新型人才的投资。面向市场的投资和集资,应加快建立信用担保体系。
3.提高企业信用等级,拓宽融资渠道,树立新的融资观念——筹资渠道的创新
也许很多人认为企业融资问题主要的因为融资渠道单一的问题,但是其实企业的信用与企业的融资问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关系。有些企业在平时的经营活动中不顾自身的信用形象,在社会上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印象,因此在资金融资时遇到重重困难。如此一来,这些中小企业无法在一定的时间内筹集足够的资金,同时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如此不断重复的恶性循环将导致把企业推向灭亡的边缘。建立企业内部的信用机制是至关重要的,这要求管理者首先要置企业的信用于第一位置,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是关键。一旦这么做了,相信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的。一方面,民营企业要寻找自身的缺点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提高企业自身的征信状况,进一步加强自我控制力。及时并真实反映企业信息,革除长久以来累积的不好印象。做到这一点应做到如下几个步骤:坚决不恶意拖欠银行款项、提供有效合法的担保、建立良好的信用形象;另一方面,提高企业的风险防控和防范意识和企业的信用管理职能也是多数中小企业一个当前的任务。只有解决了企业的信用问题,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才能够得到解决。一个拥有信用的企业,无论到哪里都会有融资渠道的开放。同时,中小企业应当积极创新融资方式,树立创新的观念。充分利用行业内新颖的融资方式,为其良好的信用状况提供充足保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增强了企业的融资能力。具体来说,股市就是一种探索更多融资渠道的关键点,因为其可以有效地规范和监督证券交易来协助不同规模的企业得以直接筹集资金。此外,对一些发展势头正旺且具有良好信誉的中小企业,可以批准其发行一部分短期债券。再者,对于那些失去发行证券资格的企业来说,如高新技术企业,投资基金是一个很好的资金来源。
4.加强财会队伍的建设,提高企业员工的管理素质。——财务信息技术的创新
(1)要加强财务人员队伍建设,提高财务人员业务素质。积极开展财务管理专业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广大财务管理人员工作能力,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在业务时间进行相关职业道德教育。
(2)加快会计电算化及网络建设,提高会计信息的管理水平,避免因操作失误而产生的信息失真等后果。提高企业员工特别是会计从业者的业务水平,对如何用人进行规范地操练和管理,这对如果进行有效地企业内部控制是十分重要的。
(3)建立一套完整的企业规章制度,应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提高员工对内控制意识,避免生产经营中产生的偏差,杜绝一系列营私舞弊行为。通过以上对相关问题的论述,读者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在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正是这些可能成为中小企业无法实现规范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当然还有相当一部分外部因素的干扰是无法避免的。但最重要的还在于中小企业其自身。作为中小企业的决策者,应努力改善中小企业的外部经营环境。同时加强其外部管理,落实好外部监督职能。通过建立健全的内部组织结构,充分发挥财务预算管理和监督的职能,搭建完善的财务会计制度;建立有效地财务监督体系,加强财务监督控制,提高对资金的利用水平;加强对相关信息的分析;避免对规模盲目扩张,进行多元化经营等措施来不断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进而发挥财务管理于企业经营中的重要作用。
四、结束语
总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我国中小企业将面临更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我们更对中小企业的发展进行大力扶持,对其进行财务控制,不断提高财务信息技术,规范中小企业的会计秩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其在市场中的实际竞争能力,也才能真正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的发展与改革。当今的社会已经进入一个全速发展的时代,一个创新型社会需要企业不断进行创新改革、不断改变自身缺点、完善不足,对其自身的各方面管理问题进行健全完善,才是解决不好现状的关键所在。可以说,中小企业的管理,特别是财务管理已经成为一个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财务管理必须做到以人为中心、人本化管理。在这方面,我们需要虚心向外资企业学习,应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和缺失,大力改革制约企业发展的管理机制。
作者:林昕瑶 单位:福建师范大学